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的演进从未停止过,演进的动力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差异。众所周知,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全球贸易随经过50年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业链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各个经济体彼此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同时,国际和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已密不可分。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因为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贸易地位而不断调整战略,全球贸易地图正在被重构。比如,以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全球产业链在调整新目标;“服务贸易”正在逐步成为跨国贸易的新价值高地。目前疫情在全世界爆发,由于各国疫情发展阶段不同,又缺乏协同复工的基础,从而加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难度。可以说全球各行各业供应链“断链风险”在加大,而全球贸易地图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重构。供应链“断链风险”正在上演整体来看,全球供应链“断链风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疫情爆发开始阶段,主要是中国的停工停产,这对于世界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第二阶段,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中国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此时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停摆,“需求端和供给端”均受到影响。让人紧张的是,目前美欧等国家尚属疫情拐点的左侧,看不到峰值何时到来,所以很难确定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久。供应链“断链风险”影响广泛,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产业就受到不小的冲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畅通全球汽车供应链研讨会会议”上指出,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疫情不分国界,全球汽车供应链也无国界,行业企业应该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机遇。科法斯集团在2月底发布的报告对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风险作出警示,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价值链遭到破坏:根据科法斯的分析,ICT行业电子产品部门、纺织-服装业以及汽车行业是全球范围内价值链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科法斯集团在第一季度的报告中还表示,长远来看,疫情危机将影响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当前环境下,企业严重依赖少数甚至单一国家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从根源上导致了其脆弱性。因此,各国企业当务之急是增加供应来源,防止供应链断裂。科法斯集团警示,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1.3%(2019年增长2.5%),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衰退。科法斯预计,将有68个国家面临经济衰退(2019年只有11个);全球贸易额下滑4.3%(2019年下跌0.4%);全球企业破产数更激增至25%。企业如何规避供应链“断链风险”?当前,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优于国外,国内各行各业陆续复工,社会经济运行正逐步恢复正常。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的“中国引擎”已经重启,正努力推动全球产业链“转起来”。这基于中国庞大的内贸总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较2014年的26亿增加了近一倍。 巨额的内贸总量和高速增长趋势,需要有效的规避风险,因此对信用保险产生多来越多的需要。可以说,国内商业信用保险在稳定经济方面具有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还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企业贸易活动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国内信用状况堪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采取赊销的交易方式,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越来越高。 贸易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供应链“断链风险”、规避坏账损失,获得流动资金安全,是稳定产业链的重要工具。科法斯集团 - 携手共建安全贸易 凭借70年的丰富经验及最完善精细的全球网络,科法斯集团成为全球信用保险及相关的专业服务的领航者,专业范畴涉及保理,债券,单一风险承保和企业资讯等。 科法斯集团网络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紧跟世界经济格局,为全球50,000家企业提供贸易信用风险保障服务。集团的专业服务及解决方案,协助企业作出信用风险决定,保障企业国内外应收账款风险,强化企业的业务能力,帮助企业在内贸和海外市场愈发成熟。2019年,科法斯全球员工人数约4,250名,总营收为15亿欧元。
