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10时,随着一个身披红绸的集装箱被吊装到“中远海运宝瓶座”轮,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亿标准箱。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自2004年投产以来,充分发挥自身距离航道近、水深条件好、码头岸线长的自然优势,不断拓展市场航线资源,配套完善港区硬件设备设施,已逐渐发展成宁波舟山港航线数量最多、集装箱处理能力最强的集装箱码头,为宁波舟山港打造“一带一路”最佳结合点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通过拓展对外服务、优化生产组织、强化内部管理等积极措施,推动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对外,该码头通过深化与马士基、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大型船公司的合作,及时跟进客户需求,优化口岸环境,完善航线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内,该码头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港内运输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并成立多个提效小组,科学规划作业路数及设备配置、合理调配堆场资源、优化生产流程,不断提升生产作业效率,并成功上线n-TOS系统,结束我国“千万级”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历史。 此外,该码头发挥劳模先进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推广“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和“汪增锋龙门吊操作法”的同时,通过开展立功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水平。随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原先由多家码头公司运营的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在吸收港口一体化红利的同时,于2016年通过港内资源整合,正式实行港区内集装箱码头的一体化运营,进一步释放了码头生产效能。在此后2017至2019年,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连续三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 今年以来,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针对疫情期间海关上船查验的船舶增多的情况,合理调配泊位和设备资源,实现了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实时跟踪船公司在特殊时刻的业务需求,主动承接换装加班船业务,并通过场地、设备的挖潜,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船舶待港时间,降低船公司成本。今年1至8月份,穿山港区干线在泊效率同比提升0.67%;干线船平均待港时间同比下降29.7%;7月、8月一举克服疫情对港口运输生产的影响,实现集装箱吞吐量止跌翻红,分别同比增长2.08%、3.56%。
据悉,本次完工的8号集装箱码头共包括水工泊位及堆场两部分。泊位岸线总长372米,设计年通过能力约为80万标准箱,水工结构按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靠泊设计(最大可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已于2019年12月完工。后方陆域堆场部分主要包括8幅重箱堆场、2幅冷藏箱堆场以及4幅空重箱堆场,总面积约13.54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6号、7号集装箱码头已完成交工验收,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剩余9号、10号集装箱码头预计将于2022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届时,该工程将与已经建成投产的1号至5号集装箱码头完成整体相连,助力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成为下一个“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记者/吴奕萱)
北部湾港公告,为进一步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和为钦州港打造“千万标箱”港口服务,将由全资子公司钦州盛港作为项目业主开展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7#、8#泊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工程,项目投资概算为206,555万元。
7月22日下午,随着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建成泊位数量增至11个,码头岸线长度增至3740米,新增62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 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生产的“主战场”,已投用10座大型、特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可满足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的靠泊,连续3年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标准箱,占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近四成,是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西侧延伸段扩建工程,设计建设1座7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必要的配套设施(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码头岸线长度330米、宽55米,年通过能力62万标准箱。 该工程于2018年12月份正式开工,2020年6月份完工,工程总投资约5.3亿元。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泊位整体布局,提升了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港口集群、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