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莱茵体育生活之城,图片来源:网络 自2015年提出地产转型体育以来,莱茵体育(全称为“莱茵达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8.SZ)业绩并不如意,营收一路下滑,甚至亏损。 2019年,莱茵体育营业总收入1.4亿,同比下降80.4%。但靠获得了非经常性损益约1.3亿元,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02.9万,关键时刻扭亏躲过*ST一劫。 同年,莱茵体育被四川国资系成都体投集团(全称为“成都体育产业投资集团”)“抄底”,13亿元拿下控制权。 12月14日,莱茵体育公告发布交易预案称,拟收购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旅集团”)持有的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文旅”,股票代码OC:834833)63.34%股份,收购目的之一便是提升盈利能力。 与莱茵体育一样,成都文旅系成都国资旗下资产。主要在成都西岭雪山景区内从事滑雪(滑草)项目及相关配套业务,拥有目前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室外滑雪场。 收购成都文旅,加码冰雪运动业务 莱茵体育本次收购是“内部”收购,拟向文旅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都文旅63.34%股份,约定交易价为2.78元/股。 文旅集团是莱茵体育控股股东成都体投集团的全资控股股东,通过成都体投持有莱茵体育29.9%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文旅集团持有莱茵体育股份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但后者实际控制人仍为成都国资委。 针对交易目的,莱茵体育称,公司仍处于向体育转型的过渡期,而本次收购则是推动公司体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交易预案显示,成都文旅旗下主营的西岭雪山风景区,是距离成都最近的雪山,也是川渝地区乃至我国南方地区稀缺的集滑雪运动和旅游于一体的室外滑雪场。 而近年来,莱茵体育一直在构建“体育+”的多业态互动互融产业格局。在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背景下,莱茵体育正积极布局冰雪领域,并依托自有品牌莱茵冰雪,合作组建冰球队、冰壶队,探索冰雪娱乐、冰雪旅游等业务方向,以开发南方冰雪市场。 “本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增加收入、利润规模,提升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莱茵体育在交易预案中如此写道,本次收购还有把握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推广与发展契机等方面的考虑。 地产转型体育多年业绩不佳,卖资产扭亏为盈躲过*ST 莱茵体育原名莱茵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于杭州。2002年,莱茵达控股受让原辽房天43%股权,将其更名为“莱茵置业”,实现了莱茵达的借壳上市。 2014年,彼时还是莱茵置业的莱茵体育全年营收37.17亿元,房地产收入29.98亿元,收入占比超80%。 但在当年的年报中,莱茵体育便将“文化体育产业和能源产业”等非房产业,定义为围绕上市公司主体发展的“两翼”。 2015年6月,莱茵体育开始转型布局体育产业。同年8月,为了体现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其又将股票简称由“莱茵置业”变更为“莱茵体育”。 莱茵体育2010年至2015年相关盈利指标概况,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但在转型元年,莱茵体育便遭遇巨亏。2015年全年,实现营收25.28亿元,同比减少31.99%;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减少933.42%;扣非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减少2386.04%。 同年,莱茵体育的盈利能力下滑迹象越发明显,净利率由2010年的9.8%,锐降至2015年的-13.93%。 对此,莱茵体育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投资布局了“体育金融平台、体育赛事平台”等六大平台,并投资设立体育类子公司,由此导致其成本费用上升。 与此同时,基于转型需求,公司剥离了部分住宅业务资产。因被剥离项目计提减值损失等原因,也导致全年利润同比减少。 进入2016年,历经一年的投资和经营,莱茵体育的体育产业板块营收0.17亿元,营收占比0.46%。此后三年间,该板块营收占比不断提升,至2019年末已为13.78%。 但该板块盈利能力却远不及其他板块,在这4年的时间里,莱茵体育的体育产业板块毛利率分别为-31.01%、1.61%、-79.07%、-113.25%,远低于地产、能源等产业板块的毛利率。 莱茵体育2015年至2020年中期主营行业毛利率概况,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2016年即提出转型的第一年,莱茵体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50.32%,这也是其近10年来的最高营收。 此后至今,转型中的莱茵体育业绩持续低迷。营收由2016年的38亿元降至2019年的1.38亿元,净利润由0.25亿元,仅微增至0.26亿元。 2019年,依靠转让西部体育100%股权、莱茵小镇100%股权、香港莱茵投资100%股权等资产,莱茵体育获得非经常性损益收入1.52亿元,才得以“扭亏为盈”躲过*ST一劫。 而截止2019年末,莱茵体育房地产销售收入1.018亿元,占其当期总营业收入的73.86%,依然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上半年,这一产业板块营收占比也高达45.63%。较2019年同期18.38%的营收占比,显著提升27.25个百分点。 与体育产业类似,新产业板块能源销售虽曾在2017年达到70.28%的营收贡献比。但截止2019年末,这一贡献比已降至11.81%。至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07%。 莱茵体育2015年至2020年中期主营收入(按行业划分)概况,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新型产业板块尚不能贡献利润,房地产业务收入也仅来源于存量商铺和写字楼的销售及租赁。一片迷茫之际,陷入泥潭的莱茵体育原控股股东莱茵集团选择了出让控制权。 2019年3月,莱茵集团与成都体投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莱茵集团以3.44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莱茵体育29.9%股份转让给后者。 转让完成后,莱茵体育控股股东变更为成都体投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成都市国资委。 前三季度净利润-0.21亿元,单季度盈利0.34亿元 正因如此,本次收购成都文旅,也是成都国资在入主一年后,首次筹划向莱茵体育注入文旅资产。 