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已经站在28000美元之巅,折合人民币18万一枚。根据美国Model 3 标准版3万美元一辆,比特币就差涨个10%,就能用一枚比特币换一辆特斯拉Model 3。 比特币涨太凶了吗?如果把比特币对比特斯拉股票在今年的表现,比特币也只不过涨了2.7倍,远低于特斯拉8.9倍。 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前,当比特币从1万美元开始突破,气势如虹冲到18000美元时候,笔者公开分析了比特币大涨的5大原因: 第一:DeFi(去中心化金融)热潮退去,资金回归主流币。 第二:Paypal(美国在线支付服务商)引起比特币的个人交易量剧增,特别是北美用户交易量剧增。 第三:机构在不断的涌入持有比特币。 第四:近期某数字货币交易所面临重大监管风险,资金避险回归比特币 第五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USDT(数字货币稳定币)的持续高速增发。 并在在当时总结“比特币价格突破历史高点,那只是时间的问题。”虽然当时笔者分析对了方向,却无法预料到比特币如此强悍,不仅迅速突破19000美元历史高点,而且在一个月之内,站在28000美元之上。 回顾之前的五大原因,DeFi退潮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开始逐渐退去,数字货币交易所监管风险也慢慢平息。而机构和北美个人用户对比特币的热捧效应却愈加明显。而USDT(泰达币)的持续高速增发依然是主要动力。 至于全球央行大放水是否与比特币此次大涨有关,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太过牵强。比特币长期会因为法币的贬值和相对升值,但是全球央行大放水这已经持续快1年,比特币最近飙涨很难归功于法币的发行量,而是更多跟USDT发行量有关。因为比特币大涨的坚实基础都源自于USDT的高速增发,不管是是这些增发来源于实际需要还是凭空捏造。印钞票总是能引起物价上涨,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易懂,放在加密数字货币领域一样适用。 当然,随着比特币节节高升, 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个人投资者观望不操作,只剩加杠杆上衍生品的做空方和做多方疯狂厮杀 。 在此之前,比特币突破价格重要节点,币圈群或者朋友圈铺天盖地讨论,如今价格冲破28000美元,却没有在身边朋友群砸出一点浪花。除了大家对比特币暴涨已经习以为常外,最重要的是个人中短期投资者大都因为比特币大幅的暴涨而已经获利出场 ,而长期投资者也不愿意这种上涨势头抛售。 既然个人投资者观望不操作,剩下的就是做多和做空的个人投机者和投资机构之间的厮杀。据报道,比特币突破28000美元当天,全网有38亿做空者爆仓,而爆仓后的回补进一步推动币价上升。 现在比特币已经进入波动极大的非理性空间,称之为泡沫发展阶段中的“狂热期”。 如果对照2017年和2020年比特币飙升图形,可以看两者极其相似,也都符合泡沫狂热期的图形。在这期间,价格一再突破人们对它的认知,贪婪、狂热和幻觉轮番主导投资人的心理。2020年和2017年唯一不同的,是相比3年前,如今比特币的杠杆和衍生品已经非常普及, 这也放大了比特币上升和下降的空间, 波动性也成倍放大,投资风险极高。 有网友说“是不是以后再也看不到20000美元以下的比特币了”,其实不然,比特币这种缺乏价值锚定的投资品种, 什么价格都有可能。但是当价格变化到期望的区间的时候,很多人都胆怯了, 真的跌落到20000美元,很多人就不一定敢买入了。比如今年3月份比特币跌落到3000美元附近,有多少人愿意去接盘呢? 其实我们更应该问“比特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能够找出它的锚定价值点,那投资人才能有勇气在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在价格远高于价值的时候抛出。然而找出比特币价值,是一个学术和业界都在探索却依然无解的难题。没有价值锚定的比特币,终究是个价格起伏不定波动范围极大的投资品,这也许也是它独特魅力所在吧。
一、A股早报部分 【行情回顾】 12月30日周三,指数午后高位震荡,深成指盘中创近5年半新高,白酒概念延续强势,有色钴、锂电池、券商股活跃,云游戏、燃气板块尾盘拉升,两市个股总体涨跌互半,赚钱效应较好。 【重大新闻】 1、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3、习近平: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4、人社部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上限提高10个百分点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投资范围中新增优先股、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永续债、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和工具,并调整明确了相关投资品种的投资要求和估值方式等。《通知》提高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明确年金基金财产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投资比例上限提高了10个百分点。 5、市场监管总局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不正当价格行为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根据价格监测和投诉举报等有关线索,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企业开展自营业务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于2020年12月24日依据《价格法》第四十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作出处罚决定,对上述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6、明确最低补偿标准1:1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明年3月实施 12月30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城市更新立法,该条例拟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从信息公开、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产权注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其中,明确已登记的商品性质住宅物业(即红本住宅)采用原地产权置换的,按照套内面积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补偿。 