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分为33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并不算穷困。与亚洲和非洲相比,由于资源丰富,地理上不容易受到侵略,又能吸收到素质较高的欧洲移民等优势,拉丁美洲各国经济的“底线”普遍较高。 证据就是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排名末尾的30个最落后国家中,有24个非洲国家,5个亚洲国家,却只有一个海地来自拉丁美洲。 但有些尴尬的是,虽然拥有诸多优势,拉美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发达国家。 就连拉美经济的优等生——智利,2019年人均GDP也不过1.5万美元,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历史上拉丁美洲曾经具备很高的起点。1700年拉美的人均收入与北美大致相同。但从那以后的300年中, 拉美各国步步落后于北美。而且差距越来越大,1820年拉美的人均产值是北美的2/3,到2000年拉美的人均收入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20%。 出生在智利,担任过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教授,在他的著作《掉队的拉美》一书中深入剖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 北美和拉美都是从殖民地开始独立的。虽然同为殖民地,但英国人的管治和西班牙人有显著不同。北美的英国移民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自治权。虽然英王也向各殖民地派遣了总督,但本地精英组成的地方议会却早早将立法和财务大权把握在手中。可以说,在1775年打响独立战争号角之前,北美人民已经实质在自己管理自己。 而在西班牙控制的拉美殖民地,情况却有很大不同。首先在殖民拉美时,西班牙正在欧洲大陆四处开战,于是迫切需要拉美提供大量黄金白银作为支持。 西班牙对拉美实行残酷的压迫统治,除了开采黄金白银外,几乎不许拉美发展任何本地产业。为了给西班牙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找到出口市场,甚至连拉美的农业开发都受到很大限制。 更可怕的是,数百年殖民期间,由于西班牙一直不肯让渡任何政治权力,连殖民地的各级官职都被当货物出售,拉美本地人从未获得过从政经验。所以在拉丁美洲诸国在19世纪20年代获得独立后,本地居民对于如何管治国家完全没有头绪。 本地人民没有参政经验,没有合格的基层官员,拉美的新生政权就等于建立在沙土上的城堡,根基不稳,自然常常发生内乱和政变。所以拉美各国在独立之后,与北美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 拉美与发达国家又一次的差距拉大,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当时正是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脑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之时,国家间的竞争日益变成国民素质的较量。 而拉美的历史欠账又一次拖了后腿。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拉美诸国在识字率、预期寿命、医疗条件和教育覆盖率方面提高缓慢,在发达国家不断改革前进的时候,拉美国家却由于不断加重的社会矛盾步履缓慢。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拉美各国也启动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但30年后结果却很尴尬——中国开始崛起,拉美国家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人做错了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拉美人是被美国操纵下的错误计划——“华盛顿共识”误导了。 但《掉队的拉美》的作者反对这种观点:“华盛顿共识”并非由任何官方发起的经济计划。改革方案主要源自拉美国内,是由一群经过国外训练、被贴上“技术官僚” 标签的经济学家制定的。 拉美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政策,甚至违背了华盛顿共识中的几个要点。爱德华兹教授在书中指出了拉美国家与“华盛顿共识”相违背的三大错误。 第一大错误:错误的汇率政策。按照人为设定的高汇率钉住美元。这一方面降低了国内的出口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助长了金融投机,大量国际短期资本造成了泡沫。 第二大错误:仓促的私有化政策。在缺乏管制和竞争的状况下,将能源、供水、交通等行业私有化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从国有垄断变成了糟糕的寡头垄断。 第三,拉美国家在保护法治、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等方面建设缓慢。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拉美各国选择的道路开始分化。有些国家滑入了新民粹主义的轨道,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尼加拉瓜。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日益显现出反对全球化和强调政府控制的特点。 另外一些国家,则走向以创新和生产率提高为基础的繁荣之路。按照爱德华兹教授的看法,秘鲁、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与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其收入和生活水平会不断接近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 这二者以外的其他国家,则在摇摆不定,比如阿根廷、巴西等国。 到底哪个拉美国家能冲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的发达国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时隔1天,万东医疗“新主”揭开了神秘面纱。 