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华南地区环保行业年度首展——2020第六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拉开帷幕。 作为华南旗舰环境技术交流平台,为期三天的展会吸引了水与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场地修复、环境检测、环境服务等各领域的环保企业参展,包括景津环保、盈峰环境等多家上市公司。展会致力于打通华南环保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流窒碍,进一步放大广东环境技术的创新优势。展会主办方联系了华南200多家终端用户产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组织机构,邀请组团参观本届展会,以加深各方的交流。 同时,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20华南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大会”。9月16日当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环保创新创业大会”作为主论坛拉开华南环保产业思想盛宴的帷幕。“华南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大会”下设近20场环境技术分论坛,围绕水务、固废、大气、场地修复、监测等多个细分领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管理部门代表以及领军环保企业家,聚焦行业热点,把握行业动向,探讨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环保企业和行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张问之)
线上演唱会、线上电影首映、 线上买菜、上课、工作…… 各类“线上”服务遍地开花, 那你参加过“线上展会”吗?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化发展进程加速,平安租赁小微金融的“小设备”平台,早在4月已成功举办过首届线上展会,开展当天异常火爆,平台访问量突破50,000人次。经历了3个月的打磨、技术升级,第二届“工业装备•线上展会”也于7月25日与大家再次见面啦! 一场身临其境的展会 “OMG买它,买它”美妆博主“口红一哥”的这句魔法口号,是否曾让你掏尽腰包?本次线上展会也将直播间搬进“设备工厂”,由行业大牌展商在线带货直播,设备多重钜惠,特价限时抢购,打造了工业展览届的“双十一”,引发观众火热下单抢购。同时,行业大咖光临做客,带来“机加·注塑·钣金”行业前沿话题及技术分享,直播解析《小微制造业发展机遇及挑战》;直播间点赞量突破了3.6W+,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优惠设备,都让观众满载而归。更有VR设备全景展示,360度还原设备全貌,多媒体全视角展示,将观众1秒带到加工现场。 一场复工促产的展会 展会当日人流量突破75,000+人次,最高访问时段人流量10,000+人次,询盘量高达1000+条;展会开始第15分钟就产生了第一笔意向订单!所有参展商共收到观众留下的964张电子名片,其中最牛销售收到了91张电子名片,名片自带标签,展会后,展商们可分门别类深度与潜客沟通营销;最抢手展商收到了99条询盘,最火展台人流量达3700+,生意火爆,人气满满! 一场绿色抗疫的展会 本次展会共有203家展商免费参展,共展出3653台设备,节省的展位费用约30万+/个,节约15万㎡占地面积,相当于1/3个国家会展中心,减少20吨建筑垃圾,缩短约10万公里的运输距离,节省了9000+个口罩。0污染的线上展会,既能为全国范围设备卖家、专业买家,提供在线交流、意向撮合的平台,实现0距离供需对接;又免去了高额场馆搭建费用,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远程沟通,不担心人群聚集,绿色环保,健康安全。 平安租赁小微金融打造的“小设备”平台,发挥“科技+渠道”的优势,打破“后疫情时代”中小制造业没订单、没客源的枷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创意,帮助企业高效复工复产,让观众可以“线上挑设备、线下摸设备、会后买设备”,实现双赢。“小设备”平台也将持续赋能中小设备商在线营销场景,帮助传统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型,实现更多可能。
今年,连续举办63年的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线上展会成为本届广交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场备受瞩目的“云端盛会”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网上展示、洽谈对接,总共有50个展区,吸引了2.5万家企业、180万件出口商品、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参加。中外客商足不出户即可下订单、做生意,可以说,防疫期间特殊的广交会向国际社会呈现了新技术、新产品,给中外企业带来了新平台、新商机,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此前,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便指出,要促进线上线下办展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传统展会项目数字化转型,整合现有展会资源,打造网络展会集群,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与传统线下展会相比,线上展会不仅符合减少接触、避免人员聚集等防疫要求,还具有获客成本低、365天展示、高效、精准对接等明显优势,可以快速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线上展会平台的展览展示、交流交易、直播互动、在线论坛、配套服务等功能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可视化展示、信息交流、推广获客、询盘转化、签单收款、物流报关等一站式贸易服务,大大降低了展览方和参会方的线下办展场地、物料等成本。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线上展会成为会展业创新的热点,展会经济的新时代也已到来。一方面,线上展会可以打破传统线下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展会经济实现更高效的联动并开拓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线上模式不需要线下场地、产品实物布展等实景的搭建,可以实现多个展会同时举办与切换,即使在休会期间,商家仍然可以在平台展示产品并与客户互动联络,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缝对接。