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太平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通报》称,通过投诉调查发现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5年11月,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下称太平上分)与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双方同意在此协议项下开展业务。《协议》规定,租赁公司向有二手车辆库存且具有融资需求的车商提供融资服务,车商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为保证车商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租赁公司向太平上分购买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直接向太平上分支付保险费。 在太平上分出具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保单中,车商是投保人,租赁公司是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加利息,保险期间为贷款期限(一年期),保险费率为2%。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1289笔,保费收入合计739.51万元,保险金额合计4.69亿元。 2018年9月,经太平财险总公司批准,太平上分与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下称《补充协议》),重新设置了承保和理赔条件,对累计赔偿限额等做了修订。《补充协议》中“本项目累计赔偿限额为实收保费的110%”等内容,与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第八条“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为投保时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的内容相比较,《补充协议》对总的赔偿金额进行了大幅缩减,下降幅度高达98%。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201笔,涉及投保人59名,保费收入合计316.64万元,保险金额合计1.68亿元。但是,按照《补充协议》,太平上分实际承担的总体赔偿责任从保险金额1.68亿元变成了实收保费的110%,即348.3万元,二者差额近1.65亿元。太平上分出具的以上保单所用条款均为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太平财险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太平财险进行处理。
银保监会网站28日通报,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太平财险进行处理。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通报称,为切实维护银行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通过投诉调查发现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太平财险)通过补充协议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悉,2015年11月,太平财险上海分公司(简称太平上分)与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简称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简称《协议》),双方同意在此协议项下开展业务。《协议》规定,租赁公司向有二手车辆库存且具有融资需求的车商提供融资服务,车商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为保证车商履行支付租金义务,租赁公司向太平上分购买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并直接向太平上分支付保险费。 在太平上分出具的《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保单中,车商是投保人,租赁公司是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为贷款本金加利息,保险期间为贷款期限(一年期),保险费率为2%。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1289笔,保费收入合计739.51万元,保险金额合计4.69亿元。 此外,2018年9月,经太平财险总公司批准,太平上分与租赁公司签订《二手车商融资项目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简称《补充协议》),重新设置了承保和理赔条件,包括对累计赔偿限额等做了修订。 《补充协议》中“本项目累计赔偿限额为实收保费的110%”等内容,与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第八条“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为投保时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借款合同》中列明的贷款本金与利息之和”的内容相比较,《补充协议》对总的赔偿金额进行了大幅缩减,下降幅度高达98%。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太平上分累计承保保单201笔,涉及投保人59名,保费收入合计316.64万元,保险金额合计1.68亿元。但是,按照《补充协议》,太平上分实际承担的总体赔偿责任从保险金额1.68亿元变成了实收保费的110%,即348.3万元,二者差额近1.65亿元。太平上分出具的以上保单所用条款均为2015年备案的《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条款》。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指出,太平财险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将严格依法依规对太平财险进行处理。
