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12月底,记者获悉,监管要求银行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并设定2020年底为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不过,一年之后,很多银行尽管停止新发行“靠档计息”类产品,但依然有不少存量业务。2020年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因各地监管政策的不同,不同银行对待存量“靠档计息”存款的态度也不同。例如,富民银行、营口沿海银行等多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并未打算清退存量产品,存量产品依然按照之前设定的“靠档计息”方式兑付给购买者。 记者还了解到,因某些地方的严监管政策,对存量“靠档计息”产品实行了清零。例如,众邦银行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对于未到期的产品,采取直接退还本金的方式,全部清退“靠档计息”产品。 “我所在银行原计划按照自然到期的方式处置存量业务,但后来监管约谈了行领导。监管的目的是消除‘靠档计息’产品的风险点,并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一位银行人士称。 不同银行处置存量方式不同 所谓“靠档计息”产品,是指客户在银行买入定期产品时,如果提前支取,银行会根据客户实际存入时间,以靠近的定存档计算定期利息,剩余的按活期计息。假设客户一笔定期存款存期为3年,若在第2年第4个月提前支取,则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满2年零3个月这一档期兑付定期利息,剩余期限则按照活期计息。 近年来,银行资产端利率逐渐降低,而在负债端,一些银行利用存款“创新”产品进行揽储,推高了负债端成本,加剧银行自身负债结构的脆弱性和流动性管理压力,滋生出的资金空转套利现象,也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对此,监管继续规范市场。 在2020年底六大行发公告,调整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存款产品计息方式后,微众银行也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对智能存款系列产品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进行调整。如您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不提前支取,则到期利率不变。”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监管对待“靠档计息”产品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富民银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的靠档计息产品虽已经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下架,但是对于存量业务还没有调整,不像上述银行设今年1月1日这个时间点,而是仍然按照之前合同约定,进行“靠档计息”随时支取。 众邦银行“靠档计息”小组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应监管要求,我们正对该存量产品进行清退,具体方式为:对于未到期的产品,直接退还本金,并归还‘靠档计息’所对应的利息。当前,我们就‘靠档计息’产品的存量已经进行了统一兑付期,最近这段时间,投资者将陆续收到兑付资金。具体查看方式为,进入‘众邦银行’小程序,输入个人信息,选择此前京东金融等其他购买平台登录,进行操作,人脸识别后可查询本金及相应利息是否到账。” 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因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市场容量持续扩张、企业发展模式比较固定,市场主体更多通过间接融资体系,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有银行分析人士称,随着经济结构向高新产业转型升级,市场主体更偏向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当前对存款市场进行强监管,例如,禁止发行“假结构性存款”、对商业银行与非自营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销售存款进行规范、整顿各类定价计息不规范的“创新”存款等,一方面是避免对资产端信贷利率产生不合理传导,引导银行业稳健经营、服务实体,另外一方面是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我国储蓄率长期处于高位。一方面,与我国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本形成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国内大循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实体经济潜能,重要一环就是要增加自身资本积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为精准高效地转化为资本,优化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健康的资本市场在增加资本供给的同时,也具备财富效应。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跨越1万美元关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资本市场在居民财富积累和再分配中的潜力十分巨大。要让广大投资者能够分享到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成长发展中释放的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2020年12月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 同样在2020年12月,证监会在召开的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上称,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此前,银保监会也曾发文称,银行保险机构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等。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多增7933亿元。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六大行取消靠档计息并非偶然。继3月央行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以来,部分银行执行并不理想,此次取消靠档计息,实际上也是监管的延续。 明年起,部分“靠档计息”存款产品计息规则将调整。根据六大国有银行12月14日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六大行取消靠档计息并非偶然。继3月央行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以来,部分银行执行并不理想,此次取消靠档计息,实际上也是监管的延续。 中小银行“创新”产品多 所谓“靠档计息”,是一种存款创新产品。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实际存入时间最近的一档存款利率计息,剩余部分按照活期计息。总体来看,定期存款靠档计息在中小银行中较为普遍,大型银行则多应用于大额存单中。 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同日发布公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调整靠档计息存款产品计息规则,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具体来看,2021年1月1日起,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节节高、拥军宝和工行定存产品”;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港股01288)“提前支取分段/靠档计息的个人存款产品(包括个人大额存单、定利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等)”;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人民币定利多和中银步步高(行情002251,诊股)(定期)存款产品”;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港股00939)“‘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惠存通(含个人人民币特色储蓄)等产品”;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具有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功能的大额存单、‘超享存’和‘智慧定期’等人民币定期存款产品”,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港股01658)“‘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邮利丰存款产品”,将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 对于相关存款产品的持有人,如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靠档计息”将退出市场 由于同时具备定期存款的高收益和活期存款的流动性,靠档计息存款产品一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不过,市场对此计息方式一直存有争议。