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当地时间6月15日,南非最大平面媒体集团独立传媒与多家中方机构共同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非民间外交及媒体合作线上研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来自中国、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及、英国等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19位嘉宾发言,中非各界近100人线上参会。 发言嘉宾一致认为,中非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充分表明中非始终相互依存、命运与共,中非友谊牢不可破。 独立传媒集团执行主席瑟维表示,中国无私援助非洲抗疫更是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友好兄弟情谊的集中体现,疫情当下,世界更需要中国领导力。美西方媒体一直挑拨离间,大肆抹黑中非合作。中非媒体应团结合作,发挥应有作用,全面客观公正报道彼此国家,讲好中国和非洲自己的故事。
导读 欧洲和中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重点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是建立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双方应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共享卫生数据、设立多边投资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全球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中欧双方的共同目标。 作者:沙达·伊斯兰(Shada Islam) 前“欧洲之友”智库政策研究主任 长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反反复复,今天尤其充满挑战。大国之间的对抗和零和博弈增加了处理两国诸多方面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更是给全球格局蒙上了阴影,也对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尽管存在相互指责,欧洲和中国都清楚地知道,它们必须努力合作,共同打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美国也是这样想。 事实上,未来的合作框架不能只涵盖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还必须包括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要想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就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立场,着眼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当前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世界,我们要齐心协力遏制气候变化,共同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我们还要密切合作,战胜当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其他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图片来源:李克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讨论了双方共同开展新冠病毒研究和疫苗开发工作,为中欧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6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第十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对话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欧洲和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然而,分歧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这就是“欧中2025议程”的重要之处。预计李克强总理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峰会时敲定这一前瞻性路线图。 中欧需要在四个关键领域摒弃分歧,携手合作,它们分别是:促进疫情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共建全球数字化未来,以及最重要的是打造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 图片来源:东方IC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告诉世人,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世界。尽管有人并不这样认为,但富人与穷人、男性与女性、就业与失业、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有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疫情导致的封锁期间显露无疑。 展望未来,如何构建中欧卫生伙伴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首先,在各国努力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之际,人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一旦这种疫苗问世,如何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加以对待。日本和欧盟最近已作出承诺,未来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共同产品”,中国和欧盟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承诺。 换句话说,在疫苗研制和试验阶段应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各国日后能够平等地获取疫苗。 图片来源:中欧应加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合作。中国承诺在未来疫苗临床试验中加强国际合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有100多个新冠肺炎疫苗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中国最多。 还有一个问题,目前疫苗的生产能力较低,可能难以支撑全球接种计划。仅靠公共资金往往不足以确保疫苗能够平等地惠及所有人,这就要求疫苗研制者与生产商之间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 但就算如此,即便是前景最好的疫苗项目、生产能力最强的疫苗企业,恐怕也仍无法为全球提供疫苗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照顾最脆弱的人群。 图片来源:中欧可以合作建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共享卫生数据,开展医疗研发合作,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做好准备。 最后,在政府层面,欧盟和中国应合作建立一个侧重于卫生等关键领域的多边投资平台。 此外,虽然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很重要,但与公共卫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讨论,应将更广泛的欧亚大陆其他相关各方也纳入进来。今年将在柬埔寨举行的第13届亚欧峰会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 当下的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无法阻碍中国与欧洲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走到一起。双方领导人应在努力解决双边问题的同时,集中精力携手应对这些共同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张钊
