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业170多天后,影院终于迎来了复工。 由于空间密闭、人员密集、滞留时间久等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影院的开放计划被一拖再拖,观影者望眼欲穿,经营者损失惨重,从业者叫苦不迭。而7月16日的一纸官宣,宛若沙漠中的一场暴雨滋润了万物,尽管还有“实行交叉隔座售票、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等限制条件,尽管目前定档影片主要为中小体量新片和经典老片的重映,但市场各方依然欢呼雀跃,振奋无比。 数据显示,自全国影院有序复工以来,首周(7月20 日~7月26日)票房便达到1.09亿元,各地共有超过5000家影院恢复营业,复工率接近50%,放映场次、观影人次等指标同样在逐日上涨。 此情此景,人们似乎可以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疫情防控到位,影院重现往日辉煌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若是深入分析,你会发现,情况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乐观。 1 疫情之下,电影产业着实不易。 国内影院自今年1月下旬暂停营业以来,整个行业已经经历了近6个月的停摆,这对很多人来说就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尤其是错过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档、情人节档和五一档,让电影票房收入直接跌入谷底。根据灯塔数据的相关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票房收入仅为22.4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92.9%(见图1)。 如今各地影院终于迎来重启,行业至暗时刻虽已结束,但苦日子却并没有终止。 我们不妨简单做个对比:影院复工首周票房为1.09亿元,平均每天大概为1500多万元;而2019年全年电影总票房约为642.66亿元,平均每天约1.76亿元——单日票房,一个1500多万元,一个1.76亿元,前者尚不足后者的1/10,差距之悬殊不言自明。换言之,影院的复工并没有引发所谓的“报复式观影”,行业的功力恢复还不到去年的一成。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虽然具备去影院观影的强烈意愿,但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在密闭场所较长时间逗留”这一消费场景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尤其是近期国内个别城市疫情的反弹,又给人们增添了几分顾虑。 此外,受上座率、优质新片缺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加上毛利率极高的零食、饮料暂时停卖,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影院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观影人群的吸引力,不少人会觉得“没有爆米花和可乐的电影院不够带劲”。考虑到影院复工后将会面临租金、人工、防疫等硬性投入,现阶段的票房收入恐怕难以覆盖开业成本。 以北京为例。根据证券日报的报道,截至7月24日18时,北京市开业的电影院里,平均每家电影院单日收入仅1万元,只有去年同期的5%;而不少影院的负责人都表示,开业“真的不赚钱”。 那么,这样的状况要持续多久呢?中国电影家协会5月份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若是以8月作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全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比2019年下降80%。 影院全面恢复,路还很漫长。 2 与终端影院停摆相伴相生的,是企业经营困难。 收入端几近停止,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又相对刚性,导致国内影视板块上半年业绩普遍呈现严重亏损态势,即便是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等知名上市公司也不能例外;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万达电影、金逸影视、北京文化在上半年均表现为亏损(见表1)。 典型如行业老大哥万达电影,在其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提到,净利润出现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为: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城自2020年1月23日起全部停业,境外影城也自2020年3月底暂停营业,同时公司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部分影视剧拍摄进度也有所延迟,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此外,公司仍需要支付员工薪酬、影院租金、财务费用等较为刚性的成本费用,导致预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巨头尚且如此,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无疑更加艰难,很多甚至不得不停业或是退出。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表明,疫情爆发以来,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6月,已有13170家影视相关公司注销或吊销,远超2019年同期数量,用“倒闭潮”来形容并不过分。 另外,《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187家影院今年一季度平均收入为3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却高达117.9万元,亏损之严重不言自明;而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之下,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半只脚踩出了悬崖,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还有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见图2)。 