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8月份农业农村经济克服灾害多发重发等不利影响,呈现农业生产稳定、农民就业形势向好、农村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目前收获陆续展开,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增加10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提高近2公斤,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0亿斤的水平上。 生猪恢复势头继续向好。在强有力的市场拉动下,生猪养殖场户不断扩大产能,据农业农村部调度,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数量由年初的16.1万家增长到17.1万家,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继续回升。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1.3%。随着生猪加快恢复、猪肉供求关系逐步改善,价格趋稳。其他畜禽、水产品生产继续保持稳定。 长江禁捕取得阶段性成效。圆满完成退捕渔船渔民精准建档立卡,有序推进渔船回收处置和渔民退捕安置工作。截至9月18日,长江重点水域退捕渔船回收率和处置率均超过94%,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已基本完成渔船渔民退捕任务。退捕渔民达到17.1万人,占核定任务量的95%,其中落实社会保障13.7万人,转产就业10.3万人。 农业投资增速加快。各地不断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1—8月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债券规模达到1084亿元,累计实施项目852个,有力地促进了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加快建设。农业投资连续3个月正增长,增幅不断扩大,1—8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63亿元,同比增长11.5%,较1—7月提高3.8个百分点,反弹势头明显。 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势头良好。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有1700多万返乡留乡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回归农业就业占20%左右,主要是从事种植养殖或领办合办农民合作社;本地非农企业就业占55%左右,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领域就业。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提高农村改厕质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综合试点,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一大批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目前,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近3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全国95%以上的村庄都结合实际开展清洁行动,绝大部分村庄已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的要求。 总的看,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定向好,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添了底气、增强了信心。 据了解,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秋粮后期田间管理,组织收获机具、仓储烘干设备及时开展作业,确保适期收获、颗粒归仓;扎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坚持不懈抓好生猪生产,推动落实好贷款、用地等政策,巩固生猪恢复好势头;强化返乡留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好创业创新政策,拓展就近就地就业空间;推动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加快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扩大农业农村投资;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
治穷先治懒,扶贫先扶志。唐人神集团以捐资助学、招工就业等方式,向寒门学子们传递“知识改变人生”的坚定信念;大康农业依托全国多地的养殖产业基地,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帮扶贫困户;惠农网编制以黄桃指数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以大数据工具带来“云上新助攻”,为农户经营决策提供全景式参考……多家上市湘企将坚定的信念、扎实的技术、详实的信息以“传帮带”三字真经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唐人神传递“知识就是力量”坚定信念 今年7月,唐人神集团旗下的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联合湖南省教育基金会,共同开展“2020阳光助学”活动,吹响“爱心集结号”,助学人数及金额均再创新高。从寄来的完整资料中看到,唐人神集团寻访并确认了200多名贫困学子,给每个学子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对特别困难的还连续资助四年。 小风唐门店中受资助学子们汇聚一堂(供图:唐人神集团) 9月15日,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举行捐资助学仪式。会后,唐人神集团党委副书记、小风唐教育基金会会长刘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同学们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爱,把暂时的物质困难转化为刻苦的学习精神。学成之后,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技能投身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记者了解到,自1991年起,唐人神集团就分别在武汉轻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农大、湖南农大、华中农大、中国农大设立奖学金,后来又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2002年捐资250万元启动扶贫助学教育工程;2003年向中国农大捐赠股权1200万元;2004年出资100万元支持熊远著院士科技教育基金;2017年,陶一山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向华中农大、“焕春基金”捐赠100万元。2019年唐人神集团正式成立“龙华上品教育扶贫基金会”,现更名为“小风唐教育扶贫基金会”。 唐人神集团品宣部负责人于红清向记者介绍:“近期受疫情、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农口企业出现产能出清和规模缩减,部分农口专业学子就业困难。我们正在抓紧推动全国各地养殖场、饲料场、屠宰场、中央厨房、小风唐门店等项目建设,今年拟招聘应届大学生228名,2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并引进博士及博士后人才。今后,凡是致力于推动先进养殖产能的学子前来应聘,我们都热烈欢迎,共同追梦千亿产值。” 大康农业手把手传授扶贫“真经” 近年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促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康农业旗下安欣牧业与大化县政府通过“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产业示范基地)+扶贫车间(标准羊舍)+贫困户”的方式,合作实施“大化瑶族自治县肉羊产业全产业链扶贫项目”。大康农业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为该县发展养羊的扶贫车间提供优质的湖羊种羊,回收羔羊、育肥羊,同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建立饲草料加工配送基地等机构设施,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湖羊属于绵羊品种,经在我国太湖流域几百年的选育适应,对高温潮湿的气候有良好的适应性,圈养后表现出高繁殖性能、耐粗饲、肉质好等诸多优点。大康农业采取了“联建联养”新模式,更利于手把手传授“真经”,帮助贫困户抱团发展,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 正是手把手传授“真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贫困户们放弃了落后的传统养殖模式,提升了养殖规模和养殖效率。