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恒腾网络官网 参投了今年春节档最大黑马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恒腾网络(HK:00136),和大股东恒大旗下的恒大旅游集团“联姻”了。 2月18日晚间,恒腾网络公告称,公司旗下儒意影业将其所持有的电影、电视剧知识产权授权给恒大旅游集团,在全国14个童世界主题公园使用相关IP,双方还将联合开展相关IP及衍生品的开发运营。 恒腾网络前身为马斯葛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被恒大集团与腾讯控股联手收购,主要布局互联网家居和互联网材料两大核心业务。 去年10月,恒腾网络以7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9.95亿元)全资收购了本次参投《你好,李焕英》的儒意影业后,官方网站迅速更新了公司介绍为“一家以互联网科技赋能的流媒体公司”。 “联姻”恒大旅游的背后,是恒腾网络迈出了收购儒意影业后在业务发展上的第一步:“掘金”影视IP,玩转手中资源以寻找营收新赛道;而沉寂许久的恒大主题乐园,此番获恒腾网络IP授权,也让外界对其未来的打造有了更多遐想。 收购儒意影业后“试水”IP授权业务 IP授权业务拥有巨大的增值空间,据《全球TOP150IP授权商报告》统计,2019年迪士尼IP授权收入高达547亿美元,《星球大战》《漫威宇宙联盟》《冰雪奇缘》等知名电影IP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衍生品销售收入。 本次“联姻”恒大旅游,是恒腾网络在IP授权业务方面的首次尝试。未来其持有的影视IP将在14个童世界主题公园中使用,还可通过周边衍生品等线下渠道持续变现,开发销售带来的收入可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作为国内TOP级影视公司,恒腾网络旗下的儒意影业,拥有一家制片公司上海儒意和长视频平台“南瓜电影APP”,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电影及电视剧制片能力的双产品制片公司。 2021年春节档的最大黑马《你好,李焕英》儒意影业为 在收购儒意影业之前,恒腾网络在业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公开资料显示,恒腾网络的前身马斯葛,主要从事投资及买卖证券、提供融资、物业投资及制造等业务。 2015年7月,恒大集团和腾讯控股收购马斯葛,10月更名为恒腾网络。彼时,恒腾网络的控股股东为恒大集团,持股比列40.62%;腾讯控股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列14.1%。 而据相关公告,恒腾网络完成对儒意影业的收购后。恒大集团持仅持有恒腾网络38%的股份,腾讯控股持股14.1%,儒意影业原全资持有者即创始人柯利明持股27%,超越腾讯成为第二大股东。 恒腾网络收购儒意影业后的持股情况,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而自2015年被收购以来,恒腾网络的业务布局主要是依附于恒大集团和腾讯控股这两大股东“地产”+“互联网”的核心基因开展而来。 在过去近五年多的时间里,恒腾网络主要从事互联网家居业务和互联网材料业务,具体开展家具定制、家电配套、精装供应链管理体系等服务。长期主打“物联网智慧化”社区,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 2016年至2018年,恒腾网络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4.06%、206.66%,业绩增长亮眼。 但2019年,恒腾网络营收3.37亿元,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下降32.46%、27.65%,出现2015年重组以来的首次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均下滑。 最新一期财报数据中,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期,恒腾网络营收1.13亿元,同比减少30.98%;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少86.6%。 主营业务疲软之时,恒腾网络急需开辟“第二战场”以拓展营收。通过收购儒意影业涉足影视行业,这样的选择并不令人奇怪。 2016年时,作为恒腾网络控股股东的恒大集团,就曾斥资36亿元“入主”嘉凯城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此后2018年,嘉凯城就以“收购”影视公司的形式切入了院线业务,并逐称要培育为“第二主业”。 恒腾网络收购儒意影业,可理解为着眼于产业链上游,再配合嘉凯城所切入的下游院线业务,恒大集团将有望在影视行业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而从公告披露的双方交易内容来看,恒腾网络在本次收购中也较为谨慎。收购主要围绕着股权展开,但恒腾网络并非一次付清,而是伴随着3年的对赌协议。 儒意影业承诺,在2021财年至2023财年,每年税后净利润将分别达到4亿元、5亿元、6亿元以上,这也意味着恒腾网络将锁定未来三年15亿元以上的税后净利润。 放眼影视行业,这一要求意味着儒意影业的盈利能力,要达到处在绝对头部的影视类上市公司的水平。 儒意影业2018年至2019年财务数据,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再看儒意影业的财务数据,其2018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亿元和1.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8.5万元和4047.71万元。 在这样的业绩基础上,“卖身”的儒意影业面临的对赌难度可想而知。 牵手“童世界”后IP转化仍需时日 在儒意影业为恒腾网络的业绩添砖加瓦前,恒腾网络已经在筹划利用儒意影业的资源。与恒大童世界“牵手”,成为其收购儒意影业后在业务发展上迈出的第一步。 旅游板块是恒大集团五大类业务之一,其余四大类业务分别为民生地产、健康养生、新能源汽车、及包括保险在内的其他业务。 而恒大旅游集团,则是恒大集团旗下旅游业务的实施主体。据恒大集团官网显示,其囊括文化旅游、健康与农业三大产业,代表产品主要包括恒大童世界、恒大水世界、中国海南海花岛、恒大养生谷以及恒大高科农业等。 其中,恒大童世界面向2–15岁的少年儿童而设计,为童话神话主题乐园,恒大水世界则主打大型温泉水乐园。 2016年12月,恒大集团首次公布“童世界”计划与“水世界”计划,称将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错位发展,进军旅游主题公园领域。 彼时,在市场吸引和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下,除恒大之外,也有不少房企向主题公园进军。不过,时至今日,恒大集团在主题公园领域还尚无成品出炉。 中国恒大(HK:03333)最新一期财报显示,截止去年上半年,恒大旅游集团已经完成布局15个童世界项目,预计2022年陆续实现开业;未来3年,将在全国布局20-30个恒大水世界项目。 图片来源:中国恒大2020年中期报告 根据恒腾网络公告,将与恒大旅游联合开展相关影视IP及衍生品的开发运营,但使用相关IP的仅为恒大旅游旗下的14个童世界主题公园。 不过,童话神话主题要如何与影视IP相结合,以及相关IP转化效果如何,还要等童世界面市后才能知晓。
