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新一轮892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财政救助计划,该计划落地时点早于预期,但规模低于我们预期的1万亿美元。考虑到未来美国国会两党两院分治概率高,本轮财政刺激方案的落地意味着美国年底至明年初再度追加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的概率下降。未来两党可能在针对州和地方政府救助议案中增加资金,但预计规模很难超过2千亿美元。 正文 美国国会通过新一轮(8920亿美元)新冠疫情财政救助计划。北京时间12月22日午间,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一揽子财政法案,包括892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助计划和1.4万亿美元的政府拨款计划(支持联邦政府运营至本财年末,即2021年9月30日),这份法案将交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后生效。 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落地时点早于预期,但规模低于我们预期的1万亿美元。近期美国新冠确诊病例攀升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两党年底前达成新刺激法案。总体来看,8920亿美元财政救助方案落地时间早于市场预期的2021年年初,但规模上相对今年3月的约2万亿美元CARE疫情救助方案大幅缩水,也低于我们预期的1万亿美元规模。新增资金规模方面,在8920亿美元资金中,只有约3500亿美元来自新增资金,而其余部分(约5000亿美元)是原有CARES法案的剩余资金,这一点低于市场预期。 本轮8920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的落地,意味着美国年底至明年初再度追加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的概率下降。如果明年1月5日佐治亚州两个参议员席位归属仍显示未来美国处于分裂国会下,则当前8920亿美元财政救助方案很可能是最后一笔超过数千亿规模的疫情财政救助计划(明年初两党仍会针对财政刺激展开谈判,但最终达成共识仍相对困难)。未来两党可能在针对州和地方政府救助议案中增加资金,但预计规模很难超过2千亿。而随着明年Q2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国会在Q2之后再度追加广泛财政刺激计划的概率下降。不过,如果民主党超预期赢得了参议院多数席位(即控制参众两院),则明年初美国国会可能将财政刺激规模提高到合计2万亿美元左右。 针对个人/家庭救助金方面新方案好于此前9080亿美元版本。本轮8920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中没有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任何直接援助;针对个人/家庭援助金(成人600美元和儿童600美元现金一次性补贴)和失业救济金(每周300美元)的金额都较年初CARES法案减半,同时失业救济金的救济时间也有所缩短,但相对好于此前9080亿美元中的相关条款(没有包括新一轮的个人直接拨款)。 未来拜登中期财政刺激计划值得关注。但依据目前形势而言,拜登也暗示过支持比民主党主张的2万亿美元低的刺激法案,尽管“破脚鸭”时期通过的财政刺激可能是拜登未来财政筹划的一部分,但这意味着美国明年初的财政刺激可能低于预期。本轮892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对明年美国经济的提振可能会更多体现在Q1,预计中期经济增长仍依赖疫苗普及后消费服务业的恢复以及低利率下美国房地产未来1-2年的上行周期提振。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12月23日发布的报告《海外宏观事件点评: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落地,但规模低于预期》
比特币2021年价格达到10万美元以上的美好预测言犹在耳,但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出其不意的暴跌行情,让短线看多或者看空的期货合约出现惨烈“爆仓”。《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继1月9日凌晨比特币最高涨至40700美元/枚后,1月10日,比特币价格出现高位跳水,当日价格下跌4.78%跌破4万美元关口报收38159美元/枚。而在1月11日凌晨,比特币突然“跳水”,短线下跌至33555美元/枚,在北京时间下午14点30分,比特币仍然下跌7.7%,报收34300美元上方。其余加密货币也跌势不止,以太坊跌近10%,下破1160美元/枚。在此行情之下,比特币期货合约市场可谓“血流成河”。根据金十数据提供的全网加密货币实时爆仓数据现实,截至北京时间1月11日下午14点,过去24小时合约市场全网总计爆仓16.48亿美元,爆仓人数111668人。其中,Huobi爆仓3.08亿美元,OKEx爆仓2.25亿美元,BitMEX爆仓1.34亿美元,Binance爆仓5.32亿美元,Bybit爆仓4.47亿美元。爆仓金额前三的币种是BTC10.03亿美元,ETH3.31亿美元,LTC9036万美元。“在比特币突破4万美元大关的时刻,很多投资者面临着一个方向性的选择,此时,很多做空者面临着爆仓风险。然而,比特币还能继续涨到什么样的高度,关键看其暴涨逻辑,机构投资者入局、全球央行宽松政策、比特币数量有限、以及突破2万美元后激发的市场狂热情绪都是‘幕后推手’。但是在期货合约市场风险要更大,比特币在3万—4万美元的区间宽幅震荡,任何一笔看多或者看空的比特币期货合约都有爆仓的可能。”对此,上海加密数字货币资深分析师王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期货价格集中区风险要么打爆多头、要么打爆空头!在比特币期货合约市场的投资风险,远要比单纯“下注”购买比特币风险大得多。“这一次比特币从3万美元直接上冲4万美元,只花了一周时间。除了全球机构投资者进场之外,另外在期货合约市场的投资者也是下了血本,根据我们测算,35000美元—38000美元是期权未平仓合约的行权价集中水平。