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大亚圣象和圣象集团总部正式迁入上海浦东北蔡科创园区,从此迈入发展新阶段。作为地板行业的领军企业,圣象在发展之初就确定了“绿色产业链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大家居战略”三大企业战略。在乔迁庆典仪式上,大亚圣象及圣象集团董事长陈建军表示,圣象确立了“创造绿色人居生活空间”的企业新愿景,为集团三大战略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即以“设计价值”驱动的一体化设计专业解决方案入手,全面面向新的市场环境,接轨多种商业模式。借助总部乔迁,大亚圣象将在2021年冲刺木业赛道新高地。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迁入新址的包括大亚圣象和圣象集团的总部以及圣象的研发设计中心、产品体验中心、营销管理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等。这里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设立为“中国林产工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并与中国林科院全国各林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将科研成果打造成消费升级的生产力,为木业产业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沃土。 陈建军表示,公司将充分利用浦东科创基地地域资源优势为圣象自主研发开启创新潮流、对标国际一流打开新窗口,同时以国际视野聚焦优秀创新人才,为圣象品牌创新、设计能力提升进行有力加持。 据公司方面人士介绍,截至2020年底,圣象地板累计产销规模达7亿平方米,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户,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据了解,2020年,圣象地板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建材行业榜首,品牌评估价值572.59亿元。品牌战略助力企业营收增长,据大亚圣象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6亿元,同比增长4.21%。大亚圣象市值连年稳步增长。 “未来,大亚圣象将以需求为导向,以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为目标,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大规模引进、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围绕创新和发展建立全新组织架构和科学运营管理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整个产业发展全面赋能。”上述公司方面人士如是说。
8月5日,2020年第十七届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际权威品牌评审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国家居行业领导品牌圣象以高达572.59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荣膺榜单,连续四年入选公信力和认同度最高、权威性最强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被誉为“中国品牌奥斯卡”,由世界品牌实验室根据企业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获得,成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该实验室由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担任主席,专家和顾问均来自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学府,目前被公认为全球三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 此次“世界品牌大会”主题是“全球疫情下的品牌如何逆势成长”,来自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商学院教授约翰·戴腾( John Deighton)博士指出,从流感大流行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敏捷性比以往都重要。如果一个品牌拥有最新的信息,那么敏捷性就更容易了,因此,有洞察力的市场调查变得更为重要。第二个教训是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人们没有安全感,他们需要的是具体、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轻松幽默或缺乏同情心;第三,营销必须反馈给高层领导团队的其他成员。 布局品牌新基建 打造数字化营销新模式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这些危机与挑战,也是对企业弹性适应能力的一种考验。 发布会上,圣象集团副总裁曾欣表示,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圣象率先洞察到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新的经济周期解决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关键,为此迅速布局品牌新基建打造数字圣象,对于圣象而言品牌新基建将作为长期的、供给侧的赋能工具,不只是产生短期效应,更是具备长期效果,是稳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圣象品牌新基建主要有三个维度,即用户、数字、文化。 在数字化方面,圣象加大线上的开发和投入,与新媒体和线上主流平台采取多样化合作,加强线上营销基础构建,充分结合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协作通路,最终形成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全新模式。 目前,圣象打造了直播、VR、数字化整合等营销模式,在统门店进店客流普遍下降的环境下,圣象打造了手机端的APP“圣象社区”,通过圣象社区,客户角度可以最快找到门店以及其喜好的产品,企业角度可以获得人、货、场IP标签,通过云数据,人物的画像,数据的识别。 