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知道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中国人寿还是一步步用25次增持站稳了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11月8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称,截至2019年11月7日收盘,中国人寿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40375561股,通过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1078676股,共计增持上市公司41454237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6824%。 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万达信息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中国人寿还表示,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万达信息的股票。 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万达信息三季报计提应收账款等资产减值损失5168万,三季报更是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近6%,归母净利润为4297.86万元,同比下滑逾七成。 虽然接手的是张“烂牌”,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杨思睿认为,国寿拥有广泛的C端保险用户信息和产品,参考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发展路线,国寿与公司有望围绕技术、数据与金融服务展开协同。财通证券分析师赵成也认为,中国人寿将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领域,以万达信息为主要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和业务资源,实现业务协同,这样看,中国人寿“放长线,钓大鱼”的意图很明显了。 国寿系耗资28.5亿元三度举牌 中国人寿对万达信息的关注从2018年的纾困计划开始。 去年12月下旬,国寿通过纾困质押专项产品“凤凰”的投资,从上海万豪手中协议受让了5500万股万达信息股份,持股比例5.0025%,耗资6.325亿元,成为万达信息第三大股东。 期间,国寿系(中国人寿、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合计增持至10973.4175万股,对应股比10.0042%。增持从5%到10%这部分,国寿系再耗资约8.65亿元。 6月23日晚,万达信息公告,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实际控制人史一兵与中国人寿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转让公司5.0142%的股份。完成后,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将由万豪投资变更为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国寿集团、国寿资产),后者持股1.65亿股股份、股比15.0183%;实际控制人将由史一兵,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然而7月23日,中国人寿入主万达信息的交易生变,《股份转让协议》解除,原因是万豪投资未就本次股份转让取得债权人、担保权人的同意。 随后,中国人寿又通过增持加大持股比例。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寿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24次增持万达信息,本次是今年第25次,而自2018年12月27日以纾困资金进入万达信息以来,“国寿系”已对万达信息进行了6轮增持,3次触及举牌线,耗资28.5亿元。 原大股东占用资金5.8亿元 万达信息原控股股东的“劣迹”是中国人寿目前要面临的问题。 三季报显示,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合作方非经营性占用万达信息资金余额为5.8亿元。 万达信息于2019年8月4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万豪投资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史一兵先生的告知函,获悉万豪投资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00588800股(占公司当时股本的18.29%)及史一兵先生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5508600股(占公司当时股本的0.50%)均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 此次股份被冻结,系大好(深圳)投资有限公司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措施,对万豪投资及史一兵先生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司法冻结。 另外,8月7日,法院还受理龚纯良诉万豪投资及史一兵民间借贷纠纷一案。龚纯良因该事项提请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万豪投资持有的公司200588800股股票。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万豪投资累计被司法冻结后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200588800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18.28%;史一兵累计被司法冻结后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5508600股,占其持有万达信息股份总数的100%,占公司总股本的0.50%。 11月6日晚间,上海万豪投资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深交所还对此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在万豪投资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情况下,其承诺的资金占用返还计划是否能够如期实现。若上述资金占用款短期内无法归还,会否对万达信息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计划,万豪投资具体的返还安排为:2019年10月31日前返还占用资金不低于1.5亿元,2019年11月30日前返还占用资金不低于4亿元,2019年12月31日前将占用资金全部返还。 万达信息经营现金流为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万达信息三季报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近6%,归母净利润为4297.86万元,同比下滑逾七成。 