7、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重要公告】 热点公告>>> 万华化学:下调1月份中国地区MDI价格。 福莱特:签订超140亿元光伏玻璃重大销售合同。 比亚迪: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 *ST夏利: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31日停牌一天。 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内幕交易。 格力地产:因董事长被调查,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股权或存风险。 股权变动>>> 捷成股份:实控人筹划公司控制权转让。 海信视像:控股股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实施完成。 新奥股份:股东弘创投资与联想控股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并购重组>>> 古井贡酒:拟2亿元收购明光酒业60%股权。 天安新材:拟收购浙江瑞欣装饰100%股权。 中国长城:拟2.25亿元收购迈普通信29.99%股份。 再融资>>> 洛阳玻璃: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投资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 航发控制: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34.7亿元。 兴化股份:拟定增募资9亿元,新增醋酸甲酯、乙醇业务。 增减持>>> 东方铁塔:顺成咨询拟减持公司不超6%股份,偿还业绩补偿款。 新开源:芜湖长谦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通产丽星:两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4%股份。 业绩>>> 中环环保:2020年净利润预增45%至70%。 伊戈尔:下修业绩预告,全年净利预降4%-25%。 【机构观点】 1、券商:2021年A股牛途可期 看好三条主线 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体上涨趋势明确,宏观经济修复带来的盈利好转以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将共同支撑市场上行。从配置上看,科技、消费、顺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线。 中信证券展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 中信证券发布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称,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3、国泰君安:上调山西汾酒目标价至415元 维持“增持”评级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青花引领结构升级,全国扩张持续挖潜,公司十四五规划有望顺利实现,上调2020-2022年EPS至3.23元、4.51元、6.02元,参考行业平均估值,考虑到汾酒品牌势能处于上升期,结构优化、全国化加速下成长性高于行业,享受估值溢价,给予2021年92XPE,上调目标价至415元(前值266元)。 二、海外早报部分 【行情回顾】 1、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涨,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涨5.00点,涨幅0.13%,报3732.0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73.89点,涨幅0.24%,报30409.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19.78点,涨幅0.15%,报12870.00点。其中,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直播概念、教育股大涨,哔哩哔哩涨超14%,百度涨超12%。 2、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30日报收于6555.82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6.83点,跌幅为0.71%。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599.4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38点,跌幅为0.2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3718.78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60点,跌幅为0.31%。 3、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21年2月黄金期价30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0.5美元,收于每盎司1893.4美元,涨幅为0.56%。 4、国际油价30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1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40美元,收于每桶48.40美元,涨幅为0.83%;2021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5美元,收于每桶51.34美元,涨幅为0.49%。 【财经要闻】 1、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坚持反对 2000美元个人纾困补贴希望渺茫 美国民主党人试图将年终抗疫刺激法案中个人纾困补贴提高至2000美元的努力似乎希望渺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周三表示,他不会将这项计划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些其他要求分开讨论。