所以,多头意在一举加速比特币价格,使其脱离合约区间进而获利。但是在4万美元上方显然多头资金已经乏力,而获利了结的强大需求让资金在过去两日内大幅度流出,使得多头市场因来不及平仓而出现爆仓,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是比特币2月期货市场合约已经达到45000美元上方,这部分多头合约也面临着爆仓风险。”王恒分析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货币交易基金——“灰度信托”(Grayscale Bitcoin Trust)的资金出现了近期罕见的大幅流出。对此,摩根大通警告,如果流入“灰度信托”的资金数量大幅放缓,比特币回调的概率将大增,出现类似2019年的大幅回调将不可避免。记者也了解到,随着比特币暴涨,“灰度信托”所管理的资产已从去年12月初的20亿美元攀升至现在131亿美元。目前流入该基金的资金规模约为每月10亿美元。美国银行在最近的报告中将比特币形容为最近几十年来全球的“资产泡沫之母”。“比特币在过去两个月涨了180%,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市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我们将最近这几十年来的泡沫进行可视化,比特币毋庸置疑就是泡沫之母。比特币投资者要注意几个可能导致流动性枯竭的风险:第一,要注意利率变化中隐藏的市场看空风险;第二,要警惕美元意外走强;第三,要小心通货膨胀超出预期;第四,要防止市场泡沫过大吓退投机资金。”美国银行分析师哈内特(Michael Hartnett)在1月9日推特上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根据历史表现,本报记者梳理了比特币在历年春节之前一段时间的走势发现,2019年春节之前24天,比特币价格下跌15%;2018年春节前25天,比特币价格跌63.96%;2017年春节前30天比特币价格跌56.39%;2016年春节钱24天,比特币价格跌24.19%;2015年春节钱24天,比特币价格跌32.35%;2014年春节前24天比特币价格跌23.13%。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期待2021年春节前比特币大涨,似乎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挖矿“抢电”频现“以现在的市场环境,如果投资数字货币,按照风险等级可以划分三类,一类是几乎无风险的挖矿,虽然耗时耗力耗电,但是相比当下的比特币价格,利润还是非常丰厚的;第二类是逢低买入,在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下跌的时候进场;第三类是期货市场动用杠杆交易,收益高风险大。”1月11日,上海一位数字货币投资者孙艳(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过,在其看来,买矿机挖矿现在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现在我国进入冬季以来,电力供应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用矿机挖矿无疑是非常耗电的事情,大规模的挖矿一旦被查也恐面临风险。“2018年上半年,比特币价格只有几千美元一枚,各地电力充沛尤其是西部地区每度电只有几毛钱,然而那时挖一枚比特币消耗的电力以及人力成本还抵不上比特币价格,现在比特币价格上来了,电又不够用了。以前我们想屯电赚差价,现在是屯币待价出货。”1月11日,上海量特资产创始人龙亚军(化名)对记者透露。据介绍,龙亚军在比特币价格低位的时候买了很多矿机,又在西部地区花数亿买了几亿度的电,现在是其收获的季节。不过,在龙亚军看来,全市场最赚钱的还是交易所平台,他们只要赚交易费才是真正无风险的业务。“在整个圈内,数字货币交易所是最能赚钱的行业,而且可以在交易者和项目方之间两头吃,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交易所一直是圈内创业人士热衷的选择之一。目前,数字货币市场迎来了牛市,对于交易所来说正是丰收的季节,这种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交易所的赛道。”对此,TOP Network联合创始人Noah Wang在1月7日分析称。记者也了解到,在当日,有市场媒体报道称,港交所多位前高管集体“下海”创办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HKbitEX),这家数字货币交易所的7位管理层中有3位曾任港交所要职,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有可能加入这个团队。不过其后这则消息被证伪。根据公开资料显示,HKbitEX成立于2020年6月8日,是首批申请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机构之一。HKbitEX网站介绍,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主要为专业投资者提供电子资产的现货及场外交易,专注于虚拟资产交易所业务。去年4月取得信托和公司服务提供商牌照(TCSP LICENSE)。去年12月7日该公司宣布成功完成A2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达5000万美元。
