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更新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完成备案,包括91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型机构,其中30家聚合支付机构为新增。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外包机构备案工作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备案工作是协会组织开展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协会和监管部门完整准确了解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发展情况。”该负责人强调,“未来,协会将在备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备案。” 收单外包机构新增1133家完成备案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家有权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聚合支付服务、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等。 其中最贴近C端体验的业务是聚合支付服务,是指外包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的融合多个支付渠道并实现一站式对账的技术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将多个第三方支付方式入口聚合为一个,既能满足商户更多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移动支付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聚合支付通过对接多个主流支付方式,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移动收款便利,体验也更好。聚合支付此前未纳入监管,曾出现对商户审核不严、甚至沦为洗钱工具等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对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名单梳理后发现,在刚刚公布的已备案机构名单中新增1133家,其中包括30家聚合支付服务机构,美团支付、海科融通、连连支付、易宝支付、深圳银联金融等均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获得该资质备案,其中包含91家聚合支付机构。 记者获悉,聚合支付机构成功获得备案并非易事。此前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第二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显示,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数量为零增长。2020年11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提交《承诺书》的通知》,提出四大禁止要求。自此之后,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进度才明显加快。 对此,于百程解析称,“聚合支付机构之前的备案进度确实比较缓慢,由此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该领域的审核保持严谨和审慎的态度。”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已成功备案的聚合支付机构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线上、线下服务均有涉及,且大部分机构都是在线下与支付巨头合作成长起来的。” 今年6月底未通过备案或将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我国收单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充,大部分收单机构通过业务外包模式开展收单业务,但也有部分外包服务机构存在转包、分包、从事套现以及为跨境赌博等商户提供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收单市场秩序。因此,为了规范管理收单外包市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正式启动备案制。 王蓬博分析称,“聚合支付外包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管理的弊端日渐显露,在线下真实商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外包服务商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此外,伴随套现和洗钱案件多发,对外包服务商的管理更如箭在弦上。” 2020年9月1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京召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上线启动会”(以下简称“启动会”),正式上线系统平台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工作提供系统支持。经审核,银联商务、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等60家企业成为首批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的支付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启动会曾明确表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于2020年10月31日前通过备案系统向协会提出备案申请,并在2021年6月30日前将备案完成比例提高至100%。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确保商户服务延续性的前提下,有序终止合作。 “按照上述计划目标,截至2021年6月30日仍未通过备案的外包机构将被市场淘汰。”于百程分析称,备案是聚合支付行业的必然趋势,备案制可以进一步对企业相关资质和展业行为进行规范,提高行业合规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成功备案的名单里既有持证支付机构,也有知名聚合支付服务商,既反映出支付机构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也传递出监管部门‘应管尽管’的支持态度。 王蓬博指出,备案可能会对部分企业的展业带来一定限制,但总体来看,备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旧利大于弊。”
再现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被罚。12月10日,记者注意到,根据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单位(以下简称“钱袋宝支付”)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因未按规定落实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制度、未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未完整留存受益所有人核实资料,被处罚款26万元。 同时,钱袋宝支付呼和浩特市分公司总经理王慧颖对未完整留存受益所有人核实资料这一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罚款1万元。 从处罚形式来看,钱袋宝支付被采取的是“双罚制”,按往常处罚案例来看,一般都是涉及到支付机构反洗钱不力等行为。针对此次被罚具体原因及后续整改进度,记者尝试向钱袋宝支付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后者回应。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钱袋宝支付此次被罚,是在监管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对机构从严处罚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主要是收单业务踩了红线,线下收单由于商户众多且地域分散,是支付业务历来的合规弱项。” 公开信息显示,钱袋宝支付成立于2008年11月,是国内首批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之一。从央行披露信息来看,钱袋宝支付牌照许可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首次许可日期为2011年5月3日,有效期至2021年5月2日。 值得注意的是,算上此次被罚,钱袋宝支付已经是连续四年被央行开出罚单。早在2016年,钱袋宝支付就曾因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对钱袋宝罚款12万元;而后2017年,钱袋宝支付再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央行太原中心支行罚款5万元。另在2018年6月、2019年1月,钱袋宝支付再被央行罚款,同样是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规定所致。 为何会多次因银行卡收单违规被罚?针对此问题,钱袋宝支付同样未给出回应。 苏筱芮指出,对于多次被罚的机构来说,不仅将在声誉方面受损,也会使机构因为罚单在财务报表层面受到影响。 事实上,当前,银行卡收单业务已成支付机构受罚重灾区,仅今年以来,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被罚的案例不在少数,仅罚单数就占今年被罚支付机构总量的三成。一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支付因银行卡收单业务被罚,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特约商户管理,包括核实商户的真实性,及时记录各项交易信息等;二是业务风险,包括收单风险动态监测、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等。 “当前,支付机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的靶向性与精准性也在不断提升。”苏筱芮称,建议支付机构进一步关注整体合规,一方面总部层面加强整体的公司治理,同时将各分公司的合规管理上升到整体战略的高度。根据监管部门开出的“药方”来“对症下药”,提升风控水平,在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特约商户资质审核、档案管理等制度方面进行完善。
