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间,深交所网站显示,其审核认为灿星文化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根据深交所创业板审核规则,其决定终止对灿星文化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审核。 昨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共审议了4家公司的IPO申请。除灿星文化被否外,亚香股份、绿岛风、张小泉均顺利过会。 招股书显示,灿星文化是国内领先的综艺内容制作和运营商,成立以来制作了《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蒙面唱将猜猜猜》、《这!就是街舞》、《新舞林大会》等音乐、舞蹈类综艺节目。 2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灿星文化表示将与上市券商、律师团队重新评估和调整方案,希望尽快启动重新上市申报。 存在实控人认定、商誉追溯减值等问题 深交所在决定文件中表示,其在对灿星文化的审核中重点关注了两个事项。 首先是对灿星文化实控人的认定。深交所称,其历史上存在红筹架构的搭建、拆除情形,现有股权架构为映射红筹架构拆除前的结构形成,设计较为复杂。其实控人包括华人文化天津、田明、金磊及徐向东,前述四方对其实施共同控制。 招股书显示,灿星文化核心管理层田明、金磊、徐向东分别持股57.81%、11.17%、0.56%,华人文化持股0.27%。他们的控制表决权比例分别可达82.47%、61.68%、61.68%、61.68%。其中前述四方的61.68%以内的表决权比例,均属于共同控制。 这样的实控人情况,是由于灿星文化核心管理层、华人文化天津以及各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在2016年1月签署《共同控制协议》,约定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其股票挂牌日后36个月内,协议各方实施对其经营决策的共同控制。招股书称,各方签署协议是因为基于共同的利益基础和经营理念。 而深交所审核认为,灿星文化在拆除红筹架构后,股权架构设计复杂,认定实控人的理由不充分、披露不完整,不符合创业板注册管理办法、深交所创业板审核规则的规定。 其次,深交所还关注了灿星文化对全资子公司梦响强音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2016年3月,灿星文化以20.8亿元的交易对价金额收购梦响强音,形成19.68亿元商誉。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梦响强音未发生商誉减值。 2020年4月,灿星文化聘请评估机构出具商誉追溯评估报告,并根据报告对梦响强音截至 2016年末的商誉计提减值3.47亿元。该项减值损失发生于2016年度,不在最近三年一期内。灿星文化称,追溯调整是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角度出发并基于审慎原则作出。 但深交所审核认为,灿星文化在2020年4月基于截至2019年末的历史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根据商誉追溯评估报告对收购梦响强音产生的商誉进行追溯调整,并在2016年计提减值损失3.47亿元,上述会计处理未能准确反映灿星文化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创业板注册管理办法、深交所创业板审核规则的规定。 与韩国合作方未决诉讼3起,累计被请求金额超2亿 除上述IPO被否原因外,创业板上市委在昨日的审议会议上还问询了灿星文化的诉讼、仲裁事项。 创业板上市委称,截至2020年10月底,灿星文化作为被告的未决诉讼及仲裁共计8件,累计被请求金额约2.3亿元。其要求灿星文化说明未对上述事项计提预计负债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对其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灿星文化被MBC(韩国文化广播公司)提起的诉讼及反诉,共有3件尚未结案。这些诉讼及反诉涉及灿星旗下《蒙面唱将猜猜猜》、《我们的挑战》等综艺节目,累计被请求金额合计超过2.07亿元,是上述金额的主要构成。 其中,在涉及《蒙面唱将猜猜猜》的合同纠纷中,MBC的请求金额就达到了1.1亿元。 灿星文化称,根据诉讼律师出具的《备忘录》,MBC在与其的一系列诉讼中,恶意诉请金额畸高,却又缺乏事实依据,被法院支持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根据管理层审慎评估未计提预计负债,具有合理性。 灿星文化还表示,在分别涉及《蒙面唱将猜猜猜》、《我们的挑战》的两起合同纠纷中,MBC的主张金额均占其货币资金比例较低。截至2020年6月末,灿星文化持有的货币资金为7.89亿元。 根据灿星文化股东上海星投、上海昼星以及实控人田明出具的承诺,若根据最终判决/裁决,灿星文化需要向MBC进行赔付。则赔付金额由上海星投、上海昼星、田明共同连带地向灿星文化进行补偿,各自承担比例为各方在灿星文化中所持股权比例。 此外,灿星文化的未决诉讼还与知名歌手邓紫棋有关。 2018年9月,蜂鸟音乐、邓诗颖(邓紫棋本名)起诉灿星文化、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乐视网,主张三被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且未支付任何报酬,违背表演者意志行使表演者的权利等,并请求三被告共计赔偿1348.4万元。 招股书显示,该案目前仍在诉讼过程中,灿星文化已合理预估应付金额计入应付账款并结转成本。 搜狐财经进一步发现,灿星文化作为原告的已结案诉讼、仲裁,也牵扯到其曾签约的两名知名歌手、《中国好声音》第一季选手——张玮、金志文。 招股书显示,灿星文化曾起诉张某,主张被告未经允许擅自多次在外参加各类演艺活动,被告行为构成严重违约。身份证信息显示,张某的身份证前六位数字、出生年月与张玮的公开资料相同。 随后,张玮反诉了灿星文化。经法院2018年11月调解结案,灿星文化与张玮于当月解约,且张玮应支付灿星文化500万元。招股书称,灿星文化已收到全部执行款。 灿星文化还曾起诉金某某,主张被告未经允许擅自多次在外参加各类演艺活动、录唱新歌并发行等,被告行为构成严重违约。身份证信息显示,金某某的身份证前六位数字、出生年月与金志文的公开资料一致。 金志文同样也反诉了灿星文化。经法院2019年6月判决,灿星文化与金志文于当月解约,且金志文应支付灿星文化违约金及律师费共计743.9万元。招股书称,灿星文化已收到全部执行款。