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已批准一项独立法案,将个人纾困支票补贴从600美元上调至2000美元。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则表示,如果不附加特朗普认为的其他优先事项,就不会通过该法案。 2、英国首相约翰逊签署《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 当地时间12月30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就在英国议会下院以448票巨大票差顺利通过英欧贸易协议后,首相约翰逊签署了刚刚从布鲁塞尔空运至伦敦的《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 3、新成员加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美联储明年将更偏鸽派 无论新冠疫苗的推出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程度的提振,美联储利率决策委员会人员构成的变动,都将使美国中央银行在新的一年中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下降。 根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委员的年度轮换计划,2021年获得利率决策投票权的四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将会比他们所取代的联储行长略微更偏鸽派,也就是更倾向于支持宽松政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芝加哥联储行长Charles Evans。Evans是最显而易见的鸽派官员之一,他所取代的是克利夫兰联储行长、在FOMC成员中偏向鹰派的Loretta Mester。 4、分析师:特斯拉能实现50万辆汽车年度交付目标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得益于在中国的强劲发展以及欧洲和美国的后期推动,特斯拉可以实现其2020年交付50万辆汽车的目标。Ives并重申了特斯拉715美元的12个月目标价和1000美元的潜在牛市情形下目标价。 三、全球疫情进展 1、美国新增20532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超1967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12月30日17时22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1967万例,为19674100例,死亡病例为341059例。较前一日同一时间相比,在过去24小时内,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05329例,新增死亡病例3849例。 2、全球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66.5万例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统计数据显示,12月29日全天,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6.5万例,比上一日增加17.6万例。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确诊8200万例,累计死亡179万例,累计确诊国家和地区数191个。
涨疯了! 比特币价格自12月16日站上2万美元后,便开启了一路狂飙。 在短短12天时间里,比特币多个整数关口,今天更是一口气突破了27000美元和28000美元两个关口。 根据Coindesk的数据显示,在北京时间27日23时,比特币价格最高时已触及28352美元,最新市值5076亿美元,约3.3万亿元人民币,比贵州茅台(600519)(市值2.3万亿)还要高出1万亿元人民币。还相当于5个恒瑞医药(600276),22个云南白药(000538)。 10年涨幅超1000万倍 1元变1080万 27日,比特币的日内一度暴涨超3000美元,涨幅近14%,但在触及28352万美元的新高后,涨幅又急剧缩小。截至发稿,比特币报27502万美元,日内涨幅缩小至8.75%. 即便如此,比特币从今年3月12日的低位(3800美元),已经上涨了近800%。 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后,其第一次产生价格是2010年被购买所对应约0.0025美元,以如今2.7万美元的价格计算,比特币诞生以来的价格涨幅已达到1080万倍!也就是说,当初投资1元人民币,可购买61.3个比特币,现在持仓的价值1080万元人民币。 就投资品种而言,近10年内,恐怕更难找到比比特币收益率更高的了。 24小时内全网爆仓46亿 围绕比特币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是炒作,迟早有一天会是“郁金香泡沫”,也有人认为是比特币的稀缺性推高了它的上涨。因此有人做空,也有人做多。 在疯狂上涨的一天,做空比特币的空头被完爆。据比特币家园网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最近48小时全网各类加密货币爆仓资金达7亿美元(46亿元),其中,比特币爆仓资金达5.87亿美元,最近48小时内全网爆仓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 而就在晚上7点30分至8点15分期间,就有700多万美元(超4500万元)资金爆仓,占全网加密货币爆仓资金的57%。 从历史数据来看,27日的空头爆仓较前一交易日暴涨136%。 回顾比特币最近一次暴跌,让投资者心惊肉跳。今年11月26日,比特币盘中遭遇闪崩,一度跌近3000美元,触及16227美元,价格跳水暴跌逾14%,创出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彼时,比特币价格暴跌也导致杠杆交易者大面积爆仓。据华尔街见闻报道,1小时内,靠借入资金买入比特币的交易者爆仓3.67亿美金(约25亿元人民币)。24小时,共有77113人成为爆仓受害者。 特斯拉或入局比特币? 比特币疯狂地涨,让不少人都坐不住了,包括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表达了对比特币的兴趣。 马斯克于当地时间周日(12月20日)向一位知名数字货币倡导者询问将特斯拉资产负债表上的“大额交易”转换为比特币的可能性。两人的交流让加密货币圈兴奋不已,人们猜测特斯拉可能会购买比特币。 MicroStrategy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塞勒(Michael Saylor)更是公开建议马斯克把美元转换成比特币。