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披露了其2021财年第三季度(即自然年的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公告,并于公告中披露了蚂蚁集团整改的最新动态。 阿里巴巴公告内容表示,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宣布暂缓其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与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由于最近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蚂蚁集团正在制定整改方案,该方案还须履行监管部门程序。 同时,阿里方面表示,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上市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 “在蚂蚁集团整改方案履行监管部门程序后,我们将向市场提供更新信息”,阿里巴巴财报中称。 此外,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部分披露,2021财年第三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来自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为7.35亿美元,合人民币47.96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中,阿里巴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210.84亿元(约合33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94.27亿元(约合121.73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79.77亿元(约合119.50亿美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阿里巴巴此财季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92.07亿元(约合9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2020年市场瞬息万变。疫情带来危机,也催生机遇。作为一家深耕有害生物防制39年的企业,凭借科技驱动理念、聚焦消杀主业,多品类发展助力主业做大做强,榄菊集团从“默默无蚊”到全球领先。 后疫情时代,榄菊抓住市场契机,拥抱变化,向实现“全球领先的有害生物防制科技集团”的愿景奋进。 1月初,由搜狐财经主办的中国价值公司100项目开启2021年的首度线下探访之旅,走进百年菊城的老牌企业榄菊日化集团,探访39年有害生物防制史背后的坚持与匠心。 榄菊日化集团总裁薛洪伟接受搜狐财经专访 从无蚊到无“害”,科技铸造竞争力 榄菊起家于蚊虫驱杀业务,1982年诞生于广东中山素有百年菊城之称的小榄镇,开启了近40年的有害生物防制生涯。除虫菊酯作为驱杀蚊虫的有效成分,来源于天然除虫菊,榄菊之名即源于此。 榄菊是国内第一家生产电热驱蚊产品的企业,1995年,便成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电热驱蚊产品生产企业,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之最”称号,经过数年发展,公司业务向其他驱蚊品类延伸。早在20多年前,市面上的蚊香仍以木粉绿蚊香为主,榄菊前瞻性地推出了炭粉黑蚊香。相比木粉绿蚊香,炭粉黑蚊香燃烧过程稳定、烟尘量更低、耐潮,也更环保,很快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改变了国内蚊香市场格局。 39年后,榄菊仍在做一件事,聚焦有害生物防制,守护国民健康。 而今,蚊香、电热蚊香液等驱蚊产品仍是榄菊的先锋军。近年来,榄菊的蚊香产品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市场第一(数据来源: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预计可达到26.5%。2020年榄菊蚊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近20%,其中电蚊液品类同比增速达60%。 榄菊电热蚊香液品类2020年同比增速达60% 另一方面,榄菊的品类也由驱蚊产品扩张至杀蟑、灭鼠、杀蝇、除螨、消毒除菌等围绕有害生物的众多细分品类。每一个细分品类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2020年榄菊杀蟑和灭鼠类产品增速均超50%,其中杀蟑类产品的销售额近三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凭借每一个细分品类占据优势地位,榄菊在有害生物防制领域遥遥领先。据中国日用杂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榄菊在国内消杀市场占有率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消杀市场占有率达14%。 每一个细分品类背后也蕴藏着科技的力量。 “为什么蚊子、蟑螂、老鼠、苍蝇这些常见的有害生物值得我们与之斗争这么多年?” 榄菊日化集团总裁薛洪伟告诉搜狐财经,“以蟑螂为例,已知最早生于三亿五千万年前,全球大约有5000多种蟑螂,我国记录了253种,而目前可知的蚊子种类也达到了3600多种。蚊虫、蟑螂这些生物看似渺小,但生命力顽强,为了繁衍它们还在不断地进化升级,对过去的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不同的生存环境其习性也大不相同。这些有害生物不可能灭绝,我们的技术研发也不会停止。” 从昆虫饲养、蚊虫研究到药液配比、抗药性监测研究等都需要专业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支撑,也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面的投入。 