疫情下的90后更爱攒钱了。7月20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2020版)显示,今年上半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4成,平均不到4天要往余额宝存一笔钱。 90后已是当前社会攒钱的主力军。数据显示,在7亿余额宝用户中,有1.34亿用户是90后,相当于全国每4个90后就有3个在用余额宝攒钱。余额宝7亿用户中,90后人数超过60后、70后、80后的总和。 从储蓄习惯来看,90后更倾向于小额积累,有6成90后平均每笔攒钱金额在20元以下。旅行是90后攒钱的最主要目标。 从地域角度来看,南方90后攒钱意识更强。90后攒钱金额和攒钱人数前十的城市中,南方城市占8成以上。其中,上海90后攒钱金额为全国第一。
*ST围海中标8089万元生态修复整治工程项目 *ST围海7月3日午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成为“宁波市奉化区凤凰山岸段生态修复整治工程一期”的中标人,项目中标造价金额为8089.13万元,中标金额合计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2.35%。 *ST围海表示,公司尚未与该项目招标人正式签订合同,因此合同条款尚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最终签订合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金路收购成都合维德 实现对南江农信社和凉山农商行的持股 新金路7月3日午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金泓与成都合维德股东魏忠发、胡华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魏忠发、胡华拟将其合计持有的成都合维德100%股权转让给成都金泓,股权转让价款为2271.66万元。 据公告显示,成都合维德自成立至今未开展经营业务,无营业收入。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金属材料、机械设备、机电产品、矿产品、建材、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办公设备、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等。另外,成都合维德持有南江农信社588.60万股、持有凉山农商行1878.26万股。 公司表示,通过收购成都合维德100%股权,实现对上述两家银行的持股,上述两家银行的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符合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要求。本次收购的目的在于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朗姿股份重要参股公司若羽臣首发获通过 朗姿股份7月3日午间公告,公司重要参股公司若羽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于2020年7月2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截至目前,公司持有若羽臣1500万股股份,占其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为16.43%,该股份自若羽臣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 威海广泰上半年新签订单13.22亿元 同比增长31.87% 威海广泰7月3日午间披露2020年半年度订单情况。2020年1月到6月,公司累计签订订单金额为13.22亿元(不含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金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31.87%。另外公司表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总金额为26.10亿元(含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金额)。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奇渊、张子旭 复工以来,各地消费券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消费券起到了刺激需求的作用。在供给恢复快、需求恢复慢的情况下,工业产成品库存快速上升。1季度工业产成品实际增速为15.5%,达到5年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地消费券的推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撬动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消费券也对特定人群起到了纾困作用。根据官方数据,1季度失业压力加大,3月就业人员规模比1月份下降6%以上,约18.3%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上班状态。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向限定人群发放消费券,有的地方还规定了向困难人群提供消费券的总体金额。 但是既要实现刺激、又要实现纾困,同一项政策难免要做出权衡。对于这两个不同目标,本文并不试图做出价值判断,而是试图梳理现实:当前消费券政策的效果如何,在刺激、纾困两方面能够起到何种作用? 消费券规模较为有限 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统计,本文只对42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各省级单位数据通常缺乏足够的细节而未计入,截至时间为4月27日。在此基础上,对已经公布消费券发放细则的42个城市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已经发放各类消费券65.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金额为19.6元,中位数为8.9元。其中仅有29%的城市人均金额在30元以上。假设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在2-3之间,则总体效应为200亿元或以下,对比35万亿左右的居民消费支出,消费券对总体消费的刺激作用可能较为有限。