贾跃亭造车的进度有重大突破,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真的会回国了。 金融界网2月4日消息 昨日,原乐视影业CEO及执行董事张昭去世,终年58岁。张昭曾先后创立光线影业、乐视影业,被业内认为是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担任制片人的作品包括张艺谋的《归来》《长城》《影》,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等。 昨日深夜,贾跃亭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悼念张昭。贾跃亭表示,他为电影而生,血液中流淌的全部是电影因子,他对电影的痴狂让人敬仰。虽然壮志未酬,相信他在天堂里依然会追逐他的梦想、实现他的夙愿。 但是,网友的焦点依旧在贾跃亭什么时候回国上。 贾跃亭当年说“下周回国”时乐视系正处于巨大的资金危机中,而贾跃亭也在众多债权人的翘首以待中“不负众望”,一直拖到了现在也没有回国。“下周回国”就成了讽刺贾跃亭言而无信的一个梗,贾跃亭的信誉也因此而一落千丈。 不过,贾跃亭造车的进度有重大突破,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真的会回国了。 近期,原乐视网创始人和实控人贾跃亭创立的电动汽车公司法拉第未来宣布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贾跃亭当年死于资金链断裂,所以这次IPO能成,贾跃亭就可能成,否则又会有无数投资人血本无归。
2月3日,立春,本是温暖向上、万物生长的季节,可电影人之间却传播着两条冷冰冰且沉痛的消息…先是送走了年仅43岁的电影音乐人赵英俊,紧接着又有著 名电影人张昭去世,年仅58岁。张昭的突然离世,震惊电影圈。 3日晚间,其妻黄紫燕在朋友圈发出短短八字:永失我爱,悲痛万分。看到的人莫不为之动容。 黄紫燕在这条朋友圈同时公布了张昭治丧委员会名单:张艺谋任组长,副组长包括:贾跃亭、韩三平、任仲伦、王长田、孙喆一等11人。 图片来源:朋友圈截图 张昭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九十年代初赴美留学攻读电影制作硕士学位。1996年,张昭加盟上影集团;2000年加盟过国务院新闻办(SCIO)所辖视点传播公司任职副总裁;2003年,张昭加入光线传媒(行情300251,诊股),担任艺术总监。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并任职总裁。自公司创立四年期间,光线影业出品并发行了20余部商业电影,连续四年保持100%的增长速度。8年风雨历程,张昭一手创办的乐创文娱一度跻身民营影视公司五大的行列。2019年6月,张昭辞任乐创文娱董事长、CEO职务;2019年7月,张昭出任复星集团副总裁、影视集团CEO,但不到一年,张昭再度离开。2020年底,58岁的张昭选择了重新开始,创办橘品影业,踏上新的创业之路。 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称为业内最懂电影的影视公司高管。 多位著名导演以及贾跃亭、甘薇等人发文悼念 他的去世给行业带来极大的震动,著名导演张艺谋、陈嘉上、陈思诚、光线总裁王长田等纷纷发文表示悼念,与此同时, 贾跃亭与甘薇也发文悼念。 张艺谋导演发文悼念,高度评价张昭对电影的热爱。 王长田发微博悼念,张昭“为电影而生,为电影而终,为电影耗尽了生命”。 贾跃亭发微博悼念,“他为电影而生,血液中流淌的全部是电影因子”。 甘薇也发微博悼念: 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听到这个噩耗的人都是这样的心情。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张昭是执着坚韧、百折不挠的。他曾带领光线影业连续四年高速增长;他曾创立乐视影业,开启互联网与电影的新篇章,并在乐视大厦坍塌时,顽强地保存住了影视这一板块;他曾出任复星影视集团CEO,但未能实现产业抱负,选择创业重新开始… 职业高低起伏、行业顺境逆境,张昭从未离开电影,他将自己视作产业人,不会因内部外部的变化放弃对电影的坚守。 他永远记得自己小时候趴在门缝里看黑白电影时的震撼和触动;永远记得读大学时在复旦大礼堂观看电影《红高粱》的热血沸腾……电影在少年张昭心中埋下种子,这将是他毕生奉献热爱与激情的事业。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经2020年5月11日报道:三次别离,张昭:不惋惜是假的,但该放弃时就要快一点 2020年4月,每经记者获悉,张昭已经辞去复星集团副总裁、复星影视集团CEO、复逸文化CEO的职位,他的第三次创业再度落幕。此后不久,张昭接受了每经记者专访。 那一次,张昭与记者聊了很多,聊到了他几次创业的经历,也聊到了他对电影的理解。当时,他说,“我们这群人把电影这个事儿看得至高无上,因为我们都曾被电影深深影响过,希望电影人能一代代做下去”。 耀眼和喧闹已经离电影行业很远了。影院停摆100多天,大家皱着眉忧虑“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姜伟、叶宁、康利等高管分别从万达影视、华谊兄弟(行情300027,诊股)、猫眼娱乐等平台去职,都没能激起舆论热议。 可当离职的主角是张昭时,闻者不禁一声叹息。 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电影行业的人都知道张昭的行业地位,稍微知道一点张昭的人,都会有感于他的职业经历。他从零开始创办并掌舵光线影业、乐视影业,浇筑了心血,也看到了成果,但最后却总是离开,而且似乎都错过了“最好的时候”。 张昭的第三次别离,是前不久辞任复星影视文化集团CEO,这一次的任职时间比前两段都短得多——仅仅8个月。而这次离开,中国电影市场已大变。一场疫情让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时候要想再受到众多资本加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又一次没有赶上“最好的时候”。 张昭的言语里却听不出一丝的“英雄落寞”。“职业经理人”张昭离开了公司,“产业人”张昭却还会坚守在电影这片水域,虽然现在这个产业是如此艰难。 “通过问我的选择,其实你问了为什么电影不会死。”张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忆起一段画面,十多岁时,他趴在门缝里偷看邻居家电视里放的越南电影《森林之火》,电影是黑白的,对少年张昭留下的心灵震撼,却让他下决心一生追随电影事业。 告别复星,在行业低谷时 “谢谢你们没有直接问我这次为什么离开。”当每经记者关心他离职后的去向时,张昭笑着说道。 在不同公司里做了很多年CEO,张昭很懂得说话的分寸。“我现在不代表公司了,仅仅代表我个人,所以很多话我能讲,别人不能讲。可能别人也觉得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也是实话,对吧?因为如果在一家公司里做CEO、董事长,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2019年6月,张昭离开坚守了7年的乐视影业。两个月后,他加盟复星集团,任复星集团副总裁、复星影视文化集团CEO。这段任期里,还没来得及看到打着鲜明张昭烙印的业绩出炉,行业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 2020年上半年,疫情给电影带来空前的损失,每家公司都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至于张昭最看重的事业抱负——产业升级,作为公司大多无暇顾及。