为精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近日,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3条政策要求和措施,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义举看来,中小企业由于信用低、抵押品缺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基于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采用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或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向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中小企业现金流稳定。 “供应链金融创新对于稳定供应链核心企业、稳定产业链组织结构以及通过金融更好地发挥信用功能,积极服务和作用于供应链产业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肖小和说。 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 在实践中,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往往利用其主导地位,拖欠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货款,造成供应链运行和流通不畅。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供应链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汇集产业链动态信息,可以更全面评估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并通过对货物及贸易回款的监控及封闭运作,进行更有效的风控,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控能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 为缓解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6月1日,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此次《意见》还提出,要鼓励核心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确权,为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 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动力在哪里?新希望六和集团资金中心副总经理孙庆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如果把大型企业比作大船、小微企业比作小船,那么就算大船划得再快,小船也划不快,还会拖大船的后腿,行业发展不起来。所以,大企业必须要输出、让利,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新希望六和集团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去年全年对上游企业提供融资合计11亿元,今年对上游企业提供融资20亿元,对下游企业提供融资超7亿元。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工作的重点内容。 业内专家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够精准服务产业链供应链,丰富产融结合的金融体系,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支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此次《意见》明确,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关键领域的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上游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对于核心企业来说,意味着采购成本的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就会变强;下游企业借助供应链金融获得了重组的资金支持,可以加快促进核心企业产品的销售。”孙庆河说。 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出要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提升对国际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在李义举看来,供应链金融在促进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一方面提升了我国内需,促进内循环的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通过提供线上化、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当前发展正当其时;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可通过产业链延伸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提升我国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降低产业链外迁的风险,巩固我国产业链在外循环中的地位。 “金融、实体经济、产业链内部形成良性循环、资源优化配置,国内需求潜力释放,叠加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促进全球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有助于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意见》具体措施逐步落地,能够增强金融和供应链的整合度和协同性,打通经营主体流通环节的梗阻,提升供应链产业链循环和流通效率。 提高金融服务线上化数字化水平 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快,这不仅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满足了监管政策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要求,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看待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方向?