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的免费上网平台WiFi万能钥匙启动“同舟计划”,宣布投入10亿流量资源,以帮助线下门店吸引客流,增加实际销售。自疫情以来,互联网企业频繁推出扶助计划,以各自的优势切入不同领域去帮助各行各业迎接回暖。在各个计划中,“微”、“小”商户是被倾斜关注的重点。当整个商业形态意识到,只有激发了小店的活力,才能引发商业圈整体的联动向上时,“上线”就成了疫情后商业力量背后的推手。 新入口促数字化升级 中小商户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客流、广告成本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经历了疫情的打击后,极具地方特色的“烟火小店”店对外部的助力和支持期待意愿急速升高。 在应对响应度上,互联网企业向来快速。疫情期间,微信支付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助力5000万小微商家增收;京东宣布启动“星星之火”经济扶持计划;美团、饿了么等到店业务平台推专项扶持计划疏解餐企运营成本压力……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被改变,疫情平稳后,借助互联网企业的各类扶持,中小商户的数字化也在升级。 搜索、直播、视频、游戏互动……对于需要流量的互联网来说,用户线上行为愈加丰富,就能作壁上观多个经济体去充分竞争。同时,作为流量的最大诉求者,线下中小商户依托在线的趋势也日渐明显。线下、线上流量碰撞,线下成为新战场时,丰富多元的互联网模式体系下,如何找到适合新武器,把消费和店铺做有效对接,成为“小店”要考量平衡的问题。 将互联网的流量导入线下,打通、拉近线下与消费者之间距离,简单、直接的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方式向来占据上风;抖音、快手直播用“生动演绎”的方式将商品直接呈现至消费者眼前;拥有连接属性的WiFi万能钥匙则是将场景对接能力充分释放;拼多多等社交购物将个人关系链激发出来的需求展现地淋漓尽致。 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重度参与,重构了供给和需求。当抖音、WiFi万能钥匙这些新入口引流能力足够强大时,这个入口所能带给中小商户的就是拆解重组自身价值的能力。 场景属性带动“小店”活力 个人如何选入口还能凭借爱好兴趣,中小商户怎么选入口来加载线上能力?WiFi万能钥匙此次推出的“同舟计划”,定义了场景属性带给中小商户,尤其是“小店”店铺主的线上入口转化成线下购买的意义。 “同舟计划”重点扶持餐饮美食、酒店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商场零售等不同商户,意味着不同连接场景的覆盖,WiFi万能钥匙通过用户规模和技术能力,与商户实现共振,向商户提供基于场景的商户信息展示、推送和营销服务,用线上优势引导商户笼络更多实际到店消费。目前,WiFi万能钥匙已在南京、重庆、郑州、杭州、成都、长沙、东莞、西安率先启动“同舟计划”。 自2016年以来,WiFi万能钥匙持续通过共享、投资、自建、合作和公益等形式,构建立体式上网矩阵,以满足海量用户随时随地、免费上网的刚需。根据APP Annie数据,WiFi万能钥匙连续在2018、2019两年位居全球月活用户数前10。这些用户中大量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 互联网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打通了小店经络,对线下商户的服务通过产品化的方式持续升级。这种产品化应对能力直接扩大消费者受益范围,助力小店战胜疫情重现活力。
银保监会对于行业乱象的整治从未停歇,近期又密集对行业部分公司存在的问题“出手”。 记者从行业了解到,8月11日,有12家人身险公司因为万能险账户存在利差损风险,其高管被约谈。同一天,又有9家险企因为偿付能力披露问题被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在行业内通报批评。 12家险企的万能险风险 据了解,近日有12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被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约谈,而约谈的原因就是因为根据监管的非现场监测情况,这些公司的万能险账户实际的财务投资收益率低于万能险结算利率,在如今利率走低的市场环境下,利差损风险加大。 从业内流出的这12家险企名单来看,均为中小险企,其中几家也是几年前凭借万能险“闯荡江湖”的小型险企,甚至还有3家合资险企。 “这次约谈主要是因为有部分险企为了吸引客户,在‘开门红’等时期将部分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设得比较高,甚至高于5%,但实际上,其万能账户的投资收益率却低于这个水平,等于公司在贴钱,这种利差损风险一段时间后会危害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其实最终还是会损害投保人的权益。”一名知情的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另外,在保险公司运作中,一个万能险账户中会有多个万能险产品进入,理论上它们的收益率应该一样,但如果其中一个产品的结算利率高于其他产品,也会造成不公平的问题。” 几年前的一波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强力监管之后,代表品种——万能险的规模在短期内呈现超过六成的断崖式下跌。之后,险企在万能险的策略上都趋于收敛,不仅因监管要求将退保无损的期限从过去的一到两年大幅拉长至三至五年,同时也设定了一定规模“阈值”,通常在“开门红”阶段时“冲量”,卖到规模“阈值”之后就不再售卖。 尽管如此,万能险在目前人身险公司的规模保费中仍有近20%的占比。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万能险为主的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345亿元,在人身险公司的规模保费中占比约18%。 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即可视为产品投资账户的收益率,结算利率越高意味着投保人拿到的收益越高,其结算利率每月公布一次。 近两年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很多险企也在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据媒体统计,截至今年6月,万能险结算利率持续走低至4.16%,环比下降6个基点,同比下降11个基点。有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从2015年时的7%甚至8%一路下调至目前的3%。 不过,浏览了数家保险公司网站,发现也有部分险企7月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仍然高于5%,甚至有超过6%的,其中多家险企位列上述12家约谈名单中。 据了解,目前大型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3.5%~4.5%之间,而险企为了能够实现更高的实际财务收益率,会将万能险资金投向收益率较高的非标市场或者增加权益市场的投资比重。后者随着中小险企“举牌”的淡化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风险也同时加剧;前者在利率下行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环境下收益率和供给双降,由此势必对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造成影响,而如果险企为了吸引客户不根据实际收益率情况及时调整畸高的结算利率,那必然会有利差损的风险。 对此,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在约谈中明确提出以下3方面要求:一是责令各公司立即整改,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并于9月1日前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二是要求各公司对消费者做好解释说明和相关服务工作;三是对整改不到位的公司,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9家险企因偿付能力披露问题被通报 就在12家人身险公司高管因为万能险问题被监管约谈的消息传出的同一天,记者从行业中了解到,又有9家险企因为偿付能力披露问题被银保监会在行业内通报批评。 