去年末,监管指导叫停靠档计息定期存款产品,要求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 今年3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应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连续整改后,分析人士预计,部分银行前期开展的靠档计息活期产品、靠档计息定期产品在年内或将加速清退。“2019年之前,大部分大额存单都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不过受监管影响,2020年以来,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均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导致大额存单的流动性减弱。”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根据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2020年8月末,不规范的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2019年5月17日)压降75%,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2019年12月17日)压降38%,均已超过压降计划,压降效果显著。 智能活期存款已现下架潮 在六大行此次集中调整“靠档计息”存款产品计息规则之前,也即今年3月以来,靠档计息的智能活期存款已现下架潮。从目前在售的互联网存款产品来看,中长期产品成为主流,如果在持有期内提前支取,需根据实际存款天数按活期计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仍有多款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选择按期付息。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在该平台列出的近30天理财产品“人气榜”前十位中,储蓄存款占据6席,包括华通银行、蓝海银行、鄂尔多斯(行情600295,诊股)银行、北京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银行、亿联银行等存款产品,满期利率在2.17%-4.12%之间。其中,4款产品均可按期付息。以华通银行一款利率为3.9%的存款产品为例,其持有满1个月可随时全额支取,同时付息方式为按月付息,自存入日起每持有满1个月,按3.9%利率自动付息;仅持有不足一个计息周期时,根据当周期内实际存款天数,按活期利息计息;而亿联银行一款每7天付息产品,利率为3.3%。 总体来看,这些按期付息产品的付息周期在7天到1年不等,利率普遍在3%以上,同时还有多款按期付息产品利率达到或超过4%,如北京中关村银行“周期盈”、蓝海银行“蓝贝贝360天”、海南银行“海智通-年年付”等。 “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都会在显著位置向客户强调相关产品在50万限额内受到存款保险全额保障。暗示无论哪种类型银行、在哪个区域,存款产品利率如何,都将由存款保险兜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日前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在这种“零风险”导向下,消费者倾向于简单根据利率高低选择产品,使得本应根据机构区位、类型、规模、风险等因素形成的利率溢价机制受到歪曲。 对于互联网平台存款,孙天琦指出,需要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同时,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研究滥用存款保险50万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的应对之策。
2020年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步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这是啥意思呢? 想准确理解靠档计息,需在前面加上“提前支取”四个字,靠档计息只发生在提前支取的情况下,即当定期存款期限未到时,客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银行按照靠近已存天数相对应档位的定期存款利率来支付利息。 举个例子,某储户购买了一张1年期大额存单,如果在第7个月被提前支取,那么,如果按照“靠档计息”,他可以依据最近一档6个月定期利率,再加1个月活期利率来计息;如果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则7个月全部按照活期利率来计息。 很显然,“靠档计息”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活期存款的便利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兼得为卖点,储户不仅可以提前支取,还不用为提前支取的利息损失买单,获得不错的利息水平。 此次调整,储户们普遍关心,存量产品在不同的提取情境下如何计息。《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银行的处理方法不一。 违反“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规定 为何六大行此番同步调整计息方式呢?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靠档计息”产品的计息方式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中“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的相关规定。 同时,“靠档计息”产品也曾因定价激进惹来社会争议,有些银行的靠档计息在央行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明显超出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在此之前,民营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产品,也被监管部门一度叫停。 实际上,早在一年前,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并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亦将适用该规定。目前,清理大限将至,多家银行发布调整公告,就不足为奇了。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的“靠档计息”产品主要是智能存款,国有大型银行的“靠档计息”产品则主要是大额存单。 去年末,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规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有关要求》。今年3月,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银发〔2020〕59号),各存款类金融机构需按规定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型产品。 在监管多次指导下,目前市面上已难觅靠档计息类产品的踪迹,存量产品的处置也正在推进中。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不规范的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2019年5月17日)压降75%,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较基准日(自律约定生效日,2019年12月17日)压降38%,均已超过压降计划,压降效果显著。 中小银行差异化应对“一刀切”处理方式引关注 与六大行相比,部分中小银行已在更早时期开始发布公告,并在处理方式上各有差异。 早在今年4月,廊坊银行和张家口银行先后发布公告,对储户持有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进行清盘处理。 8月,广发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该行将于2020年9月11日终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计息”业务。公告显示,上述业务终止后,不影响客户个人定期存款的到期正常支取计息,即已办理“定活智能通”或“智能分段计息”的个人定期存款,到期支取的将按照存入时约定的到期利率计息,如发生提前支取(含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部分将按照支取日该行挂牌活期存款利率付息。 