还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地的影院每天以30家左右的速度在申请闭店或破产,这意味着全国影院的半壁江山处在死亡边缘——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影院。 在此背景下,即便是允许复工,很多还活着的中小影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恢复营业是等死,恢复营业却成了赔本赚吆喝,可能死得更快。 3 行业低迷,疫情冲击自然是头号元凶。可若是拉长时间轴,我们会发现危机其实早露端倪。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我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历年电影票房收入、电影观影人次、电影放映场次和电影银幕总数等关键指标整体上均表现为稳步上升(见表2),其中,电影银幕总数稳居世界第一位。如今,看电影也越来越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繁荣的背后,我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影院盈利能力正逐年衰减。从“单银幕票房”这一关键指标上看,其数值已从2015年的137.6万元/块降至2019年的91.1万元/块(见图3),受此影响,各大主要影院对应的上市公司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观影人次和观众上座率并没有随着银幕数量的井喷而得到相应的提高。Wind数据表明,自2016年起,我国观影人次增速开始显著低于银幕数量增速,2019年观影人次仅比2018年增加了0.64%,但银幕增速却高达16.16%。艾媒咨询的数据也显示,全国平均上座率从2016年高点时的17.4%下滑至2019年的11%(见图4)。特别是近几年,院线主要进军下沉市场,但这些地区的观众数量增长却极为有限,投入与回报难成正比。 另一方面,影院租金和运营成本没有丝毫减少。例如,为了迎合消费升级浪潮,不少影院大刀阔斧地升级设备改善环境,各种IMAX、4D影院闪亮登场,却也大幅度增加了各项成本和经营管理难度,进而使得单块银幕产出不断下跌,影院业绩自然难以得到保证——这种情况不仅频频出现在中小影院,就连个别大的院线也没能幸免,曾经轰动一时的“星美系院线陷欠薪风波”就是这一现实的缩影。 与此同时,影院还必须面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具体而言,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崛起,人们的休闲娱乐内容和方式变得更加丰富,用户注意力和时间不断被抢占;而娱乐和电影市场的线上化又加剧了视频平台与线下影院的竞争,疫情期间又有不少用户进一步习惯于使用线上平台。如此一来,纵然影院可以凭借着综合感官体验的优势而无法被完全取代,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比以往更为充分,影院的地位已经在日益受到威胁。 疫情的降临虽然重创了行业,却也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冷静期。未来将如何发展,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4 话说回来,疫情过后,任何行业的复工复产都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势必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回血”过程。就像同为线下服务业的餐饮和旅游,目前虽然尚未回到疫情之前的经营状况,但持续向好之势有目共睹。所以,我们理应再给电影行业多一点时间和支持。 那么,除了疫情防控形势、观众信心等因素之外,还有什么是左右电影票房恢复进程的关键所在呢? 我的答案是,重磅新片的重新定档和上映时间。 众所周知,电影是典型的内容驱动行业,好的影片必然会吸引广大消费者重回影院,从而拉动票房增长。参考艺恩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排名前五名的累计票房收入高达197.9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比重为30.8%,较2018年的24.7%有明显提升,这也侧面佐证了优质影片对票房的拉动作用正在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于电影内容升级的诉求也是日趋明显。直接例证便是2019年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其豆瓣平均分达到7.9,而该数据在2018年和2017年则分别为7.7和6.3(见表3)。 这当中,除了《速度与激情8》、《复联3》和《复联4》,其余清一色都是国产影片。不难发现,相比于进口影片,国产影片更能激发大众情感共鸣,并且随着我国电影创作质量的提高、题材的丰富、类型的多元化、风格的多样化,以《战狼》、《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大片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打破票房纪录,还赢得了极佳的市场口碑。 从这个角度看,后续高质量国产大片的上映,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影院复苏的关键一环。 好消息是,各大影视公司已积攒了很多“硬货”,比如原定于春节的撤档影片《姜子牙》、《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紧急救援》、《急先锋》、《唐人街探案3》等国产重磅影片,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上,都非常符合当前潮流,票房自然值得期待。届时,势必会引发一波真正意义上的“报复性观影”,行业也将有望一扫阴霾,扬眉吐气。 至于上映时间,是国庆档,还是年底贺岁档,抑或是2021年的春节档?拭目以待。 虽然行业依然艰难,前方仍充满未知,但是毕竟,这里已经不再是一潭死水,动起来,就有希望。 银幕已经点亮,别的,还会远吗?
