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了,无论这一年有多么魔幻,终究是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刻。 这一年,你赚了吗? 1开了个玩笑? 在这周末,在市场全面沉浸在周期板块闪耀回归的狂欢盛宴时,一家知名机构猛然发出 “警惕机构抱团瓦解”的论点,喊话岁末年初的多重扰动预计会导致市场局部投机性抱团瓦解。 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因为这一个观点的影响,反正昨天的周期及新能源车板块就恰逢其时,集体爆雷了! 昨天的这三个板块跌得有多惨?A股所有61只跌停股中新能源占去了一半数量,剩下的一半差不多都是光伏和有色,三个板块各自的EFT指数都跌超了5%。 不过,就在昨日,北上资金逆势净流入了接近70亿元,在大家恐慌抛售新能源之下偷偷加仓了8.51亿隆基股份,和3.71亿通威股份。 到今天看来,昨天暴跌最惨的新能源和周期股在大量资金回流下重新成为了全市场最靓的仔 ,一些昨天跌停的锂材料个股今天反而又涨停了。今天的北上资金又猛抄底了64.4亿,新能源依然是关注的重心。 作为机构抱团最坚定最夸张白酒股,今天照样继续突突上冲,6只白酒股涨停可谓闪亮全场。天天创新高的茅台又涨了3.54%,股价收在1933元,对于2千元这个在以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里程碑,大家如今是那么理所当然的默认。 在今天的市场表现结果看来,机构大佬在周末的喊话观点更像是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 现在很多人也蒙圈了,究竟大佬的喊话到底该不该信,或者应该怎么看? 嗯,这个问题其实对也不对,关键是看你以什么思路去看。 比如专治各种不服的海天味业,在今年被资金抱团下一路飙上6千多亿市值之后,终于在9月份的突然出现抱团瓦解,股价3天内跌近2成。但这个月初起,又有更多的资金抱团杀了回来,一举把海天又干回此前的高位。 海天的故事说明,机构抱团与瓦解其实见怪不怪,瓦解之后也不能说明从此凉凉,如果市面上的资金又没有更美好的去处,那么继续抱团会是一个最终的选择。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因素需要思考。 2醒世良言还是一派胡言? 目前我们对机构的定义,主要是指公私募基金、保险、国家队、投行、以及由民间组织组合成的游资财团,但在市场上活跃的主要是公私募基金和游资部分,这些是在A股呼风唤雨带节奏的核心力量。 如果认真思考中信证券的报告内容,其实其观点是逻辑清晰、充分理性的。 中信证券认为,机构在年报截止时点(12月31日)的“规模战”和“收益战”压力下对重仓板块的实际卖盘减少,导致获利盘的出货意愿减少,这反而刺激场内活跃资金借助主题和赛道逻辑炒作概念,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征的纯市场炒作行情。 但一旦财报确认时点过了,机构就会迎来集中调仓时点,“机构抱团”逻辑下驱动的投机资金也大概率会从相关品种中撤出,届时局部投机性抱团将大概率瓦解。 这个观点的背后,是有两方面的数据支撑: 一是今年以来,机构的绝大部分资金普遍都集中在市场最热门的消费、医疗、科技、新能源车、以及光伏板块。这些板块为机构们带来了翻倍式的整体收益; 二是今年的市场背景是在疫情、中美摩擦等风险冲击下导致的资金市,但整体的经济面实际上并不比往年,如前11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速仅仅恢复至-4.8%,家电、汽车、餐饮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5.5%/-2.8%/-18.6%,宏观经济增长仍未回归常态,仅是在结构上有所分化,导致局部景气。 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实际上说明今年的资本市场回报与实体经济之间反而存在不正常的对立撕裂,这种状态肯定不可能长期持续。未来要么经济持续复苏使企业利润走好从而消化额外的估值溢价,要么估值泡沫在未来流动性由宽松回归正常而逐渐被刺破。 但中国作为全球经贸和消费重心,且海外疫情依然十分严峻,国内的疫情散发性病例增多、反垄断举措打击市场对平台型龙头的担忧等种种因素,都会压制企业利润回升消化估值溢价方式的可能性。 所以,这会最终归结至机构资金在出现了巨额的收益后,一旦有条件,就会有很大的套现动机。 只是现在的A股行情真不是完全以“理性人”的角度是演绎的,不然就不可能出现估值百倍的海天甚至几百倍的其他各种巨无霸了。 