周茂华表示,从行业发展差异下供需适配性、金融风险防控与信息化技术优势角度看,未来供应链金融创新将朝着细分化、精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未来,供应链金融必须深入研究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特征,结合自身的优势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成员企业提供灵活、精准、专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意见》要求,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要加强共享与合作,深化信息协同效应和科技赋能,也明确了供应链金融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为更好应对供应链金融发展新趋势,肖小和表示,从金融机构来看,要深刻理解“多主体参与”精神,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并借助金融科技发展建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风控、系统、考核等支持体系,研发并推广多种金融工具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合理应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来说,要做好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并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打造成熟产业链条。
记者获悉,桑坦德银行近日已成功对接海尔数字化平台,为海尔智家在国内外的供应商提供数字化供应链融资。桑坦德银行也成为国内首家为海尔数字化平台供应商提供融资的外资银行。 目前,海尔集团在意大利的子公司Candy S.p.A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下称“Candy”)的供应商融资平台已经上线,并已有供应商陆续在该平台上获得对Candy销售货款的提前回笼。在疫情背景下,桑坦德银行与海尔数字化平台的对接,为其亟待改善现金流的供应商送上了“及时雨”,也为Candy提供了优化自身资金周转周期的机会。 桑坦德银行环球交易银行部亚太区负责人高历认为,“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能够有力支持买卖双方利用顺畅的数字化流程,更好地管理资金周转周期,提升贸易融资效率。” 2019年,桑坦德银行、上海银行与海尔智家签署“供应链金融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家银行将以金融优势资源服务海尔全球供应链,通过数字化产品创新和技术合作,支持海尔全球业务发展。 桑坦德银行成立于1857年,是欧元区市值最高的银行,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十多个国家具有深远的市场影响力。近年来,桑坦德银行大力拓展其业务范围,特别针对中国市场,聚焦于为大型企业客户提供可助其供应链价值提升的各种方案。
近日,民生电商宣布,将与新希望其子公司在粮食采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展开合作,并通过旗下民熙科技的资产数字化科技平台——民农云仓,为其超过百万吨玉米资产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至此,上线不足两年的民农云仓服务玉米资产已超200万吨,成为国内领先的粮食资产数字化科技平台。 作为国内首个垂直于粮食产业,贯通从供应链源头的资产,到银行资金的供应链金融科技监管平台,民农云仓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以货物智能监管、设备反欺诈、仓单实时动态评价等系统组成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用物联网生成数据,区块链来管理数据,用视频来管理事件,用仓单综合评价管控结果,用多终端(监控中心、手机)实现多方互相监督银行、仓管、交易对手、合作伙伴,实现实物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化。 民农云仓极大压缩了从实物资产到银行资金的转换路径,不仅极大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也为银行打通了迈向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通道。 此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领域金融缺口约为3万亿元。玉米行业,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约2.6亿吨,仅加工环节的产值就达2400亿元。三农产业的供应链蕴含着万亿元级别的庞大金融市场。更有数据表明,在“三农”领域,平均每增加3万元的资金流入,即可解决1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的改变与前端生产农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2019年初至今,国内玉米价格从每吨不足2000元一路攀至每吨2500元上下。资产价格的上涨,对玉米供应链里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压力,扩充资金渠道成为共需。 “银行是民农云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随着三农产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只会更加旺盛,而如何开发,如何满足,主动权在资金端手中“,民生电商CEO芦胜红表示,在民农云仓上线的最初半年,核心工作就是让银行采信这套科技系统。目前,民农云仓已经与民生银行、中关村银行、九江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达成合作。 据估算,200万吨的玉米资产,按融资规模计算就超30亿元。企业的融资需求,则通过民农云仓传递给合作银行。过程中,民生电商也会采用托盘或代采购等方式介入,“这样等同于民生电商集团提供真实交易背景和增信,利于快速获得银行对融资企业风险的认可”,业内专家分析。 “200万吨的玉米资产,在国内整个玉米产业中,并不起眼,但它却证明了以科技重构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的价值”,芦胜红表示,未来将和银行携手,推动民农云仓落地到小麦、白糖等品类。同时,民农云仓的科技系统,也会逐步覆盖粮食供应链更多环节,尤其是物流运输环节,将整个供应链链条全部数字化。(CIS)
