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月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27.9% 新华社东京7月8日电(记者刘春燕)日本财务省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统计报告显示,日本5月经常项目顺差额同比下降27.9%至1.176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7日元)。 包括利息、红利在内的海外投资收益依然是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受证券投资收益减少影响,5月日本海外投资收益降至2.0434万亿日元。 商品贸易方面,由于汽车及汽车部件出口继续大幅下降,日本当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8.9%;受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下跌影响,当月进口额同比减少27.7%;商品贸易逆差额为5568亿日元。 服务贸易方面,由于疫情导致访日外国游客数量骤降,旅游业收入显著下降,当月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25亿日元。
>>突破1800美元大关 现货黄金攀至近9年高位 7月8日,现货黄金延续前一晚涨势,强势突破1800美元/盎司大关,为2011年11月以来首次。截至昨日18:50,现货黄金涨0.53%报1804.02美元,站稳1800美元关口。COMEX黄金期货也大幅上扬,升至1816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 >>“云逛”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WAIC)于7月9日开幕,AI领域专家将在“智联世界 共同家园”的主题下分享洞见,把脉全球治理新方案。 >>12部门设定6个“不得” 助力民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昨天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要求,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交通领域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意见》提出了6个“不得”,以保障民企平等入市,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煤价涨至十个月新高 旺季上行动力不减 7月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45元/吨,环比上涨12元/吨。而截至7月6日,CCI5500动力煤价格报595元/吨,创近10月新高,较上期价格上调5元,较上月同期价格上调48元/吨或8.8%。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统计报告 2019年全行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62% 7月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统计报告。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8107.45亿元,同比增长16.62%。其中,财政补助收入801.97亿元,同比增长3.48%;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6766.90亿元,同比增长19.99%;其他收入538.58亿元,同比增长0.19%。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集团公司)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铁路运输生产工作,全力打好货运增量攻坚战,优先保证疫情防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19125万吨,同比增加2233万吨,增幅13.2%。 沈阳局集团公司货运部门主动与各级地方政府、上下游企业联系,了解复工达产安排和原材料输入、产品输出等物流需求,把企业面临的物流堵点作为重点,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充分适应市场化需求,实现应收尽收、应运尽运,对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提供全品类、全链条物流服务,精准制订“一企一策”货运组织方案,全力满足企业运输需求。 在着力保障煤炭、粮食、钢材等传统重点物资运输基础上优化区域内货源结构,通过实施“一口价”、阶段性减半核收部分货运杂费、减免部分费用等一系列举措,让利企业货主,降低物流成本。以往,煤炭作为沈阳局集团公司主要货物品类,发送量占比高达40%以上。今年上半年,在货物发送量整体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煤炭发运量占比下降至34%,而矿建、集装箱、水泥、非金矿等货物品类增幅分别高达108%、70%、46%,32%,为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运输保证。 充分用好配属的11000只敞顶箱,积极推进铁矿粉、水泥熟料、粮食入箱等17个“散改集”项目,不断优化价格政策,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多式联运合作,创新完善装备体系。今年上半年,敞顶箱发送量累计完成952万吨,同比增加492万吨,增幅107%;敞顶箱日均装1028车,同比增加309车,增幅43%。同时,还在全国首次开行跨局冷藏班列,进一步丰富铁路运输产品。 疫情发生后,沈阳局集团公司坚持优先安排、特事特办,做到随到、随装、随运,全力确保防疫、民生和重点物资运输,累计发运清洗剂、乙醇、牛奶、矿泉水、大米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生活物资”1517车,72406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地方企业复工达产后对汽、柴油等成品油及原油需求量增大的实际,充分运用“班列+班轮”的铁海联运模式,每天在辽宁锦州港(600190)、大连港(601880)至盘锦、吉林省吉林市间开行循环班列,加强经港口进口原油的疏港运输,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成品油、原油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了充足能源保证。 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国际贸易战略通道作用,全力做好货源、箱源、车源和劳动力组织。先后开行了芦家屯、大石桥到沈阳东的小编组公转铁喂给班列17列209车。今年上半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51列,同比增加20列,发送货物13130标箱,同比增长9%,有效助力了全球抗击疫情和国际供应链畅通。
