1月16日晚,“广美教授回应被指抄袭米菲兔”登上微博热搜。事件缘于有网友质疑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冯峰《鸭兔元旦》展览作品涉嫌抄袭荷兰画家创作的米菲兔形象。 Miffy米菲中国官方微博在1月16日当晚表示,会在第一时间更新事件发展动态。17日,冯峰微博转发了一场围绕米菲兔形象的二次创作活动,并发文:“人人都是艺术家。” 多种声音之下,有基于艺术史、艺术创作手法的据理力争;也有法务人士及评论人指出,行为是否侵权,应靠法律认定而非学术辩解。 一场“眼熟”的艺术展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冯峰《鸭兔元旦》作品展1月起在广州展出。网友“木子七Mindy”于1月15日发文称:“给米菲兔加鸭嘴巴就当作自己作品了?”质疑展览作品涉嫌抄袭。 公开资料显示,诞生于1955年的米菲兔是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Dick Bruna)创作的经典动画人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可见,米菲兔形象的相关版权所有人为麦西思有限公司(MERCIS B.V.)。 对比冯峰的作品与米菲兔形象,许多网友指出,两个卡通人物形象均由单一的线条和颜色填充构成,鸭兔的形象像是把米菲兔的嘴换成了鸭子的嘴。此外,一些场景化的站位、摆设也相似,比如鸭兔坐在沙发上织毛衣的动作与米菲兔如出一辙,只是调整了色彩;冯峰作品《一家三口》里,三个盘子的位置、豆子的个数和位置也都和米菲兔相同。 事件一经传播,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1月16日下午,Miffy米菲中国官方微博账号发文表示,近期米菲官博收到了许多网友对于某展览的询问,也会在第一时间更新事件发展动态。同时官博也发布“米菲小百科”阐述米菲兔的形象:“X形的嘴巴是米菲的突出特征之一。搭配拙拙的双耳和圆圆的脸蛋,简单的线条便可勾勒出可爱的米菲。”“红、蓝、黄、绿组成了米菲的经典元素。这是布鲁纳创作米菲时最常用到的几种颜色。” 1月16日晚,冯峰更新微博回应称:“艺术创作是一种社会研究,一切我们熟悉的商业符号都属于公共知识和信息,都是艺术创作的词汇,也是研究的对象,研究它的路径,研究它是如何浸入我们的记忆。至于是否侵权,请大家相信法律。”1月17日,冯峰微博转载了一场围绕米菲形象的二次创作活动,并发文称:“人人都是艺术家。” 对于此次作品的创作,冯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鸭兔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是很早就有的一个典型图例,对此他持续研究了30多年,鸭兔主题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此次的展览为第四阶段,鸭兔的形象有了拟人化的角色。 目前“广美教授回应被指抄袭米菲兔”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过亿。 两种声音交锋对峙 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Miffy米菲中国官方微博并没有进一步表示是否要追究侵权的问题或诉诸法律程序等。北京商报记者尝试与版权方联系,暂未收到回复。但普通网友与业内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关于艺术创作与抄袭、剽窃界定的思考与纷争。 “就目前的舆论情况来看,广大网友普遍认为广美教授的作品有侵权的嫌疑,而艺术圈内有声音将其解读为一种实验性的当代艺术创作手法,与‘挪用’‘解构’的观念有关。”据艺评人王晶晶介绍:“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美术史上的‘挪用’很普遍,如杜尚的‘小便池’,观念价值被视为核心。” 策展人郝青松同样曾公开表示:“在艺术界判断是否抄袭,首先需界定作品的艺术类别,区别其属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或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看重“观念”,即艺术家自身的看法和赋予作品的意义。 郝青松认为,在当代艺术范畴中,会放宽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对艺术的要求。即便此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与另一作品非常类似,但是由于作者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意义,此作品也算是当代艺术的创造或是再创造,而不是借鉴或抄袭。 对此,也有声音并不认可:“这件事最重要的问题是,艺术家在明显对米菲形象进行‘挪用’的情况下,自我阐释中丝毫不提及挪用的事实及意图,并不算是一个有意识的艺术行为。”“把米菲当作公众符号也好,当作基本元素也罢,既然杂糅了自己的鸭兔研究,那似乎有必要说清楚来源。”多位美院专业毕业生表示。 对于冯峰本人回应中提出的“一切熟悉的商业符号都属于公共知识和信息,都是艺术创作的词汇”的说法是否合情合理的问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偏向于一种对艺术创作手法的回应,我认为这种回应不足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回应,与法律、法理无关,与艺术伦理道德准则无关。” 