榄菊每年花近百万元在全国各地收购蚊虫建立"蚊虫观察室"、并成立昆虫饲养室,派专人精心饲养、繁殖,以期研究出更加有效的防蚊虫、灭蚊虫的方法。 榄菊拥有近100名研发人才实现核心技术攻关,配备近2000平方米实验室,研发设备原值超1000万元。近年来,榄菊研发经费投入比均超过3%,并持续上升,设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步拓展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截至2020年,榄菊拥有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截至2020年,榄菊拥有授权专利107项 2020年8月,榄菊《对抗性蚊虫高效环保蚊香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悉,该项目主要围绕我国不同生境蚊虫抗药性监测、抗药性机理以及抗性治理开展研究,通过自主研发榄菊开发出了含安全高效增效剂的控释型蚊香产品,并自主研发“超低容量梯度式蚊香喷雾技术”创新型的蚊香喷药设备,实现对抗性蚊虫高效环保控释蚊香的产业化。 凭借出色的研发实力和行业领头角色,榄菊共参与28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 2020年,榄菊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主导《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标准的制定,推动家用卫生杀虫产品纳入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 榄菊同时推动新技术、新配方及新原料应用,进行产品升级迭代,提升产品力。2020年9月,榄菊12款产品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被评为“绿色设计产品“。 榄菊集团始终秉承着绿色、环保、安全的创新理念,以“护卫人居健康、共享静美生活”为使命,创造赋能,改善环境,实现企业绿色发展;从产品设计到采购、生产、包装、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全面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2020年11月,榄菊荣获绿色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科技驱动理念下,榄菊实现高速成长,近年销售额、利润等指标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新生态造就新机遇,创新升级拥抱变化 2020年初疫情来袭,国内经济遭遇冲击,行业全面洗牌。然而疫情之下也催生了新需求、形成了新生态、带来了新机遇。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成为日常必需;人们的健康观念全面升级,开始重新重视日常的消毒防控,更加关注绿色、生态、环保;消费者的卫生消毒意识显著增强,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俨然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引发的全球经济持续萎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并最终确立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薛洪伟看来,榄菊走过将近40年的历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抱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虫灾、鼠灾成患的场景已很难发生,这对消杀行业也带来一定影响。 “影响不意味着减少,而是升级。关键是你的产品能否跟上消费场景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化。” 薛洪伟解释道,“最简单的例子,过去我们驱蚊更多用气雾剂和蚊香,而近年来电蚊香液发展很快。有消费者担心驱蚊产品的化学成分,我们因此研发了很多物理驱蚊产品和天然植物驱蚊产品。” 榄菊电热蚊香液生产线 “我们的消费者处在同一时代,但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从60后、70后到80后、90后、00后,他们的消费观念不同,消费需求、购物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去拥抱时代、拥抱消费者,和消费者去沟通,用他们当代的语言、在合适的场景去沟通,研发生产出满足他们当代需求的产品,这是最关键的。” 薛洪伟表示。 为此,薛洪伟在2020年年初的榄菊全体员工干部大会上提出思维重构、组织重构和管理重构,明确企业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榄菊集团确立了“全球领先的有害生物防制科技集团”的新愿景。首先,榄菊要成为“全球领先的榄菊”,要从“国际化”进一步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榄菊在行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次,榄菊要从当前的服务领域,逐步向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防制领域去发展,为每个人、每个空间、每个场景提供专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再者,榄菊坚持科技护卫家居健康的理念,将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科技型、集团化发展的企业。 同时,重构组织架构,榄菊开始实施双牌双品双线新策略:旗下儿童家庭卫生护理用品品牌“儿宝健”将独立于榄菊品牌运作,将从儿童驱蚊产品延伸至全面布局婴童健康产品;榄菊持续深耕蚊虫防制类产品,同时形成以蚊、蟑、蝇、鼠、螨等有害生物防制为核心,婴童护理、洗涤、家居清洁、生活用纸为延伸的品类布局,加码消毒除菌产品线。