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96,498,741.13元,同比增长14.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571,718.40元,同比增长124.55%;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
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20时,A股共有46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报,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2.9亿元,同比增长21.07%。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整体保持较高的盈利性。 净利润整体增长较好 在上述469家公司中,有275家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有所增加,其余194家公司净利润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贵州茅台等12家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且相比上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业绩表现亮眼。 净利润增长率方面,有209家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净利润数值方面,在上述469家公司中,有193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82家超过3亿元,23家超过10亿元。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 多数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的公司在半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加强成本管控,在上半年取得较好业绩。 以欧菲光为例,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34.65亿元,同比下降0.53%,主要是因为安卓触控业务独立发展所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2亿元,同比增长2290.28%。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部分大客户订单增加,光学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出货提升,同时受益于大客户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和触控业务结构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有效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成本控制和存货管理,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情况高效稳定。 业绩快报亮点多 除上述已发布半年报的上市公司外,数据显示,另有118家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其中,不乏业绩翻倍的明星上市公司。 在上述公司中,有60家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7家净利润同比翻倍。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居前。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长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催生的“宅经济”崛起有关。另外,不少上市公司复工复产以来,积极调整经营节奏,二季度业绩增长较快。 其中,达安基因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59.1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公司全力生产,充分保障市场供给。 三行业表现突出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已发布半年报的公司中,食品饮料、计算机通信、医药等三个行业的公司业绩表现突出。细分来看,在食品饮料行业,猪肉、快捷食品、白酒等细分行业公司表现突出。在计算机通信行业,可穿戴设备类、居家办公类公司表现抢眼。在医药行业,防疫物资生产销售类、试剂检测类公司净利润居前。 部分涉及防疫物资类的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幅度较大,但从近期发布的公告看,订单量有所下滑。 除了上述热点行业外,部分传统行业上半年业绩有所改善,在半年报中披露了大额分红计划。
8月10日晚间,上海沪工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下降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35.93万元,同比增加27.77%。 该公司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但受益于公司对各项经营计划的落实,智能制造和航天业务两大板块均得到稳步有序的推进,公司营收虽有所减少,但净利润增长明显。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毛利率有所增加及财务费用有所下降。同时,收购的子公司中,航天华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41.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0.85%,燊星机器人实现了扭亏为盈。 川财证券分析指出,上海沪工智能制造业务出口比例较高,第二季度的恢复超出预期。根据中报情况适当调整各项业务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12.38亿元和15.0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5亿元、1.79亿元和2.70亿元,总股本3.18亿股,对应EPS0.39元、0.56元和0.85元。2020年8月10日,股价23.20元,对应市值74亿元,2020-2022年PE约为59倍、41倍和27倍。2020年太仓和南昌小蓝生产基地投产将保证公司2020年业绩增长,公司将进入3-5年的高增长期,对其维持“增持”评级。
御家汇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14,308,868.94元,同比增长45.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28,404.31元,同比增长464.19%;基本每股收益0.0876元/股。
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晚记者发稿时,427家A股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报或业绩快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1483.05亿元,同比增长14.88%。总体看,这些公司业绩增长良好。 24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 数据显示,239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其中,159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36家公司超过50%,国网信通、东方生物、达安基因、南卫股份、东方银星等15家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100%。 不少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以达安基因为例,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31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1159.13%。公司表示,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公司全力组织生产,充分保障市场供给,并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248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19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90家公司同比增幅超过50%,49家公司同比增幅超过100%。欧菲光、好想你、傲农生物、东方生物、惠伦晶体、达安基因6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倍。 欧菲光净利润增幅超过20倍,暂列半年报净利润增速首位。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65亿元,同比下降0.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2290.28%。对于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欧菲光表示,部分大客户订单增加,光学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出货提升。同时,受益于大客户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和触控业务结构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看好消费与科技投资主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消费和科技仍然是两大主要投资方向。消费板块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仓位配置可以向消费倾斜。同时,可以挖掘一些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科技股,例如5G、新能源汽车、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受“宅经济”影响,速食类消费类、可穿戴设备类、电子类、远程办公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从半年报情况看,不少非科技类上市公司加码科技转型,取得较好效果。部分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到,下半年将持续加码科技智慧化转型。 上半年,厦门象屿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18.1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强化网络化、国际化等建设,在多式联运全程服务、智慧供应链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对于下半年的经营计划,厦门象屿表示,将继续复制推广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大型基建项目工程物资一体化供应模式,完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持续推动与外部优势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持续加大数智化建设力度,加快项目落地。 以防疫物资为代表的医药行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均表现不俗。不过,有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称,疫情对公司负面影响较大。 部分医药类公司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披露了重要股东减持计划。以东诚药业为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24.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19亿元,同比增长23.05%。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原料药业务、制剂业务、核药业务。