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入成为主体,基础研究投入加速,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我国研发投入连续创新高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6日 第 01 版) 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2019年我国科技事业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科技经费投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企业投入主体地位稳固。 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经费投入增速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全社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达成了高度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说。 从国际上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邓永旭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R&D经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已接近欧盟15国平均水平。 企业的投入主体地位稳固。2019年,企业R&D经费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4%,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68.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1.09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越是困难,越要加大研发投入,越要坚定转型升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说。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速比上年大幅加快10.7个百分点;占R&D经费比重为6.03%,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突破6%。 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7.7%和14.8%,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从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4.0%和12.9%;长江经济带R&D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10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财政科技支出突破万亿元,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报》显示,2019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0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双双保持较快增长,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邓永旭说。 政策环境继续改善。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惠及面分别达到66.0%和56.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企业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分别达到87.1%和88.9%,分别比上年提高2.8个和2.2个百分点。 进步很大,差距犹存。邓永旭介绍,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美日等科技强国相比尚显不足,R&D产出多而欠优的现象亟须改善。“下阶段,应努力实现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精准支持,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主动性和自主权,不断提高R&D产出质量和效率。”(陆娅楠)
2016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联合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在天津市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的大力配合下,按年度开展监测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1]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7.72,比上年提高7.59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两个分指数分别为259.78和164.65,比上年分别提高11.51和17.81个点;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62.99和128.51,比上年分别提高4.72和3.34个点;协调发展指数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 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区域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9年为162.99,比上年提高4.72个点。创新产出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反映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从投入驱动创新数量扩张逐渐转向创新质量提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2019年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为3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6%。在创新产出方面,良好的“双创”氛围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上年的26.4件增加至2019年的30.8件,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北京由111.9件增加至132.0件,增长18.0%;天津由20.6件增加至22.2件,增长7.8%;河北由3.3件增加至3.8件,增长14.5%。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达7000.4亿元,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近1/3,比上年增长12.9%。 2.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略有上升,2019年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其中,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拉动作用明显。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从上年的65.9%上升到2019年的66.7%,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方面,京津冀三地加大文体娱乐方面投入,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区域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3.区域绿色发展进展明显 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2019年为164.65,比上年提高17.81个点,在5个分指数中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共建与防治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在节能减排方面,京津冀持续推进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与腾退,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19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4.53%、1.33%和5.28%(按可比价计算)。在空气质量方面,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上年的5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9.1%。其中,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和50.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7.6%、1.9%和5.8%。在绿色投资方面,区域节能环保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区域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9.1平方米/人增至2019年的19.7平方米/人。 4.区域开放合作逐步深化 京津冀区域开放发展指数2019年继2018年下降后有所回升,为128.51,比上年提高3.34个点。其中,对外投资和贸易开放等两个方面表现转好,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对外投资方面,京津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区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6%。在贸易开放方面,2019年区域货物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3.1%。在人员往来方面,2019年入境旅游人数占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比重为0.56%,区域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稳步提升,2019年为1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入境游客人数下降2.6%。在利用外资方面,区域实际利用外资额292.2亿美元。 5.区域共享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保持较快上升态势,2019年为259.78,比上年提高11.51个点。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脱贫攻坚是推动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快速上升的关键。 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京津冀三地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2019年区域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为7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区域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上年的7.5人增加至2019年的7.8人。在脱贫攻坚方面,区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9年河北已全面实现农村脱贫。