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毕马威中国合肥分公司开业典礼在包河区举办。今年以来,毕马威中国陆续成立宁波、苏州、合肥办事机构,落子长三角,彰显了毕马威对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心。毕马威中国合肥分公司是毕马威中国在长三角区域的第6家办事机构,也是毕马威中国的第27家办事机构。 合肥作为毕马威“区域渗透战略”中重要的高增长区域,定位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来企业入驻都保持着高速增长。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区域渗透是近年来毕马威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我们将会继续推进既定战略规划,不断提升毕马威的公信力。我们将通过区域战略布局精准触达不同的市场和客户,增进双方信任,促进共同发展。”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龚伟礼说:“过去的几年间,我们通过坚定实施区域渗透的战略计划,增进了当地的政府、企业、市场、院校对毕马威的了解,也让我们更深入认知了不同市场的特点、战略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的企业提供服务。正因为如此,哪怕在今年疫情期间,我们依然通过网络为客户持续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肯定,扩大了我们的服务版图。” 作为安徽首批“十三五”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包河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端服务业,并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区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推进金融、科技、文化融合发展,因此毕马威选址落户包河区。毕马威中国江苏省及安徽省首席合伙人黄文辉表示:“毕马威中国在未来必将为包河带来国际化视野、市场化理念和专业化服务,有力提升包河营商环境,为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放眼未来,毕马威对合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将助推包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毕马威中国合肥分公司的落户令毕马威中国在长三角的布局更加完备,进一步辐射中部安徽地区的产业发展,呼应国家“中部崛起”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 毕马威中国合肥首席合伙人周徐春表示:“此次毕马威入驻合肥,将深耕本地市场,凭借全球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合肥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对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贡献智慧。毕马威将利用好所拥有的全球资源、创新思维与本土智慧,发挥审计、税务、咨询等各专业优势,推动安徽及合肥经济再上新台阶。”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与“观察员”城市黄石、岳阳、九江、黄冈、株洲、抚州、咸宁、湘潭、宜春,以及宜昌、荆州、孝感、鄂州、天门、仙桃、潜江共20个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就发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业务,拓宽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范围等达成了共识。 显然,这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进步举措。因为,公积金与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等一样,与广大居民关系紧密,与城市间的协作也关系紧密。一旦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等在城市间的流动关系打通,不仅有利于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更加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打通,是否更有利于大城市和经济活力比较强的城市。客观地讲,在现阶段,确实会大城市和经济活力强的城市作用更大、效果更好。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率提升,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经济拉动作用的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也会逐步提高,大城市的溢出效应对中小数点城市的发展产生有效的吸引力。因此,互通在未来对中小城市的作用和效果也会更好。 也正因为如此,打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实现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对城市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对区域内的城市来说,一定要积极支持,而不要画地为牢。即便暂时获得和利益少一点,也比闭关自守的效率要高,对城市发展的总体作用会高于封闭运行。否则,原本发展条件就不是很好的地区,会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处于发展的边缘地带。只有随着区域城市一直动起来,城市的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眼光才能越看越远。 长江中游城市能够签署合作协议,首先让公积金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疑是搞活长江中游城市之水的重要举措。一旦正式流动起来,人才和劳动力在这些城市的流动就会加快。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已经建立起来,城市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发展的前景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那些在区域之外寻求发展的人,也会逐步回到区域城市中来,对于区域范围内城市的吸引力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毕竟,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单个城市的吸引力还是要略差一些。但是,如果联起手来,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其他地区还没有能够有效流动的社会资源,能够率先在长江中游城市之间流动起来,对于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是一次极大的提振。 实际上,省市间的公积金合作并不鲜见。今年8月20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就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等9个方面率先合作。在此基础上,再积极寻求更大的合作空间与范围。不仅如此,长三角地区还在探索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等方面的跨地区流动机制。这也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社保基金、医保基金、公积金流动等的探索,已经在地方、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探索。一旦条件成熟,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对于公积金跨地区流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就眼下来说,可能会与楼市调控存在一些矛盾之处。因为,为了防止房价上涨,也为了更好地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让房价上涨再对广大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全面小康和启动基本现代化构成威胁,楼市调控可能难以在短期内退出。那么,限购政策等也就暂时难以退出。如此一来,公积金跨地区流动,就会受到楼市调控的限制,亦即异地可以使用公积金购房,但在限购政策下,很多人没有条件在异地购房。公积金可以跨地区提取和使用的政策,会在短期内的部分人当中无法体现。