塞勒是比特币最强有力的拥护者之一,他在今年夏天披露的近5亿美元比特币押注,目前价值已经翻了一倍多。MicroStrategy本月还宣布,已通过发行债券筹集了逾6亿美元,以购买更多比特币。 塞勒写道:“如果你想让股东多赚1000亿美元,就把特斯拉资产负债表上的美元转换成比特币。标普500指数上的其他公司也会效仿你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1000亿美元会变成1万亿美元。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货币扩张,每一位CEO都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升股东价值的挑战。比特币是地球上每一个个人、投资者和企业进行价值存储的最佳解决方案,” 随后马斯克回复问道:“这么大的交易有可能实现吗?”塞勒则回应称:“是的,在过去几个月中,我已经购买了价值超13亿美元的比特币,我很愿意在线下与你分享我的经验。” 机构入场推高比特币 接近3万美元的比特币已经离中小投资者越来越远了。围绕比特币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是炒作,迟早有一天会是“郁金香泡沫”,也有人认为是比特币的稀缺性推高了它的上涨。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员William认为,直接原因是高净值和机构投资者入场。 他指出,今年下半年以来,诸如美国保险巨头万通人寿保险公司、商业分析公司MicroStrategy、大型资管古根海姆等机构纷纷买入比特币,而在线支付巨头PayPal、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也纷纷宣布将推出加密货币支付服务。 据Bitcoin Treasuries数据显示,目前超过69亿美元的比特币由上市公司持有,也由此带来了比特币市场的繁荣。 在上市公司投资者中,全球最大独立商业智能公司MicroStrategy是最大的一条“比特币巨鲸”,也是全球第一家公开宣布将比特币作为资产配置的上市公司。今年8月开始,MicroStrategy分4次以总额超1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大量比特币。目前,该公司拥有 70470 枚比特币,总价值近20亿美元。 Bitcoin Treasuries的最新数据,目前机构投资者的比特币持仓总量为1151618枚比特币,总规模超过275亿美元。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新出现的大型投资者总共购买了约50万枚比特币,总价值约115亿美元。 摩根大通高喊65万美元 比特币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但在很多机构看来,比特币涨势不过才刚刚起步,仍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 摩根大通量化策略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其年度回顾中写道,作为一种新兴资产,比特币也创下了耀眼的表现。实际上,不仅在2020年,在过去十年里,比特币都是表现最佳的资产之一。 但绝对引人注目的是,尽管比特币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回报,但市值变化却相当小。如下图所示:债券市值今年以来增加了13.1万亿美元,股票市值增加了11万亿美元,而比特币却在市值仅增长3000亿美元的情况下创下了惊人的表现,升至27000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之下,价格表现较比特币逊色得多的黄金,今年以来市值也增加了5000亿美元。 比特币一直以来被视为数字黄金,且近来关于该加密货币将取代黄金的呼声甚嚣尘上。目前,地面上的黄金总价值约为12万亿美元,较比特币市值当前所处的历史峰值5000亿美元高出逾24倍。简而言之,如果比特币的市值要与黄金相提并论,那么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就必须涨到65万美元。 不仅摩根大通认为比特币仅仅是刚刚开始,花旗银行给出的目标价也是高达30万美元。 今年下半年已经入市的华尔街巨头古根海姆(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资官Scott Minerd表示,其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显示比特币应该值40万美元。 比特币已经历12次暴跌 比特币涨起来很疯狂,跌的时候也很惨烈。 加上今年11月26日的那次暴跌,从2010年至今,比特币共经历了12次暴跌。暴涨之后腰斩,膝盖斩的情形比比皆是。过山车般的行情正成为华尔街不少机构追逐的对象。 从2016年到今天,比特币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十次;下跌30%的情况出现了七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四次,这意味着五年里有四次机会,你手里的比特币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拦腰斩断。 每一次比特币的爆仓背后都是上万个家庭的悲剧。今年6月,大连便发生了一起夫妻炒比特币巨亏2000万自杀的悲剧。 令人叹息的是,这名失去妻女的大连男子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金融知识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自由金融职业者,在2017年的那波大行情中,入局比特币,据说赚了将近1000万元的资产。此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赌性越来越重,开始向银行、父母、亲戚借钱加杠杆炒作比特币。 无论未来比特币是涨到45万美元,还是跌到一文不值,控制风险永远是投资的第一位。
12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百点,逼近6.55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冲高回落,最高触及6.5259。截至9点32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480、6.5306。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73个基点,报6.5434。 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预计,人民币汇率中枢将继续抬升,但空间不大。其支撑逻辑主要在于:一方面,美元指数明年在经济复苏和低利率的综合作用下仍然会逐步下行,这将支撑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基本面因素在上半年支撑汇率上行,下半年则会压制汇率。 李刘阳表示,依据模型,人民币汇率中枢在明年上半年会升至6.4水平,而下半年,美元指数下跌的正面影响和中美息差缩窄的影响大致相抵,汇率中枢会停止上行。因而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中枢进一步升值空间不大,会呈现双向波动态势。