另外,公司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42.65%,从15亿元上升至22亿元,现金流承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11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3.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3.74亿元,资金链捉襟见肘。 由此看,万达信息的客户大量为公立医院、事业单位,依赖于财政拨款,可能存在受付款流程及财政因素影响,回款较慢、付款周期较长的问题,这对于中国人寿也是个不确定因素。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寿对万达的增持是战略性投资,而非财务性投资,而且万达信息流动性较好,且双方存在较大的业务协同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万达信息总市值在200亿元左右,流通股占比高达99.33%。 除开其他因素,赵成认为,在医疗健康领域,依托中国人寿业务资源和公司的技术能力,强化双方业务合作,提升双方在医保科技和健康科技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智慧城市领域,依托中国人寿长期的服务政府经验和公司全面的技术能力,在一网通办、市民云、城市大脑和城市安全等领域深入布局,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智慧城市信息化业务的综合竞争实力,强化中国人寿服务政府的能力,协同带动保险主业深入推进。
10月20日,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10月18日,中国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1522100股股份。增持完成后,中国人寿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64869445股股份,占比15.0259%。 中国人寿表示,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董事会占三席 据了解,在“重振国寿”的战略方向中,科技国寿三年行动方案快速推进,入股万达信息,国寿联盟、统一客户联络中心、国寿先锋等先后上线都是重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信息10月15日召开2019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完成了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和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事务代表的换届聘任。 在9人董事会成员中,中国人寿派驻的有三人,分别是匡涛、胡宏伟、钱维章。其中,匡涛为万达信息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胡宏伟为副董事长、总裁;钱维章为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匡涛为中国人寿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2009年6月进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任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曾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2018年7月起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曾有段小插曲 8月30日,万达信息公告,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至12.73%。9月12日晚,万达信息公告,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6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7749%。 此前,8月6日,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2月28日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至2019年8月6日收盘,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5497.25万股,累计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117%。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万达信息10.0259%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6月23日,中国人寿与万豪投资等交易对方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转让协议》,拟受让5500万股万达信息股份,并已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不过,根据后来的公告,截至2019年7月23日,因万豪投资无法达成协议生效条款,其申请解除协议。经审慎研究,中国人寿同意终止《股份转让协议》,并按规定报监管部门备案。万达信息于7月23日就相关事项进行了披露。 据了解,本次协议转让事项的终止,主要是由于万豪投资与债权人未能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达成一致导致。目前万豪投资的债务问题未对万达信息的日常经营造成影响,万达信息的规范运作情况良好。 中国人寿表示,双方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双方业务上的巨大协同空间,本次股份转让协议的解除,不会影响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长期业务战略合作关系。中国人寿作为万达信息的重要股东,将一如既往看好和支持万达信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依法行使股东权利,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基于双方稳定良好的战略合作前景,未来中国人寿不排除通过其他方式增持万达信息股份,如发生增持行为时将依据法律法规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而后,8月4日,万达信息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及实际控制人史一兵所持有公司的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共计2.1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18.79%。 公告表示,公司知悉冻结情况后,立即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问询关情况,公司收到回复是其对冻结情况完全不知情,目前尚且不知冻结原因。 在此之前,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持有万达信息9.98%股份,是万达信息第二大股东。 2018年,中国人寿委托资产公司分红账户通过纾困产品“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持有万达信息5.0025%的股权;2019年,中国人寿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方式增持该公司股份4.9734%。在本次股份转让事项前,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万达信息109,734,175股股份,占万达信息总股本的9.9808%。
