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康希诺生物发布澄清公告,对此前有报道称公司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在贵州生产的报道事项进行了说明。 公司称,Ad5-nCoV是公司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产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和所有,公司拥有Ad5-nCoV的生产和商业化全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疫苗生产者应具有足够的生产疫苗的能力和资质,并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 对于未来的生产经营安排,康希诺生物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公司将持续推进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各个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在此前的5月25日,康希诺生物曾发布一则公告,称《柳叶刀》发表了题为“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的关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试验I期研究结果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公司因此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5月制造业PMI指数50.6,较4月的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53.6,较4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5月综合PMI指数53.4,与4月基本持平。5月PMI指数显著经济仍处于修复之中,非制造业恢复快于制造业。 5月进出口指数仍在收缩区间,价格指数好转。生产指数53.2,较4月份下行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9,较4月份上行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35.3和45.3,降幅有所收窄。5月生产数据继续好于需求数据,但国内需求呈现进一步改善趋势。外需进一步下行,但是下行幅度有所收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目前欧洲疫情逐步稳定,开始复工,但需求恢复尚需时日,6月的新订单出口指数大概率仍在收缩区间。5月产成品库存分项处于收缩区间,高库存有所缓解。 5月工业品价格指数好转,生产带动价格回升。5月PMI出厂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6.5个百分点,至48.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9.1个百分点至51.6。随着生产的进一步修复,工业品价格有回升迹象。我们预计5月PPI环比或有所好转。 从15个行业角度看,5月景气度普遍回升,13个行业景气回升,2个行业处于收缩区间。5月汽车制造业景气指数依然最高,录得58.3,连续3个月景气回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景气度位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53.6和53.2。中游设备行业景气度好转。景气指数低于50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 5月PMI指数显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PMI的各项指标中,生产修复走在前列,与此同时我们5月看到工业增加值继续上行,企业生产周转加快,企业库存高企现象得到缓解,价格指数5月出现边际改善。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表现强劲,连续数月景气指数较高,基建托底作用显现。目前仍有几点需要关注:1)进出口价格指数显示外需仍有较大压力;2)服务业修复速度相对温和。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日消息,针对我国药用玻璃瓶、胶塞等药品包装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实际情况,为切实保障医药产品特别是新冠病毒疫苗供应链安全稳定,2020年5月29日,消费品工业司组织召开了药包材企业生产供应视频会议。 参会企业分别介绍了2020年1-5月份中硼硅玻璃瓶、卤化丁基胶塞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企业生产基本正常,产量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本次疫情影响不大。山东药玻(行情600529,诊股)、沧州四星、宁波正力、江苏华兰等重点企业实现了药包材生产扩产改造,德国肖特、美国康宁、日本NEG等进口商加大了全球产能和中国市场供应。从企业情况来看,基本能够保障包括新冠病毒疫苗在内医药产品的稳定生产。 中国医药(行情600056,诊股)包装协会以及国内重点企业、主要进口商,合计19家单位参加了会议。
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恢复势头稳中向好。由于当前需求提升速度较为缓慢,下阶段,宏观政策应以更大力度促进需求回升。 建筑业回升幅度大 5月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81.2%的企业已达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 新订单有所增长。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与生产指数差值有所缩小。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上月,其中造纸印刷、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钢铁等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 非制造业领域,建筑业加快回暖。5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5月建筑业PMI回升至60.8%,这是过去三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点。”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PMI指数显示,疫情对建筑业冲击明显大于制造业,但当前以新旧基建投资及旧改为重心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明显,使建筑业形势显著改善。 企业信心改善 近期一些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保持恢复势头。 