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小区刷脸、去看房刷脸、打车刷脸、注册APP刷脸、甚至拿个厕纸都要刷脸,你碰到过吗?这些真有必要吗,还是人脸识别被滥用了?那谁来保护我的信息安全? 处处要“刷脸”,取厕纸也不放过 近日,东莞某公厕取厕纸竟然需要人脸识别,媒体报道后,虽然该设备终止使用并改用常规的方式免费提供纸巾,但还是引发网友热议。 “好害怕哪天去厕所都要人脸识别,通不过不让上厕所。”“如果赶上拉肚子,会不会刷脸的时间就‘一泻千里’?”“十步一刷脸,如厕也艰难。”不少网友留言。 其实,取厕纸人脸识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7年,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 部分城市甚至把它当黑科技宣传,在2020年5月,南京某媒体报道《公厕用上黑科技 刷脸3秒取厕纸》,“周边居民大都认为人脸识别取纸机好玩且便利。” 刷脸取厕纸只是人脸识别应用的冰山一角,在现实中,贷款、取款、顺风车、倒垃圾、在线课堂,甚至注册个APP有时候都需要人脸识别。“我已经麻木了,要么你别用,要么就人脸识别,你选。”有消费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等组织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六成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 黑灰产滋生,你的脸可能只值几毛钱 有人可能说,“不就是刷个脸吗?又伤不了你一根毫毛。”可是人脸信息一旦遭泄露,可能对你造成重大损失,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出现。上述报告就指出,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东莞一处“星级公厕”最近在网上火了,原因是使用“人脸识别”取厕纸设备,引起市民对隐私泄露的担忧。当地城管部门回应:已协调终止使用前述设备,改用常规方式向市民免费提供纸巾。 “星级公厕”采用“刷脸取纸”,是为了避免同一人短时间内多次取纸。然而,为了取点厕纸市民就要“让渡”人脸信息,为了防止少数人不文明就要让多数人“验脸正身”,是否“收效与付出”不对等? 涉及公民隐私,敏感并不多余。虽然设备制造商声称“并非把用户照片存下来,设定时间内会自动删除人脸信息文件”,但有专家认为“在本机没存储不代表在系统内没存储,一旦数据库泄露或被盗用就有风险”。所以,叫停“刷脸取纸”不是杞人忧天。 我们必须看到,“刷脸取纸”在“合法、正当、必要”“充分征求被采集人意见”“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等等方面都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据悉,这样的设备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有安装,甚至成了推进“厕所革命”的一种方式。此类现象令人愕然,相关地方和部门保护公民隐私的意识有待加强。 同样存在隐患的“刷脸”场景还有,居民小区“门禁”、单位考勤“打卡”、售楼处“无感抓拍”、手机APP人脸验证……有关应用倒是极大方便“管理用户”,可人脸信息被窃取、贩卖、用于不轨图谋也在增多。“花2元钱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社会怎能不反响强烈? 必须指出,不能为了管理的便利性牺牲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保护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安全,有关部门应对技术应用场景、个人选择权等制定更多规则,提高图像采集、人脸识别的使用门槛,赋予人们对技术滥用说“不”的权利,破除“不刷脸不服务”的“霸王条款”。对不按法律要求保护公民隐私、非法利用有关信息的个人和单位,不仅要给予行政处罚,而且应支持合法的、正当的民事赔偿诉求。对偷拍盗取人脸信息者,如有必要,更应按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唯有依法规范、妥善应用,人脸识别才能行稳致远。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近日,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举办了「支付AI+数字化商业云峰会」,邀请到银盛支付董事长陈敏、云从科技智慧金融支付解决方案负责人梅磊、首信易支付COO梅岭,和FIS旗下WorldPay中国区总经理施南飞,畅谈支付科技的下一个十年。其中,云从科技智慧金融支付解决方案负责人梅磊,以《打造新型支付模式 共创智能场景新未来》为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有分析认为,随着人们产生越来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移动支付平台从用户的角度将发展出更加适合百姓消费的支付方式,而刷脸支付由于其人性化的设计俘获了众多拥趸。随着5G进入商用时代,刷脸支付将从购物、餐饮、住宿、出行等生活场景铺开至取款、就医、寄快递等其他方面。为什么刷脸支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刷脸支付如何为商户、用户打造全新体验?它将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为梅磊演讲全文,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部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大家下午好。今天参加这次「支付AI+数字化商业云峰会」,与大家共同展望支付科技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新型支付模式,共创智能场景营销的新未来。云从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AI公司,孵化自中科院。在过去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们承接了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的AI平台建设。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金融、安防、机场、商业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拓展更多的场景,服务更多的客户,在得到认可的同时,实现良性互动,带动了自身的高速增长。无论进入哪一个行业,云从科技都秉承着战略五步走的方法论。今天,我们大部分业务已经达到了L4的平台赋能阶段,但还有部分产品,处于L1和L2的阶段。未来,这些L1和L2理论验证的东西,逐步和场景深度结合起来,通过AI技术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刷脸支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过去的10多年,中国的支付产业高速发展,从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再到快速普及的二维码支付,以及NFC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领先全球。