此外,榄菊将同步发展在家业务与离家业务,同步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共同发展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 数据显示,在蚊虫防制产品之外,2020年榄菊洁厕类、厨清类、家清类产品品类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46%、152%和119%,消毒除菌产品以超高速态势增长。 目前,榄菊国内市场已经实现了地级城市全覆盖,近几年的新增经销商保持稳定增长,经销商不断拓展,同时不断增加终端门店露出,2020年经销商客户数量预计超过1100家,进场终端门店数(大卖场数据)预计超过3000家。 而在国际市场,近年来榄菊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售额稳健上升,国际消杀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面对新的环境变化和新的赛道发展,榄菊也在2020年提出多赛道发展战略。“无论是内容直播,还是社交电商、社区电商、娱乐电商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数字化APP端为引领的平台快速发展,作为企业而言,均需要快速捕捉到这种变化,并拥抱这些变化。”薛洪伟说道。 2020年,榄菊提出全员营销理念,近千名员工投入到直播活动中,开展有害生物防制知识科普。与此同时,榄菊还联手知乎发布《国民杀蟑百科全书》,与丁香医生联合 无论是39年的匠心研制,还是如今的创新突破举措,其背后是榄菊人一如既往的奋进精神。 2020年疫情期间,榄菊集团走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第一时间捐赠500万元现金和物资支援武汉抗疫。支援疫区同时,在保障员工安全的前提下,榄菊第一时间推动复工复产,2月12日实现全面复工,加快生产消毒除菌产品,支援全国卫生消杀工作。 疫情加剧企业经营压力。榄菊提出“三保”和“三不”举措,即保供应、保需求、保市场;不裁员、不减员、不降薪,成为疫情下的逆行者。 不仅如此,据薛洪伟介绍,疫情期间榄菊还制定了有效激励措施来保证复工复产。“比如对我们的供应商进行奖励保证物资和原料的供应,对我们的工厂员工进行奖励加班生产保供应,对于我们的团队进行奖励投入一线促进销售,对于推荐员工的同事进行奖励吸引人才。这样通过制度、组织激励体系的保障,使复工行动付诸现实。” 系列举措下,榄菊集团生产经营迅速恢复,2020年一季度销售收入便实现两位数增长。 坚毅·进取、务实·担当、协同·高效的企业精神是榄菊发展至今的动力源泉。2020年,榄菊在传承与发扬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企业文化进行梳理与提炼,形成了榄菊企业文化2.0版本,为榄菊的再度腾飞打下根基。这也是薛洪伟“思维重构”战略的重要内容。 薛洪伟认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简单,企业管理越复杂,企业越没有效率。而简单的管理则有赖于企业文化,基于统一的价值观。 榄菊始终秉持以“崇德尚信”为中心,以“守正逐新”为发展动力,以“臻于至善”为发展根基,对内强调“以人为本”,对外强调“力合四方”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并为“护卫人居健康,共享静美生活”的使命而不懈努力。 在管理重构方面,榄菊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为奋进的榄菊人进一步赋能。 “我们以中山市政府质量奖申报和评定作为抓手,全面审视我们的管理、我们的经营、我们的战略、我们的营销、我们的质量、我们的科研、我们的供应链等方方面面。”薛洪伟说,“科技是我们最重要的立足点,也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一点。但企业要长久的发展,质量的稳定一定是最关键的。” 榄菊全年引入和建立卓越绩效管理,以责任为宗旨,以客户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思维模式、文化理念和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高质量发展。 卓越绩效项目的实施历经领导决策、标准培训、过程实施、撰写自评报告、现场评审会等五大环节,通过对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卓越经营结果,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卓越绩效评价机制。 榄菊集团提倡高绩效的工作,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定回报”,本着权限明确、责任清晰、利益挂钩的原则,根据集团战略规划,建立以BSC分解、KPI指标为主的绩效系统。员工的薪酬体系则是以“3P”理论为核心的付薪理念,以岗位、业绩和能力定薪,并结合集团的战略人才需求与导向、市场、行业和竞争企业的薪资水平及集团企业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来设计。 基于此,榄菊员工待遇每年提升幅度均保持行业前列。此外,榄菊每年额外投入千万元作为员工的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0年底,榄菊凭借前瞻性的市场定位,持续的创新能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中山市40多家企业评比中获得最高分,荣获“2020年度中山市政府质量奖”。 专注发展成就了榄菊,专注科技铸造了榄菊,奋进精神凝聚成了如今的榄菊。 薛洪伟表示,未来榄菊将有四条增长曲线,要将榄菊打造为新国民消费品牌,将“儿宝健”打造成为婴童护理类时尚高质品牌,在家庭护理领域打造新品牌,在现有赛道里实现多渠道多品类多品牌的发展目标。
