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更新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完成备案,包括91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型机构,其中30家聚合支付机构为新增。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外包机构备案工作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备案工作是协会组织开展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协会和监管部门完整准确了解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发展情况。”该负责人强调,“未来,协会将在备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备案。” 收单外包机构新增1133家完成备案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家有权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聚合支付服务、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等。 其中最贴近C端体验的业务是聚合支付服务,是指外包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的融合多个支付渠道并实现一站式对账的技术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将多个第三方支付方式入口聚合为一个,既能满足商户更多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移动支付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聚合支付通过对接多个主流支付方式,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移动收款便利,体验也更好。聚合支付此前未纳入监管,曾出现对商户审核不严、甚至沦为洗钱工具等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对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名单梳理后发现,在刚刚公布的已备案机构名单中新增1133家,其中包括30家聚合支付服务机构,美团支付、海科融通、连连支付、易宝支付、深圳银联金融等均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获得该资质备案,其中包含91家聚合支付机构。 记者获悉,聚合支付机构成功获得备案并非易事。此前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第二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显示,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数量为零增长。2020年11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提交《承诺书》的通知》,提出四大禁止要求。自此之后,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进度才明显加快。 对此,于百程解析称,“聚合支付机构之前的备案进度确实比较缓慢,由此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该领域的审核保持严谨和审慎的态度。”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已成功备案的聚合支付机构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线上、线下服务均有涉及,且大部分机构都是在线下与支付巨头合作成长起来的。” 今年6月底未通过备案或将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我国收单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充,大部分收单机构通过业务外包模式开展收单业务,但也有部分外包服务机构存在转包、分包、从事套现以及为跨境赌博等商户提供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收单市场秩序。因此,为了规范管理收单外包市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正式启动备案制。 王蓬博分析称,“聚合支付外包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管理的弊端日渐显露,在线下真实商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外包服务商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此外,伴随套现和洗钱案件多发,对外包服务商的管理更如箭在弦上。” 2020年9月1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京召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上线启动会”(以下简称“启动会”),正式上线系统平台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工作提供系统支持。经审核,银联商务、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等60家企业成为首批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的支付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启动会曾明确表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于2020年10月31日前通过备案系统向协会提出备案申请,并在2021年6月30日前将备案完成比例提高至100%。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确保商户服务延续性的前提下,有序终止合作。 “按照上述计划目标,截至2021年6月30日仍未通过备案的外包机构将被市场淘汰。”于百程分析称,备案是聚合支付行业的必然趋势,备案制可以进一步对企业相关资质和展业行为进行规范,提高行业合规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成功备案的名单里既有持证支付机构,也有知名聚合支付服务商,既反映出支付机构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也传递出监管部门‘应管尽管’的支持态度。 王蓬博指出,备案可能会对部分企业的展业带来一定限制,但总体来看,备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旧利大于弊。”
原标题:互金协会移动金融APP备案第五批211款 累计已414款 金融虎讯 12月31日消息,昨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第五批共212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拟备案名单,主要系银行类旗下金融APP为主。据金融虎统计,自2019年12月底移动金融APP实名备案相关工作正式启动,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公布五批次共414款备案金融APP名单。 同时,金融虎注意到,今日,中国互金协会还公布拟对134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进行备案,并进行公示,时间为12月31日—1月14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承担移动金融应用客户端软件(以下简称客户端软件)实名备案工作。 中国互金协会方面曾表示,已有4000余家金融机构在协会备案系统注册,填写拟申请备案的App信息超过1300余款。