而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支付,正在深入到生活当中,这也是云从科技作为一家AI企业,进入支付行业的主要切入点。过去几年,产业链的各方都在积极努力探索和实践刷脸支付,从互联网巨头再到核心银行卡清算组织,包括从监管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都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大力推进刷脸支付。尤其是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人民银行牵头“刷脸付”在10个城市进行试点。今年受疫情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滞后,但相信疫情过后,整个市场又会爆发性的增长起来。支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也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在超市购物时,我们手上会提着重物,尤其在坐地铁的时候,我们现在很习惯于扫码支付,但是有的时候手机又会没电,如果此时,我们通过刷脸就能完成支付,便捷性会大大提高。生活中,我们发现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但能否会有更好的体验?我们一直是以这个角度作为切入点,不是为了刷脸支付而刷脸支付,而是紧密结合场景,结合用户体验以及结合商家的需求,思考如何加快刷脸支付的速度,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刷脸支付如何为商户、用户打造全新体验经过两年多的细心打磨,云从科技在刷脸支付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突破。在央行指导下,我们深度参与了刷脸支付的标准制定,提供了一个比较强大的AI人脸识别算法和平台赋能,同时提供了一些高安全和高可靠性的标准产品。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度围绕场景提供了针对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刷脸支付涵盖了AI算法、模组、硬件终端以及场景化的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在各个行业开放式的场景下的创新落地。中国银联核心的人脸识别平台的搭建,背后的底层算法以及人脸比对,都是由云从搭建完成。在此基础上,云从还提供包括OCR里的身份证的识别,营业执照的识别,活体检测里的唇语活体、动作活体及后端防hack等功能,以及赋能其他生物识别里的静脉、指纹、虹膜还有车辆识别。从人脸识别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担心其安全性。云从科技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我们的假体拒绝率都是100%。基于刷脸支付,如何构建全新智能场景接下来以云从刷脸支付产品为例,谈谈不同场景下多模式收银的需求和解决方案。单屏E1:通过了银行卡检测中心最高级别的认证,百万分之1的误识率,用户在一秒内就能快速完成支付,当然也支持多种收银模式,包括POS收银、自助支付以及适用于一些公司内部场景。双屏W1:收银员界面和客户界面的完美适配,可以轻松满足客户综合收银的需求。双屏收银设备既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也支持安卓操作系统,满足不同场景下不同客户的需求,适用于商业、办公楼、学校、园区、社区零售、餐饮等场景。刷脸购物机:适用于自助购物场景,用户不需要配合,无感知就能完成活体的检测。当然也支持换人检测、攻击预防等,客户可以很自然的将购买的设备放在自助的场景下使用,不需要担心。我们知道,人民银行发布的线下支付的安全标准里,即使是自助收银机,对于整个摄像头模组也是有迫切需求的,云从2308 3D结构光算法前置模组和整套收银机完全符合要求。我们产品整体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安全和便捷:支持多种模式的支付流程,比如客户在内部可控的流程下,用户刷脸就可以通过,无需输入任何要素。在外部大流量下,会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用户刷脸完成后,可以通过后台的风控设计和流程,输入口令号,也就是人民银行要求的支付口令号。如果按照自身的标准,也可以像支付宝和微信一样补充关键信息,即手机号后4位,就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经过两年多对于场景的调研以及细心的打磨,我们发现单一的支付产品很难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也是依托自身技术积累和产品化能力,结合领先算法,包括精准、可靠、快速迭代的AI算法,以及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组,这也是业界唯一对终端无算力要求的模组,还有在终端方面安全、丰富、便捷的聚合支付, 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了行业化、场景化、灵活化的整套AI支付+营销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满足客户在前端的AI需求。云从针对存量市场 POS产品,还有一个刷脸支付的一个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产品—元宝。它能和现有的智能POS快速连接,支持直连和间连模式,能够快速地给现有的存量器具改造升级,以最小的成本开展刷脸付,也符合央行的刷脸支付规范。针对各种智慧园区的场景,我们提供了整套的解决方案。实际上,现在刷脸支付在园区的应用就是一个很标准的解决方案,像园区这种半封闭的场景天然的适合刷脸,全国很多园区已经开始使用云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智慧园区里的餐饮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打通银行的Ⅱ、Ⅲ类用户,满足银行的拓新和创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点餐和收银的两个应用以及整套的菜品管理、设备管理,包括菜品识别这些场景,园区的需求之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长,核心就是通过刷脸能便捷完成风险可控。今年疫情的情况下,针对人流量大的公交和地铁的场景——有的城市地铁用户流量突破了千万,并且还有戴着口罩的特殊情况,如何实现多库并保证准确率;对支付场景,既要保证其准确率,又要要保证其便捷和安全,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对此,我们也提供了整套的解决方案,满足在地铁、公交这种百万、千万级别下的场景需求,确保让用户能高效无感便捷完成整个支付。今年在哈尔滨、郑州、西安的很多地铁已经推广刷脸支付,后续在全国更多的轨道、地铁、公交中,会有越多来越多的市场发展起来。对于广大车主密切关注的加油站场景,早年加油站就明确其站内禁止使用移动通信工具。近期,北京、天津等多个地方,都发布了安全通告,明确了严禁在加油站区域进行扫码支付。