伴随着院线的有序开放,国内影视行业复苏的脚步正在逐渐加速,而影视上市公司选择了逆势扩张之路。 7月27日晚,万达电影(002739)发布公告,当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今年4月万达电影发布的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3.5亿元,其中超30亿元将用于新建影院项目。 逆势加码院线建设 2020年4月21日,万达电影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3.5亿元(含本数),发行数量不超过6.24亿股(含本数),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万达电影表示,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新建影院项目,投资总额31.45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30.45亿元,另外13.05亿元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可以说,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影视行业可谓雪上加霜,而万达电影选择了逆势扩张之路。 据披露,新建影院项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计划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影院162家,总投资为31.45亿元。 万达电影表示,通过新建影院项目,上市公司将进一步提高城市覆盖率和市场份额,增强对全国影院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上市公司在电影院线行业的领先地位,将公司打造成为科技型、平台型、生态型的娱乐公司。通过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万达电影将优化财务结构,有利于减少财务费用,减轻公司资金压力。 上半年预亏超15亿 从经营业绩来看,万达电影2019年净利润迎来了近五年的首度亏损。4月21日晚间,万达电影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度,万达电影实现营业收入154.35亿元,比上年微降5.23%;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324.87%,因计提资产减值导致2019年亏损逾40亿元。 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电影行业几乎陷入冰封,万达电影也无法独善其身。4月29日,万达电影发布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亏损6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26亿元。 7月15日,万达电影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5亿-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4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万达电影称,2020年上半年,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整个电影行业和公司经营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城自2020年1月23日起全部停业,境外影城也自2020年3月底暂停营业。 同时,万达电影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部分影视剧拍摄进度也有所延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尽管如此,万达电影仍需要支付员工薪酬、影院租金、财务费用等较为刚性的成本费用,导致预告期内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不过,万达电影坚定看好影视行业的复苏前景。万达电影称,随着我国疫情情况逐渐改善和防控措施调整,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公司的生产经营将逐步恢复,行业的景气度也将逐渐提升。 一个好消息是,7月16日,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规定,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电影行业复工的脚步正在加快。
“情况比预期好很多,大概观众也是憋了太久了,有强烈的电影文化娱乐的消费欲望。”7月21日,金逸院线副总经理李和见向记者介绍影院复工首日的情况时说,旗下广州塔金逸影城、岗顶天河电影城的平均上座率均接近25%,平安大戏院单日票房过万元。 《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印发后,李和见第一时间就转发给了旗下的400多家影院,并迅速成立了复工复产专项工作小组,详细讲解复工的申报程序及资料。 摩拳擦掌的还有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作为国内的头部院线,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近年来在影城数量和产出票房上均居于同行前列。公司总经理张海燕介绍称,7月20日复业首日在广东已经有16家复业,在全国已经有157家复业。目前,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在全国拥有影城876家,广东有472家。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介绍称,作为首批电影院恢复开放城市,广州7月20日共上映电影192场次,售出4553张电影票,票房6.01万元。 据介绍,作为电影大市,广州市2019年影城总数为245个,银幕数1736张,座位数235950张,票房22.009亿元,位居全国第四。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市坚持多措并举,全力帮助广州地区影院共克时艰、渡过难关,推动电影产业复工复产。 朱小燚说,今年3月,针对影院遭受的损失,广州市向242家影院划拨了1284万元扶持经费。4月,为帮助广州影院缓解资金困难,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经过研判,推出国内首个针对院线和影院的“云影贷”专属金融信贷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0家影院申请了2047万元贷款扶持。 李和见称,金逸院线旗下141家广东影城获得补贴合计532万元。5月份,相关政府部门对影院应对疫情申请贷款进行贴息,旗下有12家影城受益。 “随着电影新片不断入市,节目越来越丰富,我们相信电影市场会早日复苏,回归正轨。”李和见说。