记者获悉,「众企安链」正式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常春藤企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领投、国宏嘉信(深圳)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布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跟投。 「众企安链」是由众安孵化成立的生态合作伙伴,是众安面向金融科技领域的全新布局。众企安链成立于2020年3月,希望提供“金融+场景+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产融资源整合、业务模式咨询、金融科技输出、联合运营支持,为核心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帮助资金方准确识别风险,为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当前,「众企安链」主要拥有四大产品与解决方案:e信证、e信票、e信融和e信保,分别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国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垂直B2B交易平台、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e信证”主要针对核心企业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以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真实贸易背景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基于区块链技术,由核心企业在线签发数字信用凭证,凭证支持穿透多级供应商进行在线拆分、流转、融资和到期兑付。一方面,“e信证”可以提升效率,例如过去传统的反向保理业务只能支持一级,运作效率约每月一次,通过e信证线上化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秒级的效率。另一方面,原来没有核心企业信用支持的末端供应商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通过e信证的方式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融资需求。除此之外,使用e信证可以降低末级供应商融资成本,将传统金融工具下年化15%以上的资金成本降至10%以下。 “e信融”能够解决核心企业产业链下游经销商融资难问题。经销商想要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融资实现扩大经营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很强的抵质押物,但又会存在与核心企业间交易数据真实性的认定困难。e信融可以将核心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各类交易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同时会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整理,加上一定风险判断的模型标准,将数据传递到资金方进行认证,助力资金方从被动风险控制转型为主动风险管理,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满足经销商的融资需求。e信融最大的特点,通过区块链数据上链存证防篡改、数据安全隐私保障、多方数据共享交叉验证、智能合约等能力的加持,降低了数据的风险,通过上链后累计的数据和企业级固化行为产生信用价值。 “e信票”、“e存证”产品是供应链的上下游生态中衍生出来的特定场景产品。e信票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持数据存证,面向各类票据(以商票、银票为主)持有方,以连续有效的票据背书和真实贸易背景为基础,通过直融保贴和交易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帮助持票人实现灵活迅速票据贴现;e存证是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以企业之间真实贸易往来、应收应付数据和商品或服务交易详情为基础,提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据上链存证服务。 众企安链CEO杨圣告知36氪,相比于传统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众企安链具备综合服务的优势在于: 第一是科技能力。传统方案运营公司大部分流程还是以线下操作为主,众企安链金融科技平台能够将业务从线下迁移到线上,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第二是对金融业务的深刻理解能力。众企安链会帮助合作伙伴梳理在业务各个阶段不同的运营重点,针对性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以便于业务落地和运营顺畅,其中包括:项目可研规划、交易结构设计、法律财会关系梳理等; 第三是运营能力。众企安链能够提供联合运营服务帮助客户组建专业运营队伍,以便于降低运营成本,防控运营风险,其中包括:运营政策规则设计、流程规范设计,培训与帮带等;第四是产融对接能力,当客户需要寻求更优质资金时,众企安链能够提供产融对接能力,链接更匹配、优质的资金方。 谈到如何帮助客户对接银行等资方,众企安链CEO杨圣告诉36氪,众企安链通过与银行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客户提供优质的资金选择,另一方面通过与银行合作,完成线上化账户和自动清结算体系构建,帮助企业在线完成开户、信息验证及在线资金传递、调拨和还款处理等。 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目前主要是财产险公司业务中的信用保证保险,众企安链会为这类保险公司提供一套系统级的解决方案——信保业务服务平台,即e信保,首先完成系统信息化改造,实现高效处理投承保;再用保险增信和金融科技方案连接不同场景资产与各类资金端,提供针对两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记者获悉,众企安链已服务于银行、保险、零售、物流、建筑、能源、农业等多行业,累计服务超过1000家中小微企业。在客户选取标准上,众企安链会优先选择供应商在整体供应链体系中相对弱势的行业和供应商与核心企业间账期相对较短、金额较小、频次较高的业务。