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详尽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张,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和进展,阐明了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积极贡献。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世界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没有哪一国能够独自解决,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中国始终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通过国际发展合作,积极支持联合国机构等发挥作用,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议,倡导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亲诚惠容理念,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宣布务实合作举措,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展现出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胸襟和情怀,也赋予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新的时代使命。 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源于中华民族的天下大同理念,源于中国人民感恩图报的朴实情感,源于中国的国际主义情怀,源于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做大发展蛋糕,特别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国谋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白皮书的发布向国际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宣示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立场和决心,突出了关注民生、聚焦发展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彰显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担当作为,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态度。 延续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将在新时代形成新的丰富内涵。中国将继续秉承利己达人、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践行负责任大国的道义担当,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习近平指出,2020年对世界和中欧双方来说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欧迎难而上,携手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取得丰硕成果。双方如期实现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预期目标,达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也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创造更大合作空间。希望欧方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指出,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做世界和平进步的合作建设者。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一是协调抗疫行动。确保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获益。 二是共促经济复苏。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带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日重回正轨。 三是对接发展战略。加大政策协调,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探讨数字领域合作。 四是加快绿色发展。用好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相互支持中欧举办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自然保护国际会议。 五是推动多边合作。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内协调和合作,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支持非洲抗疫和发展,共同促进世界发展繁荣。 欧方领导人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欧中保持密切高层沟通,在地理标志协定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今天我们举行会晤,共同宣布结束欧中投资协定谈判,这对欧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将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这再次向世界表明,尽管欧中在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政治意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欧中投资协定是高水平的,欧方赞赏中方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欧中都支持多边主义,一个强有力的欧中关系有益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欧方赞赏中方就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帮助非洲抗击疫情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希望就全球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世贸组织改革等问题继续同中方密切协调合作。 中欧领导人互致新年问候,共同表示,在新的一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推进双方重大交往议程,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刘鹤、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晤。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9日讯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昨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石银)罚字〔2020〕第1号)显示,新疆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存在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违反账户管理相关规定两宗违法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对其警告,并处以罚款合计57万元。 对于新疆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对其处人民币50万元罚款,并对两名相关责任人马某、闫某分别处以人民币1.5万元、1万元罚款。 对于新疆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违反账户管理相关规定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对其警告,并处人民币7万元罚款。 资料显示,新疆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于2008年10月10日,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其前身是石河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以下为原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专家为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胜利,他的“2021关键词”是:长治久安。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国际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导致全球合作面临冲击。王毅外长曾指出,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共振,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遭受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2020年全球贸易、投资等数据明显萎缩,未来几年将处在恢复阶段。大国忙于国内抗疫,对外政策基本呈现收缩态势。即便疫情逐渐被控制,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受疫情的惯性影响,需要一段恢复时期,全球或将进入战略收缩时期。 未来一段时间,各大国的重心是国内政治,在对外政策上战略投入有限。如拜登政府已经表示其政策优先选项是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等问题,外交并非优先议题。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疫情加剧了欧盟国家的经济社会矛盾,英国脱欧、新老欧洲矛盾等问题会制约欧盟对外政策的运筹。中日印俄巴等主要大国也主要关注国内问题,如何尽快修复疫情对于国家的冲击成为重中之重。 全球战略收缩时期,大国对于各自的周边地区会更加重视,周边外交的重要性在全球战略收缩期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大国对于中国周边地区的战略投入会有所下降,但在中国周边地区与中国进行竞争的态势不会改变。 如何实现周边地区的长治久安成为2021年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回顾2020年,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同周边国家开展抗疫和务实合作,深化利益交融和民心相通,实现了与周边多数国家共克时艰,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展望2021年,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挑战,周边经济发展存在困难,实现周边地区的长治久安,需要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努力。 