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更新了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完成备案,包括91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型机构,其中30家聚合支付机构为新增。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外包机构备案工作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备案工作是协会组织开展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协会和监管部门完整准确了解收单外包服务市场发展情况。”该负责人强调,“未来,协会将在备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自律管理,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备案。” 收单外包机构新增1133家完成备案 所谓“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指经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家有权机关批准成立的,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等合法设立的机构。其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聚合支付服务、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等。 其中最贴近C端体验的业务是聚合支付服务,是指外包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的融合多个支付渠道并实现一站式对账的技术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将多个第三方支付方式入口聚合为一个,既能满足商户更多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移动支付逐渐普及的背景下,聚合支付通过对接多个主流支付方式,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移动收款便利,体验也更好。聚合支付此前未纳入监管,曾出现对商户审核不严、甚至沦为洗钱工具等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对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名单梳理后发现,在刚刚公布的已备案机构名单中新增1133家,其中包括30家聚合支付服务机构,美团支付、海科融通、连连支付、易宝支付、深圳银联金融等均位列其中。截至目前,共有3239家机构获得该资质备案,其中包含91家聚合支付机构。 记者获悉,聚合支付机构成功获得备案并非易事。此前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第二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名单显示,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数量为零增长。2020年11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提交《承诺书》的通知》,提出四大禁止要求。自此之后,聚合支付机构的备案进度才明显加快。 对此,于百程解析称,“聚合支付机构之前的备案进度确实比较缓慢,由此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该领域的审核保持严谨和审慎的态度。”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已成功备案的聚合支付机构的业务覆盖面来看,线上、线下服务均有涉及,且大部分机构都是在线下与支付巨头合作成长起来的。” 今年6月底未通过备案或将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我国收单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充,大部分收单机构通过业务外包模式开展收单业务,但也有部分外包服务机构存在转包、分包、从事套现以及为跨境赌博等商户提供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收单市场秩序。因此,为了规范管理收单外包市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正式启动备案制。 王蓬博分析称,“聚合支付外包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管理的弊端日渐显露,在线下真实商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外包服务商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此外,伴随套现和洗钱案件多发,对外包服务商的管理更如箭在弦上。” 2020年9月1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京召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上线启动会”(以下简称“启动会”),正式上线系统平台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工作提供系统支持。经审核,银联商务、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等60家企业成为首批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的支付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启动会曾明确表示,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原则上应于2020年10月31日前通过备案系统向协会提出备案申请,并在2021年6月30日前将备案完成比例提高至100%。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确保商户服务延续性的前提下,有序终止合作。 “按照上述计划目标,截至2021年6月30日仍未通过备案的外包机构将被市场淘汰。”于百程分析称,备案是聚合支付行业的必然趋势,备案制可以进一步对企业相关资质和展业行为进行规范,提高行业合规水平,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成功备案的名单里既有持证支付机构,也有知名聚合支付服务商,既反映出支付机构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也传递出监管部门‘应管尽管’的支持态度。 王蓬博指出,备案可能会对部分企业的展业带来一定限制,但总体来看,备案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旧利大于弊。”
昨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启动收单(指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同时发布银联等首批60家备案成功机构名单。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支付机构为快速拓展业务,大多都将收单业务外包给代理商。但是,部分收单机构疏于风险管控,导致市场出现了违规转包、层层转包等乱象,甚至出现无证机构提供支付业务,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近年来,监管部门正在整肃第三方支付市场乱象,包括收单外包服务市场。今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建立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机制,并发布试行办法,意在规范发展收单外包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今后,协会会员单位想要外包业务,必须选择通过备案审核的外包服务机构。这提高了外包服务行业的门槛,对打击治理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收单市场秩序,防范收单业务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 业界也不断呼吁在行业进行备案管理,以规范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8月,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此次上线的备案系统就是该试行办法的配套措施。 据记者了解,《办法》发布后,为提高备案工作的效率效果,减轻外包机构备案申请的成本和压力,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共同建设备案系统,支持外包机构自主注册用户并远程发起备案申请。 系统试运行期间,协会已定向邀请部分机构参与试运行工作,并提交正式申请材料。经系统审核和人工辅助审核,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利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60家机构通过了备案审核,成为首批通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审核的机构。 谈及备案管理的意义,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亢林昨日表示,备案工作将实现对外包市场的有效管理,将促进收单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收单外包服务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启备案管理,有助于加速出清违规服务外包机构。根据《办法》第三条,协会会员单位将收单业务进行外包的,应选择在协会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进行合作。对于未在协会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的外包机构,收单机构应在保证商户服务延续性前提下有序终止收单业务合作。
7月8日,全球知名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在“2020年上半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强抗周期性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上海作为逐步形成的亚太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医药行业的加速崛起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商机和资本。 有权威医药研究机构预测,到2023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保持年均4%至5%的增长。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以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家,到2020年底,我国的医药行业市场容量将接近2200亿美元。 提到世邦魏理仕近期将推出的上海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公司华东区研究部助理经理符灿表示,目前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领域是最受资本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近年来上海医药医疗行业一级市场融资规模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医疗行业一级市场总融资规模达567亿元,占比全国总额超过1/5。其中尤以专注投资于创业公司不同阶段的VC和PE为主,占比上海医药一级投资市场融资总额的近50%。 同时,随着生物制药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创新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药企将内部非核心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外部供应商是现代分工精细化的必然选择。符灿认为,一方面药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式获得成功结果;另一方面药企也可以集中资源专攻核心业务,增强竞争力。 她表示,未来随着全球千亿美元级别的医药外包业务向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地区加速转移,叠加创新药研发、仿制药等产业逐步成熟下我国承接全球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以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为核心的外包市场有望呈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成为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的重要战略布局地。同时,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博腾股份等提供一站式外包服务的本土龙头企业崛起。
2020年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743.9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同比下降6%,执行额2476.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309.7亿元,同比下降10.3%,执行额1491.7亿元,同比增长10.4%(以美元计算,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45.8亿美元,同比下降8.6%,执行额3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3%,执行额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9%)。 从结构看,新兴数字化业务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增长较快。1-4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执行额623.6亿元,同比下降0.3%,承接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298亿元、5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9.6%。ITO中的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79.1%、189.2%和423.4%;受抗疫需求拉动,KPO中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外包离岸执行额126.1亿元,同比增长47.7%。 从市场看,承接中国香港、日本外包业务增长较快。1-4月我国企业承接中国香港、日本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281.4亿元和1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7%。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252.亿元,同比增长6.9%。 从区域看,京津冀地区成为发展新亮点。1-4月京津冀地区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134.8亿元,同比增长31.4%,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增长较快带动。长三角区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783.2亿元,同比增长3.1%。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1282.1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国85.9%。 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主力军。1-4月,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5.5亿元,占全国的40.6%,同比增长13.8%;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20.6亿元,占全国的21.5%,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