针对此,我们也提供了相应的整套解决方案。安全方面,我们有通过安全检测的硬件,还有刷脸的终端设备,这些设备除了通过了央行BCTC银行卡检测中心最高等级的金融安全认证外,也通过了防爆认证,杜绝了安全隐患。对于用户而言,进行一次绑定后也不需要再次带手机了,通过授权线上自动扣款或者线下刷脸扣款,三秒内就可以便捷完成支付。最重要的是我们为加油站的业主提供了整套的金融和营销结合的延展服务,希望帮助加油站转变经营思维,通过加油转化为对车主的整套服务。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与服务的核心理念,使加油站成为今后车主出行、生活的综合服务中心。基于这套方案,我们设计了一个灵活的三端系统架构,中心管理平台是附加增值的服务系统,服务之间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快速迭代,支持加油站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对于车主来说,整个加油的流程十分便捷。车主在手机端绑定了授权开通无感知加油支付的功能,在车站驶入指定的加油道进行加油,加油完成后就能自动扣款,可以自行在线申请开具电子发票。和传统的加油流程相比,整个流程进行了极大的优化,缩短了交易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我们也为商户搭建了专属的会员系统,通过人脸画像,商户订单、卡券使用等大数据分析,帮助我们的商户打通用户的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此外,还导入了外部的合作机构,包括银行、商户,通过交叉营销的方式,满足用户和商户的金融需求,在提升商户经营坪效的同时,满足了客户对品牌的需求。云从商户会员的刷脸解决方案,包括了传统的多门店管理,营销活动能力的配置,消费券的能力配置,会员转化能力,会员卡配置能力,还结合了我们自身的强项——大数据分析能力。比如在Shopping Mall的场景下,从用户进入商场,随机逛,到区域停留和购物,再到离开商场,将整套轨迹分析出来,在此基础上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用户在商场的进入方向,在每个商户和商品的停留时间等,都有整套的AI的算法,这是我们区别于传统的其他会员营销公司的地方。背后是云从科技提供的首套RE-ID跨境追踪技术,可以将用户在一个商场里面的整套轨迹整理出来,再转化成结构化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赋能商户,帮助商户进行经营决策,提升商户的经营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商场已经从过去单纯收租金,已经发展到现在的MALL4.0的时代,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自于整个MALL里面的承租商户。商场不仅仅是把商铺租赁给商户,同时还希望自身经营商户,尤其是经营5公里以内的商户。对此,如果MALL通过人工的输入方式,效率并不高,但是如果通过AI小票识别系统,则可以迅速提升整个小票审核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所以,我们也提供了整套解决方案,其中特别的一点是,结合这些小票的快速审核,提升了用户复购率,帮助MALL的商户快速和自己的用户实现线上线下打通,能够实现关联营销。云从科技一直致力于行业AI生态的打造,我们和行业伙伴一起在不断打造更优质的产品,目前我们已经与很多行业巨头开展合作,我们打造的是平台+硬件+应用的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在刷脸支付跑马圈地的时代,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与云从科技一起打造新型的支付模式,共创智能场景营销的未来。回放预约丨雷锋网「支付AI+数字化商业云峰会」本场云峰会的回放视频将陆续上线。错过直播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回复“参会”,入群观看。
买临时乘车卡、给地铁卡充值恍惚间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手机扫二维码乘车已经成为多数人的习惯动作。但其实向前追溯三年,这仍然是最常规的乘车方式。而如今,手机扫码也在逐渐成为历史。 7月1日,由哈尔滨地铁集团指导,智元汇公司统筹主导研发建设的刷脸乘车系统正式在哈尔滨地铁上线。这是全球首发的“戴口罩刷脸乘车”创新技术,市民下载“智惠行”APP 注册开通刷脸功能后,进出地铁时无需摘戴口罩,可直接刷脸过闸。而同时,以6月16日开通试运营为标志,哈尔滨也成为全球第三个可全线网刷脸过闸乘车的地铁城市。此前在去年9月27日,在智元汇的主导统筹下,郑州地铁实现全球首例全线网刷脸乘车;今年1月21日,西安地铁与智元汇达成合作,实现了刷脸乘车。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有三个城市上线刷脸乘车,而其中哈尔滨甚至可以戴口罩刷脸过闸,刷脸乘地铁正在席卷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三例面向地铁乘客开放的全线网刷脸乘车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智元汇研发、建设。这家公司为何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刷脸乘地铁的普及?其未来的技术还会为大众出行带来怎样的改变? 十年技术沉淀,破壁创新 任何技术的突破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地铁刷脸系统对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地铁等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在于,客流量大、对效率要求高,因此在人脸识别支付时,需要具有大底库、高精度、高并发、低延时的表现。能够精准识别用户的面部特征,快速比对,快速检索查找。在实际商用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100万底库下静态搜索首位命中率达到95%。这还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刷脸乘车,戴口罩乘车的技术要求更加复杂,实现这些突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智元汇之所以能够在刷脸乘车技术上取得突破,归根结底是基于技术的沉淀。这家成立已有10年的公司,从诞生之处就立足于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基础进行应用创新。专注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及系统的研发、投资、集成、运营。 十年多的积累让智元汇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智元汇从2016年开始研发基于人脸识别的新一代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支付技术,经过长期的研发,智元汇基于本身的数据积累,数据渲染引擎,人脸大模型分布式训练等核心技术,已实现百万底库的动态布控下,FAR(误识率)低于十万分之一,TAR(正确识别率)高于99%。