目前众企安链合作标杆客户包括隆平高科、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银行、美宜佳等。 本轮融资将有部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在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后,将在产品改进和布局上做更大投入;另一部分,针对供应链金融的蓝海市场,众企安链会瞄准核心企业主体提供工具类的企业级服务,强化公司的科技和服务的属性。 投资方观点: 常春藤资本创始合伙人翁吉义表示,众企安链在供应链场景中以核心企业为起点,构建起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链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算法能力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最终使链接各方均可受益,实现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众企安链整个团队对于供应链金融和自身定位有着深刻的理解,有希望为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带来积极的变革,成为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 国宏嘉信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志强表示,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应用是国宏嘉信持续关注的方向。很有幸能够参与众企安链本次的融资,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非常明确,市场空间非常可观。传统供应链金融有着难以逾越的成本和风控问题,区块链技术恰恰能通过独有的技术特性解决可信问题,帮助企业端提高应收账款效率,资金端减少风控成本,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同时,众企安链拥有众安科技作为重要的股东背书,在拓展规模性企业时可以加速撬动与他们的合作。团队方面,创始人杨圣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超强执行力,带领团队在成立的短期内快速拿下众多重要客户,相信未来会继续带领公司在细分赛道里高速成长。 分布式资本创始合伙人沈波表示,CEO杨圣带领的整个团队对供应链金融理解非常深刻,不但有很强的技术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度理解客户痛点,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所以他们能够在早期就成功的开拓和服务多个重要客户。同时,杨圣本人也是个相当出色的创业人,有着丰富的供应链相关创业经验和金融经验,并且执行力和沟通能力都很强。我们相信众企安链在资本的助力下,会迅速发展,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
数据支持 | 钛禾产业研究院 2019年8月,开电子零配件厂的黄实,在福田区购置了来深圳打拼十年后的第一套大户型,但却一点没有苦尽甘来的感觉。 四十岁不到的黄实,在朋友眼中看起来应该到了退居二线,去过光鲜亮丽生活的时候了,但是黄实自己清楚,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压力却也越来越大。 「我是接1000万的订单,要备4000万的钱」。 黄实的压力,也是当前许多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普遍困境。尽管公司已初具规模,却依然在供应链的两端承压:库存备货的量越来越大,但跟上游供应商拿货要求现金付款,为下游客户发货又要被拖延帐期。 应收账款账期,成了套在中小企业主脖子上的一根隐形绳索。一个数据是,全球中小企业的平均账期大约是66天,美国是51天,英国是53天,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账期却高达92天。 为了保证饭碗,中小企业往往会在帐期上让步,但是假如账期超过了承受限度,那这根绳最终会变成足以让中小企业窒息的绞索。 这种供应链上强弱博弈,带来了一个纠结且矛盾的命题——是优先帮助核心企业做大,还是优先照顾勉力生存的中小企业? 金融专家给出的一种解题思路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来优化当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此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例如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供应链金融体系,盘活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快速融资,压缩帐期。 新技术或许能成为破题的钥匙,但是真正解开中国当前的供应链融资难题,还需要基于新的技术工具,搭配完善的游戏规则,建立一套全新的金融生态体系。 1 矛盾:帐期的博弈 对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来说,账期就像是在现金流上修的一座坝,帐期拉长,资金流出慢,就可以蓄水自己发展。 更强的帐期谈判能力,能极大改善核心企业的现金流,推动规模增长。目前国内一些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相对于国际巨头在此方面就更具优势。 例如制造一台蚀刻机设备,原材料占了成本的95%。国内设备商中微半导体对上游的话语权更强,在资本市场看来,这在和国际巨头拉姆研究、应用材料的竞争中就是个潜在势能。 中微半导体和拉姆研究、应用材料的账期对比 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微半导体的对上游材料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分别为1.47亿元、4.46亿元、4.37亿元,占成本的比率为42%、75%、41%,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51.43天、178.95天、150.34天。相比国外同行,中微半导体的帐期是其数倍之多。 这种隐性优势有利于核心企业储备更多的发展资金。但问题是,大企业常常关注的是自己资金池里的蓄水量,而一旦控制不好水坝的闸门,流域内的中小企业就可能面临干旱。 这就需要调水引流,来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得水资源。 