三步检验辨侵权 在知名艺评家韩浩月看来,冯峰《鸭兔元旦》作品展会不会被推到打官司的阶段,尚不明朗,但他认为在众多网友质疑其展品涉嫌抄袭的时候,艺术家本人已站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据韩浩月介绍,米菲版权拥有方近年来处理过多起版权官司:2010年日本凯茜兔在荷兰被法院判决侵权米菲兔;2012年上海二中院判决三家公司侵权米菲兔的行为成立;2019年,某电商平台上一些卖家的账号被冻结,原因也是接到米菲投诉,认为这些卖家产品侵权。韩浩月强调,艺术家除了要表明自己作品的原创成分之外,还要说明对于著名商标的“研究”应该到哪里为止。行为是否侵权,应靠法律认定而非学术辩解。 此次事件的曝出与持续发酵,再次折射出艺术领域版权问题多发,纠纷案件往往存在着概念模糊、举证难等问题。 据赵虎介绍,法律上,判断艺术作品侵权通常基于“三步检验法”:首先是要看原告作品中有多少与别人不同的、独创性的内容。第二,需要将原告的独创性内容与被告独创性的东西进行比对,来分析哪一块是相同的。第三,分析造成相同的原因,看哪些表达是必需的,哪些不是。走完这三步,一点点深究细节,就可以判断作品是否侵权。作为被告,抗辩也需要基于这个过程。 有市场人士及业界专家同样呼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迫在眉睫。王晶晶表示,美术作品侵权现象屡见不鲜,但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艺术家、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中,多数人都只对“游戏”感兴趣,忽视了“规则”。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崔宇航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示,艺术界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全程留痕,一旦创作完成,可及时去版权协会或其他机构进行版权登记。使用他人作品时,要注意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如果因无法取得授权擅自使用了他人的作品,当著作权人主张权利时,也应当积极应对,注意核查主张权利一方是否为著作权人,停止侵权的行为并积极与著作权人协商解决方案,避免进入诉讼阶段、扩大侵权的成本。
又是一年新年到,富德生命人寿“春和乐章—2021年VIP新春艺术季活动”如约而至。在2021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富德生命人寿将倾情推出VIP新春艺术季活动,与客户共同迎接喜庆新春的到来,谱写春日和美乐章。这也标志着2021年暖心陪伴的富德生命人寿“家·恋”年度主题客户服务活动正式全面启动。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富德生命人寿“春和乐章—2021年VIP新春艺术季活动”将在线上推出文化艺术推介,线下围绕高端艺术体验,开展主题音乐会、歌舞晚会、舞台剧等典雅艺术活动,为客户打造温馨典雅的艺术盛宴。 富德生命人寿甘肃分公司也将结合客户需求与当地顶尖艺术演出团队为陇原大地的客户带来一场别样的高雅艺术盛宴。目前活动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更多精彩活动敬请期待。
胡同“微花园”改造前后对比图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里的艺术空间27院儿“北平派对”活动中,年轻人与老年人共舞杨阿姨(左一)在展示自己的手磨咖啡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井点”小微空间废弃的老物件栽上花,变身胡同立体微花园;闲置空地装上脑洞大开的游乐设施,传来孩子们嬉戏的笑声;街角荒地有了健身减压的活动器材,成为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发现,家门口不起眼的小角落变了样。随着城市空间增量的日益饱和,如何利用好现有空间资源,深挖小微空间开发潜力,用艺术设计赋能城市空间微改造变得愈发重要。不少规划师和艺术家们下沉到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携手,让身边的小微空间华丽变身。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而美”的胡同微花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史家胡同是一条保存比较完好的老街,胡同两侧整齐地排列着朱门黛瓦的四合院,凌叔华、傅作义等人曾在此居住。史家胡同54号院门口,有一处精致朴实的小花园:一丛月季倚墙生长,墙上的黄色网格窗框上挂着几个小铁筐,里面的朝天椒正红得耀眼。墙根底下是新砌的鱼鳞状矮墙,矮墙上放置着十几盆花,有火红的一品红、金黄的菊花、黄绿相间的变色木。仔细一看,这些花盆原来是陶罐、汤盆、酱豆腐瓶、塑料饭盒做的。抬头,竹竿搭起的葡萄架,让人想起“天棚鱼缸石榴树,姑娘肥狗胖丫头”的顺口溜。这处宽约五六米的“胡同里的墙根花园”可是宗奶奶的宝。“北京人爱养花。我喜欢把家里一些废弃的老物件当花盆,种点东西。以前这里是一个煤棚,没这么好看,侯教授来了以后,帮着我们改造,现在像模像样了。”宗奶奶自豪地说,“你夏天来,还能看见年轻人来我这拍婚纱照呢。”她口中的侯教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风景园林专家,从2015年起,侯晓蕾带领团队观察、记录、研究了300多处北京老城区居民自发种起来的“微花园”,种花用的器具、花卉种类、种植位置,都要测绘画图,加以分析。“居民们自发种植的花草,是北京胡同的特色景观,他们是生活中的艺术家。我希望用所学的专业园林知识,和居民们一起动手,帮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景观提升。”