国庆节前夕,厦门国际银行的短信通知称因政策调整,在该行持有的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计息规则在2020年12月1日后全面变更为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持有到期则仍按发行利率计息不受影响。 对此,有银行工作人员回复记者,“我们是按照监管要求,对该产品清退的。在我们跟客户签订的协议里,也有终止该存款合约的相关规定,所以就有了现在的方案。” 中小银行揽储压力难题待解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在揽储成本确实面临较大压力,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存款利率降幅却很有限。特别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方面压力更大。西南财大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指出,现在大多数中小区域性银行存贷比只有五十几个百分点,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缺乏优质资产。大量高息吸存的银行一部分是新型民营银行,没有线下网点吸存;本身坏账不良压力大,需要做大资产规模,防止银行“暴雷”。 但是,大额存单等产品尽管补充了银行负债端来源,但也使得负债成本上升,例如有的银行靠档计息会在央行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特别是部分机构此前发行了一些中长期的高利率存款产品,随着市场利率不断下行,渐渐无法支撑这样的高成本存款。 陈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正如之前监管指出的,大量结构化存款产品是假的结构化存款产品;部分是通过接力形式,即存户购买的是长期限的存款,但允许在规定时点进行转让,根据连续持有的期限获得利息,这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即极端情况下可能找不到接力方。整体看,靠档计息产品存在拉高了银行吸储成本,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监管合规要求叠加市场压力,部分机构提前清盘存款创新产品的做法不难理解,但专家表示,具体措施应更稳妥,商业银行应兼顾合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更进一步来看,中小银行揽储压力难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堵住“靠档计息”漏洞后如何增强竞争力,才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有六大行(工、农、中、建、交、邮储)近日均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根据六大行公告,如用户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人民币活期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不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靠档计息”存款产品全称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收益会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客户与银行签约,协定存款金额并允许提前支取,存款利息按照与实际存款天数最接近的存期利率向下靠档计息。 举例来说,某储户购买了一张1年期大额存单,如果在第7个月被提前支取,那么,如果按照“靠档计息”,他可以依据最近一档6个月定期利率,再加1个月活期利率来计息;如果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则7个月全部按照活期利率来计息。 因此,“靠档计息”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活期存款的便利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兼得为卖点,储户不仅可以提前支取,还不用为提前支取的利息损失买单,获得不错的利息水平。不过,这类产品对应的储户对利率更加敏感,黏性较差,一旦利率下调,银行出现负面舆情,极易导致存款大量“搬家”。 为什么要对该类产品进行调整?各大行在公告中均提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今年3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定性了“靠档计息”存款产品的不合规性。《通知》称,应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此前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活期存款创新产品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所谓“创新产品”吸收存款,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市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靠档计息”产品的存在拉高了银行吸储成本,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本次六大行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也将进一步压降此类产品潜藏的流动性风险,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同时也将降低银行揽储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小银行‘船小好掉头’,我们银行根据监管要求,早对‘靠档计息’类产品进行整改了。”一位浙江地区农商行行长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底,监管要求银行立即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从政策传达之日起到2020年底为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这对中小银行的揽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叫停‘靠档计息’后,定期存款与银行理财相比,已经没有明显优势。现在我们靠大额存单揽储。”一家中小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而在上述监管要求中还包括,对大额存单的产品功能要做到正确宣传。 六大行叫停“靠档计息” 靠档计息,是指客户在银行买入定期产品时,如果提前支取,银行会根据客户实际存入时间,以靠近的定存档计算定期利息,剩余的按活期计息。目的是吸引客户购买,帮助银行揽储。 一般来说,定期存款采用的计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有客户在定期未到期时想要提前支取,则计息方式会直接按活期计算,所以提前支取会损失掉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按照“靠档计息”方式,假设客户一笔定期存款存期为3年,若在第2年第4个月提前支取,则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满2年零3个月这一档期兑付定期利息,剩余期限则按照活期计息。 12月14日,工商银行公告称,“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我行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节节高、拥军宝和工行定存产品,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如您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未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同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人民币定利多和中银步步高(定期)存款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您持有上述产品,在产品到期时支取,仍按照存入时约定的产品到期利率计息,利息不受影响;如您在产品到期前有用款需求,在2020年12月31日及之前提前支取的,仍按照原产品靠档计息规则计息,在2021年1月1日及之后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部分将按照支取日中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不再靠档计息。” 另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也在12月14日发布类似公告。 国务院《储蓄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余部分到期时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2月,央行就要求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相关业务,对于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一律按照活期计息;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从政策传达之日起到2020年底为整改过渡期,在过渡期结束后,该类产品余额为零。 