从2019年底央行部署加强移动金融APP管理以来,移动金融App综合治理已过去一年。12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这一年的整改情况来看,行业合规进程整体加速,大部分机构就通报问题及时整改,且多数机构已根据监管要求按部就班进行备案。不过,仍然有少部分机构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出现整而不改的情况,监管治理和行业自律任重道远。 超1000款App已整改 移动金融App备案试点工作自2019年底拉开大幕后,机构备案正加速推进中。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披露,在今年6、7、9、10月,相继有四批通过备案的App名单,共202款移动金融App。12月3日,互金协会又公布了最新一批拟备案名单,共包括169款App。 从名单来看,通过备案机构主要以银行类机构居多,此外也包括基金、保险、消金、支付、信托、金融科技及小贷类公司。备案推进期间,互金协会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组织开展App备案推广,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黑白名单、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备案工作开展一周年之际,互金协会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李健表示,目前已有4000余家金融机构在协会备案系统注册,拟申请备案的App近2000余款。粗略计算,在2020年超过1000款App进行过整改。 这一年来,金融行业移动App安全问题引发监管高度关注。去年11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银发〔2019〕237号)。根据237号文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去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金融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工作试点启动会议,开启了备受瞩目的客户端软件备案试点工作。 早在备案初期,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就指出,一些金融机构App存在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现象突出等问题,各机构要建立App安全管理全程覆盖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客户端软件监督处置机制。 在2020年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包括工信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各地通信管理局、公安机关也陆续发布违法违规App名单。从通报情况来看,移动金融类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已成业内顽疾。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整治至今,尽管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从移动金融备案以及违规App整改情况来看,移动金融App治理已初见成效。 正如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从今年移动金融App治理情况来看,工作进度超过预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方面,机构开始大幅重视App合规工作;另一方面,用户也提升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强制索要权限”“注销不了的账户”等一些App顽疾得到大幅整改。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进一步称,移动金融备案工作实现了对移动金融App组件、代码和数据的检测机制,并发布了通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名单,这有利于帮助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识别安全可靠的移动金融App;同时,各部门持续发布了违规App名单,对问题整改进行了有力的督促,这些也将对机构整改违规行为有很大帮助。 违规收集信息成痼疾 整体来看,目前大多移动金融App在合规意识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且在隐私政策的更新与明确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不过,根据北京商报记者往期评测以及相关部门通报来看,仍存在机构脚踩红线、甚至整而不改的情况。 其中一大痼疾就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既有移动金融App在用户申请信贷过程中超范围收集信息,且通过捆绑概括、捆绑式授权勾选,违规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此外,还有在用户明确表示不同意收集某类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仍有App通过其他途径违规收集,或干扰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这一年的整改过程中,不乏有同一机构被多次点名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侵害用户权益,且多次被通报仍存在整而未改情况。 “移动金融App治理核心问题就是个人信息违规收集,很多App屡犯不改,而且会改头换面,用各种伪造的借口收集个人信息,收集这些数据用于某些用途真是必要的吗?这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核实,也需要相关机构提供真实的数据化证据。”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除此之外,金融App背后是否有金融业务资质,也需要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联合排查。目前不乏有各种打擦边球的行为,建议后续能积极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升移动金融App的检测效率。 “目前要对全国移动金融App进行检测,是很有难度的。如果必要的话,可围绕移动金融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全国的官方移动金融App分发渠道,通过集中式的控制模式,对移动金融App进行实时掌控。”孙扬称。 针对移动金融App顽疾,苏筱芮同样建议,可以从监管科技与顶层设计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可以通过监管科技水平的提升来加大对移动金融App的监测,从事前、事中阶段介入App非法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由顶层制度明确协会等组织的工作地位,设立金融消费者有关App的投诉举报渠道。 事实上,针对屡屡违规行为,相关监管方已重拳出击。例如针对问题严重且不及时整改的App运营者,已经予以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12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后续纳入常态化监管 移动金融App治理仍将持续进行。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明年初仍将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 此外,李健表态,移动金融App的备案管理和风险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接下来,协会将研究制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自律公约》,完善投诉处置模块等,进一步完善移动金融App行业自律管理方式。 在分析人士看来,移动金融App后续将纳入常态化监管的工作范围。苏筱芮称,后续整治中,建议明确各部门监管分工职责,消除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巨头存在的监管套利。 “金融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整治移动金融App市场乱象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措施很具体,执行力也很强,而且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信部门、网信部门联合作战。”展望后续,孙扬则认为,移动金融App市场将现大退潮。一些没有金融许可资质、违规宣传和推广金融产品的移动金融App将加速退出市场,移动金融App陈列五花八门金融产品的时代也将过去。 针对下一步整治,孙扬建议,可构建移动金融App检测的天网,所有的移动应用商店都必须和移动金融App备案系统、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检测平台对接,所有移动金融App在上架应用商店之前,必须要带有互金协会相关的认证标志,这样才能做到联合防范金融风险。 整治风暴下,针对从业机构,孙扬认为,机构需要遵守好金融监管关于移动金融App在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将移动金融App管理的相关规定向业务部门、科技开发部门、法务部门和品牌宣传部门传递到位,做到每个环节都合规,这样开发出来的移动金融App才会安全、可靠、合规。 苏筱芮则称,从业机构方面,需要及时关注法律法规,按照监管要求做好各项备案与整改工作。从监管信号判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金融监管全新课题,建议各机构充分重视监管信号,成立专项组来稳步推进技术方面的合规工作。