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 人民币站上两年半新高之际,我们关注高汇率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配合美元弱周期,汇率改革是否迎来了适宜的时间窗口? 在专家看来,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此计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预计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或出现一定震荡,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将进入相对适宜的时期,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影响小于“想象” 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包括出口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仍然较为“温和”;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部分也是因为出口表现强劲,出口结汇较多,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并不会对出口形成明显打压。 徐高指出,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照这个汇率来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 “现在大家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升值比较多,这背后更多是因为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但是如果看人民币对一篮子里面的其他货币,比如说人民币对欧元,就看不到太强的升值走势。”他说。 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徐奇渊也认为,从篮子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小于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带来的影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16:30官方收盘时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615,较上日上涨25个基点,续创2018年6月中旬以来新高。自5月底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累计涨近10%,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呈现小幅下跌。 如果看CFETS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1月5日为95左右,与2020年3月下旬、2020年4月下旬的水平相当或稍弱,并且低于2018年6月中旬的水平。 徐奇渊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预期较强,后半段升值压力减退或者出现一定的震荡。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经济前半段将受到冬季疫情的严重冲击,甚至部分国家可能面临双底衰退(例如英国、德国),后半段则可能得益于疫苗普及带来的提振,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中国经济则可能呈现为前高后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形成反差。 出口方面也是如此,预计中国出口在2021年前半段将较为乐观。随着疫苗得到一定普及,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经济活动将在下半年有显著的恢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有效补偿。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将逐渐回落到疫情之前正常的历史水平附近。但是全球贸易的总体体量,可能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再加上2020年后期较高的基数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在2021年后期将面临一定压力。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效应,只要波动幅度不是巨大的,那么其所发挥的作用就相对有限。 企业减小汇兑损失不能依赖汇率政策 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人民币升值并未对出口竞争力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但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汇兑损失。这一现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企业呼吁,央行应该进行汇率干预。 对此,徐奇渊指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仍然处于比较正常的区间。央行的汇率政策着眼于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等目标,而不是部分企业的财务损益。 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汇率和商品价格一样,都是随行就市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自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汇率风险,但这最终依然要靠微观企业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企业肯定会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风险实际上也是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的操作来实现套期保值。”他说,“企业需要对套期保值的操作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把套期保值作为投资工具,要明确套期保值锁定风险的功能定位。” 徐奇渊表示,政策层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在健全监管体系的条件下,更多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增加外汇市场、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套期保值手段。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为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充分弹性创造条件。 徐高表示,未来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要主动适应,更多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对监管层来讲,汇率弹性增强是汇改的成果之一,得之不易,走回头路是不恰当的。应该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但是也不宜让汇率过度波动,在汇率波动明显开始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时,应采取临时性措施予以平抑,比如调节逆周期因子。 徐高解释称,评价汇率是否波动过度的标准不是具体的汇率升贬幅度,而是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否带来较大冲击。比如在人民币升值时期,可能要看其会否对出口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时期,可能就要看我国外汇储备有没有因此而大量流失。 下半年汇改条件或更加成熟 一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时期推进汇率改革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元走弱周期是汇率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近9个月来,美元指数从103高位一路跌破90,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已经进入弱周期。有观点认为,本轮美元弱周期或将持续近9年。2020年,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今年会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的好时机吗? 徐高强调,汇率改革需要与金融市场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相匹配,切忌单兵突进。相比于贬值,政策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但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任,现在让汇率实现清洁浮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徐奇渊表示,目前美联储仍处于宽松阶段,美元指数也处于弱周期之中。暂时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强升值压力,下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退,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对此,他解释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既没有明显升值预期、也没有明显贬值预期的双向波动时机,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当然,这样的时机比较难找到。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略有一些升值预期的时期,好于升值压力较大或者有贬值压力的时期。 不过,他也提到,如果单独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身,可能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退出逆周期调节因子、发展成熟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等措施之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也都需要与汇改相匹配。其中,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息息相关,而我国利率市场化也尚在推进过程当中。另外,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是在有限的参与者、有限的交易量之下形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55,较前一交易日上调79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55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05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1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83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372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29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51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796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467元,人民币1元对0.6199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2214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77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90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98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8434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1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70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824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345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9885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00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50泰铢。