实现经济的恢复应该说是重中之重,中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使其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复苏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倡议始于周边,周边地区理所当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同步实现,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具有地缘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机制的活力,可以促进周边经济复苏早日实现。 面临各国经济社会矛盾加剧的压力,周边地区动荡风险可能有所增加,稳定周边将成为2021年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对于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如何去劝和促谈,保持基本稳定已变得至关重要。朝核问题在2020年基本稳定,但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对朝政策调整可能引发的影响值得关注。对于南海问题,中国要继续推动和东南亚相关方的合作,使得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中印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但是中印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共同利益,如何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非常重要。 中国在周边地区不同次区域面临的环境不尽相同,对此可以分区治理,协同推进,进而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逐渐实现。 在东北亚地区,经济与安全分化的矛盾虽难以解决,但缩小两者之间的张力不无可能。中国在东北亚地区要尽力稳安全、促合作,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日韩FTA)建设,使得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共同促进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需要克服中美竞争对于该地区的负面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基础,对此要进一步以经促政,以经促安,促进中国—东盟合作更加紧密。广大东南亚国家基于战略自主性考虑,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中国应尽可能团结东南亚国家搞好地区合作。 在南亚地区,印度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加深,不过中印双方存在经济互补、提升发展中国家地位等共同利益,合作也存在广阔前景。中国应在稳定中印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南亚各国的务实合作,尽量减少大国博弈对于地区合作的负面影响。 中亚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主要面临国内经济社会矛盾等风险,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要继续实行“经济与安全”的两轮驱动,在中亚地区稳定与发展当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疫情对于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冲击显而易见,实现周边地区的长治久安是周边各国的共同心愿。历经疫情的磨难,周边各国更需要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2021年,但愿周边地区能够长治久安!(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编辑:付敬)
近年来,珠海以发展跨境金融为核心,以发展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两翼,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一核两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这为深化珠澳合作、发力现代金融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2019年,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挂牌,提升了珠澳金融合作的层级;引进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自贸区横琴片区,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成产业基金落地投资两地项目,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长居珠海的澳门企业家颜义泷日前在横琴签下一份保单,这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专属重疾险产品,给他这样长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带来了安心和便利。“粤港澳三地的人员、产业和信息的融合越来越充分,跨境医疗保险产品的推出,让我们能及时享受到大湾区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颜义泷说。 从发售跨境金融产品到聚集澳资金融机构,从提升跨境资金融通便利化水平到实施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从推动金融人才互通互认到扶持澳门青年内地创业,近年来珠海以发展跨境金融为核心,以发展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两翼,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一核两翼”。金融业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珠澳现代金融正在加速崛起。 开放创新成就“珠澳特色” “以跨境金融为核心,全面深化珠澳金融合作,支持澳门发展现代金融产业;聚焦科技金融,打造特色创投高地;深耕金融科技,探索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珠海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珠海金融发展的这三层内涵,分别对应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实体产业;瞄准产业前沿、以科技手段提升现代金融业能级等三大目标”。 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成长,40年来珠海金融业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海曾发行我国境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第一张中国银联多币卡,投入使用我国境内第一台ATM机,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引进澳门本土银行内地首家分行,落地全国首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近10年间,珠海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近6倍。今年以来珠海金融业逆势发力,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15%;各类金融机构快速集聚,构建起集20余种细分业态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到今年上半年,珠海市各类金融类机构共5927家,金融业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金融业已发展成为珠海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这为深化珠澳合作、发力现代金融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据介绍,2019年,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在横琴挂牌,提升了珠澳金融合作的层级。围绕示范区建设,珠海探索加强金融开放创新合作,引进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业和服务机构入驻自贸区横琴片区,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成产业基金落地投资两地项目,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同时,围绕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促进跨境要素流动,先行先试,推动具有“珠澳特色”的金融创新改革。 巧引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以服务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为初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市场有需求、机构有能力、监管有手段’为原则,珠澳金融开放合作将大有可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管涛表示。 投资人丛远华2017年在横琴创办私募企业境成资本,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丛远华说:“在珠海做私募,有澳门民间资本丰富,大湾区科创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越、自贸区政策红利多等多重优势。我们一方面投资初创企业中的‘潜力股’,推动‘明星’企业上市;另一方面利用资本招商带动优质项目总部落户珠海,并引来上下游企业入驻,建立起完整产业链,融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为我国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私募创投企业重要聚集地之一,珠海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达554家,管理基金总规模超3726亿元,奔涌的资本“活水”带动一批批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质量新兴产业项目集群在珠海落地壮大。 在做好政策引导与产业规划的同时,珠海尤其重视密切对接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做好“全方位协调、多角度服务”。2019年原中国兴业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技术控股有限公司遭遇流动性危机,造成境外债务违约,国内债务也随之面临交叉违约的风险。“虽然公司主营业务基本面仍然向好,但遇上这个坎儿,日常运转面临困难。”