实习记者 苗诗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未来 上海报道“三道红线”、“房贷新规”,2020年的尾声,伴随“世纪寒潮”的来袭,房地产行业对融资的监管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融资调控步步收紧、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的开年,各个房企抢滩融资市场,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统计,截止2021年1月8日,中资美元债的一级市场中共有19家上市房企拟发行20笔美元债,合计发行规模超过70亿美元,平均融资利率为6.75%。与此同时,2021年也将是偿债高峰年,机构统计,2021年到期债务规模将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融资规模增加、成本下降,双破纪录2020年的疫情,房地产行业以其强大的韧性实现了触底反弹的“V”型佳话,伴随整体稳步恢复,政策也逐渐从“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向“三道红线”“房贷新规”步步收紧。在2020年房企融资环境逐渐收紧的大前提下,房企的融资规模非但没有缩水,反而实现了攀升,并且创造了历史新高。参考贝壳研究院的统计,2020年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突破万亿,累计约12132亿元人民币,即便累计增幅较2019年同期收窄10%,但其融资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累计同比增长3%。其中,相较之下境内融资规模“更胜一筹”。2020年境内融资规模约7613亿元,同比增加21.3%,境内债券规模占比63%;境外债券规模折合人民币约4519亿元,同比减少18.3%。而按照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房企海外融资金额高达752亿美元,按撰稿时汇率6.4579计算,换算人民币约4856亿元,期间美元汇率持下跌状态。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房企的融资情况来看,境内融资依然是最为主要的渠道,境外融资的增长更多起到缓解短期偿债压力的作用。与此同时,记者通过查阅2020年房企融资情况的相关报告发现,除了融资规模突破历史最高点以外,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都刷新了历史的最低记录。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境内外融资票面利率较2019年均有下降,境内平均票面利率达2015年以来低点。央企、国企的境内平均票面利率为4.08%,非央企、国企性质房企境内平均票面利率5.51%。“融资成本的下降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张波认为,一方面从国外来看,美联储的放水使得国际市场普遍进入到负利率的环境,这是导致房企海外融资成本走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国内LPR利率走低的趋势,加上为应对疫情,政府在金融侧不断释放流动性的操作,也导致房企融资成本有所走低。债压攀升,融资步伐加快房企一路“过关斩将”拿下融资规模和成本双冠的同时,越来越大的偿债压力也不可小觑。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房企债券融资端同比大增28.7%,到期债务规模约9154亿元;2021年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达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直达1.2万亿元规模,房企偿债压力也将继续攀升。具体来讲,参考中指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房地产行业包括海外债券在内的债券偿还总规模将达10909亿元。其中,海外债券偿还规模为4083亿元,公司债券需偿还规模为3744亿元;2022年,房地产行业需偿还规模将回落至7856亿元水平;2023年,这一规模将大致维持在8000亿元水平。也就是说,2021年将是偿债高峰年。面对“三道红线”压顶,“房贷新规”实施,2021年伊始,将进入偿债高峰年的房企,其融资步伐加快,多家房企抢滩融资市场,第一周内融资规模逼近300亿人民币。据观点地产新媒体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1月8日,房企美元融资已经超过70亿美元,而该数据1月6日为45亿美元,短短两天时间内实现飙升。与此同时,通过查阅集团相关公告不难看出,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再次刷新了企业自身的历史最低记录。其中,正荣地产(06158.HK)发布公告,2021年1月4日,其成功发行4亿美元5年期6.63%绿色优先票据,最终定价较初始价格指引收窄达52个基点,相较于二级市场公允价值为低,进一步降低了该集团融资的成本。龙光集团(03380.HK)发布公告,公司1月6日成功发行3亿美元7年期优先票据,票面年利率4.5%,创下公司境外债年期最长及利率新低记录。世茂集团(00813.HK)发布公告,已成功发行于2031年到期的8.72亿美元优先票据,票据利息将按年利率3.45%计算。此次美元票据创下世茂在境外发债利率最低的新纪录,也是中资民营地产企业有史以来同期限最低利率。除了上述房企以外,禹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中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旭辉控股集团、建业地产等多家企业也在融资层面有所动作。(排名不分先后)“预计降负债依然是大型品牌房企2021年的重点任务。”张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房企的重中之重还是控制合理的负债水平,“三条红线”加上“两条红杠”,从融资的需求和供应两侧对房地产开发行业形成了全面的把控,不能保持合规的负债水平,未来融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