近期外汇市场最大焦点就是英国脱欧和英镑走势,超乎预料的顺利局面背景在于疫情肆虐的不安逸应对。英镑全周区间跨度在1.31-1.36美元之间,中间高低反差较大,周一和周五开盘与收盘分别为1.3400美元和1.3548美元升值收官1.1%。这不仅有利于协助美元贬值,并且带动关联货币升值是关键。 首先英国脱欧敏感僵局被异变疫情缓冲。一周随着临近英国脱欧时间僵局难以突破是最大阻碍,无协议脱欧和硬脱欧事态较为严峻。真是此时,欧洲疫情突发极其严重,封锁经济居家事态,加之英国疫情变异、禁航封锁、供给担忧等等不良打压英镑显现。而正是因为此背景与原因,欧盟姿态大大改变,渔业纠纷等争论问题被淡化,缓和局面异常发挥,英国脱欧“因祸得福”被推进明显。目前看,英国一时情绪乐观并不会舒缓脱欧短期不良因素,惯性关系休整期必将面临不利因素,进而英镑跌宕起伏将难以避免。 其次美国基本面基本稳定有利于英辅助。相比较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美英关系密切已经是共识,助力英国脱欧是美国战略之一,以美国协助英国将是未来关注。之前美国的一些举措总是在关键时刻对英国有所帮助,其中英镑货币是焦点。英国脱欧、英镑超日元、英镑地位独立等等步骤都是美元货币谋略与设计要素与侧重,对标欧元是不言而喻之重点。欧元升值与欧元升值预期不是帮助欧元长远,反之是颠覆欧元的一种舆论导向或刻意摆布的步骤。毕竟目前欧元区经济分化严重,仅看股市,德国与法国分道扬镳,德国股指依然维持13000点水平,法国股指已经从5900点下跌至5500点。目前欧元区经济与美国距离较大,货币估值已经背离各自基础要素,炒作性的升值与贬值各具特性,风险可控与失控对比明朗而尖锐。 最后是短期英镑不良贬值但中期升值为主。英国脱欧前景伴随疫情因素、结构重组、循环调节,预计短期震荡、中期稳定偏好是基本概率。一方面英国一直独立前行,不融入欧元区是个性特殊,脱欧短暂调整将必然突出内在优越;另一方面外围美国协同合作,美元进一步打压欧元目标目的集中时期将十分重要。由于英国自成体系的历史,加之地缘关系和国际政治之间的优势,尤其金融板块的特殊性与超纽约的配合手法,英国中期前景伴随英镑地位必将具有超乎预料之可能。 预计本周英镑偏贬概率较大,一方面是美元走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年关必然的行情所致。
摘要: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张,叠加对企业基本面的担忧,中资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疫情影响减弱后,信用事件冲击中资美元债市场,从恒大事件到永煤违约,中资美元债跌宕起伏。目前,高收益和投资级中资美元债利差分别位于2011年以来46.2%和49.3%的分位数。 虽然面临变异病毒传染性增强的不确定性因素、美国政府庞大的债务压力等,美联储短期可能还会将美债利率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是总体利率告别底部是明确的。展望2021年,美国经济同比好转具有较高的概率,美债可能有上行压力。 如果美债利率出现快速上行,中资美元债可能出现:投资级收益率上行、利差震荡;高收益级收益率与利差均快速上行。当然,如果美债收益率并未快速上行,则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与利差还将维持震荡。 至于信用环境预计仍将边际收紧,企业基本面分化延续,需警惕弱资质企业的信用风险暴露。当然在分化中,城投和地产仍然可选择参与。 2021年,考虑全球流动性的可能变化,中资美元债投资回报可能难以有过高的资本利得期许,更多还是回归票息收益,当然考虑整体信用格局变化,投资过程中需规避弱资质主体。 2020年以来中资美元债高度动荡,近期,境内信用风险事件逐步蔓延,中资美元债受到明显影响。回顾2020年,中资美元债如何变化?展望2021年,中资美元债又将如何发展? 2020年回顾:从疫情冲击到信用冲击 1、一级市场:融资恢复,成本下降 我们以Bloomberg中风险涉及国家为中国(即主要业务在中国)、排除 CD 和可转债、发行货币为美元作为中资美元债的统计范围。 疫情影响消退,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造成美元流动性紧张,中资美元债一级融资受到明显影响,尤其是信用资质较差的高收益级债券。但随着美国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出台,美元流动性恢复,中资美元债融资也逐渐恢复。1-11月份,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合计融资1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2.8%;但由于到期量明显增多,实际实现净融资800亿美元,同比减少12%。从价格来看,加权平均期限拉长到5.11年,而利率则下降到4.1%。 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下降,融资成本略有下降。房企海外债券融资受到政策限制,目前中长期海外债只能偿还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1-11月份,房企美元债共实现融资588.7亿美元,同比下降16%;实现净融资,276亿美元,同比下降44%。融资成本方面,房企美元债期限小幅提升,成本下降16bp,相比之下,中资美元债整体融资成本了下降128bp,房企融资成本下降幅度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房企发债主体以高收益等级为主。 城投融资成本显著下降。城投美元债发债主体信用评级整体较高,相比于之下本身受疫情影响较小,疫情冲击最大的3~5月仍然实现了较高的发行和净融资,在美联储维持较低利率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2、二级市场:受疫情和信用事件冲击较大 2020年是中资美元债高度动荡的一年。上半年疫情冲击美元流动性,中资美元债一级发行遇冷、二级价格下跌;下半年,国内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恒大事件、永煤违约等再度冲击中资美元债市场。回顾2020年,先后有三次冲击对中资美元债市场影响较大: 第一次冲击,2020年初疫情全球蔓延下的美元流动性冲击。中资美元债的定价同时受到国内信用基本面、美元流动性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年初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造成美元流动性明显紧张,3个月美元Libor-OIS息差快速上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最高值。