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助力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伴随着减税降费持续推进,目前各地正纷纷发力升级政策,预计今年全年可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减税降费的红利持续释放,更是为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新华网等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获悉,1至6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50.9亿元。其中,落实今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20.9亿元,2019年已出台的政策在2020年翘尾新增降税降费30亿元,用“真金白银”助企纾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较好服务了“六稳”“六保”工作大局。 面对今年疫情挑战,青海税务系统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对接市场主体涉税需求,通过电子税务局、微信、短信等有针对性地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按企业需求上门开展定制培训,采取减、免、退、抵、缓、延等多种方式,缓解市场主体经营压力,并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既为市场主体“减”税费负担,又用细致入微的服务“简”办税成本,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同时发挥良好纳税信用的积极作用,向金融机构推送纳税信用评价结果7万多户,累计投放“银税互动”贷款94.11亿元,有效化解市场主体融资困难。
真金白银减负 激发企业活力 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助力企业发展,仅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就已经超过1.5万亿元。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从“小店”到“大厂”,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内贸企业到出口企业,减税降费红利正在各行各业加速释放。 “小店经济”是城市总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个体工商户作为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也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个体工商户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疫情发生后,国家连续出台了“减、免、缓”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最大力度支持个体工商户爬坡过坎、逆势起航。 “平均每个季度个税应缴纳4万多元,三个季度就是十几万元,能缓缴意味着我们有更多资金可以周转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助力啊!”韩豫军是河南灵宝市韩四娃鸡汁米线店的老板,个税缓缴给了他恢复经营的信心。 数据显示,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力度大且受惠面广,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约占92%,余下8%左右缴纳增值税的440万户纳税人征收率又从3%降为1%(其中湖北省免征)。 出口企业也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减负。自3月20日起,我国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至13%,主打产品出口的青岛美高集团今年预计增加免抵退税额630万元左右。“这7%的退税率差使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业务拓展,让我们有‘底气’更好地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斌杰说。 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不仅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而且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尤其体现在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上。 在江苏邳州,大元电机有限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008万元,该公司抓住减税降费契机,新上线价值700余万元的铸造生产线,赢得了有关铸铁接线盒、铸造机壳等大批量订单。“仅今年上半年社保费的减免给我们直接带来了近50万元的现金流。小微企业标准的提高,让我们有了更充裕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今年我们又新立项了6个研发项目。” 公司负责人王支业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的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同比又下降了0.65元。此外,二季度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服务同比增长22.3%,在疫情影响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仅推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扎实举措、下更大气力落实纾困惠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切实惠企利民,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负担。”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表示,在当前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税收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着积极作用。此外,税收大数据等手段能及时跟踪其经营生产状况,及时化解现实困难,帮助各类主体了解政策、享受优惠,从而进一步畅通良性循环。
惠及纳税人逾380万户次,民企成为最大受益者 8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重庆市纾困惠企的减税降费政策加速落地,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260多亿元。市税务局的数据显示,重庆市新增减税惠及纳税人超过380万户次,21个行业门类均有税收减免优惠。从类型看,减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民营经济,减免额度占62.6%。 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涉及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外贸稳外资等多个方面。 为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重庆市今年压减工序、缩短战线、提高速度,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企业的资金压力,还极大带动了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一方面,重庆市开发的“点即报”系统节约80%以上办税时间,这套系统上半年已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推行“全程电子退库”,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较以往压减超过50%,单笔退税最快当天即可到账。此外,重庆市还建立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一体式督导一股绳聚力落实机制,信息共享、办法共研、问题共解。同时,实施“银税互动”、提升涉税数据增值服务,将纳税信用与金融信贷挂钩。 在减负的同时优化制度、改进管理,是重庆市减税降费的一个特点。 以小微企业为例,重庆市除了减少有关税费,更是以此为契机,建立首期3.5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贷款损失,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代偿补偿金、银行按4∶2∶2∶2的比例分担风险,推动财政金融良性互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再比如,统筹抓减税降费与税费收缴,除了公开减税降费政策,还实施税费缴纳简化办、网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四办”服务。 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如何?江津区双福工业园的重庆润通集团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政府已减免集团各项税费1700余万元。不仅如此,4月该集团出现资金周转压力的时候,江津区通过先办理出口退税、后补交资料的方式,为企业办理当月退税884万元。上半年,该集团营业收入实现逆势上涨,产销同比增长10%。 “减税降费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位于北碚区的重庆三圣实业股份公司负责人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出现资金短缺。该公司向政府申请了4笔共计2.9亿多元转贷应急周转资金,这些资金不仅落地快,且费用低。如今,企业生产正常,市场销量较好。 减税降费等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叠加,助力市场主体增强活力向前走。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2.6万户,同比增长12.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货物进出口增长3.5%。
记者从天津市税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由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和非税收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08.2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8.2亿元,去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80亿元。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市税务局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尽快享受政策红利。他们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编成顺口歌谣,通过短信集中向相关纳税人推送;对全市高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网格化管理,逐户开展优惠政策宣传;对平台型企业更是呵护备至,助其维护客户、畅通产业链…… 环渤海农产品交易市场有商户300余家,是武清区最大的一家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后,该市场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市场内的水产商户营业额快速跳水,生存都成了难题。武清区税务局得知后,对该市场及其管理者天津正中农贸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紧急施以援手,向其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辅导企业应享尽享。正中农贸公司很快就被减免了城镇土地使用税13.3万元、房产税90.3万元,压力泄去了一大块,精气神得以提振。该农贸市场也积极响应政府倡议,与市场内商户共克时艰,为他们减免房租1200万元。 南开区税务局在“护苗促发展”走访中发现,受到疫情重创的天津博涵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为各学校食堂提供餐饮服务,属于疫情防控期间阶段性税收优惠政策中“提供生活服务”类企业,应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税务干部及时辅导其完成了相关退税申请,让企业顺利获得31万余元退税款。“特殊时期,这笔减免税款对公司经营就是雪中送炭!”博涵餐饮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说。
