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佟亚云 6月2日,东亚银行发布澄清公告称,该行正在进行全面的策略性检讨,当中并未就出售香港或中国内地银行业务与外界进行讨论,亦未就该行业务和资产的策略选项作出任何决定。 此前,据媒体报道,东亚银行拟出售旗下内地业务及香港业务,旗下保险子公司亦计划出售。 6月1日和2日,东亚银行股票分别收涨4.86%和17.6%,6月2日收盘价为17.24港元/股(约合15.83元人民币/股)。 图片源自东亚银行公告 官网显示,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截至去年年末的综合资产总额为8652亿港元(约合7942亿元人民币)。 东亚银行现于香港及大中华其他地区共设有近200个网点,并聘用约1万名员工。在内地,东亚银行于1920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目前网点遍布内地44个城市。 图片源自东亚银行年报 年报显示,2019年,东亚银行的归属集团股东溢利为32.6亿港元(约合29.9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49.9%。 对于盈利大幅降低,年报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内地的减值大幅增加所致,拨备前经营盈利表现理想,按年增长15.1%。 东亚银行的中国业务于去年录得35.5亿港元净亏损(约合32.59亿元人民币)。“受到早年批出的非一线城市商业房地产贷款拖累,东亚银行的中国业务承受了经济疲弱带来的风险。四笔内地早年批出的贷款,于2019年上半年出现信贷级别下调,导致产生重大的一次性除税后减值损失。” 今年3月4日,东亚银行发公告称,将对业务和资产组合进行策略性探讨,专注识别潜在策略性交易,可提升该行现有业务和资产的价值,以及潜在非核心资产的策略替代方案。 今年5月27日,东亚银行发公告称,受疫情影响,需要额外时间完成策略性探讨,将于9月30日前公布检讨的最新情况,并将适时公布有关检讨的其他任何重大发展。
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5月26日,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企查查数据显示:奚梦瑶名下共有4家企业,均为文化传媒公司。其中一家已注销。 何猷君名下共有5家公司,主要为信息科技公司。 两人目前暂无工商关联信息。 综合央视新闻等报道
近日,央行等多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推出26条措施,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意见》将有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目前部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已经“摩拳擦掌”,积极探索相关项目,准备好迎接政策红利,进一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外资银行竞相布局 银行业方面,《意见》在异地开户、跨境理财、跨境贷款等方面都送出了政策“大礼包”。 具体来看,《意见》鼓励开展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立个人Ⅱ、Ⅲ类银行结算账户试点,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服务;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贷款业务。 目前包括恒生银行(港股00011)、渣打银行在内的外资银行已在积极探索相关大湾区项目。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公开表示,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一直是其在内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恒生银行在大湾区的业务网点和客户群体占比都近40%。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地区行政总裁兼集团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行政总裁洪丕正称,渣打银行计划在大湾区加大投入,相关项目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渣打的网络优势和业务专长,如人民币国际化、贸易融资、债券市场、金融创新、财富管理和可持续金融等,可以更好地为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跨境理赔更便利 保险业方面,《意见》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对符合监管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意见》提出要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某资深保险经纪人表示,若港澳保险企业能在内地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且内地银行可为购买港澳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退保服务,那么购买香港、澳门保险的内地居民可在内地获得更加便利的售后服务,从而降低售后成本。这对于已购和喜欢港澳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形成实质性利好。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意见》细则落地,外资保险的活力不断被激发,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市场,鲶鱼效应会给内地保险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
日前,央行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对去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00737)规划纲要》中涉及到金融建设的规划进行了细化和落地。其中,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如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支持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投资等。 对此,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措施若能真正落地,将大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投资环境的便利度,境内外资本也将利用大湾区优质、便利的投资环境,支持大湾区金融建设。 