“时隔179天的等待,终于我们重逢在梦开始的地方!”云南省昆明市北辰财富中心影院的复映公告如此写道。作为7月20日昆明首家复映的电影院,北辰财富中心影院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做好了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热情迎接首批疫情之后的昆明“观影人”。记者也在昆明影院“重启”首日,走进各大影院,了解市民观影情况。在北辰财富中心影城,复映首日市民观影热情“高涨”,新片《第一次的离别》已经达到了防控要求的上座率上限。 复映首日“引爆”观影热情 根据猫眼专业版app统计的全国当日票房数据,截止7月20日16:00,日票房已达到了311.7万元,且该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其中电影《第一次的离别》的票房占据榜首,达到103.04万元。 “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的座位已经卖光了”,北辰财富中心影院场务部工作人员林向明告诉记者,从未想到昆明“观影人”热情如此高涨。《第一次的离别》属于一部家庭亲情片,林向明说:“观众对这部影片评价很高。”据悉,这部电影在2018年已经拍摄完成,到如今才有机会和观众见面,目前豆瓣评分7.5。 记者了解到,除了《第一次的离别》外,昆明北辰财富中心影院还有1部纪录片《璀璨星火》和5部已上映过且评价较高的电影再次“返场”,它们分别是:《中国合伙人》、《北京爱情故事》、《捉妖记》、《战狼2》、《美人鱼》,票价均为25元/人。 在观影区林向明向记者介绍道:“工作人员和观影的顾客都必须佩戴口罩进入观影厅,购买电影票时需实名登记。同时还要出示‘云南抗疫情’健康码,此外还需扫描‘入场码’记录人流量,测量每位观影人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 其他影城相继复工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的要求,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低风险地区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同时要实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 “我们影院一个标准厅可容纳120位观众,目前只能进入1/3的顾客。”林向明说,为了首日的复映,影院做了许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所以才能在7月20日以全新的状态迎接观众。 记者采访了当日前来观影的昆明市民张燕女士,她说:“今天电影院刚刚开放就能观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确实令人惊喜,《第一次的离别》的票真的很难抢到。由于大部分电影之前已经上映过,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新电影放映,尤其是之前的春节档电影,已经期待了很长时间。”另一位观众李先生也表示电影院复工令人振奋,他说:“我们一家人很久没一起出来看电影了,这次刚好电影院重开首日,一下班就带家人过来了,特别是我女儿很开心。”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昆明市其他几家电影院,万达影城和上影影城在昆明的分店当天并未开放,两大影城公司首批复工开业影院名单中暂无昆明市内的店面,并公告标明还需“等政府通知”。 电影票售卖软件显示,昆明复工的影院数量将继续增加。昆明百美汇影城、CGV影城(呈贡店)以及云南其他地区的影院也相继复工。 根据新浪微博统计数据,7月20日这一天,广州、上海、深圳、成都、武汉、重庆、杭州、昆明等全国83个城市391家影院迎来复工。话题#全国影院复工首日票房破百万#更早早冲上微博热搜,且热度居高不下,连绵的雨水挡不住观众观影的热情。
7月20日,“冻结”179天的电影院终于复工了。 相对于全国观众的喜大普奔,奔走相告,这一场没有饮料爆米花的复工注定少了一点味道。 截至昨晚24时,全国影院观影总出票15.79万张,全国实时票房共计仅358.63万元。要知道,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约为642.66亿元,平均到每天大约为1.76亿,中间差距不言而喻。 (数据来源:灯塔数据) 本以为票房数据或超预期,结果却连去年数据的零头还达不到;本以为是万众瞩目的复苏,结果只不过是悲壮的复工。 而当电影院复苏被这冰冷的数据打回现实时,也意味着电影院的“春天”仍然还很远。 1、冻结179天,电影院失去了什么 试问疫情席卷过后,什么行业最惨? 恐怕非电影行业莫属了。 随着新冠疫情影响消散,各行各业逐渐步入正轨,曾经被认定最惨的餐饮、旅游也皆慢慢恢复元气,只有电影院,一直还在“开门or不开门”的问题上纠结。 从1月24日所有影院被紧急关闭,到现在7月20日所有影院悲壮复工,电影院进入“冻结”状态已经整整179天,将近半年之久。而被冻结了这么久的电影院,也早已在这漫长的时间线中成为了全行业“最惨”。 有多惨呢? 今年上半年所有影院,仅营业24天,总票房才22.4亿元。 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今年1至6月中国内地票房仅22.42亿元,几乎定格在1月24日收盘之后的票房数据。这个惨淡的票房甚至不及去年一个月的票房收入,比去年上半年的311亿元票房暴跌93%! 而回顾中国内地近十几年历年电影票房,今年上半年遭受疫情重创下的票房数据,仅大致相当于2008年全国半年电影票房的体量。 (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为43.41亿元。此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增长,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已高达641.47亿元,短短12年增长了13.7倍。没想到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一夜回到12年前。 