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湘生物(688289)10月29日晚间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1381.47%;净利20.13亿元,同比增长10702.39%;基本每股收益5.52元。公司拟每股派现0.75元(含税),合计派现3亿元。对于业绩超出预期,圣湘生物表示,三季度海外疫情复发,甚至在部分国家出现第二波疫情,且三季度开始进入流感高发的秋冬季节,全球多个国家加大防疫投入,从而带动了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等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圣湘生物海外市场拓展大幅提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5.05%跃升至52.81%。境外销售比重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圣湘生物仪器累计发货量3588台,对比2017年-2019年累计新增装机数量944台,1-9月份发货量是过往三年的近4倍,装机增长也进一步带动公司试剂的增量销售。其中,公司渠道布局大幅提速,海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5.05%跃升至52.81%,其中第三季度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达63.55%。据公司介绍,目前,圣湘生物持续保持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月度出口量第一的位置,产品远销法国、阿联酋、菲律宾、塞尔维亚、孟加拉、泰国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国家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法国成为其新冠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圣湘生物销售渠道50%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圣湘方案”进入众多国家政府采购目录,并与当地大使馆、卫生部、军方和红十字会等机构建立了深入和长期联系。圣湘生物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海外市场,致力于成为分子诊断领域国际龙头企业。接下来,公司将在全球建立6大区域中心、2大副中心,深耕重点国家,将全系产品至少全面覆盖60个国家以上。现金流净额17.58亿元外部扩张顺利,内生发展也步入良性循环。三季报显示,圣湘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7.58亿元,去年同期为-4977.47万元;公司应收账款7.86亿元,同比增长317%,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49.29天。充足的现金流,也为公司研发提供了保障。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国内外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参与制定国内外行业标准6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项;并新获国内外注册证书84项,其中国内三类产品注册证书3个,二类产品注册证书5个,一类产品备案凭证1个,境外注册证书75个。目前,公司产品线已覆盖传染病防控、癌症防控、妇幼健康、血液筛查、突发疫情防控、慢病管理等领域。为备战全球秋冬疫情防控,圣湘生物在呼吸道核酸检测领域推出系列方案,包括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新冠、甲乙流三联检核酸检测试剂,六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七项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等20余项呼吸道系列产品。今年,圣湘生物发布的“分钟级”iPonatic快速核酸检测系统,因突破传统实验室检测限制,新冠检测15-45分钟出结果,还能延展应用至呼吸道病原体、HPV、个性化用药等其他诸多项目,入选第六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驶入丰台疾控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 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检测队14名队员集结完毕,前往丰台区疾控中心,协助北京市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在现有配置情况下,日检测能力可达到1000份,将在北京市此次疫情核酸检测工作中发挥提升检测数量和参比实验室作用。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及其检测队伍辗转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协助武汉市、牡丹江市、吉林市多地完成实验室检测任务,其一锤定音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认可,充分体现全国疾控机构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普生物”)日前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是国内体外诊断产品的供应商,专注于POCT检测仪器、POCT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研发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此次拟募资2.63亿元,用于智慧即时诊断产研升级项目。拥有逾40个品种奥普生物实际控制人为徐建新、翟靖波夫妇。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徐建新、翟靖波分别通过奥普园科技、衍禧堂、海脉德创投控制公司54.66%、3.64%、0.52%的股份,即徐建新、翟靖波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8.82%的股份。另外,奥普园科技直接持有公司54.66%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且系控股股东。公司率先提出了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特点的智慧即时检测理念,并持续聚焦在POCT(即时检测)细分领域产品的开发创新和产业化。公司在炎症感染检测、传染病检测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构建了以胶乳免疫比浊法、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为核心,集成即时检测产品自动化技术、全血样本检测和校正技术、大数据采集技术的研发技术平台,同时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可满足各级医疗机构需求的产品,涵盖新型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传统标志物的自动化检验和产品信息化数据分析等方面,成为国内具备POCT产品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体外诊断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包含检测试剂开发平台和检测仪器开发平台。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法、荧光免疫层析法、即时检测产品自动化技术、全血样本检测和校正技术、大数据采集技术。公司研发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即时检测分析仪(Ottoman-1000),主要集成了双粒径纳米微球免疫比浊技术、全自动轨道式上样技术、全血检测和校正技术、微量血批量上机、CRP+SAA+PCT多项目联检等多项技术,在国内炎症感染检测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公司研发了覆盖炎症感染检测、传染病检测、心脑血管检测、糖代谢检测、肾脏疾病检测、优生优育检测等领域的41个产品品种,广泛应用于炎症感染筛查、传染病防控、胸痛中心建设、临床疾病早筛、优生优育管理等领域,在相应细分市场中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公司已有效将核心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形成基于核心技术的产品。