另外,某省的消费券金额可能较大,但是其并未给出消费券总金额等细节,且有相当部分透支了未来的节日慰问金,因此没有纳入分析。而且即使纳入,消费券的相对规模也仍然较为有限。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均消费券金额越高 数据说明:(1)人均消费券=所在城市发放消费券总额/2019城市人口数量,缺乏数据的情况以相近年份数据替代。(2)由于部分城市缺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因此使用2018年人均GDP数据进行分析,缺乏数据的情况以相近年份数据计算。(3)剔除了温州和鄂尔多斯,因为前者人均可支配收支排名显著低于人均GDP排名,而后者恰恰相反。(4)没有计入某省。因为该省发放消费券是以省级为单位,和其他城市为单位的口径不统一。另外,该省并未给出消费券总金额数据。(5)剔除了杭州,因为杭州的人均消费券达到162元,远高于其他城市,加入杭州该图无法清晰显示其他城市。另外,加入杭州后不影响分析。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新闻进行整理。消费券数据截至2020年4月27日晚。 消费券政策也有地区分化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由各个城市分别出台,由于各地财力不同,呈现出了地区分化。总体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发放消费券的人均水平就越高。剔除温州、鄂尔多斯后的40个城市,人均消费券金额与人均GDP相关系数达到0.4。简单的线性回归,也揭示了人均GDP对人均消费券发放金额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解释力。其中,消费券人均水平较高的城市,除了武汉疫区之外,一般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这些发达省份。而欠发达省区或城市,其发放的消费券人均水平也往往较低。目前所有发放消费券的42个城市,其人均GDP的均值为9.4万元,显著高于2019年全国人均GDP均值7.1万元。这意味着,没有发放消费券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更低。 这显示出,消费券政策在地方层面的各自为战现象突出,缺乏全国层面的协调。对于各个城市而言,依据自身财力发放消费券,可以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进行纾困,有其合理性。但是从跨地区的视角来看,中西部地区有更多的困难人群,以及返乡待岗的农民工,而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券发放力度恰恰相对较弱。因此,当前的消费券政策缺乏统筹协调,未能起到跨地区平衡、纾困的作用。 消费券发放侧重于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使用,一般都有对行业的限定。从42个城市的消费券政策来看,主要侧重于餐饮、零售和文旅三大行业。在这三个行业投放消费券的城市数量占比,分别达到了81%、73%和48%。这与疫情对消费行业的冲击,具有高度一致性。1季度的服务业增速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旅游业等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其中,前两个行业在1季度的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35.3%、-17.8%,是服务业中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两个细分行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没有单列的分类,但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也有显著下滑。从这一角度来看,消费券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从行业、企业层面考虑更多。 消费券限定使用的行业比例:42个城市的数量占比 消费券发放惠及城市居民,但农村和困难人群得益受限 42个发放消费券城市中,15个城市提出了针对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包括特困人员、低保人员和孤儿等,5个城市还给出了对限定人群发放消费券的金额,占比最高占总金额的15.3%,最低0.9%,中位数10%。但是由于以下原因,消费券难以真正惠及农村和困难人群。 其一,消费券金额有限。前文已经提到,按常住人口计算,42个城市的消费券人均金额为19.6元,中位数8.9元。虽然有的城市对特定人群有数百元的支持,但对于困难群体来说,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其二,交通距离和成本不利于农村消费者。对已有的消费券使用细则进行观察,许多地方发放的专属消费券限定在城市中心商圈的商铺使用,从而将消费券使用区域限定在城市中心。根据不完全的信息披露,有7个城市要求必须到现场消费,不允许同城外卖与同城配送行业进入。在消费券金额有限的情况下,农村人群面临的交通成本更高,这导致消费券的发放难以真正惠及农村消费者。 其三,限制条件过多。部分城市对消费券施加了各种限制条件,例如某城市420万元的餐饮消费券,仅限定13家餐饮企业使用。个别城市消费门槛设置过高,例如满800减50。还有一些地方,发放消费券重点面向非基本民生行业,例如某城市的汽车消费券金额占比高达69%。考虑到以上情况,消费券的纾困作用也较为有限。 其四,各地消费券几乎都通过数字平台发放,要使用手机支付进行消费。对于老年人、没有电子支付手段的困难人群,这也构成了技术上的门槛。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最需要消费券纾困。因此,需要考虑线上与线下发放方式相结合。 当前的消费券政策存在的问题 消费券政策重点以纾困重点行业为主,但总体金额小。同时,除个别地方外,几乎所有地区的消费券都采用满减形式、限定具体行业,促销性质较为浓厚、价格效应多过收入效应。因此,这些政策实际能起到的刺激和撬动效应都较为有限。 在空间上,地方政府基于自身财力、各自为战。其结果是,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力度较大,而中西部、欠发达省力度明显较弱。同时由于前述原因,消费券难以真正惠及农村消费者的困难人群。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人群角度来看,纾困效果都难达预期。