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份,深圳、北京、上海三个一线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整治租赁市场乱象,引导长租市场稳健发展。 专家表示,此次三城密集出台文件,具有风向标意义,为其他大城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借鉴。相关措施有望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有效降低长租公寓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保障广大租房者利益。 整顿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资本追逐下,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市场快速发展。部分长租公寓企业采取“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金贷”等手段,大幅抢占房源扩大规模并违规形成资金池,乱象丛生。2018年以来,逾百家长租公寓陆续“爆雷”,大量租房者权益受到侵害,破坏了长租房市场声誉,冲击了正处在上升通道的住房租赁市场,教训深刻。 据不完全统计,长租公寓提供的租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长租公寓类的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近日表示,2021年将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以及违规建立资金池等行为的整治力度,防止“爆雷”风险。 按往年惯例,春节假期后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签约旺季。京沪深三大一线城市在春节前相继出台针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规则,进一步规范租赁市场,可谓正逢其时。 直指行业痛点 “租金贷”是近年来长租公寓“爆雷”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长租公寓企业利用“租金贷”变相融资,通过高杠杆进行扩张,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给房东、承租人和金融机构造成极大损失——房东收不到租金,希望租房者腾空房屋;租房者仍要还银行贷款,面临房财两空的窘境;银行可能面临因难以回款形成坏账。 此次三个城市的整顿措施中,均对“租金贷”有所规范。北京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得将承租人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深圳提出,金融机构应当与承租人单独签订贷款协议,并将贷款拨付至承租人个人账户。上海则更加严格,要求未开展个人“租金贷”业务的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原则上不得新增该项业务;已开展个人“租金贷”业务的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应确保2022年底前贷款金额调整到占企业租金收入比例15%以下。 利用“长收短付”形成资金池进行大规模扩张,也是当前长租公寓企业存在的突出经营风险。此次三个城市的整顿措施均包含避免资金和租期错配的内容。 北京限定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上海规定,承租人支付租金周期在3个月以上的,租金应当按月划转至住房租赁企业;承租人支付租金周期不超过3个月的,由住房租赁企业与承办银行约定按月或按季划转。深圳则提出,住房租赁企业收取的承租人押金及单个支付周期租金合计超过4个月租金数额的,对于超过部分的资金,由监管银行进行监管。 此外,设立租金监管账户,确保资金安全,也是三个城市此次整顿的共同措施。上海、深圳均提出,住房租赁企业应在当地注册的商业银行中,开立唯一的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北京市明确,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需要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专用账户托管,并在合同终止后通知退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严控资金池和租期错配将大大降低长租公寓企业爆雷的可能性,政策严格执行之下,长租公寓行业或将出现颠覆性变化。 业内人士预计,通过“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以及“租金贷”等违规模式扩张的企业将逐步出局,特别是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将逐步淘汰,行业经营环境得到优化。 规范长租房市场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用较长篇幅对租赁住房提出相关要求,包括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等等。预计我国租赁住房将迎来全面快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居民可长期接受的住房消费方式。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表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规范发展长租房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将成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的突破口。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2021年上海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公租房8000套,同时加强既有房源周转循环使用;加大力度推进落实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工作,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床位1万张。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我国当前住房突出问题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表现为新就业大学生、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环卫等城市重要公共服务岗位上的进城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存在较大住房困难,有效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关键。 据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两大部分。公租房主要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实行政府指导价。 王蒙徽表示,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单列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支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和“商改租”“工改租”等非住宅改建,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功能作用。 专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开启了对规模庞大的住房租赁市场有专项用地保障的历史;同时,将改变住房租赁市场长期以私人房源为主导,公租房和集中式长租房占比低的状况;此外,受政策支持、价格由政府管制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在平稳租金价格、提供低租金房源供给方面会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和长租房市场规范发展,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售轻租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发生变化,租赁房占比进一步提高,市场规范程度大幅度提升,租赁住房将成为居民可长期接受的住房消费方式。”虞晓芬说。(亢舒)
