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第十届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发布式——“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今日在北京召开,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发表演讲。 各位领导、专家及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社科院今天的养老金报告发布会,很感谢郑主任、房秘书长的邀请。我在2002年之前研究过美国资本市场,但在2002年之后开始专注研究美国养老金,为什么?因为在此前的美国资本市场研究当中,我有一个不解的难题:美国的家庭理财为什么总要以养老为目标?美国的理财规划师和投资顾问为什么总是把“养老”挂在嘴边,引导大众理财?为了弄懂美国资本市场,我非常偶然地介入美国养老金,并一直研究至今。前几年我完成了国家教育部的课题《美国私人养老金制度研究》,最近正在做国家社科基金《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共有6张表、1个图,我们来重点探讨一下美国私人养老金和股市的关系是怎样的。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股票总市值占到了世界股票总市值四成以上,截止2020年10月底,美股总市值高达38.48万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GDP大约是美国的七成,但是美国的股票市值却是我们的三至四倍,中国内地沪深交易所两个市场加起来是11万亿美元。从体量来讲,美国资本市场不仅是世界老大,而且它还有700多家外国上市公司挂牌,美国股市的包容性、开放性非常强。 再从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来看。最近20年上证指数走势确实惊心动魄,2005年6月份上证指数曾跌破1000点,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创下了6124点的最高记录,但随后跌到1664点,今天是3400点左右。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养老金在这样的市场环境生存是非常艰难的,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是很难承受市场的波动的。相比之下,近20多年来,美国股市运行却非常平稳,它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稳,第二是慢,第三是长牛。道琼斯指数现在的点位是30000点左右,美股本轮牛市已持续了12年,似乎没完没了。两国股市走势差异如此之大,背后原因是什么?美国私人养老金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美国股市与私人养老金有着迷一般的关系 我经常讲,我们要用养老金思想来改造中国股市。其实,中美两国股市的质和量,背后的差距就是养老金问题。美国的养老金与美国的资本市场有着谜一般的规律性的轨迹,这是非常巧合的。从我找到的英文文献数据来看,美国的股票市值与美国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规模变动太有规律了,三者高度关联。 事实上,在1980年之前,美国股市也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任何研究价值。我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美国股市,1981年美国股市总市值只有1万亿美元,2006年中国股票总市值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这样算起来,中国股市体量与美股仅差25年,差别并不是很大。 1981年之前,美国股票总市值仅有几千亿美元,不仅市场规模狭小,而且还是典型的“散户市”,1970年代美国股市散户交易比重高达70%,因此,我们不必神化美国股市,其实,在我看来,美国股市只有40年的历史,从1981年到今天,严格来讲,就只有40年的历史。40年前的美国股市没有规律可言的,也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近40年来,美国股市做大做强的唯一法宝,就是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做大做强。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非常奇妙而有规则的数据变动,1981年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美国私人养老金也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这是第一次巧合!当时美国公募基金小得可怜,只有2400亿美元;12后,1993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这是第二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万亿美元。 5年后,1998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这是第三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5万亿美元。 15年后,2013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第一次突破20万亿美元,这是第四次巧合!此时,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15万亿美元。 6年后,2019年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也是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这是第五次巧合!