2月2日,万东医疗的一纸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鱼跃科技及实控人吴光明先生以19.02亿元的交易价格转让其持有1.30亿股的股份给美的集团,占公司24.09%股份,同时,美的集团受让万东医疗第二大股东俞熔持有的5%股份,转让价款3.95亿元。 交易结束之后,美的集团将持有公司29.09%的股份,成为万东医疗的控股股东,何享健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鱼跃科技、俞熔持有公司股份分别下降至3.33%、7.67%。 (来源:万东医疗公告) 受此消息刺激,万东医疗今日复牌一字板封涨,报收于11.23元/股。此前,公司股价已从去年7月高点19.73元几近腰斩至10元。 万东医疗什么来头? 万东医疗是一家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主营产品及服务包括医用诊断X射线机(DR、DRF、移动DR、数字乳腺机)、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MRI成像系统(永磁和超导)、X-CT系统,广泛低应用于人体主要器官医学成像。 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万里云主营业务包括医学影像远程诊断服务、第三方影像中心影像检查服务、SAAS云影像服务。全资子公司万东(苏州)百胜主营业务为超声类影像设备和服务。 2016-2019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6.5%,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32.9%,毛利率由39.45%增长至46.87%。疫情之下,万东医疗2020年三季度实现营收7.36亿元,同比增长15.59%;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2.51%;毛利率提升至54.19%。 (来源:wind) 尽管万东医疗营收及利润逐年增长,但相较于行业发展,略显乏力。2014-2019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增长至136美元,年复合增长15.21%,在全球市场占比也提升至34%。 这一背后的原因,与公司控制权频繁变更不无关系。1997年上市之初,公司控股股东为北药集团,到了2002年,博奥生物从北药集团处获得万东医疗64.86%的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仅过4年,万东医疗与博奥生物“分手”,重回北药集团的怀抱。2011年,中国华润完成了对北药集团的整体收购,万东医疗控股股东变更为华润北药。最近一次在2014年,鱼跃科技斥资近12亿元入主万东医疗。 如今,美的斥资23亿控股万东医疗,为其带来品牌效应,对公司后续发展注入强心剂,同时,也彰显美的版图在非家电领域扩张的野心。 其实,这不是美的第一次宣布布局医疗业务。此前,其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何享健分别于去年9月3日和11月20日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美的集团股份7027.99万股,套现金额超过50亿元,将全部用于建设非营利性的和祐国际医院。 美的版图扩张 很多人知悉美的,是从家电产品开始,殊不知在“主业”之前,美的是何享健等23位北滘镇居民靠加工回收尼龙纸、塑料布等废旧塑料起家,甚至还尝试过做五金件、汽车配件等。 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发展起来的产业中就有家电。进入家电行业,无疑是何享健在1980年做出的最重要且正确的决定。家电行业的壁垒其实并不高,但没有实力和资源的何享健选择代工组装电风扇为突破口,就这样,美的第一代金属风扇“明珠”诞生。 在电风扇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美的也注意到了家电行业新品类——空调。1985年,美的正式进入空调行业,成为国内最早生产空调的企业之一。要知道,朱江洪到1991年才正式建立起格力空调器厂。 到1986年,由于国内电风扇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美的迅速转攻国外市场;1992年,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革,次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借助资本的力量,美的通过大量的并购和业务拓展实现营收规模飞速增长,到1997年美的已经有空调、风扇、电饭煲等五大类1000多种产品。 在此期间,美的也并非一帆风顺。多元化产品使得公司内部管理调整迫在眉睫,随着事业部制度推进,美的在之后的几年里重回正轨。 如今,美的集团在加速摆脱家电企业的形象,向科技企业转型。目前,已布局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在2020年对外表示,公司业务范围已经从过去的消费电器、暖通、机器人及自动化、智慧物流四大板块更新为五大业务板块。 在其他领域,美的才刚刚起步。扩大业务领域并不是打开成长的天花板那么简单,更棘手的是他将面对除了家电巨头外,来自阿里、小米、华为其他领域巨头的竞争。越来越长的战线,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危险。
美的集团对外并购的步伐,并未因疫情等因素而停止,这一回“搭”上的是电梯行业。 据美的集团消息,12月11日,美的集团旗下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与菱王电梯举行并购交割暨战略合作启动仪式。随着此次双方正式合作达成,美的集团将战略性进入电梯产业,并推动电梯与暖通空调、楼宇自控等业务之间融合、协同发展,开创美的智慧楼宇整体解决方案新格局。 资料显示,菱王电梯是一家集电(扶)梯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安装、维保于一体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国产电梯品牌之一,拥有CNAS认证实验室及20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产品远销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6月,菱王电梯曾申请IPO上市,意欲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以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据此后更新的招股申请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月至6月,菱王电梯营业收入分别为5.52亿元、5.90亿元、5.88亿元及2.55亿元。 