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新亚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沪市2021年上市第一股。本次公开发行3336万股,发行价格为16.95元/股。N新亚以24.41元/股开盘,涨幅达44.01%。 新亚电子本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5.6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主要用于年产385万公里智能化精细数控线材扩能建设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新亚电子董事长赵战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30年的耕耘,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消费电子线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规范经营,继续做强做精主业,致力于成为全球精细电子线材行业的领军企业。” 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电子线材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基础产品。有人形象地比喻:电是国民经济的血液,而电子线材就是传输血液的血管和神经。近年来,我国电子线材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迅猛发展,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总体水平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消费电子线材市场将继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22年达到415亿元。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电子线材行业虽经历了二十多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规模经济远远不够。” “但随着信息传输的数字化、高速化、广域化、网络化和宽带化,以及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电子线材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高端产品已成为市场的趋势。下游终端产品及服务的升级对精细电子线材数据传输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订单将向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强、供货能力强、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业内龙头企业集中,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钱向劲说道。 赵战兵也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子线材从标准、工艺、材料及设备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高。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提出自主、可控、可靠的要求,行业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性能更优良、质量更可靠、性价比更高的高端线材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坚持高端市场发展战略 新亚电子自成立以来,一贯坚持高端市场发展战略,面向国际知名终端客户,逐步打破了精细电子线材高端市场由日立、住友、百通等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实现进口替代。 此外,新亚电子还通过安费诺、得润电子、华虹电子、高岭电子、上海元一等大中型线束和连接器制造商,向海信、海尔、格力、美的、LG、三星、夏普、奥克斯、松下、大金、索尼、佳能、美菱、史丹利、戴尔、惠普、浪潮、思科、通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阿特斯等著名品牌,提供优质精细电子线材,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可。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新亚电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74亿元、8.97亿元、9.29亿元和4.07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6.98万元、8685.29万元、9840.55万元和5078.58万元。 赵战兵表示:“公司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主要优势在于,第一公司有完善的认证体系确保产品满足不同需求;第二,卓越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升生产及交货效率,确保产品品质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第三,CNAS实验室为新品研发及产品认证提供全方位检测检验服务;第四公司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第五,与知名终端客户共同成长,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第六,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截至目前,新亚电子拥有33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先后取得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中国CCC、韩国KC、德国TÜV、日本JET和美国ETL等产品认证,以及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满足了各应用领域对于线材精密度、传输效率、耐久性、抗干扰、阻燃性、抗冷热、抗油污、衰减速度、柔韧性等诸多方面的严苛要求。
2021年1月4日,中瓷电子(股票代码:00303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发行价格15.27元/股,发行市盈率22.98倍。截至今日收盘,中瓷电子收盘价为21.99元/股,涨幅44.01%,总市值达23.46亿元。 1月4日是2021年首个交易日,从大盘整体表现来看,A股今日迎来新年开门红,沪指收盘上涨0.86%,报收3502.96点;深证成指上涨2.47%,报收14827.47点;创业板指大涨3.77%,报收3078.11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在新的一年里,上证指数会继续向上拓展空间,但涨幅可能并不大。从宏观经济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会出现增速大幅回升。由于我国疫情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正在恢复活力,2020年我国GDP呈现出逐季回升的态势,2021年则可能会继续回升,这无疑将会给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带来很好的基本面的基础。”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由于近期利好消息推动,A股今日开门红,站上3500点,两市全天成交超1.1万亿元,涨停股超130只。疫情防控给力,经济恢复得力,2021年大盘有望再创新高。” 中瓷电子为2021年首只上市新股,也是河北第61家A股上市公司。招股书披露,中瓷电子是专业从事电子陶瓷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光通信器件外壳、无线功率器件外壳、红外探测器外壳、大功率激光器外壳、声表晶振类外壳、3D光传感器模块外壳、陶瓷元件、集成式加热器等,广泛应用于光通信、无线通信、工业激光、消费电子等领域。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目前全球高端电子陶瓷外壳市场被日本企业垄断,我国高端电子陶瓷外壳长期依赖进口,中瓷电子具备了电子陶瓷和金属化体系关键核心材料、半导体外壳设计仿真技术、多层陶瓷高温共烧关键技术三大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陶瓷材料是电子陶瓷外壳长期‘卡脖子’的根本问题,中瓷电子自主掌握多种陶瓷材料体系以及与其相匹配的金属化体系,从根本上实现了关键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 招股书披露,中瓷电子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4.0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3417.23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3.73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消费电子陶瓷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完成后,中瓷电子将打通电子陶瓷从原料、设计、工艺、设备到测试的自主知识产权及研发全产业链,公司技术储备将不断丰富,技术实力与国际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市场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 此外,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9年,中瓷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3亿元、4.07亿元、5.9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59.03万元、5868.69万元、7641.59万元。2020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00万元,同比增长24.42%;预计2020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400万元,同比增长18.63%。 张孝荣指出,投资人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在新股上市初期切忌盲目跟风“炒新”。正谋咨询投资经理杨晶晶表示,“今日大盘表现强势,目前很多股票的市盈率较高,投资者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要盲目追高。”
