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市公司司尔特的控股股东,正在接受破产重整的安徽国购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购集团”)眼下又有了新的烦心事:根据司尔特三季报显示,宁国市智同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智同投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国建投”)突然跻身司尔特第三大、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99%和4.86%。 目前来看,国购集团持有的司尔特25.27%股份此前已高比例质押给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且全部1.82亿股股份已经被司法冻结。有接近司尔特的业内人士赵勇(化名)对记者表示,智同投资、宁国建投都是当地政府的平台公司,二者同时增持,难免引发关注。 两政府平台公司 持股比例合计9.85% 司尔特三季报显示,智同投资、宁国建投跻身公司第三大、第四大流通股东,分别持有3580万股和3493.39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99%和4.86%。而国购集团通过其持股90%的平台公司国购产控持有司尔特25.35%股份,司尔特实际控制人为袁启宏。 对比半年报来看,智同投资和宁国建投此前并不在司尔特前十大流动股东名单中,由此判断,两家企业均是在第三季度进场。 司尔特缘何引来当地两家企业的青睐? 公告显示,智同投资成立于今年7月27日,出资总额5.05亿元。智同投资的GP是安徽国厚智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0.99%。三个LP中,宁国市国新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持股39.60%、上海经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9.70%、宣城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9.70%。其中,宣城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安徽国厚智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关联企业。 进一步来看,智同投资的第一大份额持有人是宁国市国新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宁国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完全持股,后者属于宁国市国资委全资企业。因此可以推断,智同投资实际上是受宁国市政府控制的基金公司。 而宁国建投成立于2003年,由宁国市经开区管委会全资持股。在今年10月26日,其注册资本由3.5亿元增加至20亿元。 资料显示,宁国市国新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与宁国建投的原控股股东均系宁国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后宁国建投在宁国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股权划拨。 今年8月25日,宁国建投通过股东会决议,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司尔特不超过5%的股份。而智同投资成立于今年7月27日,根据现有资料判断,二者买入上市公司股份的时间存在重合。 “一个是宁国市国资委的平台公司,一个是宁国市经开区的平台公司,两家企业没有关联的说法很难让人信服。”赵勇认为,“两家公司在同一阶段买入股票的做法或带有某种特定目的。” 对于两家公司的增持行为,深交所也于近日进行了问询,主要关注其是否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司尔特在12月4日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智同投资、宁国建投在给司尔特董事会的回函中称,二者均认为其相互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亦不存在一致行动约定,且其各自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均未持有司尔特股票。此外,智同投资还明确表示,不会提供其合伙协议和本次收购司尔特的相关投资决策文件。宁国建投则对司尔特董事会的要求,比如提供本次收购的内部决策文件等未予回应。 记者了解到,宁国当地政府对司尔特的控制权问题也保持着高度关注。 司尔特在公告中表示,宁国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主要领导曾经询问长城资管对国购集团享有的债券是否有转让的意向。宁国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今年4月份曾考察国厚资产管理公司,就未来盘活存量资产的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国购集团重整计划 正在编制中 有接近宁国市国资系统的相关人士郑晓勤(化名)对记者表示,“国购集团收购司尔特后基本上是放任管理的。国购只是作为控股股东,剩下的都是原董事长领着自己的团队运营。” 国购集团曾是安徽最大的房企,在合肥人眼中,它被称为“小万达”。2004年,国购集团在合肥三里庵区域开发了当地首个国购广场,是当前合肥人气最旺的商业综合体。2013年,国购集团完成了对合肥当地房企蓝鼎置地的收购,2013年末其资产规模超过250亿元,负债达到了186亿元。 但从2015年开始,国购集团逐渐偏离房地产的主航道,公司实控人袁启宏开始进行多元化布局。 2015年,国购集团以1.3亿元入局中发科技(现为文一科技),后以1.5亿元将所持股份卖给了文一集团。2016年10月份,国购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国购产投以8.8元/股的价格,合计15.8亿元获得了司尔特25%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袁启宏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2017年,国购集团并购蓝鼎置地的后遗症显现,公司在建项目多达13个,总面积1187万平方米,资金缺口超过150亿元。2018年,国购集团多个项目被迫停工,并“爽约”安凯客车的增发项目,最终在缴款日结束时仍未拿出3.5亿元认缴资金。随后,公司债务危机也开始显现。 时至今日,国购广场的人气依然很旺,但国购集团却走上了破产重整之路,国购广场二期工程的建设也没了时间表。2019年11月6日,合肥市中院下达《民事裁定书》,正式对国购集团重整进行立案,同时指定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安徽分所作为联合机构继续担任重整管理人。 “目前,国购集团的总负债大概300多亿元,司尔特的控制权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赵勇对记者说,国购集团的重整是安徽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破产项目,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项目。