在车站终端,智元汇采用镜头宽动态+ISP软调技术,能够适用各类复杂光线环境,画面无畸变,使用RGB+红外摄像头,实现双目红外活体检测,自动抓取人脸图像检测、提取人脸生物特征实现人脸迅速、精准识别,拒绝面具、电子屏攻击,确保识别准确。 强大的技术沉淀,也让智元汇具备了强大的技术攻关能力。今年疫情期间,为了助力疫情防控,智元汇迅速成立项目小组,进一步实现了应用 3D数据生成、细粒度人脸识别、局部注意力、非确定性人脸表达等机制,最终让戴口罩人脸识别的指标也达到了精准度的要求,成功助推哈尔滨地铁“戴口罩刷脸乘车”于3月底试点上线。 技术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发酵到范式转移的过程。历经10年的沉淀,让智元汇具备了智慧出行的技术实力,而从2016年开始全力聚焦于从扫码到刷脸的移动支付乘车技术,智元汇在牢固的根基上更加聚焦,三年多的蛰伏,最终带来了创新的突破以及快速的攻坚实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智元汇能够首个实现全线开通刷脸过闸并在地铁官方APP中实现活体人脸识别认证和支付扣款;成为首例实现刷脸与二维码过闸乘车互通;成为首例完整线路刷脸过闸“先乘车,后付费”。 重构服务生态,触角延伸 当然,刷脸乘车技术只能算是一个技术手腕的展现,对于智元汇这样定位于智慧乘运管理及服务系统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方的企业,其技术与服务的呈现绝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层面。刷脸乘车系统只是智元汇服务生态的一部分,智元汇真正在做的是智慧乘运生态。在这个生态体系下,不只是乘车体验的颠覆,还包括动态调节、智慧安检安防、智慧车站等等。 在整体的调度层面,智元汇打造的全国首例线网客流大数据平台已于2019年在成都地铁上线运行,在此基础上升级搭建的首例覆盖客运全流程的基于客流感知与预测(含视觉)的NCCC线网客流大数据平台正在建设当中。NCCC是为地铁运输组织管理决策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客流实时预测感知,客运调度管理辅助;智能业务监管乘客服务评价量化。颠覆了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存在的资源分散、部门分治以及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枢平台” 。从普通一线乘务司机实时值乘位置的调看到 车站客服设备内容的显示引导,再到全网地铁舆情的实时监控预警,客运专业所有的信息化系统均需要接受NCCC平台的统一监管与调配指挥。这种智能化、标准化、全局化的统一管理,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管理,解决客运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同时,智能可视的数据有助于真正实现精细化管控,最终助推客运专业加速实现提质增效。 而在安检安防层面,如何在追求安全的同时最大化地提升通行效率,减少高峰期乘客拥堵,这是地铁乘运永远无法避开的难题。智元汇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成为兼顾安全性与效率的最优解。智元汇打造了可溯源高效通行的智慧安检安防人工智能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思路,构建出一整套全新升级的安检安防业务体系。通过AI技术手段,提升安检设备智能化水平与辨识能力、加强地铁站盲区防控、减少安全隐患。同时,实现乘客实名朔源乘车、安全精准管控、建立人员安检档案;通过多维智能识别技术与支付技术结合,实现乘客高效无感安检支付乘车。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内部管理与协调平台,融合社会综合治安防控,实现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共享与共治。 在服务上,智元汇的智慧车站布局也将进一步完善用户的乘车体验。智元汇已中标国内首条全线路智慧车站项目,为2021年全运会交通枢纽线路提供智慧应用+,包括智慧车站服务、智能运营管理、智能设备管理。 至此,从乘车前客流量的动态管理、安检服务、刷脸过闸机,到候车时的智慧车站服务,到乘车过程中基于移动端APP的多样化智能服务,到乘车后自动扣款、信用乘车,智元汇正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打造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贯穿乘车的所有场景,为大众带来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乘车体验。 政策与市场多重利好,想象力的无限延展 站在地铁经营与乘客的角度,智元汇的服务生态正在全面改变地铁管理方式和乘坐体验,而反过来,颠覆性的技术与创新,也在为智元汇带来更多可能性。 B端的全方位拓展,或将赢得来自市场与政策的全方位利好。政策方面,2019年9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世界前沿科技,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机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于 2019年8月份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 划(2019-2021 年)》也指出,要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移动支付架构体系、“无感”活体检测实现交易验证,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 由此来看,无论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聚焦上,还是今年以来提出的“新基建”,抑或是刷脸支付的技术布局上,智元汇既踩准了步点,实现了提早布局,取得了领先优势。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倾斜和落地,智元汇还将延展更多城市,在更广范围内提供服务。 市场层面,截至2018年,中国城轨运营总里程数为5,761.40公里,排名全球第一,但是中国人均城轨交通运营里程密度较低,远低于美、法、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加强互联互通及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未来十年计划对外投资1.2万亿美元。这必将进一步带动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根据中研普华《“十四五”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预计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1803.1亿元,预计2025年接近2万亿元,市场增长率在10%左右。毫无疑问,未来中国轨道交通的市场规模还将呈现高速增长期。 