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泛生子(纳斯达克代码:GTH)宣布,将在第21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1月28日-31日)发布13项最新研究成果,其中1项(研究3713)被选为minioral。 泛生子是一家专注于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并致力依托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及大数据分析能力改变癌症诊疗方式的癌症精准医疗公司,携手8家国内顶级医院,依托“一步法”等原研创新技术,通过OncoPanscanTM等核心产品,对中国肺癌大规模人群队列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在基因突变及融合特征图谱绘制、免疫治疗标志物挖掘、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关键突破,进而为肺癌诊疗方式探索、诊疗产品设计等提供了重要思路和依据。 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阎海博士表示:“我们在WCLC大会上发布的13项研究成果,高度关注中国肺癌人群特色研究,并在多维度均有所突破,展现了泛生子在肺癌基因组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这些研究成果如EGFR、JAK、FGFR等突变模式及耐药研究可帮助患者提供更多元、更个性化的用药策略,而融合图谱的构建可指导我们设计更先进、更丰富的诊断产品,KMT2C/D突变的发现则为肺癌患者提供了免疫治疗获益的更多可能性。此外,通过泛生子原研技术检测到的罕见病例也将获得更多关注,从而推进其相关诊疗的研究进展。” 据介绍,上述13项研究成果中,七项研究(#1766、#2150、#2226、#2007、#1780、#1452、#835)分别对EGFR非常见突变、JAK家族基因突变、FGFR1-4突变、KIT激活突变、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IDH1/2突变在中国肺癌人群中的突变模式及分布特征进行探索,寻找耐药靶点及有效应对措施。 研究3609深入分析了中国肺癌人群中10种基因融合模式与分布,及与其他驱动基因突变的共现性,初步构建基因融合图谱。研究3601则专注于NTRK1罕见融合在中国肺癌人群中的患病率及临床获益比例。 研究3698揭示了KMT2C/D基因突变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正向预测因子,携带该突变的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研究3713则关注到DD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在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差异,为这两种患者群体的免疫治疗提供启示。 研究2231基于6个CpG位点,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信息学模型(随机森林分类法)以从良性结节中区分早期肺腺癌。 研究3630通过泛生子一步法专利技术(中国发明专利ZL201710218529.4),在180人的队列中检测出一名十分罕见的双ROS1融合肺腺癌患者,优于常用诊断方法。此外,研究关注到该患者对克唑替尼响应良好,为未来研究该罕见现象机制提供方向。
针对复杂多变的新冠疫情,抗疫先锋圣湘生物再次展现出世界领先的科研实力。1月5日,记者从圣湘生物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成功研发出用于鉴别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检测试剂,新试剂可以实现1小时内鉴别区分新突变毒株B.1.1.7和非突变毒株。 圣湘生物董秘彭铸对记者表示:“为助力应对新冠突变病毒对全球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公司第一时间组织科技攻关团队研发快速新冠突变病毒鉴别检测试剂盒,凭借已有的技术积淀和平台支撑,公司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这一产品。” 新产品快速鉴别变异病毒 据了解,圣湘生物之前获国内外各类权威注册认证上市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可覆盖B.1.1.7突变毒株检测。那此次的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试剂盒与之前的产品有何区别呢? 圣湘生物研发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之前的试剂盒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RF1ab基因及编码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特异性保守序列为靶区域,进行了双靶标基因的设计。对照突变毒株B.1.1.7包含的基因组突变列表,尚无突变落在试剂盒设计的靶标区域,通过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圣湘生物已经上市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可覆盖B.1.1.7突变毒株检测。” 而新研发的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试剂盒可以进一步确认新冠病毒阳性患者感染的究竟是变异毒株B.1.1.7还是非变异毒株B.1.1.7。“从目前国外的病例传播案例来看,B.1.1.7突变病毒株的传播力和危害性更大,目前主要依靠测序技术进行B.1.1.7突变病毒株鉴别,检测周期较长,不利于输入病例的快速防控管理,急需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案迅速地进行流行病学追踪和防控。”上述研发负责人说道。 据介绍,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试剂盒可以实现1小时内鉴别区分新突变毒株B.1.1.7和非突变毒株,同时该试剂可以搭配圣湘生物快速核酸检测平台,也可以搭配圣湘生物的全自动和半自动核酸提取平台进行高通量的鉴别检测。 全场景化新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圣湘生物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新冠检测产品线。”彭铸说道。 据介绍,圣湘生物目前已构建起了覆盖“新冠核酸检测+新冠抗原检测+新冠POCT快检+新冠/甲流/乙流三联检+呼吸道细菌七联检+呼吸道病毒六联检+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的全场景化整体解决方案。 自疫情暴发以来,圣湘生物新冠检测产品已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核酸检测“圣湘方案”在法国、阿联酋、菲律宾、塞尔维亚、孟加拉国、泰国等众多国家成为当地抗疫核酸检测主导方案,在部分国家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80%。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圣湘生物能快速研发成功新冠突变株B.1.1.7鉴别检测试剂盒,充分体现了公司自身技术平台优势和高效的研发效率,也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地位,有利于加速公司全系产品线在海外市场的开拓。”
俄罗斯科研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新冠病毒的突变情况,结果支持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观点。 据塔斯社日前报道,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问题研究所的亚历山大·潘钦等人在美国《同行评议科学杂志》(PeerJ)上撰文说,他们分析了不同国家对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所得的1000多套数据,发现了1251处碱基突变,其中许多地方的鸟嘌呤被替换为尿嘧啶。 潘钦在媒体上表示,如果蝙蝠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那么蝙蝠细胞和新冠病毒能“和平共处”,病毒在蝙蝠体内突变较少。但新冠病毒传染给人后,人体可能发生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病毒基因组中一些地方的鸟嘌呤变为尿嘧啶。 潘钦说,新冠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对比显示,新冠病毒在演化早期的突变情况与自然界中其他冠状病毒相似。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后,随着病毒对人体环境的不断适应,以尿嘧啶替换鸟嘌呤的突变概率显著增大。潘钦认为:“这些情况表明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在其演化过程中看不到任何人为干预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