昨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启动收单(指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同时发布银联等首批60家备案成功机构名单。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支付机构为快速拓展业务,大多都将收单业务外包给代理商。但是,部分收单机构疏于风险管控,导致市场出现了违规转包、层层转包等乱象,甚至出现无证机构提供支付业务,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近年来,监管部门正在整肃第三方支付市场乱象,包括收单外包服务市场。今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建立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机制,并发布试行办法,意在规范发展收单外包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今后,协会会员单位想要外包业务,必须选择通过备案审核的外包服务机构。这提高了外包服务行业的门槛,对打击治理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收单市场秩序,防范收单业务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业界也不断呼吁在行业进行备案管理,以规范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8月,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此次上线的备案系统就是该试行办法的配套措施。 据记者了解,《办法》发布后,为提高备案工作的效率效果,减轻外包机构备案申请的成本和压力,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共同建设备案系统,支持外包机构自主注册用户并远程发起备案申请。 系统试运行期间,协会已定向邀请部分机构参与试运行工作,并提交正式申请材料。经系统审核和人工辅助审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60家机构通过了备案审核,成为首批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审核的机构。 谈及备案管理的意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昨日表示,备案工作将实现对外包市场的有效管理,将促进收单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启备案管理,有助于加速出清违规服务外包机构。根据《办法》第三条,协会会员单位将收单业务进行外包的,应选择在协会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进行合作。对于未在协会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保证商户服务延续性前提下有序终止收单业务合作。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告别过去靠存贷利差“躺赢”的时代。支付收单业务凭借其同时连接B端和C端以及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属性,成为各大机构的必争之地。如今,支付收单业务的疆域早已从单一的支付结算服务拓展为涵盖会员管理、征信、信贷、理财、大数据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移动互联时代,支付与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用户包括支付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自然融入到衣食住行等具体的场景中。如何以支付收单为切入点,打好场景金融建设和网点系统化转型的突围攻坚战,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支行收单市场的发展概况(一)监管政策趋严,行业竞争日益规范2019年,“断直连”与备付金集中存管等市场规范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市场主体进一步回归本源。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指出,要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条码互通将迫使掌握自有商户资源的支付机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支付产业链上的收单方、账户方等各个角色职能归位、各司其职。未来,监管机构将持续完善支付市场顶层设计,加强支付体系法治建设,引导支付机构合规经营,为支付市场健康发展营造更为有序的生态环境。在强监管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利润空间有所收窄,商业银行支付收单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金融科技渗透,移动支付稳步增长随着金融科技渗透至支付结算领域,移动支付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成为当中青年消费人群最受欢迎的支付模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与居民日常生活各类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分别有98.1%、78%和78%的用户在购买生活用品、公共出行和公共缴费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157.23亿笔,金额6142.97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截至2018年末,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6.59亿人。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人均持卡量为5.46张,同比增长12.91%。同时,银行卡交易量继续增长。2018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2103.59亿笔,金额862.1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7%和13.19%,日均5.76亿笔,金额2.36万亿元。(三)C端格局已定,B端市场前景广阔目前,C端支付市场趋于饱和,基本形成了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双寡头”竞争格局。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步消逝,C端市场除了通过场景和技术变革进一步挖掘潜力外,已经难以保持前几年较高的市场增幅,B端市场和海外市场逐步成为巨头争夺的重点。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小微商家对收单业务的需求提升。2018年中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02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规模达7328.6万户,小微市场主体规模庞大,为B端支付收单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联网POS机已达3287.3万台。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在B端商户资源和管理能力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支付宝、微信凭借其完善的生态圈布局和强大的科技支撑,也开始加快布局B端市场。2019年上半年,支付宝率先推出蜻蜓2.0刷脸支付,上线区块链就医系统和垃圾分类系统,继续向“本土生活”推进。微信支付通过微信卡包、小程序等功能插件将个人客户和商户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商户提供营销资源和会员管理服务的同时,实现了客户的线上线下双向引流。支付收单业务的战略定位虽然支付、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在银行诞生初期就有了,但那时候大多数银行并没有意识到支付市场的重大变革对于重塑银行业的意义。直到互联网巨头以支付为剪刀,剪开了银行金融业务的口子,商业银行才开始认识到支付其实是场景金融建设的关键闸口。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深入发展,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收单业务已经演变成“支付收单+增值服务”的多元化生态体系。支付收单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战略性业务。·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举措。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0%;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76.2%,比上一年提高18.6%。支付收单业务以其与各类消费场景密不可分的特性,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抓手。·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建设场景金融的重要突破口场景金融,即将金融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场景为核心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场景金融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获客成本,提高了用户粘性。