22.4亿票房!如此直观的数据足以道出电影行业上半年的艰难了。 而在这个影视寒冬下,电影公司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截至6月份,全国超 6000家影视公司选择注销,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多家影视基地一度闭园。A 股影视龙头上市公司也纷纷进入了“赔钱赚吆喝”的地步,部分公司甚至连续三年亏损几十亿。 (数据来源:企查查) 在前不久密集披露的业绩预报中,11家影视公司中,仅2家公司上半年获得微弱的盈利,剩余的9家公司皆是大幅预亏的状态。 (数据来源:wind) 其中,院线龙头,万达电影和金逸影视上半年预计亏损合计超过了18亿元,可知以两者为代表的影视行业早已不堪重负。 即便是陷入亏损的境地,但该交的房租、水电费也还得交,而这些运营成本也正在一步步地拖垮它们。 5月份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一季度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 重压之下,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的中小影院已经处在危险边缘,停业、破产等现象集中爆发。 据灯塔数据的显示,目前有近八成影院已经大幅降薪,有47%影院现金账面资金匮乏。同时,有多达42%的影院有“关门大吉”的风险,有28%影院存在裁员的现象。 2、开门难,开门以后也难 据悉,影院复工消息发出后,支付宝上“电影”的搜索量在一天内增长了300%。吃瓜群众纷纷留言表示,“我们的快乐回来啦”“中国电影挺过来了”...... (图片来源:微博) 不过,对于电影院来说,拥有空间密闭和人员密集这两项“原罪”,也导致它的复工之路比较严苛。 据电影局下发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显示,院线行业复工的话必须要做到以下四条规定: “首先是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其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再者是电影放映场所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最后是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 ” 在上述规定的桎梏下,也就注定着院线行业很难产生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了。 一是,上座率不得超过30%以及日排片减半的规定,或将砍掉一大半票房收入。 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新开影院要想收回成本至少要六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这还是以影院正常营业为大前提。当日排片减半,相当于把影院票房收入至少砍掉了三分之一,而再加上一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这一规定,很有可能会导致影院出现“放映一场亏一场”的境地。 同时,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的市场限制,也让部分影片无法上映。而一部影片即便没有超过,也高度接近两小时,剩余不多的时间也让影院少了部分映前广告的机会,意味着失去广告收入这一来源。 二是,不售卖零食和饮料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院线失去了零食业务的收入。 影院的营收一般由票房、零食售卖、广告三大部分组成。由于票房收入层层分账,因此院线票房的利润一般在50%多一点,同时由于零食的毛利率高达70%,所以在影院利润占比中,零食占比也比较大,一般维持在20%至30%的比例。 例如,2019年,万达电影毛利润中商品销售占比29%,横店影视的卖品毛利润占比达32%。由此可知,一旦饮料爆米花不让卖了,所有影院或将失去近30%的利润。 此外,电影院线开门之后,遇到最大的难题则是“一片难求”的片源问题了。 7月20日,电影院线正式开工,能上映的新片寥寥无几,只有两部体量较小的影片,即《第一次的离别》、《搏击者》;另外,能够在这个时间段放映的、愿意在这个档期上映的影片,也只有诸如《美人鱼》《战狼2》《捉妖记》等较为经典的复映影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意味着,不少网友从春节就开始期待的《夺冠》《姜子牙》《唐探3》等大制作影片,短期内怕是无缘得见了。 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诸如《姜子牙》《唐探3》这些大制作影片撑场子,影院行业吸引客流,回暖复苏谈何容易。 当票房、零食售卖、广告收入这三驾“利润马车”,被砍掉了一大半,当影院线陷入没有片源吸引客流的尴尬中,就注定院线行业短时间内还跳不出亏损的闭环。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在9月30日之前,全国大概率有超过20%的影院会扛不下去,个中原因在于不能哭穷了,该还的钱必须得还、该交的钱必须得交了”。 可见开业之后,在被催收房租、成本加倍、收入不足的多重因素的冲击下,院线行业更难了。 3、结语 影院行业的“春天”,究竟在何方呢? 结合券商的观点来看,影院行业要想通过票房收入走出寒冬,大概念是要在国庆档以后了。 其中,国泰证券表示,高成本、大体量电影为寻求市场效益的最大化,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众多春节档优质电影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夺冠》有望于国庆档前后陆续上线,带动市场回暖。 不过,国庆档带动票房收入提升那也可能是回暖的起点,毕竟目前仅350万出头的票房,相对于2019年平均每天1.76亿元的收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国影院在停摆近180天后,终于按下“重启键”。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全国83座城市391家影院复工首日(7月20日)的预售分账票房达94.8万元,观影人次3.4万。如果计入每张3元的服务费,7月20日全国预售票房已超百万元。随后,票房一路走高,7月20日12时左右,全国票房达到了200万元,14时升至260万元。 