而受此影响,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发行量明显减少,二级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尤其是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高收益中资美元债价格出现明显下跌。中资投资级债券的收益率和利差也出现阶段性上行,但是上行幅度明显低于高收益级债券。 第二次冲击,恒大事件发酵,中资高收益级美元债受到明显冲击。9月24日,根据媒体报道[1]传出《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报告中提出希望政府协助推进恒大地产与深深房的重组,否则公司将于2021年1月31日前偿还战略投资者1300亿本金并支付137亿分红,从而可能造成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和现金流断裂。当晚,中国恒大(3333.HK)发布公告称,网上流传有关恒大地产重组情况的谣言,相关文件和截图为凭空捏造、纯属诽谤,公司表示强烈谴责,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过该报告流出市场反响比较大,股债价格均明显下跌。 美元债市场方面,恒大境外存量美元债超过200亿美元,是中资地产美元债的最大发行人,事件发生后,恒大美元债大幅下跌,带动中资高收益债出现疫情之后的最大单周跌幅。9月28日,中资高收益债利差上行至恒大事件发生后的高点,相比事件前最大上行175bp。次日,中国恒大公告已与战略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大部分投资者同意不要求进行回购,并继续持有恒大地产股份,利差开始回落。但随后由于中国恒大的最大战略投资者,山东高速集团迟迟未表态,叠加海外的第三波疫情冲击、美国大选临近不确定性较高等因素,中资高收益债利差再次上行,单周最大上行74bp。相比之下,恒大事件对中资投资级债券的冲击并不明显。 第三波冲击,永煤违约。11月10日,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公司未能按时足额偿付“20永煤SCP003”本息约10.32亿元,构成实质违约。永煤作为河南省煤企重组中优质主体,其在河南省内的煤企中信用资质排序靠前,市场对其信用资质普遍比较认可。 信用资质比较好的AAA评级主体永煤最先违约,引发市场对河南乃至全国煤企信用资质的恐慌性担忧,这种情绪进一步向河南省内其他国企、其他省份的弱资质城投蔓延。如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境外美元债价格就出现了大幅下降。另外,永煤在违约前夕,通过资产无偿划转的方式将所持香港上市公司中原银行的股权划出,引发了市场对国企“逃废债”的担忧。 永煤控股及其母公司豫能化在境外没有存续美元债,因而其对中资美元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情绪上。从11月10日永煤违约开始,中资高收益债收益率最高上行52bp,利差最高上行58bp。另外,由于永煤违约前是AAA评级的国企,因而其违约对中资投资级债券也产生了小幅冲击,其收益率和利差分别在两周内上行8bp和12bp。 从一级市场观察来看,永煤违约对当周及随后几周的中资美元债发行有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这一影响相对可控。 2021展望:海外宽松继续,收益回归正常 中资美元债同时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国内信用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展望2021年,各方面因素仍将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 1、海外流动性:宽松继续,但利率有上行压力 海外生产在持续恢复中。美国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制造业仍处于恢复过程中。以产能利用率为例,美国11月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3.31%,相比于疫情初期已经有明显好转。 美债利率面临上行的压力。随着生产的逐渐恢复,以及疫苗带来的情绪提振,美债利率持续上行,目前美国十年国债利率已经上行至接近1%的水平,美债利率曲线明显陡峭化。 但目前经济恢复和疫苗接种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近期海外疫情再次出现了大规模扩散,美国单日新增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人数再次创新高,超过25万人;此外,具有更强传染性的变异病毒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疫情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近期海外有疫苗开始接种,但是要达到全民免疫需要一个过程,而疫苗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尚待检验。 在较强的不确定性下,美联储选择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2020年12月1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目标范围内不变。此外,还给出了明确的购买美国债券的信息:每月将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MBS),根据需要购买CMBS。财政政策方面,美国国会已经批准了9000亿美元的抗疫救助刺激方案,目前特朗普已签字批准。而目前美国因为疫情而产生的大规模赤字,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这可能也将限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收紧。 展望2021年,美国经济同比好转具有较高的概率,美债可能有上行压力。但同时,也面临变异病毒传染性增强的不确定性因素、美国政府庞大的债务压力等,美联储短期可能还会将美债利率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是告别底部是明确的。 以史为鉴,美债利率处于阶段性底部、易上难下的情况下,中资美元债走势如何? 