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为金融生态注入了强劲活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内涵、新机遇和新动力,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后冲刺阶段,必然要把金融科技作为重点方向。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支持上海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推动上海金融科技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和高质量发展,5月17日,由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城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北外滩成功举办。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为联盟揭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和虹口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出席了仪式。在仪式之前,还召开了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及秘书处成员。 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因时而动、应运而生 去年10月,在“中英金融科技高峰论坛(2019)”上,上海国际集团发出了成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的倡议,意在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行业整合,搭建业务合作平台,建立产业生态的对接机制。该倡议得到了市政府领导、金融监管部门、市相关职能部门和虹口区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上海金融科技相关单位的广泛响应。 目前,联盟形成了“8+44”结构,即: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局等8家管理部门联合出任指导单位,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新金融和金科子公司、科技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功能性机构等44家单位共同构成联合发起单位。联盟定位为联合金融科技相关机构的跨行业、开放性、非营利性的非法人组织,宗旨是开放交流、前沿展示、合作共赢、生态创新,旨在服务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合作与产业促进平台,聚焦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推动成员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长期深度合作,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度融合。 联盟将积极构建产业集聚高地,努力提高在金融科技行业中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在业务和技术层面形成上海标准、贡献上海力量,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6+1”格局建设,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首批成果落地 成立仪式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市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上海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北华共同为联盟的物理载体“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揭牌。上海城创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位于虹口区,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载体服务,积极参与和主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动国内外持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相关科研机构和功能性组织在园区内安营扎寨,推动虹口区成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区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区。 “上海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作为联盟的一项重大举措,也在仪式上正式启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金融局、市科创办、虹口区等为创新中心联合授牌,建设单位和首批共建单位代表共同上台见证。这将是联盟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的主战场,也是联盟成员单位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发展创新应用成果的主阵地。在虹口区创新中心内,由中国信通院创建的“金融科技安全实验室”正式揭牌,将重点围绕金融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开展网络安全研究与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测试评估、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等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在仪式上宣布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发布启动,支持监管试点在此落地,鼓励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监管试点与试点项目申报,加大试点项目横向交流和成果共享,深化金融市场科技应用,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 上海金融科技白皮书(2019)正式发布。由联盟秘书长单位上海城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等相关成员单位组成课题组历时半年,精心酝酿策划,大量调研走访和深度案例剖析,总结上海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反映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的创新探索、阶段性成效以及未来动向。汇聚联盟成员的共同智慧,深化业界对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共识和研究,形成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的建议。 未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将不断完善日常工作机制,面向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扩充成员单位,积极发挥整合、集聚和辐射作用,推动产业链上各类成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5月9日,深圳市税务局与腾讯集团、平安集团、中装建设、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税务-产业”联盟链。深圳市税务局还现场发布了通过联盟链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十项措施,企业在“链”上就可实现开票、验票,降低办税成本。 图为:现场签署仪式 据了解,“税务-产业”联盟链将通过使用跨链技术,打通税务链、金融链、产业链的数据通道,发挥联盟链各方在各自领域的辐射作用,使得企业、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共享联盟链上的信息,联盟链各方能够实现实质的、有力的协同,从而降低成本、提升协作效率,同时让链上企业享受到便捷、精准、可信、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例如,企业在联盟链上申请融资贷款,可自主将税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联盟链一键式提交给金融机构进行审核,既降低了多方协作成本,又大大缩短贷款审批时间,还降低了放贷风险,实现了多方共赢。 仪式上,深圳市税务局发布了《关于建设“税务-产业”联盟链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十项措施》,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安全的链上“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内容包括开放“税务链”服务能力,链上企业可以通过联盟链方便地进行批量的发票查验;深化推广区块链电子发票,链上企业可通过联盟链直接开具区块链电子发票;拓展“智慧税务”场景,链上企业可以在链上完成一键申报;定向向链上企业推送税收优惠政策;链上开具税务证明,纳税人可以在链上开具各类税务证明,并在链上长期保存、查询、流转;推出链上税收数字钱包,纳税人可在链上归集、查询、展示和利用纳税数据;探索链上税银互动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融资服务等。依据这些措施,联盟链将逐步推动税收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促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 作为“税务——产业”联盟链合作单位之一,中装建设董事长庄重在致辞中表示,智链平台目前已经开始提供线上服务,2020年3月首批上链的企业已经通过应收账款开立电子票据,进行融资,获得了资金放款。现在,中装建设与深圳市税务局等共建“税务-产业”联盟链,通过政策支持,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税收数据、产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 签署仪式现场连线了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他对联盟链的成立表示祝贺:“‘税务-企业’联盟链能够打通税务链、金融链、产业链的联通壁垒,实现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城市间离散信息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以及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最终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提供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对于税务部门来说,‘税务-企业’联盟链为全国利用科学技术驱动税收管理质量提升贡献了一个方案。” 深圳市税务局局长张国钧表示,深圳税务将继续积极与各方合作,共建税收高质量发展高地、共促税收营商环境示范、共树税务现代文明典范、共立税收治理标杆、共创智慧税务样本,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范的信息化“云工程”深圳样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