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刘红维回忆道,当时珠海政府部门牵头,第一时间就与作为债权人的国内8家银行沟通协调,希望银行“不抽贷不断贷”。“把国内债权银行的关系理清后,我们再与境外债权人谈,就国资水发集团收购方案达成一致后,资金很快到账,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刘红维说,国企控股半年后即实现业绩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0.78亿元,同比增长69%。 英诺赛科科技有限公司是珠海首家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企业,“公司创办4年来,珠海市金融工作局帮助我们引荐融资机构和投资人、对接战略合作、做好上市辅导,还帮助引进其他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落地周边地区,为公司发展做到了‘保姆级’服务。”英诺赛科首席财务官钟山说,“疫情严重期间,公司从国外购买设备材料需紧急向境外付款,珠海当地银行及时为我们提供了专属柜面服务,保障了公司正常运转”。 筑起创业梦想孵化地 今年以来,两位澳门青年创办的电子商务平台“澳觅”与“跨境说”,交易量都获得了空前快速增长。 珠海,是他们创业之梦开始的地方。4年前江海涛在珠海市香洲区创立“澳觅”,致力于打造澳门本土最大的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去年他获得了横琴金投的股权投资,之后又获得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推出的“粤澳共享贷”债权融资。“银行的两地分支机构互认企业信用、互通优质服务,形成跨境合力帮助澳门初创企业做大做强,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跨境说”由周运贤2015年在横琴创办,定位为专注于“反向云”计算平台研发、辐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跨境电商服务商。“除了起步阶段的办公场所免租免水电费和初创企业贴息等政策红利,以及与珠海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跨境说’还借助珠海的平台资源,与全球多家支付公司合作,成立了金融科技服务云平台,实现了由数字技术公司到金融科技赋能的成长。”周运贤说,“跨境说”所在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不断加强对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目前共引进澳门企业项目201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376个,20多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资金,融资额突破4亿元,成为澳门青年内地创业首选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创客选择在珠海安放青春、放飞梦想,在创业中与大湾区同龄人交心交融,在奋斗中感受新时代的发展脉搏。
1月29日,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水集团”)与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平安租赁”)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产融结合推动城市智慧化的最佳实践。 根据本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遵循互利互惠、共赢未来的原则,在市场营销、客户资源、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价值。 宁水集团张琳表示,水务事业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水的未来是数字化的。近年来,我国各级水利建设部门在推动创建节水型城市,保障城镇供水安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水质提升”、“智慧水务”等城市水务建设与运行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目标。宁水集团作为水务行业的先行者,始终精准定位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水计量及智慧水务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贯彻“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等国家政策,积极协助水务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宁水集团希望通过本次战略合作与平安租赁强强联手,推进水务智能终端产品与新一代水务综合云平台的应用进程,形成智慧供水领域的产品金融范例,加快标准化模式的量产步伐,践行双方在各自业务领域所承担的促进行业发展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平安租赁魏林丰表示,平安租赁近年来持续加码水务领域。随着国家陆续出台“节水行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等相关政策,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这对全国3000余家水司的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平安租赁将利用强大的金融资源以及丰富的高端水务客群资源,联合宁水集团的深厚产业知识和领先科技实力,打造“金融+产业+科技”的综合解决方案,赋能地方水务的信息化建设,推动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本次联手将开创水务行业的实物资产管理创新模式,基于物联设备及数据平台,链接水司运营与金融资产管理,利用金融赋能科技,利用科技反哺金融。未来双方将协助地方改善城市水务管理效能,为市民带来更好的用水体验,构筑城市美好生活。 此次战略合作是双方贯彻落实国家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质战略举措,对进一步推动产融合作、开创水务行业的实物资产管理创新模式、探索金融资产的数据化运营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未来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水务生态的建设,这不仅是在各自领域的新跨越,更是推进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使命。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年度产销各类水表超千万台,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水表全球贸易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和国际水表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始终引领我国水计量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助力科学用水与节水工作迈上新台阶。 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份,是平安集团下属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资产规模达到2560.72亿元,公司各项指标位列行业第一梯队。(CIS)
近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携手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暨国科泰达科创母基金发布仪式,标志着国科控股与泰达控股战略合作全面启动。 国科控股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家中央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代表中国科学院统一负责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多年来,国科控股聚焦股权管理、基金投资、战略直投和国资监管四大主体业务,拥有联想控股、中科集团、东方科仪、中国科传等一批知名企业,走出了一条“科经融合,产业报国”的成功之路,成为国内股权投资基金市场上起步早、管理好、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专业投资机构之一。 截至2020年年末,国科控股管理的中科院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超过9100亿元,已投基金总规模超1700亿元,直接持股企业50余家,监管企业9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43家。 泰达控股是天津市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助力天津产业发展、推动产融城深度结合的一流跨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2020年10月份,天津市委市政府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协同的原则,将津联控股并入泰达控股。合并后,泰达控股资产规模超过4600亿元,“十四五”期间,泰达控股将坚持聚焦城市综合开发、金融、高端制造三大主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区域产业动能“新引擎”。 国科控股与泰达控股实施战略合作,既能充分发挥国科控股在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又能更好释放泰达控股在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区域开发等领域的优势,持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并通过共同创设联动创新母子基金、共同推动优质项目合作落地、共同探索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共同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共同探索构建高端科技智库生态等,推动中科院的科研成果在天津落地孵化,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本运营、赋能新兴产业。 国科泰达科创母基金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科控股旗下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泰达控股旗下天津津联国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共建,将聚焦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天津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发挥基金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促进科技IP到科创IPO的资本化,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