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拉近了城市距离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与“观察员”城市黄石、岳阳、九江、黄冈、株洲、抚州、咸宁、湘潭、宜春,以及宜昌、荆州、孝感、鄂州、天门、仙桃、潜江共20个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约》,就发展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贷款业务,拓宽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范围等达成了共识。 显然,这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进步举措。因为,公积金与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等一样,与广大居民关系紧密,与城市间的协作也关系紧密。一旦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等在城市间的流动关系打通,不仅有利于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更加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打通,是否更有利于大城市和经济活力比较强的城市。客观地讲,在现阶段,确实会大城市和经济活力强的城市作用更大、效果更好。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率提升,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经济拉动作用的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也会逐步提高,大城市的溢出效应对中小数点城市的发展产生有效的吸引力。因此,互通在未来对中小城市的作用和效果也会更好。 也正因为如此,打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实现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对城市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对区域内的城市来说,一定要积极支持,而不要画地为牢。即便暂时获得和利益少一点,也比闭关自守的效率要高,对城市发展的总体作用会高于封闭运行。否则,原本发展条件就不是很好的地区,会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处于发展的边缘地带。只有随着区域城市一直动起来,城市的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眼光才能越看越远。 长江中游城市能够签署合作协议,首先让公积金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无疑是搞活长江中游城市之水的重要举措。一旦正式流动起来,人才和劳动力在这些城市的流动就会加快。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已经建立起来,城市之间的协调性增强,发展的前景也就有了更多的期待。那些在区域之外寻求发展的人,也会逐步回到区域城市中来,对于区域范围内城市的吸引力增强,起到了积极作用。毕竟,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单个城市的吸引力还是要略差一些。但是,如果联起手来,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其他地区还没有能够有效流动的社会资源,能够率先在长江中游城市之间流动起来,对于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是一次极大的提振。 实际上,省市间的公积金合作并不鲜见。今年8月20日,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住建部门就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跨地区购房信息协查、异地贷款证明信息互认、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试点统一购房提取业务政策等9个方面率先合作。在此基础上,再积极寻求更大的合作空间与范围。不仅如此,长三角地区还在探索社保基金、医保基金等方面的跨地区流动机制。这也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社保基金、医保基金、公积金流动等的探索,已经在地方、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探索。一旦条件成熟,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对于公积金跨地区流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就眼下来说,可能会与楼市调控存在一些矛盾之处。因为,为了防止房价上涨,也为了更好地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让房价上涨再对广大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对全面小康和启动基本现代化构成威胁,楼市调控可能难以在短期内退出。那么,限购政策等也就暂时难以退出。如此一来,公积金跨地区流动,就会受到楼市调控的限制,亦即异地可以使用公积金购房,但在限购政策下,很多人没有条件在异地购房。公积金可以跨地区提取和使用的政策,会在短期内的部分人当中无法体现。 显然,对这个问题,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否则,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会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政策。把道理讲清楚,让广大居民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完善,公积金可以跨地区提取和使用的政策,一定会让所有人得益。 谭浩俊
综保区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三成 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5.7%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综保区进出口值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16.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0.1%,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30%。 截至目前,全国144家综保区年内新增注册登记企业5452家,增长13.3%,进出口活跃企业3170家,增长26.5%,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和稳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西部地区开放方面,我国综保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前8个月,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进出口值增长26.2%,在中西部外贸整体增速8%中贡献了6.6个百分点,在中西部外贸中占比近3成。 在做大做强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我国综保区积极拓展新业态,促进多元发展,融资租赁、研发设计、检测维修、期货保税交割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迅猛。今年以来,全国新增研发机构23家,多为生物医药、电子产品等行业。此外,检测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相继落户综保区,综保区多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推动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海关总署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推动各类型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为综保区。今年以来,国务院批准同意天津东疆等26个其他类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为综保区。截至目前,全国综保区共144个,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91.7%。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把综保区打造成为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主要负责人陈振冲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阳)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多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相关政策接踵出台,一盘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外的发展大棋局正在盘活。 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流动 今年5月,京津冀诞生全国首部区域协同立法。京津冀版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在框架结构、监管措施、行政处罚上协调一致,而且三地同步实施。 今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布了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准入标准,实现了全国首个产业发展导向、项目准入标准的跨省域统一。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入推进,除了立法、标准等加快协同之外,还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迅速推进,围绕中心城市的大都市圈空间规划也接连出炉,为区域一体化建设不断添薪续火。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我国大有潜力。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趋势。