研发费用率较高近年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展,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一季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2384.33万元、2747.81万元、3586.48万元和810.89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8.08%、17.32%、18.25%和27.08%。公司研发费用占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19年,奥普生物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63.48万元和838.66万元,增幅分别为15.24%和30.52%,增长较快,主要为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推广现有产品矩阵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的同时丰富公司未来产品线和检测方法。经过研发团队多年技术积累,奥普生物已经研发出基于胶乳免疫比浊法、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的诊断试剂产品,构建了完善的技术平台体系。公司经过持续多年技术研发和临床研究,获得了66项专利,其中包括20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共取得41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其中包括40项第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共取得14项软件著作权。公司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上海即时检测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浦东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等多项殊荣,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等多项课题研究。主营业务突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亿元、1.55亿元、1.94亿元和2946.5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7%。按产品类别分类主要包括诊断试剂和检测仪器,其中报告期各期收入来源以诊断试剂为主,收入金额分别为1.27亿元、1.5亿元、1.89亿元和2869.87万元,占比分别为97.61%、96.75%、97.33%和97.40%。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8730.36万元、10856.34万元、14077.40万元和2126.21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7.31%、69.83%、72.51%和72.16%。2018年及2019年毛利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2125.99万元和3221.06万元,同比增加24.35%和29.67%,主要由于公司的Ottoman-1000系列产品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从而导致公司业绩增速较快。不过,公司也提示风险称,2020年一季度,国内大部分医院陆续停诊常规门诊,仅保留部分急症诊疗服务,同时居家隔离、减少聚集、出行限制、延迟开工及开学等防疫措施的推行降低了人们炎症、传染病等感染的概率,医疗机构对公司检测试剂的需求锐减。2020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994.12万元,净利润为93.53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称,公司主要终端客户中妇幼医院及医疗机构儿科较多,疫情导致儿童家庭就诊意愿下降,且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佩戴口罩作为防范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也直接降低了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减少了就诊需求和检测需求。因此虽然国内疫情形势逐步缓解,医院门诊已陆续恢复,但对于炎症感染等的检测需求全面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且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仍面临严峻的输入压力。公司2020年经营业绩存在大幅下滑的风险。
6月16日上午(第119场) 新发地批发市场是此次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曾进出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员尽快核酸检测并医学观察,做到全覆盖不遗漏。 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有一名往来新发地市场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西城区关停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对市场内外环境进行采样,个别点位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所有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商户及工作人员,共涉及西城区的62名人员,现正集中隔离观察并同步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月16日凌晨2时起,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周边7个社区的居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肾透析患者由街道统一送至医院就医,为慢性病患者代开药。 北京市统筹调动市场监管、卫健、商务部门和各区力量,对全市农贸市场和已复工复产餐饮服务单位(含单位食堂)开展环境消杀。截止6月16日6时,全市共消杀农贸市场276家,关闭地下、半地下农贸市场11家;完成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含单位食堂)消杀33173家。预计6月16日24时完成全部餐饮服务单位的消杀工作。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0320人次,督导检查商场超市、便利店、食杂店、餐饮服务单位、农贸市场等各类食品经营主体13962户次。检查中发现的进货票据留存不完整、进销货台账记录不全等食品安全问题45起。 抽检肉蛋奶、米面油、蔬菜水果、海鲜等生活必需品,目前已完成抽检样品2000余件,已完成检验的样品全部合格。 将对新发现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快查快办,重大典型案例也将及时曝光。目前,未发现价格违法问题。 6月16日晚上(第120场) 6月15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例,均与新发地市场有关联。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的急剧性疫情,要求争分夺秒、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要求,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本市将全力保供稳价,及时组织货源,加大二级市场社区菜市场补货的力度,保障市民群众家门口的超市、菜店、便利店供应,确保不断货。 北京市蔬菜市场供应秩序正在迅速恢复,蔬菜总量没有问题。 商超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迅速激发,连锁超市响应“大手拉小手”的倡议。 6月16日晚上(第121场) 从全球看,境外疫情呈现持续蔓延态势,境外输入仍是北京市最重要的疫情风险。 