在场景金融中,没有场景就没有支付,没有支付就没有金融,场景是核心,支付是入口,金融是附加服务。商业银行只有深耕高频消费场景,把握C端客户和B端商户的流量入口,才能为客户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支付收单业务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利器银行内部的同质化竞争和第三方机构向金融领域的延申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作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最频繁的领域之一,支付收单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点。支付方式的加速变革和收单终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商业银行向智能化、场景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演进。·支付收单业务是商业银行挖掘客户综合价值的切入点如今,支付收单业务的范畴早已从单一的支付服务拓展为涵盖信贷、征信、理财、会员管理、大数据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因此,支付收单对银行产生的收益是多维度的。除了中间业务收入以外,还可以为支付用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为收单商户提供包含对公结算、代发工资、融资贷款、投资理财在内的综合服务。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问题和挑战(一)业内同质化竞争,业外第三方渗透在支付收单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银行同业以及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双重竞争。一方面,各大银行纷纷通过费率优惠、赠送机具、联合营销、增值服务以及与服务商合作拓客等手段抢占支付收单市场。公共事业单位和大型商户往往会向多家银行公开招标,而银行同业提供的支付收单产品如出一辙。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场景和技术优势以及在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在支付收单领域迅速发展。从交易金额看,支付机构在数量级上仍显著低于银行,但亦呈稳步提升趋势。2013~2018年,非银支付网络支付交易金额由10万亿元增至208万亿元,与银行业电子支付金额之比也由0.9%提高到9.2%。(二)科技力量薄弱,客户体验较差支付收单行业是金融科技的应用高地。和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商业银行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难以跟不上市场加速迭代的需求,使得客户体验较差。银行的支付收单产品在支付效率、到账时间、系统稳定性、功能完备性、身份认证方式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加速迭代,未来刷脸支付、虹膜支付等新兴支付模式将推动支付收单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支付收单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客户体验,是商业银行当下最为迫切的需求。(三)场景建设薄弱,生态布局单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将重心放在“存贷汇”基础业务上,忽视了“场景”对于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而阿里巴巴和腾讯正是分别掌握了网上购物和虚拟社交的高频场景,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流量,才进一步向线下场景扩展,开拓了原本属于银行的线下支付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从而形成了对高频消费场景的广泛布局和无所不至的生态圈触角。换言之,阿里巴巴和腾讯采取的是“先场景,后金融”的进攻策略,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则被动采取了“先金融,后场景”的反击策略。如何依托各类支付场景,“化金融服务于无形”,是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一个关键突破点。商业银行发展支付收单业务的对策和建议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业务闭环和生态体系,以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推进策略,以支付收单业务为突破口,打好场景金融建设和网点系统化转型的突围攻坚战。一是以支付收单为突破,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第三方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在其能够依托发卡侧和收单侧的双重身份,为C端客户和B端商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具备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没有的账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随着账户侧扫码支付、NFC支付等逐渐普及,商业银行在收单侧也要不断推出创新智能扫码支付终端,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不断渗透至各个线下消费场景。同时,商业银行要以支付收单为入口,为各类客户和商户提供投资理财、融资贷款、代收代付等综合金融服务。二是以下沉市场为阵地,挖掘县域地区长尾市场。随着部分一、二线城市人口回流,移动支付普及率逐渐渗透以及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下沉市场显露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下沉市场已成为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企业的主战场。阿里巴巴2018年财报显示,淘宝新增用户中77%来自下沉市场。商业银行应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以支付收单业务为突破口,分析下沉市场用户画像,深入挖掘客户综合价值。三是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提升产品服务专业能力。支付与清结算服务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应用领域。而科技一直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板。靠压低费率抢夺客户的策略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紧跟支付行业科技变革的趋势,提升支付收单产品和配套金融服务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把客户“留下来”。一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与分布式、大数据、物联网以及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驱动软件及服务产品智能化迭代;二是在支付收单解决方案的设计上,银行不能将已有的产品简单地“拼凑”、“打包”、“硬塞”给客户,而是要立足真实场景和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支付/收单+理财+信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四是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加深行业内外多方合作。闭门造车早已不可取,完全依靠自建系统和产品很容易与市场需求脱轨。依托互联网企业和优质服务商对支付市场的敏锐触觉,改造和完善银行支付收单产品,是必行之路。一是加强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条码互扫互通技术的试点和落地,借助其生态圈资源开展营销活动;二是加强与服务商的合作,共同制定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开展联合拓客活动,从而弥补银行技术短板;三是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共建行政事业、民生缴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类场景。五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快推进场景金融建设。一是融入场景,建立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与掌握场景的互联网平台、生活服务类企业开展广泛的跨界合作;二是自建场景,以银行现有的线上线下场景为基础,进一步寻找细分市场,尽早构建自有的“生活+金融”一体化生态圈;三是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支付收单方式。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高速付费通行场景中,用户最愿意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是ETC支付;分别有63.8%和60.3%的用户认为公交地铁和医院是市场主体最应加强移动支付应用的场景。六是以线下网点为核心,打造合纵连横营销布局。一是发挥网点向周边商户的辐射能力,形成以网点为核心的用营销生态圈闭环;二是加强重点场景所在行业的产业链的纵向营销,依托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全力营销上游批发类和下游零售类实体商户;三是联动实体场景和网络场景,将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充分挖掘线下商圈和线上平台的客户资源;四是建立地推团队和配套激励政策,由传统的“坐商”向“行商”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