就业是滞后变量,失业人群在就业市场的匹配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非正规就业人群如何纾困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消费券政策需要起到何种作用,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因恰逢2020年一季报密集披露窗口期, 4月份上市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的整体交易规模虽然环比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个股的交易仍频繁,如京东方A、中兴通讯等。而从月内机构席位的交易动态观察,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板块公司也成为本月机构资金重点买进品种,世纪华通、龙蟒佰利等公司被机构超过亿元买入。 成交金额环比骤降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4月份,沪深两市共有373家A股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发生了1190笔交易,成交24.72亿股,成交总金额219.27亿元,因恰逢2019年年报、2020年一季报密集披露期,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不得随意买卖本公司股票,这导致月内大宗交易成交次数和成交规模均较3月份有明显降低。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A股市场共有483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累计交易1963次,成交40.42亿股,成交总金额480.5亿元。两月交易对比可看到,4月份大宗交易的月成交金额相较3月份环比大幅减少了54.37%。 从大盘表现来看,4月份A股市场整体走出了一波小幅震荡上行的走势,上证指数月内上涨了3.99%。正因市场交易的回暖,上市公司股东的议价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月内1190笔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5.88%,较3月份的6.18%平均折价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汉鼎宇佑、金智科技、兴发集团、TCL科技、中国太保、国统股份、孚日股份、*ST江特、英特集团、中国中车10家公司,月内更是以当日收盘涨停价格完成交易。 在月内整体成交规模环比明显缩减下,部分公司的交易金额并未减少,统计数据显示,有52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月内交易金额超过了亿元,尤其是京东方A、中兴通讯2家公司,大宗交易月成交额相继完成了24.19亿元和18.99亿元。 京东方A、中兴通讯遭大股东减持 观察发现,近日来京东方A的大股东可谓动作不断,频频通过大宗交易、无偿划转等手段减持股份。4月9日晚,公司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第二大股东重庆渝资光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2.8亿股,套现10.43亿元,卖方为西南证券重庆惠工路营业部,买方为华安证券重庆分公司。此后,4月16日、17日,京东方A再现4笔大宗交易,卖方依然全部来自西南证券重庆惠工路营业部,买方则除了华安证券重庆分公司,还有一笔交易的接盘方为银泰证券重庆江南大道营业部。从交易双方选择买卖地点始终围绕在重庆推测,这些交易大概率均为重庆渝资的减持。自4月9日减持后,重庆渝资持有京东方A的股份为1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重的4.9999997%,不足5%,按照规定,其买卖可以不再对外进行公告披露。对于此次大规模减持的原因,重庆渝资表示是因经营计划需要,而未给出其它太多的解释。 除了京东方A出现大规模交易,中兴通讯在大宗交易平台上的累计成交金额也达到了18.99亿元。观察显示,4月份中兴通讯共发生了44笔大宗交易,其中31笔发生在4月2日,当日成交金额为15.63亿元。从交易席位看,卖方大部分来自国泰君安深圳华强北路营业部,买方则多数为机构席位。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几乎同一时段,中兴通讯也同样发生过多笔大宗交易。历史数据显示,2019年3月28日,中兴通讯累计发生了24笔大宗交易,和今年4月2日的交易更为相似的是,当时的卖方全部为国泰君安深圳华强北路营业部,买进也依然多被机构接盘。由此,从席位、交易规模、交易时点推断,这一次也很有可能是大股东减持或者换购ETF。 机构资金青睐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 4月份,机构席位依然在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断吸收股份。经统计,月内机构席位共买进了79家公司的股份,合计买进2.14亿股,买进金额45.57亿元;而只对59家公司进行了卖出,合计卖出3.03亿股,卖出金额22.41亿元,买进规模明显高于卖出规模。 从个股的买入金额统计,中兴通讯为期间机构席位买进最大的公司,合计买入金额为18.07亿元,占到了公司月内全部交易金额比重的95.16%。其次则是世纪华通、龙蟒佰利、宇信科技、中科创达、芒果超媒等公司,期间机构席位共对9家公司进行了超过亿元的买入。而从涉及行业分析,医药生物行业,尤其是医疗器械子行业和传媒行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子行业,成为了期间机构投资者最为看好,买进最多的领域。 相较之下,观察机构期间的卖出动向,海康威视、际华集团、东南网架、美克家居、分众传媒、申通快递7家公司则被机构席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卖出,卖出金额均超过亿元。月内海康威视遭机构专用席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抛售的规模最高,合计卖出了4.19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视月内发生的7笔交易虽然卖出席位全部为机构专用,但买入席位则全部来自高华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营业部,而此席位也一直被市场疑似为QFII专用席位,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在其他机构抛售时,QFII资金却在大力看好。