早在1998年,中国就引进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此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它的运作模式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接,收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订单、仓储等数据,以此为据,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然而,受限于技术和政策,22年来供应链金融的实际落地多受掣肘。 2012年,黄实开始进军汽车配件市场,为了争取新客户,将自己的工厂从不到3000平米的老厂房,搬进了占地2万多平米的新厂房。 场地扩张后,新客户来了,新问题也来了。购买新设备至少要2000万,资金成为眼前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黄实带着总值600万的应收账款和新订单,跑遍了各大银行,希望能贷到一笔款用于购买设备,但结果是一分钱都没贷到。 黄实所在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整车厂。银行可以通过整车厂确证核实到其上游一级供应商,或下游一级经销商的数据。黄实这类中小规模的汽车配件生产商,往往处于供应链末端。整车厂不直接掌握相关数据,银行核实成本太大,风险也更高,往往不贷了事。 彼时的中国供应链金融还在初始阶段。技术工具落后、政策不完善、人为因素阻滞、沟通成本巨大……都是阻碍黄实这类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障碍。 如果把供应链看作整体,信贷资源在供应链上的投放,就是加杠杆的过程。对于正在爬升期的产业链,核心企业很乐意将自身信用输送给上下游,协助上下游企业融资,一起做大市场,例如小米公司推出的供应链金融。 但对于那些下行周期的行业却不一定。核心企业没有扩张的动力,为保证自身利益,可能会先进一步压榨上下游企业。直至触发供应链风险,动摇了自身利益,核心企业才可能做出相应调整。 黄实对此深有体会。从2018年起,国内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开始进入微增长阶段,竞争日趋激烈。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一些整车品牌开始开拓下沉市场,生产价格更低的汽车,对上下游的压榨也更甚。 同样一个汽车零配件,价格要比做日本、德国等中高端品牌再低10%到20%。同时还要遵循汽车行业的行规:每一款新车的生命周期是5年,接单生产后,供应商每年要降价3%,连续3年。应付账款的帐期被延长到180天,是中高端品牌客户的2倍。在这一背景下,黄实不得不因此放弃增长的下沉市场: 「算下来是亏本做买卖,我们接不了。」 而在另一些事情上,黄实连选择权都没有。2018年开始,黄实工厂从客户接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总额已经接近4000万,占全年营业额的1/3。原本用来减轻中小企业压力的票据变了味道:合同上的应付账款到期,客户再开出汇票替代现金支付,这意味着帐期被人为延长了一倍。 面对这样的刁难,黄实不得不低头,因为得罪了上游客户就意味着丢了饭碗。在强弱博弈的供应链上,黄实也只能把资金压力往外传导,找最弱的设备商开刀。工厂每年购买的自动化设备多、总价高,设备商不能拒收银行承兑汇票。黄实在账款到期后也用汇票代替现金给设备商结算: 「他们也必须低头。」 2 求解:大河有水,小河不干 引入供应链金融的本意是要用金融手段来支持产业链发展,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 这其中的基本逻辑,一方面是用金融工具加杠杆「强链」,帮助核心企业扩张和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低成本融资来为中小企业借水解渴,缓解资金困境。 但是当供应链金融刚进入中国时,一边是大量中小企业望着眼前的胡萝卜却吃不到嘴里,另一边却是少数人在游戏规则上钻到漏洞,骗取银行数亿甚至千亿的巨额资金。 2011年,轰动一时的上海钢贸危机爆发,波及全国,涉款总金额高达2000亿,直接让整个上海钢贸业遭受灭顶之灾。 上海钢贸危机至今让业内谈「虎」色变 钢材属大宗商品,垫款金额巨大。为解决海量资金难题,沪上钢贸大佬牵头成立担保公司,为钢贸中小企业融资借贷做担保。有了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和钢业大佬的兜底代偿,银行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贷款容易了,钢贸企业开始勾结仓库,利用虚假仓单反复质押套取银行资金。 钢贸商将钢材放在一个仓库里,开具仓单后,向一家银行贷款;再将这批钢材运送到另一个仓库,开具新的仓单,向另外一家银行贷款……如此反复。 钢贸危机的5年后,全国各地又爆发了多起银行票据大案,金额从数亿到数十亿不等。 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中常用的支付工具。例如,由核心企业向开户银行申请,委托其开具延期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最长6个月),用来支付上游供应商的货款。到期了供应商拿着票据到银行,银行见票即付。 如果收款企业着急用钱,可以支付一定利息,提前到银行贴现成现金,也可以转让债权,或是将银票质押贷款,获取流动资金。 推出这一工具,本意是减少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将合同上的应收账款变成格式化的权利凭证,方便在企业或金融机构间流转,转换成流动资金。但传统的纸质票据不能拆分,容易造假甚至被盗取。 2016年1月,价值39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锁在农行北京分行的保险柜里,就被票据中介盗走,变成现金后,非法投到了股市。 技术和游戏规则都不成熟,供应链金融又成了风险高发区,让银行不得不更加谨慎,这类金融业务的规模更难扩增。 中小企业的贷款,依旧是年年喊难年年难。 在珠海华润银行的首任行长宋群看来,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是应该回到供应链上,宏观看待中小企业的金融生态,关注应收账款帐期。 宋群认为,如果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融资,把账期缩短到全球平均水平66天,4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都将得到解决。他因此离开传统银行业,创办了一家用区块链技术做供应链金融的公司。 如何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大河有水,小河不干?这是一项牵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监管部门也深知这一点。仅2017-2019年,在央行等多个部委下发的文件中,涉及到供应链金融的文件就多达14个。在这些文件中,控制风险、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屡屡出现的高频词。 