1月29日晚,北汽蓝谷发布2020年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亏损60亿元到65亿元;预计扣非后净亏损62亿元到67亿元。上年同期,北汽蓝谷归母净利润9201.01万元,扣非后净亏损8.74亿元。 北汽蓝谷称,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产销量未达预期。尤其是占比较高的对公销量受疫情影响严重,导致收入和毛利大幅下降,使现有毛利无法覆盖固有成本费用,因此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30亿元。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北汽蓝谷增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力度的同时对现有车型加大促销,经测算,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在减值迹象,因此根据公司会计政策,北汽蓝谷对期末库存计提了较大金额的跌价准备,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12亿元。 北汽蓝谷还提到,公司2020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对比2019年大幅下降,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9亿元。 北汽蓝谷称,为了实现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和新品牌车型的推广费用等增加金额约为5亿元;加上融资规模增大导致财务费用增加金额约为3亿元,上述两项合计对公司业绩影响金额约为8亿元。
2020年的中国并购活动继续活跃。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产业升级”、“双循环”、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战略正在影响中国并购市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将为中国和东亚带来机会,大幅提升中国优势产业和优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走出去”。 1月27日,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1年前瞻》显示,2020年中国的并购活动交易金额增长了30%,达到7338亿美元,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企和政府资金强有力的投资支持。并购交易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1%,私募股权基金活跃度大幅上升。 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中国约占全球并购市场的15%,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在去年2月由于疫情封锁导致的下滑后保持稳定,后续几个月强势反弹,后半年显著反超上年同期。”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2020年并购交易金额的增长得益于国有企业对境内战略和私募股权,比如具有国资背景的基金并购交易的大力参与,而跨境并购的急剧下降减缓了增长的趋势。 按照单宗10亿美元以上来计算,2020年发生了93宗超大型并购交易,普华永道认为这反映了国企改制进程的加快以及政府主导的对金融行业的注资。 其中,中国内地超大型海外并购交易只有8宗,而包括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老虎投资集团(Tiger)、红杉资本(Sequoia)和高瓴资本 (Hillhouse)等非国家主导的私募股权交易共计32个,且明显聚焦于高科技(7宗)、消费品(6宗)和工业品(6宗)领域。 普华永道表示,政策利好变化加上市场对资本及流动性的需求、一些大规模的私有化企业交易和一些大规模的国企和政府主导的投资,使得2020年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交易金额创下新高,达到3324亿美元。高科技、工业品、金融服务、消费品和医疗健康行业的交易金额创下新高。 从交易数量上看,私募股权基金在高科技、工业品和消费品行业也很活跃,这一趋势与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各种刺激政策相一致。 普华永道中国并购咨询服务合伙人姜颖表示:“2020年私募股权基金继续面临退出压力,导致大量并购交易退出和上市退出,在证券市场的监管利好和估值普遍走高的支持下,2020年IPO市场异常火热。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上市退出仍然活跃,因为资本市场能够支持较高的估值,各种改革、新规提振了市场氛围和市场准入,科创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A 股上市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跨境交易量有所减少。 疫情在国外的肆虐和某些政治因素严重打击了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使跨境交易变得异常困难,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市场。海外并购交易金额跌至420亿美元,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值,并购交易数量跌至403宗,自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 疫情影响也导致外资入境并购交易金额和交易量的减少。为响应“双循环”和“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国内消费品、先进工业品和基础设施的交易增多,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金额在消费品和工业领域均创下历史新高。 从数量上来说,民营企业仍然是最活跃的海外买家,国有企业将注意力转向了国内市场,高科技行业对中国买家的吸引力还是很大,但是几乎所有行业受到了打击。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下降40%,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影响。 黄耀和表示:“2021年,在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双循环’和‘产业升级’战略的支持下,中国并购市场可能将继续以境内交易为主题。我们预计2021年整体并购会有一些增长,主要是由私募股权基金和财务投资者(包括国有基金)进行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交易量将继续增长。同时从2021年开始,海外投资的总体水平可能会增加,然而复苏尚需时日,我们目前暂时无法确定能否超越2019年的水平。”