在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共同支持下,侯晓蕾团队和自愿报名的胡同居民反复商量、一起动手,设计图纸、做模型、收拾杂物,让原来略显杂乱无章的微花园更精致美观了,不仅留住了胡同的人情味儿,受到居民欢迎,还在今年10月获得了2020IFLA国际大奖。老少咸宜的艺术空间除了街面上的改变,与史家胡同一街之隔的内务部街里还隐藏着一处胡同里的文艺空间——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5年前,朝阳门街道打算把内务部街27号院用作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吸引了牛瑞雪、于歌这群从国外研究社区艺术的海归们扎根胡同。他们成立了北京ONE艺术创意团队,将小院打造成社区居民和文艺爱好者分享交流、寓教于乐的平台。工作日,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常来这里参加书法、绘画、编织、舞蹈、话剧小组的活动,而过了下班点和周末两天,27院儿里各种潮流艺术活动粉墨登场:单立人喜剧、草木染体验课、智利音乐会、电影放映和沙龙……玩法花样翻新。“内务部街70%的社区居民是老年人,我们希望观察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发掘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以这个院子为平台,以文化为媒介,让年轻人融入老年人的生活,也让老年人融入年轻人的生活。”牛瑞雪说。27院儿策划推出的品牌项目“当我像你一样”已经开展了两年。活动里,年轻人会和内务部街的老年人配对,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老年人带年轻人去公园打太极、逛胡同,年轻人带爷爷奶奶穿潮服、玩音乐,代际交流在一次次出行中实现了。27院儿的艺术项目“老好使Shop”既是一个可以买卖的“商店”,也是一个精心陈列的展览。这里货架上摆着胡同阿姨们喜欢的纱面大花宽檐帽、雪花膏、假发,还有老年人常用的放大镜、针线、菜罩等日用品。如果想知道老年人最爱吃的零食是什么,在“老年人零食TOP 5”展柜,你会找到答案。这个记录下内务部街老人生活智慧的项目不仅是社区艺术家的一项艺术作品,也让社区居民意识到,原来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不仅是社区艺术家在给予社区,社区也在源源不断地提供艺术家给养。”牛瑞雪说。2016年9月至今,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培育了300多个文化项目,开展了2300余场文化活动,服务人群超过9万人次。朝阳门街道舞蹈队焦阿姨的家离这里只有30米左右,她说:“以前这里是东城区工商联的办公场所,感觉和我们有距离。这群年轻人来了以后,这里变成除了家以外,我们居民最常来的地方!”看“荒地”如何变废为宝在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东北角,有一处名叫“井点”的社区活动空间。除了扭腰器、太空漫步器、揉推器等基础健身器材外,还有户外蹦床、秋千、陀螺椅、花箱座椅等设施,不锈钢镜面反射墙能让路人与中国尊“同框”,成为网红打卡点。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单调、低效的公共健身空间,距离地面有80厘米高差,缺少无障碍坡道,也无法满足上班族午间和下班后的休闲锻炼需求。2019年底,这处300平方米的街角小微空间被纳入“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试点改造。朝阳区双井街道责任规划师“葵花籽儿”城市象限团队组织了7场公众参与议事会,与居民一起选点、设计、栽种植物、给场地命名,又一起制定空间使用的“居民公约”。仔细一看,地面上像井盖一样的黑疙瘩竟然是一处户外蹦床,站在上面蹦几下,不仅能找回童心,也十分减压;造型独特的黄色陀螺椅吸引着四十几岁的工人大叔坐在上面转起来,好玩又刺激;“量角器”“三角板”“卷尺”等巨型测量工具,让场地的艺术元素更加丰富。类似的设计在公共空间中并不多见,除了要有艺术气息和亲和力之外,安全是设计者考虑的首要问题。“葵花籽儿”城市象限团队创新将大数据监测分析引入“井点”微空间的设计、实施与治理中,能够准确了解到设备损耗情况,为小微空间改造增加了科技感。居民参与激发社区活力在朝阳区常营乡常营福第社区2号院,一处楼宇间的“玫瑰童话花园”里,蜿蜒曲折的黄色钢管,两头被做成喇叭状,一位老奶奶在喇叭的一头说话,声音通过管道传给另一头的小孙女,引得小女孩咯咯笑起来。这处由废弃绿地改造成的社区儿童乐园没有常见的滑梯、秋千等设施,而是在土堆状的不锈钢雕塑中间挖个洞,还竖起高低起伏的艺术管道,看起来抽象,孩子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充分体现了“儿童友好”的特点。“负责设计的侯晓蕾团队一开始展示方案时,居民们有些疑惑和担心,觉得这些奇形怪状的管道,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玩。经过多次沟通解释,大家自发参与到‘玫瑰童话花园’的建设中来,和工人们一起搬砖干活。建好后发现效果果然不错,孩子们创造了很多新奇好玩的玩法。”常营福第社区的工作人员说。由于小区人车不分流,缺乏儿童活动场所,2019年,责任规划师李芳、设计师侯晓蕾与社区居民一起报名了“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并成功立项。大家群策群力,一同推进方案设计和改造实施。从墙体彩绘到砌“福”砖、绘花池、铺草坪……居民们见证着1300平方米的“玫瑰童话花园”的诞生。类似的改变还发生在小关街道惠新东街社区服务站前、太阳宫乡芍药居北里208号楼前、南磨房乡南新园东小区活动场所等小微空间。