原标题:万达安全了吗 王博 马克 实习生 张丹 | 文 作者:王博 管理严苛、执行力惊人,这是业界对万达的普遍印象。这样的企业,面对危机时会沉默,却不会失措,但要重回巅峰甚至更上层楼,仅有这些品质还远远不够 沉寂两年的万达正在苏醒,而且是以每月增加400多亿元投资的速度。 2019年上半年,王健林密集会见了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省级政府官员,还在甘肃、辽宁、四川、广东等地大笔投资,项目涵盖万达广场、文化旅游、高星酒店等多种业态,据《财经》记者统计,总投资额高达2550亿元。 加上公开资料可查的13.4亿元拿下广州黄埔地块、5.75亿元拿下上海马桥地块,34.75亿元拿下大连甘井子地块,上半年,万达总计投资2604亿元,比其去年的总营收还高出461亿元。 2016年,王健林的行程单一样满,但会见对象是法国总统、希腊总理、英国外交大臣、印度总理,以及洛杉矶市长。 这一年是万达海外并购最多的年份,万达斥资逾百亿美元,把十几家海外文娱、影视、体育、地产项目收归囊中,当年的海外投资计划更是超过200亿美元。 2017年6月21日,一份银监会抬头的红头文件在社交媒体流传,主要内容是银监会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对万达、海航、复星、安邦等公司的跨境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进行重点排查。 次日上午,万达股债双杀,旗下多只债券遭遇疯狂抛售,万达电影(002739.SZ)跌幅高达9.87%,市值缩水超60亿元,午后,万达电影临时停牌。 几乎一夜之间,万达的信贷窗口即被关闭。 王健林防止资金链断裂的应对手段堪称决绝,2017年7月19日,万达商业地产将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将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4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交易总金额637.5亿元,创下中国地产史上单一交易的纪录。 这场世纪交易的发布会比原定开始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 VIP休息室旁的记者听到了酒杯摔碎的声音,现场展板上一度删掉富力的名字。 “这当口了还在压价,全世界面前出我们的丑!”事后,王健林愤怒异常。 外界普遍将这笔交易解读为万达的挥泪大甩卖,因为13个文旅城土地储备近5000万平方米,仅此一项价值就超过交易对价,这些文旅城账面更有逾200亿元现金。 但王健林的关注焦点是降低负债率,这些文旅城都是长周期、重资产、增加杠杆率的项目,未来至少五六年内每年要净增1000亿元负债,十几年才能收回投资。 资本市场对万达的断臂融资并不买账。交易过后,穆迪、标普、惠誉均下调万达的信用评级。其中,标普全球(S&P Global)将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展望为负面。在标普的评级体系中,A类及BBB为投资级,以下均为投机级,BB是投机级中的最高得分。 国内舆论更是一片唱衰之声,一篇自媒体文章用落马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影射王健林的未来,赢得刷屏效应。 “我们走出去收购文化产业项目,当初可是政府部门树的典型。”对此,一位万达高管一脸无奈。 此后,王健林在公众视野中消失,起初还在自家年会上放声高歌,后来自家年会上也取消了这一传统节目。 2016年,万达是营收最大的地产公司,2018年,万达营收下降16%,资产下降21.4%,对手们却在倍数增长。 牺牲增长是为了换来安全。《财经》记者统计了国内外资料,发现2018年4月,万达已经提前还清了总计为17.325亿美元的四笔离岸贷款,三大评级机构对万达的评级虽然没有变化,但展望却由负面变为稳定。 上交所公示的2018年万达商管债券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为1886.89亿元,其中2019年之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负债)210.27亿元。而万达2018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291亿元,基本可以覆盖到期债务。 在2019年初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称,两年内将把万达的有息负债率降至“绝对安全”水平。办法就是不断提高轻资产项目的占比。“万达既然认准了轻资产、低负债的发展战略,就不能动摇。” 2018年3月,万达的主营业务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业”)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管”),去掉了“地产”二字,其产品万达广场的业务模式也从拿地自持,向输出管理,租金分成转变。 但是,与王健林的讲话相反,万达今年上半年2600多亿元投资中,多是靠银行贷款支撑、拿地自持的重资产项目。并且,在万达似乎回到老路的同时,宏观环境也变得似曾相识。 7月29日,央行在京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银行业信贷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要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 此前,金融监管当局已经收紧了房企的信托融资和海外发债。 两年前王健林断臂式交易的逻辑是去杠杆、轻资产、求安全,如今再度加杠杆、重资产的逻辑又何在?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安全了,还是轻资产知易行难?如果重资产不得不为,万达是否会重蹈两年前的资金链危机? 轻资产模式知易行难 轻资产模式虽可降负债、收租金,却无法撬动银行贷款。在房地产行业,留自己的钱、花银行的钱可谓圭臬 2017年6月22日股债双杀之后,万达加速了轻资产转型。轻资产模式若能成功,万达不仅可以靠租金养活自己,也会彻底告别房企借钱、买地、卖楼的高负债发展模式,进而拥有抵抗政策风险和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 万达原有四大集团:商业地产、文化、金融、网络科技,2018年变成商管、文化、地产、金融。网科集团作为失败项目已经基本解散,金融集团也剥离了网贷业务。 商管集团源自于万达商业地产,旗下主要业态为万达广场,2014年之后万达广场越做越大,独立了出来。2018年3月,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万达广场悉数划归商管。 截至2018年底,万达商管已经拥有280个万达广场。这一年,万达服务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5.1%,其中有稳定增长预期的租金收入达328.8亿元,占总收入的15.3%。 王健林希望2020年万达变成一家现代服务业公司,他认为转型成功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租金稳定增长。而商管业务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 张巍曾在世纪金源等多家商管公司做过招商工作,曾多次参加万达举办的招商大会。每次大会,都会有上千家国内外品牌商到场,万达在建或马上要开业的广场都有自己的展台。而让她感触最深的是,万达的招商大会向所有竞争对手开放。“有点江湖老大的作风,他不怕被抢品牌商,在会上我们总能碰到老朋友。” 能够做到限时开业和满铺开业,是万达商管推行轻资产模式的底气所在,也是其核心竞争力。