此时,美国公募基金第一次突破20万亿美元。 请注意,我这里引用的美国公募基金数据是指共同基金,不包括ETF和FOF,也不包括封闭式基金。 这样的巧合,我不知道大家如何解释,国内没有这样的数据,这是我第一个梳理出来的。我们不得不说,美国私人养老金的做大做强,有力支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不仅如此,而且养老金的做大做强,还给美国股市带来了最关键而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这才有了美股“长牛”、“慢牛”的神话。这就是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高度相关性。 正如戴相龙行长今天发言所讲的,2007年到2008年期间美国私人养老金资产也曾经挥发掉了2万亿美元,是的,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股市之间互动高度相关,今年3月份的道琼斯指数的“万点暴跌”,美国私人养老金总资产从2019年底的32.3万亿美元跌至今年3月底28.7万亿美元,一下子挥发掉了3.6万亿的市值,但是随着美股强劲反弹,它很快又回来了,今年6月底其资产总市值又回到了31.9万亿美元。这也表明了私人养老金跟美国资本市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二、美国人不存款、不囤房、不炒股 众所周知,美国人不存款、不囤房,也基本上不炒股。今年疫情美国众议院的听证会,有一位议员讲,40%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的现金。2016年彭斯在竞选美国副总统职位时,向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的“公共财务披露报告”(Public FinancialDisclosure Report,OGE Form 278e)显示,彭斯当时的银行存款还不到1.5万美元,除银行账户外,他还有两个为子女教育存的529教育账户,每个账户上的金额都不超过1.5万美元,同时,还有3个孩子的教育贷款,借款余额超过了存款。 由此可见,美国人是不存款的,一个疫情可以让许多美国人成为穷光蛋。同时,大多数美国人也不炒股,美股散户交易比重不足10%,而中国是反过来的,中国股市交易的90%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此外,美国人不囤房,美国人认为一套房子就够了,最多一套别墅。但我们中国人喜欢“囤房”,因为他们不知道将家庭财富放在哪里安全,不知道如何保值增值,心里发慌,这叫什么?我称之为老百姓的“理财慌”。因此,“囤房”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因为人们找不到保管家庭财富的投资工具和保值办法,这是金融机构的失职和失责。 美国人不存款、不炒股、不囤房,但是他们却“一人数卡在手、刷遍全球无忧愁”,哪儿来的底气和自信?因为3亿多美国人拥有32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美国人不存款,但美国家庭拥有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储备,这也是一种“另类储蓄”,而且是长期储蓄。中国家庭理财尚未形成“以养老为目的”的长期储蓄,短炒、赚快钱仍是一种时尚。 实际上,私人养老金已成为美国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国家庭理财的三个1/3,即私人养老金占1/3,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证券投资占1/3,银行保险产品占1/3。截止2020年6月底,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当中,私人养老金所占的比重已经抵达34%,这个比重正在上升。 三、美国私人养老金主要投资公募基金 2019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的余额是32万亿美元,其中,直接持有公募基金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直接持有保险年金产品2.3万亿美元,而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为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公募基金由私人养老金持有,如果没有私人养老金支持,就没有美国公募基金的今天,今天的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已占据了世界的半壁江山。 我们先看看美国最有名的私人养老金401K是如何投资的。截止2020年6月底,401(k)总资产为6万多亿美元,其中61%持有公募基金,这61%当中大约55%以上持有股票基金,而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非常低,仅为10%左右,因为美国人相信公募基金是最专业投资机构,所以不仅美国私人养老金持有大量公募基金,而且美国大多数家庭也通过长期持有公募基金间接参与股票投资,而不是直接炒股。 我们再看一下美国私人养老金体量最大的IRA(个人退休账户),国内将IRA划为第三支柱,其实有点误解,因为IRA的缴费只占10%,另外的90%都是通过第二支柱从DB、DC计划转账过来的,比如,跳槽时,退休时,或原计划终止时,你可以将原来雇主的私人养老金直接转账到自己的IRA。IRA实际上是一个大容器,它既是没有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个人及中低收入者退休储蓄的工具,同时也是各种私人养老金最终的收容所,缴费与转账都装在IRA里面,因此,它所占的份额非常大,目前IRA规模已突破10万亿美元。但在投资上,它非常保守,IRA投资公募基金占43%,持有银行产品占6%,持有保险产品(主要是人寿年金)占4%。 