目前而言,虽然近期市场对流动性收紧有所担心,但市场资金并没有出现大量外流的情况。这体现在近期股市的成交额并没有出现明显萎缩,反而有提升的趋势。所以即使是在机构对某个概念或者某只个股抱团拉升再集体瓦解后,它们会继续选择新的 “猎食”机会,而不是退出不玩了。 所以,中信证券的观点是符合资金长期逻辑的。 其实中信在最后也给出了思路:坚守顺周期主线跨年,长期围绕“五个安全”战略,等待机会调整布局新能源、医药和消费等行业龙头。短期关注前期相对滞涨、具备长期战略空间的细分领域,包括军工、半导体、消费电子、种植链和种子等。 在这两天的市场反应看来,它说的板块基本都被点燃了。 所以,大佬还是那个大佬,并没有胡言。 3与前几次抱团瓦解的同与不同 今年的A股的机构出现抱团瓦解的现象是在经历了7月份疯狂飙涨之后,从陆续出现的散点式个股突然瓦解,逐渐到概念级、行业级的集体瓦解,但由于市场依然沉浸在上半年的暴跌幻想中,这些没有连续性的瓦解被淹没在板块轮动的假象中。 不过7月以来沪指就开始了持续半年之久横盘震荡,暗地里已经充分说明机构的板块轮换行情中逐个完成了一次次疯狂的围猎游戏,也就是我们说的“抱团与瓦解”。期间除了海天、还有长春高新、华兰生物、三七互娱、汇顶科技、新希望等各行各业的龙头股,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过。 在过去的十多年,A股也发生过多轮机构集体抱团及瓦解的现象,比如2007-2008年的金融地产、2010年的医药、2012年上半年的白酒、2015年的互联网、2016年的新能源车及2017年的“漂亮50”等。 尽管每一期的市场背景不尽相同,但最终在机构瓦解的逻辑背景上基本类同。要么是流动性转向持续宽松市场资金大量涌入,要么是市场弱势环境下存量资金避险需求刺激、要么是行业产业政策扶持刺激等,偏向普遍在高景气度及市场空间广阔的新兴行业。 不过今年的机构瓦解情况有又些新的不同:从抱团到瓦解的周期变得更短、概念式抱团炒作更频繁,但资金抱团的范围更小(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科技)。 这背后,疫情及中美关系转变让国内经济形势一下子承受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各种纾困政策及天量的流动性释放,刺激市场资金在房住不炒、实体项目投资谨慎的影响下最终大量融入股市,刺激股市板块来回轮动空转,激发机构抱团炒作。 由于疫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导致股市里天量流动性的“虚假繁荣”能维持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机构更愿意趁机讲故事带节奏炒波段,反正韭菜们也好这口。 但另一方面,国家在重大行业领域的发展规划方面又有了“时代性的改变”,如新能源汽车替代计划,碳中和目标下的光伏能源计划,科技强国下的芯片自主替代计划等,每一个方面都能产生市场规模千亿甚至万亿的超级赛道。 这些领域的前景足够广阔,发展时间跨度以“十年”为单位,且能容纳的资金体量足够庞大,因而成了机构自从抱团起来后就几乎不会出现集体瓦解的领域。所以即使个别股票短期因为涨幅过大,但也一般不会资金集体瓦解。 4A股市场风格的已今非昔比 最近几年,A股市场风格大变,从过往追逐反弹性好的中小市值票切换到对于大票、优质票身上,且越发明显。 从市场表现看,过去5年(2016年至今),上证50ETF、沪深300ETF分别累计上涨61.5%、48%,而中证500ETF反而下跌11.5%,严重跑输前两者。 截止今日,北向资金累计持有A股1.2万亿,重仓TOP5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格力电器、中国平安等,它们的去处只有是A股各大行业最优秀的核心龙头。国内机构方面,公募、私募规模也均超过16万亿,而重仓配置的股票仍然是各大行业的龙头,与外资持仓有一定重叠。 从交易层面看,2-3年前很多公司的成交额还有每天2个亿,而最近1年的成交量只有5000万元以下,资金其实已经抛弃了脏乱差的公司。 现在的情况是,A股的每天的成交金额的80%以上是由数量不到10%的头部公司贡献的,龙头公司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我们看到随着A股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交易越来越偏向恒者恒强、投资价值好企业的机构化风格。也就是说,现在的A股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