6月11日,北京市在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此起聚集性病例已波及9个区、28个街道。 初步判断,聚集性疫情是由人际传播或者物品环境污染引起的感染所致。 即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1.严格农贸市场、菜市场、餐饮店、单位食堂等场所防疫措施,全面规范开展环境消杀并加强监测,对地下阴冷、潮湿的经营场所全部关停。上述场所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 2.严格口岸食品检验检疫,完善进口食品检疫标准,加强溯源管理。 3.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其他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4.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落实测温、查证、验码、登记等措施后方可进入。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进行全封闭管控,人员只进不出、进行居家观察并做核酸检测。 5.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控制满载率。落实消毒通风、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防控工作。 6.在10类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基础上,对过去14天到过新发地、玉泉东、天陶红莲市场等重点区域人员及密接者检测全覆盖,并扩大检测范围。 7.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 8.商务楼宇、商超、酒店宾馆、餐馆、工厂、工地、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和健身场所须做好体温检测、日常通风消毒和健康宝“绿码”查验。二级应急响应级别下不需要停工停产,但是下调办公楼宇到岗率,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鼓励错峰上下班。 9.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实行预约限流措施;停止开放篮球、排球、足球等团体及对抗性运动项目;关闭文化娱乐场所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等。 10.对监管、养老、福利、精神卫生等特殊机构场所,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 11.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条件下,可举办100人以内规模的会议或召开视频会议。停止举办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 12.坚持门诊预约挂号制度。 13.停止开放境内跨省区市团队旅游业务。 14.坚持科学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医疗卫生等专业机构、从事公共服务人员等必须佩戴口罩。小于1米近距离接触、处于人员密集、封闭拥挤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15.非必要不聚餐聚会聚集,严防人员扎堆,开展活动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人群密集场所要加强通风,严格按规范加大清洁消毒频次和范围。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分析评估国内外及本市疫情,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拓生物”)日前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POCT(即时检验)领域,主要从事POCT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POCT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此次拟募资8.91亿元,用于年产4亿人份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产品扩建升级建设项目、体外诊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体外诊断产品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建设项目以及营销运营中心建设项目。覆盖五大检测领域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控股股东拓康投资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489.60万股,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1.12%。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音龙、于秀萍夫妇及其子陈宇杰,三人为一致行动人。三人直接和间接合计持股66.65%,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77.40%的表决权。公司的主要产品为POCT快速诊断试剂产品,生产的POCT诊断试剂产品基于胶体金/乳胶/荧光颗粒制备与标记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研制开发而成,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易快速、成本较低、一般不需要特殊设备并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使用等优点,对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是全球POCT诊断试剂品种较为齐全的生产厂商之一,现有产品覆盖了生殖健康检测、药物滥用(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心肌标志物检测等五大检测领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司法检测系统、第三方检测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血站、私人诊所等。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除已获得基础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外,还获得了MPA注册/备案证书33项,其中一类产品备案证书1项,二类产品注册证书5项,三类产品注册证书27项;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取得欧盟CE证书5项,涵盖16个产品(公司3大类传染病产品属于欧盟CE认证list A目录),CE自我声明类产品117项;公司获得3项美国FDA 510(k)证书涵盖21个检测品种。公司产品已在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取得相关的注册证书,覆盖了公司境外销售的全部系列,产品销往全球各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均为费用化支出,无资本化支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1%、5.36%、8.07%以及3.73%。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85.22万元、966.71万元、1684.54万元以及1838.28万元,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线以满足不同市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公司自创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核心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创新及优化改进,积累了大量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经验,掌握了胶体金/乳胶/荧光颗粒制备与标记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自动化卷式生产工艺技术系统,形成了快速免疫诊断产品技术平台、POCT应用技术平台、生物核心原料技术平台、自动化生产工艺技术平台等产业化技术平台。