而在这个高速成长的周期下,智元汇已经布局了十多年,占据重要先发优势的同时,还逐步完成了智慧交通服务闭环的打造,随着市场的不断发酵,智元汇也会不断完善服务闭环,获得重要的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依托B端的全方位赋能,智元汇正在C端不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有效赋能C端业务。以 “智惠行”APP为例,它成为智元汇沟通C端乘客的重要桥梁,在C端延伸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形成品销合一的业务平台。 由B端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完善,智元汇正在建立庞大的技术壁垒,并依托政策的利好和市场难得的机遇,建立先发优势。B端生态体系的构建,将建立牢固的竞争基础,也在不断为C端带来更多的机遇,创造无限延展的可能。面向未来,以技术起家的智元汇,也在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过去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支付宝和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出现在商场超市和便利店里。但从今年一月疫情爆发开始,由于疫情让线下商超的营业额蒙受巨大影响,刷脸支付终端的交易呈断崖式下跌,这个曾被期许为「支付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的技术,突然踩下来急刹车。 巨头之下,盘踞着大量的刷脸支付服务商和代理商。他们相信巨头开放的行业生态,让他们互利互惠,但不少代理商铺出去的设备,拿不到补贴和返款,颗粒无收的局面持续了大半年。 只有真正的服务商,才能赚到钱,但他们需要搭建技术、渠道、售后等团队。准入门槛相对较高。 如果想成为一家服务商,需要有一套自研的服务系统软件和针对商户的收银系统,才能有资格申请服务商的名额,才有权成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行业合作伙伴,也有资格在终端设备上接入刷脸模块,并享有官方给予的政策返利,利润相对可观。 而声称自己是支付宝和微信代理商的,其实是服务商们的「客户」。他们向服务商缴纳一定的代理费,使用服务商现有的软件服务系统。唯一的获利方式,就是向市场推广支付宝「蜻蜓」和微信「青蛙」等刷脸支付终端,赚取分润。 实际上,从去年 12 月开始,陆续有代理商逃离战场。「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退出的人更多了,」在一些刷脸支付交流群里,知脸科技 CEO 陈贝齐看到很多代理商都在七折抛售设备。可即便如此,询问者也寥寥无几。另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至少有五成代理商已经退出,三成转型,两成在观望。 「我们这个行业本来就很混乱,有些代理商靠杀低价野蛮入场,然后让其他人都没钱可挣。但最终活下来的公司,一定是赢在规模和业务上的服务商,」触角科技创始人谢海润如是说。 商超是一步错棋 刷脸支付的独特性在于,「持续脱媒」让支付效率得到提升。对于用户来说,付款时不用再掏手机、钱包、银行卡,无接触是其便捷的体现。 人脸识别最先是通过 iPhone X 的 Face ID 向用户逐步普及的。随后,刷脸代替了指纹,变成了手机标配。艾媒咨询曾预计,中国刷脸支付用户规模在 2019 年会达到 1.18 亿人,这一数字在 2022 年预计将突破 7. 6 亿。其中,超市、便利店和商场购物这两大场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40.2% 和 36.8%。自贩机场景紧随其后,为 27.6%。 然而,刷脸支付的真实体验并不理想。相较于线上场景的刷脸消费,线下场景不仅复杂,而且相当考验技术和产品实力。比如在线上,系统只需判断用户面部特征是否一致。而在线下场景,终端设备一机多用,系统算法需要在人脸库中逐一比对,来判定支付人的真实身份。 受制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瓶颈,现有技术还无法仅凭对人脸的图像识别,精准地判定用户 ID。一套线下刷脸支付的完整过程,目前大多需要「人脸识别+手机辅助验证」。一旦忽略必要的信息验证,其准确度和安全性无法满足商用要求。因此,刷脸支付届时能否取代扫码支付成为移动支付的新主流,这一问号越来越大。 业内有一个关于刷脸支付「1:N」的公式。N 代表用户规模,1 对应的是用户 ID。在一定安全范围内,N 的数值越大,就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的精准度越高,技术挑战也更大。王淞告诉极客公园:「初创公司做到 1:10000 的精度已经很不容易了,苹果 3D 人脸识别百万级的水平是行业标杆,但它的实测准确率肯定也要比理论数字低。」 目前,支付宝的用户超过了 10 亿,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超过了 8 亿。试想,「如果只凭刷脸,免输手机号,一比几个亿的安全系数,根本做不到。」在王淞看来,国内企业把金融支付的安全性能做到 1:10 万级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意味着机器可以从 10 万名用户中,单凭刷脸准确地定位到某一用户的 ID。「如果通过输手机号的后 4 位做辅助,再从相同号码的 1 万人里面识别人脸,这样 10 万乘 1 万就是十个亿的用户服务规模。」 出于对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考虑,手机辅助验证这一步还不能省去|视觉中国 技术掣肘,势必会影响刷脸支付的用户体验。王淞认为,刷脸支付瞄向商超场景,基本可以断定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不仅教育市场的成本高,用户习惯也需要长时间培养。总体来说,刷脸支付终端在这个场景的试水不是很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不像刷卡到二维码那样,给用户体验带来指数型提高。 「特别是受疫情影响,你说你是掏手机扫码更安全,还是点一个很多人摸的屏输号码,摘口罩识别安全?我宁可掏出手机,相当于一个掏钱包的支付行为,或者用 NFC 支付,手机碰一下都不用扫码了,小额免密,支付的便捷程度远远超过刷脸,」王淞展开进行了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刷脸支付终端的市场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小的商超贴上二维码,或者拿扫码枪一扫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了。刷脸设备对他的结算效率没那么大的提升,还占地方。虽然大家基本习惯了无现金消费,但哪怕不支付也不会不带手机,所以刷脸支付没有任何优势。」 虽然支付宝发布刷脸支付终端「蜻蜓」二代时,曾把烘焙连锁品牌「味多美」作为标杆客户案例,并表示自从接入蜻蜓之后,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缩减了 50%,每一台蜻蜓蜻蜓设备相当于有 1.5 名收银员为顾客服务。但央视新闻曾经采访了一些商户,他们普遍表示刷脸支付终端在门店的使用率并不高。消费者的顾虑在于,觉得这样的支付行为既麻烦又不安全。 也有业内人士力挺支付宝的刷脸支付,直言其刷脸支付技术比微信支付领先一年,并强调刷脸支付不能被「一棒打死」。触角科技创始人谢海润告诉极客公园,「蜻蜓」目前可通过大数据安全,优化刷脸支付的体验。