“这个时候,反而你作为个人来梳理产业升级的逻辑,自由一点、作用会大一些。”张昭委婉地回应了他此番离职的原因。 离任复星的短短数日内,张昭的电话不断,原来的同事们给他发来各种消息,传言称他将前往某某公司或某某公司。“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看到的。”张昭说,“因为这些方面我真的没想,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事:帮产业升级做梳理,与大家多交流我对产业的思考;与年轻创作者多合作,帮他们的影片做监制。” 张昭还记得做《小时代》系列时,前两部接连推出,在收获不错票房的同时也涌来许多负面口碑。初为导演的郭敬明问张昭:“《小时代3》和《小时代4》我们怎么拍?我们要不要也往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上靠一靠?” 4部《小时代》总票房达17.91亿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张昭毫不犹豫地say no:“不但不要,而且我们还要拍得更加‘小时代’。”之所以去做《小时代》系列电影,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少女的闺蜜梦想”,其他人的观感不重要。 “青年电影人了解我是怎样把作为电影导演的郭敬明做起来的,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试图和他们多沟通,只是之前产业没那么大调整时,这个行业不缺钱,他们也不愿意听我唠叨。现在聊就顺得多了,因为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我这样的监制。”张昭说,“疫情的冲击,青年创作者们其实是最脆弱的,他们做电影的决心需要保护。” “为青年导演当监制,也是在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做起来。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我肯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行业里有很多有识之士,我也有很多朋友,大家都想做些事情,帮助行业走出低谷。”张昭说。 乐视至暗时坚守,天亮后离开 2018年3月,张昭公开了一封内部信,宣布原来的乐视影业获融创中国及其他股东10亿增资后,大股东变为融创,原属于乐视控股的股权逐步以转让、拍卖等方式被处理,这标志着张昭带着整个公司正式与乐视剥离。 两个月后,一篇名为《张昭:挣脱乐视,走出至暗时刻》的文章在电影人们的朋友圈里刷屏。在那篇文章里,张昭讲述了2017年4月18日深夜,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贾跃亭在乐视影业楼下待了很久,他想拿走影业的最后一笔钱,数目是3亿,用以抵押乐视的债务缺口。 上述文章显示,贾跃亭坚持要见张昭,张昭没有出现。在熄灭了60多个烟头后,张昭决定,“还是得借”。借款流程是贾跃亭与孙宏斌的融创协商,贾跃亭承诺在4月24日将这笔钱如数归还,可贾跃亭在孙宏斌和张昭面前失信了。 陷入危机的乐视体系拖累乐视影业的那一年时间,张昭形容为“至暗时刻”。幸亏经营乐视影业时,张昭严格的风险控制,再加上新股东孙宏斌的力挺,让乐视影业避免了与乐视体系一同崩塌的命运。 此后,乐视影业更名为乐创文娱,融入地产王国融创的大版图中,张昭为乐创文娱规划了线上影视与线下文旅联动的“蝴蝶矩阵”。而在公司平稳经营一年多后,2019年6月,张昭突然辞职,接任乐创文娱CEO的是孙宏斌的大儿子孙喆一。 至暗时坚守,天亮后离开,张昭的选择让人琢磨不透。 “当时大家的确不知道,现在我可以回过头来说这段选择了。”张昭对每经记者表示,“处在我那个位置上,就要对很多人负责。融创和乐视做了资本交接后,过渡期很重要,所以他们叫我守夜人也好,叫啥都没所谓,我肯定要对这段过渡期负责。” 那时候,张艺谋的《影》还没上映,《熊出没6》也在制作中。这些作品都是张昭在乐视影业时开发的,为了对创作者负责,张昭也断然不能立即离开。 “再有当然是对团队负责,跟了我很多年的创业团队,我不能自己先做自己的选择,要让他们先做选择。”张昭连说了三次“负责”,“先尽责任,再图发展。所以最后那两年,就是个责任问题。那么这些责任基本都尽到后该做什么?到了放弃的时候就一定要快一点放弃。” 再上一次别离,是他离开了一手打造的光线影业。光线影业和乐视影业都没有实现他最初寄予厚望的独立上市。在转身离开后,公司所享受的鲜花与荣光也不再属于曾经的领袖。 “熊出没”系列是张昭打造品牌化、系列化影片的最好案例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你要说惋惜有没有?当然有,我干一件事都是全情投入的,而且都希望它能在自己手上开花、结果,还能遍地都是。”张昭坦言,“但应该这么想,每个阶段我都把为产业做得贡献最大化了。” “老实说,每一次平台或资本,都给我很多回馈,方方面面的。但现在电影产业里的资本还是第一代资本,我这样一个做产业的人,对它们的作用一定是阶段性的。”张昭告诉每经记者。 用互联网为电影导流,推动品牌化、系列化影片,目标受众精准化、聚焦青年观众……种种理念都是张昭在不同平台从业时留下的,这也是他一直推崇的产业升级——像迪士尼一样做电影。对不同的资方而言,张昭的去留总有时,可对产业而言,这些实践和经验却留下了注脚。 “娱乐”与“快乐”一字之差,本质之别 1996年,张昭结束美国留学后回国,他第一份职业本是一名电影导演而不是产业人。在美国就读电影制作专业时,他拍摄的短片《木与词》获得了学生奥斯卡奖。 “过去我是立志要造车的,回来一看发现根本没有路,那你造一跑车干嘛呢?”张昭这样阐释他从创作者转为产业人的原因。 那时候,中国电影市场还非常弱小,2000年,张昭来北京的第一年,当时的年度电影票房才8.6亿元。2006年张昭开始做光线影业,年度总票房约20亿元,到2011年创办乐视影业时,票房数字已翻了五倍到达100亿元,2019年飙升至642亿元。 “步子太快了”,一路走来,张昭感慨。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资本涌入,影视公司迎来上市潮。虽然全年影片产量只从2010年的526部增长到2019年的616部,但这期间票房增幅却超过500%。 乐创文娱从2011年成立以来,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截至2019年6月24日,在张昭的带领下,乐创文娱先后通过旗下公司参与的影片有66部,合计票房高达130.08亿元。 “资本进进出出,都忙于推高票房炒股价,股价高了就赶紧溜。这20年发展得太快了,但产业要一步步地积累,高速发展势必需要‘补课’。前几年我也做了一些产业升级的实践,把依赖单片票房的盈利模式变为品牌化的模式,就像迪士尼和漫威,本质上是轻资产,最值钱的就是它们的知识产权、它们的品牌。” 张昭自嘲,人已不在乐视了但还总给“熊出没”打广告,这是乐视影业和华强方特当年合作开发的,从一部影片衍生成系列、再衍生成品牌,在他心目中,这确实是一个电影品牌化的先例。 印象中,张昭还是一名互联网与电影融合的旗手。 2011年,贾跃亭向张昭抛出橄榄枝,当年的《失恋33天》大获成功,让张昭意识到,电影产业必须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联动,但光线已无法满足他在互联网上的尝试。 执掌乐视影业期间,陆川和张昭有一场关于电影可否先在互联网点映的争执。2015年乐视影业出品电影《消失的凶手》,张昭想让这部影片在100万台乐视电视上率先点播,为影片上映前的营销造势。陆川急了,“先是胶片电影没了,转数字拍摄了,现在又是电影的首发在互联网电视而不在电影院了。虽然咱们是好朋友,但你要是这么做,我就在你办公室静坐、拉横幅。” 