如果司尔特的控制权出现了问题,将对国购集团的重整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购集团第一次债权人大会已经开完,会议选定了债委会成员名单。公司的重整计划正在编制过程中,预计2021年一季度会出炉。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到湖南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湘科集团”)考察调研,湘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银国陪同调研。王泽山此次调研共2天,先后到访了湘科集团旗下四家子公司。 王泽山表示,湘科集团具备扎实的专业合作条件,对以后的校企合作愿景具有深厚的兴趣,期待在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创新力量、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 湘科集团同样表示,希望与王泽山院士团队在创新平台建设、火炸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校企合作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资料显示,王泽山是我国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近年,王泽山密切联系兵工含能材料领域相关企业,担任了多家兵工企业的专家、顾问。 值得关注的是,湘科集团在军品产业上有了新的动作。王泽山调研湘科集团的前几天,湘科集团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南岭民爆披露投资者调研纪要,对未来发展战略、业务规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南岭民爆表示,下属子公司湖南神斧集团向红机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部分军品涉及海陆空部分军品配件,近几年业绩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公司未来将巩固军品火工品优势,恢复部分子公司的军品生产资质,争取火工品配套产品升级,创新产品型号,提升产品品质,把军品做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除把军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外,南岭民爆也开始涉足砂石产业。南岭民爆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民爆主业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现有民爆、军品业务,积极参与砂石骨料行业的整合与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延伸。 而在今年6月,南岭民爆与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化拓展砂石骨料业务市场的投资与合作。南岭民爆彼时公告称,在战略层面确定砂石骨料行业作为重点拓展主业,已集中核心资源在各地分步推进。
“研发创新是中国民企发展第一驱动力,三一集团在这方面投入很大,多年来持续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约5%。”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研发创新驱动下,三一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厂,发展到如今的跨国大企业。向文波认为,集团的成功,更离不开国家的改革开放,以及政府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企业造成冲击。三一集团较快克服疫情影响,1至10月集团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现金流等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屡创新高。 “政府采取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防疫措施,以及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大力支持,是集团得以较快恢复发展的重要原因。”向文波说,疫情期间,三一集团建立起线上办公系统,让研发人员在家就可以有效地工作,既保障疫情期间的生产经营,也为未来经营发展奠定较好基础。 近年来,三一集团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海外销售有逾七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今年下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海外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正增长。其中,挖掘机出口同比增长逾30%。 疫情令公路物流遇到极大挑战。三一集团制定了铁路运输方案,优化装箱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了货物的及时出运。 三一集团还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海外市场的数字化营销,开展了多次线上直播销售活动。其中,11月举办的“2020线上宝马展”,2小时销售额达235亿元。
6月12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高投”)发布公告称,该集团已收到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出具的文件,获准受让成都农商行10%的股份。同时,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下称“成都武侯”)受让成都农商银行10.5%股份也已获监管批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本次20.5%股权外,此前成都市兴城投资集团已经接手成都农商银行35%股份,加上成都交子金控持有的9.81%股份,国资系股东占成都农商行全部股份达到65.31%。至此,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完成,安邦系彻底出局。“随着国资占股比例提升,成都农商行的股权结构更加稳定,对银行未来的安全性和成长性都会带来益处。”四川一位金融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持股超65%“成都高投”在公告中对本次受让成都农商行股份进行了详细披露。公告显示,今年2月20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网站披露成都农商行20.5亿股股份,挂牌转让价格为870218万元。“成都高投”与“成都武侯”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接此次股权交易。