中小行揽储承压 今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此表示:“监管叫停‘靠档计息’,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早有预期,去年年底就开始调整这块业务,进行压缩。同时,我们还有其他较多的吸储手段,来应对这一变化。” 一位中小银行高管则对记者表示,监管的出发点可能是通过降低存款成本,来下调银行负债端的压力,进而支持实体经济,让资金流向“最后一公里”。但部分中小银行面临压力,中小行普遍揽储能力拼不过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现在负债端更将承压。 “这对民营银行的揽储业务可能是一个打击,民营银行物理网点少、品牌薄弱,难以从传统渠道获得存款,开发的‘智能存款’这一互联网产品是个有效的揽储途径。而当下,‘靠档计息’政策约束,不少银行为合规经营已经下架了‘智能存款’产品,民营银行资金渠道变少。”一位民营银行人士表示。 “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需要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同时,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研究滥用存款保险50万法定偿付标准、搞资金价格竞争的应对之策。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今年11月份时表示。
靠档计息大限已至。12月14日,六大行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提前支取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实际上,自2019年,监管层就开始对“靠档计息”产品进行规范,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产品靠档计息属于变相加息行为,既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还增加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不利于企业融资,同时也与监管层的调控目标不符。六大行叫停“靠档计息”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同步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支取日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根据六大行公告,此次调整涉及各行采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及一些人民币特色储蓄等产品。其中包括工商银行的“节节高”、“拥军宝”,农业银行的“定利盈”,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定利多”、“中银步步高”,建设银行的“惠存通”,交通银行的“超享存”、“智慧定期”,邮储银行的“邮利丰”等存款产品。六大行表示,上述产品将于明年1月1调整计息规则。如果储户在产品到期前有用款需求,在2020年12月31日及之前提前支取的,仍按照原产品“靠档计息”规则计息,在2021年1月1日及之后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部分将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不再靠档计息。其中,上述产品中部分已经停售。工商银行客服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节节高产品早已停售。”节节高1号自2020年1月12日起停售,节节高2号自2019年12月20日起停售。实际上,自2019年,监管层就开始对“靠档计息”产品进行规范,以窗口指导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并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亦将适用该规定。2019年末,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规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有关要求》。2020以来,“靠档计息”产品清退的步伐加快了。今年3月,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存款类金融机构应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在监管多次出手规范后,商业银行加快了产品整改速度。今年8月,广发银行就公告表示,将于9月11日终止“定活智能通”及“智能分段计息”业务。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靠档计息类产品有高息揽储的嫌疑,产品规模扩散后会影响整个银行业的资金成本,从而推高借款人的成本,这对于银行业的经营和业务结构会产生较深的影响。同时,这样的产品设计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要求非常高,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所以引起监管的重视,并进行整治。”此外,有分析人士表示,为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务院提出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让利,同时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而银行产品靠档计息属于变相加息行为,增加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不利于企业融资。央行通过规范商业银行揽存行为,也是在引导负债成本下降,进而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惠及实体经济。中小银行或受影响较大近年来,“靠档计息类”产品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简单而言,“靠档计息”产品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实际存入时间最近的一档存款利率计息,剩余部分按照活期计息。购买此类产品,储户既可享受活期产品的流动性,又能享受定期产品的高收益。此前,多家中小银行推出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产品,在一段时间内颇为火爆。某民营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产品为起投金额为50元,产品期限为5年,但支持提前支取,且存款期限达到3年以上,存款就可按5%的利率计息,存期满1年小于3年,也可按4.7%的利率计息。目前,各家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已陆续下架。“取消靠档计息对大型银行的影响有限,大型银行网点多、客户多,还有大额存单等产品以及结算方面的优势,但对中小银行的揽储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定期存款与银行理财相比,本身也没有明显优势。”一家中小银行高管对媒体说道。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表示,随着智能存款、“靠档计息类”等创新存款产品被逐步规范,过往中小银行通过“高息”来吸引客户的途径被阻断,中小银行亟需通过其他方式来应对大行竞争与缓解揽储压力。也因此,在靠档计息类产品下架以后,有不少中小银行用“按月付息”、“分期付息”类产品作为对靠档计息产品的一种替代,还有部分银行上线可转让大额存单,以满足客户对流动性的需求。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不规范的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基准日(2019年5月17日)压降75%,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较基准日(2019年12月17日)压降38%,均已超过压降计划,压降效果显著。临近年末,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增加。近期,众多银行推出特色存款及多种促销活动吸引客户,并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揽储。其中,腾讯理财通、支付宝蚂蚁财富、京东金融、陆金所、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滴滴金融等11家互联网平台有与银行的合作情况。接入互联网平台银行存款产品专区的银行数量高达95家。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区域性银行占比高达70%。伴随靠档计息产品的退场,结构性存款也不断被压缩。调整之后,中小银行“揽储”压力不减,亟需新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