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10月底,《求是》杂志刊发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其中明确提出: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这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城镇化是否再度转向的讨论。也让部分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强省会”模式将宣告终结? 从现实来看,显然并非如此。 据日前多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已至少有三个省份(自治区)把打造“强省会”明确为未来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贵州提出: 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其他市(州)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广西提出: 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扬起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龙头。 山东提出: 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在“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提出后,为何仍有多地明确再提“强省会”战略?又还有哪些地方可能跟进? 01 回答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注意“避免一市独大”,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 到底何谓有条件,这个当然要看具体情况,但它至少说明一点——不能“一刀切”。 这方面,济南、南宁、贵阳三个城市,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最明显的一点,这三个城市都称不上是“独大”。 济南自不用说,即便是在合并莱芜后,其2019年的GDP在山东省内排名也依然只能屈居第二,比第一名青岛足足低了2000亿以上。 要知道,这可是全国经济第三大省份的省会,连GDP万亿都没过,实在说不过去。 此外,济南要在多个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定体量的支撑,胜算无疑要低得多。 此次建议中把实施强省会战略放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前面,足见这里面的逻辑关系。 还要提醒的一点是,济南可曾是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的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所以,不管是对内挑起山东冲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还是对外承担起国家对副省级城市的期许,做大做强济南都是山东的必然选择。 02 再来看南宁。 去年广西其实就印发实施了《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南宁市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 从广西的城市格局来看,做大做强首府,的确是非常现实的发展路径。 与济南不是“独大”不同,南宁则是连“大”都称不上。2019年,南宁GDP才4500亿,在万亿GDP城市即将突破20个的情况下,这一规模确实很是尴尬。 何况,广西和南宁的志向一直不小,目前不仅有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国家战略的加持,在《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意见》中,南宁也被点名要提高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毫无疑问,首府目前的体量,显然难以支撑广西和南宁的发展野心。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广西一直被外界视为一把好牌被打坏的典型,在发展方向上可谓几经蹉跎。明确提出打造“强首府”,也算是一种务实选择。 一句话,存在感亟待增强的广西,需要一个更强的首府的支撑,国家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也需要一个更强的支点。 03 贵阳和南宁的境遇其实很像。GDP规模都在4000亿级别,算不上“大”,更难言“独大”。 今年上半年,贵州第二城遵义与贵阳的GDP差距,已经缩小到不足200亿。 在遵义加速融入成渝双圈的大背景下,贵阳确实需要有更大的危机感,才能真正“把全省城镇化的龙头舞起来”。 尽管这些年,贵阳以发展速度著称,但截至到2019年,其GDP才刚迈上4000亿台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仅高于太原、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银川、海口、西宁、拉萨。 这样一种体量,对于贵州的发展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劣势。 比如,这些年贵州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如果省内没有一枚具有足够资源吸纳能力的“定海神针”,这不仅是对基建优势的浪费,也不利于人口的持续回流。 且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为贵阳的“做大做强”提供了现实抓手。 