7个月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 人民币站上两年半新高之际,我们关注高汇率对经济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人民币升值配合美元弱周期,汇率改革是否迎来了适宜的时间窗口? 在专家看来,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此计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大。预计2021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或出现一定震荡,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将进入相对适宜的时期,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影响小于“想象” 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银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包括出口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仍然较为“温和”;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部分也是因为出口表现强劲,出口结汇较多,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并不会对出口形成明显打压。 徐高指出,评估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不能仅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要看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按照这个汇率来算,人民币其实升值的并不多。 “现在大家可能关注比较多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升值比较多,这背后更多是因为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但是如果看人民币对一篮子里面的其他货币,比如说人民币对欧元,就看不到太强的升值走势。”他说。 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徐奇渊也认为,从篮子汇率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小于双边汇率升值幅度带来的影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16:30官方收盘时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4615,较上日上涨25个基点,续创2018年6月中旬以来新高。自5月底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累计涨近10%,同期人民币对欧元则呈现小幅下跌。 如果看CFETS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1月5日为95左右,与2020年3月下旬、2020年4月下旬的水平相当或稍弱,并且低于2018年6月中旬的水平。 徐奇渊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预期较强,后半段升值压力减退或者出现一定的震荡。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经济前半段将受到冬季疫情的严重冲击,甚至部分国家可能面临双底衰退(例如英国、德国),后半段则可能得益于疫苗普及带来的提振,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中国经济则可能呈现为前高后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形成反差。 出口方面也是如此,预计中国出口在2021年前半段将较为乐观。随着疫苗得到一定普及,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经济活动将在下半年有显著的恢复,供需缺口将得到有效补偿。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将逐渐回落到疫情之前正常的历史水平附近。但是全球贸易的总体体量,可能将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再加上2020年后期较高的基数效应,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在2021年后期将面临一定压力。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效应,只要波动幅度不是巨大的,那么其所发挥的作用就相对有限。 企业减小汇兑损失不能依赖汇率政策 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人民币升值并未对出口竞争力造成明显负面影响。但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在人民币升值期间还是出现了一定的汇兑损失。这一现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有企业呼吁,央行应该进行汇率干预。 对此,徐奇渊指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仍然处于比较正常的区间。央行的汇率政策着眼于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等目标,而不是部分企业的财务损益。 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汇率和商品价格一样,都是随行就市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自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从长远来看,可以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来避免汇率风险,但这最终依然要靠微观企业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原材料、产成品的价格波动,企业肯定会有一套管理办法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风险实际上也是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的操作来实现套期保值。”他说,“企业需要对套期保值的操作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把套期保值作为投资工具,要明确套期保值锁定风险的功能定位。” 徐奇渊表示,政策层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在健全监管体系的条件下,更多放开外汇市场准入,增加外汇市场、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套期保值手段。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为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充分弹性创造条件。 徐高表示,未来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要主动适应,更多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对监管层来讲,汇率弹性增强是汇改的成果之一,得之不易,走回头路是不恰当的。应该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但是也不宜让汇率过度波动,在汇率波动明显开始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时,应采取临时性措施予以平抑,比如调节逆周期因子。 徐高解释称,评价汇率是否波动过度的标准不是具体的汇率升贬幅度,而是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会否带来较大冲击。比如在人民币升值时期,可能要看其会否对出口带来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贬值时期,可能就要看我国外汇储备有没有因此而大量流失。 下半年汇改条件或更加成熟 一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时期推进汇率改革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元走弱周期是汇率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近9个月来,美元指数从103高位一路跌破90,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已经进入弱周期。有观点认为,本轮美元弱周期或将持续近9年。2020年,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今年会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的好时机吗? 徐高强调,汇率改革需要与金融市场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相匹配,切忌单兵突进。相比于贬值,政策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但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任,现在让汇率实现清洁浮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徐奇渊表示,目前美联储仍处于宽松阶段,美元指数也处于弱周期之中。暂时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有较强升值压力,下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所减退,人民币进一步扩大波动限制区间的条件或将更加成熟。 对此,他解释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最好是选择既没有明显升值预期、也没有明显贬值预期的双向波动时机,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当然,这样的时机比较难找到。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略有一些升值预期的时期,好于升值压力较大或者有贬值压力的时期。 不过,他也提到,如果单独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身,可能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如果从全局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退出逆周期调节因子、发展成熟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等措施之外,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也都需要与汇改相匹配。其中,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息息相关,而我国利率市场化也尚在推进过程当中。另外,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可兑换,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是在有限的参与者、有限的交易量之下形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1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79个基点,报6.5355。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55元,1欧元对人民币7.94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05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1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835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372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29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051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796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467元,人民币1元对0.6199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2214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776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90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98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8434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91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70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824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345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9885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00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50泰铢。
12月1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近百点,升破6.54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收复6.52关口,最高触及6.5167。截至9点32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70、6.5213。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79个基点,报6.5355。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近日表示,由于中国市场拥有比其他国家更高的收益率,预期直到明年,外资都会追捧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他预计,到明年底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再升值10%至6,甚至可能会更高,并创下1993年以来新高。