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7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近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酒)银罚字〔2020〕第1号)显示,甘肃玉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玉门农商行”)存在以下四宗违法违规行为: 1.金融统计: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 2.账户:核准类账户未核准;备案类账户未向人民银行备案;开立备案类账户未在5个工作日内备案;取消核准后,未在当日内向人民银行备案;撤销单位银行账户未在2个工作日内向人民银行报告;开立个人账户未向人民银行备案;撤销个人备案类账户未向人民银行报告。 3.代理国库:零余额账户有余额。 4.反洗钱: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对甘肃玉门农商行给予警告,处以32万元罚款。 甘肃玉门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天东对甘肃玉门农商行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负有责任,中国人民银行酒泉市中心支行对其给予警告,处以1万元罚款。 中国经济网查询发现,甘肃玉门农商行成立于2017年2月24日,注册资本3.6亿元,由玉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 以下为原文:
原标题:最新一批移动金融App拟备案名单公示 支付机构不乐观 12月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批拟备案名单,此次拟备案名单共包括169款App,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银行App。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拟备案名单中涉及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合利宝、天翼电子商务、开店宝、易票联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旗下多款App进入拟备案名单。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通过移动金融App备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9家机构。 第三方支付机构备案情况不乐观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目前市场上共有234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些牌照业务类型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进行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多种业务,有的只能进行其中一种业务,比如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或互联网支付。 其中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自己的App,但是目前通过移动金融App备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9家机构,算上此次公布拟备案名单中的4家,也只有13家。 去年11月,央行下发《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237号文),并发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由此我国移动金融App备案工作开始逐步展开。 备案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金融机构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是各方监管非常重视的问题。 此前,国通星驿旗下“通付MPOS”App、嘉联支付旗下“立刷”“立刷商户版”App、平安付旗下“壹钱包”App、移卡科技旗下“乐刷商务版”App、盒子科技旗下“钱盒商户通”App因存在不同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点名。 其中,嘉联支付旗下“立刷”App一个月内被点名两次。 这些被点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与旗下App均没有通过移动金融App备案。 工信部:没有形成红线意识 11月27日,在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要紧盯反复出现问题被点名通报的重点企业,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采取停止接入、行政处罚及信用管理等措施严厉处置,抓一批典型案例、通报一批违规应用、处罚一批违规企业。” 很明显,在工信部视线当中,如嘉联支付这样多次被点名的机构属于“没有形成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红线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的公司,很有可能被抓为典型。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李健表示,移动金融App的备案管理和风险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 接下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研究制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自律公约》,完善投诉处置模块等,进一步丰富完善移动金融App行业自律管理方式。 通过风险缓释降低行业整体发生风险的概率,并调动社会参与移动金融App监督治理,建立健全移动金融App行业自律管理长效机制。 附:最新一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拟备案名单
根据2020年7月24日中国证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52号,以下简称《备案规定》)的要求,腾讯QTrade已于2020年12月11日获证监会合规备案,成为业内首批获此官方认证的金融与监管科技平台。作为业内领先的金融合规解决方案,腾讯QTrade在合规性上再次发挥标杆效应。同期获批的还有业内知名的彭博、恒生电子、证通股份等机构。《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规定》(证监会公告〔2020〕52号) 据悉,本次获得备案企业,涵盖业内知名的境内外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共计40家。 首批申报企业中,腾讯QTrade依托腾讯企点(原企业QQ)的金融OTC行业专属智能工作台,进一步发挥监管科技的价值,帮助金融从业者提升工作效率,并帮助金融机构落实监管合规要求。 QTrade总裁刘芳菲女士指出,对于行业而言,本次备案将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有助于金融机构选择更加专业、合规的服务机构。腾讯QTrade作为行业内首批通过证监会合规备案的产品,将在未来迭代中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高度重视机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始终致力于为市场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依托腾讯成熟的即时通讯网络体系,QTrade基于腾讯云计算与区块链存储技术,实现沟通信息加密储存留痕5年以上,所有信息可追溯、防篡改,并支持机构本地留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的金融风控模型,帮助金融机构提升风险技防能力,有效甄别高风险交易,实时提醒交易员本人和稽核人员,实现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原标题:新一批金融APP备案名单公布:合利宝、翼支付等169款软件在列 12月10日消息,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示新一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拟备案名单,名单包括169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涉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合利宝等多家机构。 以下为备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