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美国最近在中美科技战中过于针对华为和Tiktok,那你就错了。 随着中美在科技层面的交锋与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商务部开出的实体清单也是一泻千里。5月23日,实体清单上又多出了33家中国公司,大都为科技公司、科研机构。截至5月底,美国实体清单上的中国公司、个人、甚至还有几所大学,总数多达1373家,整整309页PDF文件。 遥想去年5月,这个清单上62个国家和地区的实体,总共只有1182个。其中俄罗斯以316个实体位居第一,中国只有233个实体上榜,其中80个在香港。 所谓“实体清单”,是美国的出口管制手段。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美国任何企业不得向清单上的实体出口任何东西,也不能帮助这些实体进口任何东西。1997年6月,“实体清单”面世4个月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为了清单上的第一个中国实体。 20多年过去,实体清单已经从美国的出口保护手段,变成了阻碍别国科技发展的打击手段。 语音科技,就是一个美国不愿意让我们发展的太快的科技。 国内的语音科技“一哥”科大讯飞,就在去年10月被美国“拉黑”了,当时科大讯飞的很多开发平台使用的都是美国芯片,被“拉黑”后,在美国的很多实验室也被迫关闭。 不过,在同期被“拉黑”的公司中,科大讯飞算是最淡定的。当时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其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而且语音科技在硬件方面对芯片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找到替代品或者自己研发,问题都不大。 本周三,科大讯飞董事长再次提及公司被加入实体名单一事,他表示,目前科大讯飞已经有了28nm制程的自研芯片,完全无惧被美国芯片卡脖子。 另一方面,由于谷歌在重压之下已经不再给华为提供语音助手服务,这个服务将由科大讯飞接手。科大讯飞不仅能稳稳地接住华为,提供的服务还更好,在欧洲各主要语种方面都能超越谷歌。 可能是受到科大讯飞的自信影响,周五语音技术板块5支股票全线拉升。科大讯飞收涨5.05%,是近两个月内的最大单日涨幅。 1. 语音技术:从科研到应用 虽然目前语音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放在专业领域的语音录入,比如医院、法院等,需要记录的专业词汇多、而且要绝对精准的领域。但是语音技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应用,正是已经非常成熟的手机助手和日渐普及的智能家居。 语音技术的起步,是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技术主要是把人类的语音内容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不一定是文本,也可能是编码或者符号。 由于语音交互提供了更自然、更便利、更高效的沟通形式,成为人机互动的主要输入方法,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主流语音识别框架还是由3 个部分组成: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解码器。其中,声学模型是热门的研究方向,也就是业界跑马圈地的方向。 语音识别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就比谁的算法更准,因此国内外各大企业前赴后继的发布着新的声学模型,刷新各个数据库的识别记录。 由于中文方言的博大精深,语音识别的复杂性基本拉满。因此,在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其他国家都要快一些。在其他国家把英文识别做到了最好的时候,科大讯飞已经可以识别中、英、粤三语混说的输入了。 事实上,语音识别技术在2010年前后,碰到了天花板,识别率达到了90%,并且难以突破。直到深度学习技术被应用到了语音识别中,识别精度才突破了90%,在安静环境下的识别精度直逼98%。 从此,语音识别领域的产业竞争从研发转为了应用。而在语音识别的精度普遍都能达标之后,语音识别也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开始更多的为提升其他产品的体验而服务。 也就是这个时候,语音识别相关产品,比如Siri,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不过,Siri们的出现所引起的关注程度,远比实战成绩要高的多。Siri面世的时候,谷歌CEO忧心忡忡,认为它会对谷歌的搜索业务产生根本性的威胁。 但是并没有,Siri的语音识别作为苹果手机的附加功能,其适用范围似乎也被限制在了控制手机:报时、报天气、跟主人聊天解闷。 2015年,语音赛道跑出了黑马 - 亚马逊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上面搭载了语音助手Alexa。Alexa跟Siri最大的区别,其实只有脱离了手机,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但这显然让消费者看到,除了可以“无手”控制手机,还可以“无手”控制任何家电。 对于躺到床上才发现忘关灯了的人来说,简直称得上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而国内的语音识别“一哥”立刻跟上,与京东合作推出了智能音箱“叮咚音箱”。