同时公司持续投入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及动物疾病检测产品技术平台研发,已具有相关技术储备,作为战略化技术平台布局,将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支由行业内资深技术专家等高级专业人才领衔的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团结合作的研发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在IVD行业尤其是POCT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对各类快速诊断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公司研发团队中的年轻骨干大多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的生物科学、化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具备良好的技术理论基础,其中不乏具有多年相关技术开发经验的技术能手,亦有刚毕业一至两年的技术新秀。公司研发团队通过技术人才的新老结合以及各技术层级人才的组合搭配,有效地发挥了团队发展的协同效应。除此之外,公司在美国圣地亚哥建立了处于世界生物医学工程科技领域前沿的技术研发中心,为后续各类研发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拥有境内外134项专利技术,其中境内专利1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境外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2013年,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18年,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外销占比高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POCT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97%。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亿元、1.76亿元、2.05亿元及4.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32%、38.34%、42.65%及82.39%,毛利率水平不断提升。公司称,上述相关指标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成本控制及产品议价能力,经营情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不过,公司也提示风险称,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主要经营业绩源于新冠检测产品。2020年1-6月,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亿元,主营业务毛利4.02亿元,其中新冠产品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占比达到了80.64%和88.97%,占比较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遏制了其他传染病的传播,减少了其他传染病的检测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司其他传染病产品销售的增长速度。若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秋冬季快速消失,而公司其他非新冠检测产品需求增速未能较快恢复,或公司未能及时布局新产品形成增长点;同时,若随着新冠检测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新冠检测产品毛利率可能出现下降,将使公司整体业绩、毛利率水平在2020年下半年和未来产生大幅下滑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来自境外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1亿元、1.57亿元、1.73亿元及4.71亿元,占比分别为92.61%、89.15%、84.60%及96.53%,最近三年平均占比为88.79%。公司称,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良好控制,使我国持续面临输入性防范压力。若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无法得到控制或者消退,将影响公司与境外的正常商业、技术和人员往来,限制公司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导致公司业绩无法持续增长。若出现二次疫情暴发的极端情形,公司还可能需要全面停产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求,将严重影响公司业绩。
全区累计完成采样68011人,目前已经出来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12月9日消息,将理工大学的师生全部纳入核酸检测范围,确保5万师生应检尽检,将在24点前完成采样。昨晚6点至今天6点,全区新增采样65933人,环境样本22个。全区累计完成采样68011人。目前已经出来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青岛市卫健委10月12日通报,10月11日,青岛发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后,立即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流调排查和分类检测,将密切接触者和市胸科医院相关人员作为高风险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和市胸科医院所有在院患者及陪护人员377人,其中新增核酸检测结果阳性9人,包括8名市胸科医院在院患者及陪护人员、1名患者家属,经专家组判定,其中4例为确诊病例、5例为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10月11日23时,青岛共发现6例确诊病例,其中2例为此前发布的无症状感染者江某某(女)、韩某某转归;6例无症状感染者。到目前发现的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与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 已排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76人,已出结果34人,均为阴性;一般接触者810人,已出结果485人,均为阴性。排查全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143893人,全部完成采样,已出结果114862人,全部为阴性。制定并已启动全员检测方案,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社区检测正在加快推进,3天内对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五区检测全覆盖,5天内对全市检测全覆盖,检测结果将及时发布。 疫情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青岛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国家、省专家组指导下,开展疫情研判、流调、重点人群排查等工作,疫情处置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下一步,青岛市将坚持秋冬季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加强流调研判,对已排查到的风险人群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对防控区域采取封闭管控措施;强化发热门诊、哨点主动监测,对出现相关症状人员给予重点关注,未出核酸检测结果前严格执行留观措施;对各类公共场所落实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