区域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下降12.5%。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7%,提升1.3个百分点。区域高速公路里程稳步增加,2019年达9938.3公里,路网密度为460.1公里/万平方千米,增长2.9%。 附注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及测算方法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这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为监测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6年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天津、河北统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持续研究和修改完善,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创新发展 创新投入 每万常住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3 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创新产出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2.5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 2.5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2 创新效率 每亿元研发投入经费的专利授权量 3 劳动生产率 3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 省(市)级人均GDP差距 3 县(市、区)人均GDP差距 3 省(市)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 2.5 城乡协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3 城镇化率 2.5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 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2 互联网普及率 2 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 单位GDP能耗 2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1 空气质量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 1.5 PM2.5平均浓度[3] 2.5 绿色投资 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2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 生态建设 人均城市绿地面积 2 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 1 人均水资源量 2 地表水劣V类比例 2 开放发展 利用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新注册外资企业数占新注册企业总数比重 2 对外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3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贸易开放 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 3 人员往来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与常住人口之比 2 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之比 3 共享发展 基本公共 服务共享 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1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1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1 接受就业指导与登记求职人数之比 0.5 基础设施 共享 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3 高速公路里程密度 1 铁路里程密度 1 教育公平[4] 本科录取率的地区差距 2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 2 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 1 脱贫攻坚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2.5 贫困发生率 2.5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测算指数时,一是以2010年作为基期并设指数值为100,然后通过时序变化,观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分领域指标值和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值的变动趋势。二是分别计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分指数,然后合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权重确定 一是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采取了均等权重的形式,每个一级指标为20分。 二是对三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赋予权重。课题组邀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环境经济、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专家共计10人,每位专家分别对三级指标独立进行权重打分,再由课题组综合分析评估,最后设定三级指标的权重。 2.标准化处理 为保证各指标层的可加性,首先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指标的2010年取值为基准1,根据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yt为某指标的测算值,y2010为某指标2010年的测算值,pt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其中,t=2010, … , 2019。 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逆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3.指数合成 使用指数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级指标的指数值。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S =ΣPi * Wi 其中,Pi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的权重Wi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得到各级指标的综合指数。 通过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值以及最终的总指数值。首先,以2010年为基期,对每一年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三级指标标准值;随后,对每一年三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值,并依此方法得到一级指标值,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分指数值;最后,对5个分指数值加权求和得到每一年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根据指数变化情况,观察区域发展变化情况。 注: [1] 2019年指数根据当年初步统计数据测算。 [2]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合计。 [3]由于PM2.5于2013年统计发布,因此2012年及以前的数据为根据PM10数据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4]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不等同于教育公共服务共享。
9月29日丨汤臣倍健(300146.SZ)高开3.62%,报21.2元,总市值335亿元。 汤臣倍健昨日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2.5亿元-1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2020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9亿元-4.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0%。
对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显示,2019年94.60%的500强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民企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取得新成就。但是,民营企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企业内部挖潜和政策外部扶持共同解决。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9月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全国工商联表示,2019年民营企业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研显示,94.60%的500强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部分经营指标增长幅度继续放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经贸摩擦影响持续显现,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企业内部挖潜和政策外部扶持共同解决。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介绍,今年共有57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了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取得新突破,达202.04亿元,较上年增加16.18亿元。其中,华为投资控股以8588.33亿元营收排名第一,苏宁控股、正威国际分列二三位,营收分别为6652.59亿元、6138.99亿元。 入围门槛新突破的背后是国内民营企业在优化规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报告》指出,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30.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85%。资产总额36.9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06%。共有19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世界500强。