货拉拉再获逾5亿美元融资 资本蜂拥互联网货运市场 货拉拉再获逾5亿美元融资 ⊙记者 刘礼文 ○编辑 邱江 12月22日,“互联网+”物流企业货拉拉获得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跟投,融资额度为5.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2亿元。 这是货拉拉5年来的第7轮融资。自2015年3月获得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以来,货拉拉共获得约9.75亿美元的投资,多家明星机构更是其投资方名单上的“老面孔”。 例如参与最新一轮融资的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分别在2019年2月领投了货拉拉的D1轮、D2轮融资,融资额为3亿美元。概念资本更是从2015年参与天使轮起,便与货拉拉一路相随,参与了此后每一笔融资。 资料显示,周胜馥是货拉拉的创始人和CEO。从天眼查获悉,货拉拉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早在2015年,物流行业便获得资本青睐,货运O2O行业迎来激烈竞争。喧嚣之后,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实力不强的平台相继被“洗牌”出局,货拉拉脱颖而出,加速“跑马圈地”。2018年,公司基本完成一、二、三线城市的全覆盖。2019年,货拉拉逐步向四、五线城市渗透,并通过一系列市场活动,加速货运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化。截至2020年11月,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352座城市,平台月活司机48万,月活用户720万。 关于本次融资的用途,周胜馥介绍:“此轮融资将用于下沉市场的业务拓展,继续加速进入四、五线城市;同时,货拉拉也会坚持在物流链条上探索创新,支持多业务品类的纵深发展,并在物流数智化上持续投入。” 作为货拉拉最新一轮融资的领投方,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货拉拉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构建了数字化整合社会零散运力的核心竞争力,已发展成为物流新技术落地和效率提升的范本。” 互联网货运平台如今是建设国内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频获资本青睐。11月24日,同为互联网货运平台的满帮集团宣布完成约1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红杉、璞米和富达(Fidelity)联合领投。此外,有消息称,滴滴货运正寻求3亿至4亿美元的首轮融资。
2020年12月19日,第十届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发布式——“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今日在北京召开,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发表演讲。 各位领导、专家及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社科院今天的养老金报告发布会,很感谢郑主任、房秘书长的邀请。我在2002年之前研究过美国资本市场,但在2002年之后开始专注研究美国养老金,为什么?因为在此前的美国资本市场研究当中,我有一个不解的难题:美国的家庭理财为什么总要以养老为目标?美国的理财规划师和投资顾问为什么总是把“养老”挂在嘴边,引导大众理财?为了弄懂美国资本市场,我非常偶然地介入美国养老金,并一直研究至今。前几年我完成了国家教育部的课题《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最近正在做国家社科基金《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共有6张表、1个图,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美国私人养老金和股市的关系是怎样的。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股票总市值占到了世界股票总市值四成以上,截止2020年10月底,美股总市值高达38.48万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GDP大约是美国的七成,但是美国的股票市值却是我们的三至四倍,中国内地沪深交易所两个市场加起来是11万亿美元。从体量来讲,美国资本市场不仅是世界老大,而且它还有700多家外国上市公司挂牌,美国股市的包容性、开放性非常强。 再从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来看。最近20年上证指数走势确实惊心动魄,2005年6月份上证指数曾跌破1000点,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创下了6124点的最高记录,但随后跌到1664点,今天是3400点左右。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养老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生存是非常艰难的,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是很难承受市场的波动的。相比之下,近20多年来,美国股市运行却非常平稳,它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稳,第二是慢,第三是长牛。道琼斯指数现在的点位是30000点左右,美股本轮牛市已持续了12年,似乎没完没了。两国股市走势差异如此之大,背后原因是什么?美国私人养老金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美国股市与私人养老金有着迷一般的关系 我经常讲,我们要用养老金思想来改造中国股市。其实,中美两国股市的质和量,背后的差距就是养老金问题。美国的养老金与美国的资本市场有着谜一般的规律性的轨迹,这是非常巧合的。从我找到的英文文献数据来看,美国的股票市值与美国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规模变动太有规律了,三者高度关联。 事实上,在1980年之前,美国股市也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任何研究价值。我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美国股市,1981年美国股市总市值只有1万亿美元,2006年中国股票总市值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样算起来,中国股市体量与美股仅差25年,差别并不是很大。 