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的一番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公开表态也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如果不设目标,意味着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减少,进一步指向政策可能收紧。1月26日当天,两市大幅低开,沪指收跌1.51%,创业板指收跌2.89%。 岁末年初,往往是新一年政策的例行讨论期。从2020年初的GDP“保6”之争,到2021年初“争议GDP目标是否应永久性取消”,有关GDP增速问题总能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放弃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目标。此时,我国是否也应取消GDP目标?货币政策真的可以不管GDP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各方认为,目前用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确存在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但多数专家认为,GDP指标仍然在发挥作用,而这一问题牵涉甚广,替代指标难寻,退出并不容易实现。 用就业指标替代靠谱么? 关于“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的争议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各地下调GDP增长目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预期增长,曾引发关注。当时,有观点认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都是长远打算,短期内很难在GDP增长率上反映出来,但长期看,质的转变又一定会反映在GDP的增长上。 1月26日,马骏在50人论坛的专题研讨会上建议,从2021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GDP的数字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财政部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财政收支的预测,投资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基础来预测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 马骏认为,2020年GDP增长速度存在一个很大的基数效应,因为这个基数效应,2021年GDP可能达到8.5%,如果把2021年的目标定到8.5%,2022年突然掉到五点几,解释起来会很费劲。 在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达8.1%之际,上述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往年,政府工作报告按照“惯例”都会提出新一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却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 在马骏看来,2020年初的时候,因为疫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无法定这个目标,定得太高,做不到;定得太低,起不到提振信心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设。2020年不设当年的GDP增长目标,是非常正确的,是以“民生为本”治国理念的优秀案例。 对于2020年不设具体增长目标,市场大多持赞同态度。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就认为,2020年不设GDP增长目标的利远大于弊。 但分歧在于“永久性取消”。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无法确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预测2021年也不会定具体目标,而如果定一个区间目标则意义不大。不过,他对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并不赞同。 “我们的GDP目标肯定是有很多不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它的不足仍然是最少的。在正常年份下,取消这一目标并不现实。”陆挺认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目前用GDP衡量经济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不平衡,甚至以GDP为目标可能导致一些资源不合理配置等问题。但GDP指标简洁,基本符合各国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生产力,提高民众生活水准等),目前取消并不现实,因为没有一个更好的替代指标。 在上述会议中,马骏给出了几个应该取消GDP增长目标的理由:一是,GDP增速作为官方目标,如果定得高,存在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二是,强调GDP考核,可能会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三是,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了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则认为,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预测并确定合理增长目标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GDP目标制定后又不能随时调整,而计划往往不如变化快,制定目标的初衷就很难实现。取消GDP增长目标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取消GDP增长目标,比较传统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就业和通胀。次贷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同时注重宏观审慎,资产价格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目标。”明明称。 此前,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展望2035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也特别强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近期,地方两会纷纷召开,对接“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均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五年规划中一个重要的计划,就是经济指标的计划,如果取消GDP增长目标,相关计划如何实现?地方政府考核什么?”