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的一贯立场,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重要倡议,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环境问题没有边界,深刻影响着每个人。治理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中方倡议展现了中国坚定支持《巴黎协定》、促进合作共赢的决心。”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共同努力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团结合作。”中欧数字协会主任克劳迪娅·韦诺蒂认为,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有效应对共同难题。“应对气候变化将是国际合作最有希望的领域之一”。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米凯莱·杰拉奇表示,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共同行动、因地制宜,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信心。“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有利于提升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力。”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研究院主任弗里德里克·杜泽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与各国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只有通过携手合作、科学应对,才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合作,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成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指出,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目标,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切实行动,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杰拉奇说,近年来,中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1/4来自中国;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毛里西奥·桑托罗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投资新科技,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发展与环保可以互相促进。“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杜泽说,推进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绿色发展将为各国合作带来更多空间和机遇。法中两国能在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菲格雷多认为,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将有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各国携手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增添更大动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此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上,中方进一步宣布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新举措。这是中国又一次重大的气候政策宣示,擘画了中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具体路线图,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提出大幅提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等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发挥了表率作用。英国知名社会学家、“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马丁·阿尔布劳说,气候雄心峰会意义重大。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承诺。韦诺蒂认为,中国重信守诺,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方此前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又在此次峰会上宣布一系列重要举措,“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负责任态度和高效行动力,彰显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典范。”杰拉奇认为,中国通过分享太阳能、风能等先进技术,以及投资其他国家绿色产业等,为世界经济绿色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绿色环保可以共同推进。杜泽表示,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切实努力。中方倡议和最新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快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也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气候变化是重大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人民日报北京、罗马、布鲁塞尔、巴黎、里约热内卢、开罗、纽约12月14日电 记者吴刚、韩硕、张朋辉、刘玲玲、李晓骁、黄培昭、李晓宏)《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3 版)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电站。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法新社指出,中国在达成气候目标方面“更进一步”。《纽约时报》表示,无论(中国)做出何种举措,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变化是全球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5年前,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采取行动遏制全球暖化。然而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彻底游离于全球碳排放体系和安排之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严重受挫。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11—2020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热的10年,而这其中最热的一年是2020年。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全球各地将不断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温控目标面临巨大挑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也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应在本国宣布“气候紧急状态”,以此刺激采取行动,避免灾难性的全球变暖。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一直说到做到。从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到今年9月宣布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重重挑战之际,中国宣布的一系列承诺,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有力推动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专门提到,欢迎欧盟和中国过去几年为推进《巴黎协定》所做的努力。如今,习近平主席宣布减排新举措,明确了碳中和路线图,展现了中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表示,中国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为全球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一贯支持。一方面,中国进一步明确减排路线图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要彻底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即使面对疫情冲击,也积极推动经济绿色复苏,提前和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10月出台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强化金融在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中的重要作用。如今,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蓝图专门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明确减排路线图有助于中国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造福本国百姓。而这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内在一致。正如《沙特公报》在12月13日刊发的报道中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努力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进一步明确减排路线图将有力推动国际多边合作。《联合早报》认为,这有助缩小中国与西方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分歧,也有利于中美未来就此开展合作,培育新的合作亮点。美国加州前州长杰里·布朗在《洛杉矶时报》发文指出,尽管中美之间存在着实质性和深刻分歧,但美中仍然可以共同走上全球转型之路,逆转现在威胁人类文明的气候变暖趋势。他表示,“拜登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与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在当前全球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多边主义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巴黎协定》相关目标任务尽快进入正轨,更好地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全球实现更加深入的多边合作,不仅为本国发展更多机遇,也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红利。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面对刻不容缓的气候变化形势,世界各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动气候多边进程,人类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孟庆川)
图源:Getty海外网12月11日电 综合《澳大利亚人报》、天空新闻网11日消息,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10日接受采访时被问了一个尴尬问题: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都获得在一场国际气候会议上的发言机会,为什么澳大利亚没有?对此,莫里森辩解称:“许多国家都没有发言,新西兰也没有。”据澳媒报道,这位记者提到的国际气候会议是12日即将举办的气候雄心峰会(Climate Ambition Summit)。该活动由联合国、英国和法国主办,恰逢《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澳大利亚人报》称,莫里森本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发言,因为澳政府近期调整了长期碳排放预测,而且主办方之一英国还是澳大利亚的“五眼盟友”,但莫里森并未获得发言机会。莫里森被问及此事时回应称,“有许多国家没有发言,新西兰也没有。”他还强调,澳大利亚气候和能源政策的制定是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为在某些国际峰会上获得发言席位。澳大利亚正在履行减排目标,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承诺。不仅在联合国气候会议上没有被重视,莫里森11日出席线上“太平洋岛屿气候论坛”时,还面临着自太平洋岛国的压力。他们希望澳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进一步削减排放。(海外网 张琪)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呵护地球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12月12日,在由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倡议举办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 无论是5年前的《巴黎协定》,还是刚刚结束的气候雄心峰会,都凸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但放眼全球,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依然严峻,目前地球二氧化碳水平已处于创纪录高位,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2摄氏度。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忧心忡忡地呼吁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天下一家,命运与共。实践证明,全球面临共同的生态新难题,那种单边主义和独善其身的做法已经没有市场,那种“甩锅”他人和规避责任的做法遭人唾弃。