今年以来,我国推出减税降费、新增地方专项债、下发抗疫特别国债等多项积极财政政策,为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强大支撑。多位专家表示,下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会更大力度地显现,实体经济恢复向好的势头有望持续。 减税降费将更加注重实效 按照计划,今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将超过2.5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日前透露,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记者表示,今年减税降费的重点既在减税更在降费。减税重在落实好现有减税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收缴过头税和清缴欠税,切实防止企业税收负担增加。降费重在降低行业垄断性和公共服务性收费标准,让更多企业能够从降费中得到真正实惠。 2.5万亿元减税降费是关键一招,且减负效应集中在下半年。近期,无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是财税部门座谈会,都谈及要注重减税降费的落地效果。 对此,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陈东浩表示,财政部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更好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加之受到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离今年预算安排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后续政策还将着力提振实体经济活力,促进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为税源修复注入活力,进一步带动公共财政收入增加。此外,应该也不乏以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和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来补充收入,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达到1.9%。”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 财政支出重心转向稳投资 因为收入端压力以及疫情影响,上半年财政支出强度虽然不减,但节奏有所放缓,主要投向为城乡社区、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领域。 和财政收入面临的情况一样,今年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增速为-5.8%,也远低于全年3.8%的增长要求。在诸建芳看来,随着生产生活渐入常态,更多的财政支出将会逐步落地,提振经济增长。综合来看,按照恰好完成预算规定的增速要求,保守估计下半年支出增速将达到14%。 保证基层“三保”需要仍是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幅12.8%,增量和增幅都为近年来最高,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 据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介绍,综合分析来看,今年地方“三保”方面,资金来源上是有保障的,资金分配上是可直达的,责任落实上是明确的,组织领导上是有机制的,对个别市县财力困难的,也能够通过相关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抓好各项落实工作,密切关注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专项债将提振三季度基建项目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考虑到资金从筹集到运用、再到发挥作用有一定时滞,上半年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特别抗疫国债效能的相当一部分将会在下半年体现出来。 在全年专项债额度创新高背景下,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上半年共发行2.24万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2.1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下半年剩余1.51万亿元待发。 募集资金用途方面,上半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主要分布于公路、轨交类基础设施,以及市政产业园区等其他基础设施。从时间来看,二季度专项债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其中4月和6月交通类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其他基础设施占比超六成。 广发宏观资深分析师吴棋滢表示,剩余新增专项债相当于去年全年额度的七成,8至9月或迎来专项债的又一发行高峰,将对三季度基建项目产生提振作用。对于下半年行业结构,需要同时关注存量(产业园、新基建、生态环保、水务水利、医院建设)与增量(旧改、公共卫生,以及文体娱乐、旅游等配套设施)。 除了专项债,目前抗疫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7200亿元,完成1万亿元发行任务的72%,剩余280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在7月底发行完成。
按照上交所披露的预约时间表(深交所暂未披露),最迟7月15日南卫股份将打响中报披露第一枪,A股中报期即将开启。结合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28日,已有581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中报业绩预告。 具体来看,在581家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中,预增71家、略增36家、扭亏18家、续盈11家,合计136家“预喜”,占比23.4%;从其所属的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又主要以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计算机等行业公司为主,分别有17家、17家、14家、12家和9家。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具有行业景气度高、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特点。就通讯和电子类行业来说,受益于5G网络建设,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5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上升6.9%,行业投资加速拉动了上游供应商业绩增长;在医药行业方面,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国纷纷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伴随疫情反复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医药企业业绩改善。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136家中报业绩“预喜”公司中,超过5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其中,大北农以2279.39%至3171.66%的净利润增幅暂列榜首。 虽然截至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中,尚未公布更加详细的财务数据,但从其一季报的情况来看,几项较为“亮眼”的财务数据早已“剧透”细节。 以大北农为例,该公司一季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146.94%,所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下降43.83%;再以今年中报业绩预告中净利润增幅为990%至1020%的劲胜智能为例,该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28.93%,但应交税费却同比下降31.84%,税金及附加亦同比下降57.84%。公司称,这主要是因为期末应交增值税税额减少及当期应交增值税减少所带来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所致。 事实上,结合已经公布的一季报情况来看,在半年报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中,其除了净利润有明显增长外,应交税费、税金及附加等亦呈现普遍减少趋势。 陈雳称,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红利,为企业减负让利。减税降费一方面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活力,改善上市企业现金流,拓宽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能借助减税降费所减少的额外收益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以此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核心竞争力。整体上看,虽然一季度、二季度有很多企业因为疫情原因停工停产、外需订单下滑进而导致一季报或中报业绩亏损,但随着疫情逐步稳定和订单恢复,预计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出现明显改善。长远来看,疫情是短时期存在的,但减税降费让利确是能长期且实实在在的增厚企业业绩。 粤开证券策略组负责人谭韫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只是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新基建等政策对于促进我国整体投资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提振企业盈利等都将带来积极影响,并且对于缓解疫情对业绩的冲击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就政策效果而言,随着复产复工的恢复以及下半年其他宏观政策的落地(如发放特别抗疫国债、消费券、加大地方政府债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预计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