本次股权交易为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项目(项目编号:CF19CG000666-2),根据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上海一中院”)《拍卖(变卖)委托书》,中国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工作组受上海一中院委托,对成都农商银行20.5%的股份进行处置。转让方为中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俊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涛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瑞信物资有限公司、金堂通明投资有限公司、成都新津瑞凯投资有限公司、大邑兰新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中乒北奥汽车销售股务有限公司、广州劲荣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国恒实业有限公司,“成都高投”等与转让方不存在关联关系。“成都高投”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集团拓展金融资本业务板块。“成都高投”现有城市开发、城市运营和产业投资三大业务板块,金融板块目前已涉足担保、小贷、盈创,收购成都农商行将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本业务板块,更加完善金融板块产业生态。本次交易完成后,对公司主营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构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预计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次交易的实施对公司债券的债务关系不存在影响,不涉及债权债务承继或偿付,对债券的付息兑付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截止本公告出具日,公司经营状况稳健、盈利良好,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公司将根据已发行债券和其他债务的本息到期支付安排,合理调度分配资金,保证按期支付到期利息和本金。公开信息显示,“成都高投”于1996年10月28日成立,股东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金融局,注册资本为206.9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建设、科技、经贸发展投资及符合国家政策的其它投资;投资项目管理及咨询;资产管理及咨询等。而同时获批受让股份的“成都武侯”成立于2014年2月26日,股东为成都市武侯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金融工作局,其注册资本为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开发建设、资产经营管理、对外投资等。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总资产28.39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64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62%。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完成,成都市兴城投资集团持有该行35%股份,成都交子金控持有9.81%,加上上述两家该公司,国资系股东占成都农商行全部股份达到65.31%。“安邦系”清仓出局官网显示,成都农商行是在原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10年1月15日挂牌开业,2011年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全行设有各层级机构649家,其中总行营业部1家,分行8家,支行173家,分理处467家。在山东、江苏、福建、河北、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发起设立的39家中成村镇银行全部开业。而“安邦系”正是在成都农商行2011年增资扩股时,通过关联公司增持,最终持股比例达55.5%。截止2019年3季末,该行前十大股东分别为,安邦保险,持股35%;成都交子金控,持股6.81%;上海文俊投资,持股4.88%;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持股4.44%;成都欣天颐投资,持股4.05%;成都市协成资产,持股3.62%;成都市兴光华,持股3%;广州劲荣投资,持股2.82%;浙江国恒实业,持股1.96%;北京涛力投资,持股1.79%。2018年2月安邦被接管后,来自银监、保监及平安银行等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风险监测组,进驻成都农商行调查,履行参与该行重大决策等工作职责。当年底,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接管工作组以168亿元的转让底价,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北金所”)挂牌转让成都农商行35%股权。但一个月后,北金所发布公告称,收到工作组对这一项目终止的申请。一年之后,北金所披露,安邦保险集团持有的成都农商行35亿股股份与安邦接管组受上海一中院委托处置的成都农商行20.5亿股股份两项目正式挂牌交易。两笔股权的转让价格分别为165.08亿元、96.69亿元。其中,20.5亿股为安邦通过上述10家关联公司合计持有。今年以来,成都农商行连续发布公告,对股权处置的进展进行披露。1月3日,成都农商行发布公告称,2019年12月,按照成都市政府无偿划转的安排,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受让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该行3亿股股份。受让股份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合计持有该行9.81亿股,持股比例9.81%。3月11日,成都农商行宣布,成都兴城投资集团受让安邦保险集团所持有的35亿股股权,受让股份比例为35%。一个多月后,成都农商行再次发布公告,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拟联合受让该行20.50亿股股份。其中,成都武侯产业发展投资管理集团拟受让10.50亿股,占成都农商银行总股本10.5%;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拟受让约10亿股,占比为10%。随着“成都高投”和“成都武侯”受让成都农商银行20.5%股份获监管部门批准,成都农商行股权处置彻底完成,“安邦系”全部清仓出局。