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入围企业共33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88家,继续占据民营企业500强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共有164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7家,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占500强的59.34%和36.34%。“相关数据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荣说。 “走出去”更加谨慎 考虑到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更加谨慎,不少企业减缓了全球化布局和投资力度。 《报告》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出口总额1212.4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10.14亿美元,降幅14.77%。民营企业500强的海外投资明显减缓,海外投资项目(企业)较上年减少487项(家),降幅超过20%,仅有1858项(家),海外雇员人数和海外营业收入明显减少。投资“一带”沿线和“一路”沿线的企业数量,分别较上年减少6.70%、24.55%。 有民营企业家表示,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人才、信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东道国法律政策不完善是目前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的主要外部障碍。 与此同时,国家战略实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更多企业选择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71家企业参与了各类国家战略,占比94.20%。其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受到欢迎,分别有152家、100家和97家民营企业参与,分别占500强企业的30.40%、20.00%、19.40%。 2019年,民营企业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数超过17万项,比上一年增长7.5%。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掌握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仍面临多种考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调研显示,91.88%的实际填报企业认为所在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执行力度较大,比上年高2.82个百分点。 受惠于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民营企业500强主动优化调整发展战略。2019年,实际填报的431家500强企业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企业204家,占民营企业500强的40.80%;进一步拓展市场的企业200家,占40.00%;提升企业附加值的企业192家,占38.40%;增加研发费用投入的企业185家,占37.00%。 “通过对民营企业500强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部分经营指标增长幅度继续放缓。”黄荣指出,随着民营企业500强规模的扩大,营业收入增幅、税后净利润增幅、资产总额增幅放缓,比上年分别下降10.59个、5.81个、15.99个百分点。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幅、税后净利润增幅、净资产总额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5.46个、12.98个、14.13个百分点。 “缴税负担、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依然是民营企业500强最主要的成本负担,企业盈利面临更多的挑战。”黄荣说。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报告》显示,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500强企业数量继续增长,从2017年的254家增长到2019年的274家;直接融资占比依然偏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5.40%、21.80%,分别较上年减少10.63%、10.66%。 从企业本身来看,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乐江指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内部治理结构、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份榜单既是头部民营企业的“体检单”,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将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诗阳)
8月30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在盈利方面,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4.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亿元,增幅11.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69亿元,增幅4.80%。 在资产质量方面,苏州银行表示,在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总目标的前提下,该行差异化制定各业务条线风险政策和策略,形成风险为先的集团共识。2020年上半年,苏州银行计提各项信用减值损失1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6亿元,增幅33.94%。其中,计提贷款减值准备1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7亿元,增幅86.04%。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47%,拨贷比3.87%,拨备覆盖率263.91%,各项指标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 在规模方面,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804.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9.70亿元,增幅10.76%;吸收存款余额2529.89亿元,较上年末增308.75亿元,增幅13.90%;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1739.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6.37亿元,增幅12.00%。
8月27日下午,中国石油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中国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去年同期为1.196万亿元,同比下滑22.3%;归母净亏损299.8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84.23亿元,同比下滑205.5%。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0.80亿元,同比减少41.20%。 中国石油表示,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集团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受疫情和油价双重影响,集团上半年经营业绩和自由现金流大幅下降。 2020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消费明显下降,汽油、柴油、煤油均呈负增长。上半年国家4次调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汽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下调1730元/吨,柴油标准品价格累计下调1670元/吨。 从勘探与生产业务来看,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该板块的营业收入为2554.50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3263.39亿元下降21.7%,主要由于原油、天然气等油气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 上半年,中国石油的原油产量为475.4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5.2%;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149.1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9.4%;油气当量产量833.7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7.0%。 从炼油与化工业务来看,2020年上半年该板块的营业收入为3698.11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4863.66亿元下降24.0%,主要由于汽油、柴油、煤油等炼化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 上半年,中国石油加工原油568.2百万桶,比上年同期下降4.9%;生产成品油5208.5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2%。化工商品产量1384.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5%,乙烯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0%,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和4.7%。 从销售业务来看,2020年上半年销售板块的营业收入为7492.03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9826.56亿元下降23.8%,主要由于国内成品油销量减少、价格下降。 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共销售汽油、煤油、柴油7656.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4.8%,其中国内销售汽油、煤油、柴油4857.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5.6%。 同期,中国石油的经营支出为9350.88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11255.96亿元下降16.9%。员工费用(包括各类用工的工资、各类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费等附加费)为607.46 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650.28亿元下降6.6%,主要由于强化了员工薪酬与效益的挂钩联动。
紫晶存储披露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634.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2%,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71.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01%。每股收益0.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