与《囧妈》转战互联网的情形如出一辙,当初影院和院线也剧烈反弹,采取了“撤映”、“退票”等强势的抵制方式。迫于压力,《消失的凶手》在超级电视里的播放宣告取消。 “陆川现在见到我,还说那个话。”而张昭也依然坚持自己当初的观点,“对互联网,大家不要拒绝,不要怕。” 《囧妈》在电影院点映时,张昭也去看了,很多人猜豆瓣评分至少7、8分,因为都看哭了。可最后转到网上,反响就比较差了。 “为什么呢?逻辑很简单,电影院是一个创造共情的场所,120分钟黑着灯、音效视效冲击,观众产生与人物与主题的情感连接。而网上看这个故事,周围亮着灯、旁边一堆人,手机一响我就退出,想哭也哭不出来。网上看电影只提供‘娱乐’,电影院才能提供‘快乐’。” “多一个观影场景,对内容来讲不是坏事。你要品牌的沉浸、情感的共鸣,手机绝对做不到。而且就算是流媒体,也不可能消化这么多的电影成本,不会都转到网上的。”张昭认为。 “通过问我的选择,其实你问了为什么电影不会死” 一场疫情,捅破了票房增速放缓、影视公司净利润下滑的窗户纸,甚至让本就风雨摇摆的电影产业几乎直面“生死”。更为严峻的是,当下不只是电影业面临困难,整体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曾经被资本青睐的影视产业,还可以再次吸引资本的回眸吗? “我觉得这个阶段就别想了。”张昭断言,“正视危机,抛弃幻想!花小钱调整商业模式,盘活行业里存量的这些钱。其实做电影、调整模式这件事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钱,‘穷则思变’,慢慢做、耐心做,做出样板、做出增长来。资本不是慈善家,当你调整完了,价值资本自然会来。” 目前,各大影视公司手中都有不少大片压着,现在面临着无法确定的定档时间和锁死的业绩报告时间点,压力的确大。 张昭直言:“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来消化这些存货,消化会不会造成一些投资的损失,我觉得还很难说”。 “我听到电影人们都很‘丧’,但哪个行业现在不难?咱们做电影的首先要自救,别等着别人来拯救,电影要做强者,不要做娇娥,要自强才能强。” 回顾张昭的成长,是“精英主义”的经历,其父亲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专家,考大学时他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军艺导演系,被父亲知道后硬是给拽回复旦读计算机。张昭在复旦念哲学系硕士时,张艺谋带着还未上映的《红高粱》来到复旦大礼堂,想看看复旦学生的观后反响。台上,唱起了“喝了咱的酒啊,见了皇帝不磕头”;台下,张昭热血沸腾,少年时趴门缝看越南黑白电影的感动再次被唤醒。 后来,张昭去纽约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纠结再三,还是把专业改成了电影制片。人生不过大梦一场,他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电影梦。 “我接受过那么多采访,还第一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当每经记者提起他的精英主义教育背景,为什么对这个尚处于混沌状态、准入门槛也不高的电影行业情有独钟时,张昭停顿了一会。 “我觉得通过问我的选择,其实你问了为什么电影不会死。我们这群人把电影这个事儿看得至高无上,因为我们都曾被电影深深影响过,希望电影人能一代代做下去,让我的孩子也能捕捉到电影的价值。”张昭说。
爱奇艺不仅是稻草熊影业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后者的第一大客户,两者深度捆绑下,稻草熊影业隐患重重。 “大家知道我现在在上课,而我们班上的格言是,去炒别人的股,不如做自己的股票,让别人炒。”虽为演员,但吴奇隆的心中一直有个上市梦。 时隔四年,他成功了。 859天没有电视剧作品出现的吴奇隆,如今因公司上市出现在了财经新闻版块。 港交所网站显示,江苏稻草熊影业影业有限公司(下称“稻草熊影业”)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距离挂牌上市再近一步。 据招股书,稻草熊第一大股东为刘小枫(吴奇隆内地代理人),上市前持股58.41%,吴奇隆妻子刘诗诗持股14.8%,赵丽颖持股0.79%。 距离资本市场的大门口,只剩一步之遥,舆论却出奇平静,鲜少看见对这场上市的讨论。 年收7亿,严重依赖爱奇艺 2002年6月10日,由古龙小说改编的武侠剧《萧十一郎》正式播出,而后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批80后、90后的共同回忆。 饰演萧十一郎的台湾演员吴奇隆因此风头正盛,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中国大陆。 2003年,吴奇隆自立门户,创办北京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力布局影视领域。此次上市的稻草熊影业,为衍生的稻草熊品牌系列公司之一,于2014年正式成立。 作为一家剧集制片商和发行商,稻草熊影业涵盖了电视剧及网剧的投资、开发、制作及发行,并开创了国内电视剧“先网后台、网台联动、会员独播”的先河,出品多部原创IP影视作品。 资料显示,自成立以来,稻草熊共播映29部剧集,包括《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蜀山战纪2踏火行歌》、《两世欢》、《局中人》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首轮播映电视剧数目计,稻草熊影业在中国所有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0%;按2019年剧集收入计,在中国所有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为1.7%——在国内的影视剧制作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制剧热情给稻草熊影业带来了营收增长。 根据招股书,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营收分别为5.43亿元、6.79亿元、7.65亿元、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60万元、7495万元、6539.6万元、5413万元。 这一成绩,放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影视行业中,尚属不错。 从今年的半年报来看,影视公司业绩一片惨淡:27家上市公司中,26家公司营收出现同比下滑,其中19家公司的收入下滑幅度超过50%,遭遇“腰斩”。更有甚者,北京文化(行情000802,诊股)的营收只相当于去年全年收入的0.66%。 但与此同时,稻草熊影业越发依赖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后者还为稻草熊影业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9.57%。 据招股书,2017年,爱奇艺是稻草熊影业的第二大客户,客户前五名中还有腾讯、优酷等平台;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爱奇艺已为其单一最大客户,腾讯、优酷等从客户名单中消失。 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稻草熊影业来自爱奇艺的收入分别为1.16亿元、2.45亿元、2.09亿元、4.01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1.4%、36%、27.2%、69.2%。 ▲稻草熊影业收入概况。 与爱奇艺的深度捆绑,给稻草熊带来了稳定的营收,然而,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也让其业绩存在较大隐患。 “倘我们无法与爱奇艺维持业务关系,或倘爱奇艺失去其领军市场地位或不再受欢迎,则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稻草熊影业在招股书中也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稻草熊影业还面临着存货积压、应收账款攀升的问题。 财报显示,稻草熊影业的存货在报告期内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3.14亿,涨至2019年的9.1亿,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也较高,分别为36.4%、50%和49.5%,直接反应出公司的作品同样存在大面积积压的情况。 另一方面,稻草熊的回款也同样遇到了麻烦,截至2020年一季度,其应收账款已累积至5.6亿,相比2019年期末增加了17.3%,占当季流动资产总值的32%。 此外,稻草熊影业的流动资产负债也在逐年攀升,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其流动资产负债分别为4.32亿元、6.59亿元、15.54亿元及13.87亿元。 存货积压、应收攀升、负债压顶,多疾缠身之下,赴港上市或许不仅仅是吴奇隆夫妇创富的期待,更是缓解公司资金压力之冀望。 吴奇隆再战资本市场 事实上,早在4年之前,吴奇隆已摸到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2015年,稻草熊影业推出电视剧《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在当时以卫视为主流剧第一选择的环境下,其以付费VIP独播模式在爱奇艺全网试水独播,深受好评。 初出茅庐却一战成名,黑马成功吸引了暴风科技的注意。 2016年,风头正盛的暴风集团公开了一份收购案,计划以超15倍的溢价收购稻草熊影业60%的股权,交易对价约为10.8亿元。 这意味着,稻草熊影业的估值高达18亿元。此时,稻草熊影业仅成立一年余,投资拍摄了《蜀山战纪》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部剧集。 时逢吴奇隆与刘诗诗大婚,这笔收购也被戏称为吴奇隆给刘诗诗的“聘礼”,“10亿元聘礼”的话题连续多日见诸报端。 暴风并非做无本生意。收购案显示,暴风与吴奇隆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规定从2016年到2018年,稻草熊影业承诺净利润累计不低于4.36亿元,达不到就得自己掏钱补上。 “稻草熊影业之所以深受资本青睐,很大原因是有‘吴奇隆+刘诗诗+赵丽颖’三大明星股东的加持。”有券商分析师却直言,对赌协议并非二者“联姻”的根本原因。 但最终,这笔令人瞩目的交易被叫停,证监会认为稻草熊影业的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相关规定。 兜兜转转四年后,暴风集团摘牌退市,冲击A股失败的稻草熊影业转战港股。 外界好奇,从A股转战港股,稻草熊如能顺利登陆港交所,是否会开启影视公司赴港潮。 政策收紧、监管趋严,从2016年8月幸福蓝海(行情300528,诊股)上市算起,已经连续20个月没有影视公司(院线类上市公司除外)独立上市获得通过,已上市影视公司一年来定增计划基本被否。 2017年,只有3家影视公司成功实现IPO;2018年,影视公司的A股IPO数为零,开心麻花、新丽传媒、和力辰光、华视娱乐先后宣布暂停IPO进程,嘉行传媒、中汇影视、德纳影业、唐德影视(行情300426,诊股)选择逃离新三板市场。 到了2019年,只有博纳影业、灿星文化处于IPO排队阶段。今年以来,博纳影业成为A股三年多以来首只IPO上市的影视股,也将是今年唯一一只。 诸多折戟,上市之于影视公司几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一些影视公司开始另谋出路,选择冲击港股市场,如力天影业、稻草熊影业等。 对此,专业书评人蔡辉向“大牌场BIG”表示,受管理规定出台影响,影视公司如今融资困难,去港上市很正常,可能会出现一个风潮。 不过,在港股市场,影视行业属于相对小众的行业,已经上市的欢喜传媒、力天影业等股价表现都难言出色。 今年6月,电视剧发行公司力天影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然而首日股价就破发近40%;欢喜传媒过去一年股价呈下跌趋势,从最高峰的1.96港元/股缩至1.38港元/股。 影视行业“苦寒冬久已”,欢喜传媒、力天影业等“前辈”港股市场受挫在前,稻草熊影业的前路、吴奇隆的上市梦想,或许不会太美好。
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于10月19日在上海举办联合发布会。在腾讯新文创战略的纵深推进下,三家公司以整体影视生产体系首次亮相,成为腾讯和阅文深度布局影视业务、强化数字内容业务耦合的“三驾马车”。 在本次发布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表示,好创意从来都很稀缺,而滴水藏海,要打造出好作品,关键还是要搭建起一个更广阔的内容产业生态。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腾讯动漫董事长程武 从2011年开始,在程武的直接推动下,腾讯逐渐搭建起了一个包含文学、动漫、影视、电竞等业务在内的数字内容业务矩阵,从“泛娱乐”到“新文创”的不断升级,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带动了行业的发展浪潮。 程武认为,从数字内容业态的完整度来说,目前,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 “新基建”已基本搭建完成。但要想持续打造出更多高水准、高价值的文化内容,还需完成“从好内容,到内容产业,再到内容产业链耦合”的三级跳。尤其是网络文学、网络动漫这些“内容源头”和影视行业这个“内容放大器”间的耦合,将是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布局从广度转向深度,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腾讯和阅文都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持续加码在影视领域的投入,并将通过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这“三驾马车”,充分凝聚行业力量,与更多专业人才和生态伙伴开放协作,共同推动影视业务和网文、动漫的深度耦合,真正打造出更多“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好故事、好内容,让影视为后续的IP开发创造出更大的空间与可能。