有利于加快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尽管目前已经在跨境金融方面放开了一定的口子,但能够满足港澳资金进入内地投资、贷款市场的比例仍比较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境内外资金流通的现状。申明浩表示,调研发现,香港在银行存款余额方面实际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但现在能够流通到广东的仅有千亿元规模,因此存在“大资金小流通”的问题。 但事实上,资金双向交流的意愿却非常强烈。“我们2018年9月发了个港股打新的产品,没怎么做宣传,但很快规模就增长到10个亿了。”在香港和内地都有投资业务的雷根基金总经理李金龙告诉记者,目前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资产的热情依然非常高涨。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到,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此外,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纳入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统计,募集内地、港澳地区及海外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提供投融资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李金龙认为,此次《意见》释放了很多的信号,比如在目前逆全球化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和金融体系的开放度,人民币将更有希望走出去,从而加速国际化进程,并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就我们的业务而言,由于我们已经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发展,之后对于两地的投资者互认异地的产品可能会更加的方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为投资者更好的实施资产分散配置。”李金龙说。 私募股权跨境投资 困境有望破解 在促进跨境投资方面,《意见》在股权投资方面提到了一个很大的亮点,允许港澳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有序推进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支持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投资。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私募基金专业律师贺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近些年QFLP一直都有在国内试点运行,也对活跃国内资本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此次发布的《意见》,将进一步鼓励更多来自港澳的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参与投资到大湾区内的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也将会有更多的QDLP与QDIE踊跃开展境外投资,更多的港澳投资者将有机会享受到湾区发展建设带来的红利。“这对大湾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领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利好。”贺俊表示。 对于“有序推进QDLP和QDIE试点,支持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境外投资”,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认为,对境内具备投资境外项目的人民币基金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QDLP原来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人民币基金有投资境外项目的资格,也不代表就一定可以把人民币投到境外去,因为没有办法换汇。”袁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机构其实更需要一个投资额度,只要机构认为项目适合投资,就可以在这个额度之下自由换汇,“现在是每投一个项目,就要走一次审批程序,很耗时间,还要搭相关的架构,非常限制符合资质的机构投资红筹架构的优质高科技企业。”袁宏伟表示,希望此次《意见》能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实施细则,让投资机构真正能够投资境外优质项目。 此外,《意见》还提到,为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非投资性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允许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非投资性企业资本项目收入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用于符合生产经营目标的境内股权投资。试点企业在真实、合规前提下,可以按照实际投资规模将资金直接划入被投资企业。 “这有利于湾区企业,特别是外商资本在符合准入管理以及境内所投项目真实合规的情况下进行股权投资,将为湾区的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更加丰富了湾区内的股权投资环境。”贺俊指出。 在袁宏伟看来,这实际上是外汇管理制度的探索,“原来人民币不涉及到外汇转换时,很多非投资类企业也有股权投资的经验,我们也有LP来自上市公司、央企等,但要换汇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而此次《意见》允许外汇不需要结汇,直接用外币做股权投资,企业有了外汇之后,就可以投到境内设立的基金,这一方面对拥有外汇收入的企业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对境内募资美元的基金也是很大的利好。“原来我们投资的很多标的,虽然业务都在国内,但为了赴美或者香港上市,就会搭建VIE架构,那我们就只能用美元来投,但人民币基金募集美元是很难的。”袁宏伟说。