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把万达商管的招商策略形容为胡萝卜加大棒。由于万达广场规模大,所以在招商上对品牌商有较强议价能力。相对而言,轻资产的万达广场硬件条件会差一点,但是万达招商时会把条件好的门店与待培育的门店搭配着谈。 比如,优衣库、海底捞等品牌商同万达合作时,在入驻中心城市黄金地段的万达广场时,也必须承诺入驻非中心城市偏远地段的万达广场。品牌商通常都会对万达这种以肥补瘦的策略妥协。 万达满铺开业的优势吸引了地方政府、很多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城建公司。2017年,万达放缓了拿地节奏,但这些合作对象手中都有地。 目前万达商管的业务按委托管理和自持划分,委托管理又分直投和合作。直投是对方出钱,万达负责拿地、运营,合作则是万达只输出管理,不持有物业。只要不是自持,万达都称为轻资产管理。 王健林计划在2019年让委托管理项目数量超过自持开发项目。一位万达研究院高管近日告诉《财经》记者,委托管理模式,万达目前还是以合作为主,但今年万达商管的布局又偏重了,因为合作伙伴很难与万达步调一致。 在2019年初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透露,2018年新开业万达广场43个,其中轻资产29个,未完成开业50个的计划,原因在于有的轻资产合作方的执行力欠佳,这是轻资产模式带来的新课题。 据《财经》记者调查了解,在委托管理模式中,虽然万达只输出管理团队,不需要出一分钱,资产是变轻了,但是沟通和管理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一位陕西万达商管公司负责运营的高管称,有的二线城市地产商规模不大,也不懂商业地产运营,需要万达商管团队花大量时间沟通,而当万达研究院出了设计图后,合作方却拖延付款,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甚至延期开业。这在过去的万达是决对不允许的。所以,万达现在更愿意和地方政府合作。 “说到就做到”一直是王健林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万达素有红绿灯制度,每个部门的工作都有众多时间结点,一个员工如果到了结点没完成工作,考核就会亮红灯,超过三个红灯,一般直接辞退,除非王健林特批。 不满是双向的。《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中小开发商抱怨,万达的规矩太多,保证金和分成比例太高。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商管与合作对象的租金分成为三七开,万达得三。《财经》记者从多个万达高管处了解,根据具体项目不同,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四六。万达还会收一笔保证金,这笔保证金按项目体量不同,在1000万-1500万元之间。 为了保障合作伙伴可以和万达同步,王健林曾表示,从2019年开始,要把万达的流程计划模块管理延伸到所有轻资产项目的业主。 尽管有不满,但万达商管依然很受欢迎。一个万达广场开业,对中小开发商意味着周边房价上涨,对地方政府意味着就业、政绩与居民消费提高。 但对万达而言,轻资产模式虽可降负债、拿分成,却无法获得充沛的现金流。 商业地产实质上玩的是金融,如果不动产不是自持,万达就无法从银行贷款,即使贷款之后的负债率仍然适度。而无法获得贷款,公司就无法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失去了扩张动力。 万达是业内最早推出商业综合体概念的房企之一,这意味着一个万达广场周边,还会配置酒店、住宅。住宅在取得销售许可证之后可以向银行申请开发贷,而万达广场在满铺开业时,可以申请经营贷。 2017年之前,万达商业地产快速回流资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开发贷、经营贷,一种是住宅卖钱。住宅开盘一个月可能就卖空了,这些钱又可以投入到商业拿地。 但另一方面,重资产开发和持有商业物业,对地产公司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都是很大考验。 相较住宅快速开发、迅速预售,9个-12个月实现现金回流的业务模式,商业地产企业从土地开发到项目开业运营需要2年-3年,随后是漫长的租金回流过程,许多一线城市项目的租金回报率不到5%,低于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因此,许多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商都是以售养租,通过销售商业物业周边的住宅或其他可售物业回收资金来覆盖商业物业的运营和融资成本。 万达广场的满铺开业优势使其获得贷款的难度明显低于同行。 一位曾在万达商管工作八年的高管向《财经》记者解释,银行的租金经营贷,一般会按十倍租金估值,一座万达广场满铺开业后,若预测其第一个自然年租金约为1.5亿元,那么金融机构的估值就是15亿元。 在万达信用良好时,可从银行以5.5%的利息,贷出估值60%的资金。顺利时,开业第三天,万达财务公司的账上就会出现9亿元银行贷款。 “(万达的)财务一开始就会和银行打好招呼,要不然怎么快速轮转第二个项目。我们做房地产的人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最好别花自己的钱,花银行的钱。”该万达商管前高管说。 不仅如此,自持也意味着万达拥有不动产未来的增值空间。 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12年前开业,是万达自持物业,现在一年租金可以到7亿元,这座万达广场的售价自然也水涨船高。而万达的轻资产合作项目,一年也许只有千万级的租金分成,物业增值和万达一点关系没有。 “今年万达加速了,不跑不行啊。这几年市场还可以,万达一慢,其他企业就开始抢地盘,现在适合万达的地越来越少,手慢了,以后就没机会了。”上述万达商管陕西高管表示。 也许这才是万达重回重资产模式的主因。 2000亿投资再战文旅 重回重资产模式将再度绷紧万达的资金链,即使万达想走卖配套房来输血文旅项目的老路,政策环境也未必允许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王健林年会报告整理 万达再次变重,主要体现还不是商管的万达广场项目,而是外界一度以为万达要彻底退出的文旅城项目。 两年前万达把13个文化旅游项目91%的股权卖给融创,同时这些项目的品牌、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继续由万达主持,融创要连续20年,每年每个项目付5000万元品牌许可使用费给万达,共计130亿元。外界解读万达此举只是要解资金的燃眉之急,并未放弃文旅城业务。 但2018年10月,万达将留给自己主持的事务包括其人员悉数转给融创,仅保留9%股权,外界普遍认为万达要彻底放弃文旅业务。现在看来,彼时万达的公告所言非虚——万达一直看好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后万达将继续投资文旅产业,保留文化旅游产业的骨干团队,重组文旅规划院、文旅建设中心和文旅管理公司。 同万达广场的思路相同,文化旅游城不仅可以让开发商配售住宅,快速套现,运营好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现金流。 今年上半年万达2600多亿元投资中,文旅项目和拿地自建的重资产万达广场项目占了绝大部分。 6月,融创位于广州和无锡的两座文旅城相继开业,一个月之内连开两座文旅城,这在中国文旅产业历史上还是首次。 两场开幕式上,广州市副市长、江苏省副省长,分别到场,孙宏斌站在其中,只言片语,却成焦点。地方政府希望这两座文旅城可以留住珠三角、长三角的游客,拉动地方就业、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此对孙宏斌礼遇有加,而这些荣光原本属于王健林。因为这两座文旅城是万达卖给融创的,交易时两个项目已接近竣工。 