上述权威专家指出,我国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所不同,取消GDP增长目标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如何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中提出,货币政策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将就业纳入考量。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纳入考量并不等于要用就业指标替代GDP指标,从目前来看,就业、失业等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状况,用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与GDP增速变化相比,我国失业率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很难作为政策目标。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中国GDP增长分别为6.1%、2%左右(预计);2019年末、2020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2%、4.24%。 陆挺指出,我国就业统计、失业率统计质量相对较差,人口流动性又比较高,替代指标的寻找非常困难。 货币政策转向了吗? 实际上,GDP增长目标取消与否,之所以被广泛讨论,除了上述原因,另一个焦点还在于货币政策的方向。市场普遍担忧,如果不设GDP增长目标,货币政策稳增长压力减少,进而会转向收紧。 陆挺撰文指出,市场近来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心已酝酿了几周。A股和港股市场连续多日上涨后,投机心态不断加重,投资者必然担心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为防止泡沫而采取一些措施,因此已经有些风声鹤唳。 明明对记者表示,股市、楼市近期比较火热的状况与去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此,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企业盈利的改善、居民资产配置理念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也很重要。从宏观政策角度看,监管层打压资产泡沫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政策选择上并非只有收紧一种办法。 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已有所显现。继26日股债双跌后,28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截至收盘,沪指跌1.91%,深成指跌3.25%,创业板指跌3.63%。29日开盘三大指数反弹,截至午盘,上证指数报3513.37,涨0.23%;深成指涨0.5%,创业板指涨0.35%。 实际上,关于货币政策转向的问题,近一段时间,监管层已多次表态,并且观点明确。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达沃斯议程”线上对话会上表示,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增长将符合预期,回到正常增速。 陆挺分析,我国经济因为疫情还在面临一些风险,因此即使最近股市火爆,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市场对此的惊恐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与海外央行有所不同,我国央行实行多目标制,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远多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而货币政策多目标制增加了中国央行政策调控的难度。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几项最终目标常常存在矛盾和冲突,保一个可能恶化另外一个,如稳增长、保就业与控通胀、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就可能存在矛盾。化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已逐步提上日程,当前,去掉GDP增速目标是央行的核心矛盾,而提高就业的重要性是去掉GDP目标的关键,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未达到物资的高度充裕,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换言之,国内经济发展还得关注总量,只是接下来要更加兼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周茂华称。
一边是发行规模的大幅回升,一边是大面积的取消发行,目前信用债市场正呈现出发行与取消双高的局面。 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扩大了约3729.21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扩大3016.68亿元;与此同时,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也接近年内高峰,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取消及失败规模。 这种发行与取消双高的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出现,上半年,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就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同时,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3万亿,同比增长约48%左右。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与5、6月份相似,近期发行与取消的双高主要还是与市场资金价格相关。目前,资金利率仍处相对较高水平,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 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回升 经历了7月的发行低迷后,8月信用债发行市场出现回暖。 数据显示,7月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908.9亿元,环比大降65%,同比下降30%;其中,仅公司债表现相对较优,净融资规模为1343.5亿元,其余类型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低,企业债和短融更是连续数月净融资量为负。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分析称,7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速大幅回落是利率快速上升和企业经营好转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利率上行期企业的发债意愿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上游采掘业和中游制造业景气度恢复相对较好,企业融资意愿不强。 