2月19日,蘑菇租房创始人兼CEO马晓军表示,蘑菇租房正式被寓小二接手。 “寓小二背后的资金方是贝壳。”马晓军称。对于接手蘑菇租房的最新进展,贝壳方面亦表示,公司的确投资了寓小二,但具体情况,寓小二负责投资拓展的部门更加了解。 寓小二主要着力于公寓租赁市场。2月4日凌晨,蘑菇租房创始人兼CEO马晓军发布公告表示,由于2019年初融资未到位,加上战略失误、人力成本激增,蘑菇租房陷入经营危机。 创始人自曝被多次“限高” 2月4日凌晨,蘑菇租房创始人兼CEO马晓军的一封公开信,撕开了蘑菇租房暴雷的冰山一角。 一天前,蘑菇租房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总部,被几十名公寓房东围堵,要求讨回蘑菇租房平台上不能提现的公寓租金。 “受疫情影响,公司核心团队停薪、员工欠薪缓发、创始团队向银行贷款、向朋友借款筹资千万元加上机构股东贷款支持。”马晓军表示。 天眼查显示,蘑菇租房成立于2014年,为公寓商家提供公寓SaaS管理系统。马晓东为蘑菇租房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2.86%,上海云锋新创投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53%。 公开资料显示,蘑菇租房平台汇聚超30000家公寓出租机构,入驻平台房源超过400万间。业务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近20个城市。 2021年1月6日,蘑菇租房的法定代表人变更,马晓军退出,新增了许铁根。 马晓东解释称,“因为公司之前的裁员补偿问题,一些员工申请了劳动仲裁,然后到法院申请限制法人高消费。在谈融资过程当中,我已经被‘限高’好几次,对出行造成很大不便。经过和股东的商议,我们变更了法人。” 蘑菇租房的商业模式是房东或者公寓租用蘑菇租房的SaaS系统,根据房源间数收费,同时,商家可以通过购买会员套餐获得更多房源录入、电子合同、微信群发数量等等。 然而,仅靠系统服务费用以及智能门锁等设备的租赁买卖来产生营收并不足以让蘑菇租房进一步发展。 2020年下半年开始,部分公寓方已经发现提现难到账的情况。直到今年2月初,蘑菇租房平台租金提现延期已长达近2月,蘑菇租房上海办公室门口陆续聚集了前来维权的房东,蘑菇租房陷入危机。 为何选择寓小二接手? “老蘑菇将退出历史,新蘑菇将联合寓小二,共同服务公寓市场。”马晓军称。 蘑菇租房创始人蘑菇租房暴雷背后:“贝壳系”寓小二伸出援手,创始人曾被多次“限高”兼CEO马晓军在2月19日的公开信中称,经历了十多天反复、紧张、密集的洽谈后,蘑菇租房将由寓小二接手。 天眼查显示,“寓小二”品牌关联公司为上海和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注册资本约624万人民币。 据工商资料,上海和住科技的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科技、网络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市场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 数据显示,和住科技旗下包含青租界、寓小二、寓多多等多个长租品牌,创始人为黄冠文,目前持股72.14%,担任CEO。 2015年7月,和住科技获得天使轮投资300万元。三年后,和住科技受到贝壳等资本方青睐,获得贝克找房、春泉创投共计5000万元A轮融资。 此后,贝壳旗下全资公司天津晨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持股和住科技10%,成为第二大股东。 据估算,蘑菇租房此前估值已达10亿,而寓小二估值仅5亿。 对于为何由寓小二来接手,马晓军表示,寓小二团队是所有参与谈判的潜在合作方中的最优选择。 寓小二与蘑菇完成产品整合后,将上线包括托管、短租、业主端等模块。 “寓小二是业内极少数解决‘二清’问题的SaaS服务商,这也是我们选择由寓小二来承接蘑菇用户后续服务的重要原因。”马晓军表示。 所谓“二清”,即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从事资金清结算业务。 长租公寓行业企业由于不持有支付牌照,房东资金结算容易涉嫌“二清”违规,也容易产生“资金池”的风险,这也是长租公寓频频爆雷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二清”合规,寓小二CEO黄冠文表示至少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收购支付牌照,二是和一个较靠谱的支付公司去合作,三是和银行进行合作。 黄冠文表示,寓小二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研发、进行产品的上线。把蘑菇接入进来之后,研发的相关产品也会应用到蘑菇的整个支付体系里。 “寓小二接手蘑菇后续服务,针对在蘑菇平台欠款的用户,其欠款金额将冲抵可选年限的系统服务、硬件现金券、运营耗材、流量服务、增值服务等。”马晓军表示。 此外,寓小二向蘑菇租房提供部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些将全部用于用户的欠款清偿。不仅如此,寓小二还将接收蘑菇的团队。 马晓军称,“对于大家所关心的欠款清偿方案,我们还在跟律师和会计师等第三方机构就此反复论证、调整,拟最晚不迟于2月28日公布具体欠款清偿方案,并在3月陆续上线相关清偿辅助工具。”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而补齐住房租赁“短腿”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了2021年租房工作的重点。王蒙徽表示,整顿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建立资金池等的整治力度。同时,要推动出台《住房租赁条例》,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 “大城市房价高,租赁市场也存在着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规范、租赁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王蒙徽说,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要重视解决好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 王蒙徽谈到,要加快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其中,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 其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比如,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都对“租房市场”着墨颇多,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住建部会议均重点阐述租赁对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尤其是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的重要性。未来住房租赁发展将在增加租赁房源供给、租赁权益的保障及扩大、规范及支持租赁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届时租金更平稳,租住真正成为一种长期居住选择。” 2020年12月21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预计,2021年保障性租赁市场建设的步伐也将会进一步加大。报告主办人倪鹏飞表示:“保障性租赁房是新市民的第一落脚地,健全体系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都需要政府或企业的投资,就涉及到成本的分担、损失的补偿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最后相互推诿,会导致房子没法住,或者建到很远的地方。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带来很多问题。” 记者注意到,2020年7月,全国首个集体土地租赁房在北京丰台正式运营。北京也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集租房建设力度,按照毗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毗邻交通枢纽、毗邻新城的选址原则,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重点解决过渡性居住需求。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认为:“未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和供应主体。比如:有保障性的公租房、有政府补贴的租房、有市场化的长租房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目标客户。