原料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78.19%。制剂业务方面,国内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受疫情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公司制剂产品销售受较大影响。核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安迪科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4%;云克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同比下降35%。 东诚药业同时发布了股东厦门鲁鼎思诚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计划。该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不超过1001.42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5%。 部分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4家A股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17家公司预喜。其中,略增2家,扭亏3家,预增12家,预喜率达到50%。 在上述三季度业绩预喜的公司中,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30%的公司14家,预计增幅超过100%的公司10家。好想你、*ST奋达、海欣食品、普利特、沃华医药5家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超过200%。 净利润规模方面,部分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预计净利润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股权出售获利较大、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加大财务费用管控力度,是这些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以好想你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2.04亿元至22.73亿元,同比增长1588.03%至1640.87%。主要原因系2020年6月公司完成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事项,获得了大量投资收益。 沃华医药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元至1.61亿元,同比增长160%至210%。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抓住慢性病医保药品“长处方”的政策机遇,实施“增量倍增”激励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四大独家医保支柱产品销售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同时,公司继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广泛应用线上推广等营销手段,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疫情之下,今年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截至8月9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共104家中小银行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上半年104家中小银行实现净利润总计430.8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52.49亿元,同比出现下降。 另外,与去年上半年对比,记者在这104家银行中发现,上半年超过60%的银行净利润出现了下滑,部分银行净利润降幅甚至超过50%。 与此同时,上半年仍有30多家中小银行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但增幅不大,基本上在个位数。 今年5月,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发文称,面对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叠加的复杂局面,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净利润下滑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由于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情况下,净利润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下滑。 截至目前,104家中小银行披露了2020年第二季度信息,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总和为430.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52.49亿元出现下滑,同比少增4.8%。与去年同期相比,70家中小银行净利润下降,但仍有30多家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长。 净利润同比降幅在50%以上的有辽阳银行、山西盂县农商行、河南新郑农商行、山东莱州农商行、贵州修文农商行等。 以辽阳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0.81亿元,去年同期该行实现净利润为6.91亿元。辽阳银行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在原辽阳城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2010年4月,经原银监会批准,更名为辽阳银行。 辽阳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净利润11.07亿元,去年下半年仅实现净利润4.16亿元。今年以来,疫情对当地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地方银行逾期贷款及关注类贷款规模上升,进一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阶段,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加上上半年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对中小微企业投放了大量贷款,日后不良资产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进一步影响银行的利润。 多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达标 当前,由于无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的实施,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可能被推迟,加之信用贷款增多,银行在疫后的金融风险将加大。待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一些贷款可能将变成实实在在的不良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将增大。 在上述104家中小银行中,有86家银行公布了上半年的资本充足率,其中有6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监管红线以下,分别是:贵州乌当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4.85%,山东阳谷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8.43%,贵阳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8.64%,山东荣成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9.36%,烟台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9.56%,辽阳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49%。目前,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 就整体来看,中小银行资本不足问题较为普遍,中小银行由于盈利能力相对较差,通过利润积累实现内源性资本补充比较困难。 从外源融资来看,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工具和渠道有较大不同,非上市银行补充资本渠道相对有限。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今年8月初表示,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途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银行,有很大的限制。股东投资中小银行的意愿相对不足。首先,银行(尤其是国有属性的银行)在增资扩股时,入股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否则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但当前上市银行的PB(市净率)普遍低于1,因此股东不愿意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增资。其次,国有企业都有主责主业,金融属于非主业,目前国有企业进行非主业投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再次,由于股比受到限制,商业银行的股东权利有限,既无法影响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也不能推荐高管人员。 “另外,股东缺乏出资能力或符合要求的潜在股东较少。目前部分中小股东缺乏持续的出资能力,主要股东虽然愿意承担起增资责任,但是又面临股权比例限制。如果新进的股东比照发起股东的资质要求,短期内也比较难找到符合要求的对象。例如,对于民营银行而言,股东必须是纯民营企业。但今年大部分民营企业普遍自身融资都比较困难,此时让民营企业出资数亿元投入一家银行,且5年内不得分红,不得获得任何形式的关联贷款,是比较困难的。”吴晓灵称。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目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根本困境在于,部分中小银行风险较高、经营压力较大、盈利能力较弱,而风险没有出清,机构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并不看好。 有分析人士称,支持银行合理补充资本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经营业绩比较差的银行,即使补充完资本,变成一家“好银行”也要走很长的路。银行应该关注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稳健可持续性的发展。
进入8月份,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披露已进入密集期,中报行情无疑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一条投资主线。 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截至8月9日中午12点,沪深两市共有3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中报业绩。值得关注的是,有53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其中,牧原股份、欧菲光、好想你、东方生物、惠伦晶体、雷柏科技等6家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倍,分别为7026.08%、2290.3%、1680.02%、1477.5%、1426.8%和1058.5%。 对此,民生证券认为,8月份在基本面和宏观流动性支撑下,市场依然处于向上的过程中,但或受制于中美关系的制约,应更关注中报业绩确定性高、估值不高的行业,如建材、机械、化工以及出口转内销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