2019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到了2020年,中国各行各业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供应链金融更成为「稳链」复苏经济的重要手段。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把原本就被行业高度关注的供应链金融再一次推上了头条。 八部委发布的供应链金融新规 这份《意见》,不仅对供应链金融的定义、科技工具的使用、风险防范等做出了进一步明确,还对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供应链保险、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核心企业和第三方供应链平台等都做了指导和规定,可以说非常系统和全面。 3 扬帆:技术乘风,规则破浪 中国当下正迎来金融科技的新风口。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甚至卫星遥感等新技术都开始乘风而起,赋能传统金融业。 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总监闫莺曾透露,在供应链金融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将应收账款拆分流转,小微企业融资时间能从3个月缩短到1秒,极大提高融资效率。 原来不能拆分的传统纸质票据,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可以将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转变成一种电子债权凭证,拆分流转,整个过程都可以追溯,而且数据无法被篡改。 举个例子,一级供应商收到核心企业支付的100万电子债权凭证后,可以将其中的70万拆分出来,支付给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又可以将其中的40万拆分出来,支付给三级供应商……如此层层传导。只要这一电子凭证获得核心企业的确权,整个链条上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拿着凭证向供应链上合作的金融机构融资贷款,享受和核心企业同样的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 2016年传统纸质票据风险集中爆发后,国家也在大力推进电子票据:要求各银行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单张出票金额100万元以上,都要办理电票。 区块链技术兴起后,央行和票交所也受启发,直接将电票系统和新兴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连接,推出了供应链票据。核心企业开具的供应链票据可以裂变成最小面值为1元的票据,让应付账款能逐级拆分流转。期限等性质相近的票据还能聚合起来,组建基础资产池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中小企业打开新的融资渠道。 在银行负责企业贷款的陈今荣乐见供应链金融技术上的突破——普惠金融的单一借款人额度一般在1000万以下,如果一笔一笔贷,要办多少笔?而区块链等新技术能快速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分解到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相当于批量贷款。 曾经成为引爆钢贸危机火药桶的仓单质押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腾讯和佛山的钢聚人供应链服务平台合作,打造了一套可信任的仓单体系,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融入其中:云视频直播车辆进出仓库动态,抵押物周围安装了电子围栏,一旦移动,系统立即告警,不需要银行人员到场监控。仓库各项数据都实时上传到区块链上,交叉验证,不可篡改。在这套系统下,原本要花一周审核的仓单质押,现在可以做到实时放款。 按照业界的畅想,供应链金融将进入新阶段——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全数据模式。核心企业数据和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订单、运单、融资、仓储等经营性行为都完整呈现在系统中,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业,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核心企业起到增信作用,使得各种交易数据更加可信。 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曾撰文指出,预测中国2020年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27万亿,增长率超过25%。 2020年6月,全国首单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票据落地,从中小企业提交申请开票到贴现资金到账,只用了一天时间,贴现利率仅3.6%,低于市场利率1.9个百分点。比起中小企业寻找的民间借贷,成本更是大幅下降。陈今荣认为: 「新技术能明显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但是改变不了供应链上的商业本质。」 新技术带来破解难题的可能性,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此忐忑。 黄实认为这一措施或许能带来长期利好,但他本人当下依然谨慎观望,中小企业大多薄利走量,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对接新系统,又要额外支付银行一笔利息,这笔账他算不清。 黄实的另一个担心是,像他们这类供应链上的长尾企业总是弱势,即便可以通过新技术拿到对应份额的应收账款融资,但信息从核心企业开始在供应链上层层下达,到了他们这一层,和他们直接对接的客户会不会重启谈判:可以帮你融资缩短帐期,但必须降低货价,或私下给出返点折扣? 黄实认为这里面门门道道太多了,在一些客户的不合理要求面前,中小企业有时候也不得不低头: 「因为他们直接决定我们的生死。」 监管部门正有意改变这一现象,通过新的法治条例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在各方博弈中寻求一种相对平衡。2020年9月1日起实施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就被民间称为中小企业的「尚方宝剑」。 