此次建议,把“贵阳贵安”一起定位为贵州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龙头,也足见贵州层面的战略用意。 两者的融合发展,既利好贵阳,也有助于把贵安作为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势最大化变现。对贵州和贵阳来说,这样的优势和机遇,当然不能错过。 04 当然,衡量省会的“强弱”,不单单只是看其经济体量的大小,也要看它在省内的地位。这方面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首位度。 根据西部菌统计的2018年数据,济南、贵阳、南宁都属于GDP相对较低的省会城市。尤其是济南在2019年合并莱芜后,其仍处于首位度垫底的状态。 所以,它们实施强省会战略,是完全具备空间的。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两年明确提出强省会战略的省份除了贵州、广西、山东,还有安徽、江西、福建、江苏等等。它们虽然并不完全来自中西部,但对应的省会城市,都无一例外属于低首位度。 为何不管东中西,省会首位度低的省份,都几乎无一例外要实施强省会战略?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都市圈时代,必须要有更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 众所周知,与城市群不同,都市圈是围绕中心城市的城市融合发展,相应的,中心城市的能级可以说决定了都市圈的边界和融合发展程度。 颇为巧合的是,此次贵州和广西在强调强省会战略的同时,也都提到了都市圈。前者是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后者是南宁都市圈。 在这个角度可以说,打造强省会,实际是各省谋求在都市圈时代的卡位。 05 尽管说愈发成为一种趋势,但社会对强省会战略还是多少存在不同的看法乃至质疑。 比如,成都目前是强省会的代表城市。很多人习惯拿省内其他城市与成都的差距来评价成都强省会地位的得失。 但是,要注意的是,到底何时选择强省会,何时避免“一市独大”,只要遵循实际条件,就无所谓对错。 比如,在目前其他低首位度省会城市纷纷谋求做大做强的同时,成都则在都市圈建设上开启了大手笔。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动作是,上个月四川首条跨市城际轨道——资阳线,正式开建。 此外,四川在2018年就已明确提出要打造多个经济副中心。 同样的,在省会长沙首位度超过30%的湖南,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明确了要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中西部省份在强省会战略上的选择差异,其实只是一种阶段化的不同而已,几乎不存在可以例外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说,一些东部省份在没有强省会的情况下,照样做到“多点开花”,难道不香吗? 对此,西部菌想说的是,“多点开花”是需要资本的,不是每个中西部省份在一开始都有条件支持“多点开花”。 更何况,现在如济南、南京、福州等东部省会城市,也都喊出了强省会战略。 对大多数省份来说,强省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据最高检官网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张先进(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梧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张先进作出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银保监会网站5日披露桂银保监罚决字〔2020〕1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被罚没50.6132万元。 处罚决定书显示,柳州银行南宁分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两方面,一是违规向借款人转嫁房产抵押评估费,二是办理将贴现资金转存保证金后滚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银保监会广西监管局决定罚款45.51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1022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7月25日。 天眼查数据显示,柳州银行南宁分行成立于2010年12月27日,公司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今年3月18日,柳州银行南宁分行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雷丽萍退出,新增李贵奇。(中新经纬APP)