(原标题:“酒驾”刹车,抱团瓦解?) 12月29日(周二)前期强势板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煤炭电力、光伏风电及白酒等热门板块集体下跌,而前期跌幅较深的通信、5G、游戏传媒板块大涨。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报道,在12月28日工信部召开的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瓦解还是假摔?上周末,中信证券就发布研报称,警惕机构抱团瓦解。称跨年后资金博弈行为趋于缓和,局部投机性抱团大概率瓦解。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年末“规模战”和“收益战”压力下,机构继续抱团消费和新能源板块。机构重仓板块年末实际卖盘减少,反而变相刺激场内活跃资金的投机行为,借助主题和赛道逻辑炒作概念,追逐机构重仓板块,驱动板块内前期滞涨的非龙头品种大幅上行,催生出一些不匹配基本面特征的纯市场炒作行情。中信证券预计到明年年初,排名战结束后机构将迎来集中调仓时点,“机构抱团”逻辑下驱动的投机资金也大概率会从相关品种中撤出,届时局部投机性抱团将大概率瓦解。今年三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股比例为28.9%,较二季度末的持股集中度再度上升。安信证券最新测算显示,当前基金抱团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瓦解。据测算,截至12月27日,以全市场基金持仓金额排序选择前1000只股票,前100名重仓股中,相比上个季度有14只股票得到基金增持,86只减持;而在后100名重仓股中,则有35只得到增持,只有头部的指数权重股得到进一步集中,但整体上基金抱团略有松动。安信证券分析师吕思江认为,或有两大因素导致基金抱团松动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部分弱周期板块遭遇止盈;另一方面周期股板块确定性较强且估值性价比较高,部分机构资金开始布局明年行情。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表示,部分股票短期涨幅较高,已适当减持一部分,但是某些龙头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自己会选择作为底仓,容忍其短期高估值,不会轻易卖出。“某一线白酒龙头是不少基金的重仓股,大家倾向把它作为组合的压舱石,尤其是男性基金经理,本身也会喝酒,对高端白酒的业绩增长有较强信心。”目前市场机构头部化、头部机构持股集中化,这一现象是否会在未来出引发踩踏的风险?对此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从历史上看,只要基本面不出问题,踩踏的风险就不大。本轮结构性牛市中市场的选股其实非常理性,都是以短期业绩与长期竞争力结合选择公司,未来即使出现业绩的短期波动,长期也能回来,所以长期看风险并不是太大。对于市场抱团是否真正瓦解,后续还需进一步观察。招商证券此前研报指出,每次抱团真正瓦解前,会有1-2次假摔,但之后评估了业绩趋势后又会重新抱团,并比上一次更加坚定,因此,抱团板块的超额收益每一次假摔后都是加速上行的;能使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有业绩更好的板块出现。A股机构化新能源汽车、白酒等抱团可能出现瓦解,并不表示机构就不抱团了,可能只是换了新的抱团标的。今年以来各大指数涨幅不错,创业板年初至今累计涨超50%,深成指涨超30%,上证涨10%。Wind数据统计,截止12月28日,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剩下的3700多只个股中,有1700多只下跌,仅58只个股涨幅超200%。A股机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无疑是公募基金的大年,行情火热的同时偏股型基金的份额较年初已经扩张了近50%。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份,是历年以来发行规模最高的一年。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股市生态的四大变化》研报显示,A股投资者结构逐渐机构化,机构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升至48%。