王健林之所以在交易15个月之后将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均转让给融创,是因为两套班子,两种不同的文化,并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互相争老大。 如青岛东方影都项目,由万达和融创共建,占地376万平方米,包括融创影视产业园和万达茂等组合。 但是,开业时孙宏斌只露了个脸,外界的直观印象还是万达出品。“品牌活动费都是我们出,最后跟你们要个会议纪要、日程,你们都不给。”融创高管曾公开向万达表示不满。 王健林表示,万达卖给融创的是文旅城1.0版本,现在万达要做的是2.0版本。2.0版本更注重运营和结合当地文化。 但无论是哪个版本,地产商转型做文旅近五年来,还没有培育出一个能够比肩国际同行的项目。 多位商业地产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的地产+文旅,从一开始就目的不纯,不少人是打着做文旅的旗号拿地卖住宅。 2014年,万达在武汉开建电影乐园,是万达转型文旅真正意义上的首开项目,然而开业不到两年就停止营业。 这个乐园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组成部分,其中还包括汉秀、万达广场、七星级酒店,以及万达·御湖世家等业态,属于休闲、商业娱乐、办公、高端居住的综合体项目。 《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武汉乐园项目中的住宅占地面积几乎是万达其他文旅项目面积的总和。 但一名经历了武汉影视城从建设、运营到落寂全过程的万达员工认为,王健林是真的在做文旅,希望把中国文化打造成强IP,否则万达不会在武汉影视城投入35亿元,并从全球挖人,组建一支流光溢彩的团队,这支团队的高管聚集了迪士尼、环球影城、杜莎、欢乐谷、拉贡乐园等知名文旅品牌的精英。 但是,因为受不了集团的强管控,这些高管大多干三个月左右就离职了。 《财经》记者获悉,万达文旅地方总经理权限比同业其他公司都要低,一个几十亿元的投资项目,地方经理的审批额度只有几十万元,连一个宣传背景,或者宣传标语,地方总经理都做不了主,需要上报集团,中间要过七八个高管,最后到分管文旅的总裁。当标语确认下来,再想修改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节点文化,修改一遍,报批一遍,风险太高。 上述员工回忆,那段时间每个同事都应付于完成节点,无法真正以创意者的身份来运作项目。那时,无论是乐园还是汉街另一端的汉秀剧场,都过分追求硬件的感官刺激而缺乏触动人心的内容表达。 地产思维在万达还是占据主流,强调标准化、节点文化、快速回本、严格管控,而文旅思维提倡的是个性化、创意、体验,以及培养多元化收入。当然,这不仅是万达的问题,所有正在转型文旅的地产公司都面临这个挑战。 万达官方资料显示,王健林希望武汉电影乐园可以五年回本。开园时挂牌票价为成人票平日320元/人,周末及节假日400元/人。如果一家三口去玩,就需要1200元左右,这在上海还可以,在武汉则远超当地平均休闲消费水平。 “文旅项目即使万事皆备的前提下,一个从零开始的主题景区,必须有五年的时间,才能打造出人山人海的场面。但地产不一样,从地产项目经营角度,投入再大都是短期套现,只要预售楼盘就可以挣钱。”前新加坡环球主题乐园营销运营副总裁梁文宁说。她也参与了武汉电影乐园+汉秀的项目。 从地产出发的文旅项目,最后都是地产反哺文旅,在这样的机制下,文旅行业的长投资、慢回收模式就不可能获得管理层的认同。 “文旅是苦旅,是诗与远方,需要长远的眼光与坚定的意志,如果太看重眼前利益,就不要做文旅。”梁文宁说。 文旅业务目前归属于万达文化集团,而上市公司万达电影是文化集团收入最高的业务单元。2018年,文化集团总收入580.6亿元,比商管集团高204亿元。 同样是文化产业,为什么万达玩得好影视,却总在文旅上栽跟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中国地产开发商的基因是高周转,电影制作和发行的业务逻辑接近地产基因,只要用足够的钱去砸,就能买到好剧本、好剧组和人气演员,而且万达院线本身又是很强的发行平台,所以比较容易成功。但是迪士尼这种需要长期打磨和积淀的强IP文化产品,靠钱是砸不出来的。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万达卖给融创的文旅项目中,多数盈利状况都不乐观。此番万达2000亿元投资再战文旅,资金仍将主要依托银行贷款,如果文旅项目自身不能产生足够现金流,是否又要走回卖配套房产来输血的老路? 倘若如此,万达的资金链将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7月12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只能用于置换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境外债务。 银保监会对信托等非银机构融资渠道也在收紧,再次重申严查信托等金融机构为房地产公司配资拿地。 随着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并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房地产业的融资形势愈发严峻。 两年前的政策利刃,对准的是所有高杠杆海外扩张的大型企业,这次政策面再度出手,针对的却只是房地产行业。 “空手道”不好玩 王健林以讲义气著称,很关心跟他一起做生意的朋友们是否赚钱,这种关心也应该延伸到普通投资人 2017年,万达的危机来自银行禁贷,现在,万达做重文旅和商管也有部分原因迫于现金流压力。未来,利用多种融资手段,回归二级市场,减轻对银行的依赖,是万达对冲风险的必然选择。 几年前,王健林就提出万达体育和传奇影业要开展资本运作,万达广场也要做资产证券化。目前来看,进展并不顺利。 7月26日,万达体育(Nasdaq: WGS)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开盘价6.00美元,跌破8美元发行价。截至收盘,万达体育大跌35.5%,报5.16美元。至8月2日本刊截稿,万达体育股价4.68美元,市值6.4亿美元。 万达体育的资产由自有的中国业务(WSC)、收购来的瑞士体育营销公司盈方体育传媒集团(Infront)和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世界铁人公司(WTC)组成。 2015年2月,万达以10.5亿欧元收购盈方;同年8月,以6.5亿美元收购世界铁人。如今,万达体育的总市值尚不及当初收购出资额的40%。 万达体育虽然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但也算成功敲钟,而万达商管则没这么幸运了。截至今年5月30日,上交所公示信息显示万达商业(已更名万达商管)状态还是“中止审查”。万达商业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4年底,万达商业在香港上市,不到八个月之后,王健林就开始启动回归 A 股计划。 王健林解释说,“我做了很多行业,朋友们跟着我一起投资,每单都赚的很开心,唯有这单,我的朋友亏钱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对不起朋友和股东,所以我们一定要私有化。” 万达商业股价最高时78港元,最低时31.1港元。而同期香港老牌商业地产公司新鸿基地产(0016.HK)股价则在100港元左右。 2015年,新鸿基全年营收593亿元,其中租金收入占29%。万达商业2015年总营收1242亿元,其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82.39%、10.93%。 中国大部分商业房地产商都是“以售养租”的模式,拿地时就挑综合用地,一部分地用来盖商场,做成自持物业;大部分地用来盖住宅销售。所以营收构成也是租金收入占小头,卖房收入占大头。但是,香港市场和国际接轨,同国际资本一样,不认可中国商业地产的高负债运营模式,这也导致在海外上市的内地商业地产公司市盈率偏低。