1981年之前,美国股票总市值仅有几千亿美元,不仅市场规模狭小,而且还是典型的“散户市”,1970年代美国股市散户交易比重高达70%,因此,我们不必神化美国股市,其实,在我看来,美国股市只有40年的历史,从1981年到今天,严格来讲,就只有40年的历史。40年前的美国股市没有规律可言的,也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近40年来,美国股市做大做强的唯一法宝,就是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做大做强。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非常奇妙而有规则的数据变动,1981年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美国私人养老金也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是第一次巧合!当时美国公募基金小得可怜,只有2400亿美元;12后,1993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这是第二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万亿美元。 5年后,1998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这是第三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5万亿美元。 15年后,2013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第一次突破20万亿美元,这是第四次巧合!此时,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15万亿美元。 6年后,2019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这是第五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0万亿美元。 请注意,我这里引用的美国公募基金数据是指共同基金,不包括ETF和FOF,也不包括封闭式基金。 这样的巧合,我不知道大家如何解释,国内没有这样的数据,这是我第一个梳理出来的。我们不得不说,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做大做强,有力支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不仅如此,而且养老金的做大做强,还给美国股市带来了最关键而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这才有了美股“长牛”、“慢牛”的神话。这就是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高度相关性。 正如戴相龙行长今天发言所讲的,2007年到2008年期间美国私人养老金资产也曾经挥发掉了2万亿美元,是的,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股市之间互动高度相关,今年3月份的道琼斯指数的“万点暴跌”,美国私人养老金总资产从2019年底的32.3万亿美元跌至今年3月底28.7万亿美元,一下子挥发掉了3.6万亿的市值,但是随着美股强劲反弹,它很快又回来了,今年6月底其资产总市值又回到了31.9万亿美元。这也表明了私人养老金跟美国资本市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二、美国人不存款、不囤房、不炒股 众所周知,美国人不存款、不囤房,也基本上不炒股。今年疫情美国众议院的听证会,有一位议员讲,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现金。2016年彭斯在竞选美国副总统职位时,向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的“公共财务披露报告”(Public FinancialDisclosure Report,OGE Form 278e)显示,彭斯当时的银行存款还不到1.5万美元,除银行账户外,他还有两个为子女教育存的529教育账户,每个账户上的金额都不超过1.5万美元,同时,还有3个孩子的教育贷款,借款余额超过了存款。 由此可见,美国人是不存款的,一个疫情可以让许多美国人成为穷光蛋。同时,大多数美国人也不炒股,美股散户交易比重不足10%,而中国是反过来的,中国股市交易的90%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此外,美国人不囤房,美国人认为一套房子就够了,最多一套别墅。但我们中国人喜欢“囤房”,因为他们不知道将家庭财富放在哪里安全,不知道如何保值增值,心里发慌,这叫什么?我称之为老百姓的“理财慌”。因此,“囤房”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因为人们找不到保管家庭财富的投资工具和保值办法,这是金融机构的失职和失责。 美国人不存款、不炒股、不囤房,但是他们却“一人数卡在手、刷遍全球无忧愁”,哪儿来的底气和自信?因为3亿多美国人拥有32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美国人不存款,但美国家庭拥有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储备,这也是一种“另类储蓄”,而且是长期储蓄。中国家庭理财尚未形成“以养老为目的”的长期储蓄,短炒、赚快钱仍是一种时尚。 实际上,私人养老金已成为美国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国家庭理财的三个1/3,即私人养老金占1/3,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证券投资占1/3,银行保险产品占1/3。截止2020年6月底,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当中,私人养老金所占的比重已经抵达34%,这个比重正在上升。 