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及产业园蓬勃发展 今年5月下旬全国两会期间,“新基建”与“大数据”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如今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数据产业园也在蓬勃发展。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已有23个省出台了74个和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大数据产业园区超过10个。2016 年,国家加大了对大数据应用的推动力度,批复了京津冀等 7 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超过 10 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针对医疗、交通等行业,有关部门均出台了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大数据在各垂直领域的应用进程。 长三角大数据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以商用为主导,但各城市的大数据发展不均衡。根据《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1》深圳、杭州和南京在全国大数据发展指数评价中占前三位;就大数据发展指数而言,长三角地区仅杭州和南京两城市进入前30,其他城市发展有一定差距;就大数据产业发展类型而言,以杭州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大数据发展以商用为主导。 长三角历来是公认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除杭州南京外,沪、锡、常在此区域最具代表性,同时未来也将打造智慧型企业的聚集地,是与苏州抢夺科技、大数据产业的竞争对手。沪、锡、常或将成为大数据工业化用途的重点发展区域。 大数据产业在这些方面可以盈利 2016年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68亿元,较2015年增速达45%。随着国家政策激励以及大数据应用模式的逐步成熟,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 578 亿元。从大数据市场细分领域来看,以大数据软硬件市场为主。但近年来,软件和服务在市场整体规模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硬件比重逐年减少,整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与2015年相比,硬件市场规模为53.9亿元,占比下降1.8%;软件市场规模为72.6 亿元,占比提高0.8%;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41.5亿元,占比提高1.0%。 ▲完整报告内容请联系同策研究院 既然大数据业务如此潜力巨大,其战略意义自然也不言而喻。对于大数据做定位支撑的产业园来说,抓住大数据产业爆发的机遇可以推动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发展,有效打造城市名片;基于现有产业,大数据可以进一步为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加速动力,将产业链通过数据中心连接起来,准确预测需求,提升现有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新兴企业快速成长。而对于大数据产业园预计未来10年带来的新经济约500亿的产值,可以有效带动周边产值上千亿,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直接助力提升城市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当地的社会效益。 ▲完整报告内容请联系同策研究院 数据中心市场行业研究 同策研究院基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历程、城市分布、核心企业等行业背景,对政策、经济、技术等大数据的行业相关进行分析和趋势展望,不仅可以为委托方提供行业现状及机会点研究,还可以对上下游产业链、壁垒、价值创造等做全方位解读。针对委托方所需要的资源现状、竞争格局和需求,我们可以做供求解读。 我们认为,IDC行业蓬勃发展是一个确定性很强的事件。2020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短期内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新基建所包含的七大领域中,有5/7直接或间接与IDC行业的发展相关。但是,政策对规模和能耗(PUE)有着越发严格的限制,致使上市IDC企业的政策端壁垒越来越高,尤其是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已成为稀缺资源。 2019年,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1562.5亿元人民币,十年来年复合增长率为35.9%。目前,中国大型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核心城市及周边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内蒙古、江浙区域,呈现“东部沿海居多,核心城市及周边地区集中,中西北部偏少”的格局。从运营角度来看,移动技术的迭代升级带动数据流量飞速增长;从运用角度来看,云计算及边缘计算将成为中国数据中心发展新的聚焦方向。从项目层面来看,一个IDC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含投资-建设-销售-运营四个环节,不同环节包含多种方式,可组合出多种投建运模式。在项目的实际运作中,企业会根据自身因素及项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 同策研究院通过仔细分析现如今大数据产业园的发展历程、城市分布和核心企业,针对行业相关的政策、经济、技术做相关性分析和趋势展望。面对行业现状和未来的机会研究点,多角度分析大数据产业园的资源现状、竞争格局、客户需求,对供求及竞争关系进行解读。面对大数据产业园的投建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研判分析,重点解析具体案例的产品、分布、价格和商业模式。同策研究院再对物业市场进行研究后,搭建投拓模型、给予合理的战略布局建议和商业模式建议。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卞永祖 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经过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发展,依靠市场的力量,将各国纳入了统一的供应链、价值链,全球也形成了一张大型的上下游企业组成的网络。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已经深度的嵌入到这种网络中,其主要的标志就是进出口得以快速增长,中国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矿产和能源以及各种零配件,然后组装成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由此中国也成为了直接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全球十大港口中有七个是中国港口。可以看出,贸易的紧密程度可以反映国家之间供应链的紧密程度。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东盟一直是中国排名靠前的贸易伙伴,所以中国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紧密程度也最高。比如,2019年华为从日本、韩国、美国的采购额都在百亿美元左右,可以看出,华为作为一个大型跨国企业,跟上述三国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供应链关系。 