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文化金融峰会24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在峰会上发布的《2012-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指出,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回暖,5G等信息技术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创新升级重要驱动力。 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经过三年的下滑和调整,于2020年下半年出现拐点,投融资市场的活跃度拐点明显。2020年10月,市场融资次数回升,同比增长36.8%。其中,数字文化产业融资次数在2020年6月出现回升,同比增长10.2%。 投融资市场成交额也见底回升。今年第三季度,市场可统计融资金额同比增长5.4%。今年10月,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06.5%。作为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最活跃的部分,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率先出现拐点。 报告认为,2020年10月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回暖,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消费与供给市场结构性变化、中国官方产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文化产业基本面恢复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指出,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是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5G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以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为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提供了新方向。 “展望未来,5G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驱动力。5G将显著提升流媒体的传输效率与传输质量,带动硬件设备及产业链升级,并成为文娱消费的新入口。”赵岑说。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表示,疫情期间,数字文化创新模式加速,在信息传递、内容创新、消费创新、个体经济、助农纾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工复产后,线下文娱消费迅速恢复。 廖理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及文化供给端创新将进一步开拓国内消费群体的需求,拓宽消费者渠道,构建文化产业的内循环格局。”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昨天上午,首届新基建投融资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上,正式宣布揭牌成立新基建投融资产业联盟和新基建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据悉,新基建投融资产业联盟和新基建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致力于加强新基建资源整合,搭建新基建投融资的标准体系和专家智库。 北京投融资商会执行会长苗谦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当前新基建正在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数字经济的热点风口,投资行业的关注焦点。”据介绍,新基建投融资产业联盟将创新投资建设模式,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搭建新基建投融资的生态圈和合作平台。新基建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加强新基建的创新投资建设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配合制定新基建的各种标准规范。 此外,北京投融资商会作为北京市投融资行业的专业商会和北京市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将依托新成立的新基建投融资产业联盟和新基建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打造新基建投融资的生态圈和工作平台。其将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智库助手,配合推动新基建投融资行业标准的设立;同时将配合为新基建项目投融资及REITS的实施搭建绿色快捷通道;并将作为基金证券业投融资企业的合作伙伴,配合梳理培育新基建优秀项目资源。 以新基建数据中心为例,未来将计划在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数据中心投融资技术白皮书基础上,与国家发改委现代经济研究院密切合作,推动数据中心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设立。在数据中心运行维护与管理标准白皮书基础上,整合数据中心优质管理运维资源,推动设立数据中心管理运维平台公司,有效服务未来数据中心REITS项目。还将依托北京雄厚的险资和年金资源,推动设立百亿级的数据中心专项投资基金。
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从谷底到复苏的曲线,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表示,疫情之后经济基本上实现了V字型反转,这是对经济内在韧劲的一种测试,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调整的拐点,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景气周期的开始,房地产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由华夏时报主办的“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水皮表示,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年份,我们遭遇了疫情的冲击,有一段时间,整个中国经济基本上处在休克状态,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是一次极端的压力测试,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开始回升,第三季度由负转正,基本上实现了V字型反转,这也是对中国经济内在韧劲的一种测试,探索在极端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底部结构在哪儿。 水皮表示,中国近期的外贸有所增长,但最主要的增长来自投资,房地产的投资在里面占了比较大的比重,房地产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水皮分析,房地产需要把融资的风险降下来,消除灰犀牛的威胁,如何把它变成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呢?有效路径可能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如何落地,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明确的路径,这也是投融资话题比较纠结的地方。 “目前投融资市场其实是尴尬的”,水皮直言,房地产怎么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相信管理层会有足够的智慧创造出新的路径。实际上,房地产越做越大,没有哪家企业会因为投融资问题失去了发展空间,只有个别房企走得太快,过度融资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下一阶段,房地产的投融资环境应该会有引导措施出台,避免过度金融化,在解除金融风险的同时,要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水皮还提到,最近中央提出的“十四五”规划显示,房地产的定位是要和金融放在一起的,要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房地产的表述是非常友好的,房地产行业仍然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12月1日,“新秩序·新生活·新未来——2020年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暨金瓴奖颁奖盛典”在京举办,活动由华夏时报主办,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华夏地产专家顾问团、纬房指数研究小组进行学术支持。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以下简称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所谓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 加强气候投融资并非是单纯的政治工程,而是要尊重市场化规律。本次《意见》指出,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其中,不同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等因素,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重大气候项目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例如,鼓励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气候投融资风险。 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支持境内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资产跨境转让,支持离岸市场不断丰富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及交易,不断促进气候投融资便利化。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进行气候融资,积极探索通过主权担保为境外融资增信,支持建立人民币绿色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和引导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的气候投融资活动,鼓励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境外投资者更多投资持有境内人民币绿色金融资产,鼓励使用人民币作为相关活动的跨境结算货币。 此外,本次文件还明确,要强化对撬动市场资金投向气候领域的引导机制和模式设计,支持在气候投融资中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政银担”“政银保”“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税融通”等合作模式,依法建立损失分担、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机制,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近段时间,包括江苏、河南等多地印发《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记者了解到,政府投资条例出台一年以来,政府投资加速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投融资体制改革步稳蹄疾,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正在提速推进。 政府投资,是指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业内指出,一般来说,政府投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设施类投资,另一类是非基础设施类投资。政府投资作为一项重要政府职能,既是实施宏观调控、落实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 近段时间,多地出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将政府投资纳入法治轨道,重大投资政府投资将有章可循。 例如,日前,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透露将出台《山东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过程中计划管理、投资决策、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经江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江苏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也于日前正式印发实施。此前,包括甘肃、浙江、吉林、海南等多省也出台了政府投资管理办法。 上述管理办法,从政府投资范围、投资决策程序、年度计划管理、项目实施、投资监管等方面,对政府投资管理提出了规范化的制度设计。其中,对政府投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例如,《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并应当遵循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此外,上述管理办法还就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应当和本级预算相衔接,统筹安排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项目,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等作出规定。 “各地陆续出台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总体上贯彻落实了政府投资条例提出基本原则,深化细化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也坚持了问题导向,更具备可操作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事实上,本轮投融资体制改革始于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此揭开新一轮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大幕。随着上述意见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投融资体制在改革理念、审批制度、政府职能、管理责权、中介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革。 2017年2月份,国务院颁布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行为。2019年7月1日起,《政府投资条例》作为我国政府投资领域首部行政法规正式实施,开启依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的进程。这两部法规共同形成了投资管理领域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标志着我国投资管理体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了解,在《政府投资条例》出台前,我国政府投资活动一直是依靠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一些地方性规定进行规范的。 三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清除部门壁垒,打通各种运输方式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放开金融业市场准入,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供给,疏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科创板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为新经济公司提供便利快捷的上市渠道。 五是深化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用途,拓展宅基地使用权向外部人员流转空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六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促进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七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改革成果。进一步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外资企业根植性,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孙韶华 王惠民)
晓非 8月13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表示,在实际生活中,房子往往带有比较强的金融属性,拿不动产作为抵押取得贷款是最便捷的途径,人们也由此指责银行成了典当行,但这也说明了金融和不动产的功能是结合在一起了。 在财富管理方面,房地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往往表现为它可以跟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增值,前些年出现过的那种炒房团式的市场畸形过热,就是把房地产业和投融资里肆无忌惮的炒作联合为一体。 炒房之所以能炒起来,根源上是社会需要这样的不动产,这样的不动产它又有跟银行之间便捷的抵押功能,还有财富管理上的特殊价值,还有种种被人们所看中的安全性。而把它炒起来以后,带来的是泡沫化,是社会经济生活中间的不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