要立足扩大内需,推进区域产业、城乡、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国家和部委层面已经先后出台了多方面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先后推出。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所长蔡玉胜表示,区域一体化发展本质上就是要素的充分流动与融合,应大力推动区域交通路网体系的快捷通达,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 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初秋时节,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的偏坡布依族乡,游人不少。“偏坡这几年的旅游发展越发红火,我们家的客房还不到周末就全部订满。”偏坡乡偏坡村村民王祥远开心地表示。 曾经贫困的偏坡因为旅游业得到发展而走上了致富之路,这并非个例。得益于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从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推进,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蓄势发力,中国高质量区域发展布局日渐清晰,多个经济增长极齐头并进。 区域协调发展规模效应在今年经济复苏中体现尤为明显。以占全国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长三角地区为例,今年长三角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步伐快,江苏、安徽和浙江上半年经济增速均已转正,上海经济二季度也实现正增长。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看来,区域集聚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有力增长的支撑,通过激发区域活力,进一步带动、辐射周边发展。 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9月份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为区域经济发展指引了新方向——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未来区域布局要更好地组合国内优质要素资源,使中国成为全球优质要素的聚集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种种开放新举措正在建立衔接:国务院批复在北京、安徽、湖南新设自贸区。北京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湖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安徽处于长三角区域,这有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作为我国外商投资的主要聚集地、自贸试验区的主要承载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营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集聚国际的高端要素,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2020年中秋节、“十一”国庆节重叠,加上我国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群众假期出行需求集中释放,预计国内将迎来旅游、探亲为主的道路交通出行高峰,主要高速公路、国省道以及重点景区周边道路交通压力上升,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 公安部交管局指导发布2020中秋、国庆假期安全畅行指南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中秋、国庆长假出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对历年及近期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发布了《2020中秋、国庆假期安全畅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安全提示和出行指引。 《指南》显示,受高速免费通行以及集中出行影响,预计9月30日和10月1日将出现出程高峰,10月5日至8日返程较为分散,整体拥堵程度低于出程,部分路段易出现拥堵、缓行现象。 易拥堵时段方面,受通勤晚高峰和提前出行影响,预计9月30日14时至23时全国高速将出现持续性拥堵,10月1日将出现拥堵高峰,其中上午9时至12时是出行高峰时段,峰值出现在10时至11时。 指南还对长假期间全国十大热门高速路段进行了预测,十个路段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其中G2京沪高速(无锡段)、G4京港澳高速(广州段、东莞段)车流量将明显高于日常水平。驾驶人行经相关路段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车距,谨慎驾驶。 受“湖北省所有A级景区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政策影响,预计湖北省内武汉、孝感、随州、十堰等城市周边主要高速将出现大交通流,其中G50沪渝高速(黄梅互通—黄梅服务区)、G70福银高速(岳家冲—清水河大桥)、G42沪蓉高速(汉北河2号大桥—汉长线)部分路段易发生拥堵或缓行。建议以湖北为目的地或途经湖北的驾驶人留意相关出行信息,提前规划行车路线。 平安团圆是给家人和自己最好的礼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示广大群众,节日出行要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驾驶,出行前关注有关部门和地图导航软件发布的路况信息、安全提示及天气情况,提前规划并熟悉路线,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交通方式,确保节日安全顺畅出行。 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节日出行指南发布 总台央视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交通指挥中心获悉,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协作组推出的《2020年国庆中秋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出行指南》,涵盖了节日期间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出行热点信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探索建立高速公路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小客车通行·政策 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国庆节期间(含中秋节)从2020年10月1日00:00—10月8日24:00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施行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天气·概况 据气象部门预测,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长三角区域天气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假期前期(9月30日—10月2日),受地面弱高压控制,以多云天气为主,早晨前后江苏东部和北部地区有雾; 假期中期(10月3日—5日),受低涡切变线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有明显降水过程,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假期后期(10月6日—8日),为多云天气。 请出行前查询天气状况,合理规划出现路线,错时避让气候条件不佳的出行目的地;出行过程中遇低能见度及降水天气时,请打开车灯、谨慎驾驶,注意行车安全。 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运行预判 (一)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节日期间概况 预计国庆节期间(8天)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达7771万辆次,日均流量971万辆次,同比2019年(937万辆次)上升3.7个百分点。 出行高峰出现在首日10:00—12:00,各省市出城方向将迎来车流高峰;其次为假期最后两天15:00—18:00,主要为入城方向的返程车流高峰。 (二)流量空间分布 疫情防控已进入新常态,在国庆节期间各热门景点将迎来人流、车流的增长,届时景区周边道路及关联收费站将在高峰时段出现方向性车流缓行甚至拥堵的情况。 请前往热门景区前,关注景区内人流量动态信息及景区公告等,错峰出行;并配合景区工作人员落实防控检测工作,在封闭场所和人流密集场所请佩戴口罩,人多避拥挤,并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三)节假日施工路段 国庆节期间,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仍在施工的路段如下图所示,出行途经施工路段时,请注意现场交通标志提示,保障行车安全。 (四)特情信息提示 (五)车辆限行政策 国庆节期间,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主要对两类车辆进行分时段、分区域管制,两类车辆主要为货运车辆(黄牌或中型以上货车)和危化品运输车辆。 (总台央视记者 盛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