不过,叮咚音箱在国内市场出师不利,2015年,国内智能家居还未普及,消费者显然还没有想到这个东西买回家能干嘛。 销量扑街的“叮咚音箱”,让围观智能音箱的国内科技巨头,觉得“就这”,然后纷纷退场。 然而,亚马逊Echo的销量却让这些企业大跌眼镜。从15年6月面世到16年底,Echo在美国的销量突破了1000万台。此前,除了Apple Watch,摄像头之类的智能配件,能买100万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这次,围观智能音箱的全球科技巨头,都觉得“有戏”,纷纷加入了赛道。 2. 智能音箱的红海 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总价值20.7亿美元,根据当时的预计,这个数字将在2025年达到206.8亿美元,年增长率33.4%。 而在智能音箱市场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亚马逊作为“领路人”,市场份额也遥遥领先。但是亚马逊、谷歌和其他杂牌三分全球市场(基本也就是美国市场)的局面,在2019年遭到了冲击。 这一年,美国市场上,杂牌已经被亚马逊和谷歌挤没了,而阿里巴巴、小米、百度迅速崛起,三家加起来迅速占据了近25%的全球智能音箱市。 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总销量为1.469亿台,较2018年增长了70%。其中,2019年中国市场的智能音箱出货量为4589万台,占全球销量的30%。 2020年前4个月,在国内其他消费市场由于疫情的冲击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时候,智能音箱销量虽然同比下降了14.7%,但仍然卖出了1056万台。可见智能音箱作为现在的风口,抗风险能力还是挺强的。 而目前国内智能音箱三足鼎立,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三大互联网平台分别搭载的三个智能语音助手:天猫精灵、小度和小爱同学,在疫情的影响下,马太效应加剧。 2020年1-4月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5.2%、30.9%和30.4%。 突如其来的疫情除了加大了国内智能音箱的品牌集中度,在线教育的普及还顺便推了一把屏幕音箱的发展,给龙头企业指出了未来的方向。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屏幕智能音箱新品,纷纷突出了影音、网课、早教资源等以内容为主的功能。 2019年,带屏幕的智能音箱市场份额达到了14.2%,2020年上半年达到19.8%。其中2020年1月、2月以及6月的屏幕智能音箱销售占比均突破了20%。 不难看出,全球的智能音箱市场正在飞速的增长,而这其中,人口基数大又在经历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发展的尤为迅猛。 截至2019年,中国的智能音箱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智能音箱曾经的主场 - 美国。但是,中国智能音箱用户只占到全国互联网用户的10%,而美国的用户占全网用户的26%。 虽然美国巨头仍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智能音箱市场,但侵略国内市场实力明显不够。亚马逊和谷歌在中文处理相关的技术上非常薄弱,而且也没有屏幕智能音箱产品,很有可能还没进中国,中国消费者已经觉得它们“out”了。 可以说,留给中国智能音箱和语音技术的市场很大,时间很多,科技战的战火,也还烧不到它。
据了解,继指纹、面部、虹膜之后,声纹作为象征我们个人ID的一部分,也陆续开启了商用大潮。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开始把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信用卡反欺诈场景,在其位于北京、湖北、四川、山西的四家分行正式上线,在同业中率先开启了风险管控的新模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当下全球生物识别产业规模庞大,仅语音生物识别(即声纹识别)这一细分方向的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22.4%。未来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愈发成熟、语音的入口更普及,可利用的语音数据会越来越多,声纹识别市场将迎来爆发。 相关上市公司: GQY视讯(300076):GQY银行机器人综合运用图像识别、声纹识别、语义理解、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优质提供迎宾接待、金融业务、虚拟柜台及咨询问答等多样化服务; 奥马电器(002668):自主研发打造大数据智能金融云平台,基于先进的Docker容器集群技术,弹性编排计算资源,结合数据感知智能聚合技术、行为特征抓取、设备指纹、地理位置时序分析、声纹识别、多路路由智能决策等技术。