从交易预案来看,提升盈利能力,是促使莱茵体育本次收购的一大动因。 2020年上半年,莱茵体育实现营收0.55亿元,净利润-1003.89万元,依然亏损。 三季报业绩则有所好转,单季度实现净利润3450.49万元,实现扣非净利润3030.82万元。 不过,在10月28日莱茵体育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其预计2020年1-12月归母净利润为-0.9亿元至-0.7亿元,同比跌幅为445.76%至368.93%,房地产开发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2.75%。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预测:公司持续转型体育产业,公司控股三级公司洛克能源被申请破产,预计将影响公司2020年度业绩。”莱茵体育称。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本次收购对象成都文旅,成立于2012年10月,2015年挂牌新三板,经营范围为索道运营、建设与管理、滑雪等。 受新冠疫情影响,成都文旅业绩惨淡。上半年,营收5168.76万元,同比下滑55.80% ; 归母净利润234万元,同比下滑95.08%。截止期末,总资产为6.62亿元,较2019年末下滑1.82%。 往期数据则显示,2015年至2019年这5年间,成都文旅营收徘徊至1.5亿元左右,最高时也仅为1.7亿元。至2019年末,归母净利润已降至0.22亿元。 在此期间,成都文旅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15年的0.73亿元,降至0.39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连续5年为负,至2019年末为-0.17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由2015年的0.43亿元,降至2019年末的-0.85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近年来国资入主民营上市公司的案列不在少数,但入主之后注入资产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也不排除有一些比较合适且优质的资产,会被注入到上市平台中去,(对国资而言)单纯的拥有上市公司壳意义不大,关键还是在于资源配置和整合。”在他看来,体育产业培育周期较长且资金投入巨大,莱茵体育转型多年未见成效,此时也需要借助外力以开拓局面。 “尽管体育和旅游是不同细分领域,但还是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加之莱茵体育目前的国资背景,这样的资产注入也在情理之中。”这位业内人士说道,成都文旅在冰雪市场已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优势。 莱茵体育也在交易预案承认了转型体育产业的复杂性,“上市公司虽较早转型布局体育产业,但体育业务发展及收入、利润贡献不及预期,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效果不显著”。 而对于莱茵体育而言,地产江湖早已走远。2020年半年报显示,莱茵体育存量房地产项目仅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三地。报告期内无新增土储,无新开工建设项目。 截止今年6月末,莱茵体育仅有丽水体育中心这一项目尚在开发中,开发进度78%。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52622万元,截止6月末累计投资32053万元。 项目销售方面,仅有位于杭州的莱茵知己和矩阵国际2个项目,当期结算金额分别为386.12万元、1891.5万元,合计当期总收入约2277万元。 “2020年将加大房地产库存去化力度,快速回笼资金,以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莱茵体育在半年报中说道。
在入主莱茵体育一年半之后,成都市国资委启动了资产注入,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莱茵体育13日晚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文旅集团”)持有的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成都文旅”)63.34%股份,后者主要在成都西岭雪山景区内从事滑雪(滑草)项目及相关配套业务,拥有目前我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室外滑雪场。 公告称,本次交易是公司推动体文旅商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冰雪运动及相关配套业务。 西岭雪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因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从地理位置来看,西岭雪山距成都仅95公里,是距离成都最近的雪山,也是川渝地区乃至我国南方地区稀缺的集滑雪运动和旅游于一体的室外滑雪场。 交易预案介绍,西岭雪山景区内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64米,为成都第一峰。西岭滑雪场海拔高度为2100米至2800米,所占区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建有多条滑雪道及配套缆车,其中,滑雪道包括初中级滑雪道2条、中级滑雪道1条、高级滑雪道2条、儿童滑雪道1条、单板公园道1条;配套缆车包括四人吊椅2条及魔毯2条,景区还配备箱式缆车3条。 交易各方约定了购买资产发行股份的价格为2.78元/股。因相关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拟定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从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成都文旅营业收入分别为1.77亿元、1.36亿元及5168.7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189万元、2233万元和234万元。至2020年6月30日,成都文旅总资产6.6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34亿元。 本次交易还将大幅提升成都国资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据公告,成都文旅股东有三名,本次交易对象文旅集团持股63.34%,文旅集团控股的成都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33%的股份,成都天府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其余33.33%的股份。另据公告,文旅集团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成都体投的母公司。2019年3月,莱茵体育原控股股东莱茵达控股向成都体投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29.90%股份,后者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成都市国资委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告称,本次交易预计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据查询,莱茵体育2018年营业收入为7.02亿元,2019年降至1.38亿元;同时,莱茵体育2018年亏损5424.96万元,2019年净利润为2445万元,今年上半年亏损2489万元。 莱茵体育近年来持续加码在冰雪运动领域的投资。据公告,为把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推广与发展的良好契机,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冰雪领域,并逐步建立了自有品牌——莱茵冰雪,先后与浙江省体育局、哈尔滨体育学院等合作联办浙江省女子冰球队、冰壶队,填补了浙江省在该运动项目零的空白。2019年,莱茵冰雪在全国推进冰雪进校园,同时探索冰雪娱乐、冰雪旅游等业务方向,丰富冰雪产品业态,开发南方冰雪市场。