到了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出现明显回升。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上涨了超3700亿元;发行只数为1560只,而7月仅为1267只;净融资额为3288.70亿元,较7月增长2137.97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说,8月信用债发行回暖符合此前预期。一来,8月信用债到期偿付规模较大,企业刚性滚债需求上升;二来,当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上行幅度趋缓,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所回落;再者,债券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流动性担忧加剧情况下,信用债投资以把握票息为主,从而带动一级市场改善。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此前也认为,上半年企业发行的短融、超短融债券将于8月、9月陆续到期,再加上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中短期净融资几近于零,企业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发行意愿。 另外,“相较7月,8月制约信用债发行的利率上升问题已有一定缓解,发行人逐步接受了市场利率低点不再,在此背景下,信用债融资市场有所修复。”某债市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 分行业来看,据渤海证券统计,8月发行量、发行只数、总偿还量和净融资额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业,其发行规模为21893.30亿元,共计发行2686只债券,总偿还量17203.89亿元,净融资额4689.41亿元;总偿还量最低的是轻工制造行业,总偿还量为0.08亿元;发行量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汽车行业,环比增加243.81%;发行量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国防军工行业,环比减少100.00%。 另在发行利率方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公司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1287%,相较7月小幅微降;企业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6835%,基本与7月持平,较6月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中票平均加权利率为4.2695%,较7月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左右;短融平均加权利率为2.3533%,较7月变化不大。 发行取消现象仍存 尽管8月信用债发行情况有所改善,但还需注意的是,信用债发行仍存在着大面积的推迟或发行失败。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规模。从原因来看,多数发行人均表示取消或推迟发行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发行取消潮频现。第一轮是在今年3月,当时市场的背景是,各金融监管部门从推动发行疫情防控债、置换到期债券、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同时,全球疫情开始扩散,避险情绪导致利率快速下行,机构认购情绪火热,“抢券”屡现,信用债供需两旺,融资额屡创新高。 “到了3月下半月,出现过一次取消潮,机构认购情绪不似此前火热,这主要是由于2月以来发行利率快速走低,使得债券配置价值降低,导致取消发行数量上升。”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记者称。 不过,尽管当时信用债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明显增加,但占发行量的比重处在近年平均水平。王青告诉记者,“当时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占总发行量还不到4%,表明这一时期取消发行增加是随着发行大幅放量而出现的自然现象。” 5月之后,随着信用债供给自高点回落,取消或发行失败的债券规模占比开始明显上升,6月达到7.4%。其背后的原因在于,5月以来货币宽松明显收敛,债市调整导致价格抬升,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对一级发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加剧。面对骤然上升的发行成本,一些发行人主动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 李勇对记者表示,5月以来,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央行秉承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基于此,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另外,当时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风险仍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也造成投资者观望情绪升温,认购意愿下降。 如今,到了8月,在信用债融资市场小幅升温的背景下,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再次走高。王青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这与5月和6月情况基本一致,虽然8月信用债发行利率整体小幅下降,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导致取消发行规模较高。 至于后市的走向,王青表示,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望稳中趋降,接下来4个月发行量将达到3.5万亿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8月为今年信用债到期高峰,未来几个月滚债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债市利率震荡期,信用债因票息保护表现好于利率债,票息策略仍将是投资者的主流策略,伴随9月之后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得到缓解,信用债配置需求也会上升。 “后续信用债供需平衡将会向着有利于发行人的方向演化。因此,在资金利率中枢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下,后续信用债发行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将对信用债发行构成一定支撑。”王青说,整体来看,全年信用债发行量将达到约12万亿,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大幅增加2.8万亿。