日前,均胜电子(600699,SH;昨日收盘价25.36元)发布多起公告,公布了对旗下宁波均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系列安排。 均联智行为均胜电子智能车联业务实施载体,就在下半年,均联智行引入多家外部投资者增资入股7.2亿元。而本次,均胜电子方面再次公布了包括同意均联智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入股等系列推动均联智行进一步独立运营的举措。 均胜电子表示,本次股改目的是整合智能车联业务板块资源,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均联智行资本实力,并为其在自动驾驶、5G-V2X、车载信息系统和汽车数据服务等领域业务的发展做好准备。 在分拆子公司上市成为热潮的当下,均胜电子安排均联智行进行股改,是否也有相关的考虑? 2020年12月29日,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子公司上市)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但公司方面也在持续关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行业走向。现在来看,主要仍是为了做大做强公司智能车联的产业,加快储备项目落地和新产品的推出等。 子公司进行股改 根据公告,均胜电子于2020年12月21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宁波均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的议案》,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均联智行整体变更发起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联智行净资产22.39亿元。 记者注意到,就在2020年下半年,均联智行刚刚进行过一轮增资扩股,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增资入股,合计金额约7.2亿元均已到账。 而本次股改后,均胜电子对均联智行持股47.99%,其余9名投资者持有剩余股份。 除此之外,均胜电子还公告了均联智行高管持股计划,由均联智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宁波均嬴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均嬴)和宁波均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分别出资约3075万元、1176万元对均联智行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宁波均嬴和宁波均行将分别持有均联智行2.6072%和0.9974%股权。 显然,在引入战投又进行股改的情况下,均联智行在独立运营方面将更进一步,因此,原任均胜电子副总裁刘元也申请辞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任后刘元将专职担任均联智行董事长兼CEO职务,专注于均联智行未来的经营发展。 相关资本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进行独立运作近年来比较多见,一来可以对公司旗下优质业务专业化管理,二来也能增强子公司的融资能力。比如分拆之后独立冲击资本市场。 对此,12月29日,均胜电子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均联智行暂时没有上市计划,但会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和政策动向。 上市公司经营压力仍存 资料显示,均胜电子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功能件及总成和智能车联系统,主要客户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特斯拉、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 2016年6月,均胜电子斥资9.2亿美元完成对美国KSS公司收购,KSS是全球知名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主要生产安全气囊、安全带和方向盘等关键配件;2018年,KSS以15.88亿美元的高价收购高田公司的主要资产。 相比2015年均胜电子仅80亿左右的市值,上述两起收购案堪称蛇吞象式的并购案例。也让均胜电子从业绩到市值“突飞猛进”。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以来,汽车行业增速下滑。之后,汽车销量持续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汽车总计销量1966.71万辆,同比下滑4.7%。 伴随着汽配市场的低迷,均胜电子2018年达到业绩巅峰后,逐步滑落。 2020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均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约338.8亿元,同比下降26.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82亿元,同比下降140.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9.69亿元,同比下滑49.95%。 除了经营业绩下滑之外,公司债务压力也不小,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短期借款60.6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3.49亿元,长期借款129.89亿元,应付债券10.4亿元,有息负债合计约140.3亿元。2020年1~9月,公司的利息支出约8.15亿元。 双重压力下动作频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经营和债务压力下,近期以来均胜电子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 11月9日,均胜电子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包括高毅资产、JPMorganChaseBank,NationalAssociation、嘉实基金、中国人寿等参与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25亿元,其中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获配金额最高,约7.65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投向的“智能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扩建项目”。 11月27日,均胜电子再次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均胜群英)51%股份转让给香山股份(002870,SZ;昨日收盘价24.85元),交易总金额为20.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均胜群英为均胜电子旗下功能件及总成业务的平台公司,2020年上半年,均胜群英营约收14.5亿元,毛利率22.76%,获得新订单35亿元,其中新能源充电桩与充配电系统业务订单超10亿元。 通过再融资和转让资产,短短时间内均胜电子将获取超45亿资金,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给智能车联项目注入资金。 上述资本市场人士表示,通过过去几年的大举并购,均胜电子建立起了多业务并举的发展模式,但也积累了巨额债务,高额商誉等风险,从转让均胜群英,又对均联智行进行股改的系列运作看,公司明显有意对旗下板块进行重新梳理,聚焦产业,加速车联网板块的培育。 群益证券(香港)研报也指出,均联智行作为公司车联网业务的主要载体,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前景广阔,通过此次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均联执行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加速公司车联网业务的发展,同时为未来独立拆分上市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子公司均联智行获得蔚来汽车5G-V2X平台项目定点,项目金额约6.6亿元,产品包含V2X的5G-TBOX和5G-VBOX;其第三代V2X平台产品也预计于2021年量产,能提供厘米级高精定位,结果可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在2020年V2X“新四跨”应用示范活动中,其车载通信终端产品搭载于一汽-大众、蔚来等品牌车型参与现场测试,与合作方一起推进C-V2X规模化商用落地。