上述401K和IRA是最有代表性的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这两个计划总资产占美国私人养老金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DB计划大概有10万亿美元,其中,企业DB计划为3.4万亿,政府DB计划为6.5万亿。相比之下,联邦政府的DB计划侧重债券投资,而州地政府的DB计划侧重股权投资,二者投资风格不一样。 四、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实力和标杆 股票基金是公募基金的实力和标杆,因为股票基金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杰出代表,它的能力就代表着一国公募基金的真实水平。 截止2020年9月底,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为22.15万亿,其中,股票基金为11.28万亿美元,混合基金为1.53万亿美元,债券基金为4.97万亿美元,货币基金为4.4万亿美元。一直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占比均为50%至55%,也就是说,美国公募基金总净值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资股票的,这正是美国股市的最重要长期机构投资者和中流砥柱。 相比之下,我国公募基金比较弱势,截止2020年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有17.8万亿人民币,其中,股票基金只有1.77万亿人民币,占比不足10%,而货币基金高达7.29万亿元,占比高达41%。也就是说,我国股票基金是完全跛足的。 事实上,我国公募基金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它不仅总量规模较小,尚不及我国GDP的20%,而且股票基金更弱小,不足2万亿元。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A股市场仍是典型的“散户市”,股民更乐于亲自上阵搏杀,而不愿意直接购买基金;其二,我国私人养老金规模狭小,目前我国第二支柱养老金(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规模约为3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单一,刚刚起步,因此,我国私人养老金还不足以支撑公募基金大发展。 由于我国股票基金净资产占比太低,它无法成为股市的中流砥柱,也不足以支撑公募基金的做大做强,因此,我国公募基金仍是一个弱势群体,股民把它看成“大散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股民说把钱交给你炒股还不如我自己炒。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只有把股票基金做起来了,真正的公募基金的长期投资的价值才能够实现。美国大量家庭持有公募基金的原因就是因为股票基金做得好,长期的年化收益率高。要想改变中国股民“短炒、赚快钱”的习惯,我国股票基金就必须拿出真本事来让股民心服口服,比方,你的股票基金如果能达到5年平均收益率、10年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没有家庭不动心的,甚至股民也会说我不进股市搏杀了,就把我家的钱交给你打理。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已很难拿到3%以上的收益率了,所以老百姓的“理财慌”真的是荒到了极致,金融机构没有能力开发出中长期权益类产品,这是一个悲哀。正如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先生今天所讲的,我国银行开发的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仅占9%,实际上,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理财产品也大多都是短期和超短期的滚动发行,这是一种不好的导向和示范效应,它鼓励家庭消费者、投资者短炒、赚快钱,很难形成长期投资、长期积累的家庭理财模式。 因此,我认为,中国市场不差钱,甚至不差机构,但是我们却缺乏长期资金。长期资金来自哪里?一是养老金,尤其是私人养老金;二是由养老金支撑的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三是权益类资管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保险产品。 最后结论:美国的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好的资本市场一定是有效市场,它的运行是稳健的,它的市场有着非常好的回报,反过来讲,美国的私人养老金支撑了美国股市的发展,同样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私人养老金既是美国股市的最大支持者,同时也是美国股市的最大受益者,二者形成了一种互利双赢的格局。 不过,最后再补充一句:中国的股市毕竟只有30年的历史,今天(12月19日)正好是我国股市成立30周年的日子。中国资本市场在体制机制上的完善,以及做大做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培育长期资金来源,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如何做大做强我国私人养老金,这是一个长期任务,当务之急可以先从第三支柱养老金与家庭理财着手,一方面,加大个税递延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保险版、基金版、银行版个人养老金产品;另一方面,将第二、三支柱养老金计划与家庭理财完全打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以及权益类资管产品,将家庭理财从短炒、赚快钱模式逐步导向以养老为目标的长期投资、长期积累。我一直倡导,以养老为目标的投资,将更长远、更从容、更理性、更快乐。谢谢!