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汽车集团,奇瑞汽车携旗下瑞虎、艾瑞泽两大系列主力车型共计11款展车阵容参加成都国际车展。其中全新一代瑞虎5x融合了多项人工智能科技元素,可支持46种方言识别。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国内车市竞争激烈背景下,奇瑞正在从产品科技等多方面谋求突破。 在动力方面,奇瑞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瑞虎5x提供1.5L MT/CVT两款动力总成6种配置车型。同时承诺发动机终身质保,成为国内A0级SUV市场第一个提供发动机终身质保的车型。在造型方面,全新一代瑞虎5x采用奇瑞自主的Life In Motion 3.0家族式设计语言。 在科技配置方面,新车采用了“三屏交互科技”,通过7吋智联多功能全屏液晶仪表、10.25吋超清触控电容中控屏、8吋智享空调触控屏等,实现更多的人车智能交互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汽车科技前沿领域智能互联方面,奇瑞此次采用的Lion雄狮智云交互系统涵盖了包括AI控车、手机远程控制、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在内的多项智能互联配置。 其中的AI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可控制生活服务、空调、音乐、电话、导航、天窗等7大类功能。升级后的AI增强型语音交互支持46种方言识别,具有声源定位和上下文理解功能。 分析人士指出,受中国整体车市下滑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奇瑞此前销量出现一定的波动。目前面对合资品牌下沉等激烈竞争,作为曾经引领中国自主车型多项指标的地方国有车企集团,奇瑞正在从产品科技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改变来谋求突破。(俞立严)
《Tech星球》消息,7月20日,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开放宠物鼻纹识别技术,并联合大地保险、众安保险将这一技术第一次应用于宠物保险。这款“宠物险”目前可接受猫、狗两大类宠物投保。投保时,支付宝保险平台根据鼻纹信息为宠物建立专属电子档案,理赔时,刷鼻纹核实宠物身份就可一键完成理赔。据悉,宠物鼻纹识别技术的识别成功率超过99%,未来还有望运用于城市宠物管理、宠物走失等场景。 支付宝保险平台目前服务5亿保民,这也是平台第一次上线针对人类以外的医疗险产品。有网友调侃说,给“主子”也买上保险,才算全家都有了保障。 . 宠物识别难,中国宠物险覆盖率不到1% 事实上,十多年前中国市场上就已经有了宠物保险,但由于宠物身份识别难、理赔繁琐,这一险种一直没有普及。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宠物保险的覆盖率小于1%,远低于英国的25%、日本的7%。 但宠物险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宠物数量接近1亿只。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给猫狗看病价格并不便宜,动辄几百上千。为了减轻宠物主人的经济压力,支付宝的“宠物险”针对3个月-10周岁的宠物狗、猫,推出不同保额的三个版本。以年缴保费399元为例,一年累计最高可报销1万元医疗费,宠物门诊看病均可报销,不限病种且可以多次赔付,相当于“宠物医保”。“铲屎官”们只需在支付宝搜索“宠物险”,在投保页面填写宠物基本资料、按要求上传宠物照片,就可为宠物投保。 支付宝保险财产险负责人王方认为,对很多人来说,宠物也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为宠物买保险就像为家人买保险一样重要,所以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宠物鼻纹技术解决了宠物识别的难题,有望让宠物险在国内快速普及。 从人到宠物,支付宝保险平台正在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目前,支付宝保险平台和全国100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服务保民超5亿。在支付宝上,用户能够购买到健康险、养老险、财产险、旅游险、意外险等各类保险产品。除此之外,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为1亿多用户提供保障,累计救助重疾成员超4.6万人。 . 或将应用于宠物管理、寻找场景 宠物的鼻纹类似人类的指纹,不会随着它们的成长而发生变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这意味着,世界上不会有两只鼻纹一模一样的猫或狗。因此,支付宝开放的鼻纹识别技术,很可能对宠物“电子身份证”建立、城市宠物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一位宠物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在宠物体内植入芯片,是建立宠物电子身份证、城市宠物管理的主流方式,但因为难度大、成本高、宠物体验差,普及率并不高。鼻纹识别技术准确度高、操作简单、体验好,可以大大降低建立宠物电子身份证的门槛,提升城市宠物管理的效率。” 除了城市宠物管理外,鼻纹识别技术未来还可广泛应用于宠物寻找、宠物保险、宠物医疗等应用场景。以宠物走失为例,路人可以通过鼻纹识别了解宠物信息、联系主人。这一技术的出现,让城市宠物管理有望快速数字化。