上证报记者获悉,12月29日,中国电子在深圳举办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活动期间,中国电子与中国船舶、华润集团、中国广核(003816)、万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船舶、中移资本、东航产投、中国诚通、国开金融、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签署投资意向协议,涉及战略投资超百亿元。这是中国电子国企改革的又一标志性动作。 同时,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中电数据、云天励飞分别与深圳市龙华区、南山区、深圳市智慧城市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据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组建的网信业务运营平台,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由多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入股,旨在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书面致辞中表示,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公司揭牌成立暨系列战略合作成功签约,标志着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连维良还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指导和协调,积极支持中国电子做好改革后续工作,推动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中央企业核心主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和标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典范和标杆。 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表示,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对于中国电子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电子全面迈进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新征程。中国电子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大变局、融入大湾区,全面加强网信领域战略科技创新,与深圳携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2月14日,记者获悉,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澳门金融管理局正式联合启动粤澳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支持澳门居民在澳足不出户即可跨境缴纳在广东产生的各类民生费用,实现了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在港澳地区的全覆盖。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取得了又一重要进展,对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人员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更好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粤澳两地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深度融合,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据统计,2019年澳门居民往来内地出入境达5358万人次,人均达78次。 澳门居民到广东创业、置业、生活愈发普遍,跨境缴纳在粤的物业等日常费用,需求较为强烈,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尤为迫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充分借鉴粤港跨境电子缴费的实践经验,联合澳门金融管理局创新建设了粤澳跨境电子缴费账单信息交换系统,澳门居民仅需在澳门参与银行的网上银行,选择其对应的广东收款单位,查询账单信息,发起缴费申请和办理相关缴费业务即可,操作简单快捷。目前可缴纳的费用包括水费、有线电视费、物业管理费等,今后将进一步拓展至更多种类的民生费用缴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自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账户开立、民生缴费、移动支付应用、跨境钱包使用等方面,几乎按照“一年一个项目”的节奏,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支付创新项目,比如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粤港电子直接缴费、跨境电子钱包内地应用、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等,其中,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被列入国家惠港16条措施之一。 截至10月末,这些项目已服务港澳居民近37万用户,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方式开立内地个人账户超过11万户,账户累计发生交易327万笔、金额近23亿元,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累计共处理美元业务近1亿美元,为促进大湾区人员经贸往来、推动港澳与内地开展更紧密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据公众号“证监会发布”今日晚间消息,近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以下企业的首发申请:新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西大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12月24日晚间,海信旗下上市公司海信视像(600060)发布公告: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海信电子控股发来的通知,经过青岛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和竞争性谈判,确定青岛新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本次成功征集的战略投资者。海信电子控股已与青岛新丰签署增资协议,青岛市国资委已下发《关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间接转让有关事宜的批复》。本次海信电子控股公开挂牌增资扩股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务院国资委及青岛市国资委规定的国有产权交易程序,进行严格审计评估,公开挂牌程序符合青岛产权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的推动下,海信集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旗下最大二级子公司海信电子控股为主体,引入具有产业协同效应、能助力海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海信电子控股于10月23日至12月17日在青岛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经公开挂牌和竞争性谈判,确定青岛新丰为本次成功征集的战略投资者,青岛新丰以现金人民币374,973.25万元对海信电子控股进行增资,认缴海信电子控股新增注册资本4,150万股,约占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海信电子控股总股本的17.20%。本次增资前,青岛新丰已持有海信电子控股的股份数量为1,727万股,持股比例为8.64%,本次增资后,青岛新丰持股比例为24.36%,与一致行动人海丰航运合计持股比例为27%。 根据公告,青岛新丰及其一致行动人海丰航运在国际航运、仓储、物流服务方面的资源能够助力海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帮助海信处理好当地公共关系,以及引进海外技术、产品和人才,开拓海外的政府市场和企业客户市场,具有很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海丰航运作为海信电子控股的长期战略投资者,有助于电子控股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改善董事会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促使电子控股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和运作更加市场化。这也将为公司引入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激发公司活力、提升效率,借助与战略投资者的产业协同效应,加速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海信所在的家电行业,正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在美的、格力、TCL、创维等同类家电企业中,海信也是最后一家国有家电龙头企业,业界对海信混改期待已久。本次混改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此举避免了存量国有股转让行为,且骨干员工均不参与增资。混改完成后,海信电子控股及上市公司将变为无实际控制人,在技术创新、人才激励、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