再一次,KKR打破了自己创下的募资纪录。 近期,KKR在2020年Q3财报中透露称,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亚洲四期基金(KKRAsian Fund IV)基金规模已超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0亿元),超过此前美国媒体《VentureBeat》报道中“KKR亚洲四期基金计划募资125亿美元”的预期,实现超募。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Q2财报中,KKR就已宣布该基金的阶段性募资成果:截至2020年7月,KKR亚洲四期基金已募集107亿美元,成为亚洲史上最大的一只PE基金。 时至今日,在Q3再增23亿美元后,KKR亚洲四期基金仍未宣布关账。这意味着,亚洲史上最大PE基金的募资神话有可能还将继续。 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PE机构之一,KKR的创立一度被认为是PE出现的标志。这一次,手握850亿元,“华尔街收购之王”KKR决心重仓亚洲。 管理规模首超1.5万亿,亚洲史上最大PE基金再增150亿 KKR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23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万亿元),增长12%。这也是自KKR成立起,其资产管理规模首超1.5万亿元。 KKR对此表示,“本季度内KKR的管理规模增长主要归因于:第一,我们的私人市场和公共市场投资组合的价值增值;第二,我们通过亚洲私人股本、实物资产和私人信贷战略筹集到了新资本。其中,部分增长已被我们私募股权和私人信贷投资组合中的有限合伙人分配,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管理的基金赎回所抵消。” 就募资而言,仅在2020年Q3单季度内,KKR新筹集的资金便超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8亿元)。 KKR资产管理规模及新基金募集情况(来源:KKR财报) 其中,亚洲四期基金的募集,为KKR在2020年Q2及Q3持续的募资重心所在。 2020年8月,KKR在2020年Q2财报中宣布,截至2020年7月,KKR亚洲四期基金规模已高达107亿美元。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该数额已超过高瓴资本四期基金(Hillhouse FundIV)在2018年创下的106亿美元募资纪录。 亚洲史上最大的一只PE基金,由此诞生。 时隔3个月,KKR在2020年Q3财报表示,单季度内,其亚洲四期基金继续狂揽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实现超募,目前总规模已超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0亿元)。此般募资神话也为未来亚洲PE基金的成长性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KKR的业务已拓展到Pe投资、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信贷等多元领域。但是,PE始终为KKR的业务重心所在,其公允价值(Fair Value)在KKR总体业务的占比高达71%。 KKR业务板块及公允价值占比(来源:KKR财报) 华尔街并购之王:手握17只基金,Q3总营收超10亿美元 整体来看,2020年Q3,KKR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KKR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单季度和三季度的税后可分配每股收益分别为0.48美元和1.28美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高出4%。与2019年同期相比,KKR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单季度和三季度的可分配经营收益分别增长13%和9%。 2020年Q3内,KKR的总营收达10.68亿美元。与其他主流PE类似,KKR的营收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管理费(Management Fees)和投资收益(Carried Interest)。 KKR营收情况(来源:KKR财报) 其中,KKR在2020年Q3的投资收益达2.2亿美元,在总收入中占比为20%,相较于Q2的40%占比明显下滑。本季度内,KKR的营收主要来源依旧为管理费收入(3.6亿美元)。 成立44年来,KKR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获利方式。 1980年代,KKR首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即MBO),即在收购后赋予目标公司管理层极大的自主权,通过股权激励团队创造业绩。此后,KKR不断拓展赛道,在全世界范围内出手频频。 截至目前,这个以杠杆收购(LBO)和管理层收购(MBO)闻名的巨头共管理着17只PE及成长性基金。 KKR旗下基金情况(来源:KKR财报) 对于其一以贯之的投资准则,KKR曾表示,最好的投资机构并非是在市场最热的时候表现出彩,而是即使在市场差的时候仍能获得稳定回报。 