谢亚轩表示,一些重化工业高频数据5月以来处于大幅改善过程中,如粗钢产量、唐山钢厂产能利用率、水泥价格、电厂耗煤量周同比等。 企业信心改善。5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3.9个百分点,达到57.9%。从行业情况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石油加工、专用设备、汽车等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60%,相关企业对未来三个月行业发展趋势总体看好。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称,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企业对未来预期向好,这些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好。 扩内需力度需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从PMI分项指标看,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慢,扩内需力度需加大。 “从PMI分项指标看,需求类指数绝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类,表明需求不足及其对生产的制约凸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本月企业反映情况看,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50%,在各类问题中占比最高。 张立群说,5月份生产类指数小幅下降而需求类指数小幅提高,表明生产和供给恢复受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开始迟缓,但需求提升速率较为缓慢,供大于求矛盾仍突出。“因此,推动企业生产继续较快恢复,关键要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各项任务,在提振投资、扩大消费方面尽快见到成效,畅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之间的大循环,加快推动经济进入持续回升向好通道。”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阶段,宏观政策要以更大力度促进需求回升。财政政策要用好赤字、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工具,加快债券发行。货币政策要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加快创新实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制造业、新老基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获悉,6月2日,港股上市公司金斯瑞超过2万平方米的创新生物药研发及生产服务综合平台项目分子楼工程正式动工。 金斯瑞介绍,该分子楼是公司在精准治疗领域的重要载体,也是金斯瑞CRO/CDMO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定制化多肽服务的生产研发平台,也将是国内首个从新生抗原多肽研发到GMP生产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近年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的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研究逐渐成为全球生物创新药领域的热门方向。金斯瑞此次建设的分子楼包含定制化多肽服务的生产研发平台和寡核苷酸合成基地两大业务模块。 金斯瑞介绍,定制化多肽服务的生产研发平台采取全自动化多肽生产和全球最先进的PepPower和PepHTS生产技术,可以满足从客户肽研究到临床期样本生产的需求,为全球科学家们提供最快交付和高质量的多肽服务。投产后,年产能可达60万条定制化多肽,可以满足中国及海外客户从前期研发到临床期GMP生产的一站式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灵活的研发生产服务,这将加速多肽药物的研发上市进程。 据了解,寡核苷酸合成基地包括基因编辑产品生产、核酸合成、工业诊断用核酸合成三个平台。作为中国唯一提供化学合成的sgRNA的生物技术公司,金斯瑞此次建立的基因编辑产品生产平台,涵盖sgRNA,ssDNA和dsDNA等,可以满足客户GMP级别的基因编辑产品需求,弥补GMP级别基因编辑服务在国内的空白。 核酸合成平台将建立标准的大规模寡核苷酸合成平台,提供GMP产品,促进反义药物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投产后,将具备从微量到大规模合成的生产条件,满足不同量级产品的需求,打造一站式寡核苷酸合成服务平台。 在金斯瑞看来,工业诊断用核酸合成平台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工业诊断用核酸合成业务方面的优势。目前,金斯瑞已拥有全球唯一的芯片和单柱双合成平台,此次分子楼的建立,将促进工业诊断用核酸合成平台的软硬件升级,建立高标准洁净生产车间,持续扩大产能,确保产品符合ISO13485质量体系,成为qPCR,NGS等诊断手段或试剂盒的关键原料,以满足临床诊断试剂开发不同阶段对核酸原料的需求。(编辑 田冬)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张德礼 5月制造业PMI从50.8下滑到50.6,非制造业PMI从53.2上升到53.6,综合PMI持平在53.4。 从5月的PMI数据看,经济恢复得还不错,尤其是非制造业还处在加速恢复期。 可喜的是,5月份经济的需求端有明显回暖。 海外疫情扩散,外需是低迷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出口订单35.3,明显低于枯荣线,但比上个月反弹了1.8个点,可能防疫相关的产品出口对外需还有支撑,线上办公的需求也带动了高科技制造业出口。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比4月反弹了0.7个点,产成品库存从上个月的49.3下降到47.3,出厂价格从42.2反弹到48.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5月也是明显反弹的,涨了7.38%。 产成品库存下降,产成品出厂价格在上涨,这种组合只能说明需求很强劲,可以消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再看5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非制造业PMI投入品价格指数,分别从42.5和49.0,回升到51.6和52.0,都恢复到了荣枯线之上。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一方面是上游的钢材、有色等涨价,5月这两个行业的价格指数都明显回升,高于55.0%,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油价低位反弹,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活跃合约均价相比于4月上涨了20.4%。 