旅游业步入“寒冬”,香港经济未来难料 香港的旅游经济,主力军是来自内地的游客。今年中秋假期,内地有连续3日“小长假”,本应是香港旅游业的黄金期,零售也会水涨船高。不过,今年动荡中的香港中秋,内地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据香港入境处统计,9月13日,中秋节,经过香港水陆空15大口岸进入香港的内地旅客仅为81707人次。 而去年农历中秋,刚建成的香港高铁西九龙站一地,到傍晚6时入境旅客就已达3.7万人次。今年9月13日的农历中秋节,这一口岸入境香港的旅客仅为8879人次。 香港旅游业萧瑟 2018年,访港旅客的人数由2017年的5847万人次增加至6515万人次,涨幅为11.4%。这些访客中,来自内地的客人约有5080万人次,平均每天都是十多万,节假日更高达数十万。然而,在今年的香港中秋假日,这样的盛况已经不在。 据香港旅游业工会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去年同期相比,香港接待的旅行团数量跌超70%,从业者收入平均下降超过八成。 7月、8月访港旅客数和酒店入住率跌幅逐步扩大,酒店入住率由6月同比下跌3个百分点,扩大至双位数跌幅。访港游客数从6月同比增长转跌,跌幅由7月初的1.5%,急速扩大至7月底的26%,进一步扩大至8月初的31%。游客数大幅减少,旅游业提前步入“寒冬“成为定局。 旅议会登记数字显示,8月份的内地入境团每日平均只有86团,与去年同期比较大跌六成四,9月份首7天每日平均更减至只有16团,较去年同期急跌九成。除入境团减少外,港人外游的意欲亦减少,7月份的外游印花税收入比去年同期下跌一成六,8月下跌9%,今年暑假外游团的生意额,平均比去年下跌至少一成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字显示,8月份香港发出机票的总交易额下跌了8.6%。 超过三个月的反修例风波,对香港冲击严重,重挫香港社会、经济及民生,游行及随之而来的突发性冲击封路等行动,迫使沿路零售商关门休业,市民也因担心交通受阻及社会混乱不敢出外消费,香港的零售生意受影响,营业额直线下挫。 香港零售也风光不再 昔日游人如鲫的旺角、尖沙咀等闹市,变得冷清甚至门可罗雀,热况不再。一向游客旺盛的旺角,已不再旺了。 有在该处售卖行李箱的杨先生,刚入零售业不久,今年6月才开业,游人如鲫时,每日营业额有9000多港元乃至过万,但香港风波开始,游客“影也不见“,每日营业额最多亦只有1800港元,一般仅700多港元,而每月租金杂费开支高达三万港元,杨先生坦言:”悲惨!实在生不逢时!“问题是,根本无法预测风波何时到头,难有重生机会。如果再持续两个月,便要结业。 香港工联会属会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8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任职的店铺生意额下跌三成至七成以上,直接连累的是顾员的收入暴跌。零售业实行佣金制度,不但佣金减半,更被要求补回因示威活动拉闸及提早收铺的工时,甚至是扣回工资,紧接着的就是裁员潮了。 尖沙咀有专做游客生意的手袋商店,每日营业额由8万港元跌至仅1万港元,抗议重灾元朗区亦有商店反映生意下跌超过一半。有连锁药房每日提早一小时关门,顾员包饭也从每日两餐饭改为一餐,亦有写字楼反映采购部刚裁了员工。 房地产业人士预计,零售市道欠佳,若年底前情况未有改善,商户肯定要求业主减租,部分商户在租约期满后,结业关门会成为必然选择。接下来会拖累香港商铺的整体出租业。 其实,在旺角及尖沙咀闹市区,不少店铺已经挺不住,业主减租两至三成,铺面呎租减至100~300港元。 昔日每逢周六日及大时大节,酒吧食肆座无虚设的情况不再,餐饮业近数月来客量每况愈下,生意额下跌三成,中秋节前后亦少了市民订台,10月1日亦少了团体举办酒会。酒吧业界亦指市道是近十年来最差! 风波将进一步影响香港经济 香港的服务业受挫,影响整体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香港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杨位醒指出,示威活动成为常态,散至各区,市民都担心交通受影响,减少外出用餐,餐饮业前景亦黯淡。有茶餐厅反映,平时少了工人光顾,生意下跌五成。亦有在尖沙咀的酒楼反映,少了药房、化妆品店职员及旅客光顾,晚市只做到一万元生意。 杨位醒表示,食肆亦不再请帮工,帮工长期无工开,市场又出现欠租欠薪的危机。餐饮业一般要交六个月的押金,以50万港元租金计,即300万港元,只要欠租3个月就会被没收押金,损失惨重。故酒楼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将牵一发动全身。 统计处公布7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大跌11.4%,按零售商主要类别的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由高至低分析,与去年7月比较均呈现双位数跌幅。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为重灾区,销货价值下跌24.4%,其次为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下跌17.4%,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6.1%,服装销货价值下跌13%,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4%,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0.1%。零售管理协会预期,社会动荡没有停止迹象,料9月份的零售销售额下跌会持续。 数据显示,香港零售业销货额,2017年增长2.2%,2018年有进一步提升,全年增长达8.8%,但201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达-2.6%,短期内还没有改善的迹象。 风波也影响保险业,近年内地客成生意重要来源的保险业亦风声鹤唳。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内地客来香港购买保险的新做保单张数,按季减少10.88%至10.07万张,新做保单保费则按季上升6.16%。保险业监管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表示,上半年数据未能反映来港旅客减少对保险业的影响。三季度起内地客来港投保金额,将会显著跌幅,呼吁业界避免集中单一业务。 有保险业界人士表示,内地旅客对香港局势失去信心,近月来港购买保险客量急挫七成半。但也有业者认为,香港本来是自由开放的市场,除了内地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亦可以选择来港投保,应该以成为地区性的保险枢纽为最终目标,认为香港金融市场仍然未有出现动荡。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香港的服务产业占GDP 90%以上。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以及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占香港GDP的22%、17.6%、12.4%以及5%。2016年,香港旅游业就业人数约25.89万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约7%。旅游经济进入寒冬,几十万从业者生计都将受损,或加入失业大军。 香港风波,除了冲击香港旅游业和民众生活,也影响到即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原定于10月5日至13日在香港举行的WTA香港网球公开赛,将延期举行,主办单位将适时公布延后举行日期。 最不确定的是,香港风波不知何时可以消停,所以,何时可以走出困境,重见曙光,还尚难预见。上半年香港经济成长几近0,下半年能否维持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