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是有效发挥偿付能力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重要基础。据了解,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8月11日在行业内下发了《关于2020年上半年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监管规则执行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称对各保险公司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对外公开披露情况进行了非现场核查。 从记者获得的这份《通报》中所显示的核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均能够按照监管规则规定,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但少数公司仍存在披露不及时、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数据差错等问题。 在《通报》中,有9家险企分别因为上述三大披露问题被银保监会点名。这9家险企及其问题具体为:中法人寿未按规定在7月30日前披露公司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瑞再企商、久隆保险、诚泰保险、现代财险4家险企在今年的两期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有部分指标未按规定披露;国联人寿、亚太保险、鼎和保险、信利保险4家险企在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最低资本计算错误。 对此,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已要求相关保险公司进行了整改,并要求各险企加强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规定的内容编制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确保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按时公布。接下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将继续加强对偿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情况的监督,公开通报实施情况。对问题严重或被多次通报的公司,将依法予以处罚。 市场乱象整治将持续 “这两天密集约谈和通报应该是和‘回头看’有关。”上述知情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他所指的“回头看”是银保监会于6月底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银保监会表示决定组织开展针对连续了三年的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回头看”。 在针对非银行机构的“回头看”工作要点中,上述万能险、偿付能力披露问题均被明确强调。其中,万能险业务被单独列为一个要点,包括”万能单独账户的资产未单独管理;在同一万能单独账户管理的保单未采用同一结算利率;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未根据万能账户单独资产的实际投资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形;万能单独账户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对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未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等。“ 而对于偿付能力,《通知》中也将“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偿付能力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列为了“回头看”工作中的关注要点。 “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近年一直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之后应该也会继续下去,让一些公司‘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无法继续,为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肯定是支持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银保监会约谈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 责令整改万能险业务 李致鸿 8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发现部分人身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存在利差损等风险隐患。 为此,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明确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责令各公司立即整改,根据万能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确定实际结算利率,于9月1日前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二是要求各公司对消费者做好解释说明和相关服务工作。三是对整改不到位的公司,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其中,在保险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中,《通知》单独列明万能险业务。 具体而言,万能单独账户的资产未单独管理;在同一万能单独账户管理的保单未采用同一结算利率;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未根据万能账户单独资产的实际投资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形;万能单独账户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对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未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等。 所谓利差损,即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保险公司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 瑞士再保险发布的报告指出,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中长期看,利率中枢将持续下移,使寿险业务面临更高的利差损风险,进而使其盈利能力承压。因此,寿险公司需积极调整长期策略,多元化投资结构,同时应用数字化手段和科技元素来降低运营成本,探索创新方式,巩固其核心竞争力。