这些都可以说明经济的需求至少在5月是有明显好转的。 所以,5月商品涨、股票涨但债券跌是有基本面支撑的。 那么,经济需求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哪呢? 1)房地产处于一个赶工周期。前几年房企跑马圈地的快周转战略到了今年要竣工了,房子要到期交付,之前因为疫情耽误了工期,现在要赶工,所以目前是集中赶工施工的状态; 2)地方政府KPI从防疫开始转向稳增长.随着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基建开始恢复甚至加速了,与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 这两点可以从非制造业的PMI中看出来,4月份的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已经很高了,但5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竟然提高到了58.0,比4月继续提高了4.8。 3)外需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海外疫情扩散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消费品出口,其中不少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但是线上办公需求和防疫需求激增以及出口份额向中国集中(因为生产受疫情的影响小),对出口还是有稳定作用; 4)疫情控制后,消费活动也开始有些回暖,虽然和去年同期还是没法比,但环比是改善的。 此外,还需考虑“五一”的假日消费效应。今年“五一”放了5天,是201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五一”长假带动零售、餐饮、铁路和航空运输等行业需求的释放,5月这些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5.0%以上,意味着它们的需求也有较快恢复。 现在有点不确定的是,生产指数还能不能维持这么高的位置。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虽从53.7下滑到53.2,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去年同期要好得多。 这也和高频指标一致。5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从4月的46.36万吨提高到5月的54.18万吨,环比回升16.87%,同比则从-10.94%大幅上升到17.41%。4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5.0%,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从发电耗煤数据看,5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概率会高于4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5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有81.2%的企业已经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高于上月3.9个百分点。 生产为什么还在保持一个较高的读数呢? 最近几个月生产强,和企业手里有前期积压的订单有关。之前疫情冲击导致停产,有些订单压着没做,复工后就把这些订单给做了。但很显然,这块对生产的支撑没有持续性,因为这些订单已经或正在被消化。 如果看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产成品库存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见产成品库存还是有积压,未来还是有去化压力的。 如果需求的改善不可持续,或者不及预期,企业库存不能持续消化,未来生产动力不会太强。所以,需求是经济能否持续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 不过看生产的领先指标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5月都在下降,这也似乎在说明当前的需求还是支撑不了这么强的生产的。 所以,现在需求好,但需求是不是能够持续让库存去化,进而维持生产的景气度,是后续观察经济非常重要的视角。 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市场都在讨论新一轮弱的经济复苏启动,当时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51.2-51.4之间小幅波动。今年在疫情冲击、需求冻结后,制造业新订单恢复到50.9,还是要弱于正常经济周期复苏阶段的初期。 展望未来,需求还有哪些不确定呢? 1)房地产即将步入竣工周期,赶工产生的短期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2)制造业投资一时半会起不来。目前库存还比较高,数据来看,库存一般去化在5%以下才能看到制造业投资的企稳,而且制造业投资起不起得来关键还要看需求。 3)消费恢复也存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出口产业链对就业的滞后影响会逐步显现,而且居民杠杆率不低,没有了收入,就没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假期窗口少了,春节没有第二回,暑假时间也会减少。政府后续救助消费的措施主要聚集于必选消费,米面粮油醋一类的,相关标的物的价格在A股上已有反映。 因此,并不能对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给予乐观评价,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很严峻。当前的需求好只是因为房地产赶工需求集中释放了,还正好赶上了基建的复苏,导致5月数据看起来不错。 后续总需求的支撑主要得靠基建投资了。两会确定了赤字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疫情控制后,地方也会加码基建,积极财政肯定还要继续落地,基建投资还有继续回升的空间,这点是确定的。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仅强调“稳”,唯一的不确定就是基建投资能否对冲后续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了。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张德礼 5月制造业PMI从50.8下滑到50.6,非制造业PMI从53.2上升到53.6,综合PMI持平在53.4。 从5月的PMI数据看,经济恢复得还不错,尤其是非制造业还处在加速恢复期。 可喜的是,5月份经济的需求端有明显回暖。 海外疫情扩散,外需是低迷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出口订单35.3,明显低于枯荣线,但比上个月反弹了1.8个点,可能防疫相关的产品出口对外需还有支撑,线上办公的需求也带动了高科技制造业出口。