6月份国内生猪价格整体回暖的情况,从行业龙头的产销数据即可见一斑。 6月销售均价环比增长 7月6日晚间,温氏股份(300498)发布6月份产销数据显示,当月公司销售肉鸡9258.15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16.08亿元,毛鸡销售均价9.37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8.35%、-5.80%、-13.72%,同比变动分别为25.03%、-15.94%、-33.69%。公司6月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下降,主要是去年以来国内肉鸡产能快速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肉鸡消费需求下降所致。 不过,6月份公司销售肉猪84.85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5.12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3.3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5.79%、1.24%、12.63%,同比变动分别为-56.03%、5.31%、114.88%。 温氏股份称,公司6月份肉猪销量同比下降,主要是公司前一阶段总体投苗减少、加大种猪选留以及提升肉猪体重所致。当月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主要是受国内生猪供给偏紧所致。 正邦科技(002157)6日晚间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公司销售生猪69.41万头(其中仔猪22.85万头,商品猪46.56万头),环比增长39.89%,同比增长65.42%;销售收入23.23亿元,环比增长27.27%,同比增长219.8%。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33.5元/公斤,较上月增长12.19%。2020年1~6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72.54万头,同比下降11.90%;累计销售收入107.12亿元,同比增长137.26%。 当日牧原股份(002714)也公告称,公司6月份销售生猪152.3万头,销售收入46.58亿元。当月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31.41元/公斤,环比上涨19.89%。6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生猪养殖企业业绩报喜 虽然今年春节后国内生猪出栏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显著下滑,但规模养殖企业头均盈利水平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近期行业上市公司半年业绩预告的陆续发布,猪企可观的盈利状况也逐步展现。 6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期内公司预计盈利105亿元至110亿元,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为2.8元/股至2.94元/股。此前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亏损1.56亿元。 牧原股份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市场供需矛盾突出,2020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是导致报告期净利润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 此前天邦股份(002124)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期内实现盈利14.8亿元~15.8亿元,公司上年同期亏损3.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02.90%~530.12%。 天邦股份拥有水产饲料、生物制品、生猪养殖(汉世伟)、生鲜食品(拾分味道)、工程建设(天邦开物)等业务板块。不过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司生猪养殖业务。 卓创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6月国内生猪均价一路攀升。外三元出栏月均价33.58元/公斤,环比涨幅14.96%,同比涨幅104.38%。1~6月外三元均价34.73元/公斤,同比涨幅142.02%。需求低迷难敌生猪供应紧张,猪价涨势明显。 据统计,5月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2010.33元/头,环比涨幅30.45%,同比涨幅471.33%。6月标猪紧缺,推动猪价不断上涨。在猪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自繁自养盈利值涨势较快,月底时涨至2330.12元/头,较月初上涨45.85%。1~6月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2311.51元/头,同比涨幅1896.49%。 不过,养猪行业的高盈利状况或将随着市场供给增加有所回调。 卓创分析师马丽媛认为,国内定点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在2020年2月达到谷底,较2019年1月下降58.20%。2020年3月开始出栏量止跌反弹,其中北方供应相对充足,南方存栏多数在8月份左右开始增加,届时国内产能集中释放,商品猪出栏增速或加快。也因此,预计2020年下半年国内猪价整体呈现下降态势,2019年的辉煌难以延续。
本文作者:鲁政委(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郭于玮、蒋冬英、张文达 2020年6月的主要宏观数据将在2020年7月10日前后陆续发布。我们在此对相关宏观数据进行前瞻,并以此为基础对2020年7月的政策情况给出研判。 数字格局:复苏速度放缓。增长方面,由于雨水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且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同比基数偏高,虽然6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工业增加值同比有望进一步上升,但改善的幅度或小于5月;物价方面,基建提速或带动6月PPI环比转正,6月PPI同比降幅大概率收窄,需求改善使6月肉类与蔬菜价格超季节性上涨,CPI同比可能有小幅反弹的风险。 情绪预期:疫情反复牵动市场情绪。6月下旬美国新冠单日新增病例数量再度上升并突破前高。6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也出现反复的迹象。疫情的反复或影响经济活恢复的进程,并对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政策预期:年中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政策定调。6月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资金面不再进一步收紧。从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来看,6月逆回购平均期限低于过去的跨季时点,或折射出央行不愿过度抬升资金成本。考虑到7月特别国债发行量较高,6月17日国常会提出的降准可能在7月落地。政治局会议或于7月召开,并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安排。在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疫情仍存反复风险的情况下,我们需密切关注年中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部署。 官方PMI:50.3%,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尽管3月至5月PMI连续3个月处于枯荣线以上,但PMI不同分项的表现显著分化:一方面,3至5月生产分项持续处于2008年以来55%分位数以上;另一方面,同期新出口订单持续处于2008年以来34%分位数以下。新订单分项的表现好于新出口订单分项,但也明显低于生产分项。这反映出,在疫情之后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恢复快于需求。