破产重整中心不在“破”,而在“立”,也可以看作“重生”。 金融界网1月29日消息 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书》,主要内容为:相关债权人因海航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海航集团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中国民航报发文称公告发出意味着海航集团整体风险化解按破产重整实质推进。破产重整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破产清算。破产重整重在重整,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企业并不关门大吉、退出市场,而是通过对债务人企业实施债务、资产、业务、股权、管理等全方位的重组,找准企业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善公司治理机构,化解公司债务负担,让企业法人资格不注销、继续存续的同时可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实现对企业的挽救和重生。因此,破产重整中心不在“破”,而在“立”,也可以看作“重生”。 1月22日下午,海航发布消息称,为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风险处置相关工作,顾刚已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长职务、任清华已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职务。顾刚、任清华担任联合工作组职务不变。海航集团将在联合工作组指导下,在各方支持下,继续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的实施工作。公告中称,风险处置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关键时期。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下,不良资产行业逐渐升温,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中门槛最高、最具价值的困境资产重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型资本的关注。 作为国内大型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601318.SH)这一两年来也将触角伸向了该领域。 1月29日,中国平安公告称,经本公司召开的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为了推动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本公司未来价值增长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参与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方正集团”)、方正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方正产控”)、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大医疗”)、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大信产”)、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实质合并重整(下称“方正集团重整”)。 中国平安公告称,鉴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属于本公司临时性商业秘密,且基于方正集团管理人(下称“管理人”)要求保密,公司履行了相关事项暂缓披露程序。 公告称,“2021年1月29日,公司收到管理人通知,确定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本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管理人后续将依法推进投资协议签署及重整计划草案制定等相关工作。重整计划草案尚须经过方正集团债权人会议表决、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等法律程序后方可生效,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本公司将根据参与方正集团重整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其以IT产业为基础,逐步形成了IT、医疗、产业金融、产城融合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 其中,医疗板块被中国平安看中,医疗板块主要以北大医疗集团为业务主体,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方正集团共同设立。目前,北大医疗集团旗下医疗机构床位数超过1万张,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社会办医医院集团100强”榜首。 除了医疗板块外,其产业金融板块也与中国平安的现有业务存在关联,产业金融板块以方正物产集团、方正证券、北大方正人寿等为业务主体,业务涵盖大宗商品交易、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领域。 2019年,方正集团一笔2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违约,引爆债务危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团总资产超3600亿元,总负债达到3029.51亿元。 2020年7月31日,北京市一中院裁定方正集团及旗下四家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并指定方正集团为实质合并重整管理人。与此同时,方正集团引入战投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早在2020年4月20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披露,方正集团向社会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公告明确,本次招募战略投资者旨在完成方正集团重整,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员结构,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化解债务风险,最终打造资产质量优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 此后,大型资本多方竞逐,据方正集团在上清所发布的重整进展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18日,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2347.34亿