重仓亚洲:在中国10年出手34次,已加入“社区团购混战” 重仓亚洲,是KKR亚洲史上最大PE基金超募后,向全球市场释放的信号。 实际上,一直以来,KKR都是亚洲地区最活跃的海外PE之一。 2005年,KKR在中国香港建立办公室,迈出了进入亚洲市场的步伐。截至目前,KKR在亚洲共有五只基金:首支亚洲基金、亚洲二期基金、亚洲三期基金、亚洲四期基金及中国成长基金,资金规模分别为40亿美元、60亿美元、93亿美元、130亿美元和10亿美元。 KKR在亚洲最近的一次“大手笔”出手,发生在中国。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7月,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完成C+轮融资,金额约8亿美元,KKR领投,腾讯、红杉中国、天一资本等跟投。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KKR就曾独家投资兴盛优选,投资额达2亿美元。 当下,社区团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热度可谓无人能及。 不仅阿里、美团、滴滴、拼多多等巨头持续加码,近期,连退居幕后的刘强东也准备亲自下场带队,参与到这一场“卖菜”之战中。 很快,战火在中国各个城市间蔓延开来:抢人、抢店、抢货、地推、扫街、扫楼……玩家们一刻也不敢停歇。短短数月,就已有近百亿资金涌入,争夺这一块诱惑力惊人的蛋糕。 社区团购并不算“新鲜事物”。2018年,社区团购就已逐渐走红:那一年,近10个项目在3个月内便斩获约30亿元融资。但是,好景不长,松鼠拼拼、邻邻壹、你我您等明星项目,都未能挨至2020年的暖冬。 如今看来,社区团购的回暖已势不可挡。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社区团购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预计将达720亿元。到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别。 KKR,则在社区团购这个千亿市场爆发之际,火速入局。一年内连投兴盛优选两轮,这只华尔街巨鳄也在押注或将席卷于三四线城市的那场春天。 实际上,即使在中国A股市场的低潮期,KKR也曾精准出手买进海尔、圣农发展,近年又投出了“当红炸子鸡”字节跳动和火花思维等。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内,KKR在中国的已投项目数量达34例,覆盖赛道包括消费、互联网、医疗、教育、农业等。 KKR中国投资情况(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对于中国市场,KKR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瑟夫·贝(Joseph Bae)曾表示,未来中国资产管理业务会迎来极大增长。为此,KKR希望把公司在美国的所有产品线都带到中国来。 根据约瑟夫·贝的描绘,10年后,“KKR在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会小于在北美的资产管理业务。”
(原标题:百亿力挺!芯片巨头获国家大基金二期投资,A股相关板块继续升温?) 昨晚(5月15日),内地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国家大基金二期与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别向附属公司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7.5亿美元。按照当下汇率计算,注资分别折合人民币106亿元、53亿元。连日来,中芯国际大事不少。5月5日,公司宣布谋求科创板上市,有望成科创板首个“A+H”企业;5月13日,公司发布一季报,当季收入创历史新高,还将年内资本开支计划增加11亿美元至43亿美元。来源:公告作为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获得国家大基金一期重点支持,承诺投资约215亿元。如今再拿二期投资,其在我国芯片产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盘面显示,宣布回A上市以来,除带动A股“小伙伴”上涨外,中芯国际自身也斩获了26%的涨幅,总市值超过千亿港元。来源:东财Chocie中芯国际仍拥有控制权目前,中芯国际通过两家全资附属公司(中芯控股和中芯上海)合计间接持有中芯南方50.1%的权益。根据公告,中芯国际将对中芯南方的股权做出调整,中芯上海的全部股权会转让给中芯控股,后者再进一步注资7.5亿美元。注资完成后,中芯南方的注册资本将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中芯控股、国家大基金二期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其所有出资。尽管中芯控股的持股比例会由注资前的50.1%下降至注资后的38.515%,但其在中芯南方7个董事席位中占有4席,同时中芯控股有权提名中芯南方董事会主席,他还将担任中芯南方的法定代表人。