其中,在六也乡春贵村,弄洪养殖场负责人韦家恩改散养为圈养,计划把湖羊养殖规模扩大到300只以上。在相隔不远的板升乡,弄雷养殖场一口气引进的100只待产湖羊已经产出第一批羔羊,参与“联建联养”的56户贫困户领到了第一期分红。 参与养殖项目的贫困户(供图:大康农业) 在距离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1800公里的安徽省涡阳县,大康农业又为当地贫困户送去了另外一种扶贫“真经”。大康农业旗下的安欣牧业涡阳基地养殖场正在推广秸秆饲料养殖模式,仅2019年就收购饲养秸秆饲料2万多吨,解决本地8万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秸秆饲料养殖模式既节省粮食又创造了企业效益,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实现了种养两端绿色协调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该基地负责人胡孝侯向记者介绍:“为了全面实施秸秆饲料养殖,我们还建设了TMR加工配送中心,通过科学配比和加工处理,饲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养殖的羊5个月出栏,肉质鲜美,销往全国各地,这里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基地。目前,基地总占地1780亩,存栏优质湖羊12万只,其中种羊存栏规模达5.5万只,已产出羔羊近15万只,销售种羊、商品羊13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正是手把手传授“真经”,安徽省涡阳县的贫困户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将玉米、大豆、小麦等秸秆销售给安欣牧业养殖场,实现每亩增收200元左右,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该基地工人李德权常年在养羊场里打工,每月收入4000块钱,还能照顾父母。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加上稳定收入,2018年李德权就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惠农网大数据云端带来新助攻 有了坚定的信心,有了正确的方法,还有惠农网这样的农业B2B电商采用大数据工具,为扶贫攻坚战带来云端上的“新助攻”。 目前,惠农网依托大数据工具和云端服务器,建设了推广农业技术的“农技学堂”平台,成立了快速更新市场信息的“惠农行情”,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惠农代卖”等。惠农网还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等对象提供了不同数据产品。2019年,惠农网先后为国家农业农村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和部分小微企业提供农产品电商数据定制服务,输送热门农产品周报和农产品专题报告以及月报。 由惠农网大数据生成的全国主要黄桃产地价格走势图(供图:惠农网) 8月份正是湖南特产黄桃集中上市的时节,以炎陵、麻阳、新邵、中方、新宁、泸溪、沅陵、芷江、宁乡等产地为代表,湖南黄桃已经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黄金果”。然而,黄桃属于集中种植、集中上市、定向流通的时令鲜果,价格走势波动起伏大,农户销售渠道窄,销售时间窗口期短。为此,惠农网通过大数据工具编制了《2020全国黄桃B2B电商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并通过惠农网APP每日实时更新多地黄桃价格走势,为农户销售黄桃和来年种植提供了决策依据。 惠农网CEO申斌向记者表示:“惠农网做大数据服务,目的是解决线下数据采集难、线上数据乱的问题。我们通过形成准确的价格信息,帮扶农业生产,避免农产品产能过剩,同时帮助产销对接。以黄桃为例,目前仍有超过50%的黄桃是以鲜果形式销售,存在销售周期短、销售半径窄、存储周期短等问题。我们发现,如果引入鲜果深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加工产出黄桃饮料、黄桃脆片、黄桃蛋挞等新产品,不仅能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更可产生高附加值产品,对社会经济效益和地区扶贫事业都有莫大帮助。”
大康农业首单标准化票据日前成功落地。此次创设成功的标准化票据由国联证券的投行子公司华英证券发行,产品规模5261万元,产品期限89天,创设价格为98.867元/百元,产品底层资产由3家农业中小企业持票人所持票据组成,承兑人均为大康农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的上游中小微供应商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提高。大康农业获悉情况后,针对供应商的具体情况,以金融赋能主动对接各供应商,借着《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的东风,率先向各供应商介绍标准化票据产品,并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标准化票据的方式,成功发行了标准化票据产品。 大康农业相关人士介绍,大康农业是第一批成功落地标准化票据的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票据化+票据标准化”形式,不仅帮助供应商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缩短了产业链融资周期,有效缓解了供应链上相关农业企业的资金压力。据悉,此次标准化票据主要涉及大康农业中缅跨境肉牛项目、肉羊项目和食品原料贸易三大业务,这三项业务正好契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大康农业专注于整合全球优质农业、食品资源,有效对接中国市场及全球市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公司重点推进肉牛业务、肉羊产业、农资与粮食贸易、乳业和食品原料贸易等业务各自具有独特的发展趋势和竞争特点,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产业链的增值服务能力。目前,大康农业业务已遍布全国及巴西、新西兰、缅甸等多个国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沉淀,公司聚焦主业战略已初见成效,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用。 大康农业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标准化票据的发行不仅对公司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显著的作用,有助于公司在当前的环境下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此举也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认可。未来,公司将全方位总结并推广项目成功经验,提升服务“三农”质效。
9月15日,由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易见股份共同举办的融入“数字云南”——以工业互联网驱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布会在京举行。 易见股份董事长阚友钢表示,近年来,易见股份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在实体经营中的创新应用,研发了可信仓库等技术,并在多种行业和场景落地应用。同时,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农产品溯源,并且以可信溯源为基础,建立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上,易见股份的“数耘”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启动。易见股份副总裁兼CTO林咏华介绍了以“工业互联网驱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升级的经验和成果。 林咏华介绍,工业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是空白。“数耘”平台就是工业互联网在农业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全新尝试,一方面,“数耘”平台的底层架构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硬件、云计算等领先技术;另一方面,“数耘”平台上层提供了面向农业产业数字化的上下游全链条溯源管理(包括种植、生产加工、产品溯源、可信仓储)、可信交易服务支撑、可信金融服务支撑三大板块。 据悉,在过去10个月,作为“数耘”平台在农业领域的首个落地应用,“茶纹链”可以对每一饼普洱茶进行纹路识别+区块链溯源管理。目前,在“茶纹链”上面已经溯源了超过500种不同的普洱茶产品。 同时,易见纹语科技在“数耘”平台上打造了企业定制交易平台“云易定”,即需求企业可以在“云易定”平台上直接选择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企业、包装样式等。平台向需求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线上下单、加工管理及资金流转。 “数耘”平台还提供了对“可信金融”的支撑。“数耘”平台打通产品溯源和存货管理的信息通道,为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的存货质押,提供可信的货物来源管理和质押仓库监管。目前,首批普洱茶企业已经通过该平台的技术支撑,获得了银行贷款。