背后何因?8月信用债市场再现债券“发行与取消”双高现象 一边是发行规模的大幅回升,一边是大面积的取消发行,目前信用债市场正呈现出发行与取消双高的局面。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等)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扩大了约3729.21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大幅扩大3016.68亿元;与此同时,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也接近年内高峰,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取消及失败规模。 这种发行与取消双高的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出现,上半年,信用债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就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同时,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3万亿,同比增长约48%左右。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与5、6月份相似,近期发行与取消的双高主要还是与市场资金价格相关。目前,资金利率仍处相对较高水平,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 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回升 经历了7月的发行低迷后,8月信用债发行市场出现回暖。 数据显示,7月信用债净融资规模为908.9亿元,环比大降65%,同比下降30%;其中,仅公司债表现相对较优,净融资规模为1343.5亿元,其余类型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低,企业债和短融更是连续数月净融资量为负。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分析称,7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速大幅回落是利率快速上升和企业经营好转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利率上行期企业的发债意愿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上游采掘业和中游制造业景气度恢复相对较好,企业融资意愿不强。 到了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出现明显回升。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8月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较7月上涨了超3700亿元;发行只数为1560只,而7月仅为1267只;净融资额为3288.70亿元,较7月增长2137.97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说,8月信用债发行回暖符合此前预期。一来,8月信用债到期偿付规模较大,企业刚性滚债需求上升;二来,当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上行幅度趋缓,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所回落;再者,债券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流动性担忧加剧情况下,信用债投资以把握票息为主,从而带动一级市场改善。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此前也认为,上半年企业发行的短融、超短融债券将于8月、9月陆续到期,再加上7月以来信用债市场的中短期净融资几近于零,企业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发行意愿。 另外,“相较7月,8月制约信用债发行的利率上升问题已有一定缓解,发行人逐步接受了市场利率低点不再,在此背景下,信用债融资市场有所修复。”某债市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 分行业来看,据渤海证券统计,8月发行量、发行只数、总偿还量和净融资额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业,其发行规模为21893.30亿元,共计发行2686只债券,总偿还量17203.89亿元,净融资额4689.41亿元;总偿还量最低的是轻工制造行业,总偿还量为0.08亿元;发行量环比增幅最大的是汽车行业,环比增加243.81%;发行量环比跌幅最大的是国防军工行业,环比减少100.00%。 另在发行利率方面,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公司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1287%,相较7月小幅微降;企业债平均加权利率为4.6835%,基本与7月持平,较6月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中票平均加权利率为4.2695%,较7月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左右;短融平均加权利率为2.3533%,较7月变化不大。 发行取消现象仍存 尽管8月信用债发行情况有所改善,但还需注意的是,信用债发行仍存在着大面积的推迟或发行失败。Wind资讯数据显示,8月信用债推迟或者发行失败的规模达566.97亿元,仅次于今年4月和6月的规模。从原因来看,多数发行人均表示取消或推迟发行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发行取消潮频现。第一轮是在今年3月,当时市场的背景是,各金融监管部门从推动发行疫情防控债、置换到期债券、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等多个维度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同时,全球疫情开始扩散,避险情绪导致利率快速下行,机构认购情绪火热,“抢券”屡现,信用债供需两旺,融资额屡创新高。 “到了3月下半月,出现过一次取消潮,机构认购情绪不似此前火热,这主要是由于2月以来发行利率快速走低,使得债券配置价值降低,导致取消发行数量上升。”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记者称。 不过,尽管当时信用债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明显增加,但占发行量的比重处在近年平均水平。王青告诉记者,“当时取消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占总发行量还不到4%,表明这一时期取消发行增加是随着发行大幅放量而出现的自然现象。” 5月之后,随着信用债供给自高点回落,取消或发行失败的债券规模占比开始明显上升,6月达到7.4%。其背后的原因在于,5月以来货币宽松明显收敛,债市调整导致价格抬升,市场供需出现失衡,对一级发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加剧。面对骤然上升的发行成本,一些发行人主动取消或推迟了债券发行。 李勇对记者表示,5月以来,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央行秉承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流动性边际收敛,资金利率中枢抬升,基于此,部分发行人主动调整融资安排,以等待更好的利率窗口。