来源:公告中芯国际表示,上述相关事项完成后,公司对中芯南方拥有实际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注资投向先进芯片项目谈及注资影响,中芯国际直言,公司可以在政府产业基金的支持下,加快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产品,减轻公司因先进制程产能扩充而产生的巨额现金投资。来源:公告据了解,中芯南方专注于14nm及以下先进工艺,当前产能已达6000片/月,目标产能为每月3.5万片。投资总额达102.40亿美元。其中上述各订约方对中芯南方的投资总额为90.59亿美元。此外,中芯国际会把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中的40%用于中芯南方一期(即SN1)项目。来源:公告中芯国际表示,14nm及更先进技术可应用于主流移动平台、自动化及云端计算。展望5G智能手机、高速铁路、智能电网、超高清视频及安全系统的高潜力领域的快速发展,14nm及更先进技术应用的市场空间将会很大。中芯国际强调,开发14nm及以下产能为一项战略性的决策,可强化中芯南方在先进制程产品制造的领先市场地位。一季报显示,中芯国际14nm工艺的收入占比为1.3%,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14nm工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贡献收入。来源:公告芯片产业亟待加速发展中芯国际宣布上述注资消息当日,还发生了几件大事。总市值2500多亿美元的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正式宣布,将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兴建第二座晶圆厂,采用5nm工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多家半导体设备公司于5月12日发函给中国的晶圆制造厂、科研机构和高校,对设备用途予以限制。 还有,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昨日宣布将推出新的出口管制规定以限制华为使用包含美国技术和软件在国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凡使用美国的技术、设备等向华为出货都需要许可证。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连串事件表明美国持续加大对华半导体限制,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内芯片产业任重道远。其中,提升芯片制造能力是重要一环。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大基金集中力量支持制造、设计及封测,策略上是对的。率先支持制造是为了能更好地去支持设备材料,只有当国内制造技术成熟度缩短与先进大厂的差距后,国产设备材料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在产线验证乃至进口替代。”
据知情人士称,总部位于香港的货拉拉(Lalamove)正寻求新一轮融资,集资至少5亿美元,并有可能会根据投资者需求筹集更多资金。 据悉,货拉拉于2013年12月成立,致力于打造24小时即时物流媒合平台,通过专门的网页和手机APP,无缝连接用户和司机,来运送重要的货物。该公司现今已在亚州、美国及拉丁美洲24个城市发展,拥有700万注册用户与70万位司机伙伴。 货拉拉于去年完成D轮融资,从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投资者集资3亿美元。融资之后,货拉拉正式进入了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
财经网科技12月17日讯,据消息,知情人士透露,香港地区按需物流和运输公司货拉拉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为80亿美元,希望至少筹集5亿美元,也可能会根据投资者需求筹集更多资金。 新一轮融资的审议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细节仍有可能改变。天眼查app显示,货拉拉此前已经有6轮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9年2月21日,交易金额为3亿美元。
人民日报北京11月8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07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942亿美元,在国内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下,跨境资金的双向流动更加活跃。证券市场双向资金流动更加活跃。数据显示,三季度,直接投资顺差239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332亿美元,来华直接投资571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均有所增长。证券市场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资境内证券逾700亿美元,我国对外证券投资逾3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预计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提供有力支持。(记者 葛孟超)《人民日报》(2020年11月09日 第02版)