6月12日至13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率代表团赴湖南省长沙市,就加强两市合作、推动合作项目加快建设进行考察交流,并出席两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系列活动。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长沙市市长郑建新出席活动。在两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系列活动中,长沙轨道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在湖南长沙正式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不仅标志着穗长两市三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正式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意味着越秀集团旗下越秀地产将正式开启“轨交+物业”模式的全国化战略布局。三方国企强强联合,签署合作协议打造战略共同体据介绍,广州越秀集团和长沙轨道集团、广州地铁集团三方的核心业务布局在房地产、金融、大交通等方面,三方各具优势且互补性强、协同性高。其中,广州越秀集团作为广州市属龙头国企之一,现已形成了以房地产、金融、交通基建、食品为核心的“4+X”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19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近6700亿元,拥有境内外5家上市公司(基金)。集团旗下越秀地产作为国内“轨交+物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于2019年4月成功引入广州地铁成为第二大股东,深度参与广州轨交物业事业发展。长沙轨道集团是地铁建设的创新引领者,多次创造国内先进案例。近年来,长沙轨道集团持续探索“地铁+物业”开发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以“五一里”为代表的地铁商业项目,积极开展多元化开发经营。而广州地铁集团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标杆先行者,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综合实力及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前列,业务已拓展至国内外30多个城市。在物业开发方面,广州地铁集团全面推进和落实“轨道+物业”的开发建设与资金筹集机制,大力推进地铁沿线土地整理和TOD物业综合开发,开发面积将达620多万平方米。今后,在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三方将遵循市场化资源配置与国企资源整合双引擎驱动理念,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紧抓长沙轨道交通发展机遇,致力于在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TOD物业开发、物业管理业务、产融结合发展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战略共同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秀地产TOD模式起航全国化布局,广州经验将落地长沙越秀集团党委委员、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曾表示,集团旗下越秀地产引入广州地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除了在广州开展深度合作,未来还将借助双方资源进一步拓展与其他省市国企的合作,将“轨交+物业”模式复制至全国其他城市。据悉,广州地铁作为越秀地产第二大股东,让越秀地产能优先获得广州地铁车辆段项目资源,而广州地铁运营外拓也将有助于越秀地产TOD“轨交+物业”模式版图的做大。此次母公司越秀集团与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广州地铁集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是越秀地产TOD模式走出广州、做大格局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越秀地产即将开启“轨交+物业”模式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据了解,凭借与广州地铁的战略关系,以及“越秀集团孵化+越秀地产购买”的模式,越秀地产已成功推出品秀星图、品秀星樾、品秀星翰三大TOD“巨无霸”项目,并于近期再获水西、镇龙两大TDD项目期权,为广州市民打造轨交上的美好生活。可以预见,通过越秀集团与广州地铁、长沙轨交集团战略关系,越秀地产也将助力长沙做强做优轨道交通开发事业,为星城人民建设优质TOD项目。越秀参与此次合作除了天时与人和,更有地利之便。事实上,越秀地产去年7月,连续在长沙获取3个优质地块,深耕布局长沙,三大项目中已有悦湖台、亲爱里两个项目在售,深受长沙市民欢迎,为母公司越秀集团与长沙轨道集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越秀地产将凭借丰富的TOD开发运营经验,大力推进长沙地铁站点TOD物业开发,同时凭借广州地铁战略关系以及母公司越秀集团强大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推进TOD模式的全国化布局,成就更多人轨道上的美好生活。(文/华章)
美的集团对外并购的步伐,并未因疫情等因素而停止,这一回“搭”上的是电梯行业。 据美的集团消息,12月11日,美的集团旗下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与菱王电梯举行并购交割暨战略合作启动仪式。随着此次双方正式合作达成,美的集团将战略性进入电梯产业,并推动电梯与暖通空调、楼宇自控等业务之间融合、协同发展,开创美的智慧楼宇整体解决方案新格局。 资料显示,菱王电梯是一家集电(扶)梯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安装、维保于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国产电梯品牌之一,拥有CNAS认证实验室及20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产品远销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6月,菱王电梯曾申请IPO上市,意欲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以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据此后更新的招股申请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月至6月,菱王电梯营业收入分别为5.52亿元、5.90亿元、5.88亿元及2.55亿元。 