条例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应当支付逾期利息,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也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交易条件。 有了乘风而起的新技术保驾护航,还需要完善的规则来破开浪阻。虽然还需要更细化的制度设计让条例落实到位,但监管层已先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4「最后一块银元」的启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在价廉物美的日本车进攻下节节败退,只能依靠压榨供应商来获取利润空间,结果导致大批供应商破产或宣告破产保护。其残酷程度被比喻为「烤银元」——土匪抓住农民后,用烧红的火炭放在他们脖子上,炼得人油吱吱响,逼农民交出身上的最后一块银元。 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是日本和美国汽车厂商两种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和今天的中美关系一样,在打败美国本土汽车巨头后,日本汽车同样面临美国人的政治倾轧。今天扣在中国头上的帽子,美国早在四十年前就挨个送过一遍给日本人。但私底下,日本汽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却让美国人争相研究,相关的书籍出版、研究一座图书馆都装不下。 但问题是,学了二三十年,美国的汽车业还是深陷泥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本土汽车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中。为什么?还是因为供应链。 旅美供应链专家刘宝红曾经撰文描述,美国企业能模仿到日本供应链的硬件,例如生产线的布局、JIT交货、精益生产等,但是没法模仿其软件,例如供应商早期介入、长期关系、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作互助等。 没有历史包袱、一张白纸起家的日本车企,核心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在全新的供应链条上友好相处。而将老底盘强行升级的美国车企,却陷入了压榨盘剥供应商的怪圈。 如果综合来看,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工具之一。而这种工具演化到了今天,一方面有整个产业的范式转换作为大背景,另一方面有新技术加持,让原来受限于技术条件的各种设想具备现实可能性。 从上世纪20年代兴起的「福特范式」,到70年代取而代之的「丰田范式」,再到如今的数字化转型,范式转换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换道超车的机会,同时带来供应链重塑的种种挑战。 而如何在强弱博弈中寻求一种相对平衡,既能帮助核心企业强化竞争优势,让大河有水,又能兼顾中小企业的利益,让小河不干,是个有趣又考验各方智慧的命题。 越贵的车越需要好的机油。建立一种创新形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或许正是中国制造这辆八成新跑车的润滑油。 参考资料: [1] 段伟常\梁超杰《供应链金融5.0:自金融+区块链票据》,2019 [2] 桂睎《票据产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2019 [3] 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2019 [4] 上海塔坚信息科技《科创沉思录:洞见科技产业估值逻辑》,2019 [5] 胡利明《金融科技如何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问题》,2020 [6] 孔燕《供应链+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2020 [7] 宋群《构建供应链生态圈,科技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9 本文涉及所有一手素材,均来自于钛禾智库的真实调研记录;文中黄实、陈今荣为化名;转载请联系主编授权(ID:taizhubian)
2020年10月1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全国A级物流企业授牌大会在福州隆重举行。会上,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神州控股)旗下科捷荣获“国家5A级物流企业”资质,至此,科捷正式进入国家最高层级物流企业榜单之列,标志着公司在各方面条件已达到国内物流企业顶级评估标准。 据了解,本批次全国共586家物流企业入选A级,其中仅27家被评为5A级,具备广泛公信力和影响力。此次和科捷一同入选的企业有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等,均为国内耕耘多年的行业巨头。 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捷此次评审能在众多实力企业中脱颖而出,斩获国家5A级物流企业最高资质,十几年来对科技战略的坚持与执着是关键。 资料显示,科捷自主研发的KingKooData供应链大数据管理软件,电子签单软件捷云快签,实现了100%电子单证管理和货物物流状态跟踪,建立了自动查询和人工查询系统,对供应链全业务流程实现了全信息化管理。 目前,科捷的供应链大数据管理软件,包含BMS/OMS/WMS/TMS,贯通B2B和B2C业务场景。这些系统即服务于自身,也可对外赋能,业已发展为科捷对外的一项独立业务,已经为超过20家的客户单独部署了软件系统,大数据服务目前已经成为科捷收入增长最快的部分。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科捷自研的实时在途跟踪设备捷运宝、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人机共舞系列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在业界均属领先水平,拥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得到了评审会专家组的一致高度评价。 未来,科捷将致力打造中国最大的第三方B2B/B2C一体化智慧仓网,通过“供应链+大数据+AIoT”的战略落地,打造供应链生态圈;帮助企业实现全渠道一盘货统一管理,让M2B2C成为现实,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同时,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在现有海外基础上积极扩张海外市场,服务中国企业出海,打造有竞争力的海外供应链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