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7日确成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以及正和生态的首发申请于近日获通过,盈科资本今年IPO过会项目总数将增长至14个。其中,科创板6家、创业板4家、主板3家、港股1家。 细观盈科资本今年的IPO项目,14家已过会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核心科技以及大消费,尤其以三友医疗、康华生物、嘉和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板块,占据了盈科资本年内IPO成绩单近二分之一的名额。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将生物医药作为核心赛道的机构,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表示,生物医药一直是盈科资本的标志性赛道之一,在盈科资本的投资版图上,生物医药始终是重头戏。“投资一定要自上而下地来做,机会主义无法持续,布局式投资是盈科资本典型的模式,也是我们目前能够有一点成绩的核心因素。” 据悉,盈科资本已成功上市的投资项目近40个,投资项目中有超过50个项目正在筹备或已经进入IPO排队阶段。 在今年IPO丰收之际,盈科资本已把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2030,着手从2030年后人类健康刚需的5大疾病领域切入,对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资产展开新一轮战略布局。 “布局的过程会很长,我们也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 钱明飞表示,坚定的看多中国,加大布局核心资产力度。8月份设立的百亿元“中国核心资产战略配置基金”一期基金将于2021年3月完成资产布局,将于近期启动二期发行,继续专注聚焦生物医药、核心科技、大消费等领域的核心资产,通过孵化式投资、布局式投资、控股式投资等多手段配置精选的优质核心资产,助力核心产业发展,从而发现经济前行的力量。(周健)
10月15日至18日,国内海洋领域内最有分量的活动---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办,而为把握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发展动向,探索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领域的产学研联动机制,在10月14至15日,“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业发展论坛”及相关配套活动则抢先登陆,本次的论坛由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海洋”)承办,行业多位大咖悉数登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10月15日海博会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业发展论坛台上合照(左一:华大海洋副总裁张耀亮;左二:华大海洋首席技术官顾若波;左三: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石琼;右一:华大海洋执行总裁王新文、;右六:华大海洋董事长徐军文;右七:华大海洋海洋生物制药首席科学家李文保) 华大海洋承办的 “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专业论坛”于10月15日上午正式开启,来自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将出席论坛,围绕海洋生物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中的关键难点、未来趋势等议题展开主旨演讲与高端对话,并开展产学研对接,助力推动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与产业化发展。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深圳全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推进,海洋生物经济也迎来了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海洋是一切生命之源,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们从科学发现、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等各个维度,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华大海洋研究院院长、华大海洋首席科学家石琼,带来了题为“基因组学支撑的海洋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演讲。石琼教授指出,高通量测序与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多年来,华大海洋以重要水产动物基因组学研究为着力点,解析鱼类适应性进化的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同时挖掘与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构建水产动物分子育种的关键共性技术体系,筛选药源性多肽序列,为水产动物良种培育和规模化新型药物研发奠定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在14日坝光之对接会上,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晓杰致辞中表示,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大鹏新区则是深圳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战略储备空间大、生态环境优越。而坝光片区作为大鹏新区唯一一个市重点开发片区,规划面积 9.41 平方公里,可整体布局开发,具有相对充足的集中建设空间,重点布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 通过此次海博会,坝光有望链接和集聚更多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资源,为海洋生物制药建设导入更多人才、技术、知识、资本等要素资源,加快成为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核心引擎。 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业发展论坛配套活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制品产研对接会,于10月14日在深圳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举办 华大海洋海洋生物制药首席科学家李文保于14日的对接上会讲解 “Ⅰ类新药研发项目:CMBT——具有增白和抗肿瘤功能的海洋小分子药物” 依托基因技术优势,义合控股旗下华大海洋数据赋能产品、商业化价值可期 作为海博会医药论坛主要的承办方之一,华大海洋来头也不小,其起源于华大集团在海洋领域的探索,也因此自成立起就聚合了华大集团的科研平台优势,致力于用基因科技来助力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深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已发表有关SCI论文10篇,申报专利8项,出版专著1部。华大海洋70%的股权已于2019年被港股上市公司义合控股(1662.HK)收购,成功登陆资本化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海洋的研究院在其院长石琼教授及团队潜心组研九年下,已获得政府多项经费支持,在多肽类海洋药物方面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高通量筛选出芋螺毒素、抗菌肽、降钙素、降血压肽等海洋功能多肽资源,包括成功筛选到5个具强杀虫活性的芋螺毒素肽和2个对藤黄微球菌有较强抑菌效果的抗菌肽。 今年9月份,由华大海洋构建的“鱼类抗菌肽资料库”正式上线,为深入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或药品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据了解,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来源多肽,可抑制广谱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是替代抗生素、解决耐药性问题的重要物质。具体而言,该新建的“鱼类抗菌肽资料库”由“抗菌肽参考资料库”、“鱼类抗菌肽序列”、“鱼类抗菌肽基因”、“活性抗菌肽实例”以及“相关成果”等五大部分组成,拥有4,000余条详细序列,能够充分赋能数据驱动科研,在业内独一无二,未来商业化价值可期。 同时,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华大海洋再重磅宣布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双方各自建立的专业业务团队、平台和市场优势,于生物制药行业协力发展。一方面,华大海洋可以提供科研场地、设施条件等支援;另一方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可以支援院士、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等,并对华大海洋产业发展论坛、相关资质机构申报等给以支援。二者相辅相成,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华大海洋自身的科研壁垒。 科研成果的转换也正推动华大海洋产业的快速成长。2019年,华大海洋总产值超过2亿元,公司预期2021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2023年突破10亿元,力争成为超过百亿市值的海洋经济龙头企业。资本市场方面,其控股公司义合控股目前约17亿港元的市值水平,价值上行驱动力强劲,值得长期关注。