在复工复产率已经较高,而需求恢复偏慢的背景下,生产改善的速度或放缓。高频数据也显示,6月中上旬5大电厂发电耗煤环比涨幅较5月有所下降。因此,6月PMI或下降至50.3%。 工业增加值同比:4.6%,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历史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与商品零售同比的走势密切相关。随着疫情后居民消费的恢复,6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加快。然而,考虑到2019年同期基数偏高,工业增加值同比回升的幅度或有限。总体来看,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或小幅回升至4.6%。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较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 6月南方多地雨水天气持续,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施工进度。高频数据显示,6月螺纹钢的消费量环比有所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升或有所放缓。但5月挖掘机当月产量同比增速达到82.3%,后续基建投资空间仍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0.8%,较上月提高2.0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影响的弱化,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恢复,加之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6月社零同比有望继续改善。然而,社零改善的幅度可能低于5月:一方面,高频数据显示6月中上旬乘用车零售同比较5月下降;另一方面,网上消费的快速回升是带动4、5月社零增速提高的重要力量,但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达到23.2%,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19.5%的增速,其上升的速度或将放缓。 出口同比:-2.0%,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 进口同比:-6.0%,较上月回升10.7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低基数效应叠加海外需求重启带动出口同比回升。一方面,从出口翘尾看,6月出口翘尾为12.4%,较5月高出0.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海外需求看,随着欧美经济体逐步解封,欧美需求持续改善。以欧元区为例,6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回升至58.6,折射欧元区经济回暖。 在进口方面,翘尾走高叠加内需改善带动进口降幅收窄。一方面,从进口翘尾看,6月进口翘尾较前月回升6.8个百分点至17.5%;另一方面,进入6月BDI指数大幅上行,全球铁矿石、水泥、谷物等资源运输需求上涨,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国,进口增速或有所恢复。 PPI同比:-3.2%,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CPI同比:2.5%,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品方面,得益于基建投资的提速,6月钢价环比涨幅较5月扩大。同时,5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的影响也有望在6月PPI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总体来看,6月PPI同比有望提高至-3.2%左右。 消费品方面,6月中上旬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均出现超季节性的上升,折射出餐饮消费有所改善,带动食品需求上升。此外,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影响了市场对进口肉类和冷冻肉类的需求,使市场对鲜猪肉的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升了猪肉价格。因此,6月CPI同比可能较上月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但年内CPI同比下行的趋势难以扭转。 新增人民币贷款:2.0万亿,较上月提高约5200亿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万亿,较上月下降约907亿 信贷方面,6月新增贷款规模往往会出现季节性的增长。预计6月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在2万亿左右,带动贷款同比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至13.3%。政府债券融资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在5月密集发行,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将低于5月。总体来看,6月新增社融规模可能为3.1万亿。 M1同比:6.8%,与上月持平 M2同比:11.3%,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M1方面,6月中上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同比较5月小幅提高,有利于居民存款向单位存款的转化。然而,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6月M1同比可能与5月持平。 M2方面,信用扩张的加快有利于货币增长,因此,社融同比上升往往能带动M2同比提速。不过,5月地方债密集发行使财政支出增长偏快,导致5月M2同比未能随社融提高。随着地方债募集资金逐步投入使用,6月M2同比有望上升。 7月DR007:1.96%,与6月预估值持平 7月NCD 3M:2.34%,较6月预估值提高18bp 6月以来,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将DR007稳定在1.95%上下。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央行更多地通过7天与14天逆回购的搭配来投放流动性。与过去的跨季时点相比,2020年6月的逆回购加权平均期限较短。这从侧面反映出,央行可能希望通过更多地使用7天逆回购来避免资金成本过度抬升。由此来看,资金面的边际收紧可能暂告一段落。7月DR007中枢可能与6月相当。不过,随着市场降息预期的弱化,3个月与7天利率之差将面临上升的压力,7月NCD 3M中枢或高于6月。 同时,6月17日国常会提出降准安排,而7月特别国债发行量较高,央行可能在7月降准以对冲特别国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影响。