中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2%,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机构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而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在上述投资者结构“机构化”的趋势下,另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业绩突出的头部机构获取的主动管理资产份额有提升的趋势,即主动管理类资产的“头部化”特征。2020年还剩最后两个交易日,前十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比2019年年底增加21%,快于全行业的增速。同时,主动管理的权益类产品的规模,也呈现了份额上升的趋势,头部前20%的主动偏股型基金管理规模已经占据全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73%。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12月27日在“新华社快看周末直播间”表示,现在A股市场本身在发生变化,机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标的的二八分化也会越来越强,所以最后可能有些股票逐步就没什么交易了,股价长期很低,那么试图通过炒作来获利就会越来越难。所以,要去选择好公司,陪伴好公司共同成长,反过来就能够分享好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
七八两个月,权益基金发行渐趋火爆。8月过去不到一半,已经有5只百亿级规模的基金诞生。自大盘7月13日见顶以来,市场难以出现像样的回调,每次都是跌下去、拉起来、跌下去、拉起来——说到底都是有基金在真金白银地买买买。基金是A股生态中重要的一部分。基金行业的考核逻辑使得A股基金抱团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一次。从抱团到最终瓦解的过程,对市场影响巨大。今年是基金大年,上半年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抱团现象,近期披露的二季度持仓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未来基金抱团可能出现先加强后瓦解的过程,值得注意。1 抱团2020年是基金大年。回顾过去一年之中新基金成立数量与规模,在今年7、8两个月都达到新高。7月募集资金规模接近8000亿,而8月不到一半的时间里规模已经逼近4000亿。如果拉长比较年限,可以看到,2020年截至目前(8月10日),基金发行份额已经创历史新高,超过2015、2019等基金大年。今年以来,发行份额超过100亿的基金总数高达23只,其中有12只都是集中在7、8这两个月份发行的。可见当下基金发行的火爆程度。根据最新的二季度基金持仓数据来看,基金持仓排名前20的股票,其中不乏一直以来的大牛股的身影。第一名仍然是贵州茅台,总共1360家基金持仓,总共持股数为5752万股,总金额841亿元。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此外,五粮液、恒瑞医药、平安、招行、格力、美的、伊利这些传统基金重仓股仍然在上榜。新进的基金重仓股有中国中免、药明康德、恒生电子、东方财富等。当前的行情调整与3月下旬那一波由疫情引发的美股股灾不同。3月那一波调整基本上是一口气跌到底,而现在的调整,每次出现暴跌之后都迅速被拉起来。创业板这种指数,起起伏伏的调整更大,但仍然没有出现年后开市的单边暴涨到疫情股灾单边暴跌的走法。以致于从7·13见顶之后的走势,究竟是M型双顶还是W型双低,都看不清了。根据最新看到的一些数据显示,未来还有许多百亿级的基金即将发行,而银行、券商、甚至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推销基金的积极性目前是史无前例的高涨。接下来几个月中,基金抱团的现象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潮。2 抱团的瓦解历史上每次出现基金抱团,最后都会瓦解,直到新的抱团现象形成。抱团瓦解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良性的,一种是恶性的。