由于大规模的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直接增加电梯产品的市场需求,老旧楼房建筑改造需要加装电梯、公共场所需要加装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及地铁项目对电扶梯的需求量较大等因素,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计2020年中国电梯市场规模为3829.2亿元,同比增长4.78%。 据A股多家从事电梯制造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国内电梯市场需求回暖,相关公司业绩开始明显回升。 对于此次并购和合作的目的,美的集团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总裁管金伟表示:“本次美的集团与菱王电梯的合作,是双方针对彼此业务的互补。我们希望凭借美的暖通与楼宇深耕工程业态多年的品牌影响力,为智慧楼宇创造出一种重塑行业竞争格式的新机遇,相信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出色的整合增长效应。” 据介绍,本次收购后,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将依托自身在建筑能耗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多年深耕B端工程业态的经验与优势资源,将现有电梯业务做大做强,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并将电梯产品线融入智慧楼宇整体解决方案中,进一步联动多项设备端,提供一站式智慧楼宇服务解决方案,有效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开启“智慧楼宇”新时代。
上周三(12月2日),格力电器股价创下历史新高69.79元/股。相较同行业而言,今年格力电器股价表现并不出众,美的年内涨逾50%,海尔智家年涨幅达37%,而格力股价反而下跌。 好不容易创下新高,却连续四日,跌近9%(12.7-12.9),总市值从最高4183亿元回落至3780亿元。 这意味着,长期重仓持有格力的投资者,今年几乎错过了A股结构分化的红利。 (来源:wind) 除格力之外,近期美的集团、海尔智家两大家电龙头也回调较多,美的这周跌逾4%,海尔之家自11月23日最高点30.62元/股后,持续回调近15个百分点。 这很可能与明年业绩预期下调有关。 此前,券商降低对美的明年业绩展望。据Wind一致预测,2020年-2022年,美的营收规模将分别以1.73%、11.3%、9.05%的增速递增;同期,利润增速将分别达到4.61%、14.5%、12.62%。这一业绩数据相比过往的17%,甚至近20%的利润增长来说,逊色许多。 格力方面,尽管券商对其2021年营收预测增长14.08%、利润增长26.09%,但这一数值主要考虑到今年业绩基数较低的情况,也仅回到2019年水平,而并未有所增长。 (图:180天内33家预测机构对格力一致预期,来源:wind) 此外,近期格力有经销商转投友商,也是造成其股价重挫的原因之一。 其实格力的问题,有点老生常谈了。 从大环境来说,空调行业大概率是碰到天花板了。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空调市场上半年零售量规模为2886万台,同比下降14.3%,零售额规模831亿元,同比下降26.9%。对于空调零售量及零售额下滑,疫情是一部分原因,而更深层次源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缩紧的影响,白电是一个典型的地产后周期行业,2019年开始国家对于地产调控直接导致格力当年营收增速降至0.24%。 (来源:wind) 12月4日,消费品工业司发布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1-10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7381.7万台,同比上升4.0%;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17046.6万台,同比下降10.7%;家用洗衣机产量6373.8万台,同比增长1.7%。也就是说,今年白电整体较为惨淡。 从格力自身来说,产品单一、渠道布局等一直是被吐槽的地方。 根据2020年三季报显示,格力电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4.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64%;实现净利润137.9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92%。同期,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81%和0.74%。海尔智家的营业收入已经转为增长2.78%,净利润下滑27.8%。 相较于美的、海尔智家,2019年格力的营收中近70%来自空调业务,而美的空调只占营收43%,生活电器占比39%;海尔智家的总营收中空调业务仅占14.6%,最高的电冰箱业务也仅占29.9%,业务相对多元化。 而空调业务是格力的命脉,但就在今年上半年,美的在空调上的收入高达640亿元,首次超过格力空调413亿元的营收,这意味着,格力空调一哥的头衔终被抢走。不免,令人对其依赖空调业务感到担忧。 其实,格力的产品并不单一,小到取暖器、电饭煲、加湿器、电风扇,大到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其均有布局,只是格力对其空调业务宣传至极,而消费者对其印象也变得固化了,认为格力只做空调。 因此,这一营收结构使得格力在2020年新冠疫情面前略显单薄。 与经销商深度绑定,是格力几十年来能够在空调领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2017年以前,格力主要依靠“自建渠道”,拥有23家区域性销售公司和各级经销商,从区域销售公司付款拿货,再以统一价格批发给下一级经销商,区域销售公司还负责对区内价格体系的监控,格力对其渠道把控能力极强。这也是为什么格力空调毛利能维持较高水平的原因。 但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线上渠道逐渐打开,尤其在疫情之下,线上销售占据重要地位。据奥维云网数据,我国空调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从2016年的15%上升至2019年的35%。 对比美的,格力在线上布局相对滞后。早在2015年,美的就在各大网上平台开设旗舰店,并搭建了数据系统美云销、以及物流系统的安得物流。 后知后觉的格力在近两年才开始追赶,董明珠承认道:“不瞒大家说,我们的渠道(变革)是晚了一点,近年有种养尊处优的感觉,我们放松了警惕。分管销售的老总也换了两个,现在我自己亲自抓销售,又把它捡了回来。” 今年以来,董小姐多次亲自直播卖货,并直言“把直播常态化”。 但要知道,侧重线上销售,无疑动了经销商们的奶酪,作为股东的经销商恐怕不会坐视不理,甚至出现经销商转投友商的情况。前十大股东中,格力在全国的区域经销商——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2%,位列第三大股东。 从依赖经销商,到积极拥抱线上,格力的渠道变革岂非易事,在其背后更是格力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这是一场潜在的风险也是格力破釜沉舟的契机。 (来源:wind)