租赁市场土地供应也更为丰富,包括传统土地供应、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加租赁房供应,稳定租金水平,更好地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 此外,在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方面,王蒙徽说,要推动出台《住房租赁条例》,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整顿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以及违规建立资金池等的整治力度,防止爆雷风险。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2020年9月,住建部对《住房租赁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这部住房租赁领域“史上最严”的规范性文件涵盖了出租与承租、租赁企业、经纪活动等多方面。此后,成都、武汉、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关于2020年12月21日住建部工作会议中提及的“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也有了进一步明确。王蒙徽说,要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支持租赁住房发展试点。另外,要支持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供应范围以面向户籍人口为主,逐步扩大到常住人口。 目前,北京市实施的共有产权房要求各区需满足在本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家庭住房需求的房源应不少于30%,即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家庭可以通过申请、摇号的方式购买;上海市则明确面向常住人口的供应额原则上不少于20%左右;房源供应充足的郊区,可适当扩大供应规模。 “实际上即一方面增加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应量,也就是土地方面会给予更大的一个保障。相当于压缩传统的商品住宅规模,来增加共有产权住房的供应。另外一方面就是分配概念上,从户籍人口直接覆盖到常住人口。所以这将是一个供给端和分配端都覆盖的政策。也是响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一个思路。”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
□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 □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实行政府指导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租赁住房方面着重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可以预计,未来我国住房租赁将迎来快速发展。 住房租赁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是怎样的?市场普遍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租赁关系不稳定,发展租赁住房支持政策不足。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认为,发展租赁市场是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方式。不是所有城市都需要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只有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特别是在城市群、都市圈等产业集聚的区域,才真正需要发展租赁市场。因为这些地方产业和人口集中,房价收入比又相对较高,购房难度较大。 顾云昌认为,未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和供应主体。比如:有保障性的公租房、有政府补贴的、有市场化的长租房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目标客户。租赁市场土地供应也更为丰富,包括传统土地供应、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加租赁房供应,稳定租金水平,更好地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租赁住房细化到了长租房政策的完善、土地供给的倾斜和单列、税费负担的降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等具体抓手,租赁住房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有望更加完备健全。 2021年,住房租赁的发展将有哪些政策亮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将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未来,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成为发展重点。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 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将做好公租房保障,对低保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继续对大城市新筹集公租房给予中央补助。 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实行政府指导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单列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支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和“商改租”“工改租”等非住宅改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功能作用。 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也有望更加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未来将进一步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建立健全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切实维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积极盘活存量住房资源,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多元化制度化租赁住房用地供应,落实租赁住房享受公共服务和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相信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逐步补齐住房制度中的租赁住房短板。(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 北京、上海等地近日发布住房租赁新政。北京市2021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上海市要求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分析人士表示,租赁市场成为政策关注重点,长租公寓行业监管将加强,租售并举是趋势。 增加供给 12月29日,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国伟指出,加快集租房建设供应。进一步加大集租房建设力度,按照毗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毗邻交通枢纽、毗邻新城的选址原则,鼓励功能混合,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同时,加快推进竣工交用,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重点解决新市民等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政府搭建房源供需平台,实现供地信息与开发建设、用房单位有序对接,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与建设并持有运营。