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因恰逢2020年一季报密集披露窗口期, 4月份上市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的整体交易规模虽然环比明显下降,但仍有部分个股的交易仍频繁,如京东方A、中兴通讯等。而从月内机构席位的交易动态观察,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板块公司也成为本月机构资金重点买进品种,世纪华通、龙蟒佰利等公司被机构超过亿元买入。 成交金额环比骤降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4月份,沪深两市共有373家A股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发生了1190笔交易,成交24.72亿股,成交总金额219.27亿元,因恰逢2019年年报、2020年一季报密集披露期,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不得随意买卖本公司股票,这导致月内大宗交易成交次数和成交规模均较3月份有明显降低。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A股市场共有483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累计交易1963次,成交40.42亿股,成交总金额480.5亿元。两月交易对比可看到,4月份大宗交易的月成交金额相较3月份环比大幅减少了54.37%。 从大盘表现来看,4月份A股市场整体走出了一波小幅震荡上行的走势,上证指数月内上涨了3.99%。正因市场交易的回暖,上市公司股东的议价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月内1190笔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5.88%,较3月份的6.18%平均折价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汉鼎宇佑、金智科技、兴发集团、TCL科技、中国太保、国统股份、孚日股份、*ST江特、英特集团、中国中车10家公司,月内更是以当日收盘涨停价格完成交易。 在月内整体成交规模环比明显缩减下,部分公司的交易金额并未减少,统计数据显示,有52家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月内交易金额超过了亿元,尤其是京东方A、中兴通讯2家公司,大宗交易月成交额相继完成了24.19亿元和18.99亿元。 京东方A、中兴通讯遭大股东减持 观察发现,近日来京东方A的大股东可谓动作不断,频频通过大宗交易、无偿划转等手段减持股份。4月9日晚,公司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第二大股东重庆渝资光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2.8亿股,套现10.43亿元,卖方为西南证券重庆惠工路营业部,买方为华安证券重庆分公司。此后,4月16日、17日,京东方A再现4笔大宗交易,卖方依然全部来自西南证券重庆惠工路营业部,买方则除了华安证券重庆分公司,还有一笔交易的接盘方为银泰证券重庆江南大道营业部。从交易双方选择买卖地点始终围绕在重庆推测,这些交易大概率均为重庆渝资的减持。自4月9日减持后,重庆渝资持有京东方A的股份为1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重的4.9999997%,不足5%,按照规定,其买卖可以不再对外进行公告披露。对于此次大规模减持的原因,重庆渝资表示是因经营计划需要,而未给出其它太多的解释。 除了京东方A出现大规模交易,中兴通讯在大宗交易平台上的累计成交金额也达到了18.99亿元。观察显示,4月份中兴通讯共发生了44笔大宗交易,其中31笔发生在4月2日,当日成交金额为15.63亿元。从交易席位看,卖方大部分来自国泰君安深圳华强北路营业部,买方则多数为机构席位。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几乎同一时段,中兴通讯也同样发生过多笔大宗交易。历史数据显示,2019年3月28日,中兴通讯累计发生了24笔大宗交易,和今年4月2日的交易更为相似的是,当时的卖方全部为国泰君安深圳华强北路营业部,买进也依然多被机构接盘。由此,从席位、交易规模、交易时点推断,这一次也很有可能是大股东减持或者换购ETF。 机构资金青睐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 4月份,机构席位依然在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不断吸收股份。经统计,月内机构席位共买进了79家公司的股份,合计买进2.14亿股,买进金额45.57亿元;而只对59家公司进行了卖出,合计卖出3.03亿股,卖出金额22.41亿元,买进规模明显高于卖出规模。 从个股的买入金额统计,中兴通讯为期间机构席位买进最大的公司,合计买入金额为18.07亿元,占到了公司月内全部交易金额比重的95.16%。其次则是世纪华通、龙蟒佰利、宇信科技、中科创达、芒果超媒等公司,期间机构席位共对9家公司进行了超过亿元的买入。而从涉及行业分析,医药生物行业,尤其是医疗器械子行业和传媒行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子行业,成为了期间机构投资者最为看好,买进最多的领域。 相较之下,观察机构期间的卖出动向,海康威视、际华集团、东南网架、美克家居、分众传媒、申通快递7家公司则被机构席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卖出,卖出金额均超过亿元。月内海康威视遭机构专用席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抛售的规模最高,合计卖出了4.19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视月内发生的7笔交易虽然卖出席位全部为机构专用,但买入席位则全部来自高华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营业部,而此席位也一直被市场疑似为QFII专用席位,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在其他机构抛售时,QFII资金却在大力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