9月15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见股份”)共同发起的“融入‘数字云南’,以工业互联网驱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布会在京顺利举行。 易见股份董事长阚友钢在会上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科技、金融科技领域等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内最早实现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落地的企业之一,易见股份近年来积极探索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本次发布会,也宣布了公司在战略方向上把科技创新优势拓展至农业数字化领域。 农业数字化业务或将拓展至中药材和工业大麻等领域 发布会上,易见股份与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并正式上线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数耘”。 阚友钢表示,2019年易见股份成立了子公司易见纹语,构建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实现了农产品溯源的新方向,并且以可信溯源为基础,建立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未来将会推广到三七、工业大麻等行业,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悉,易见纹语成立以来,加快农业资产数字化的落地应用,并取得了重点突破。以普洱茶溯源为起点,该公司搭建了可信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茶纹云”,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设备“纹录仪”,对普洱茶产品进行自动化溯源录入,通过“云+端”模式,推动普洱茶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茶纹云”平台注册茶厂已超过50家,完成茶纹+区块链的普洱茶溯源超过78万饼。 易见股份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林咏华在会上介绍,“数字云南”行动计划和现代农业发展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农业产业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定、产业链分散、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程度低等问题。公司此次上线的“数耘”平台将利用易见区块、易见AI(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数耘硬件产品(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工业自动化)等核心技术,赋能数字农业生态发展。 国资“入主”助力公司提升资产质量 作为A股市场颇受关注的区块链板块公司,易见股份近年来不断的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在实体经营中的创新应用,组建了科学家团队,研发了新一代溯源科技、可信仓库等里程技术,并在多种行业和场景落地应用。公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旗下的“易见区块”累计刻画可信交易量达21.26万条,可信交易额277.81亿元。 副董事长邵凌在接受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会继续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方面夯实基础,加深积累。在平台方面,除了针对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易见区块”,公司也已经打造并上线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数耘”,希望通过投入打造“云+端”的模式,使之能够在数字农业、多产业的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8月,伴随着上市公司相关股份转让工作的完成,易见股份的控股股东变更为云南工投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云南省国资委。云南工投集团作为云南省省属重点国有企业,主营业务定位于生物医药大健康、信息产业、产业园区三大产业板块。 易见股份总裁吴江向记者表示,云南工投集团控股以后,对上市公司将带来两个方面改变:第一,有望长期提升公司资产质量,云南工投将会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控,并且更加重视在上市公司监管层面的工作;第二方面,上市公司将会得到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持,公司将在云南工投集团的支持下,发挥与大股东资源协同、产业协同效用。
据农业农村部9月16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6号建议的答复中称,目前,我国玉米、水稻两个作物已经完成DNA指纹图谱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他作物将陆续在2-3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促进资源共享利用。 农业农村部将深入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强化机制创新,促进科企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推广一批优良新品种,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将继续围绕建设种业强国目标,坚持种业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用种安全。 同时,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742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推进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改革创新,重点优化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及品种试验等规章制度制修订,明确试验要求和各方权责,规范各渠道试验程序和试验管理,确保试验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二是做好国家各渠道试验的组织工作,加强对绿色通道等自行开展试验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优化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完善品种审定区域布局,最大限度满足品种适宜区和企业育种目标区的结合。三是加快种业提升工程建设,整合建设一批品种测试站,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品种测试体系,实现测定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数据采集智能化,为促进育种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据农业农村部9月16日消息,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74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十四五”种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系统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畜禽种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快推进畜禽种业发展。同时,在配合全国人大修订畜牧法时,农业农村部将积极建议增加新品系审定,优化审定程序,进一步提升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同时,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159号建议的答复中称,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畜禽种业自主创新相关科研工作。同时,科技部将结合正在开展的面向2035国家科学与技术中长期规划工作,在“十四五”农业领域相关科技计划中,统筹部署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提升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