根据海关发布的进出口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同时,东盟代替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1.35万亿元,增长5.7%,占我外贸总值的14.9%。作为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贸易总值分别为1.23万亿元、9584.6亿元,分别下降6.6%、12.8%。另外中国虽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0.9%,实际上如果去掉东盟十国,中国与另外54国的贸易额实际上还下降了3.3%。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了,中日贸易额下降2.1%,也强于整体水平,中韩的贸易数据没有公布。可以看出,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供应链合作紧密程度在提高,也就是说,供应链呈现出区域化的趋势。如果看到整个国际贸易在处于下降趋势的话,实际上东亚供应链区域化趋势是非常快速的。 当然,供应链区域化趋势早就存在。随着中国劳力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开始将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各国,但是这些工厂大都跟国内保持着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同时,中国自身作为一个超大型市场,产业链本来就比较完整,随着中国科技能力的提高,原来需要到欧美购买的产品,也开始部分的用国内的产品代替。这里面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汽车产业,越来越多的配件都可以在国内生产。 这种供应链区域化以前仅仅在东亚表现的比较明显。又因为本次疫情对东亚国家整体上受影响程度远小于欧美国家,因此客观上促进了东亚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不是随着疫情结束后,这种特征会再次淡化? 实际上供应链区域化不仅不会淡化,很可能会在世界其它地区也将体现出这种特征,其中主要就是北美和欧洲。今年3月份,欧美疫情爆发初期,其证券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美国更是在一月之内四次熔断,世所罕见。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在没有疫苗、特效药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对大型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说,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跨国企业才第一次意识到全球化存在致命缺陷。以往虽然也发生过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到了供应链的稳定,但是那都是在局部,并且受到影响的周期是可以预判的,而这次,人们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毫无所知,并且据科学家判断,类似冠状病毒有可能长期与我们为伴。 因此,跨国企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而可行的办法就是要将尽量多的供应链环节聚集在一起,就像中国这样,形成区域化的供应链中心,就不再担心由于物流出现问题导致的供应链价值链中断。 而这一趋势也与欧美部分国家出现的保守主义遥相呼应,最终使得这一趋势呈现出加速迹象。因此,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出现三个供应链聚集中心,也就是东亚、欧洲和北美。而这三个地区也成为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中心。某种程度上,这三个中心将是竞争的关系。这也可以看做是经济区域化发展。 这是否是一种逆全球化?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已经发现,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全球化存在很多问题,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但是却损害了社会效益,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分配不公,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这种区域化趋势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各地的禀赋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区域内地理、文化相近,协调更加容易,实际上产生的社会成本要低。 所以,从这种发展趋势看,企业和国家都应该把周边战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疫情的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必然对一带一路造成了影响,部分项目进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说,世界呈现出三个经济中心,那么 “太平洋足够大、亚欧大陆足够阔”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世界发展会更加均衡、更加和平。当然,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心态肯定需要调整才行。
近日,新华基金15周年庆典及2020年策略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新华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强做了题为《顺应发展趋势,坚定价值投资》的演讲,一方面主要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主要阐述关于价值投资的理解。 赵强表示,今年主要的三个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第一个趋势就是外资不断流入带来的定价权的变化和投资理念的变化。赵强称,截止到今年12月份,目前外资已经流入了3200多亿的规模,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持续增加的规模较大,都在两三千亿的规模。现在的金额显示三季度只有1.77万亿,跟公募和保险接近,但是外资流入速度趋势明显快于公募和保险,未来外资的资金流入速度在机构投资者中将会是最高的。外资的流入至少还有4—5倍的空间,对A股整个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和投资理念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分析和研究外资的投资理念 第二个趋势是今年注册制改革和科创板的开板。科创板的意义更多在于带动了注册制改革,因为刚刚修改的《证券法》已经明确了下一步创业板、主板都要实行注册制。注册制最大的区别在于,未来发行价格是市场化的发行价而不是行政管制的价格,需要机构投资者有很高的定价权。未来完全市场化的询价机制会导致打新机会越来越少。 第三个趋势是整个5G产业链和华为生态链向国内转移带动的科技股的行情。从2G、3G、4G到5G,每一个迭代周期大概都进入3至5年的上行周期。现在5G周期也就刚刚进入1至2年,后面还有2至3年对整个产业拉动的上升周期。 关于怎么做价值投资,赵强表示,选公司就像买理财产品,需要买一个最终挣钱的公司。只有公司能挣钱,股东才能挣钱。什么是挣钱衡量的标准呢?就是用它的投资回报率来衡量,也即是ROIC指标。什么是好企业?也就是投入很少、产出很多的公司,那肯定是最好的一门生意。差的企业是投了很多钱,看上去也挣钱,但是回报率少得可怜。