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低估值导致万达商业市值不能覆盖上市前私募投资的成本,造成私募投资者退出困难,万达商业不得不争取转回市盈率较高的A股。 万达商业在港股退市时,再次用私募资金回购了股票。 其私有化项目书显示,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包括香港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投资总额为307.8亿港元。若万达商业在2018年8月31日前未完成A股上市,须以每年12%的单利向参与私有化的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一位熟识王健林的人士透露,如果不是2017年的危机,万达商业应该早就上市了,没有一定把握,王健林不会决定回A股。 2010年以后,除了借壳, A股市场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实现IPO,迄今中国证监会仍未开闸房企IPO。 2018年,被称为中国金融强监管、去杠杆元年,地产行业成了重灾区,不要说A股上市,对于大多数房地产公司来说,以6%的成本融资都成为奢望。 2018年1月29日,距对赌协议生效还有八个月,万达商业迎来白衣骑士,其上市时间再次延长。 当天,腾讯控股(0700.HK)、苏宁云商(002024.SZ)、京东(NASDAQ: JD)、融创(1918.HK)四家公司投资约340亿元,收购万达商业约14%的股份,正好覆盖了万达商业退市时与私募基金投资人的对赌协议。 这次交易让万达商业的投资人大换血,也让万达商业有更多时间处理关联交易问题。 目前万达集团通过两家公司占万达电影53%的股权。2015年初,万达电影A股上市,2018年,万达电影票房收入占总营收的64.37%。 由于万达影院在万达广场内,所以,每个万达广场对万达影院收的租金多少,直接影响万达影院的利润率,相对的,也会影响万达广场的营收表现。 未来,要顺利于A股上市,万达商业需要对和万达电影关联交易给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一位国内资管公司CFO认为,万达商业上市进程一直停留在中止审查状态,这对企业并无坏处。万达商管一旦上市,所有关联交易、风险都要披露,而近一两年,万达商管的股权、业务、资产一直在调整,如果在没有处理好之前就仓促上市,会引来大量质疑。 不仅万达商业,万达在海外的资本运作也难言佳绩。除了万达体育市值大大低于当初的收购金额,万达的其他海外并购项目,市值也低于收购时的出资额。 2012年以26亿美元收购的美国电影院线AMC(NYSE:AMC)是万达第一个大型海外并购案,2019年8月1日,其市值仅为11.7亿美元。 2016年1月以35亿美元收购的美国传奇影业是万达迄今最大的海外收购,王健林本想将其装入万达电影提振市值,却因为收购后业绩表现不佳,不得不将其从万达电影的重组标的中剔除,并引发证监会追问传奇影业业绩,一时陷入尴尬。 王健林曾多次表示,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空手道,不花钱也能玩大项目。2016年5月,在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王健林透露了万达资本运作的秘笈: “我们前不久花35亿美元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并购前两个月前先私募,拿了158亿元,比并购花的钱还要多(指现金部分,该并购一部分是用万达影视公司股份支付),去掉税收以后,等于把这次并购的钱全拿回来了,我只是稀释我影视产业的一点股权,没有什么负债。 万达商业地产私有化也一样,300多亿元,完全是这些朋友们和投资者参与,大股东没有拿一分钱。私有化完成以后,将来(在A股)上市以后增发股份,把香港股份再配给他们就完了,我们的股份也没有被稀释,但是投资者的回报和整个公司价值得到提升。 这几年我们花了差不多二十几亿美元收购一些体育公司,也是这个打法。收购之后我们会开展私募,把收购的钱都拿回来。” 事实证明,空手道并不好玩。只要不转股,私募也是负债,也许可以不在负债率中体现,但对LP(为基金出资的有限合伙人)同样会有还本付息的承诺。哪怕转了股,甚至早期股东在股价不错时实现了退出,但现股东仍然会因为低股价赔钱。王健林以讲义气著称,很关心跟他一起做生意的朋友们是否赚钱,这种关心也应该延伸到普通投资人。 好消息是,虽然万达的多渠道融资进展并不顺利,但它的信贷环境正在变好。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2018年之后,部分银行对万达的开发贷授信额度相比2017年有所增加。招商银行负责大企业信贷业务的人员称,对万达开发贷的信贷敞口已有所放宽。一位大连地方银行行长也表示,现在万达的贷款要求是受欢迎的,但是,投资海外的信贷审查仍然很严。 “去地产”得失 一项决策,从短期视角(3年以内)、中期视角(5年-10年)、长期视角(10年以上)评判,结论会大不相同 万达自2003年起进入文化娱乐产业,2012年已名列中宣部“中国文化企业30强”榜首,并于当年提出不动产和文化旅游双轮齐飞的发展口号,2015年之后,万达加速扩张文娱产业,在2019年1月的集团年会上,王健林正式宣布万达已不是房地产企业,因为地产板块收入已降至总收入的25.2%,文化板块占总收入的32.3%,成为万达集团第一大收入板块。加上商管、金融等板块,服务业收入已占万达总收入的四分之三。 万达商管2018年实现收入376.5亿元,占比17.6%,王健林不把它看作地产业务,但商业地产也是地产,按业内惯例,该收入亦为地产收入。即便如此,万达非地产板块的收入也已高达六成,“不是房地产企业”并非妄言。 2012年底,万达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房地产比重降到50%以下。王健林做此决策的依据是:房地产已经高速发展了20年,再过20年这个行业一定会萎缩,为了支持企业长青,万达一定要未雨绸缪。 但在万达提前完成转型目标的同时,当初仰望它的小伙伴们却实现了对老大哥的超越。在万达股债双杀、断臂融资之后的两年,地产圈的竞争格局天翻地覆。当初和万达体量相仿,但坚持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公司,目前规模都超过了万达。 2016年,万达、万科(000002.SZ)、恒大(3333.HK)、碧桂园(2007.HK)、融创(1918.HK)五家地产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549亿元、2404亿元、2114亿元、1530亿元、353亿元,万达最高。 而到2018年,五家地产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143亿元、2976亿元、4662亿元、3791亿元、1248亿元。万碧恒三家均领先万达,恒大营收已是万达的2.2倍。 除了这些老牌劲敌,两年中商业地产行业的后起之秀也不断涌现。 被称为小万达的新城控股(601155.SH),以1.5倍到2倍工资挖角万达,一切模式也照般万达。现在,这家公司的资产已达3000多亿元。王健林曾在商管业务上的两员大将,陈德力、曲德君均转投这家公司。 还有旭辉(0884.HK)、中粮大悦城、华润万象城,这些公司纷纷在核心地段拿地,这让万达可以选择的合适地段变得越来越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健林当初去地产化是决策失误。 2014年之后,房地产业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矢志转型的万达完全错过这波红利,保守型的万科所获也不丰,激进型的恒大、碧桂园、融创则成了大赢家。但结合政经社会因素综合考量,这很可能是房地产业最后一波大红利。王健林2012年的问题:20年后怎么办?7年之后,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紧迫。