世界各国要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要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共同秉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动力,用行动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中国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坚定支持者,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一方面,中国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了生态环境保护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中方已经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在这次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执行作出的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在这次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郑重承诺,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清洁美丽、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多么美好!地球大家园是百花盛开还是万物凋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形成气候治理的有效新探索。这一任务光荣而神圣,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以下简称气候投融资)发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激发潜力、开拓市场,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所谓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 加强气候投融资并非是单纯的政治工程,而是要尊重市场化规律。本次《意见》指出,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其中,不同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等因素,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重大气候项目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例如,鼓励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气候投融资风险。 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支持境内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资产跨境转让,支持离岸市场不断丰富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及交易,不断促进气候投融资便利化。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进行气候融资,积极探索通过主权担保为境外融资增信,支持建立人民币绿色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和引导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的气候投融资活动,鼓励境外机构到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境外投资者更多投资持有境内人民币绿色金融资产,鼓励使用人民币作为相关活动的跨境结算货币。 此外,本次文件还明确,要强化对撬动市场资金投向气候领域的引导机制和模式设计,支持在气候投融资中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政银担”“政银保”“银行贷款+风险保障补偿金”“税融通”等合作模式,依法建立损失分担、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机制,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7月23日,作为清华大学2020年全球暑期学校课程之一的“气候变化大讲堂”面向全球师生开课。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是“后疫情世界的气候治理”,邀请法国前气候大使,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亚娜女士发表主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受邀发表荣誉致辞,这也是古特雷斯先生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面向全球师生公开演讲。 古特雷斯指出,作为前所未有的危机,新冠疫情事关卫生、经济、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暴露了各个国家、各个社区之间严重的系统性不平等现象。他表示:“协调不力的政策有可能锁定甚至加剧本已不可持续的不平等现象,逆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减贫之路,导致未来较高的排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一致采取行动。” 古特雷斯强调,全球变暖正在加速,过去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洪水、长期的空气污染、干旱和野火正在摧毁生命、商业和生态系统,食物和水资源的短缺正在加剧武装冲突,如果不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情况可能变得越来越糟。他特别强调各国在拯救、重建和重置经济的过程中应考虑六大气候行动,即让社会变得更具韧性,确保公正的过渡;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可持续增长;对工业、航空业和航运业的救助应当以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作为前提条件;停止在化石燃料补贴和煤炭资助上浪费资金;在所有决策中考虑气候风险及全球各国应携手合作。 古特雷斯高度肯定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中国部署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比任何国家都要多。全球超过50%的电动汽车在中国销售。中国还生产了全球99%的电动巴士。他表示:“在绿色发展的全球竞赛中,行动迅速的国家和公司将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随着世界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中国可以通过采取大胆行动收获巨大利益,包括更加强劲的增长、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加清洁的空气、更好的健康水平。”古特雷斯还高度评价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鼓励青年不断创新、不断发声,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清华大学全体师生以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其他成员学校和清华大学全球合作伙伴学校的师生,向古特雷斯秘书长感谢。邱勇介绍清华大学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特别是2019年5月,来自六大洲的12所大学在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引领全球大学共同践行应对气候变化的使命。2019年11月17-19日,由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发起的首届研究生论坛,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55所高校的150余名研究生参加,大家深入研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签署了《气候变化青年宣言》。邱勇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时代的先锋,他期待青年率先行动起来,勇敢承担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断汲取力量,奋力前行。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尽管疫情打乱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节奏,但《巴黎协定》确定的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不可逆转,应对气候变化仍然在全球治理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议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古特雷斯提出的“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倡议为世界各国在合作抗疫的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危机、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确立了行动方向。解振华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完成2020年前承诺目标。尽管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严重影响,未来中国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高质量复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解振华指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巴黎协定》,提高行动力度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焦点。他希望各方将防控疫情、恢复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健康、保护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增效,确立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和势头,为《巴黎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法国前气候大使,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亚娜就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及中欧关系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疫情后复苏计划的速度、规模和内容对于我们实现《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欧洲和中国这两个世界领先的地区和国家共同努力,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图比亚娜介绍欧洲委员会于2019年12月提出的《欧盟绿色新政》是使欧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即使面对当前的健康和经济危机,欧盟仍承诺坚持这个前进方向。图比亚娜指出:“作为对疫情的最新响应,欧盟本周决定了未来7年的欧洲财政重点,将1.8万亿欧元一揽子计划的30%,即5500亿欧元用于资助气候行动,这是关于欧洲如何计划进行绿色弹性复苏的重要政治信号。” 图比亚娜强调,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和国际合作。气候治理是建立新的全球合作精神和形式的最佳问题,不应将复苏计划与明年5月在中国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谈判、明年11月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视为各自独立的轨道,而应扩大到围绕绿色新政和生态文明建立的更广阔层面。图比亚娜最后强调:“欧盟和中国拥有所需的不仅是确保从疫情中迅速复苏,而且是可以确保使世界踏上通往绿色、可持续和公平未来的新道路。”演讲结束后,图比亚娜同全球师生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全球气候治理的趋势和走向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场大讲堂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长李政主持。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现场点评:“携手实现绿色更高质量复苏,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事业。不管前方有什么挑战或困难,只要坚持全球合作,践行低碳发展,我们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会越来越近!” 关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成立于2017年10月,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担任院长,致力于打造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和政策交流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和方案。气候院的工作内容包括对话与交流、战略研究、教育与培训三个方面,已经成功打造“气候变化大讲堂”、“巴黎协定之友”等品牌旗舰项目,开展了2050低碳转型、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等战略研究项目,并组织了多期南南气候合作培训班。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形成了国际品牌影响力、国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和专业研究实力三大优势,成长为领域内知名智库。 关于气候变化大讲堂 “气候变化大讲堂”是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打造的在气候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对话与交流平台,也是面向清华全校学生开设的专门课程。大讲堂邀请世界各国气候领袖来分享他们对于本国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交流如何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行动和倡议。讲堂开讲期间进行同步网络直播,单场讲座观看人次达1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