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比4月反弹了0.7个点,产成品库存从上个月的49.3下降到47.3,出厂价格从42.2反弹到48.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5月也是明显反弹的,涨了7.38%。 产成品库存下降,产成品出厂价格在上涨,这种组合只能说明需求很强劲,可以消化生产出来的产品。 再看5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非制造业PMI投入品价格指数,分别从42.5和49.0,回升到51.6和52.0,都恢复到了荣枯线之上。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一方面是上游的钢材、有色等涨价,5月这两个行业的价格指数都明显回升,高于55.0%,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油价低位反弹,5月布伦特原油期货活跃合约均价相比于4月上涨了20.4%。 这些都可以说明经济的需求至少在5月是有明显好转的。 所以,5月商品涨、股票涨但债券跌是有基本面支撑的。 那么,经济需求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哪呢? 1)房地产处于一个赶工周期。前几年房企跑马圈地的快周转战略到了今年要竣工了,房子要到期交付,之前因为疫情耽误了工期,现在要赶工,所以目前是集中赶工施工的状态; 2)地方政府KPI从防疫开始转向稳增长.随着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基建开始恢复甚至加速了,与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 这两点可以从非制造业的PMI中看出来,4月份的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已经很高了,但5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竟然提高到了58.0,比4月继续提高了4.8。 3)外需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海外疫情扩散不可避免地冲击了消费品出口,其中不少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但是线上办公需求和防疫需求激增以及出口份额向中国集中(因为生产受疫情的影响小),对出口还是有稳定作用; 4)疫情控制后,消费活动也开始有些回暖,虽然和去年同期还是没法比,但环比是改善的。 此外,还需考虑“五一”的假日消费效应。今年“五一”放了5天,是2011年以来最长的一次。“五一”长假带动零售、餐饮、铁路和航空运输等行业需求的释放,5月这些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5.0%以上,意味着它们的需求也有较快恢复。 现在有点不确定的是,生产指数还能不能维持这么高的位置。5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虽从53.7下滑到53.2,但还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比去年同期要好得多。 这也和高频指标一致。5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从4月的46.36万吨提高到5月的54.18万吨,环比回升16.87%,同比则从-10.94%大幅上升到17.41%。4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5.0%,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从发电耗煤数据看,5月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概率会高于4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5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有81.2%的企业已经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的八成以上,高于上月3.9个百分点。 生产为什么还在保持一个较高的读数呢? 最近几个月生产强,和企业手里有前期积压的订单有关。之前疫情冲击导致停产,有些订单压着没做,复工后就把这些订单给做了。但很显然,这块对生产的支撑没有持续性,因为这些订单已经或正在被消化。 如果看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产成品库存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见产成品库存还是有积压,未来还是有去化压力的。 如果需求的改善不可持续,或者不及预期,企业库存不能持续消化,未来生产动力不会太强。所以,需求是经济能否持续改善的核心驱动因素。 不过看生产的领先指标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5月都在下降,这也似乎在说明当前的需求还是支撑不了这么强的生产的。 所以,现在需求好,但需求是不是能够持续让库存去化,进而维持生产的景气度,是后续观察经济非常重要的视角。 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市场都在讨论新一轮弱的经济复苏启动,当时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51.2-51.4之间小幅波动。今年在疫情冲击、需求冻结后,制造业新订单恢复到50.9,还是要弱于正常经济周期复苏阶段的初期。 展望未来,需求还有哪些不确定呢? 1)房地产即将步入竣工周期,赶工产生的短期繁荣是不可持续的。 2)制造业投资一时半会起不来。目前库存还比较高,数据来看,库存一般去化在5%以下才能看到制造业投资的企稳,而且制造业投资起不起得来关键还要看需求。 3)消费恢复也存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出口产业链对就业的滞后影响会逐步显现,而且居民杠杆率不低,没有了收入,就没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假期窗口少了,春节没有第二回,暑假时间也会减少。政府后续救助消费的措施主要聚集于必选消费,米面粮油醋一类的,相关标的物的价格在A股上已有反映。 因此,并不能对新订单指数从50.2回升到50.9,给予乐观评价,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很严峻。当前的需求好只是因为房地产赶工需求集中释放了,还正好赶上了基建的复苏,导致5月数据看起来不错。 后续总需求的支撑主要得靠基建投资了。两会确定了赤字率、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疫情控制后,地方也会加码基建,积极财政肯定还要继续落地,基建投资还有继续回升的空间,这点是确定的。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仅强调“稳”,唯一的不确定就是基建投资能否对冲后续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