近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已经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日益广泛的响应和支持,目前正是深入推进的关键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应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来健全多元化金融合作和投融资体系。 而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海外机构布局和业务不断的优化和拓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资金融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的冲击。这些影响一是表现在境外项目还款压力增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出缓债、免债诉求。与此同时,就是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欧美主要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和资金融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严重贬值,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明显收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流入减缓,资金供应受到影响。此时,“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参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顾问、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参加2020“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时表示,中国金融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为下一步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稳定的合作基础与项目的积累,可依托现有框架进一步优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债权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和“一带一路”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互信、互利、共同发展这样一种基础,所以为下一步合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王兆星说。 就后疫情时期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王兆星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严控投资风险,做好境外投资风险的管控;其次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一带一路”的网络布局,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密切跟踪全球疫情形势,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精准金融服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协助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此外,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总的方向和目标,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国际化重要的推手,推动人民币为中心的区域化的新格局;最后,注重统筹海外的金融管理、债权管理,来进一步优化我国债权的海外布局,加强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地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7%,对东盟全行业投资达7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6%。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2.9万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11月28日,这是一组被反复提及的数字。 在当日举办的第12届中国—东盟领袖论坛上,几乎每一位发言嘉宾都在感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绩来之不易。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视频致辞中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且在全球蔓延,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受到破坏,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面临重构。在上述不利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仍克服疫情影响,经贸合作逆势增长,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经贸合作交流相一致的是,广西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也在持续深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秦如培表示。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在助力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相互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落地实施以来,广西深化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创新跑出“加速度”,为服务外向型企业、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和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更多便利。 更多的创新与合作已在探索中。11月15日,东盟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的多位人士更是充满期待。潘功胜表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货币金融合作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深化合作 完善跨境金融交流合作机制 “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最早正是从东盟起步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持续深化。”潘功胜介绍,多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持续深化,建立了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加强了本币结算、本币互换、清算行等多种形式的本币合作,实现了中国—东盟金融市场协同发展,推动了跨境本币使用金融创新等。 金融机构也呼吁加强同业合作。东盟地区基础建设的项目融资量大、金融需求种类繁多,只凭一家银行单打独斗很难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对此,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表示,中国—东盟投资贸易往来密切,双方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地缘基础和现实条件,同时也对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张旭光表示,农行将更加积极地拓展东盟地区的服务网络,加强与东盟地区金融机构合作,为区域经济提供全球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表示要进一步加深合作,全力服务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积极探索金融合作新模式,在跨境结算、跨境融资、区域货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持续优化经济生态环境。 在这方面,广西北部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王能表示,北部湾银行将聚焦RCEP建设的金融需求,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各同业加强协同协作。他表示:“期待与各同业一道,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业务开放互动、信息对称交流和资金有效配置,共同搭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金融机构合作新平台。”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跨境金融监管、跨境金融信息合作,建立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中国—东盟跨境重大项目信息平台,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标准化和专业化跨境投融资等金融服务。”秦如培表示。 创新金融服务 构建更开放智慧的金融生态 “开放、创新、合作、共享”是深化跨境金融合作的现实要求,也是让金融“活水”真正跨境流动起来的重要驱动力。金融创新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廖林期待中国和东盟成为科技创新的新沃土。他表示,中国和东盟具有庞大的青年群体消费市场,全球70%的年轻人口集中于此。同时,金融科技体系发展成熟,智能手机渗透率高于80%,电子商务营收连续5年增长超过30%。随着数字经济和“非接触”金融业务的发展,双方在跨境电子支付、数字资产、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经验互享、模式互鉴提速,中国和东盟未来必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增长引擎。 新技术、新业态既是金融支持的对象,也将改变金融业本身。 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孙平表示,进出口银行注重业务品种和融资方式创新,将不断提升中国—东盟金融服务质效,“我们通过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定位资金需求并开展靶向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也强调了金融科技的作用,并表示建设银行将依托金融科技实力,创新金融服务,构建更开放、智慧的金融生态。他介绍,在此次东盟博览会上,建行会同中国及东盟多国政府部门,在“全球撮合家”平台举办5场线上撮合及论坛活动,帮助东盟国家和境内数百家企业实现跨境需求精准匹配。 