“万宝之争”之争套现数百亿后 姚振华再次搅动A股 增持南宁百货连拉六涨停! 短期炒作还是长期持有?宝能系仍存争议。 看似平静的A股暗流涌动,大鳄潜行。 今年以来,宝能系从万科逐渐撤退,套现数百亿资金,如今姚老板又有了新的动作。 12月4日,南宁百货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南宁富天增持股份,超过原第一大股东南宁沛宁。 根据工商资料,南宁富天的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南宁沛宁属南宁国资委。姚老板新的“炒股”路线就此公开,开始与南宁市国资委角力。 12月11日,南宁百货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收于7.11元/股,市值38.72亿。 仅通过增持,姚振华就实现了快要翻倍的浮盈。他的投资逻辑究竟是什么? 姚老板的新标的 姚振华又回来了。 12月4日,南宁百货公告,第二大股东南宁富天通过司法竞拍,获得公司2291.23万股股份,成交价格8385.91万元,占公司股份比例为4.2% 启信宝信息显示,南宁富天由由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100%持有,属于宝能系钜盛华旗下间接全资控股公司。 这不是宝能系第一次买南宁百货。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就不断增持南宁百货。 2015年9月,在举牌万科A(SZ000002)两个月后,前海人寿首次举牌南宁百货,增持2728万股,占总股份的5.01%。随后经过多次增持,到2016年,前海人寿持有的南宁百货股份稳定在14.65%。 加上最新增持的股份,总共将持股18.85%,成为南宁百货第一大股东。 百货行业以各地国资控股居多,南宁百货也不例外。原第一大股东南宁沛宁即为南宁国资委所属,当前持18.26%股份,宝能系的增持不断挑战南宁国资委的地位。 目前,南宁沛宁与另一国资背景的股东南宁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宁农工商”,持有公司2.94%的股份)协商,双方将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持有的南宁百货股份上升到21.2%,力压宝能系,差距仅为2.35%。 宝能系这一出手,迅即引起资本市场对低迷的百货版块的关注。在电商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百货作为传统零售渠道,并不被看好,南宁百货财报显示的营收也不断缩水,近三年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亏损。 此时增持南宁百货,姚振华的算盘其实打得很响,也与当时举牌万科的逻辑类似,就是看上了公司潜在的土地和房地产资产。 2015年,南宁百货发布了《关于旧百货大楼片区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预公告》,政府拟对南宁百货大楼所在土地进行征收。 彼时,南宁百货的自持物业面积为15万平米,其中涉及拆迁的百货大楼所在朝阳路地段7.5万平米,按照相关征收补偿文件方案计算,其价值可达22.5亿;整个南宁百货的物业隐藏价值,也远高于市场价值。 有投资者认为,姚振华是看到了南宁百货隐藏的价值,认为它的股价被低估了。而连续六个涨停后,以及更多的股价波动后,宝能系将做何打算?其对南宁百货是短期炒作还是长期投资? 根据宝能系的有关公告,它表示并不谋求对南宁百货的控股权,任由市场想像。 而南宁百货,只是曾被称为“野蛮人”、“妖精”,被罚10年禁入保险业的姚老板买的资产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多元化资本布局 对南宁百货的增持,是姚振华继万宝之争、举牌格力之后在A股的又一大动作。 这很可能只是开端而非终结。 原因是宝能系又有钱了。从2018年4月份开始,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和前海人寿逐渐减持万科,从25.4%的持股比例,一路减持到最新的10%以下,套现约400亿。 除了万科,宝能系目前还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如华侨城8.98%,中炬高新24.92%,韶能股份19.95%,明星电力5.02%,宝新金融15.41%,南宁百货14.65%,南玻集团25.61%,合肥百货6.72%。 姚老板不仅在资本市场玩得转,在实体的产业中也想有所作为。然而房地产方面的布局和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2018年11月,宝能集团旗下主打产业地产的宝能城发,在引入的职业经理人余英离开后并入宝能地产,成为宝能地产的全资子公司。 今年以来,宝能地产已先后在济南章丘、云南腾冲、天津静海等处拿地,据不完全统计耗资超过130亿元。 宝能地产计划不晚于2022年上市。其制定的业绩目标是:2017-2022年合计销售9767亿元;2022年规模做到行业前八名,利润超过400亿元,公司估值5000亿-7000亿。 但根据第三方机构监测显示,2017-2018年宝能地产的销售额仅为119亿元、66.6亿元,2019年前11月销售仍不足百亿,排名已在150之外,与其制定的目标相差甚远。 姚振华还在押宝新能源汽车。继多家房企宣布转型跨界造汽车后,宝能也加入了混战。早在万宝之争还未结束的时候,宝能可能就已经开始布局汽车产业链了。 2017年12月,宝能入股观致汽车,以资本并购的方式正式入局汽车领域。2018年3月,姚振华又公开承诺宝能将会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车研发,连续投入5年。2019年1月,宝能又从观致外方股东处收购12%股份,持股升至63%。 2019年9月,姚振华对外宣布,“准备用5-10年的时间,把宝能汽车做成知名品牌,在此基础上,再用5-10年的时间,把宝能汽车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汽车品牌。” 根据宝能官网的信息,宝能汽车已经在西安、广州、贵阳、昆明、昆山等重点地域开展布局,建设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先进材料、技术研究的汽车基地。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隔行如隔山,汽车行业门槛高,并不是纯粹靠资本砸,就一定能造出好车来。 “姚振华是资本运作的好手,造汽车需要选址建厂,建厂需要圈地,造新能源汽车也能成为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名头,也能和房地产主业产生关联”,一名分析人士认为,宝能系构建了一张大网,从上市公司到实体产业,但最终能支撑其长远发展的,仍要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