2008年以来美债出现过四次阶段性底部,分别是2009年初、2010年底、2013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前两次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发生的,美债尽管出现了阶段性底部,但利率位置和阶段性趋势与当前具有较大差别。对比之下,后两次与当前利率走势具有更强的相似性。 2013年上半年美债利率从阶段性底部上行过程中,在利率出现快速上行阶段,投资级中资美元债收益率跟随上行,利差上行幅度较小,基本处于震荡;高收益级中资美元债到期收益率和利差均跟随明显上行。2016年下半年美债利率从阶段性底部上行过程中,在利率出现快速上行阶段,投资级中资美元债收益率跟随上行,利差小幅下行;高收益级中资美元债到期收益率和利差均持续下行。对比之下,2016年下半年美元流动性偏紧可能是高收益级债券收益率和利差下行的主要原因。 展望2021年,美元流动性虽然将持续宽松,但受基本面影响十年美债收益率易上难下。如果美债利率出现快速上行,中资美元债可能出现:投资级收益率上行、利差震荡;高收益级收益率与利差均快速上行。当然,如果美债收益率并未快速上行,则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与利差还将维持震荡。 2、信用环境:边际收紧,信用分化 上半年疫情冲击下信用宽松,疫情冲击导致的信用风险并不明显。年初,为了应对疫情冲击,货币政策宽松,信用环境同样比较宽松,M2和社融增速显著高于2019年和经济增速;国常会还明确提出“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 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在此背景下,部分主体的信用风险暴露得以延后。 下半年货币、信用环境边际收紧,国企连续违约,信用风险持续暴露。沈公用、华晨、永煤、紫光等连续违约,尤其是永煤违约,对信用债市场冲击较大。2020年全年,市场新增信用债违约主体已经达到40家,仅略低于2019年的43家。 国企连续违约,市场再融资受到影响。沈公用、华晨、永煤、紫光的连续违约,给了市场连续多记重拳,恐慌情绪蔓延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上,永煤违约当周信用债取消发行金额达到407.2亿元,且冲击范围已经超出河南煤企的范畴,信用债净融资快速转负;二级市场上,国债和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均明显上扬。 从上市公司基本面来看,业绩分化比较明显。2020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营收下滑的企业占比达到所有上市公司的48.2%,归母净利润下滑的占比达到47.7%,疫情的冲击下大部分企业仍未完全恢复。业绩分化明显,归母净利润下滑30%以上的占比30.4%,相比2019年多了5.8%;而归母净利润上升30%以上的占比30.8%,相比2019年提高1.7%。 企业现金流、偿债能力小幅改善。从现金流来看,经营性现金流似乎并未恶化,从上市公司平均每家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带息债务来看,均未出现明显恶化。而从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来看,偿债能力甚至还略有提升。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房企基本面相对平稳。长期偿债能力方面,近几年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等都有小幅下降,“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房企的债务扩张受到限制,企业预期重塑,行业风险可控性增强。短期来看,房企短债占比小幅提升、货币短债比略有降低,但仍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 从城投来看,债务压力并未下降,但再融资政策相对稳定。城投企业对再融资依赖度较高,虽然同时可以观察到城投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速有明显提升,债务压力加大,城投企业的信用资质难言改善,但是再融资政策保持稳定,特别是近期再融资地方债的发行,无论多少是一种正面支持。 综合来看,2020年是国内信用环境相对宽松的一年,尤其是疫情初期。也正是在宽松的信用环境下,疫情冲击也并未造成信用风险的大规模暴露。下半年,随着信用环境边际收紧,企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尤其是部分弱资质国企,对市场再融资造成了一定影响。基本面来看,企业的信用资质并未大幅度恶化,但是基本面分化却比较明显。展望2021年,信用环境仍将边际收紧,企业基本面分化延续,需警惕弱资质企业的信用风险暴露。当然在分化中,城投和地产仍然可选择参与。 3、供给:小幅增长 房地产和城投的融资仍将受到比较严格的政策管控。 2019年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外资[2019]666号),要求所有企业(含地方国有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发行外债,需由境内企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备案登记;地方国有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承担外债偿还责任,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不得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地方国有企业外债,不得为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外债提供担保;承担地方政府融资职能的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外债仅限用于偿还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外债。 在666号文的基础上,2019年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办外资[2019]778号),对房地产海外债发行作出限制: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要加强信息披露,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需明确资金用途等情况。 未来,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仍将面临比较严格的融资管控,政策大规模放松的可能性较低。当然,部分城投企业不在平台名单内不受政策影响,房企可以通过发行364天的超短期境外债等方式规避监管,但总的来说,这些渠道的融资规模整体比较有限。 