作者 | 长考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8月24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博纳影业最新版招股说明书,距离上一版已经过去了三年,博纳影业的上市之路似乎并不顺遂。 其实,早在2010年,博纳影业就在纳斯达克登陆,成为中国首家上市影视公司,但是华尔街对于这个来自中国的民营影视龙头并不看好。 正如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所言,他后悔去美国上市,因为美国人认为只有好莱坞才能引领世界电影的发展,而博纳的观众和市场均在中国,很难被外国资本认同,如果没有去美国上市,说不定能像华谊兄弟那样享受到国内创业板改革的红利。 由于海外资本态度冷淡,博纳影业于2015年决定私有化,彼时总市值约为50亿人民币,同时期的华谊兄弟市值已经超过了500亿人民币。 2017年,博纳影业踏上了A股上市之路,由于整个行业上市收紧加上其审计机构瑞华牵涉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博纳影业始终未能如愿上市。 如今,博纳影业重启IPO进程,又有几分诚意? 自我供血能力不足 电影全产业链营收终端主要是电影票,即无论是投资制作、发行、院线还是影院基本都需要依靠电影票房实现盈利。 总票房在除去3.3%的税费和5%的电影专项基金后,中下游的发行、院线和影院将获得6-7成的净票房,而上游的投资制作方获得剩下的3-4成。 一般来说,上游投资制作环节参与方需要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几个月到几年时间不等的生产周期,才能得到电影成品,然后经过宣传发行,才能向终端消费者输出。 电影质量的高低基本决定了消费者买单的意愿强弱,而内容质量本身波动性较大,而上游分得票房份额本就相对较小,但往往一个电影项目前期投入巨大,若票房不好,很可能损失惨重。 相对来说,中下游的发行、院线和影院等参与方每年会参与更多的电影项目,相当于“把鸡蛋放在很多篮子里头”,“分散化投资”使其确定性更高。 根据招股书披露,博纳影业业务分为四大板块:投资、发行、院线、影院,属于行业内少有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影业集团。 其中,博纳涉足院线业务时间短而规模较小,其他三大业务板块发展较好且较为均衡。其全产业链布局有助于上下游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并降低风险。 虽然博纳影业布局广泛能产生协同效应,但是最终盈利数据上似乎不太好看。 报告期内,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2.64亿元、3.11亿元;而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56亿元、1.76亿元,两者差距较大。主要由于报告期内政府补助较高,分别为6755.41万元、1.02亿元和1.56亿元,占当期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3.95%、38.71%、49.52%。 可见,博纳影业对于政府补助依赖性较强,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影院端集中度提升 2020年的新冠疫情无疑给各行各业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电影行业由于终端消费场景人员密集停摆了数月之久,叠加原本的资本寒冬,可谓是雪上加霜。 下游影院所受冲击最为直接,复工前零收入、复工后影院因未完全放开而票房收入惨淡,无法覆盖日常经营成本。期间,大量中小影院因现金流断裂不得不倒闭。 有意思的是,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共有321家影院吊销或注销,但同期有742家影院注册。 不难想到,影院龙头公司在趁势接盘。虽然,今年影院龙头同样遭受重创,但由于大多本身现金流较好可以撑过这段时间,并且在众多中小影院加速出清后,凭借强大的整合能力,正好能趁着这次机会提升市场份额。 2020年4月30日,万达电影出台定增预案,并表示在除去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欠款后,将花费30.45亿元用于在2020年-2022年新建162家影院,也强调了其在中小影院清退之际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用意。 而博纳影业在现在这个节点重启IPO进程,只怕也有此意。根据招股书所述,其募集资金中约8.2亿元将用于博纳电影院项目,也是正好借这个机会提升其下游市场的话语权。 出品端内容为王 反观上游投资制作端,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影工业水平不断提升、观众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内容为王”的逻辑得到进一步凸显。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前十大电影票房累计金额分别为203.45亿元、243.89亿元、285.92亿元,占当年全国票房比例分别为36.46%、40.18%、44.61%。2019年,更有《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电影票房均一举超越漫威的《复联4》。 这次疫情复工后,即使在上座率不可超过30%的政策红线之下,《八佰》依然实现了9天19亿人民币票房的成绩。 根据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七成以上观众去影院观影的意愿比疫情之前有所增强。同时,超四成观众认为“口碑好,评分高”是选择影片的首要依据,另有接近四成观众把“经典影片”作为选择电影的依据。 可见,能生产好电影才是每一个电影公司的基本盘。 那么,博纳影业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有多少竞争力呢? 电影本质上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业。电影从剧本构思、选角、开拍到后期制作,涉及大量人工成本及技术成本,耗费巨大。但是,也并非砸钱就一定能出好电影,如当年的《封神传奇》号称投资5亿元,票房最终不超过3亿元,豆瓣评分为2.9分。 可见,资本和人才对于优质影片都是关键因素。而博纳影业若能上市成功,则可拓宽其融资渠道,资金压力将会减小。另外,博纳通过电影项目发展协议与一众业内人才加强绑定,如林超贤、尔冬升、陈凯歌、刘伟强、徐克等知名导演,还有章子怡、陈宝国、张涵予、刘德华等知名演员,人才方面也比较有保障。 从历史表现来看,博纳影业近年来不断有爆款电影推出,以主旋律电影为主,包括《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其中,《红海行动》是2018年电影票房冠军。可见,博纳影业具备打造优质影片的实力。 那么,博纳影业未来是否能持续打造优质影片呢? 这一点没有人能打包票。 首先,电影作为一种宣传媒介,需要受到严格监管,即使影片艺术角度上质量过硬,但可能会因审查不过关而被撤掉。 另外,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是好的导演不代表一定能产出优质影片,即其成功的可复制性较低。曾打造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导演近年来鲜见佳作,周星驰拍摄的《新喜剧之王》豆瓣评分仅为5.7分。 再者,博纳缺乏足够数量的优质IP来确保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迪士尼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拥有海量的优质IP以供创作。单就漫威系列就带来了超过百亿美金的票房,还能通过IP周边进行二次收割。博纳缺乏这样的优质IP,导致每个电影项目彼此独立而更加不可预测。 结语 总体来说,博纳影业作为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影视集团,上游业务波动性较大,下游业务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升,未来若能在优质IP上实现突破,业绩将拥有更高的确定性,有利于估值的提升。 电影产业并不是个好生意,曾有投资人测算,将美国电影业相关的所有公司业绩相加,最后发现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即使偶有爆款电影提升了业绩,也会让投资人质疑其增长的稳定性。最近因为电影《八佰》大热,票房对投资方华谊兄弟本季度业绩有较大贡献,然而公司股价却呈现下跌趋势,可见投资者对电影产业的持续增长,信心实在欠奉。