以用户为核心,“反向众创”激发新需求 传统的品牌供给是消费者被动接受模式,“自我”是小的,是被品牌赋予和定义的,大部分时候,品牌与消费者只是一种“展示―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今天,所有的品牌都成为了消费者的“镜像”,消费即是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和建构自我的过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需要通过价值认同从而产生价值协同。 因此,今天的品牌需要找到与用户的连接点,让品牌成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让用户可以“反向众创”参与到品牌建设之中。圣象在品牌新基建的核心,便是以用户为核心,持续关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利益和情感,不断完善自我与创新。 在此基础上,圣象通过绿色产业链战略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创新时尚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为用户提供立体空间一体解决方案,符合市场趋势、消费导向,也成为圣象未来发展的新方位、新驱动。 如在疫情期间圣象洞察到,消费者对健康家居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圣象调动十多年的抗菌研究成果,加快研发进程,于2月9日推出圣象纳米光触媒抗菌地板。并于5月15日在“圣象为爱,健康升级”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三款基于健康消费需求的新型系列产品:圣象无醛地板、圣象运动地板、圣象柔石地板。 同时,针对疫情下的特殊环境,圣象推出“无接触服务流程”及专门的疫情期特色服务标准。据了解,“无接触服务流程”是在圣象之前推出的“远程可视化安装”服务基础上做出的升级,通过配备的视频工具,客户可以远程监控整个安装过程,并随时与安装人员对话。疫情期服务标准的推出,也让疫情期间有服务需求的客户更加安心。 (编辑:黎安)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长江商报 明鸿泽 拥有41年历史、资产超百亿的大亚商业帝国似乎已经摇摇欲坠。 大亚集团由陈兴康一手缔造,经3次变身、4次创业,40年间,成长为覆盖家居、包装、大亚汽配、转型产业等庞大的商业帝国。大亚集团旗下的上市平台大亚圣象拥有“圣象”地板和“大亚”人造板两个中国500强品牌。 然而,陈兴康的突然离世,打乱了部署,也留下了祸根。 7月27日,大亚圣象发布公告,称大亚集团所持公司263.36万股司法冻结,还有2.33亿股被质押,质押率为91.65%。此外,大亚集团资金周转困难,大亚集团及子公司共有3.69亿元银行借款逾期。 控股股东债务逾期的背后,是陈兴康的两个儿子内讧。去年7月,临危受命为董事长的陈晓龙解除了兄弟陈建军在大亚集团职务,而陈兴康之妻戴品哎则坚定地站在陈建军一边,发表严正声明,向法院起诉等,双方隔空拉锯战持续。 实控人家族内部纷争,遭殃的是旗下产业。目前尚不知大亚集团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上市公司大亚圣象经营业绩增速持续放缓。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1.08%。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大亚圣象管理层畸形。去年底,公司总经理离职后,截至目前,总经理一直空缺,且直到目前,公司仅有财务总监和董秘两名高管,负责具体经营业务的高管一直空缺。 二级市场上,大亚圣象股价走势不佳,两年之间,其市值已经缩水70亿元。 3.6亿债务逾期危机 债务逾期,一度被市场称之为优质公司的大亚圣象的危机悄然而至。 7月27日,大亚圣象发布的一则公告,宣告控股股东大亚集团处于债务危机之中。 公告显示,大亚集团所持大亚圣象263.3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48%被司法冻结。原因是,大亚集团为江苏精工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江苏精工)在中信银行镇江分行2000万元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借款到期后,江苏精工无力偿还,中信银行镇江分行向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今年7月25日,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对大亚集团所持大亚圣象263.36万股股份执行司法冻结。 以大亚圣象7月25日收盘价计算,被冻结的股份市值为2588.83万元。 对外提供担保,2000万元都无力支付,这是否意味着大亚集团财务危机已经来临? 公告继续“爆料”。大亚圣象称,根据大亚集团函告,大亚集团因资金筹划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截至7月27日,大亚集团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共有3.69亿元的银行借款逾期未及时归还。 具体而言,3.69亿元逾期借款涉及7笔,分别为华夏银行丹阳支行1.4亿元、建行丹阳支行7940万元、浦发银行丹阳支行1.5亿元。这些借款到期时间均在今年7月,最早为7月3日,最晚为7月19日。借款主体涵盖了大亚集团及旗下美诗整体家居、大亚家具、合雅木门等4家经营实体公司,最大单笔借款金额为1亿元。其中大亚集团直接违约2笔,合计金额1.4亿元。 债务危机爆发后,尽管大亚集团实控人陈建军公开表示,企业经营没有问题,主要是公司内部因素造成的,并不是经营层出现了真正的资金短缺。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截至8月2日,尚未见大亚圣象发布大亚集团解决上述逾期借款的具体进展。 除了债务逾期,大亚集团所持大亚圣象的股权也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截至目前,大亚集团持有大亚圣象2.54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5.89%,累计被质押的股份数量为2.33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2.06%,股权质押率为91.65%。 今年4月中旬以来,大亚圣象股价一路下探,0.48%股权被司法冻结,91.65%的质押率可能已是上限了。由此可见,依靠所持大亚圣象股权解决逾期债务问题,空间十分有限。 或许,3.69亿元只是大亚集团债务“黑洞”的冰山一角。 