三、美国私人养老金主要投资公募基金 2019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的余额是32万亿美元,其中,直接持有公募基金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直接持有保险年金产品2.3万亿美元,而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为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公募基金由私人养老金持有,如果没有私人养老金支持,就没有美国公募基金的今天,今天的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已占据了世界的半壁江山。 我们先看看美国最有名的私人养老金401K是如何投资的。截止2020年6月底,401(k)总资产为6万多亿美元,其中61%持有公募基金,这61%当中大约55%以上持有股票基金,而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非常低,仅为10%左右,因为美国人相信公募基金是最专业投资机构,所以不仅美国私人养老金持有大量公募基金,而且美国大多数家庭也通过长期持有公募基金间接参与股票投资,而不是直接炒股。 我们再看一下美国私人养老金体量最大的IRA(个人退休账户),国内将IRA划为第三支柱,其实有点误解,因为IRA的缴费只占10%,另外的90%都是通过第二支柱从DB、DC计划转账过来的,比如,跳槽时,退休时,或原计划终止时,你可以将原来雇主的私人养老金直接转账到自己的IRA。IRA实际上是一个大容器,它既是没有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个人及中低收入者退休储蓄的工具,同时也是各种私人养老金最终的收容所,缴费与转账都装在IRA里面,因此,它所占的份额非常大,目前IRA规模已突破10万亿美元。但在投资上,它非常保守,IRA投资公募基金占43%,持有银行产品占6%,持有保险产品(主要是人寿年金)占4%。 上述401K和IRA是最有代表性的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这两个计划总资产占美国私人养老金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DB计划大概有10万亿美元,其中,企业DB计划为3.4万亿,政府DB计划为6.5万亿。相比之下,联邦政府的DB计划侧重债券投资,而州地政府的DB计划侧重股权投资,二者投资风格不一样。 四、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实力和标杆 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实力和标杆,因为股票基金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杰出代表,它的能力就代表着一国公募基金的真实水平。 截止2020年9月底,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为22.15万亿,其中,股票基金为11.28万亿美元,混合基金为1.53万亿美元,债券基金为4.97万亿美元,货币基金为4.4万亿美元。一直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占比均为50%至55%,也就是说,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资股票的,这正是美国股市的最重要长期机构投资者和中流砥柱。 相比之下,我国公募基金比较弱势,截止2020年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有17.8万亿人民币,其中,股票基金只有1.77万亿人民币,占比不足10%,而货币基金高达7.29万亿元,占比高达41%。也就是说,我国股票基金是完全跛足的。 事实上,我国公募基金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它不仅总量规模较小,尚不及我国GDP的20%,而且股票基金更弱小,不足2万亿元。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A股市场仍是典型的“散户市”,股民更乐于亲自上阵搏杀,而不愿意直接购买基金;其二,我国私人养老金规模狭小,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养老金(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约为3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单一,刚刚起步,因此,我国私人养老金还不足以支撑公募基金大发展。 由于我国股票基金净资产占比太低,它无法成为股市的中流砥柱,也不足以支撑公募基金的做大做强,因此,我国公募基金仍是一个弱势群体,股民把它看成“大散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股民说把钱交给你炒股还不如我自己炒。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只有把股票基金做起来了,真正的公募基金的长期投资的价值才能够实现。美国大量家庭持有公募基金的原因就是因为股票基金做得好,长期的年化收益率高。要想改变中国股民“短炒、赚快钱”的习惯,我国股票基金就必须拿出真本事来让股民心服口服,比方,你的股票基金如果能达到5年平均收益率、10年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没有家庭不动心的,甚至股民也会说我不进股市搏杀了,就把我家的钱交给你打理。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已很难拿到3%以上的收益率了,所以老百姓的“理财慌”真的是荒到了极致,金融机构没有能力开发出中长期权益类产品,这是一个悲哀。正如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先生今天所讲的,我国银行开发的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仅占9%,实际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理财产品也大多都是短期和超短期的滚动发行,这是一种不好的导向和示范效应,它鼓励家庭消费者、投资者短炒、赚快钱,很难形成长期投资、长期积累的家庭理财模式。 因此,我认为,中国市场不差钱,甚至不差机构,但是我们却缺乏长期资金。长期资金来自哪里?