7月1日,A股市场风格快速切换,上半年从表现亮眼的科技,医药快速转入金融,地产等市场低估板块。在这类权重股的带动下,沪深两市总成交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7月2日,权重行情延续,大金融/煤炭有色板块带动下,上半年表现萎靡的行业纷纷大涨,助力大盘指数站上3100点。 一、地产受青睐,资金持续买买买 权重板块除开金融券商流入资金最多之外,其次是地产行业,根据万得数据显示,近20日以来房地产行业资金净流入大于20亿元,在6月30日至近短短4个交易日时间,地产个股纷纷大涨,其中绿地控股大涨32.85%,金地集团24.10%,金科股份23.19%。 1、地产行业估值已经初在底部,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跟经济环境始终紧密相联。房地产自2016年开启调控之后,房价趋向稳定,整个地产行业也在经历洗牌,在严控地产资金链之下,众多小房企逐步退出。 这种情况在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下表现更为明显。在国内一季度实际GDP同比下降6.8%的背后房地产行业线下售楼处大量关闭、项目施工停滞1-2个月,根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房地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26.3%、 27.2%与7.7%。 政策施压加疫情影响,房地产成为今年除银行之外表现最差的板块,万得地产指数以6月30日截至整体跌幅达到12.44%。对应的估值也来到近3年以来的最低点,在今年5月份,地产估值在8.32,低于2014年3月和2018年8月的估值底,处于历史的低位。 2、六月销售超预期,下半年是地产旺季 红六月出现万人摇局面,在杭州,新房多盘出现了“万人摇”,部分千万豪宅出现抢购,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市区新房成交了68399套,半年度总成交金额2013.3亿元。其中,6月的成交量达到19528套,创下2017年6月以来新房单月成交量的最高值。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上半年一般实地产的淡季,二季度开始地产企业为了冲年中业绩都会开启放盘销售,而六月份又是最后一天,房企通常会实行优惠政策刺激购买力。直接带来龙头房企的销售数据好于预期。在今年二季度,百强房企整体的销售恢复情况好于预期,TOP100房企二季度全口径业绩规模高于去年同期。 如恒大、世茂、金茂、绿城、禹洲、花样年等,上半年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累计业绩同比实现逆势增长。 以此次行情龙头金地集团为例,6月实现签约金额338.2亿元,同比增长61.7%,实现签约面积17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2%。1-6 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金额1,016.3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累计签约面积48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3%。 在点燃“红六月”同时,下半年更是地产的销售旺季,有着金九银十之称。在行业特点高周转之际,快速的销售回款能够保证企业现金流,所以六月龙头销售数据,给与市场积极的信号。 二、各项数据稳步向好,地产行情下半年值得关注 仔细来看2020年整个行情,地产依附行业比如精装修,家居类板块涨幅节节升高。原因在于地产建设周期从建设到竣工销售交房大致在5年左右,而在2015年-2017年是近几年来房地产投资建设最火热的时期,积累的大量房源装修需求堆积在2020年,所以精装修迎来的爆发。 今年来看的话,地产行情始终是要围绕着房企的经营数据以及政策。 首先当前房企马太效应,维持强者恒强局面。众所周知房企是通过高周转,高速度的开发建设销售,才能减少成本支出,获取最大利润,并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开发盈利中。所以在2016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在15-18年间,前10强房企市占率从16.9%大幅提升至28.3%。再加上房企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升级的新时期,直接造就当景气度下行、政策持续收紧时,集中度提升却明显加快,基本维持强者恒强的格局。 在走出疫情逐步复工之下,房企开工节奏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维持高位运转。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 年 1-5 月,房屋新开工累计面积 69533 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减少12.8%,5 月单月同比增加 2.5%,年内首次转正;房屋施工累计面积 762628 万平方米,累计同比 2.3%,5 月单月同比减少2.9%。 国家政策维持“房住不炒”主基调,趋向于缓和。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房住不炒”,同时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不过“渡难关”政策也让往年高压的局面趋于缓和。比如各地政府的“因城施策”,通过放宽落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政策释放城市购房需求,比如惠州、天津、江西、山东等地放松人才限贷政策,南宁降低人才补贴认定门槛,西安出台新人才补贴政策。 另一方面,房企皆是高杠杆企业,通过不断融资保持自身现金流。根据数据显示,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2654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环比收窄4.3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及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为19479亿元和1015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0%和0.9%,降幅环比分别收窄5.9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 从上述来看,房地产可以说最快走出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下,各项数据都在往向好的趋势走,不能否认下半年地产股的确是一个机会。平安证券认为:经济企稳、楼市复苏下政策由托底转向观察期,但供给持续放量背景下,下半年楼市调整压力犹存、叠加政府工作报告中因城施策表述,及疫情仍存在反复可能,年末或迎来新的政策窗口期。 不过房企高额的负债是投资者眼中的一根刺,截至到2020年一季度,A股房企负债率前三分别是京投发展,中南建设以及中交地产,均是在88%以上。在外围经济环境逐步变差,国内经济还在恢复的背景之下,这个风险因素不能不忽略。 三、小结 地产作为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经济的逐步恢复也必然会带动其产业的向好,在调控政策保持稳定,地产销售的持续回暖以及基本面支撑的背景之下,低估的地产公司是值得关注的!
7月3日,“RIO”鸡尾酒母公司百润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百润股份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亿元至2.19亿元,同比增长50%至60%。 对于业绩的增长,百润股份表示主要系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产品销售情况良好,经营利润相应增加所致。 今年4月24日,百润股份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3.38亿元,同比上升1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73.49万元,同比上升45.16%。 一季度百润主要产品预调鸡尾酒实现营收3.03亿元,同比增长26.55%,实现净利润4021.18万元,同比增长58.59%。彼时,百润股份预计在此基础上,2020上半年经营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