投资界8月24日消息研发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药企业康乃德生物医药今日宣布完成1.15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欧、亚多家一线机构参与,领投方为RA Capital Management,跟投方包括礼来亚洲基金、Boxer Capital和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以及现有投资股东启明创投继续跟投,并超额认购。随着本轮融资的到位,RA Capital Management的执行董事Derek DiRocco博士将作为新董事加入康乃德董事会。 官网介绍,康乃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由海归博士团队2012年创立,目前公司研发总部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并且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北京和上海都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几年来,康乃德建立了独特、高效的新药筛选平台,并有效对接全球新药研发专业资源、建立了具有良好差异化优势和全球IP的高质量新药产品管线。康乃德的在研新药产品所涉及的治疗领域都具有超过百亿美元的市场,其中两个临床项目是同类最佳 (Best-in-Class)并且位列全球前三进入市场潜力的产品。至今为止,公司成功获得了启明创投、北极光、尚珹等业界著名机构$8500万美元的投资,在积极推动新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并计划在未来递交IPO上市申请。 康乃德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是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创新药CBP-201。这款药物正在直面角逐湿疹明星药。康乃德董事长潘武宾向表示,在研的CBP-201是潜在的“同类最佳”药物。值得强调的是,CBP-201的适应症不仅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还包括了哮喘和鼻炎鼻息肉。在空气质量指标中的PM2.5颇受关注的今天,哮喘和鼻炎鼻息肉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市场。 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以推进治疗特应性皮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的临床开发,并启动新适应症及新产品的临床研究。
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第一个亚洲人基因图谱,我国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个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授权的原创新药……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多匹“黑马”,锤炼出一个又一个全国、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首创研发成果,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 立足当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成为傲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群雄”的增速翘楚;放眼未来,“一核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再添“新翼”。 “BT大道”铺就行业锦绣之路 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用30年孕育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TCL等一大批科技明星企业。在深圳坪山区,属于生物医药的“锦绣大道”正在徐徐铺开、迅速崛起,恰似当年的粤海街道。 今年1月,深圳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重点打造“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突出各区发展优势,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 自坪山区成立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已达494家,有10多家科研院所及产业服务平台、近10家生物创业服务机构,企业数量以每年40%、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每年落户100多个海外团队或项目。 仅在坪山区锦绣中路到锦绣东路的这3.6公里之间的“BT大道”两侧,就已聚集117家BT(生物技术)企业,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许多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纷纷把总部、分支机构设立于此。 这也助推坪山区形成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目前,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总计可提供超过7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待全部开发后,预计可容纳超过1000家生命健康企业。 包容创新成就领跑“黑马” 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之快,再次刷新“深圳速度”。这只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本世纪以来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此前介绍,自2009年起,深圳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要素集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2017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2400亿元。2018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增长22.3%,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上半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助力深圳经济实现V形反转。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有何秘诀?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和包容,深圳企业敢于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深圳营商环境足够包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会适当予以支持和疏导。 “追求创新、包容失败,这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规律高度契合。生物医药行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但新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没有包容试错的环境,很难跑出成功的开拓者。”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说。 深圳包容创新的文化孕育了一批批生物医药“黑马”。“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深圳。当时,基因科技尚属前沿新兴行业。深圳创新包容的文化对基因科技产业化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表示,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例,深圳是第一个实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全覆盖的城市,“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华大基因的企业价值观。 核心技术将成制胜关键 鲁先平表示,过去几十年间,尽管深圳民营高科技企业整体做得较好,但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科研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原创产品,因此常常受制于人。