【深川多家银行回应“暂停房贷”:不实】 1月29日据上证报,近日关于“银行暂停房贷""个人房贷收紧"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记者在深圳向多家银行进行了采访求证,从走访情况看,目前深圳各大银行房贷并未出现停贷情况,仍在正常收单,但住房贷款资格审核确实比之前更加严格。 【恒大、万科、碧桂园销售缩水】 南方产业智库综合上市公司公告及研究机构数据,对HFI-60指数监测房企2020年销售数据进行了统计。在可获取销售情况的44家房企中,合约销售金额最高的恒大与万科双双跨入“7字头”,达到7232.5亿元和7041.5亿元。因疫情影响恒大、万科、碧桂园上半年销售同比缩水。 【广州市2021年GDP增速目标6%以上】 1月29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广州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增长2.7%,5年年均增长6%,与全省同步。 01 时政快报 【商务部:今年将从五方面重点发力吸引外资】 商务部今日召开2020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和不少有利条件,但外资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商务部重点将从五方面持续发力。 【交易商协会:进一步规范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无偿划转事项】 企业无偿划出资产的,应严格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则》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信息披露表格体系》PZ-6表要求披露无偿划转信息及进展。企业无偿划入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应参照上述要求及时披露。 【商务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转向使用管理】 1月29日商务部召开2020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在会上表示,今年将促进商品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鼓励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家电、家具以旧换新。 02 市场快讯 【一线城市新房找房热度涨幅回落】 今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2021年《1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1月全国重点监测67城新房在线均价为16405元/平方米,其中25城新房在线均价环比上涨。二手房在线挂牌均价15863元/平方米,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超5万元/平方米。城市房价环比涨幅TOP5的城市分别为九江、福州、沈阳、长春和临沂,其中九江环比增幅最高为7.7%。 【“十三五”期间西藏建成城镇保障房23万套】 十三五”时期,西藏建成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及设施配套13万套。西藏城镇化率从“十三五”初的27%增加到如今的32%,以拉萨为中心、地区城市为节点、县城为基础、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在青藏高原稳步推进。 【开年首月银行业被罚逾1.5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统计,开年以来(以罚单披露时间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不含个人)已累计开出罚单150余张,罚金金额也已逾1.5亿元,其中不乏多张千万级“天价”罚单。 03 区域风云 【国内首单生物医药产业园类REITs项目获批】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布消息,以该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的“中联元联-前海开源-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批。这是国内首单生物医药产业园类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 【深圳将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 1月29日,龙岗区举行打造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启动仪式,龙岗区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 【广东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8.87万户】 据“广东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1月28日消息,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84.85万户,较2019年末增长10.50%。