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月26日电 (王军)8月25日,在中国五冶集团举办的“国企顶梁柱――蓝色硅谷绿色建造”项目展示活动中了解到,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军民融合培训中心项目正在进行最后一个楼栋的封顶施工,将于9月初实现项目园区全楼栋封顶。 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航空博览科技孵化园及军民融合培训中心项目是四川省重点项目,由中国五冶承建,主要建设内容标准化厂房、展览馆、公园等,建筑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 中国五冶项目相关负责人王成介绍,项目始终坚持智慧建造、绿色建造,采用了一系列先进工艺和技术,确保交付质量。“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落实国家建筑业推行的10项新技术,共涉及8大项、23小项,例如:钢筋与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BIM技术等,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整体质量,部分工序也为业主节约了造价。” 其中,项目采用的“定制墙面砌块”尤其具有特色。据悉,每一个砌块都是经过精准测量和选材,在智能加工厂进行生产,再运至施工现场。定制的材料,避免了施工现场的二次加工,从而在此环节避免了扬尘的产生。 而在“四节一环保”方面,该项目还引入海绵城市和健康建筑的理念,通过多种措施做到节约材料、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环保施工。截止8月上旬,成都航空动力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被先后评为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四川省安全文明施工标化工地、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项目片区负责人王成表示,项目从策划阶段就遵循绿色建造理念,这是项目获得多个奖项的关键要素之一。 (责编:罗昱、高红霞)
8月16日讯建筑及相关工程领域服务专题作为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之一,中建一局、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等领军企业将在服贸会上展示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及特色和风采。 在2020年服贸会上,北京建工集团将携一系列智能建造成果亮相,生动展示现代建筑企业向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服贸会是建筑业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也是同行企业交流分享的平台,更是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城市水平、加强开放合作的平台。”过去“出大力、流大汗”的工地现场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正在发生令人惊叹的变化。 北京建工集团工作人员讲解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王俊杰/摄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总用钢量达12.6万吨的钢结构施工中,北京建工集团引入无线传输、云平台、云存储等技术,自主研发大跨重载结构卸载过程监控系统,对施工中出现的应力变形等问题实时监测,并可进行数据的自动传输、存储和分析。同时,工程使用计算机控制液压技术,依托“北斗”系统将结构的测点数据精确到毫米级。在智能建造技术助力下,该工程已在7月29日实现钢屋盖合拢,将于8月底实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亮出“鲲鹏展翅”雄姿。 中建一局紧跟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BIM技术的发展进程,加大智慧建造、智能建造的研用,“世界最大会客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智能建造、“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里的“冰水转换”、世界最高办公建筑――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造楼机器人”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及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基于BIM的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在群体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为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服务的生动实践。 探访“冰立方”场馆王俊杰/摄 为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赛事,中建一局20天完成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改造,这也是世界首次在冬奥会场馆进行泳池-冰面的相互转换。至此,国家游泳中心实现了冬季举办冰壶赛事、夏季举办游泳赛事双型切换的场馆功能,体现了服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水冰双向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最有代表性的“双奥场馆”。这一智慧建筑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奥组委的高度认可。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内斯评价,“冰立方”将会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最好的冰壶赛场。 北京城建集团在“鸟巢”建设中开创了中国BIM技术应用的先河,开启了中国建筑行业BIM与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之路。借助双奥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这项技术目前已经集成了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信息技术,并在重大工程建设建设中形成了成熟的智慧建造体系,实现了“建造”向“智造”的飞跃。在北京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建设中,信息化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相结合,建立起全过程高精度仿真、高质量构件加工与安装、高精确测控技术和施工偏差适时调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建奥运场馆,将打造世界最智慧的场馆。 国家速滑馆是一个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场馆,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绿色、低碳技术和工业化装配方式;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建造过程,用大数据指导实践;通过国产化攻关实验,实现了国产高钒密闭索首次大规模应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目前国家速滑馆正在进行机电管线和屋面安装冲刺,1.2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全冰面也即将亮相。不久的将来一座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于一体的多功能冰上运动中心,将以“编织天幕”“丝带飞舞”的优美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王俊杰/文)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8月2日报道,埃及政府高级官员邀请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参观吉萨金字塔,因为马斯克先前在社交媒体上称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标是外星人造的。 7月31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还获得了超过50万个点赞。次日,埃及国际合作部长马斯哈特转发了这条推文,表示自己十分敬佩马斯克取得的成就,邀请他来研究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古籍著作,参观金字塔建造者们的墓穴。 后来马斯克又转发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篇详细介绍金字塔建造者的文章并写道:“BBC的这一文章对金字塔的建造问题进行了明确的总结。” 马斯克的言论在埃及引起轩然大波。据BBC报道,发现了吉萨金字塔建造者坟墓的埃及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批评马斯克“一派胡言”,并表示:“我发现了金字塔建造者的墓葬,这足以告诉所有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埃及人,而且他们不是奴隶。” 吉萨金字塔是世界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中最古老的一个,高度超过137米,至今仍完好无损。外星人建造金字塔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古代宇航员理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认为,聪明的外星人曾在史前时期造访地球并建造了著名的历史古建筑。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月28日消息,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住建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在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方面,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加快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建筑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 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要求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专用软件等一批核心技术。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批量应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软件与数据平台、集成建造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加快智能建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要求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以钢筋制作安装、模具安拆、混凝土浇筑、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等工厂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为重点,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向生产管理子系统的延伸,实现工厂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推动在材料配送、钢筋加工、喷涂、铺贴地砖、安装隔墙板、高空焊接等现场施工环节,加强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一体化施工设备的应用。 同时要培育产业体系。探索适用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型组织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统筹建造活动全产业链,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紧密合作、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领先企业深度参与的开放型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多方协同智能建造工作平台,强化智能建造上下游协同工作,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服务的产业链。 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 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发挥重点项目以及大型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拓宽各类技术的应用范围,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数据训练、中试应用、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装配式建筑工厂打造“机器代人”应用场景,推动建立智能建造基地。梳理已经成熟应用的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定期发布成熟技术目录,并在基础条件较好、需求迫切的地区,率先推广应用。 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推动各地加快研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通过融合遥感信息、城市多维地理信息、建筑及地上地下设施的BIM、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引导大型总承包企业采购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同时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各地要将现有各类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智能建造领域倾斜,加大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项目应用示范等的支持力度。对经认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智能建造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企业购置使用智能建造重大技术装备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智能建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投向智能建造领域。各相关部门要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协调,推动解决智能建造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