继续推进一批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多方式多渠道稳定租赁市场。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共有产权住房供给也将有效增加。北京市将优化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选址,在新城区域交通方便、配套完善地区优先供应,按需配置共有产权住房地块、布局和供应时序,带动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转移。修订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宜居建设导则,拟按照建筑层数执行差别化面积标准,有效增加居住空间,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增加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 北京市住建委强调,北京市将推进住房租赁条例地方立法,强化长租房管理,强化联合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租赁市场秩序,维护租赁各方合法权益,使住房租赁回归服务属性。 同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并指出良好的住房租赁市场秩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加强监管 2020年长租公寓遭遇寒冬。据贝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超过40家长租公寓企业陷入经营纠纷或资金链断裂。 “部分城市的二房东租赁模式频频出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长租公寓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0%。如果计算二房东这种模式的交易,60%的租赁房源很难见到房主。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公寓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贝壳研究院认为,疫情对租赁市场的冲击是长租公寓企业经营困难的一大原因,但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以包租为主的商业模式单一、灵活性差,抵抗市场波动能力不足;其次,包租模式融资困难,企业倾向于使用长期预收款,容易陷入租金贷扩张的陷阱;第三,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鱼龙混杂。 租售并举 张大伟说,租赁市场成为政策关注重点,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租售并举依然是趋势,各地会继续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对于长租房行业发展趋势,贝壳研究院指出,租赁机构化、专业化运营是发展趋势,核心原因是帮助业主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为租客提供规范的租后服务。机构化运营的模式分为包租和托管两种方式,托管方式可能更加适合当下国情。托管模式既能够帮助业主打理房屋,又不会背负过高的改造成本。 对于未来租赁市场的发展,贝壳研究院建议,要坚持机构化租赁的方向不动摇,逐步解决行业融资难题,加强对企业合规化经营的监管。长租企业需不断迭代商业模式,平衡“轻”和“重”的关系,注重自身的专业运营能力建设。 业内人士建议,大力发展租房市场,促进租购同权,降低租赁住房税费,多渠道增加租赁性住房土地供应,规范发展长租公寓,将租金水平纳入调控;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住房兜底保障。
哈尔滨多措施完善公租房保障机制 统一标准发放装修补贴,中号家庭自主装修管护、租赁补贴发放网上申领……记者从哈尔滨市住建局获悉,今年,哈市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机制,年初至今,已有9272户公租房中号家庭搬入新居。 据了解,为避免“黑心”商家偷工减料、失责失信,造成公租房装修质量差等问题,今年,哈市创新举措,启动实施“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并发放装修补贴”的公租房装修管理新模式,公租房承租户可选择自主装修或政府装修,对于选择自主装修的,给予每户7800元装修补贴。该模式以满足基本租住条件并可长期使用为原则,制定装修标准并一次性发放装修补贴,承租户根据标准按照自身意愿自主装修,参与并承担后期管护责任。 除创新公租房装修补贴模式外,哈市住建局推行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新机制,开通“哈尔滨市住房保障中心”公众号网上审核功能。今后,全市六主城区保障家庭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资格审核,按时领取补贴金。截至目前,全市六主城区共33345户保障家庭近5.4万人,补贴总金额4760万元已全部发放至保障家庭银行账户。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而人口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临近年底,不少城市开始在吸引人才方面放大招。12月14日以来,就已经有5个城市出台落户及人才相关政策,其中,福州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广州更是将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学历,成为又一个对大专生开放的一线城市。而苏州“租房即可落户”政策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实际上,在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的当下,联系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楼市的定调,在租购同权的大背景下,租房落户或将成为各大城市突破户籍制度的一大趋势。 01 抢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近年来,抢人大战一直没有停歇。克而瑞监测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全国至少有13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其中2019年迎来首次“抢人”高峰,核心城市纷纷下场抢人,当年发布或升级人才新政的城市多达73个。 2020年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截至目前已有约70个城市发布的人才政策涉及购房补贴,其中不乏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从发布时间上来看,购房优惠补贴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时间段尤以二季度为主,仅6月份上旬,就有广州、南京、衢州、南宁、长春等15城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四季度以来,无锡、福州、青岛人才新政及人才购房补贴再加码。 12月11日,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落户条件壮大人口规模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现落户“零门槛”。 紧接着12月22日,苏州市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落户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区公共户落户政策,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户,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区落户,破除隐形门槛”。 实际上,各大城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一方面与全面放开户籍制度改革有关,另一方面与城市内生发展动力有一定的关系。以苏州为例,过去十年,苏州GDP一直在全国前十行业,但近年来苏州的存在感却在不断降低。要知道,2010年时苏州GDP在全国排在第五位,至2014年降至第七位,并持续了近五年,至2019年,苏州的GDP上升一位,至全国第六,在江苏省内仍然是稳坐头把交椅,也被称之为“最牛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