例如用户经常在某个店里消费,客流量相对稳定,算法可以让用户免输手机号,而微信的「青蛙」则无法跳过手机辅助验证这一步。 刷脸支付的正确打开方式 尽管目前刷脸支付在商超场景的应用遇到阻碍,但是王淞倒没有那么悲观。他否定了现阶段的刷脸支付完全无法商用的观点,「不然支付宝也不会大力推广」。哪怕输入手机号的步骤不能减少,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为用户带来便利性。「关键是这种便捷性,看你用在什么场景。」 和商超场景不同,据他掌握的用户数据来看,无人零售终端只要支持刷脸支付,这台机器 80% 的订单都是通过刷脸付款,其余 20% 的人选择扫码。因此,他比较看好刷脸支付在无人零售终端的落地。 王淞认为,如果刷脸支付有机会成为智能货柜和自贩机设备的标配,其或将率先在办公场景打开市场。他分析,当自贩机具备刷脸功能的时候,大部分员工会更愿意通过刷脸去购买,第一是人货距离近,购物时间短,可以不用带手机。而且公司人数有限,没有排队和被催促的压力。因此,这种新支付的体验更适合在办公场景中培养起来。 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支付宝通过投资智能货柜品牌「友宝」提早做布局和渗透。据了解,在支付宝投资以前,友宝主要经营传统的自贩柜设备。从去年开始,友宝铺设了几万台带刷脸支付的设备,刷脸模块由支付宝提供,货柜上的支付宝标识十分显著。 新支付技术与设备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对行业内部起到了信心提振的效果。「毕竟在 2018 年底大家对无人零售,对智能货柜普遍看衰。从数据来看,刷脸支付能够提升传统自贩机的消费频次。当消费者体验到其便捷性并逐渐接受这一新事物时,他就会持续的去使用刷脸支付。「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会投很多无人零售终端的柜子,让友宝作为运营商去推刷脸支付,因为这个场景的结合会比商超的场景更有意义,绑定会更深入一些。」 据他了解,自贩机厂商目前十分愿意去拥抱这种新的支付方式,「因为对他们来说这相当于是一个入口,就像现在,如果自贩机还停留在传统投币的规则,根本就运营不下去,如果你不能支付宝扫码来支付的话。未来可能甚至有可能这个货柜不支持刷脸的话可能你也卖不出去,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去刷脸,就不带手机了。」 王淞目前判断,零售终端会帮助行业向下渗透。当用户习惯在智能货柜用刷脸支付的时候,他们就会逐渐接受商超场景下的刷脸支付。 对于两家巨头来说,「谁把线下零售终端的市场抢占了,谁就基本上宣告成功了。因为支付宝跟微信的刷脸的操作形式还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支付宝通过对货柜的抢先布局,赢得这场战疫的胜算最高。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 今天在谈的刷脸支付,它或许或许不一定要像扫码支付那样「大一统」。如果把支付纳入零售的环节之一,今天的零售其实更细分,也更垂直。作为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的支付变革大概率是在细分场景中逐一落地。正如 NFC 之于地铁购票充值,刷脸支付之于自贩柜,只要拿下这些阵地,就是一种行业变革。 无论是二维码支付、NFC 支付,还是现在的刷脸支付,线下场景可选择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但电子支付的变革不只在于前端支付技术的成熟度,更取决于金融体系是否予以支持和推动。2016 年,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官方首次承认扫码支付的市场地位。 显而易见的是,二维码技术门槛和投入成本远比 NFC 和刷脸支付都要低。「如此普惠的技术,之所以在国外没发展起来,不是搞不定技术,而是缺乏像中国金融体系一样的创新,」王淞表示,倘若中国金融体系当年没有开这道口子,支付宝和微信即便再投入也很难成功。 所以,不管是 NFC 还是刷脸支付,抑或是扫码支付,这些全部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背后的这套支付体系。对于行业来说,二维码已经夺取了支付革命的胜利果实,今天的其他支付技术,还不足以称之为新变革。「无非是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哪个支付方便就用哪个。」所以王淞认为,刷脸支付、NFC 和扫码是并列关系,而非取代关系。总之,「前端的支付的区别,不足以带来颠覆性改变。」现在硬要把刷脸提升到革命性支付手段,还需用事实说话。 一番大力推广后,刷脸支付没有因「便捷性」的优势,给各路玩家带来商业机遇|视觉中国 而支付宝和微信之所以大力去推,还是为了争夺下一个「入口级」的应用。「他们可以接受刷脸支付的不成功,但他们不能接受战略轻视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如 2015 年红包大战之前,支付宝一直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军者。之所以敢于撬动支付宝的根基,是因为腾讯笃定,支付宝不可能永远绝对正确。出现任何的差池,都是给对手取而代之的机会。 和微信一样,支付宝也不能犯这种错误。不光是刷脸支付,NFC 也是「入口级项目」。王淞打赌下一个战场就是 NFC,两家巨头一定在未来继续亮剑。然后刷脸支付有可能「死在这儿」,或者说在某些场景下的适用,但它绝非是一个普适性的支付方式。「比方说在自贩机上刷脸好使,但商超就不好使。有可能自贩机未来刷脸开通了一个线下的场景,垂直场景下它好使,然后 NFC 是另外一个场景,巨头可能都会去拼。」 至于能不能成,巨头根本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反正我肯定是投入了,哪怕死了我也投了,没关系,它可以浪费这个钱,但他们决不允许自己掉队。」
刷脸支付还需过好几道关? 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题:刷脸支付还需过好几道关? 购物付款时,不用打开手机,只是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完成付款。今年以来,刷脸支付在大小商店、餐馆逐渐铺开,消费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发现,这一设备利用率较低,体验也没有二维码支付好,此外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刷脸支付未来如何?市场还在观察和等待。 刷脸支付遍地开 在上海陆家嘴一栋写字楼一层的快餐厅,白领胡晓璐用自助点餐机完成点餐,选择支付方式时,屏幕上除了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付款等选项外,还有一个“刷脸”选项。“只用对着屏幕上方的摄像头看一眼,然后再输入绑定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感觉挺新鲜的。”胡晓璐说。 不只是连锁餐厅,上海市民郭先生在一家服装店购物付款时也发现,收银台除了此前经常能见到的扫码枪,还有一台类似于iPad的设备,通过摄像头扫描面部信息,郭先生也快速完成支付。 消费者周小姐说,和扫二维码支付相比,刷脸支付确实带来一些便利。“比如付款时,刚好打着电话,扫二维码就很麻烦,如果可以刷脸支付会方便很多。” 今年以来,刷脸支付迅速升温。