深圳能否在现有成绩上,专注创新和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将决定深圳能否螺旋式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相当多的细分领域,许多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并未掌握核心技术。“总体来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说,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依然是我们眼前最大的挑战和最迫切的任务。 很多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的正着手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有的已突破重围,掌握核心技术。 李西廷表示,迈瑞医疗将持续保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全球研发实力,借鉴部分细分领域成功替代经验,重点布局未实现替代的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对核心技术持续攻坚克难,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 “微芯生物做的是原创新药。在特定领域,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把药品做上市的,这依赖于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因此不必受制于人。”鲁先平说。 深圳各级政府也在支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加码。坪山区目前正探索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产业链条,打造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 杜玉涛认为:“深圳是创新试验田,培育出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企业。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追赶世界科技前进的脚步。从今以后,相信深圳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8月3日开盘,沪指高开0.67%,深成指高开0.98%,创业板指高开1.29%,证券、半导体芯片、军工等涨幅居前。 本月以来,股市风格切换明显,据同花顺显示,上周,沪指累计涨3.54%,深成指累计涨5.43%,创业板指累计涨6.38%。 据Wind显示,上周,生物疫苗、中芯国际等板块涨幅居前,累计涨幅分别为15.78%和16.37%;个股方面,沃森生物、上海医药等领涨。 上周,军工板块回调明显,周内累计涨幅达3.10%。 上周生物医药板块行情看涨,Wind统计,上周股票型产品中,净值涨幅排名第一的产品为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净值增长率为12.23%。 据Wind显示,该产品重仓股智飞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医药康德和沃森生物,上周累计涨幅分别为24.75%、29.57%、38.67%、16.98%和54.43%。 此外,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今年以来回报率达83.74%;自成立以来该产品的回报率达137.80%。 除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外,上周,股票型基金周净值涨幅排名前十的生物医药主题产品还有易方达生物科技、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联接A、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联接C、招商国证生物医药和建信高端医疗。 据Wind显示,上周内,上述5只生物医药主题产品净值周涨幅均超11.00%。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方面,华润元大信息传媒科技净值周内涨幅达12.77%,周内领涨。 Wind显示,华商基金旗下3只产品,华商鑫安、华商万众创新、华商创新成长上周涨幅均位列混合型基金产品的前十名,涨幅均超11.00%。 据Wind显示,上述3只华商基金产品的产品经理均为梁皓,自其任职以来,华商鑫安、华商万众创新、华商创新成长回报率分别为119.03%、148.14%和133.25%。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净值跌幅方面,上周,鹏华港股通中证香港产品净值增长率垫底,净值下滑2.02%。 据Wind显示,上周内,港股通产品净值下滑明显,股票型基金周净值跌幅榜的后十名中,共有8只港股通产品。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方面,国金鑫睿周内净值跌幅排名第一,累计跌幅为1.52%。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此外,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宝盈祥瑞C、宝盈祥瑞A以及南方荣年定期开放C产品周内跌幅均不超1.00%。
近日,全国首支聚焦生物医药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在深圳坪山区落地,首期1亿元规模融资将直接惠及坪山区内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标志着坪山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说道。 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看来,深圳作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有较强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的产品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深圳在全国参与考核的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就生物医药而言,其在深圳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 资料显示,坪山区拥有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以525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主体,一批高端研究机构和平台为支撑,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如坪山区的锦绣东路已汇集了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信立泰、瀚宇药业、理邦仪器、微芯生物等11家上市公司。 同时,坪山区每年新增企业80家以上,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生物医药企业首选坪山”的态势正在形成。坪山区始终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创新联合服务企业机制、引入专业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为“知本”变“资本”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企业、人才创新保驾护航。 在李勇看来,首支生物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落地,凸显了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完善了坪山知识产权服务链条。未来,坪山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为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张问之)
近日,全国首支聚焦生物医药专门领域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坪山区-南方中心-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在深圳坪山区落地,首期1亿元规模融资将直接惠及坪山区内1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落实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标志着坪山区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表示。 在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谢红看来,深圳作为广东省创新创业的排头兵,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方面,初步形成了有较强创新性、可行性、示范性的产品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深圳在全国参与考核的156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生物医药在深圳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其中“一核”即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