一是养老金,尤其是私人养老金;二是由养老金支撑的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三是权益类资管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保险产品。 最后结论:美国的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好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有效市场,它的运行是稳健的,它的市场有着非常好的回报,反过来讲,美国的私人养老金支撑了美国股市的发展,同样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私人养老金既是美国股市的最大支持者,同时也是美国股市的最大受益者,二者形成了一种互利双赢的格局。 不过,最后再补充一句:中国的股市毕竟只有30年的历史,今天(12月19日)正好是我国股市成立30周年的日子。中国资本市场在体制机制上的完善,以及做大做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培育长期资金来源,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如何做大做强我国私人养老金,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当务之急可以先从第三支柱养老金与家庭理财着手,一方面,加大个税递延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保险版、基金版、银行版个人养老金产品;另一方面,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计划与家庭理财完全打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以及权益类资管产品,将家庭理财从短炒、赚快钱模式逐步导向以养老为目标的长期投资、长期积累。我一直倡导,以养老为目标的投资,将更长远、更从容、更理性、更快乐。谢谢!
图片来源:微摄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12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12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65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380亿美元,升幅为1.2%。 12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市场交易理性有序。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苗进展、主要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影响,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元货币及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均有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加上资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外汇市场有条件继续保持平稳、均衡运行,外汇储备规模也将总体稳定。
12月22日,“互联网+”物流企业货拉拉获得成立以来的最大一笔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跟投,融资额度为5.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72亿元。 这是货拉拉5年来的第7轮融资。自2015年3月获得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以来,货拉拉共获得约9.75亿美元的投资,多家明星机构更是其投资方名单上的“老面孔”。 例如参与最新一轮融资的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分别在2019年2月领投了货拉拉的D1轮、D2轮融资,融资额为3亿美元。概念资本更是从2015年参与天使轮起,便与货拉拉一路相随,参与了此后每一笔融资。 资料显示,周胜馥是货拉拉的创始人和CEO。从天眼查获悉,货拉拉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早在2015年,物流行业便获得资本青睐,货运O2O行业迎来激烈竞争。喧嚣之后,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实力不强的平台相继被“洗牌”出局,货拉拉脱颖而出,加速“跑马圈地”。2018年,公司基本完成一、二、三线城市的全覆盖。2019年,货拉拉逐步向四、五线城市渗透,并通过一系列市场活动,加速货运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化。截至2020年11月,货拉拉业务范围覆盖352座城市,平台月活司机48万,月活用户720万。 关于本次融资的用途,周胜馥介绍:“此轮融资将用于下沉市场的业务拓展,继续加速进入四、五线城市;同时,货拉拉也会坚持在物流链条上探索创新,支持多业务品类的纵深发展,并在物流数智化上持续投入。” 作为货拉拉最新一轮融资的领投方,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货拉拉通过持续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构建了数字化整合社会零散运力的核心竞争力,已发展成为物流新技术落地和效率提升的范本。” 互联网货运平台如今是建设国内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频获资本青睐。11月24日,同为互联网货运平台的满帮集团宣布完成约1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红杉、璞米和富达(Fidelity)联合领投。此外,有消息称,滴滴货运正寻求3亿至4亿美元的首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