图片来源:网络 “颜值经济”风口正盛,但想在医美行业闯出一片天,却并非易事。声称要“逐步退出医美业务”的奥园健康(奥园健康生活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662.HK),新年迎来人事变动。 1月27日晚间,奥园健康公告,现任执行董事郑炜获任总裁,统筹集团的全面管理及营运;原总裁苏波留任集团执行总裁,负责大健康业务营运管理。 郑炜和苏波所专注的领域不同,前者在科技技术等互联网领域有近15年的经验,后者则专注于医疗美容等大健康领域。 人事的变动往往是战略使然,在郑炜取代苏波成为一把手的背后,奥园健康也正调转船头:“回归物管”。 奥园健康于2019年3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物业+大健康”产业为主,涵盖住宅物业、商业物业、康养、中医、医美等业务。但布局近两年来,奥园健康的大健康产业虽动作不断,却尚未贡献业绩。 奥园健康称,郑炜将利用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助力公司发展智慧社区,以及智能物业管理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 第三任总裁上任,战略重心回归物管 现年43岁的郑炜已在技术研发、营运管理及互联网通信领域拥有逾15年经验,系“科技”背景出身。2020年6月,加入奥园健康母公司中国奥园集团后,曾担任旗下奥买家集团、奥园科技集团的高级管理层。 对于奥园健康来说,虽然上市还不到两年,但郑炜已经是第三任总裁了。此前的两任总裁分别是有“物管”背景的苗思华,和“大健康背景”的苏波。 苗思华现年56岁,是奥园健康当之无愧的“老将”。自2013年9月起开始担任奥园健康总裁一职,至2020年4月离任任,任职7年之久。 在加入奥园健康之前,苗思华曾在铜锣湾、金鹰集团、宝龙集团、中天城投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在物管行业是资深人士。 苗思华加入,为奥园健康助力不少。随着物管业务渐入佳境,不甘于做传统物业企业的奥园健康,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8年始,大健康业务逐渐成为奥园健康多元化业务中的一环,此后逐渐成为布局重点。 2019年3月,奥园健康成功登陆港交所。与诸多物业股相比,奥园健康因“大健康产业”的标签显得颇为独特。 上市一周年后,2020年4月,奥园健康更换总裁与CFO。“老将”苗思华辞任总裁仅留任执行董事一职,苏波接任新总裁,全面负责集团的管理及运营。 苏波非“地产人”,2019年10月加入奥园健康任执行总裁。此后半年时间里,负责大健康业务。在此之前,苏波曾任广州番禺区两家医院院长,还拥有广东省护老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头衔。 彼时,正值奥园健康加码大健康的档口,苏波的上任并不难理解。如今,履职总裁仅9个月,苏波就“打道回府”重回大健康板块,职级降下一级,不再负责奥园健康集团的全面管理。 变故并非无迹可寻,继去年11月,终止收购浙江连天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天美)55%的权益之后,奥园健康曾多次提及将逐步退出医美业务的有关营运,专注于物业管理服务及商业运营服务分部。 布局两年,大健康业务未贡献业绩 奥园健康是中国奥园集团旗下物业上市平台,在2018年9月提交的招股书中,“投资中医服务、医疗美容服务、老年人照料服务及电信服务等”在IPO募资用途中位列第二。 2018年年报中,奥园健康进一步表示,将进行“双线并进”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把握大健康领域的机遇,打造“物业+大健康”产业。 2019年年报中,奥园健康再次明确,将持续拓展大健康业务,融合物业管理、商业运营和大健康三块业务。 奥园健康在大健康业务的布局上也一直持续发力,主要聚焦中医服务、医学美容、康养服务三大细分领域。 2018年,奥园健康先后与韩国KORACLE公司、韩国医疗美容服务供货商吉纽思株式会等机构签约开展合作,并在广州建立两家中医中心开展中医服务。 2019年,奥园健康开业三家医疗美容诊所,提供护肤、微整及整形手术服务,并打造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和医美品牌。 同年,奥园健康以8200万元对价竞得上海“东方美谷”产业园区内奉贤地块,并引入中国奥园,合作共建“东方美谷”项目,加码医美意味甚浓。 2020年,奥园健康继续加码医美,将目光瞄准拥有三十多年发展史的浙江省最大的医美医院连锁集团连天美,并于3月份完成收购其5%股权。 9月份,奥园健康还曾对外称拟以6.91亿元继续收购连天美55%的股权,以完成医美战略布局的“关键拼图”,但该收购计划在年底宣告终止。 从布局上来看,奥园健康在大健康业务上投入了不少精力。但截止2020年中期,奥园健康仅开设三家医美诊所、两家中医中心、一家心肺康养训练营。 图片来源:奥园健康2020年中期报告 在历年年报显示,奥园健康的大健康业务也未见具体收入,在营收结构上未占有一席之地,业绩增长还是依赖于物业服务。 2018年至2020年中期,奥园健康营收分别为6.1亿元、9亿元、5.47亿元。其中,物业管理服务分别占比73.24%、71.76%、75.38%。 7亿收购终止,将逐步退出医美业务 变化也在此时悄悄发生了,去年11月末,奥园健康一纸公告官宣“收购连天美55%股权作为医美业务的重要基石”交易“终止”。 此前,奥园健康已拥有连天美5%股权。在最初的收购计划中,奥园健康拟耗资6.91亿元再收购连天美55%股权,且不设置业绩承诺。 中报显示,奥园健康截止2020年6月货币资金为9.9亿元,其中还包含2.6亿元短期银行借款。上述交易总对价为6.91亿元,相当于花去70%的现金。为此,奥园健康还曾打算变更IPO募资用途支援本次并购。 交易戛然而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终止收购公告中,奥园健康给出的理由是:其将逐步退出医美业务。 “尽管本集团近期努力扩大于中国的医美业务,虽然收益为正,其业务仍未为本集团带来可观回报。”奥园健康还称,逐步退出医美业务不会对自身营运产生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奥园健康公告 在2020年12月收购博安物业的公告中,奥园健康再次表达了上述观点,并强调未来其将专注于物业管理服务、商业运营服务、其他大健康业务。 三个上市平台,或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变化似乎早有预兆,复盘奥园健康及母公司中国奥园2020年的相关产业布局,或可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据中国奥园集团官网,其旗下涵盖地产、商业、科技、健康、文旅、金融、跨境电商等多元业务。 这些业务中,“地产”、“健康”板块已成功上市即中国奥园(3883.HK)和奥园健康,中国奥园间接持股28%的文旅企业中国文旅集团也已提交招股。 2020年5月,中国奥园11.6亿元入主河北房企京汉股份(SZ.000615),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首次在A股市场上有了资本平台。 同年10月,京汉股份更名“奥园美谷”,并更改公司战略为“从绿纤材料出发,进军美丽健康产业”。同月,原任奥园健康高级副总裁的徐巍,还被调任奥园美谷执行总裁。 徐巍曾任伊美尔医疗北京医院院长、董事总经理,高特佳大健康产业基金执行合伙人,拥有逾 16 年大健康产业医疗医院管理经验。 紧接着,便出现了11月,奥园健康终止对连天美的收购。彼时,这就曾被市场认为是奥园健康有意暂缓医美业务拓展,主动退出与奥园美谷有重合的医美业务。 进入2020年,1月13日,奥园美谷披露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于医美领域的发展野心以及对地产的无心恋战,被清晰的展现出来。 奥园美谷对投资者表示,“在存量地产项目上已做系统性考虑和安排”。另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奥园美谷已将剥离地产业务提上日程,整体剥离或分批转让的可能性都有。 “短期内,公司将会加速推进医美下游服务机构的收并购,快速在消费端占领市场。”针对医美业务,奥园美谷表示,考虑到自建形式周期较长,将通过收并购的形式尽快切入。 图片来源:奥园美谷公告 换言之,在出清地产资产后,奥园美谷与中国奥园便再无同业竞争的问题。结合在2020年12月收购博安物业的公告中,奥园健康再次提及逐步退出医美业务。 可以预见,通过这一番操作,未来中国奥园集团在医美板块的资源投入,或将集中到奥园美谷这一个平台。由此,中国奥园健康旗下的三个上市平台,也将无同业竞争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向搜狐财经分析道:“市场对奥园健康的定位,是轻资产物业股。而回看奥园健康在医美板块的大动作,无论是上海奉贤拿地,还是拟7亿收购的连天美股权,这些都是重资产项目,与市场期望有所冲突。”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回看奥园健康自身,“重资产”的医美是会蒸发奥园健康市值的,这也或是奥园健康退出医美赛道的一层原因。
1月29日晚间,泰禾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亏损41.74亿元-55.2亿元,相较之下,去年同期盈利4.66亿元。 “报告期内无集中交付的地产项目,仅有零星项目交付结转收入,造成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泰禾集团对此这样表示。 泰禾集团称,公司对部分出现减值迹象的房地产项目适当的计提了存货减值准备,导致营业利润减少;结合目前债务重组进程,公司对已到期尚未还款的借款违约金计提了约为8亿元的违约金损失,该损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此外,泰禾还表示,2020年度投资收益较2019年度大幅减少。 “2019 年度公司通过转让项目股权形式与合作方共同开发,累计减少并表项目 21 个,由此确认相关投资收益 12.77 亿元,而 2020 年度投资收益主要由公司持有的合联营企业投资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产生,金额较小。”公告称。 综合上述因素,泰禾集团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35.18亿至46.52亿元,而2019年度营收为236.2亿元,同比下滑超八成。 2020年7月7日,泰禾集团对外公告,未能完成“17泰禾MTN001”本息的按时兑付,发生实质性违约。截至去年7月7日,泰禾集团年内到期债务中,信托公司贷款到期金额占比达到46.64%。 根据2020年三季报,泰禾集团完成17泰禾MTN001、18泰禾01、17泰禾MTN002、17泰禾01、18泰禾02、H7泰禾02本息的兑付。 截至三季报披露日,公司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为487.10亿元,尚未支付的利息为64.76亿元。 去年7月31日,泰禾与万科签订协议,万科拟以24.3亿元入股泰禾,并持有19.9%的股份。这份协议将在泰禾满足一系列条件后生效。万科同时明确表示,不会“兜底”对方债务,泰禾需独立完成债务重组事项。 上述协议生效条件包括:泰禾制定债务重组方案并与债权人达成一致,债务重组方案能支持泰禾恢复正常生产等。 截至目前,泰禾仍未满足万科提出的先决条件,万科尚未真正入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1月15日下午表示,关于蚂蚁集团规范整改的问题,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之下,蚂蚁集团已经成立了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的时间表,对标监管的要求来进行整改,同时也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的经营,确保对公众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管理部门也在与蚂蚁集团保持着密切的监管沟通,有关工作进展将会及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