胡昌苗表示:“下一步,建行将持续发挥平台和生态优势,连接多渠道资源,打破时区和地理界限,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投资合作,特别是为跨境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开放、智能、普惠、共享的金融服务,助力构建便捷、友好、包容的跨境金融生态。” 促进互联互通 推动共享发展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坚持扩大内需的同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和东盟两大市场更好对接。”林景臻表示,各金融机构应深刻领会政策导向,着力推进合作共享,积极开展创新实践,为双方建立更为稳固友好、互利共赢的贸易伙伴关系贡献金融力量。 张旭光也认为,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也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提供新契机。”张旭光说。 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表示,邮储银行将重点支持海陆新通道和中国东盟沿边基础设施的建设。他表示,将加大对东盟的跨境资金配置,加速推进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项目,通过加强投贷债联动,全面助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升级。 在互联互通、支持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方面,广西北部湾银行也颇具雄心。“作为城商行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倡议的发起行,北部湾银行希望能与同业合作,共同解决新通道关键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贸易企业融资难、跨区域跨领域融资等各类金融难题,并在助力西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强通道沿线的金融数据和信息共享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王能表示。
日前,广东省政府与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11家央企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央地合作新模式。记者从签约活动上了解到,此次央地合作涉及的领域广泛,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航天技术、信息安全、能源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领域助力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东一直持续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央地合作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属企业与央企在建合作项目73个、总投资6688亿元,涉及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据介绍,央企充分发挥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突出功能,带领和帮助广东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地起到国有经济的保障与支撑作用。 此次合作,央地双方将携手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央地合作共赢新样板。“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重点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保等方面与央企开展深度合作。”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表示。 比如,此次广东与国开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合作。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倪全宏介绍,“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在广东累计提供融资超过1万亿元。此次广东省政府与国开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出不少创新举措,将对双方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强化金融支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发挥积极作用。 “华润作为总部设于广东的央企,在广东各地都有进一步拓展合作计划,投资额达2000亿元以上。”华润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李福利说,“双方将深化科技创新、能源服务、医药健康、消费升级、城建运营、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合作。” 签约组建中南钢铁项目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副总经理张锦刚介绍,目前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约为15%,未来将向“绿色发展”方面布局。中南钢铁成立后,将积极推进中国宝武在中南地区钢企的低碳绿色发展。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认为,此次广东省与11家央企集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对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批签约项目中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体系提供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郑杨)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7日讯 ,有投资者向华文食品(003000)提问,你好,贵司除了在全渠道进行销售,如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以及社区团购兴盛优选、菜多多、十荟团合作等。有考虑投资加大力度布局社区团购项目吗?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已和社区团购如兴盛优选、菜多多、十荟团、多多买菜等平台合作。后续我们一方面会寻找合适的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另一方面公司将通过积极引导经销商,加大对经销商的投入支持,继续加强社区团购渠道的建设发展,发掘新的销售渠道。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当地时间2020年10月11日,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金边会见柬副首相、中柬政府间协调委员会柬方主席贺南洪。 王毅表示,此次中国外长东南亚之行将柬埔寨作为首站,是因为我们两国是铁杆朋友和命运共同体。中柬友谊不仅未受疫情的影响,反而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进一步升华。中方愿与柬方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相互支持,共同规划和推进后疫情时期两国关系更好发展。 王毅说,当前中柬各领域互利合作保持强劲势头。不久前举行的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会议又达成一系列共识,制定出新的合作清单,目前都在顺利实施当中。中柬互利合作是全方位的,涵盖几乎所有领域。中方将继续支持柬方抗击疫情,优先向柬方提供疫苗,购买更多柬优质农产品。中国对柬投资克服疫情影响逆势增长,有助于促进柬工业化进程,提高柬自主发展能力。双方在继续推进两国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也有必要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中方将继续根据柬方需要实施有关合作项目,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中柬即将签署自贸协定,这是柬第一份双边自贸协定,不仅将促进两国贸易发展,也将为柬应对后疫情时期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贺南洪表示,柬方高度赞赏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就,感谢中方向柬方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并派遣医疗专家组。柬疫情防控成果离不开中方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希与中方开展疫苗合作,全面启动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和物流“绿色通道”,助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柬方愿与中方落实好构建柬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各领域合作清单对深化柬中合作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柬方感谢中方帮助柬建设有关基础设施,积极进口柬优质农产品,希望中方帮助柬制定工业发展规划。柬中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深远意义。双方可通过多种形式增进各部门沟通交流,加强两国友城建设,不断巩固柬中友好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