经历长达近180天的“休克”期后,影视行业正在苏醒,板块关注度及情绪都在进一步提升和回暖。 受《八佰》定档消息刺激,昨日港、A影视板块均大涨,其中出品方华谊兄弟一字板涨停,联合出品方阿里影业跟涨近3%,成为互联网影视中突出的一股力量。 一、解禁政策落地,影视业供需逐步回暖 1.解禁政策落地,影院复工重启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自7月20日起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2日,全国已有超过7000家影院恢复营业,截至复工率超过了60%。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随着影院复工重启,标志着行业至暗时刻已经过去。 2.上影节火热收官,观影热情依旧高涨 据官方数据显示,7月20日上影节正式开票首日,仅10分钟出票近11万张。其中,淘票票作为官方指定售票平台,据其数据统计,开票5分钟,售出近10万张,售罄率达到75%;开票10分钟,售出近11万张;开票一小时,出票13万张,售罄率97%。 同时,据灯塔专业版数据统计,复工至今全国累计票房破3亿元,总出票量超过1100万张;刚刚过去的周末,单日票房达到5000万元,排片场次已恢复至往年水平的1/2。 尽管目前受在线预约、排片、上座率30%上限等要求限制,但观影信心。虽然要恢复至此前常态,尚需时日,但观信心正加速回暖。 如果说上影节的开幕,宣告了电影行业的回归,那疫后新常态下,领先样本的变阵或许也折射出行业的变革与新机会。 二、电影行业的变革,阿里影业的机会 1. 内容为王 今年618,阿里文娱宣布组织再度变阵,淘票票总裁李捷出任阿里影业总裁。 在今年上影节首日,李捷对外将阿里影业“双轮驱动”战略的内涵做了深化:内容+科技。“内容先行”无疑是对影视行业“内容为王”铁律的加持。 对外界而言,阿里影业似乎并非“内容先行”或内容基因浓厚的一家公司。自打要做影视行业“水电煤”以来,阿里影业作为“行业基础设施”的定位更深入人心,这样看来也合乎阿里系宏大的战略目标。 实际上,阿里影业自2017年提出影视行业“新基础设施+优质内容”双轮驱动战略以来,便已明确了“内容为王”的地位。 李捷坦言,自2014年诞生起,阿里影业的管理团队背景,就注定它是一家内容公司。阿里影业作为行业“新手”在五年内完成“三步走”,实际上是回归自身在平台、运营方面的优势,以更有效的方式切入内容。 如今,阿里影业重新发力内容赛道,既是自身持续成长迈入新阶段的标志,也是疫后行业加速迈入“内容为王”时代的缩影。 而在李捷看来,今年是行业彻底的去泡沫化阶段,随着资本趋于理性,行业将回归内容:一方面,行业重新洗牌,缺乏资金实力、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将会出局;另一方面,电影供应量下降,未来两年的电影市场供应可能会出现断档的情况。 据华金证券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影院观影的期待程度随时间递增的同时,消费信心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优质电影内容的供应。复盘SARS后电影行业的恢复情况,其实也证实了重磅影片才是真正推动广大消费者重返影院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疫情影响,导致春节档定档延后、新片开拍延期,电影内容的供应着实面临不小挑战。所以,阿里影业此刻回归也是必然的结果。 近几年,阿里影业在内容方面的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以“投资出品+制作”两条线来走,“国内外市场”并行的路径愈发清晰。 此次上影节,李捷进一步向外界明确了路径和新方向,在国际市场,专注发现海外优质电影,目前阿里影业海外市场重点放在欧洲市场,看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电影; 在国内市场,参投大档期头部电影,并参与合制与自制低成本优质电影。 可以看到去年以来,阿里影业参与引进推广了一系列国外经典影片,诸如《一条狗的使命2》、《绿皮书》、《海上钢琴师》、《何以为家》等,以及已定档于8月7日,斩获今年奥斯卡三项大奖的《1917》。同时,也包揽了近两年来国内主流档期的爆款影片。此外,包括已定档的《我在世界尽头等你》、《哪吒重生》、《拆弹专家2》。 8月2日,电影《八佰》时隔一年后重新宣布定档,将于8月21日上映。这部由华谊兄弟出品,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影片,一直以来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在淘票票上的“想看”人数超过60万。 《八佰》讲述了八百壮士顽抗日寇的热血故事。该影片也是亚洲首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里程碑之作。它能够呈现在影院大银幕上的光影盛宴,也将和同样具备顶级视听效果的《1917》一起,在这个暑期档为电影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从目前已定档片单来看,集中于下半年的暑期档、国庆档及明年的春节档,为下半年业绩反弹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内容保障。 最新片单储备 (来源:艺恩咨询) 所以,不难看出,通过投资头部影视公司或一流制作团队来实现利益绑定,阿里影业已构建起“内容和渠道”一体化模式。比如阿里影业与华谊兄弟合作,未来五年实现10部主控电影上映计划。又如阿里影业推出“锦橙合制计划”,联手一流制作团队,并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参与到未来五年20部合制电影的运作。进而保障了未来在内容层面的持续供给。 此外,李捷也进一步向外界透露出阿里影业即将涉足网络电影制作领域的决心。同时,在李捷看来,疫情推动行业洗牌,加速中小内容制作公司淘汰,进而将带动内容优质人才回归大平台,对于阿里影业吸纳一流人才、构建核心竞争力无疑也是契机。 对此,李捷也透露了阿里影业的“独立制片人计划”,计划未来3-5个月面向全行业制片人进行开放式合作,从而应对未来行业可能出现的片荒。 2. 行业整合 不论是行业回归内容,还是人才回归大平台,都是行业进一步整合的结果。 李捷认为,未来行业整合会趋向三个方向: 第一,影院趋向于进入院线的资产重组。 第二,大平台对于优秀内容人才和项目的整合。 第三,宣发行业的整合,未来发行行业将彻底出现3-5家头部公司。 一方面,由于影院的重资产属性,停摆期间,抗风险能力较差,尤其是尾部的单体影城。而且国内影院集中度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18年国内院线CR4不到40%,相对北美市场CR3超过50%以上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而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头部影院投资企业的市占率,在行业出清过程中将被动式企稳回升,且可能成为未来影院行业潜在市场整合的推动者。