2019年起,北京市全面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鼓励各区县建立责任规划师队伍,下沉到基层社区,开展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责任规划师们逐渐发掘出所在辖区的公共空间问题与改造提升需求,瞄准街角、小微绿地、楼门空间发力。“专业的规划师、设计师将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艺术设计带进社区,与居民们一起动手,让规划从‘一张蓝图’落到了身边环境实实在在的提升中。参与式的微空间改造过程也改善了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建设。政府、公益基金、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居民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基层治理进程。”“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主办方之一、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工作人员王虹光介绍说。“我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27院儿公共文化空间为支点,撬动整个区域的邻里关系恢复、街区更新推进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激发社区活力,让居民和周围工作的年轻人一起乐享艺术生活。”牛瑞雪说。(张鹏禹 胡雪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09日 第 07 版)
2020年,以5G时代为契机,新基建在行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系列高新科技迎来了爆发期。但如何在5G网络环境运营新技术中让广大消费者受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离不开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商业、文化、旅游地产,这也是运营商投入实施网络建设取得投资回报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让5G及各类高新科技应用更多的被消费者认知和使用,为了让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服务社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委员会联合华为科技集团、新浪乐居、中国酒店业优采联盟、中国购物中心网共同组织“中房杯”5G应用大赛,挖掘具有可以落地实施并具备商业价值的5G及高新科技应用场景成为“商业”、“旅游”、“文化”等产业聚集、消费活跃的商旅文开发项目的新动能。 7月10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委员会联合乐居,特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地产委员会秘书长蔡云,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中国购物中心网创始人尹进钱,益田集团信息中心负责人黄联宗,深圳梦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奕兴,世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纪智辉,晤桥亚洲合伙人唐希言,商汤科技AR平台商务&战略规划负责人季浩宇,共同探讨“5G+”创新生态下,针对购物中心板块,该如何去实现产业、科技、金融无缝连接,并用智慧科技创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深圳梦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奕兴在线上论坛中指出: 中国5G网络普及以后,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大众的消费习惯。通过5G的技术的加持和助力,购物中心的空间设计上,会融入很多具有科技感、艺术感的数字技术,它营造所见即所得亦真亦幻的氛围,极具特点和吸引力。 网上有一个热门视频,内容为韩国的SM公司,在公司外面做了一个高20米,宽80米大屏,看起来像一个水缸,里面海浪一直在翻滚,好像随时都可能倾泻下来,在炎热的夏天给大家营造很清凉的快感。其实它是一个艺术装置,艺术家通过流体模拟技术,实现了海浪在建筑体里面翻滚的这种惊人的效果,从而火爆了全网。 同样,在购物中心,也会有一些场景的应用,比如一些数字餐厅或光影餐厅,利用艺术效果和光影技术,变成网红打卡地,帮助商家进行获客保留,解决经营难题。数字艺术在购物中心的一些实际的应用,现在越来越受到普及。能够引领时尚潮流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无一例外都成了城市的网红的打卡地,能够很好的帮助业态,在短时间内聚拢人气,提升商业中心揽客的能力。 随着我们5G技术的应用,很多购物中心开始在公共空间设置数据数字艺术装置,运用5G数字应用技术+新视觉的创意手法,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文化创新的一种表现,商业购物中心需要这样的场景应用。“中房杯”5G应用大赛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更多5G科技技术应用场景,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