同时,线上展会的经贸辐射范围更广,不管是地域上的障碍,还是产品业态的多样,都可以体验无差别的对接和交流,不仅为因疫情受阻的海内外交流合作扫除障碍,也为将来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和提升全球经贸频密往来提供了新的平台。 另一方面,与“新基建”相融合的线上展会,将会迸发出更多的科技火花,让展会经济走向“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让会展更加便利、安全、可靠,全新的智慧会展模式将引领整个会展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变革,带动数字经济的跨产业融合升级。营销数字化、交易数字化、布展数字化等都一一实现,在助推会展经济业态转变的同时,也实现了各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流动模式的升级。“云展会”致力于打通无障碍交易链条的运作方式,将会催生更多的数字化技术解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整个产业互联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如展会与社交媒体的互融、远程验货与ARVR技术的运用、直播经济的广泛渗透等都会借助线上展会这一平台为各行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然,线上模式为展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也会让它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比如知识产品的保护更具挑战性、电子商务与展会的区分和边界如何界定、数据和交易安全管理、对真伪产品辨别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线上展会不能一味的无限扩大和增加,线下展会也不能统统放弃,否则即使有影响力的大展会也可能慢慢失去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只有不断打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瓶颈,存进线上线下展会的融合发展,展会经济才会更好的整合各方资源,激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展会经济,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杜雨萌 “随着此次疫情全球蔓延,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也使得今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在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此背景下,商务部将全力做好包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等稳外贸工作。 譬如,针对当前外需疲软致使许多企业因没有订单而被迫停产现象,钟山称,外贸企业原来多数属于单一做出口,但现在出口受阻后,政府也在支持他们出口转内销。数据显示,仅4月份,出口企业内销额就已增长17%,这说明优质的外贸产品同样受到国内消费者欢迎。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以及今年以来宅经济的蹿红,已有不少外贸企业瞄准“线上”商机,发力内销市场。 以国内最大内贸批发平台阿里1688为例,阿里巴巴中国内贸事业部运营总经理洛轩介绍称,为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迅速转内销,阿里巴巴利用平台优势采取了包括帮助工厂获得线上营销资源,集中清理库存,开发新品,打造自有品牌等多项措施。仅就东莞市而言,上个月阿里1688平台帮助其外贸工厂转内销实打实地卖出了9亿元。 不仅如此,以阿里1688做主场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线上展(下称“线上加博会”)也于5月13日正式启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参加展会是外贸企业争取新订单的重要方式。商务部鼓励举办线上展会,鼓励政府主办的线下展会率先在线上开展,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通过举办“云展览”,有利于助力企业抓订单、保客户、拓市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线上“云展会”等新平台,推进展会业态创新是当前抗疫复工形势下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虽然此次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销售从线下逐步转至线上,借此契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整体上看,都是一次转型升级的新机遇,特别是在当前国外订单锐减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借力“云展会”有望助外贸企业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拓展新的市场和空间,而这也是产业数字化的宗旨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4月1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就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推进展会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这次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冲击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突发性使得外贸企业缺乏反应、协调和应对的时间,导致短期库存难以消化、流动性中断、固定成本陡增等困难;不确定性是指何时恢复的主动权不在中国的外贸企业,需要持续观察海外疫情的变化情况,这使得企业的预期不稳定,很容易做出错误或短视的决策。在此背景下,一些外贸企业借力“云展会”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并通过线上替代线下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特殊时期的外贸企业的市场拓展效率。 但刘哲也提醒,外贸企业在借助“云展会”进行自救时,亦需综合考虑疫情导致的短期需求和经济恢复之后的常态需求,综合评估市场规模和持续的客户需要,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