另外,当时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发,违约风险仍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也造成投资者观望情绪升温,认购意愿下降。 如今,到了8月,在信用债融资市场小幅升温的背景下,推迟或发行失败的规模再次走高。王青对记者说,总体上看,这与5月和6月情况基本一致,虽然8月信用债发行利率整体小幅下降,但仍处于今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博弈关系仍较为剧烈,导致取消发行规模较高。 至于后市的走向,王青表示,信用债发行利率有望稳中趋降,接下来4个月发行量将达到3.5万亿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8月为今年信用债到期高峰,未来几个月滚债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债市利率震荡期,信用债因票息保护表现好于利率债,票息策略仍将是投资者的主流策略,伴随9月之后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得到缓解,信用债配置需求也会上升。 “后续信用债供需平衡将会向着有利于发行人的方向演化。因此,在资金利率中枢将保持稳定的预期下,后续信用债发行利率或将稳中有降,将对信用债发行构成一定支撑。”王青说,整体来看,全年信用债发行量将达到约12万亿,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大幅增加2.8万亿。 作者:段思宇
受近日强降雨影响,今年长江第5号洪水8月17日形成,同时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长江川渝河段来水快速上涨。8月18日,四川相继启动史上首次I级防汛应急响应。目前四川主要景点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纷纷闭园,其中九寨目前官网订票系统关闭至8月25日,其他景区恢复时间仍需根据降雨及汛情情况。 前往四川旅游的游客怎么办,订好的行程能取消吗?8月18日,携程宣布启动“重大灾害保障金”,为消费者承担退订损失。 据携程公告称,如游客在携程或携程门店预订了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等旅游产品,出发日期为8月18日至8月25日24时,因受四川洪灾影响导致景点关闭,游客无法前往游玩,携程将提供退订保障政策支持。 针对即将出发的游客,若旅行目的地全部涉及灾害区域(例如:九寨沟,峨眉山,乐山等),且无变更行程方案,或变更行程方案客户不接受,并要求取消的,未出行取消导致的最终损失携程重大灾害旅游体验保障金将予以保障。 针对已经出行的游客,若在受灾地导致滞留且产生必要住宿的,携程将提供300元/间夜的住宿补贴金。若游客已到成都但要取消后续行程的,对未前往部分的损失予以全部保障。 携程旅游事业部“旅游安全管理中心”负责人钱军提醒,目前客服正在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联系用户,请旅游者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据了解,携程“重大自然灾害旅游体验保障基金”成立于2005年1月份,最开始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后来升级为“重大灾害保障金”,包括三类情况: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政府官方机构发布橙色或红色预警级别)、政治或社会卫生事件(政府官方机构发布暂勿或禁止前往预警),造成旅游体验受实质损害的,携程会视具体情况启动保障金,承担受影响而取消订单或者滞留产生的损失。
7月29日,有用户在使用美团支付时发现,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而不再显示支付宝支付了,而微信支付和Applepay还在支付选择列表上。据悉,这不是美团第一次取消支付宝支付,2016年、2018年分别有过两次用户反映美团点餐无法使用支付宝支付。()
发行利率的持续走低和资金面的波动是导致信用债取消发行走高的主因,而不同的阶段主导因素有所不同。3-4月信用债取消发行增多主要是受发行利率持续走低的影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以支持企业融资,3月和4月信用债发行规模相继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而随着信用债发行规模的走高,今年3月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取消和推迟发行的信用债规模明显上升。2020年3-6月(截至6月21日)共有260只债券合计金额1978.60亿元取消发行,取消发行债券只数占发行成功债券只数的比重为5.48%,而去年全年这一比重为4.80%。 取消发行的债券集中在中高评级主体。2020年3-6月取消发行的260只信用债中,主体评级为AAA和AA+的合计有190只,占比达到了73%。城投债在取消发行的债券中占比较高。2020年3-6月,取消发行的信用债中城投债有105只,产业债155只,城投债占比在40%,取消发行规模较高。 发行利率的持续走低和资金面的波动是导致信用债取消发行走高的主因,而不同的阶段主导因素有所不同。3-4月信用债取消发行增多主要是受发行利率持续走低的影响。2020年3-4月受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和全球疫情爆发下投资者对后市预期向好、配置需求增强的影响,债市利率快速走低。在此阶段,发行人想利用低利率时间窗口进一步降低发行利率,导致利率一但超过预期就取消发行,而低收益率下投资者配置性价比不足导致观望情绪浓厚,共同推高了信用债取消发行的规模。5月以来信用债取消发行增多主要是受资金面波动加大,资金利率中枢上移。债市震荡加剧的影响。进入5月以来货币政策由大额流动性投放转向直接作用于信用扩张、抑制资金空转。 一是通过创设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信用扩张,以扶持中小微企业;二是MLF缩量续作、利率不变。6月15日,央行开展为期1年的2000亿元MLF操作,中标利率为 2.95%,与上次持平,6月LPR降息也随之落空;三是北京市银保监局及其余多地均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切实杜绝“假结构”和企业利用低成本资金空转套利的问题。受资金利率中枢上移和经济企稳预期增强的影响,债市利率快速上移且震荡加剧,发行利率的大幅波动和配置观望情绪浓厚导致信用债取消发行增多。 江苏省的城投债取消发行的规模较大。江苏省取消发行城投债规模较大一方面与其是我国城投债发行大省,整体发债规模较高有关。另一方面,江苏省内多地政府发文,要求平台公司降低融资成本,并为新增债务设置利率红线,同时要求有序清退高成本债务,造成城投公司对发行利率敏感度上升,在询价利率不佳时,可能选择取消或延期发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减证便民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开展了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共取消“户口迁移证明”等证明事项11项,并对涉及的《教育储蓄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4件规章和5件规范性文件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减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