其中,各类企业616.78万户、个体工商户763.0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5万户,分别较2019年末增长13.92%、7.90%和6.47%。 【深圳消委会:长租公寓相关投诉蛋壳公寓占比近五成】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微信公众号1月28日消息,2020年,深圳市消委会共收到有关长租公寓的投诉2541宗,与2019年同期的1103宗相比上涨130.37%。其中有关深圳市蛋壳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诉1204宗,占长租公寓投诉的47.38%。 04 房企头条 【碧桂园地产集团6.2亿元应收账款ABS获上交所受理】 1月29日,据上交所消息,国信证券-碧桂园应收账款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上交所受理。消息显示,该债券拟发行金额6.2亿元,原始权益人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管理人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华侨城:将0.54亿元担保额度调剂至佛山南海祁禹置业】 1月28日,华侨城发布公告称,将控股公司深圳华侨城文化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未使用的担保额度0.54亿元调剂至参股公司佛山南海祁禹置业有限公司,本次调剂的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08%。 【中南建设:为4家公司提供共计16.91亿元担保】 1月28日,中南建设发布公告称,为4家公司提供共计16.91亿元担保,分别为潍坊锦琴担保金额5,000万元、南宁景信担保金额5亿元、余姚甲由申担保本金金额3.2亿元、杭州翰昌担保金额合计8.21亿元。 05 名家观察 【易居中国创始人丁祖昱:短期内可有效遏制投机现象】 杭州发布的“杭五条”的核心在于严控需求端,尤其是对于投资投机的炒房客来说,2年限售改成5年,杜绝了短期内投资投机的可能性。同时,对于“无房户”2018年4月4日后记录满3年的完善,也使得真正的“无房户”可以更容易摇到号。短期内,杭州“摇号”火爆状况肯定会得到缓解。从这一政策本身来说,如果杭州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较好,可能会影响上海、深圳等城市未来的调控政策方向。 本文为楼市整理而成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5日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共立案调查垄断案件103件,结案46件,罚没金额3.2亿元。其中立案调查垄断协议案件28件,作出行政处罚12件,罚没款2.77亿元;立案调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5件,作出行政处罚4件,罚没款3387万元。
1月6日晚间,万科A公告称,2020年12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42.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015.4亿元;2020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667.5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7041.5亿元。至此,“碧万恒”三大地产巨头均已披露2020年全年的销售情况。 万科销售额 被恒大反超 在2020年初的业绩会上,万科并未设置全年销售目标,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万科的年度合同销售额增长了11.62%。按照克而瑞排名,房企的2020销售数据中,万科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排名第三。 与2019年相比,万科的销售金额被恒大反超。公告数据显示,中国恒大合同销售金额为7232.5亿元,略高于万科A的7041.5亿元。而在2019年年报中,万科A披露的当年合同销售金额为6308.4亿元,中国恒大是6010.6亿元。 目前,已有多家房企公布2020年销售数据。其中,根据碧桂园公告,该公司在2020年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5706.6亿元,同比增加3.34%;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752.6亿元,同比增长3.42%;金地集团累计实现签约金额2426.8亿元,同比上升15.23%。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12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15350.3亿元,单月业绩同比增长20.6%,环比增长27.7%。截至12月末,TOP100房企的累计销售操盘金额达到114839.4亿元,较2019年增长13.3%。 千亿军团扩容 2021年开年以来,多家房企公布2020年销售数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千亿房企数量达到43家,较2019年增加9家。 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TOP10房企2020年合计销售4.87万亿元(合同销售金额),其中碧桂园、恒大、万科均超越7000亿元,分别为7888.1亿元、7232.5亿元和7041.5亿元。其中,碧桂园的数据与其公告有差异的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此外,共有166家房企跻身“百亿俱乐部”。榜单前十大房企门槛值为2892亿元,同比增长19.2%。 根据克而瑞榜单,截至2020年末,百强房企中有超八成房企累计业绩超上年同期,其中超四成企业的同比业绩增速在20%以上。