上半年海啸般的疫情似乎并没有冲击到「保险科技」这片热土,一批勇敢的冲浪者反而愈加兴奋,加快了自己的步伐。2020年第一季度,保险科技投融资交易数量达96笔,创下了单季度交易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了2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把时间线拉长,埃森哲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保险科技领域的全球投资从2018年的44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68亿美元,投资交易次数也从2018年的410笔提高至2019年的476笔。如此看,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表现,看似是“勇敢者的冒险游戏”,实则为“市场的诚实反应”。保险科技公司会成为资本下一个热切追逐的对象吗?目前,保险科技创企可以解决保险机构哪些痛点问题?为此,雷锋网「AI金融评论」采访悦保科技CEO虞爱,就「AI 保险」方向的技术特点、落地应用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入局「宠物识别」随着城市“宠物”的爆发式增长,宠物相关业务也成为一门门“好生意”,「宠物保险」便是其一。有人说宠物保险,就像挂在杆子上的香肠,好吃但不容易够到,企业想要“一亲芳泽”,非过硬的技术不可。悦保科技就是那家想通过自身AI能力在宠物保险领域分一杯羹的企业,2020年5月悦保科技自研的“AI识宠”宠物识别小程序发布,正式宣布进军这一新兴保险市场。瞄准TO B方向,目前悦保科技着重于为中小保险公司以及经纪代理公司进行科技赋能,在宠物保险领域,为宠物防走失平台、宠物SaaS平台、宠物管理机构建立宠物档案,提升信息化水平。悦保科技CEO虞爱说:“宠物保险正在成为一个高增长市场。据相关机构统计,2019年底,中国的宠物数量已经接近1亿,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达到5561元,到2024年,中国预计将拥有2.48亿只宠物。但是宠物保险市场相对欧美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欧美部分国家宠物投保率接近50%,中国却不到1%,潜力很大。”当然,宠物保险想要在市场上“一鸣惊人”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虞爱认为:“宠物的品种多、毛发多,难识别,给保险的赔付带来了难题。”若不能克服宠物识别这一技术,宠物保险将难以在市场上大规模“复制”。和人脸识别相似,“宠物识别”也需要结合“生物识别+活体检测”这两种技术,针对面部特征搭建算法框架,支持特征比对、活体判断,更精准地识别宠物细微特征。对此,虞爱介绍到:“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以提高整体识别率,用户在投保和理赔时只要分别拍摄一段宠物视频,便可进行比对赔付。目前,我们在智能算法的检测上精确性超过90%,超过人眼识别的精准度。”而宠物面部识别技术不仅有效的解决宠物身份验证问题,让投保、核赔等流程更加方便快捷,还提升了相关机构的风控能力和易操作性。深耕「AI视觉」宠物识别不过是「AI 视觉」在保险业众多落地项目中的一个。虞爱认为:“现阶段,「计算机视觉」对保险实际业务的改善最为显著。”他向雷锋网列举了悦保科技的两个落地较为成功的例子:宠物识别:主要对猫狗的种类与个体进行识别OCR识别:比如卡证识别、保单识别、医疗票据识别,其中单证类票据的识别率能达到99%以上,医疗票据的AI识别也能达到90%以上和OCR的结合,还解决了保险公司需要大量人工录入数据的问题,并为客户提供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服务。“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POC测试,也和「计算机视觉」有关。”虞爱回忆道。“当时客户提供了一些背景十分复杂、单证十分模糊的照片。客户希望我们在这种场景下也能够识别出单证,并且识别速度控制在300毫秒以内。当时和我们一起参加测试的公司,包括BAT和一家很知名的OCR公司,但是我们最终胜出了。”虞爱总结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专注于做保险行业的OCR。我们积累了大量可以训练的行业数据。针对这些优质的数据做大量的优化和分析,可以超越那些很有名气的公司。”初创的保险科技企业只有在垂直领域深深扎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AI市场中获得生存权。而「AI 视觉」可以极大地帮助保险行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碰到的大量的数据结构化的难点,助力保险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比如保险智能风控的三大关键技术:第一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智能的定性;第二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智能的认证;第三步,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实现保险的反欺诈。这前两步都要深入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虞爱说。避开「国际巨头」相比国外,中国保险市场毕竟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中美公司也常常是我们比较的对象。2020年发布的福布斯“金融科技50强”中,有6家保险科技公司入选,而这六家公司无一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且用法各不相同,比如:估值10亿美元的Hippo Insurance公司,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财产特征,为家庭提供智能的房屋保险。