无糖健康饮品元气森林的大卖,让国内无糖甜味剂龙头企业莱茵生物嗅到商机。8月4日,莱茵生物发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秦本军发行不超过1.2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2亿元。募集资金中的6.2亿元将用于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甜叶菊项目”)。 莱茵生物董秘罗华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属于植物提取行业,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目前的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现有工厂的产能情况及对未来天然甜味剂发展的看好,公司制定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预案。” 控股股东 全额认购定增股份 莱茵生物日前发布的定增预案显示,本次公司拟发行股票价格为7.43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1.2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9.2亿元,其中6.2亿元投向甜叶菊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莱茵生物拟在广西桂林市新建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并将新设全资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项目总投资额为7.3亿元。甜叶菊项目建成后,计划产能为年产4000吨甜叶菊提取物。 罗华阳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约300种天然植物提取成分产品,每个提取产品的工艺及要求会有一定区别。本次新建的甜叶菊项目原材料年处理能力预计可达5万吨,产能提升的同时也将实现生产规模的有效提升。” 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需要加大经营各方面的投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未来流动资金具有一定压力,缺口较大。因此,莱茵生物拟将募集资金中的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莱茵生物表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扩大甜叶菊提取物的产能,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继续保持在甜叶菊提取细分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华讯投资资深分析师彭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天然甜味剂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甜菊糖市场的增速更是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莱茵生物扩大甜叶菊提取物的产能是顺势而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秦本军将全额认购本次定增股份。 定增完成后,秦本军与一致行动人合计将持有莱茵生物2.88亿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41.83%,仍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彭鹏对记者表示:“莱茵生物本次定向增发股份全部由控股股东认购,控股股东大手笔一次投入9亿元以上,强力支持上市公司继续扩大植物提取业务。定增完成后,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也将有所增加,其增持很明显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天然甜味剂 进入高速发展期 作为国内植物提取业务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植物提取产业的领军企业,莱茵生物在甜叶菊、罗汉果提取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莱茵生物聚焦“大单品”品种的战略布局下,罗汉果、甜叶菊提取物这两大拳头产品给公司贡献了主要营收。 莱茵生物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植物提取实现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26.98%。 罗华阳告诉记者:“甜叶菊提取物是目前国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天然无糖甜味剂,甜度比蔗糖高出二百倍至三百倍,但却不含热量,被誉为世界第三代天然零热量健康糖源。” 据介绍,近10年来,随着绿色健康消费的浪潮兴起,天然无糖低热甜味剂产品逐步获得了全球主流市场的认可,许多全球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开始将天然无糖甜味剂作为其产品的甜味来源。 “我们相信,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提速,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高糖分、高热量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呈下降趋势,人们对于更天然、更绿色的无糖甜味剂需求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天然甜味剂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罗华阳对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天然健康产品专家。植物提取业务主打天然无糖甜味剂、工业大麻提取、抗氧化成分。近年来公司也正在积极开拓国内应用市场,终端消费品业务也已经在开展健康消费品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