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引发了人们对居民收入能否保持平稳增长的担忧。随着三季度经济逐渐企稳,特别是四季度的反弹,这种忧虑开始逐渐缓解。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也印证了居民收入去年仍然保持了稳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笔者进一步对可支配收入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值得警惕。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长期持续增长。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短暂的下滑后,2001年入世之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再次加速增长。2014年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直至2020年经济受到疫情巨大冲击,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了正增长。 二、工资收入占比变化趋势历经四个阶段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按收入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对于一般劳动者而言,最主要是工资性收入。 从工资性收入占比变化趋势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变化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近似等于工资性收入,第二阶段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本、技术等各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快速下降;第三阶段为2001年入世以来,经济开放力度空前提升,人员国际往来更加密集,工资性收入占比稳步提升;第四阶段为2014年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各项资本资产进一步扩张,工资性收入占比略有下降。 三、工资性收入或将进一步下降 观察近年的税务数据,自2019年起,表征证券资产的印花税和表征房产的契税增幅均显著超过个人所得税增速。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工资性收入占比或将进一步下降。 四、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危害 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构成中,最为主要的是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而两者的占比也是预判社会贫富差距变化的重要指标。工资性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财产性收入占比的持续上升,将进一步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财产性收入占比的上涨,在短期内会推升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会引发通货膨胀,降低一般劳动者的社会福利。 五、相关建议 故此,笔者认为,在取得难能可贵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的成绩时,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需要研究制定政策引导一般劳动者,特别是中产和低收入群体,工资性收入增速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控,避免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李峰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胡浩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为明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划出重点。 相比去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相关工作单独列为一项,更将租赁列为重点,要求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列出明年八大重点工作,也强调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央行方面也表示,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大力发展大城市住房租赁、老旧小区改造等配套金融服务,让更多人在大城市住得下、住得起、住得久,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可见,住房租赁市场已经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注重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部需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定调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和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的需求侧改革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的居民消费结构中,房子成为最大开支项。只有进一步压缩这方面开支,才能带动收入不高的群体以及部分中产的消费升级。而过去几年,居民储蓄向房地产搬家的趋势明显,居民现金流透支。 近年来,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放缓,这和居民部门房贷压力持续增大有较大干系。自2016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开启10万亿元时代以来,年年攀升,到今年预计将创下1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而相应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就是房贷,持续放大,并将在今年首次超过6万亿元。 当前会议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意味着未来的房价调控只会从严,而且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实现租购同权,满足城市刚性住房需求,先让大家住得起房,都着眼于稳定居民现金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当然,对于近35万亿元的居民住房贷款余额来说,贷款利息要是能够再降一降,现金流会更宽裕点,拉动内需时会更有力。
19日,悉尼中央商务区。(Getty Images)海外网12月20日电由于新冠疫情的蔓延,悉尼北部海滩相关病例周日(20日)增加到约70起。悉尼市方面对全市实行更严格的社会隔离规定,澳大利亚全国更多州则关闭边界或对悉尼居民采取检疫措施。据CNN和NBC消息,当地时间周六(19日),悉尼北部海滩发现30例新的本地传播病例。到周日(20日),相关病例数已增至约70起。北部海滩的居民被告知在周三(23日)晚上11:59之前呆在家里。到圣诞节前夕,悉尼大约一百万人已被严格封锁。邻近的维多利亚州将从20日午夜起关闭与悉尼的边境。南澳大利亚州对20日由抵达悉尼的所有入境者实行了14天隔离,并禁止来自受影响郊区的旅行者。塔斯马尼亚岛州在19日采取了类似的措施,而西澳大利亚州则强行关闭边境。目前,所有澳大利亚州和领地都将要求悉尼的旅行者在抵达时进行14天隔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表示,在很大程度上病毒的传播是在民众无意识情况下进行的。官员表示,他知道民众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疫情趋势的好转,但只有服从防疫规则才能帮助获得良好的结果。(海外网 侯兴川)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信息。
12月15日,四川省人社厅、财政厅发布通知提出,从2020年7月1日起,四川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5元,即在原每人每月100元的基础上增加5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已有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北京等地明确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其中,上海宣布,从2020年1月份起,继续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90元。增加后,上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100元。 江苏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60元。 福建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上调,由每人每月123元提高到130元,预计这一政策可惠及487.6万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包含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账户里全部存储的钱来计算的。缴费档次越高,交的时间越长,个人账户积累的钱也越多,将来领的养老金相应也越多。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天津、内蒙古、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西藏、陕西等地密集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如广东省根据近年城乡居民收支增长情况,调整个人缴费档次标准,将原来的10个缴费档次调整为每年180元、240元、360元、600元、900元、1200元、1800元、3600元、4800元9个档次。 退休人员另一关心话题是,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养老金能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和调剂力度,支持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5827亿元,比去年增长10.7%,并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透露,按照新增一人纳入一人、到龄一人发放一人的要求,人社部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动态清零,让更多贫困人员“出得来”“留得下”“稳得住”。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59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9.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也稳步推进。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实账积累,当期支付压力小,为促进保值增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8年联合发文,要求分三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22个省份如期启动,其他省份正在抓紧推进,今年年底前有望全部完成目标任务。(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中国GDP正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0年全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2020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同样受到影响,一季度经济负增长。不过,面对疫情,我国凭借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执行力,举国上下团心一心,共同抗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迅速控制住形势,而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有序推进,从中央到地方也都不遗余力地出台政策以提振经济,特别是通过发放消费券、给予各种优惠便利来推动消费市场的回暖。 而后,即便是局部地区仍会不时地零星病例,但我们依然能够迅速将其控制住,并且做到防控疫情与恢复经济两不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稳步复苏,而且还涌现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比如直播带货、云办公、在线教育等等。 再有,我国全年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在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凭借着疫情防控的高效与齐全完整的产业体系,很好地承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生产订单,并弥补了海外产能的缺口,这既带动了我国出口的逆势上扬,也展现出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我国经济韧性十足,产业体系完备齐全,内需市场庞大,高新技术产业与各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这些都是2020年我国经济能够突破百万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经济体的重要推动力。 这也印证了那番话: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既然是大海,就会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惊涛巨浪,有挑战,也有机遇。纵然狂风骤雨能掀翻小池塘,但却无法撼动大海分毫,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战胜的呢? 我们要为伟大的祖国点赞祝贺!展望2021年,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 那么,我国经济还面临哪些问题呢?站在“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看,至少三方面堵点是需要解决的: 第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中低收入群体规模依然占据多数,同时居民杠杆率日渐攀升,很多人都难以真正放下思想包袱去放手消费,进而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 第二,我国在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资依然存在短板,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婴幼儿托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脱贫住房、棚户改造、公租房等)以及农业、水利等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第三,我国在在芯片、半导体、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大,关键时刻仍面临着被“卡脖子”的境况。 为此,我们接下来需要先从自身做起,进一步推动强大的国内市场的形成,继续从促进居民消费、推动新基建等方面着手,着手提升居民收入、优化市场供给、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坚持“房住不炒”的理念,以此来切实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同时,要继续通过完善营商环境、优化外贸结构、主动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市场等方式来助力稳外贸外资。 此外,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资源配置优化、规模经济和管理改进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以在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快市场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予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