去年底,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今年3月,微信刷脸支付设备“青蛙”正式上线,刷脸支付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除了大超市、连锁餐厅,不少中小商户都收到了来自支付宝和微信两家的“诚意邀请”。上海闵行区一家餐馆负责人朱先生对记者说,最近一段时间,支付宝、微信两家推广刷脸支付的工作人员已多次上门推销,“安装设备的价格已经从最初的六七百元降到了现在的两三百元。”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上甚至已出现“零成本”安装刷脸硬件设备的情况。 一家水果店店主祝女士则说,微信、支付宝两家推销人员均承诺,如果刷脸支付达到一定额度,还可以有现金返还奖励,“感觉这力度就像几年前推广二维码支付一样。” “每周可以铺七八台设备。”刷脸支付设备代理商吴强说,一降再降的安装成本,再加上1000多元的返还奖励,让更多中小商户接受安装刷脸支付设备。支付宝方面曾透露,未来三年将投入30亿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 刷脸支付还需过三道关 尽管平台力推,消费者和商家也展现出足够的好奇心,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刷脸这一新支付方式也暴露了利用率低、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能否被市场接受还有待检验。 ——解决的痛点不够“痛”。“扫码支付很麻烦吗?”在上海静安区一家便利店,面对记者提出的刷脸支付的问题,刚刚买了一杯咖啡并扫码完成支付的徐先生如此反问。徐先生说,他购买了该便利店的会员资格,付款时一方面需要扫描APP积分,另一方面,一些优惠券也需要扫码才能使用,所以他并不会选择刷脸方式进行支付。 一些中小商家也对这一支付方式的市场需求表示疑虑。一家餐馆负责人丁先生说:“我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装这个设备,怕装了之后没几个人用。”而在相隔不远的一家服装店,负责人查询后发现,安装刷脸支付设备后第一周的流水只有320元,远低于扫码支付。“这和当初二维码支付不一样,二维码一出来,大家可以不用带现金了,刷脸支付再方便也不可能让大家不带手机。”该负责人表示。 ——体验尚不完善。在上海虹口的一家连锁咖啡店,记者看到,收银台上的刷脸支付设备黑着屏幕,无法正常使用。“坏了两天了,还没有人来修。”收银员说,和二维码扫码收款相比,刷脸收款设备故障率高。该收银员还表示,高峰期,刷脸支付慢、效率低。“有刷脸支付的时间,三笔扫码支付都完成了。” ——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业内人士表示,刷脸相较于指纹、密码,优势在于去掉了手机这一介质,但介质的缺失,也意味着人脸信息利用变得更加容易。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在互联网领域,并以此作为交易支付的认证,风险是有的。”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表示,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终端服务器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则不仅会给账户安全带来风险,也会造成具有唯一性的个人生物信息外泄。 行业应自律 监管也应加强 针对刷脸支付,监管部门也在加快顶层设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借助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利用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实现交易验证,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实现支付工具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就个人信息保护来说,用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尽管目前已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关于个人敏感信息、生物信息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建议尽快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谈剑峰表示,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适合的应用场景,不能一味滥用科技。在用作支付认证时,不能仅仅凭借面部信息等生物特征进行单一验证,而应结合着传统密码等方式,进行多重认证。 刷脸支付既要便利,更要安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这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企业应该对采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也需要企业明确和规范用户信息使用的目的和范围,避免消费者信息被过度使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监管,“在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常有的事,这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踪创新以及创新带来的问题,对监管机制进行更新和强化。”
“刷脸支付”迎巨头数十亿补贴:双胞胎、照片、整容也能解锁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5日电(魏薇)近期,刷脸支付频受关注,市场规则远未明确,但巨头补贴大战已经打响。 今年4月,支付宝宣布,在未来三年投入30亿对刷脸技术全面开放及商业合作进行支持。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微信支付拿出100亿来补贴市场,对此,微信支付回应称,在刷脸硬件设备的推广方面有正常扶持政策,具体金额不予置评。 业内专家认为,刷脸支付是移动支付的趋势,未来几年或将呈爆发式增长。随着对商户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二维码和刷脸支付市场份额可能达五五开。 用户数已破亿,会替代扫码支付吗?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刷脸支付用户数已经破亿,其中90后占据了主流。 在北京市文慧路的一家华润万家超市店内,中新经纬客户端体验刷脸支付收款机发现,不需要带手机、钱包或者银行卡,支付时只需要将自己脸对着刷脸支付机器屏幕上的摄像头,刷脸支付系统会自动将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在输入绑定的手机号等待几秒开通刷脸支付后,自动支付成功,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 90后张菲经常使用刷脸支付,他表示,自己在不同环境会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在一些小店使用刷脸支付更方便快捷,而在大型商超使用时,由于背后人脸过多,会出现识别不出的情况,此时会使用二维码支付。 