从融资成本角度来看,投资级美元融资成本优势明显,2019年发行美元债的融资成本尚不明显,AAA等级中短期票据的收益率与投资级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差值在100bp以内。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维持了较低的利率水平,疫情之后投资级美元债的融资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目前达到150bp以上,可以覆盖资金跨境所需要的成本,企业海外融资的意愿较强。 高收益级美元债融资成本较高,但由于高收益海外债的发行主体主要是房地产企业,房企对于融资规模的诉求显著高于融资成本,且其对融资成本的容忍度较高,因而并不会显著影响其融资意愿。 到期规模小幅提升,供给压力略有提高。截止12月27日,中资美元债到期规模达到1312亿美元,相比2019年到期规模增长了23%;不考虑赎回和回售的情况下,2021/2022年中资美元债到期规模将分别达到1461亿和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和9%,到期规模逐年增长。这也一意味着未来中资美元债的供给将稳步增长。 4、投资:票息为主,规避弱资质主体 目前投资级中资美元债到期收益率和利差分别处于2011年以来2.8%和46.2%分位数,高收益及中资美元债到期收益率和利差分别处于2011年以来18.9%和49.3%分位数。由于美联储将美债利率保持在低位,目前投资级和高收益级中资美元债的到期收益率都处于较低历史分位数水平。 从历史来看,在市场大幅下行之后,往往都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2010-11年欧债危机之后的2012年,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的2019年。这是中资美元债的债券属性,流动性外溢带来的资本利得增厚。 2020年在疫情冲击之下,中资美元债同样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冲击,但其价值回归已经在二~四季度有所体现。2021年,考虑全球流动性的可能变化,中资美元债投资回报可能难以有过高的资本利得期许,更多还是回归票息收益,当然考虑整体信用格局变化,投资过程中需规避弱资质主体。 小结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张,叠加对企业基本面的担忧,中资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疫情影响减弱后,信用事件冲击中资美元债市场,从恒大事件到永煤违约,中资美元债跌宕起伏。目前,高收益和投资级中资美元债利差分别位于2011年以来46.2%和49.3%的分位数。 虽然面临变异病毒传染性增强的不确定性因素、美国政府庞大的债务压力等,美联储短期可能还会将美债利率维持在相对低位,但是总体利率告别底部是明确的。展望2021年,美国经济同比好转具有较高的概率,美债可能有上行压力。 如果美债利率出现快速上行,中资美元债可能出现:投资级收益率上行、利差震荡;高收益级收益率与利差均快速上行。当然,如果美债收益率并未快速上行,则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与利差还将维持震荡。 至于信用环境预计仍将边际收紧,企业基本面分化延续,需警惕弱资质企业的信用风险暴露。当然在分化中,城投和地产仍然可选择参与。 2021年,考虑全球流动性的可能变化,中资美元债投资回报可能难以有过高的资本利得期许,更多还是回归票息收益,当然考虑整体信用格局变化,投资过程中需规避弱资质主体。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国内信用事件频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40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1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476。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405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0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2737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81元,1英镑对人民币8.6996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240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38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971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80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326元,人民币1元对0.62088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1681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963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22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17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62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5886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742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74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910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407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20662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87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33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