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开始多元化探索,稳健的如万科做物流地产、围绕自有物业做教育零售等相关多元化,激进的如恒大投资千亿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但迄今为止,所有主流房企的收入构成中,物业销售仍超过九成,多元化业务微不足道或处于净投入阶段。 地产业很可能即将从白银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主流公司都在寻找下一个万亿市场。以长期视角来看,文娱、商管确实比房地产开发业务更有前途。一项决策,从短期视角(3年以内)、中期视角(5年-10年)、长期视角(10年以上)评判,结论会大不相同。 王健林的最新表述,希望未来的万达是一家现代服务型公司。就这个目标而言,万达亟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做好文化产业,而不是把文化地产业越做越大;二是如何把控商管板块轻重两个模式结合的度,做好精细化运营,而不是让其沦为融资工具。 而文旅和商管两种业态,需要两种不同的文化与管理机制。这很分裂,但却是万达重回巅峰必须做出的改变。 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他不相信忠诚度,所以用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万达。万达从一开始就实行总部集权,弱化地方总经理的作用。 万达目前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不动产管理公司,员工超15万,持有280家万达广场。这么大的体量下,总部集权对传统的地产开发业务很实用,它利于管理、提高效率,但缺少灵活性与创新力,而这恰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需要的能力。 《财经》记者走访了十多位万达员工与合作伙伴,不管是底层员工还是区域经理,大都自嘲为工业化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在这家公司几乎每一个经理级岗位都有两三个备选,万达最不缺的就是人,一个项目未及时完工,马上就会有几十个人顶上。 在2015年出版、署名王健林的《万达哲学》一书中,执行力被视为万达成为一流企业的“法宝”。的确,惊人的执行力、严苛的管理,是业界对万达的普遍印象。这样的万达,面对危机会沉默,却不会失措,但要重回巅峰甚至更上层楼,仅有这些品质还远远不够。
万达电影40亿可转债中止审查,欲继续扩张银幕,但内容乏力如何破? 受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聘请瑞华为年度审计机构的万达电影(002739.SZ)也被波及。 万达在电影产业链布局不太平。 一方面万达电影为扩张影院募集的资金前路未明,即使恢复审查后,是否被批准及后续盈利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万达影视主投电影出现青黄不接,后劲不足现象。加之万达集团收购的传奇影业又传出售新消息,曾经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颇显落寞。 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已经完善整个电影产业布局的万达电影,能否借助规模化优势,在影视行业普遍低迷中突出重围。 审计机构被查,40亿可转债被中止审查 今年5月,万达电影发布公告称,将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近40亿金额,用来新建电影院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7月4日,万达电影取得了证监会针对该项目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7月26日,又收到申请中止审查通知书。 7月29日,万达电影称“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的中止审查,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并且,“根据要求尽快履行相关程序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恢复审查。” 作为国内知名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康得新(证券简称:*ST康得002450)财务造假案被追查,其承揽的三百多家上市公司中,目前,已经二十多家公司公告受其影响再融资项目中止,三十多家公司IPO项目被叫停,也有部分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比如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7月29日公告称,将审计机构由瑞华变更为普华永道中天。 关于万达电影是否会解除与瑞华之间的合作,此前经由瑞华审计的财务是否会被牵涉等问题,《商学院》记者联系了万达电影品牌公关部,对方表示,除公告外没有其他公开消息。 此次瑞华被查,是否会导致万达电影拟募资近40亿元的可转债项目搁浅?金融行业从业者张天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估计只是暂时的,之前正中珠江会计事务所被查,也有公司牵连项目被暂停,之后又公告恢复。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合伙人制度,不同项目由不同合伙人做,除非刚好是同一合伙人。” 据了解,今年5月,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因康美药业案被查,目前依然在调查中,没有具体处罚。但是,已经引发市场对该会计机构的信任危机。 现在尚不确定此次证监会的中止审查会持续多久。其实,万达电影本次发行可转债募资近40亿元的用途本身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正如万达电影在公告中所言,“能否获得核准存在不确定性。” 总银幕破6万,募资31.9亿新建影院存疑 根据万达电影5月发布的《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其中拟用31.9亿元新建影院项目,8.1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指出,本项目计划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新建影院159家,地点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 125 个城市。 张天表示,目前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双下滑,大量电影院亏损甚至倒闭,一线城市影院密集度高,继续大举扩张银幕数量,是否能取得预期收益待考。 2016年,中国成为银幕和影院数最多的国家,达到41179块。从2015年开始,银幕增速已经开始减缓,只是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拥有银幕数60079块,同比增速18.3%,比2017年放缓5%。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2018年,从一线到四线城市,影院关停数量大幅高于2017年,新开影院数量也出现下滑。 以一线城市为例,2018年新增152家影院,增长放缓,但关闭加速。2017年关闭影院数量从12家增加到29家。 曾经被认为增长洼地的“下沉市场”也出现了大批关闭现象。2018年新增452家影院,同比只增加17家,但是关闭高达120家。同时,2018年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相比2017年几乎没有变化。 全国银幕增速快于整体票房增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只增长9.06%,但银幕增速依然达到18.3%。 