良性瓦解就是俗称有序离场,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一般就是市场持续几个月的震荡,么有行情。例如2019年四季度。但这对于散户而言,已经是很友善的了。而恶性瓦解就不一样了,抱团现象的恶性瓦解就是俗称的踩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2月初的暴跌。2017年美国加息4次,全球金融大环境收紧,中国也在发生金融去杠杆。于是资金蜷缩进上证50等大盘白马蓝筹股,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市场由于流动性枯竭,陷入漫漫阴跌。但是这一波来得太急、涨得太快、基础又太不牢固,加上2018年1月之后散户跑步进场,于是机构抱团在进入2月之后开始松动,随后伴随着美股那一轮暴跌,以踩踏收场,上演了一出“跑得快”——上证50指数在2月7~9号这三天累计跌幅高达9.8%,振幅14%!这是资金抱团现象恶性瓦解非常典型的案例。抱团现象持续的时间越久,到最后瓦解的时候出现踩踏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18年2月随着股市暴跌一起瓦解的“做空VIX”的抱团交易。还是刚才那次暴跌,比上证50跌得更惨的是美股的一只结构型产品——XIV。看名字不难猜到,这是一只做空VIX的产品。VIX是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波动率指数,是根据标普500股指期权的价格反推出来的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点位。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美股的牛市持续了8年,由于股市平稳,因此波动率持续走低,于是做空波动率成了稳赚不赔的生意。后来瑞信(Credit Suisse)干脆发行了一只做空波动率的结构化产品(ETN),这只产品从2010年以10美元的面值推出以来,到2018年1月份一度涨到146美元;7年翻14倍,美滋滋。然而随着2月5日那一夜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从17跳升到35,转天再跳升到50,这只XIV的价格就在一个之间从120暴跌到5元,随后处罚清盘条件,破产清算。这次经典的暴跌值得载入史册。3 后市怎么看?每一波行情的形成,就像长征。最早期进来的,好比嘉兴南湖那条船上的,可能看不到最后革命的胜利。然而随着队伍的发展,各种想法的人都会加入进来,有目标坚定最后解放全国的,也有半路出家为了混口饭吃的,也有捞一把就走的投机分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信仰最坚定的革命分子,就好比股市中的长期稳定持仓,买进来就不再卖了。这样的资金,也会成为抱团行情中的一部分,但是抱团瓦解的时候,它们不一定会瓦解。去年的行情,如果把2018年持续一年的下跌看做市场已经充分出清,那么最先进场的就是2019年1月的时候的外资(北上资金)。后来金融机构和大妈跑步进场,演变为2月到3月的小阳春行情。——这可以看做是一波抱团。但许多金融机构在年初这一波行情中已经赚够了吃饭的本钱,后面就佛系了。伴随着5月川普搞事情,8月港股暴跌,以及后面的波动,许多机构开始离场:因为市场足够长,所以没有发生踩踏。市场表现来看,就是大盘在高位震荡,一直没有再出现大的行情。今年而言,行情来得比较晚,但中间也有不少次吃肉的机会。例如春节之后开市当天暴跌8%,随后全民在家隔离炒股,玩出一波“小赶顶”,3月底美国疫情引发股灾,A股跌出了黄金坑,直到6月底7月初行情突然火爆的那一轮暴涨;这些机会而言,聪明的资金早就赚够了吃大餐的钱,但傻逼的资金还没回过味儿来,现在才刚开始冲进场。这里面,tricky的逻辑就来了:那些已经赚够了的,现在该开始卖一部分,减少波动,锁定收益;而那些刚进场的,还指着接下来几个月来一波“吃饭行情”呢。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现象:两拨人擦肩而过,互道一声SB。一波人问另一波人,说好的吃饭行情呢,饭在哪?另一拨人回到说:呵呵,你就是饭啊。但有的时候,饭太多,吃饭的人吃不完还得噎着;饭太少,吃饭的人也可能变成饭。今年还剩几个月,大事不少,有美国大选,还有一堆deadline等着我们的科技企业去赶。抱团可能会先来一波加速,然后会瓦解;究竟是良性的还是恶性,就要取决于信仰、心态、以及饭和人的数量对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