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监管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的思路,出手快、下手准,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记者获悉,为进一步规范万能险业务,昨日,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责令整改万能险收益率低于结算利率的现象。 约谈起因是,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近日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发现部分人身险公司万能险账户的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存在利差损等风险隐患。 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据了解,今年以来,受低利率环境影响,部分保险公司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 在昨日的约谈中,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责令上述12家人身险公司立即对此进行整改,根据万能险账户实际投资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际结算利率,并于9月1日前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二是要求上述12家人身险公司对保险消费者做好解释说明和相关服务工作;三是对整改不到位的人身险公司,监管部门将依法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两个月前,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明确,为巩固拓展乱象整治成果,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银保监会决定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回头看”。其中,在保险机构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中,通知单独列出了万能险业务。 具体来看,万能单独账户的资产未单独管理;在同一万能单独账户管理的保单未采用同一结算利率;万能账户实际结算利率未根据万能账户单独资产的实际投资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存在刚性兑付的情形;万能单独账户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对可能存在的利差损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未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等。 下一步,在坚持“保险业姓保”不动摇的行业基调下,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将进一步加强万能险非现场监测,完善万能险监管制度,加快推动万能险回归保障本源,优化人身保险产品供给,引导人身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利率敏感型行业,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利差损风险。应从预期管理和逆周期管理的角度,引导消费者形成对长期利率变化趋势的理性预期。这对防范长期利差损风险、增强保险业韧性建设,意义深远。 业内人士建议,为应对低利率挑战,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从负债端入手,逐步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保证回报的储蓄型产品的占比,增加非利率敏感的保险产品供给,优化利源结构和商业模式,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尽量去找较好的投资出口,同时辅以创新手段提升资金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组合风险。此外,管好综合风险、资产风险,尽力平衡好精算、财务、业务及投资的不同要求,加强压力测试及敏感性分析、变现能力测试,以防范偿付能力、流动性等风险。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行业持续转型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代表万能险保费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266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今年一季度,万能险持仓市值降低,一方面源于万能险新增保费减少,更多的险企选择使用传统险账户、分红险账户买入或举牌A股;另一方面,万能险持仓个股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拉低了持仓市值。今年以来,不少险企都将发展高价值业务的中长期重疾险、寿险作为保费策略,而压缩万能险等产品保费成为主流险企共识。一家银行系险企相关业务人员近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的发展策略是大力发展长期期缴和高价值业务,压缩低价值及对偿付能力消耗较高的万能险等产品,提高银保渠道价值,重点发展传统保障类业务,如年金、重疾、终身寿险等。万能险保费再压缩在行业转型、监管持续导向下,万能险保费经历了2018年的短暂回升后,2019年增速再次回到下行通道,今年一季度保费增速持续回落。《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万能险保费近8000亿元。2019年,在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17%的情形下,万能险保费增长仅为0.54%。今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更是同比大幅下跌40%。从一季度万能险保费下滑的原因来看,一方面,疫情冲击保费,行业整体保费增速下行,万能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另一方面,一些险企持续加大转型力度,降低万能险保费占比。尽管万能险保费持续下滑是大趋势,但个别保障型业务未完全发展起来的寿险公司,则计划今年持续加大万能险业务保费增速,以补充现金流。例如,某险企在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到,根据2020年销售计划,万能账户新单业务有较大现金流入,能够弥补万能存量业务较高的退保预期。持股市值环比降11%随着万能险保费增速的下滑,万能险账户一季度末重仓的A股市值也出现同比及环比降低。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一季度,万能险重仓A股68只个股,合计持仓市值达851亿元,环比降低11%,同比降低6.8%。截至一季度末,万能险持仓市值靠前的10只个股分别为金地集团、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金风科技、长江电力、上海银行、华夏幸福、金融街、广发证券,对应持股市值分别为138.0亿元、128.9亿元、78.6亿元、75.4亿元、54.2亿元、43.2亿元、40.8亿元、38.3亿元、31.0亿元、29.5亿元,合计持股市值达658亿元。总体来看,万能险持股仍偏爱金融地产股。上述10只个股中,除金风科技、长江电力之外,其他均为金融地产股。此外,万能险账户今年一季度还持有金地集团、保利地产、首开股份、华夏银行等地产及银行股。万能险举牌的标的主要为金融股及地产股,还有一些公用事业股。之所以选择举牌这类个股,与万能险的高负债属性有关。当时,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通过售卖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产品,迅速积累保费,这些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普遍在4%左右,个别甚至高达6%、7%,高负债属性驱动险企寻找二级市场能够覆盖负债成本的标的,银行、地产股由于分红稳定且较高,成为万能险举牌的首选。随着监管下发多份文件,持续引导险企压缩中短期的趸交万能险产品,鼓励中长期的寿险、健康险产品,万能险保费增速遭遇急刹车,万能险风光不再。有寿险公司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低估值、股息高、业绩确定性强的金融股、地产股能够提供稳定分红,这与险资对持续稳定的收益要求完全匹配。人保资本股权投资公司总裁张令佳对记者表示,险资天生特别不喜欢做“危险动作”,却喜欢“也许不见得那么高但稳定的收益”。正是基于险资的这一属性,今年以来,在A股及港股大幅回调之际,不少险企出手买入或加仓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