银幕增加带来了票房红利,随着银幕极速扩张,甚至逐渐饱和,银幕红利渐退。 但是,影院分布不均衡,同质化严重,经营能力弱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票房前10名的影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票房前50名的影院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曾表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影院过度集中造成单厅人次下降,而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影院覆盖明显不足。 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主要目标任务是推动电影院和银幕分布更加合理,比如资助企业在中西部地区县城(县级市)新建影院;推动大中城市电影院建设提质升级;推动院线制改革不断深化,比如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等。 在政策推动下,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在当月12日媒体说明会上表示万达电影将保持每年80家至100家的建设速度(不含并购),其中依托万达广场每年45家至55家,每年具体数量略有波动,非万达物业拓展的数量,每年不低于30家。 从万达电影公开发行可转债的可行性报告可知,这些新建影院将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 125 个城市。 万达电影继续大投入新建影院,将面临重重考验。 比起投资影视内容的风险,在终端电影院的大笔投入,似乎波动性更低。但是,扩张了荧幕,没有好的影片上映,影院盈利增长无处而来。 观影人次下滑,扩张影院能盈利吗? 除了响应政策外,作为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票房收入最高的万达院线,也需要面临着单停人次下滑的局面。据统计,2016年,万达院线场均人次为31人,2017年为25人,2018年下降至22人。 经历过泡沫增长,整治乱象,内容监管等,今年上半年以来,电影市场的寒冬气息更浓。对于万达电影来说也感受到寒意。 据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同比下降55%-65%,盈利约4.8亿元-6.2亿元之间。 此次利润腰斩与上半年万达影视主控电影上映较少,并且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国内银幕数量保持增长,单银幕产出持续下滑,导致已开业影院票房及利润降幅较大。 自5月万达电影重组完成,万达影视的收入要与院线合并报表。 此前,每月发布经营简报,公布当月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及银幕数量是万达电影的惯例。 不断增长的数字释放出信心,不过,随着电影市场显出下滑态势,这一惯例也悄然变化。 根据月报显示,从1-2月份的春节档以来,万达电影实现的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开始双下滑,一直延续到今年5月。根据6月数据,1-5月累计票房42.6 亿元,同比下降 2.78%,累计观影人次9048.8 万人次,同比下降12.9%。 6月,万达电影在5月经营简报中称,自7月起将不再单独按月披露电影票房相关数据,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主要原因解释为,万达电影重组已于5月24日实施完成,仅披露电影票房相关数据已无法全面反映公司经营基本情况。 在并入万达影视后,万达电影主营业务范围已拓展至电影放映、电影电视剧投资制作和发行以及网络游戏发行和运营等领域。 主控电影缺乏爆款,今年业绩承诺承压 不过,万达电影重组完成后,在电影产业链上依然存在重终端拓张,轻内容投入。近40亿的募资中,没有内容制作一项。 虽然,参投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西红柿首富》等爆款电影,万达影视在继《寻龙决》《唐人街探案》系列外,2017年、2018年为主要出品方的电影中,只有《西游伏魔篇》票房过10亿,更多电影票房未过亿。 其中,还押错了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目前是否能上映成迷,并且错失《流浪地球》的投资。 曾经与万达接触过的电影制片人梁天(化名)向《商学院》记者分析,电影行业老板的气质很重要。万达做电影,很难聚人才。“早餐8点半打卡,把一家电影公司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实行,一个电影人一天中70%在开会,看似决策民主化,其实丧失了机会。” 梁天表示,决策结构跟整个电影行业不匹配,第一,错过了很多项目;第二,民主集中制特别容易投出各方面从逻辑上无懈可击,但是,内核不够的片子,比如导演、剧本、演员都足够有大,以前都有成功作品等等,一部电影一定有偶然性才能形成爆点,包装出来特别完美的片子,就没有爆点。 2016年,万达电影发起重组,欲以372 亿元收购产业链上游的万达影视万达影视、游戏公司互爱互动以及海外影视公司传奇影业,后续经历四次的方案调整,并购资产发生变化,且并购金额缩为约 105 亿元,大幅下调。 此次重组,万达电影做出业绩承诺,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及 2021 年度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 7.63 亿元、8.88 亿元、10.69 亿元和 12.74 亿元。 目前,2019年上半年盈利在4.8亿元-6.2亿之间,下半年能否补齐剩余近一半利润还需要有爆款电影上映。 目前,万达影视主投的电影中,确定档期的有8月上映的动画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犯罪题材电影《沉默的证人》。而这两部电影都将面临类型片的票房天花板,能否“破圈”收获高票房,依然有压力。 再传出售传奇影业 除了要解决国内市场的终端发展和上游内容供给问题,万达集团还需要解决此前扩张时的遗留问题。 2016年1月,当时海外并购还未收紧时,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该公司曾出品过《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等知名影片。在万达收购前,传奇影业背负着93.5亿元的债务。 但是被万达收购后,10亿元巨资打造的电影《长城》失利,票房刚过11亿,加上之后高管连续离职、万达电影重组方案剔除传奇影业,万达集团巨资收购传奇影业一度被看成烫手山芋。 而传奇影业被出售的消息也时常被传出。 2018年10月,据路透消息,万达正考虑出售部分传奇影业股权以及全部体育资产,万达集团辟谣,报道严重失实。 不过,2019年1月12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2018年年会上表示,传奇影业要开展资本运作,今年要出成绩。 今年,传奇影业出品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大侦探皮卡丘》两部电影在国内和北美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内分别收获约9.3亿和6.3亿票房。 而近日,也有外媒报道,投资公司colony Capital(CLNY.US)正考虑购买传奇影业的少数股权。 《商学院》联系了万达电影方面,对方表示,传奇影业不归属于万达电影,具体消息并不知晓。 目前,万达集团官网和官方微博并未发出辟谣声明。 万达集团是否通过传奇影业的资本运作帮助其在过往投资中及时止损,《商学院》也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