一、A股早报部分 【行情回顾】 12月30日周三,指数午后高位震荡,深成指盘中创近5年半新高,白酒概念延续强势,有色钴、锂电池、券商股活跃,云游戏、燃气板块尾盘拉升,两市个股总体涨跌互半,赚钱效应较好。 【重大新闻】 1、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3、习近平: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4、人社部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上限提高10个百分点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投资范围中新增优先股、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永续债、国债期货等金融产品和工具,并调整明确了相关投资品种的投资要求和估值方式等。《通知》提高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明确年金基金财产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投资比例上限提高了10个百分点。 5、市场监管总局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不正当价格行为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根据价格监测和投诉举报等有关线索,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企业开展自营业务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于2020年12月24日依据《价格法》第四十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作出处罚决定,对上述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6、明确最低补偿标准1:1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明年3月实施 12月30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城市更新立法,该条例拟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从信息公开、补偿方式、补偿标准、产权注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其中,明确已登记的商品性质住宅物业(即红本住宅)采用原地产权置换的,按照套内面积不少于1:1的比例进行补偿。 7、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重要公告】 热点公告>>> 万华化学:下调1月份中国地区MDI价格。 福莱特:签订超140亿元光伏玻璃重大销售合同。 比亚迪: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 *ST夏利: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31日停牌一天。 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内幕交易。 格力地产:因董事长被调查,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股权或存风险。 股权变动>>> 捷成股份:实控人筹划公司控制权转让。 海信视像:控股股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实施完成。 新奥股份:股东弘创投资与联想控股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并购重组>>> 古井贡酒:拟2亿元收购明光酒业60%股权。 天安新材:拟收购浙江瑞欣装饰100%股权。 中国长城:拟2.25亿元收购迈普通信29.99%股份。 再融资>>> 洛阳玻璃: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投资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 航发控制: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34.7亿元。 兴化股份:拟定增募资9亿元,新增醋酸甲酯、乙醇业务。 增减持>>> 东方铁塔:顺成咨询拟减持公司不超6%股份,偿还业绩补偿款。 新开源:芜湖长谦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通产丽星:两股东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4%股份。 业绩>>> 中环环保:2020年净利润预增45%至70%。 伊戈尔:下修业绩预告,全年净利预降4%-25%。 【机构观点】 1、券商:2021年A股牛途可期 看好三条主线 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体上涨趋势明确,宏观经济修复带来的盈利好转以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将共同支撑市场上行。从配置上看,科技、消费、顺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线。 中信证券展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 中信证券发布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称,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 3、国泰君安:上调山西汾酒目标价至415元 维持“增持”评级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青花引领结构升级,全国扩张持续挖潜,公司十四五规划有望顺利实现,上调2020-2022年EPS至3.23元、4.51元、6.02元,参考行业平均估值,考虑到汾酒品牌势能处于上升期,结构优化、全国化加速下成长性高于行业,享受估值溢价,给予2021年92XPE,上调目标价至415元(前值266元)。 二、海外早报部分 【行情回顾】 1、美股三大股指小幅收涨,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涨5.00点,涨幅0.13%,报3732.04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73.89点,涨幅0.24%,报30409.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19.78点,涨幅0.15%,报12870.00点。其中,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直播概念、教育股大涨,哔哩哔哩涨超14%,百度涨超12%。 2、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30日报收于6555.82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6.83点,跌幅为0.71%。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599.4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2.38点,跌幅为0.2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3718.78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60点,跌幅为0.31%。 3、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021年2月黄金期价30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0.5美元,收于每盎司1893.4美元,涨幅为0.56%。 4、国际油价30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1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40美元,收于每桶48.40美元,涨幅为0.83%;2021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5美元,收于每桶51.34美元,涨幅为0.49%。 【财经要闻】 1、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坚持反对 2000美元个人纾困补贴希望渺茫 美国民主党人试图将年终抗疫刺激法案中个人纾困补贴提高至2000美元的努力似乎希望渺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周三表示,他不会将这项计划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些其他要求分开讨论。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已批准一项独立法案,将个人纾困支票补贴从600美元上调至2000美元。由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则表示,如果不附加特朗普认为的其他优先事项,就不会通过该法案。 2、英国首相约翰逊签署《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 当地时间12月30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就在英国议会下院以448票巨大票差顺利通过英欧贸易协议后,首相约翰逊签署了刚刚从布鲁塞尔空运至伦敦的《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 3、新成员加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美联储明年将更偏鸽派 无论新冠疫苗的推出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程度的提振,美联储利率决策委员会人员构成的变动,都将使美国中央银行在新的一年中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下降。 根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委员的年度轮换计划,2021年获得利率决策投票权的四位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将会比他们所取代的联储行长略微更偏鸽派,也就是更倾向于支持宽松政策。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芝加哥联储行长Charles Evans。Evans是最显而易见的鸽派官员之一,他所取代的是克利夫兰联储行长、在FOMC成员中偏向鹰派的Loretta Mester。 4、分析师:特斯拉能实现50万辆汽车年度交付目标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得益于在中国的强劲发展以及欧洲和美国的后期推动,特斯拉可以实现其2020年交付50万辆汽车的目标。Ives并重申了特斯拉715美元的12个月目标价和1000美元的潜在牛市情形下目标价。 三、全球疫情进展 1、美国新增20532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确诊超1967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12月30日17时22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1967万例,为19674100例,死亡病例为341059例。较前一日同一时间相比,在过去24小时内,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05329例,新增死亡病例3849例。 2、全球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66.5万例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疫情统计数据显示,12月29日全天,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6.5万例,比上一日增加17.6万例。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确诊8200万例,累计死亡179万例,累计确诊国家和地区数191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1,较前一交易日上调44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61元,1欧元对人民币7.928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286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322元,1英镑对人民币8.7061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334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379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948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56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1259元,人民币1元对0.61960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1599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3072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6.87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02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393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4.7141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040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387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898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432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20242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74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5993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