由于大规模的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直接增加电梯产品的市场需求,老旧楼房建筑改造需要加装电梯、公共场所需要加装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及地铁项目对电扶梯的需求量较大等因素,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计2020年中国电梯市场规模为3829.2亿元,同比增长4.78%。 据A股多家从事电梯制造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国内电梯市场需求回暖,相关公司业绩开始明显回升。 对于此次并购和合作的目的,美的集团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总裁管金伟表示:“本次美的集团与菱王电梯的合作,是双方针对彼此业务的互补。我们希望凭借美的暖通与楼宇深耕工程业态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为智慧楼宇创造出一种重塑行业竞争格式的新机遇,相信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出色的整合增长效应。” 据介绍,本次收购后,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将依托自身在建筑能耗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多年深耕B端工程业态的经验与优势资源,将现有电梯业务做大做强,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并将电梯产品线融入智慧楼宇整体解决方案中,进一步联动多项设备端,提供一站式智慧楼宇服务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开启“智慧楼宇”新时代。
12月11日,湖南省、市(州)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一次研讨会发布统计数据,2020年湖南全省教育基金总量已达26.05亿元,惠及湖南省近380万名师生、4800所学校。其中,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基金总量达2.6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南上市公司认识到教育事业对回报社会、扶贫助困、支持创新的重要作用,采取捐资助学、设立基金、援建学校等方式,共同举起教育明灯照亮学子们的求学之路。 湖南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倾力打造了围绕关爱基层教师的‘爱烛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的‘育才行动’、为边远地区学校搭建网络平台的‘e校计划’三大公益品牌项目,服务教师学生19.5万人次,累计公益服务支出1.9亿元,被湖南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全省先进社会组织、湖南省示范社会组织。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湖南省共有29家教育基金会发起线上筹款项目,一起发动140万人次参与捐款,共筹集善款2064万元。” 社会各界积极推进教育事业,湖南上市公司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湘佳股份、唐人神、爱尔眼科等为代表的湖南上市公司通过捐资助学、设立基金、援建学校等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湖南石门县虽是已摘帽贫困县,当地政府提出扶贫事业久久为功,不能滑坡退后半步,教育是扶贫事业中的重点。今年9月30日,湖南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正式开工建设,湘佳永兴学校总投资约4亿元,总建设用地约155亩,总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学位4800个,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始投入使用。 在开工仪式现场,湘佳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喻自文公开承诺:“我将与副董事长邢卫民一道为湘佳永兴学校建设捐资1亿元。”他向记者表示:“湘佳股份作为常德石门地区首家上市企业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0年,我们成立‘湘佳大爱基金’,每年资助30名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弟。2018年,我们在石门一中成立‘湘佳股份石门一中巾帼园丁奖’,每年奖励20名优秀女教师和20名优秀女学生。今年,我们要支持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学校,报答石门乡亲,助推石门教育。” 唐人神集团的助学事业起步更早,1991年以来,唐人神集团先后在武汉轻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农大、湖南农大、华中农大、中国农大设立奖学金。2002年,唐人神集团捐资250万元启动扶贫助学教育工程。2003年,唐人神集团向中国农大捐赠股权1200万元。2004年,唐人神集团出资100万元支持熊远著院士科技教育基金。2017年,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以个人名义向华中农大、“焕春基金”捐赠100万元。2019年,唐人神集团正式成立“龙华上品教育扶贫基金会”,现更名为“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 唐人神集团品宣部负责人于红清向记者介绍:“近期受疫情、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农口企业出现产能出清和规模缩减,部分学子面临求学就业困难。今年,我们寻访并确认了200多名贫困学子,给每个学子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对特别困难的还连续资助四年。今后,凡是致力于推动先进养殖产能的学子前来应聘,我们都热烈欢迎,共同追梦千亿产值。”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爱尔眼科向中南大学捐赠1000万元,专项用于其各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公开表示:“国家是爱尔的坚强后端,爱尔是爱尔人的坚强后盾。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爱尔眼科向中南大学定向捐赠,希望能同中南大学各大医学院一道守护百姓健康。”这早已不是爱尔眼科第一次大规模捐资助学。2019年,爱尔眼科捐赠1亿股公司股票,合计3.33%股份给湘江公益基金会,用于眼科医疗的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这一大手笔被传为湖南教育界美谈。陈邦向记者表示:“中国眼科事业发展不能零打碎敲,不能断断续续,必须舍得花大本钱,打持久战。我们捐赠1亿股是为了增强本行业的教育基础,以教育事业作为行业创新的燃料,前沿成果才会源源不断,人才梯队才会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