近日,董明珠在《至少一个小时》节目中否认新晋大股东高瓴资本干涉了董事会的变动,“根本不存在,张磊也不是这种人,他还是尊重企业的发展,因为他知道投资了制造业要付出的,不可能像在金融那个领域里面说一夜暴富,赚多少,在格力这上面是不可能一夜暴富。” 对于接班人的选拔,董明珠表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80后、90后身上。“现在我看到希望的就是80后,甚至90后。因为我考虑的是企业未来20年、30年的发展是选什么样的人,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觉得更要加快(交接)速度,不能让企业是个人主宰的感觉,而更应该让它真正地成为公众化公司,无论从战略上也好从战术上也好。” “我逐步就要退下来,一定让能干的人上来”。 谈竞争对手美的:今年疫情竟然增长地那么好 作为曾经的家电行业“市值一哥”,格力电器(行情000651,诊股)今年以来的表现差强人意,其总市值被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远远抛开,两者的差距接近2000亿元。 10月14日胡润百富发布《2020胡润中国10强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以5100亿价值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值钱家电企业;格力电器以3210亿价值排名第二;海尔智家(行情600690,诊股)以1860亿价值排名第三。 在《至少一个小时》节目中,董明珠直面与美的比较,她表示“我觉得你要说威胁,任何一个小企业都可能是你的威胁,因为大家都需要去做这个市场。” 对于竞手的表现,董明珠继续保持了高姿态。“(美的)好的地方我觉得也有吧,比如它现在这个年度经营指标增长,今年疫情竟然也很增长地那么好,我觉得它的扩张能力很强。但是,我觉得这种掠夺性的东西不一定能持续。比如像它(美的)现在做工程机,我们就发现里面有问题。那这些行为你可不可以学?可以学,但是如果我们学了就不是格力了。” 高瓴进入后,格力电器已发起两轮回购 10月13日晚,格力电器公告宣布,经公司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提议,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含),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事实上,这是格力电器第二次实行公司股票回购计划,今年4月13日,格力电器宣布了上市以来的首轮股份回购计划,拟使用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 据披露,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已经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418.47万股,累计支付约为5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第一轮回购股票,并没有带动股价整体上涨趋势,相反受到其他股东减持、业绩下滑以及员工离职等因素影响,股价不涨反跌。 比较今年4月份格力电器第一次回购股票方案,此次回购预案是由大股东珠海明骏发起提议的(第一次是公司董事会)。
随着双11临近电商平台开启了猛烈的营销攻势,品牌商也进入了摩拳擦掌的战备阶段,纷纷开始角逐今年下半年最大的一波消费红利。 记者日前获悉,10月28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率队到访南京苏宁总部,与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进行了深入沟通,这也是双方在年内第二次会面。据了解,围绕双11大促,苏宁与美的将在联合营销、品类拓展、生态协同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共同构建长期、稳定、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张近东表示,多年来美的与苏宁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的合作范围从家电领域逐步扩展到了物流、服务、体育等多个领域,合作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随着新一轮市场机遇的到来以及双方发展战略的调整,苏宁与美的将携手同行,致力于更好满足亿万消费者打造美好生活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与美的以苏宁易购主站、天猫苏宁易购官方旗舰店、苏宁云店为阵地,通过社交社群、直播等模式实现了业绩销售大规模的逆势增长。下半年,围绕大促规划、新品首发、线上规模突破、C2M定制产品追加等方面,双方又进一步展开了紧密合作。 方洪波认为,美的与苏宁以场景、技术、服务升级为契机,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合作生态,充分实现了互惠共赢。 据悉,沟通会上,双方还共同制定了下一阶段合作规划。包括共同成立“联合经营体”,匹配目标和考核,加强整体的对接和经营统筹,推进变革或突破项目的落地;利用互联网营销手段提升销量,通过加强精细化运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面向下一个十年升级“零售服务商”,苏宁不断提升开放赋能力度,发展线上开放平台、线下零售云县镇店、社区店加盟。张近东表示,苏宁将进一步夯实商品供应链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大资源开放力度,为合作伙伴乃至整个零售生态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