估值21亿美元的Lemonade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在90秒内批准保单,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的房屋租赁保险,最近,Lemonade还宣布将业务扩展至宠物保险。估值为36亿美元的Root Insurance公司,通过一款手机APP,测量200个变量(如制动、行驶里程)来监控客户的驾驶行为数据,分析、建模并精准地计算风险,从而为客户设定保险费率,帮助车主节省20%~50%以上的保费。从上述几家公司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即使估值颇高的美国保险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也呈现出一种差异化的竞争模式,中国的保险科技企业也不例外。虞爱认为:“创业公司的核心问题仍然是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赛道,迅速地产生效益,更多的选择做一些中小型、轻量级的产品,尽可能和大型AI公司区分开。比如很多大型公司在做智慧城市等重量级的项目,我们创业公司不要和他们做这方面的竞争。”在「AI保险」这一细分市场中竞争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公司。和公司规模、整体技术实力、资金充裕度都远超自己的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相比较,初创的保险科技企业在“商业嗅觉”上更灵敏;在战略的“快速转型”上也更有优势。悦保科技成立于2016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专注于做车险平台,为中小保险企业提供信息化系统服务,而在2018年后,悦保科技开始加码新的赛道。虞爱说:“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我们发现整个社会的科技方向正在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这个变化广泛而又深刻,于是我们也开始考虑开发智能化产品,组建人工智能团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外部环境的驱动,比如我们的客户会提出这样的需求,提的多了,我们自然会重视;二是公司本身在车险产品的开发上已日趋成熟,目前大部分的工作只是进行一些维护型的开发,或者开发一些小的功能,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拓展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和实际的保险业务之间肯定有“重叠”,而找到那个最大的“重叠”,转型就成功了一半。虞爱发现在保险行业如何将票据、单证、车牌号等大量信息,从非结构化数据转变成结构化数据,是一个应用场景十分丰富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悦保科技在「行业OCR识别」这一领域已经做了两三年,积累、训练了大量保险行业的数据,并建立了相应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在保险和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获得生存。目前,悦保科技拥有10多名年轻且有人工智能经验的算法工程师,以及一位颇有名气的海外归国的科学家,与国内近40家保险公司实现接口对接,业务覆盖全国36个保监区域,累计服务超过十万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已成为业内知名的车险数字化服务平台;在保单识别、票据识别、卡证识别、车牌识别、宠物识别等多个AI视觉领域也获得技术和业务的突破。细谈「行业理解」保险业产生大量的多元化数据,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人工智能可以为保险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与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协助保险业转型升级。但是,目前人工智能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虞爱说:“现阶段的「AI 保险」仍然以人工为主,智能为辅。比如我们要通过一些人工智能产品来判断报案人的情绪,识别他是否有欺骗或者其他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报案人以前的历史行为、报案时间、报案地点、案件类型等数据建模进行分析,对风险系数进行一个预估。但是现阶段这种产品只能提供辅助的判断,人工的经验仍然十分重要。”据了解,在医疗票据的识别理赔方向上,现阶段也主要以人工输入和人工核验为主,但是部分人工重复性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解决。虞爱说:“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高效率,而当这些环节智能化后,预计能节约80%的成本。”当然,这也需要更多优秀且年轻的技术人才进入保险这一行业,将技术赋能保险的各个环节。对此,虞爱表示:“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可以从做好市场的调研开始,当我们对行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每落地一个产品,我们一定要综合考虑技术、产品与和市场这三个相辅相成的要素,并且要对产品有系列化的意识和概念,不能做一个产品就成立一个巨大的团队,只有这样团队才有持续性。”(雷锋网)