(原标题:“康得”们或成退市新规漏网之鱼?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疑似过于宽松引热议) 继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之后,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开始就一系列股票退市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至此,国内资本市场第五次退市改革拉开序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次沪深交易所规则修订按照退市情形类别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类型以及主动退市情形,按每一类情形规定相应的退市实施程序,并对于4类强制退市指标加以完善。不过,公开征求意见版本中的某些退市规则还是引发了市场争议,其中尤以“重大违法类”退市指标不同意见最多。“康得”们强制退市漏网隐忧“(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相当宽松,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反而更容易。”采访中,一名资深市场人士直言。沪深交易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有关重大违法类指标,除原先的信息披露重大违法退市子类型外,还进一步明确了财务造假退市判定标准。新增内容包括: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虚增净利润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利润金额的100%,且三年合计虚增净利润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三年虚增利润总额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利润总额金额的100%,且三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三年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资产金额的50%,且三年累计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达到10亿元以上(前述指标涉及的数据如为负值,取其绝对值计算)。“这个规则制定得很奇怪,强调‘连续三年’,那假如作为上市公司连续造假两年,最后一年不造假行不行呢?”北京地区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如此表达他的不解。该投行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出现单独一年造假比例超过净利润的一倍等情形,就应该直接触发退市。另外,对于新规中“且”的表述,市场存在争议。上述投行人士称,“即便连续3年都财务造假可能也不会有事,因为虚增金额没有超过净利润一倍或合计造假不超过10亿都不会强制退市。”他进一步分析,“比如我每年净利润是5000万元,虚增3亿元,连续3年就是9亿元,合计造假不到10亿元,依然不会触发退市。”有华南地区审计机构人员表示,整体而言第三条退市标准“连续三年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资产金额的50%,且三年累计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达到10亿元以上”更具威慑。因为财务造假均会计入虚假记载合计数里,而各科目加总的情况下,财务造假金额可能会因为复式记账翻倍,更容易触发退市标准。即便如此,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还是认为,引发社会极大关注的某药业造假案,在新规下也不用退市。“利润表是造假三年,但都没超过当年净利润的100%。资产负债表认定了2016、2017和2018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货币资金,每年都超过净资产的50%。但是2018年因为发现了造假,货币资金在半年报后更正了,导致第三年虚增不到净资产的50%,也就不符合连续三年达到净资产50%的指标了。”王骥跃表示,由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了某药业的严重造假,在连续三年造假之前纠正了错误,得以保留上市资格而不会触及退市指标。不过,有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称,ST康得等一类公司仍将因触发第三条重大违法退市标准而强制退市。重大违法快速出清可期虽然颇有争议,但新规推出也彰显着监管推进退市制度改革的决心。一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往任何一版退市规则里都没有量化财务造假指标,这一次做出了量化,提高了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从法治化角度说是一个进步或者探索。”针对市场反馈财务造假触发退市标准并不严格的问题,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交易所修订的规则是针对造假金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的案例做出了安排,上市公司触发标准后意味着比起一般退市程序更快出清。该业内人士强调,“规则修改的核心是对财务造假特别严重的公司快速出清,这种出清比起原有规则是一种进步。此前上市公司因财务标准触发退市,会铤而走险通过造假进行规避。监管层之前对此已有限制,但造假目的不是为了规避退市的情形并没有进行明确,此次新规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当上市公司在IPO、重组上市、披露年报的过程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被证监会行政处罚或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均将被强制终止上市。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新规落地后,财务造假方面不触发退市标准,不代表企业不会被强制退市。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构成重大违法,依然会被移送公安机关或由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进而被强制退市,监管机构在其中的灵活度更大一些,退市规则也会相互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