2008年,硅谷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面试爱彼迎(Airbnb)创始人,“他们的点子糟糕透了”,保罗·格雷厄姆认为那些想要把自己的家租给陌生人的人都有病。 在尝了他们送的麦片后,他还是决定给他们2万美元创业基金。 12月10日,爱彼迎在美国挂牌上市,从招股价68美元翻倍上涨到144.71美元,市值达到865亿美元。疯狂的想法变成了巨大财富。 鼻祖 爱彼迎是共享经济鼻祖,这家公司的起源,是2007年,两个穷得付不起房租的大学毕业生,在房间里放上3个充气床,出租给了两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只是想赚点外快。四天时间,每人支付了他们80美元房租。 这个事情的妙处是,两个创始人,并没有付出多少额外成本,但是通过临时短租,补贴了家用。 中国人熟知的滴滴打车,一开始的模式也是如此,符合一定条件,都可以在平台上接单,通过顺风车等形式,分摊成本,当然能赚点儿钱更好。 此后,形形色色的共享经济,就从这里开始了。 创业初期非常困难,起起伏伏,他们曾在奥巴马的演讲地点丹佛市做推广,当地酒店较少,而去看奥巴马的人又很多,这让他们火了一阵子,不过很快又停滞下来。 他们试图以150万美元的估值融资15万美元,联系了15位天使投资人,其中8个回复了拒绝的理由,另外7个则没有回复。 爱彼迎看似维持不下去了,他们要靠透支信用卡支撑。接着靠卖麦片度过一阵日子,然后在保罗·格雷厄姆那里募了一点儿钱。 2009年,创始人发现成交一直没有起色,就体验了24家房源,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房主们不擅长拍照,而且文案也不漂亮,他们决定为房东们拍照上传。这些房源经过“美颜”之后,在纽约的订房量涨了两三倍,当月,公司在当地收入整整增长了一倍。这一做法很快被复制推广。 今天旅行者们再打开爱彼迎网站,会发现有无数个漂亮房源,拍摄角度和光线都很讲究,偶尔还会有房东高颜值照片,人们已很习惯用光影来吸引客人,包括出售房源的网站,以及商品,也都会在陈列展示上想尽办法。 在孵化器的13个星期里,爱彼迎的每周收入从200美元上涨到4500美元。2009年4月在孵化结束时,爱彼迎获得红杉资本60万美元的投资。2010年1月,爱彼迎总预订天数还只有10万,但在一年内增长了700%。创始人开始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大生意。 2011年7月,爱彼迎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1.12亿美元,公司估值达13亿美元。2013年,爱彼迎营业额已经达到2.5亿美元。2014年年中,爱彼迎融资总共超过8亿美元,估值130亿美元。 2017年3月10日,爱彼迎最新的一轮融资有40余家机构参与,该公司估值也由此达到310亿美元。 但是此后两年,估值就一直停留在310亿美元这个水准,而且随着共享经济的另外一个标志性公司Uber不断出现波折,共享经济也被质疑。 今年新冠疫情后,爱彼迎的租房业务遭受巨大打击,今年二季度收入仅为3.38亿美元,同比下降72%,亏损5.75亿美元。 2000名员工遭裁撤,占员工数量的1/4,为了渡过难关,他们还在资本市场筹集20亿美元,其中银湖资本和SixthStreet获得的认股权证将可以以180亿美元的估值行权,相当于每股30美元。 经过一系列自救,他们再次盈利,第三季度利润达到2.19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短途旅游订单数量大幅回弹。 口碑 在疫情和上市过程中,爱彼迎的做法为其赢得赞赏。比如允许订房者退房,为裁撤员工保留股票,并补偿四个月薪水。 在上市中,允许短租房东以发行价购买发行股份,允许员工在股票上市一周内就抛售部分股权。 爱彼迎拥有很多粉丝,这些粉丝在体验过爱彼迎后,很容易成为爱彼迎的房东。 旅行时住在酒店,和住在别人房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酒店很容易给人彬彬有礼的生疏感,而旅行者作为陌生人深入当地,希望对当地人文环境多一点了解,希望和当地人多一点接触,共享给了这样一个机会。 而且和酒店装修不同,共享房间装修风格会更加个性化,种类更多,适合享有多种体验的旅客。共享房间还有一个好处,是整租一大间房,适合一个大家庭出行旅游,而且这些房间还提供洗衣机、厨房,可以洗衣做饭,这远非普通酒店所能提供。 不过爱彼迎在中国也遭遇到一些水土不服,在中国一直投入不大,而且在策略上偏重房东,其创始人发现,一个区域内维持一定数量的房源,让访客有挑选余地,会促成成交,所以在争取房源上比较下功夫,比如要求订户预定后,若想取消要提前5天,否则取消预订要求订户负全责。 另外一个问题是,爱彼迎一开始的设置,是想通过共享闲置的房屋资源解决房源问题,缩减中介环节,让潜在房客和房东于线上平台直接交易,从而大大降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成本。这些新增加的房源解决住宿问题,同时成本很低,这是社会增量财富,有助于解决酒店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会议召开或者旅游旺季时承接过多游客。 但是这种方式走到最后,会慢慢专业化,现在有很多房源都是一定组织进行管理,或者有比较厉害的房东开始扩大规模,向酒店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