据佳都科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佳都科技凭借专业的计算机视觉智能算法,在一年一度的WebVision 2020图像识别竞赛中,从全球9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球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跻身人工智能“世界杯”优胜者阵营。 据悉,2019年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图像识别团队取得该赛事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今年该团队又以79.88%的前5识别准确率获得第三名,仅次于华为和腾讯。
这个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 日企开始发力 参考消息网12月23日报道日媒称,从购物到银行业务再到登机,一种以面部识别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日本生根,消费者能够过上无现金、无袋装的生活。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12月20日的文章开头就描述了这样一幅面部识别的应用场景:抵达日本和歌山县南纪白滨机场的游客会发现,迎接他们的不是白滨有名的熊猫,而是一个显示“欢迎(游客姓名)”的电视屏幕。 游客可以刷脸在商店购买口香糖,不用钥匙就能进入酒店房间。收拾好了之后,他们就可以前往主题公园“冒险大世界”,若有预定,可直接通过人脸识别入园,观看大熊猫啃食竹子和海豚表演。 以上是日本电气公司(NEC)自上个月以来在白滨开展的面部识别试验的一部分。 据印度莫尔多情报咨询公司说,随着面部识别技术向自动驾驶、金融和医疗领域扩展,从2018年到2024年,全球面部识别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达到91亿美元(1美元约合7元人民币)。 报道称,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在该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在规模和精度方面的排名迅速上升。但日本企业看到了机会。 NEC的面部验证技术世界领先,其基础是公司半个世纪前为破译书面文字而研发的技术。面部验证的研究始于1989年,早期误认率为30%左右。但该公司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并开发原始算法,稳步提高了技术精度和速度。 据报道,NEC的误认率现在降至仅有0.5%,其系统每秒执行惊人的2.3亿次运算。这样的速度和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公司。因此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基准测试中,NEC的技术排名第一。 然而,尽管NEC拥有技术优势——包括应对面部老化和蒙面的能力——但中国摄像头和面部识别系统供应商正在大量攫取全球市场份额。 报道称,中国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监控摄像头制造商之一,产品价格不到发达经济体供应商的一半。从技术角度来说,中国的面部识别专家并非泛泛之辈。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2018年的排名,前五名中有三家来自中国:依图科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商汤科技。 与2013年相比,这是令人震惊的进步,当时排名前五的没有一家来自中国。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NEC和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联合研发了一种基于量子密码学的面部识别系统,这种加密形式似乎无法破解,因此安全性极高。加密的验证数据用一种叫做“秘密共享”的方法进行分割存储,这种方法类似于拆散拼图的各个部分,除非拥有全部,否则无法破解。NEC希望通过强调降低泄露风险来推销其系统。 但安全并非一切。中国企业已经通过低价打入新兴市场,这意味着日本和其他竞争对手还需要提供平价选项才有竞争力。 据报道,松下11月推出了一种基于云的面部验证系统,采用现收现付模式。该公司对每次身份验证收取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愿意以微薄利润推广这项服务。 但隐私担忧可能以不可预见的方式产生影响。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去年说:“可以这么说,面部识别这个精灵刚刚从瓶子里出来。”在微软公司提出建议后,NEC发布了一份声明,首席执行官新野隆在声明中说,他“欢迎”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今年4月,NEC表示,将努力推广人工智能,包括面部验证,同时注意人权和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