不过,目前刷脸支付也存在一些缺点。王先生吐槽说,自己在夜间使用“刷脸支付”时,出现多次刷脸无法识别的情况,随后他索性将“刷脸支付”关了。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郑清正坦言,刷脸需要依赖可靠的环境,如果商户断电、断网,以及过于昏暗的环境等,操作都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人流量大的区域,刷脸支付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这时准确性有待考验。 对此,支付宝生物识别负责人留召表示,“目前支付宝蜻蜓全系产品算法进行了统一升级,速度提升了30%,即便在夜间等无光线的环境下也可进行刷脸。” 即使技术问题解决了,消费习惯一时半会儿恐怕也难以改变。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望曾做过一个调研,在10个调研对象中,每10次线上线下支付中,仅不到8%是用人脸识别支付,其余92%仍使用二维码支付。他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二维码和刷脸支付市场份额可能达到五五开。 巨头打响补贴大战 多数商铺仍在观望 为让用户接受并逐渐使用刷脸支付,支付宝和微信都开始执行向B端供应商提供补贴,并向C端消费者提供优惠活动,加大对“刷脸支付”渠道铺设和用户教育。 今年4月17日,在北京“支付宝开放日IoT专场”上,支付宝宣布,在未来三年投入30亿元对刷脸技术全面开放及商业合作进行支持。微信支付也紧随其后。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微信支付拿出100亿元来补贴市场,中新经纬客户端向微信支付方面求证,对方表示,在刷脸硬件设备的推广方面有正常扶持政策,具体金额不予置评。 据杨望测算,微信支付要补贴基础设施、服务商、顾客三方,公开资料显示C端客户的补贴上限是188元,按照市场份额39.9%估算整个微信日常使用场景,补贴金额最少在35亿-45亿元左右。杨望称,目前支付宝在移动支付行业市场份额第一,微信支付想要争夺市场份额只会比支付宝的补贴更高。 9月24日,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方面宣布升级了单设备补贴,蜻蜓系列设备最高补贴由1200元涨到1600元,并且商家每获取一位刷脸用户可获0.7元奖励金。 “6月开始做服务商,不到4个月时间,已经地推了300家商铺。”一位名叫张海的代理商在社交群里表示。当中新经纬客户端询问如何地推时,张海称,他直接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签约成服务商,现在很多人都在招代理商,实际做落地铺设备的服务商少。 他表示,现在刷脸支付还在起步阶段,是入场的好时机,其盈利的核心点在分润,只要商户用设备就有流水分成。官方给的基准交易费率是0.2%,但是服务商给商户的费率可以自己说的算,现在市面上一般是0.38%,中间0.18%的差价就是分润。 张海进一步介绍,一个正常的商户流水在3000元/日,一个月下来就有9万元的流水,按照0.18%费率差计算,一个商户每个月为代理商带来的流水分润为162元;如果商户数量累积到100户时,每个月可以带来16200元流水分润。 不过,张海坦言,地推了300家商铺不假,只不过其中大部分还是收款盒子和扫码枪,单纯购买刷脸支付设备的商户并不多。“现在商户对刷脸支付接受度还不那么高,想要在短期改变他们的收银习惯是有难度的。”张海直言。 9月24日,支付宝宣布推出蜻蜓三代,产品价格暂未公布。之前老型号蜻蜓一代、蜻蜓二代的价格从1999元降至1699元。另据上述服务商透露,微信青蛙官方售价2199元,根据拿货量不同,价格略有下浮。虽然有设备补贴,但与最高10元的二维码相比,“刷脸支付”的成本还是要高出不少。 安全问题最受关注:双胞胎、照片能解锁吗? 刷脸支付从诞生起就备受争议,其安全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现在有的技术在三公里之外就能识别人脸,客户没有表达主观意愿就去刷脸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最近,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公开演讲中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李伟表示,不要简单地将人脸特征作为唯一的交易验证因素,须根据风险等级结合用户口令等其他因素进行多因素认证。 在监管方面,相关部门正在加快进行顶层设计,比如9月10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到,“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 对此,郑清正认为,“刷脸支付”也需要分使用场景,特别是大额交易时,增加口令等多因素验证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时交易的安全性要远大于便捷性的要求。当然,几块钱的小店购物,人脸验证也就够了。 “人脸支付应把支付安全放在第一位。”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支付机构,在开展人脸识别线下支付时,应把支付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遵循“反应用户支付意愿”的基本原则。作为消费者,要正确看待支付技术创新,谨慎选择新的支付方式,并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对于网友关心的几大问题,中新经纬客户端结合专业人士的观点进行了梳理: 问题1 刷脸支付能否区分双胞胎? 一位从事图像识别行业多年的工程师对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如果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现在的技术很难做到区分识别。但是以后机器学习是有可能识别的,前提是要采集到足够多的双胞胎样本让它们去学习。 一位支付宝内部人士表示,即使是双胞胎,二人的眉形、颧骨、鼻梁高度也会有所不同,大部分还是可以识别的,但也并非百分之百。此外,在第一次使用支付宝刷脸支付时,需要先用密码登录账号,支付转账时要再次手动输入密码,这是一个交叉验证的过程,以此来证明手机、账号是你的。 问题2 照片和视频能否盗刷? 不久前,AI换脸软件“ZAO”引发网友对于刷脸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上述支付宝人士表示,照片和视频是盗刷不了的。因为蜻蜓使用的是3D结构光摄像头的技术,照片和视频是平面2D的,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 此外,在进行人脸识别后,部分用户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刷脸支付每天有限额5000元,即便出现账户被冒用的极小概率事件,支付宝也会通过保险公司进行全额赔付。 问题3 整容以后还能刷脸支付吗? 上述工程师表示,如果整容前后差别比较大,肯定是需要重新设置,特别是眼睛,如果眼睛改变比较大,现在的人脸识别恐怕识别不出来。 支付宝人士同样表示,如果整容幅度较大,比如颧骨削了、鼻梁高了,之前设置的刷脸支付应该识别不出来,需要重置。(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