据了解,20日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的影片中,不仅有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璀璨薪火》,还有《寻梦环游记》《战狼2》《中国合伙人》《美人鱼》《夏洛特烦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复映老片。据透露,还有多部电影正在等待定档上映。 不过,业内对复工初期的电影市场预期并不乐观。部分影院从业者表示,《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明确要求上座率不能超30%,场次减半。同时,复映影片的票价不高,甚至无法摊平成本。另外,防控举措原则上禁止售卖饮料零食,影厅内原则上禁止饮食,这些规定都影响了影院的收益。可以预见,复工初期票房不会太高。 在风山渐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看来,电影院开放后,近半年压抑的市场需求释放,可能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但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也很大。比如,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院在开放的同时,还需要限流并遵守一系列防疫规定,并不是一个正常运营状态,这对大制作影片来说风险很大。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表示,目前头部影片还在观望市场情况,只有市场稳定之后这些影片才会陆续上映。到那时,影院才会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经营状态,或者进入一种影院的“新常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如何,电影院复工都让行业看到了希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与其他行业在疫情平稳后复工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行业内外通力合作。
影院复工通知发布三天后,最初的兴奋已经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电影人的层层担忧。 复工后第一张电影票卖出去了! 根据淘票票信息,7月17日17点40分,成都和平电影院卖出复工后第一张电影票,片名是《哪吒之魔童转世》。从淘票票数据来看,成都已经做好了电影院复工的准备,7月20日上映的电影有13部,均为经典的高票房老片重映,除《哪吒之魔童转世》外,还有《战狼2》《捉妖记》《夏洛特烦恼》《大鱼海棠》《美人鱼》等,几乎囊括了国产电影历史排行榜前几位的作品。 此外,目前已经有12部新影片宣布定档,包括《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第一次离别》。 眼看形势好转,暑期档还能保住一半,为何电影人还有忧虑? 这个周末,记者接触了大量院线经理,将大家的担忧总结为三方面。 忧虑一:开业时间不明朗,人手不够 虽然复工通知已经来了,但是具体时间还没确定,虽然成都市已经举起复工的大旗,但是大部分地区还在做开业前的卫生准备工作。 以北京为例,7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的影院收到《朝阳区关于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营业的通知》,称将防控指引及检查单下发,请院线严格有序推进开放工作的要求。此外,其他区均未收到类似通知。 “这是要影院自行准备,检查通过便可以复工了。”某影院经理说,“但是具体时间可能还确定不了,北京恐怕不会太早(开业),疫情期间大家都裁员了,现在要不要重新招人也是个问题,如果招了人就有成本,多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成本,这点钱在以前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现在的影院来说,已经是无法承受的了。” “况且即使开业后,院线会先安排片盘,然后才是密钥,也需要准备时间。“上述经理表示。 另一位北京地区的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已经着手重新招聘了,“主要是裁员后,我们现在仅剩6位员工,开业后肯定是忙不过来。“ 忧虑二:平均上座率约10%,入不敷出 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未戴口罩和体温37.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实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此外,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 “换句话说,影院要先锁定一部分座位,就开放30%的位置,那么一部电影最好的上座率是30%,大部分时间的电影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因为电影是不能看单一场次的,平时工作日、周六日上午都是淡季,上座率本身就不高。工作日晚上和周六日下午属于观影旺季,有望达到这一标准。平均下来,上座率能达到10%就很好了。”有院线经理表示,尤其是影迷新鲜劲过去后,如果没有新片持续供给,很容易出现空档期,开业后的成本却是一点也没有少。 租金成本也是一大忧虑。因为之前长期处于停业状态,有的影院刚与业主谈好减免租金,现在重新开业,减免租金的优惠政策还能持续吗?他们心里打鼓,生怕再一次背上高昂的租金压力。 忧虑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能开多久? 今年3月份,各地影院曾经经历过一波短暂的复工潮。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又进入歇业状态了。 “虽然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可也很难保证不会有某一地区突然出现入境病例感染的情况,电影院毕竟属于密闭环境,如果疫情反复,可能相关城市的影院又需要停业,现在的影院是一点风浪都经受不起了。”一位南方地区的影院经理说。 “今年年初,我们对全年预测在650亿元,而后降到500亿元,然后一降再降。目前争取大盘能保住300亿元。”也有中型影投负责人表示。 无论大家嘴上如何讲着担忧,行动上却一点也不愿落后,上述受访的影院经理均已在进行开业准备,目前处于等待上级单位检查的状态,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