今年3月初,上海电影宣布设立资管公司,推动影院终端产业整合,标志着影院进入到院线整合新阶段。 另一方面,除了影院之外,发行公司也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发行领域存在明显规模效应,国内相较于国外市场格局仍比较分散,且规模两极分化严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国内电影发行行业CR5格局基本不变,但伴随新兴互联网发行公司的崛起,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 而在以创意主导的内容创作领域,具有高度分散的属性,中小内容制作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疫情加速行业出清,同时随着头部企业加速渠道整合,将会带动部分优质内容人才团队的回归。 可以预见,随着这三大整合趋势持续展开,阿里影业都将会是主要受益者。 一方面,影院整合推动更大的院线龙头出现,公司旗下凤凰云智系统对接起来将更高效。 另一方面,疫情正加速电影产业的线上化,尤其是宣发领域。 实际上,自淘票票等互联网发行平台诞生起,渗透率持续提升,在线宣发便是大势所趋。凭借快速扩张,淘票票已跻身国内发行公司TOP5。 据李捷透露,疫情期间,公司并没有裁员、减薪,甚至还在招人,从地面团队规模上是中国最大的发行公司。这也体现出了阿里影业业务模式及互联网基因的天然优越性,对于优质人才的回流,上述也提到了,阿里影业将通过开开放式的“独立人制片计划”来承接。 3. 科技革命 疫后新常态下的变革与机会,不只是体现在电影产业格局的变化,还体现在技术带来的创新与空间。 今年疫后,在政策及巨头推动下,“新基建”的建设可说是达到了鼎盛,这对长期布局行业基础设施且天然具备技术基因的阿里影业而言,显然是得天独厚的时机,但此刻公司却一改更为明确的方向“科技”,足见阿里影业对科技变革所带来的机会之笃定以及空间之看好。 李捷强调,重新发力内容赛道后的阿里影业,在科技上会继续强化三个:包括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在线宣发平台灯塔、智慧影院平台凤凰云智。据其进一步透露,淘票票近期刚完成了五年来的最大一次版本升级,此次升级包括两大变化: 一方面,增加了“快看”沉浸式短视频的入口;另一方面,简化了购票路径,由原来的五步缩短成三步。 此外,在去年末阿里影业在线宣发平台“灯塔”推出了“冲击播”在线路演平台,实现业内首创,并在疫情期间完成了迭代,标志着在线宣发新时代的开启。 不可否认,直播、短视频等内容赛道发展如日中天,正在加速向社区、电商、音乐、游戏、营销等多个领域渗透,已占据了互联网下半场线上流量入口的制高点,今年疫情更是推动了“直播带货”的爆发,以618为标志,以“抖快”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入局,掀起了电商大促的新高潮,催动了市场对MCN机构的持续追捧。 李捷认为,基于在线直播、短视频的宣发手段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和标配,并非常看好未来MCN业务在电影宣发领域的应用及所带来的驱动力和机会。 4. 流媒体渗透提速下的“鲢鱼效应” 至于流媒体对传统院线带来的影响,也一直是市场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疫情更是加速了流媒体平台的渗透趋势。 在李捷看来,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由于播放渠道、宣发模式和机制不同,体现出的是不同的内容特点。双线发行大概率会是即将到来的趋势,网络电影也并非“洪水猛兽”,网络电影做得越好,院线电影才会拍得越好。 其认为,流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难以支撑大制作、大体量的影片,而可能会帮助电影创造者在类型化、小体量、小成本的电影找到出口,影片在上院线之外,多了一个线上发行的途径。未来,流媒体将成为电影院线发行的一种有益补充。李捷进一步表示,阿里影业正在推动网络流平台业务和院线平台业务相互融合和促进。 对于网络电影方面的最新计划,李捷表示阿里影业和优酷的打通正是在于网络电影,今年5月开了网络电影的战略会,之后会进入网络电影制作领域,做3-5部头部优质的网络电影,核心目标在于能力和资源的打通。通过内部的整合打通,实现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这其实也是阿里影业独有的优势所在。 三、阿里影业战略地位一再提升 近几年,影视行业在持续调整和洗牌之下,阿里影业作为互联网影视领域的佼佼者,在集团的战略地位持续拔高,也体现出了巨头整合趋势加剧。 自去年6月阿里组织变阵确立大文娱板块C位以来,文娱业务协同推进明显提速。明显地可以看到的是,以阿里影业的淘票票以及优酷为代表,在去年完成整合与打通,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观影决策平台,并实现全场景覆盖。今年1月,淘票票与大麦又进一步整合、打通,成立“电影演出业务”,并形成“最强的线下娱乐地推能力”,标志着阿里文娱大宣发体系进一步升级。 更重要的是,整合后的“电影演出业务”,享有支付宝全面转型之后的一级入口。可见随着阿里文娱业务板块间的不断整合推进,阿里影业的战略地位也在持续提升。 实际上,阿里影业成立至今,其在阿里文娱乃至阿里巴巴大生态中的战略地位一再提升。从2018年11月,淘票票获手淘首页入口;到去年3月,阿里巴巴完成对阿里影业增持及业绩并表;再到淘票票先后与优酷、大麦整合,坐拥“新版”支付宝一级入口。 进一步可以预见的是,在支付宝背后阿里经济体超过7亿用户的加持下,“电影演出”将获得空前的成长空间,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反哺整个本地生活服务体系,从而在相关市场领域构建起极大的竞争优势。 值得留意的是,近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上市,或将进一步成为公司关注提升及估值修复的契机。 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行业的至暗时刻已过,目前供需正在逐步回暖,产业链复苏、板块情绪修复在即。目前的数据显示观影信心正在加速恢复,开局总体表现超预期。下半年暑期档与国庆档两大票仓集中,此前在春节档所积压的多部影片拥有爆款潜质,若最终定档,将加速消费者重返影院,推动行业恢复。 阿里影业的最新战略“转变”,透视出疫后行业的变局与机会。中长期而言,疫后新常态下,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提升,上市龙头企业有望快速复苏,并推动行业整合,进而享受到份额扩张及估值提升的双重弹性。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数字化技术对影视产业链的渗透,对于阿里影业这样综合既定优势凸显的互联网影视领先势力而言,是得天独厚的发展窗口期,同时与支付宝乃至阿里生态形成协同,表现出更强的马太效应格局。 短期来看,仍需持续关注常态化防控的进展及政策变化。由于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同时也意味着后续反弹空间更大。实际上,影视行业经过近两年来的市场及监管洗牌,格局及风险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优化及释放,为长期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