8月2日,针对大亚集团债务等多个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多次致电大亚圣象,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实控人家族内讧愈演愈烈 大亚集团债务危机爆发,或与实控人家族内讧直接相关。 就在大亚圣象发布大亚集团债务逾期前的7月10日,大亚集团在江苏一家媒体刊登了戴品哎和陈建军母子共同发布的“大亚集团控股股东严正声明”,正式将大亚圣象实控人兄弟陈建军、陈晓龙之间的矛盾公之于众。 一时间,“隔空交战”舆论纷起。 大亚集团成立于1978年,创始人为陈兴康,旗下产品覆盖家居、包装、大亚汽配、转型产业等多个领域。1999年6月30日,拥有“圣象”地板和“大亚”人造板两个知名品牌的大亚圣象登陆深交所主板。 2015年4月,时年70岁的陈兴康突然离世,给家族内讧埋下了祸根。 陈兴康离世后,妻子戴品哎、女儿陈巧玲及儿子陈建军、陈晓龙四人依法继承了陈兴康持有的相关资产,最主要的是意博瑞特和卓睿投资股权。 股权分配最终结果为,戴品哎持有意博瑞特31.875%股权和卓睿投资62.5%股权,其余陈建军三兄妹各自分别持有意博瑞特6.375%股权和卓睿投资12.5%股权。 彼时,意博特投资和卓睿投资分别持有大亚集团63%、18.87%股权,大亚集团持有大亚圣象47.65%股权。 2015年8月,戴品哎与3子女共同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约定,在意博瑞特、卓睿投资的董事会和股东会上及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决策中采取一致行动,如果四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则由戴品哎按照其意见决策并执行。因此,戴品哎及三子女成为大亚集团、大亚圣象的共同实控人,且四人分掌不同业务板块,共渡难关。 大亚圣象2017年年报显示,意博特投资、卓睿投资的股权结构未发生变化。 突变始于去年7月。当月6日,戴品哎将其持有的意博瑞特31.525%股权和卓睿投资54.5%股权转让给陈建军,陈建军对意博瑞特、卓睿投资的持股比升至37.9%、67%。 母亲与大儿子联手后,临危受命、身为大亚集团董事长的弟弟陈晓龙与姐姐陈晓玲联手,解除了哥哥陈建军在大亚集团的总裁职务。 此后,兄弟二人交战不绝。去年8月2日,意博瑞特召开临时股东会,宣布陈建军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并同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随后卓睿投资免去陈晓龙的公司职务,并委派陈建军担任文达投资执行董事,公司法定代表人。意博瑞特和卓睿投资均要求陈晓龙移交公司证照、公章印鉴、财务账册等公司财物。 今年4月17日,卓睿投资发布决议,撤回对陈晓龙大亚集团董事长的任职委派,改为委派陈建军出任大亚集团董事长。 陈晓龙并未服从,通过其控制的大亚集团发布《关于澄清相关事实、保持公司管理稳定的通知》,强调董事长应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并非由委派产生,并指卓睿投资所谓重新委派集团董事长的决定没有法律效力。此外,关于移交公司证照等事宜也未执行。 今年7月10日,戴品哎及陈建军发布《严正声明》,已就有关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称作为大亚集团控股股东,有决心和信心制止一切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和破坏企业稳定行为。 目前,隔空交战远没有熄火迹象。 管理层畸形市值缩水70亿 兄弟阋墙损害的不只是亲情,更有投资者利益。 内讧风波爆发直接导致大亚集团及大亚圣象的人事动荡。 去年12月26日,任职不到半年的大亚圣象总裁吴文新辞职。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大亚圣象的管理层结构畸形。公司11名董监高人员中,董事会成员6名,除了三名独董外,陈晓龙担任董事长,许永生、眭敏为董事。监事三名,而高管只有两名,分别为财务总监陈钢、董秘沈龙强。 上述董监高成员中,高管竟然只有财务总监和董秘,连总经理、副总经理都没有。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了上百家A股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缺位的极为罕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亦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家上市公司居然没有CEO,这类情况没有遇到过。 8月2日下午,一家创业板公司董秘向长江商报记者明确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所以,公司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秘是法定高管,当然,这些高管可以是兼任的。 这名董秘称,在很多家族型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较为常见。只是一家上市公司没有总经理,确实没听说过。即便是总经理辞职,也应有董事长或者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之职。 一名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称,上市公司管理层缺位,极易导致董事长一人说了算。如果董事长有意向财务造假,很难甄别。 近年来,大亚圣象经营业绩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至2018年,其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8亿元、5.41亿元、6.59亿元、7.2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94.37%、70.22%、21.82%、9.95%,增速持续放缓。而且,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在70亿元左右徘徊,几乎是原地踏步,净利润反而持续增长,也令人有些意外。 今年一季度,大亚圣象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4.13亿元、0.63亿元,同比增长1.08%、9.69%。 二级市场上,大亚圣象走势较弱。近两年来,其股价已从23元/股跌至10.37元/股,跌幅超过50%。而其市值已从127.71亿元缩水至57.44亿元,短短两年,缩水了70亿元。 实控人家族内讧风波何时了?“家族内耗”风波下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大亚集团将走向何处?家族企业股权如何设置避险?市场在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