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铜仁金街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营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向碧芬仍在自家的“木黄米豆腐店”里忙碌着。 2019年,向碧芬与1.8万名搬迁群众一样,从印江县的大山深处搬迁到了铜仁市最大的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万山区旺家社区。今年5月份,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向碧芬在家门口圆了创业梦。 脱贫攻坚战役中,万山区承担了铜仁市5万多人的扶贫搬迁任务。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服务保障工作,万山区决定在旺家社区安置小区打造一条扶贫示范街。今年4月份,铜仁金街正式开建。万山区各级干部先后到重庆、四川、湖南、陕西等地定向招商,引进时光里、火锅夜市城、源尚城等重点项目。政府投入1.6亿余元,负责道路建设、供电供水、沿街亮化等公共配套部分,撬动社会资本30亿元。 铜仁金街管委会副主任穆昌俊介绍,为了保障如期顺利开街,万山区把金街建设工程划分为17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全程“保驾护航”。楼里缺材料,干部马上协调送来;水、电遇到故障,干部迅速组织抢修;施工人员三班倒,有的干部也忙活到半夜一两点…… 只用了短短3个月,一片闲置空地就变成了繁华金街。7月份,长1.2千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集文化、休闲、饮食、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铜仁金街如期开街,共入驻商家227家,可带动5000人就业创业。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表示,铜仁金街将至少拿出1000个岗位,专门用于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这三类人群就业,实现就业增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14日讯 打造滨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上海湾区健康医学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市金山区正在推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举措,力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优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表示,把“上海湾区”作为金山城市品牌,既是对金山滨海地区功能定位的延续、深化和提升,又着眼于湾区特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能有效涵盖“建设成为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滨海花园城市、门户节点城市”这一远景目标。 产城融合是上海金山赋予“上海湾区”城市品牌的重要特征,大健康产业则是金山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金山区将着力强化产城融合特征,聚焦发展大健康产业、绿色化工、休闲旅游,加快产能提升和动能转换,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金山区将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将深挖潜力推动转型,坚定不移推动化工产业朝着精细、绿色、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向碳纤维、石墨烯、氢能源等产业挺进。新兴产业则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聚,把握好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紧密对接上海市委提出的“五型经济”,加快打造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体现大都市经济特征的业态结构。 金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健表示,“十四五”时期,金山区将坚持“智造强区”战略,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增量倍增、产业投资倍增、园区产出倍增。 “平台开放、资源流动、要素集聚,是湾区作为一种空间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金山区更好发挥区位优势,加速建设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责任担当。”胡卫国表示,金山区将强化门户枢纽特点,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辐射,提升枢纽功能和节点地位,全面形成“两个扇面”发展格局。全力实现“上海湾区”、枫泾地区两翼齐飞,加快从承接上海市区的单向辐射向对接长三角的双向赋能转变,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跨省市的融合创新实践区。
据北京房山报消息,11月27日,房山区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四次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强主持会议。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提请任命周同伟同志职务的议案,任命周同伟为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周同伟,男,汉族,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此前担任北京市房山新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吴陆牧、通讯员熊浩报道:近日,位于重庆璧山高新区的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德国保时捷汽车集团交付了一批22kW功率车载充电机,该产品将应用于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车Taycan。“目前,公司已经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汽车厂商提供车载充电机产品。”得润电子负责人说,公司产品之所以畅销全球市场,靠的就是企业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 在璧山,像得润电子这样注重自主研发的企业还有很多。今年以来,璧山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璧山区加快打造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和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推动了成熟科研成果产业化。今年以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对接洽谈智慧储能电池、燃气微泄漏检测等75个项目,成功孵化出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6000万元订单。 璧山区还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璧山区组建了总规模3000万元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3亿元的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璧山区兑现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等奖补资金2374万元,189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24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49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第一个亚洲人基因图谱,我国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个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授权的原创新药……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多匹“黑马”,锤炼出一个又一个全国、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首创研发成果,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 立足当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成为傲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群雄”的增速翘楚;放眼未来,“一核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再添“新翼”。 “BT大道”铺就行业锦绣之路 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用30年孕育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TCL等一大批科技明星企业。在深圳坪山区,属于生物医药的“锦绣大道”正在徐徐铺开、迅速崛起,恰似当年的粤海街道。 今年1月,深圳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重点打造“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突出各区发展优势,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 自坪山区成立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已达494家,有10多家科研院所及产业服务平台、近10家生物创业服务机构,企业数量以每年40%、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每年落户100多个海外团队或项目。 仅在坪山区锦绣中路到锦绣东路的这3.6公里之间的“BT大道”两侧,就已聚集117家BT(生物技术)企业,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许多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纷纷把总部、分支机构设立于此。 这也助推坪山区形成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目前,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总计可提供超过7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待全部开发后,预计可容纳超过1000家生命健康企业。 包容创新成就领跑“黑马” 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之快,再次刷新“深圳速度”。这只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本世纪以来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此前介绍,自2009年起,深圳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要素集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2017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2400亿元。2018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增长22.3%,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上半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助力深圳经济实现V形反转。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有何秘诀?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和包容,深圳企业敢于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深圳营商环境足够包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会适当予以支持和疏导。 “追求创新、包容失败,这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规律高度契合。生物医药行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但新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没有包容试错的环境,很难跑出成功的开拓者。”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说。 深圳包容创新的文化孕育了一批批生物医药“黑马”。“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深圳。当时,基因科技尚属前沿新兴行业。深圳创新包容的文化对基因科技产业化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表示,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例,深圳是第一个实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全覆盖的城市,“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华大基因的企业价值观。 核心技术将成制胜关键 鲁先平表示,过去几十年间,尽管深圳民营高科技企业整体做得较好,但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科研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原创产品,因此常常受制于人。深圳能否在现有成绩上,专注创新和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将决定深圳能否螺旋式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相当多的细分领域,许多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并未掌握核心技术。“总体来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说,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依然是我们眼前最大的挑战和最迫切的任务。 很多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的正着手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有的已突破重围,掌握核心技术。 李西廷表示,迈瑞医疗将持续保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全球研发实力,借鉴部分细分领域成功替代经验,重点布局未实现替代的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对核心技术持续攻坚克难,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 “微芯生物做的是原创新药。在特定领域,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把药品做上市的,这依赖于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因此不必受制于人。”鲁先平说。 深圳各级政府也在支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加码。坪山区目前正探索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产业链条,打造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 杜玉涛认为:“深圳是创新试验田,培育出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企业。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追赶世界科技前进的脚步。从今以后,相信深圳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近日,全国首支聚焦生物医药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在深圳坪山区落地,首期1亿元规模融资将直接惠及坪山区内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标志着坪山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说道。 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看来,深圳作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有较强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的产品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深圳在全国参与考核的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就生物医药而言,其在深圳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 资料显示,坪山区拥有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525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主体,一批高端研究机构和平台为支撑,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如坪山区的锦绣东路已汇集了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信立泰、瀚宇药业、理邦仪器、微芯生物等11家上市公司。 同时,坪山区每年新增企业80家以上,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生物医药企业首选坪山”的态势正在形成。坪山区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创新联合服务企业机制、引入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为“知本”变“资本”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企业、人才创新保驾护航。 在李勇看来,首支生物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落地,凸显了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完善了坪山知识产权服务链条。未来,坪山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张问之)
近日,全国首支聚焦生物医药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在深圳坪山区落地,首期1亿元规模融资将直接惠及坪山区内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标志着坪山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表示。 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看来,深圳作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有较强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的产品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深圳在全国参与考核的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生物医药在深圳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